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4日 星期四

要過年了!同志們的年有什麼不同?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3/05第8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手札
馬上就要過年了!
文章選讀
上報|跟父母一起組隊「打怪」 同志家庭的過年生存指南
遠見|林心如:跨性別者用另一個身分活下去,其實活著比死亡更需要勇氣
蘋果即時|蘋中人:頑童導演的尋夢園 王小棣
新聞選讀
CNN|2021性別圖像 台灣性平表現居全球第6亞洲之冠
風傳媒|拜登新政府》LGBT參政里程碑!跨性別女醫師出任衛生部助理部長,擔綱抗疫關鍵要角
自由時報|健康網》防疫有成並非偶然 羅一鈞爆料:阿中部長30年前有練過
活動快報
每月活動都在熱線官網行事曆
支持熱線
支持熱線,讓平權實現!
 
 
馬上就要過年了!
馬上就要過年了,通常大家年節期間都在做什麼呢?本期電子報文章選讀的部分,首先與大家分享熱線負責同志父母服務的工作人員,在前幾年過年前夕接受的訪問,談到許多自己與父母出櫃後的關係,以及很重要的一點是,理解父母的語言,就有對話空間。接著是電影《迷失安狄》的監製林心如的專訪。《迷失安狄》是一部跨性別電影,由李李仁主演。最後則是影視圈前輩王小棣老師的專訪!

而新聞選讀的部分,與大家分享近期的同志/性別相關新聞:2021性別圖像,台灣性平表現居全球第6亞洲之冠 依據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的2019年性別不平等指數,台灣資料代入計算後,性別平等表現較2020年進步3名,為全球第6名,居亞洲之冠。另外是同志族群在美國的參政里程碑!跨性別女醫師出任美國衛生部助理部長,擔綱抗疫關鍵要角,接著回到國內,我們的防疫功臣陳時中部長,之所以能在這次疫情冷靜應對,並且對於傳染病帶來的恐慌、歧視,都瞭若指掌,也對於獵巫非常有感,原來是因為三十多年前替愛滋感染者開設牙醫診所受到的訓練!

 
 
 
上報|跟父母一起組隊「打怪」 同志家庭的過年生存指南
電影《誰先愛上他的》中,飾演先生愛上同志小三的劉三蓮,在先生離開後,生活重心只為了孩子打轉,就像許多父母,在生活、在親子關係中,將自己弄的傷痕累累。然而,子女往往只能從自己角度出發,離鄉背井的人們,過年過節哀嚎不想回家,阿球說:「那為什麼一定要回去呢?」是不得不回家,還是真的想回家,應該先釐清回家的拉力。



打卡式過年:跟家人保持明確界線

在過年時,阿球採取打卡式過年法。妹妹結婚時,他曾將交往已久的男友帶去婚禮,也向家人介紹他是男友,先下手為強,就不會再多問什麼。

在工作經驗中,阿球在聽了很多同志父母的故事後,才花了很多年去理解自己父母,母親在他眼中有了全新的樣子,「剝開虎媽形象後,她就是一個女人」,理解後,發現自己身上也有很多跟母親相像的地方,也更知道彼此的界線在哪裡。他說,因為同志很少有當父母的機會,所以很多同志父母非常支持同婚,這些同志父母說:「你來結婚當爸媽看看,就會知道父母多難為。」

對於阿球來說,他跟家裡的界線分明,母親退休後,熱衷於擔任不同的志工,有時甚至過得比阿球還忙碌,回到家可能還找不到母親,母親有自己的人生重心。當母親想要更多一些的關係,他就會讓男朋友去靠近母親,也建立彼此的關係。

父母家也在台北的阿球,大學外宿了6年,畢業後回家才3個月,他就想逃走,他說:「回家好像就失去自己的樣子,連個櫃子怎麼擺,我爸都說不對不對,這個房間到底是我要睡還是你們要睡?還沒起床早餐就備好,一天中還要好好吃完這三餐,回到家,長出的自己就好像被吃掉了。

