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牆 初見 成年禮
進入耶路撒冷的千年老城,我刻意不看地圖,順著若干小巷的連接與指引,就這樣走出自己的路徑。果不其然,莫名就走到某一個角落,正好可以從高處看到西牆。那種感覺好奇妙,一個非常理想又安靜的私密空間,居然讓我一人獨享。雖然有點逆光,卻仍難掩西牆的光芒。 西牆更為國人熟知的名字是哭牆,它是希律王所建第二聖殿的遺跡。
西元70年,當羅馬人攻陷耶路撒冷城,大火將聖殿焚毀,猶太人被逐出耶路撒冷,自此流落他方千餘載。西牆就是當年聖殿被毀時,唯一留下的一段城牆(其實是廢墟)。
在猶太人心中,這是他們與第二聖殿唯一的牽繫、是離上帝最近的地方。 藉由宗教的緣故,歷經千年離散的猶太人再度凝聚起來。對猶太人而言,能夠回到這裡,代表重回故鄉。每當憶起祖先流離失所的歲月,他們不禁悲從中來、心酸落淚,因此這道牆就被稱為哭牆。猶太人的生命始終與哭牆連繫在一起。
當我第一次走近哭牆,不知為何有些怕會犯錯的緊張。哭牆前可以捕捉太多珍貴與細微的畫面,可以駐足好久好久。
初來這一天是星期四,每逢週一、週四早上,便是猶太人在哭牆下進行成年禮儀式的日子。猶太人認為男孩過了13歲,女孩過了12歲,就有讀經的能力,要明白自己是跟神立約的人,自己也是神偉大故事中的一部份,從此得為自己的行為全權負責,於是他們特別重視這個進階的日子。
哭牆下許多少年們,穿著正式服裝,手戴護經匣,緊抱妥拉(摩西五經),讀著祈禱文,在家人的祝福與考驗下,滿心歡喜地宣告自己跨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那過程聖潔而愉悅,我看見了身為猶太人的榮耀與責任,在創新之外,他們也守住了傳統。不只是表面形式,更有精神內涵。
想想13歲的時候,我們可能還在忙著叛逆,人家卻已認知是上帝的選民。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夜哭牆下的少年與教士
兩天後,趁著星期六的安息日剛過,餘溫還在,我再度重返神聖的西牆(哭牆)前,想看看是否有不一樣的風情。
這一天有更多的祈禱者是極端正教派的猶太人,印象中他們是最能表現猶太祖先流亡心情的一群人。他們在哭牆前唸唸有辭、低頭禱告,身體或搖或擺,甚至默默流下淚來,讓人驚訝他們在此傾洩了多深刻的情感啊。我想起在伊朗的聖城馬什哈德,看到虔誠的什葉派教徒,竟能為了千年前侯賽因的死而自責不已。宗教果然都一樣,能讓相應者發痴著魔。
在耶路撒冷街頭,常能看到頭戴黑色蛋糕帽、留長鬚、身著西裝大衣的猶太人,他們便是最傳統的猶太教信徒,稱為極端正教派,約佔以色列人口的10%。和大多數的世俗派猶太教徒有別,極端正教派嚴格遵守猶太律令,小孩禁看網路、電視,未婚男子甚至不可與女子同行並坐。 話說當猶太人被放逐、輾轉進入歐洲各國時,由於他們格格不入的特殊行徑,常會讓當地人民看不慣,受到排擠。他們被限制不得擁有土地,因此他們改從事高利貸;他們自外於他國文化中,但因勤奮,漸漸囤積財富,卻屢遭眼紅,被誣陷謀劃作亂;甚至在一眾基督教徒的國度裡,他們被認為是迫害耶穌的民族,必須被消滅。
這種種的理由,迫使猶太人從西班牙、英國、法國、俄國,一直到德國,不斷被驅趕。 最後他們領悟到,必須融入當地社會,產生影響力,得到權位,才能保護自己。這樣的認知使猶太人開始世俗化,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大多數以色列人是成功人士的樣子。但對於謹守傳統戒律的那一幫人來說,他們非常憂心。極端正教派猶太人甚至不贊成用世俗化的方式建國,他們擔心這樣是違背神的旨意,會遭受神降罪懲罰。
或許這些極端正教派猶太人,是為民族流亡的悲慘歷史感到哀痛,或想到千年的流浪不知何時能真正停止而不安。在西牆前,他們哭嚎了起來,身體還不由自主抖動,令旁觀的我也心生糾結。但另一群猶太少年卻在西牆下呼朋引伴,高興地圍圈跳起舞來。他們目睹了以色列今日富強的樣貌,對未來充滿信心。年輕的心宛如朝陽初昇,多麼令人感到希望。
一道牆、兩種情緒,這又是何等強烈的對比啊!
許多來到西牆的人,會把自己的心願寫在紙條上,塞進牆縫中,聽說這樣神就會收到。在西牆的官方網站上,甚至有提供免費的線上代禱服務。只要在網站上寫下祈願內容,就有人會幫你印出來,塞進牆縫,猶如你親到現場一樣。用科技來行銷文化的認同感,是不是很酷?
看著人們站在牆邊祈禱,或自牆縫中塞進紙條,對天父訴說內心深處的秘密與渴望。我也有感而發,向神祈願,願瘟疫早日平息,願和平早日降臨。
※文章出處:https://udn.com/umedia/story/12774/4453757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