駐外使節上任不易,卸任也不簡單,例如AIT前處長張戴佑曾說,他在台北共吃了八十六頓送行飯才得離任,而現今新任駐美代表蕭美琴在花蓮的鄉親,前往送她的消息也剛上了報端。
我的離任經驗,首先可見於馬前總統的回憶錄,談到他在交接之際即直洽蔡總統,請令我多留以便參加華府僑宴餞行等需要,蔡「看了馬一眼,沒有作聲」。後來AIT主席薄瑞光訪台與馬英九會晤,馬抱怨沈呂巡這麼快就被迫離任,「美方不夠意思」。薄瑞光馬上澄清:「這不是我們的問題,是蔡英文總統要求的!」(第481、482頁)
以張戴佑的經驗來說,美國都是一月廿日新總統就職,張在台的接替人選遲未公布,他的新職又是美國海軍部長的外交顧問,時間並不趕促,而偏偏該年七月李登輝總統對「德國之聲」大講他的台獨新義,美國也不無緊張,於是特請張氏離任前晉見做長談,也是當時台美問題緊案之一環。
稍微比較馬蔡兩政府,仍不能不說前者處理寬快的多。馬的回憶錄中也提到吳釗燮代表,當初已因為二○○八年五月馬首次上任要由袁健生接任吳出任駐美代表,此時吳以「由於女兒學業等因素,希望稍晚再離任」。袁提出後,馬「當場答應」。故而當袁代表上任時,時間已在八月初。
但駐外使館不論國內政治變化如何,自仍應有正當的表現,故我們在五二○當天就在雙橡園辦完向新總統誓言的就職酒會,我在同一天也就奉到電令要我六月五日離任。所有歷任駐美大使或代表,這是最快的一次,本也無所謂,只是這麼多僑胞欲舉宴,只好共作一場,有些僑胞原來付給旅館餐會的訂金,只好讓人放棄,真覺得抱歉。而原來還希望到外埠一一辭行,更根本不用想了。
更有趣的是,四月中外交部高層即命我向美方辦理繼任者的同意書,此時仍是馬政府時期,新政府尚未成立卻已施號令,據說部方所憑只是新朝的一通電話。我急速將要求書備好全稿,附上辭呈,再報回去請示當時還有五周施政的馬政府,其自然大不高興。此案部方單位不便再做指示,日後還成為民進黨委員立院質詢的題目。
回憶二○○八年駐歐盟代表換人之際也正逢政黨輪替。我六月初即獲馬政府電話要我準備接任,但前任代表正在六月底發病,不宜遠行。外交部則於九月初才發表我的調令,已拉了規定的三個月,到了十二月初依規定非接任不可,於是仍由我先接下辦公室職務,人暫住旅館,如此前代表又可再住處所數周。
想當初歐盟上任等了半年,我要離開華府時那有此運,但很多華府僑胞則說最使他們懷念的,就是在雙橡園於斷交後首度升起中華民國國旗。僑胞們作一廿二公斤的銅牌,上刻中英文的升降旗始末,由楊西崑次長某年月日降期,沈某某代表何年月日升旗,此牌盼置於園中升旗台前,令人感動。但據說外交部新任李部長連夜來電不准,後來也無指示,全案似又不了了之。
今天美國對台美關係支持還不錯,但仍未見我方外長等以上的高層,甚至總統,可以訪問華府,台北的在台協會可以對外飄揚美國國旗,使用美國國徽,我們反而無法在美國使用類似榮譽。美國也不願一再重兵陳台海,與大陸關係的緊張除了可以高價賣我武器外,大陸是大書桌而台灣只是筆尖。令人回憶馬政府時代,對呈辦台灣與美、日、大陸的關係,片片有主,復能出席WHA、ICAO,均屬不易。
幸好現在外交局面又升遷了一批有為的年輕外交官,祝福他們一切如意,除確保當年優基之外,至少再贏幾個邦交國回來。
(作者曾任駐美代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