阿球說,大家總會希望跟家人好好相處,所以如果準備好了,過年出櫃真的是好時機,尤其長假的最後幾天,但不能是宣告式的出櫃,而是跟父母好好互動,讓他們知道自己是何時發現?歷程的轉化,很多父母在聽到子女出櫃後,會有驚嚇感,覺得子女變壞了,但他們也很想了解為什麼?所以最好留個2-3天,出櫃後能陪伴他們,去理解他們最擔心的地方,之後也可以透過通訊軟體來溝通,留給父母一些時間。



「我是為你好」... 合理化親情間的情緒勒索

很多父母都是用「我是為你好」,讓同志以女在「以愛為名」的成長中受傷。

阿球說,年輕人的父母很像是夾心餅乾,承接著上一代教他們的事物,卻又面臨孩子的反抗,有時候,這些父母會有被拋棄的感覺。他認為家中有同志孩子的父母,與同志小孩會面臨的情況不同,年輕世代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而忽略父母。

阿球曾做過讓同志們換位思考去同理父母的課程。在課程中,有個同志諮詢熱線的義工分享他的出櫃經驗,他小時候因為在學校被霸凌,罹患憂鬱症,全校也都知道他是同志,他希望父母能看見他的痛苦,去正視、談論他是同志這件事,但當時父母只關心他的課業,他說自己像是父母的工具,但在工作的經驗中,他才理解,父母正是因為在乎,所以要他在課業上更不能輸人,但父母不懂怎麼說出口,所以他得學習讀懂父母的語言。

「父母也在小孩面前裝成父母的樣子」阿球說有些媽媽以前曾是女飆仔,很會玩,半夜還去舞廳跳舞,玩到早上才回來,但當了父母後卻要求孩子什麼都不能做,當他們被反問說,「你們年輕時也愛玩,怎麼要求孩子不能?」他們就會說,「那不一樣。」



理解父母的語言 就有對話空間

阿球的母親來自台南望族,在阿嬤過世後,他跟著母親回到台南,有天他們去了廟裡,母親跟他說,阿嬤頭七,但兄弟姊妹間,只有她沒夢到阿嬤,不知道是不是哪裡疏忽了,才沒回來找她。那時阿球才意識到,母親不只是母親,也是女兒。

阿球的父母都是國中老師,母親更是像虎媽般要求阿球。阿球長大後,某次母親聊到跟父親交往的過程,她從台南望族遠嫁到金門小地方,從備受呵護的家裡到了金門夫家還要進雞窩撿雞蛋,「我才了解到媽媽也是少女啊,這就是為愛走天涯,多麽瓊瑤式的愛情故事」,有了這些背景後,回家面對父母時,他才能理解父母的語言。



父母不了解子女的世界 未知便造成恐慌

阿球說教同志父母用通訊軟體時,是最受這些父母歡迎的課程,這些爸媽都會說:「你們這些小孩好好,我們的孩子都不會這樣。」但阿球說,其實他們也不會這樣對自己的父母,時代變得太快,當親子面對的世界不同後,父母難以理解那些變化。

阿球大學考上政大中文系,父母便希望他去修教育學程,也當一名老師,聽了一堂課後,阿球便放棄了,他跟父母說,那階段剛好是教師過剩的高峰,他不想當老師。後來他雙修新聞系,母親便高興地說,那當個記者,但當時也面臨報社緊縮時期,記者這行也沒那麼好當。後來他到同志諮詢熱線當義工,也陸續找了其他工作,在熱線的工作經驗,讓他決定唸心理所,做更多想做的事,但父母卻覺得,唸心理所,就應該當個心理諮商師。父母難以理解非營利組織在做什麼,一進到組織中就是十多年,這是他們不懂的東西,未知便造成恐慌。

他形容親子關係,就像走上不同的道路,一家人習慣開中山高,哪裡有收費站、休息站都很熟悉,父母也想教導子女走上安全熟悉的道路,但有一天,孩子突然開往北二高時,父母看不到他要去哪裡,在希望他順遂的前提下,總會將孩子拉回熟悉的道路,下一代就很容易被激怒。

…閱讀全文

 
遠見|林心如:跨性別者用另一個身分活下去,其實活著比死亡更需要勇氣
在林心如首部監製並主演、李李仁減重13公斤並男扮女裝演出跨性別者的電影《迷失安狄》中,它以一種最扣人心弦的突破和感慨,交織出那底層小人物的悲劇與吶喊……

在社會上的各種角落,也許你從來沒有想過的,是那些因為自我身分迷惘、為了家庭認同踟躕的憂愁──這些人往往因為性別、性向的差異必須面對更多的質疑和桎梏,更可能終其一輩子,永遠不敢面對內心真正的聲音。

在林心如首部監製並主演、李李仁減重13公斤並男扮女裝演出跨性別者的電影《迷失安狄》中,它以一種最扣人心弦的突破和感慨,交織出那底層小人物的悲劇與吶喊,你我不僅能深深被故事情緒牽引,更能以多元的包容,認識不同的價值。

《迷失安狄》故事描述,跨性別者安狄(李李仁飾)、外籍移工蘇荷(林心如飾演)以及聽障少年阿德(陳澤耀飾),在一次因緣際會下相遇,並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他們在這座困頓且冷漠的城市中,為自己點起一盞叫做希望的燈……

林心如首部監製電影 堅持替小人物發聲

《迷失安狄》的英文片名「Miss Andy」,其實正貼切地勾勒出某些人性別和身分的認同,但他們卻也常在自我迷失的猶豫下,永遠不敢發聲、無法踏出那一步,背後的煎熬,也許不是你能夠想像。

身為監製的林心如,這回可是從無到有催生這整部電影,她分享,「2018年時就想要做一部電影,但一直沒有合適的劇本,後來在偶然下認識了製作人,她的作品比較多小人物,這是我特別喜歡的類型,比起大場面、大成本的製作,那些可以探索細膩人性的題材,其實更像我想做電影的初衷。」

於是,這個起源於英國的跨性別者變性、中樂透後家人都重新聯繫、攀關係的新聞,成了金鐘編劇杜政哲執筆的起源發想,從《16個夏天》就開始跟林心如有著深厚合作關係的他,也和林心如一起到馬來西亞做了非常全面的田調,更切身的了解,那些人活得有多麼痛苦。

對他們來說 活著比死亡更需要勇氣

林心如說,「在台灣,或是在泰國,LGBT族群其實是非常自由的,但這樣的人在馬來西亞,其實是特別卑微,因為他們不僅會被歧視,在法律上與生活上都非常不平等,更可能隨時被宗教警察抓走,而且會遭受污辱等各種不禮貌的舉動。」

所以要說這樣的故事、要詮釋小人物的卑微和哀戚,最適合的就是將背景設定在馬來西亞,加上導演陳立謙正是馬來西亞人──林心如肩負監製的重責大任一個個串起不同要角,也逐漸讓故事雛型誕生。

「這些人都是要用另一個身分活下去,他們要活著比死亡更需要勇氣。」

監製為什麼辛苦?「找資金真的很累」

林心如笑說,當監製最辛苦的,就是「找資金真的很累!」包含要跟各大老闆開會、討論劇情細節、了解整齣電影的計畫,「這對演員出身的我來說真的不太擅長,到最後要錢要得太麻煩了,索性自己乾脆自掏腰包出了一部份。」她補充,「不過也是因為這部真的是比較小成本,所以我才有辦法自己負擔!」

有趣的是,選擇李李仁擔任這男、女主角的重責大任,其實是在劇本初期就已經有了他的雛型,「我認為安狄應該是個已經有家庭、成家的男人,所以就沒有想要找太年輕的演員,加上李仁哥給人印象一直以來就是個好先生、好爸爸,之前的合作很愉快、私下我們兩個家庭也常相處,就早已屬意讓他演出。」

林心如說,「當時我打電話給他問他敢不敢演變性人,他直接很乾脆的回我『敢啊!有什麼不敢』,接著他還發來他扮女裝的照片,我一看就覺得怎麼跟安狄這麼像,後來見面討論了很多細節,他便決定接下這個角色,那是一個很陽剛又很滄桑的人物。」

扮女裝大膽詮釋 李李仁從影最大突破

李李仁則分享,一開始看到劇本時,就知道這部電影的挑戰非常大,沒想到實際上戲時,才發現辛苦程度遠超過自己想像,在拍攝這電影期間,他不僅要花費大量時間化妝,也必須戴假髮、胸罩,再加上他容易出汗,拍到一半時就發現頭皮、胸部都狂長濕疹,讓他苦笑「真的還是不習慣女裝」。

李李仁在片中演繹跨性別者的痛苦人生,也講述他面臨外界歧視,只想回歸自己的家庭獲得認同;他認為安狄在外辛苦這麼久,無非是希望即便全世界都不接受他,也希望家人一定要接受他。

李李仁劇中有句台詞是這麼說的:「這五年來外人怎麼看我,我都無所謂,把我當怪物看,我都不介意,因為我知道那是真的我」──這句話一語道破跨性別者心底始終跨不去的親情門檻。李李仁說,「我看過很多變性人的訪問,他們每個人都想回去找家人,但是有一半以上的家人是不想見他們的」,期許能透過這部電影,讓更多人正視他們的痛苦與悲傷。

林心如在電影中,為了飾演偷渡到馬來西亞的越南移工,她不僅苦練了越南語,還以一種最沒有包袱的素顏形象,詮釋出那被丈夫家暴、只能帶著孩子逃跑的辛酸。

為了這部戲,林心如還找了郎祖筠上表演課,冀望自己用些新的東西、新的嘗試,想像自己的境遇,她後來把自己比喻為「母狼」,也許兇悍、不容易接觸外界環境,但無不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小孩,所做的努力和付出。

林心如:活著最重要的是要先認同自己

這部電影以跨性別者、外籍移工為主角,雖真實表現出社會的殘酷,但即便生活多麼辛苦,片中主角仍願意努力生存下去。

林心如表示,自己身邊雖然沒有跨性別者友人,但一直很心疼同志朋友,「他們不能坦承,不能出櫃,都會活得很壓抑,無論是對於家庭、社會的壓力,讓他們無法坦蕩蕩做自己,會陷入一種憂鬱的情緒。」

她分享,希望大家透過《迷失安狄》,都能夠收到不同的體悟或感觸,「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先認同自己,不管是任何的性向,都是要先接受自己、不要排斥內心的想法,那樣才會快樂。」

「畢竟,很多人不能出櫃,很多都是不敢違背父母,做出自己也不能認同自己的決定。」

林心如說,自我的認同是很重要的,當有了自我認同,最渴望的就是家庭對自己的認同,很多變性人的內心只是想要回家、想要爸爸媽媽可以接受。

其實在很多地方,做自己是很難的,「在台灣很幸福,觀念很開放,未來我自己的小孩如果喜歡同性,我一定會全力支持,因為無論如何,孩子的幸福、開心才是最重要的事,我絕對會當他們最大的支柱。」

 
蘋果即時|蘋中人:頑童導演的尋夢園 王小棣
王小棣在影視圈的尊稱是「小棣老師」;每年金鐘獎開獎,雖然得獎的不是他,不過在講台上「被感謝」最多次的人是他。他帶領許多優秀的影視工作者入行,形成他們對這個產業最初的素養。王小棣導戲、製作、編劇,三十年來無數的電視作品進入台灣家庭,深刻而長遠地影響了台灣人的思想;他終生實踐自己的信念,無微不至地描寫小人物、平凡人。

王小棣目光灼灼地看著我,說:「喔!我是一個社會主義者。」

小棣老師今年68歲了,笑說自己「現在看工作人員都像看孫子」、「好可愛」,灰白的短髮薄薄覆在頂上,布滿細紋的臉皮在顴骨上繃得油光水滑;他講話神靈活現,像是個十五歲的大孩子。聽著聽著,聽眾們跟著進入「無齡狀態」,彷彿王小棣手上拿著布袋戲偶,左右飛來飛去,聽眾同步走進時空隧道,倏地飛抵小飛俠的尋夢園。

小飛俠的尋夢園裡有好多小男孩,不過,裡面既沒有模範生也沒有第一名,只有一群離開了爸爸媽媽,自個兒痛快地玩和冒險,努力長大的孩子。

1992年,王小棣與黃黎明共創這個尋夢園—稻田工作室。黃黎明是王小棣的人生伴侶,也是工作夥伴,尋夢園裡所有作品都來自兩人合作,直到黃黎明2014年癌症過世。可以說,是黃黎明把王小棣心中的那個「男孩」,用故事與文字「具象化」了。

當時,王小棣剛從國外念書回來,是新手導演,黃黎明在台視當編審,來找他談節目。兩個年輕人對台灣的影視圈滿腔抱負,但是在陳舊的電視台環境中有志難伸,於是一拍即合,黃黎明離開電視台,加入民心工作室,開始了他們一生的志業。

「那時候她一個月薪水是9萬,30年前欸,但是她毫不猶豫地就加入我們。」王小棣說,黃黎明是影響他最大的人。

「黃黎明的家庭是白色恐怖受難者。」王小棣告訴我:「黃媽媽念高中時,便一個人坐火車上台北,為在馬場町被槍斃的哥哥收屍。」

黃家是台南世家,黃黎明的父親會在家裡開派對,自日本時代便有社會地位。透過黃黎明,原本是國民黨將軍之女的王小棣,成為台灣家族的一份子,分享了相同的歷史記憶。

王小棣的父親是蔣經國的愛將、前總政治作戰部主任王昇,在戒嚴時代屬於威權鷹派,從70年代到80年代以降,在台灣喊水會結凍,權傾一時。

不過我看看眼前的小棣老師—穿著T恤,短短的灰髮,完全是個有型大叔模樣—王小棣左傾、支持社會運動,是女同志,這些21世紀被台灣人認同的價值,那時候沒有一樣不要殺頭的。難以想像,他是如何在權威價值的核心裡開出自己的花朵?

不停地玩向權威挑戰

他告訴我,自己的成長過程。

王小棣的生母胡香棣很早過世,他在台灣有三個哥哥、一個弟弟。「哥哥會告訴我,母親是如何疼愛我,不過我那時候太小,都不記得了。我母親逃難時帶著這麼多孩子,臨出門前,家人勸她把我大姊留下來,還說『也許兩個星期就回來了』,所以大姊就留在家鄉沒有帶出來。」

「我想一定是她太想念我大姊了,所以肚子裡懷著我時,本來是男孩,硬生生地『掰彎』成女孩。」語畢,他呵呵地笑起來。

父親工作很忙,平常負責照顧王小棣的是哥哥們。

「我大哥念建中時,我只有幼稚園,每天早上他要負責帶我去上學。我還記得早上我們一起吃早飯,他急著走怕遲到,粥燙,我吃得慢,他就在旁邊一直罵我,怎麼不從兩側吃呢?我害怕又緊張,一個人對著那碗好燙的粥,不知道怎麼辦……,然後好不容易出門了,上公車找到位置,我立刻睡倒在旁邊的乘客的身上,我每次一睡倒,他就會捏我,然後我就驚醒,然後又睡倒,他又捏我。」

接著是三哥,「我的功課是他負責,他每天盯我背九九乘法表,我背不出來,他就一直罵我笨死了,然後就更背不出來。」

不過,最後他發現「照顧大魔王」其實是二哥。他說,二哥是最照顧家人的,「我在美國念書時,他從台灣打越洋電話給我,我在這邊講電話,(問生活細節鉅細靡遺),我的室友側眼看我,指電話筒問,真是你哥哥嗎?」

他說,很早就知道自己不是女生,平常上學穿制服沒辦法,若是出門作客要穿裙子,絕對又哭又鬧。

初中讀金陵女中,最尷尬的是,「我尿床一直尿到初中。」

「每天早上一掀開被子,完了,又尿床了,那種緊張、羞愧……。」

這應該屬於兒童心理學範圍,不過,「那時代是沒有兒童心理學的,只有兒童每天在研究父母心理學。」講起當年那個窘困的孩子,王小棣兩手一攤:「兒童每天都在研究父母今天心情如何,如何才能少挨打。」

尿床的毛病最後他自己克服了,「我以為我去上廁所了,其實那是夢。」「所以,我只要想要上廁所,就會用力捏自己。」用皮膚的疼痛,分開夢境與現實。

回憶起自己的初中住校生涯,王小棣笑著說:「我的同學都是些小笨蛋。」

他說,自己有個特質,「只要很嚴肅的場合,我就會想笑。」

有一次宿舍裡同學錢不見了,舍監說既然掉錢了那麼來禱告吧。大家一起喃喃念著「神啊赦免我們的罪」之類的。

突然間,一位同學哭起來,王小棣吃了一驚,「是她偷的?」他張開眼睛轉頭看同學,發現幾個人都哭了。在那肅穆的一剎那,王小棣竟然忍不住笑出聲來。

人類一思索,上帝就發笑—這是猶太諺語,任何試圖以明確的、唯一的、強權式的真理加於人類身上的行為,最終只是讓人喪失個性。喜劇的最高境界,就是用戲劇去嘲笑人類試圖以威權的方式,包裝自己的狹隘、偏頗。

王小棣竟然一腳就從那威權的框框跨出去,轉頭笑出聲來。

他從權威裡逸出的方式是「不停地玩」,「玩是很重要的」王小棣一本正經地說。

「玩權威」,外界看起來就是無時無刻的調皮搗蛋,「剛學ABC,我就在學校追著同學跑,一路喊『you is my baby』,「然後一個姊姊抓住我,淡淡地說,是are不是is。」

「有一天我通知同學們說校長要對大家講話,大家集合在一起,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我躲在旁邊看大家反應,等了半天校長還沒出現,才有同學說,欸,又被王小棣戲弄了。」

高中念體育班,打了三年籃球,大學考上文化戲劇系,那是吊車尾的志願,王小棣覺得很丟臉,父親倒是很高興,大概想都沒想過這個孩子能上大學。

不過,大學時王小棣讀了許多好的戲劇作品,因此對戲劇發生興趣,出國到三一大學念碩士,他告訴我,留學的生活真正打開他對戲劇的想像力。

他的教室是著名建築師萊特設計的劇場,服裝道具都要親手做,那時候王小棣才發現自己是很喜歡「動手做」的人。

「動手做」甚至改變了他的人生。

「我撿了劇場不要的木料,自己做了一把椅子,我很得意,覺得椅子做的不錯,沒想到一群朋友來家裡玩,大家的外套竟然把這把椅子壓垮了。」

「於是我去研究椅子究竟要怎麼做,原來,雖然只是一把椅子,可是施力的位置,釘的角度,都會影響它的穩定。」

這件事情對王小棣影響深遠,「做事情都是有一個方法的。」王小棣在影視圈以嚴格精細聞名,許多名導,包括陳玉勳、蔡明亮出自他門下,而他們對小棣老師的印象都是「小棣老師很嚴格。」

我說到這一段,王小棣搔搔頭,「有嗎?我很嚴厲嗎?」

談人生夥伴紅了眼眶

因為,追求夢想不容易,小棣老師嚴格,人生夥伴黃黎明對自己更有要求,「黃黎明是非常溫柔,但是很有原則的人。」

一說起黃黎明,就好像把小棣老師心裡最柔軟的那一塊打開了。說黃黎明這樣黃黎明那樣,小棣老師看著我,眼眶紅了,隨即濕成一片;他站起來轉身去找面紙,然後抱著一整包面紙回來,繼續講下去。

黃黎明是一個說到做到的人,「有一天我回家,發現家裡的家具全都換位置了,黃黎明覺得陳設不好,自己重新搬了……。」他頓了一頓:「裡面有大衣櫃欸。」

「她怎麼搬的呢……。」王小棣喃喃說著。

黃黎明可能真的有魔法吧。

 
 
 
CNN|2021性別圖像 台灣性平表現居全球第6亞洲之冠
(中央社記者陳俊華台北5日電)行政院性別平等處今天發布「2021年性別圖像」,依據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的2019年性別不平等指數,台灣資料代入計算後,性別平等表現較2020年進步3名,為全球第6名,居亞洲之冠。

行政院性別平等處今天透過新聞稿指出,依據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最新編製的2019年性別不平等指數(Gender Inequality Index, GII),以生殖健康、賦權及勞動市場等3領域的5項指標,衡量各國性別平等情形,將台灣資料代入計算,性別平等表現比前一年進步3名,為全球第6名。

在勞動參與面向,2019年台灣15歲以上女性勞動力參與率為51.4%,近10年增幅為男性勞動力參與率的2倍,兩性差距逐漸縮小;2019年台灣兩性平均時薪差距14.2%,較10年前縮小3.7個百分點。台灣勞動力參與率及平均薪資的性別差距,歷年來表現均優於日本、南韓,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初次核付男性比率近5年逐年增加。

在同性婚姻平權面向,台灣在2019年通過同性婚姻專法,實施至今已滿週年,截至2020年5月止,全國同性伴侶完成結婚登記共計4087對,其中男性1257對、女性2830對。

在人身安全面向,台灣在「虛擬環境-科技設備」場所發生的數位及網路性別暴力如性騷擾,占所有場所近2成。在兒童及少年性剝削案件運用網路犯罪情形,犯罪工具以利用網站,含社群網站,占37.7%居首,通訊軟體占27.0%次之。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電子信箱

訂閱

性平處指出,傳統性別刻板印象導致高等教育中男理工、女人文的學科選擇,以及後續職業性別隔離現象,台灣女性研究人員占比22.6%,雖高於日本及南韓,但仍不及3成,較英國38.6%、芬蘭33.7%為低。

性平處強調,透過性別圖像觀察台灣在各領域的性別差異與待改善之處,行政院積極推動去除性別刻板印象與偏見、強化托育公共化、提升女性經濟力及決策參與等重要性別議題,將性別觀點帶入政府各項施政計畫中,關注不同性別者處境與需求,營造尊重多元與性別平等的公義社會。(編輯:林淑媛)1100105

 
風傳媒|拜登新政府》LGBT參政里程碑!跨性別女醫師出任衛生部助理部長,擔綱抗疫關鍵要角
美國政府即將換屆,新任總統拜登的人事布局力求多元化,19日宣布將提名賓州衛生局長萊文出任衛生部助理部長。兒科醫師出身的萊文,同時也是一名跨性別女性,提名案經聯邦參議院通過後,萊文將寫下歷史,成為美國第一位公開跨性別者身份的聯邦政府官員。

拜登(Joe Biden)在聲明中強調,選擇萊文(Rachel Levine)擔綱衛生部助理部長,不只別具歷史意義,她的領導能力與專業知識,更完全能勝任職位所需,帶領政府的公共衛生工作,並幫助「無論居住在哪裡、族裔、宗教、性傾向、性別認同為何、是否帶有殘疾」的國民度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

現年64歲的萊文畢業於哈佛大學與杜蘭大學醫學院(Tulane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過去曾撰寫有關鴉片類藥物危機、醫療用大麻、青少年醫學、飲食障礙等領域的論文,同時也積極參與LGBT平權組織。萊文在2017年被賓州民主黨籍州長州長伍爾夫(Tom Wolf)延攬擔任衛生局長,當時獲共和黨占多數的州參議院通過,成為全美少數的跨性別官員。

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萊文成為賓州代表性的防疫人物,全美知名度也水漲船高,卻也因其跨性別身分在網路上頻遭攻擊,有公務員不滿其防疫政策,公然稱「不想再聽從一個打扮得像女人的男人」,還有一名廣播主持人在訪問萊文時刻意以「先生」稱呼她。

LGBTQ勝利基金會(LGBTQ Victory Fund)主席、本身為出櫃女同志的休士頓前市長帕克(Annise Parker)透過聲明指出,這項史無前例的提名,表明「拜登政府將選擇最有資格的人領導美國,無論其性傾向或性別認同為何......萊文醫師正在創造歷史,在她上任為人民效力後,將會改變美國人對跨性別者的看法。」

在此之前,拜登已於去年底宣布,將提名印第安那州南本德(South Bend)出櫃同志市長布德賈吉(Pete Buttigieg)出任運輸部長,布德賈吉原本默默無聞,在民主黨總統初選中一舉成為黑馬,若任命案在聯邦參議院過關,布德賈吉將是美國史上首位LGBT內閣官員。

拜登新政府的百日抗疫大作戰

新冠疫情爆發迄今,全美累計逾2425萬人染疫,並在拜登上台前夕達到40萬人病歿的慘痛里程碑,抗疫也將是新政府衛生團隊的第一要務。拜登此前已宣示,他在入主白宮的第一天就會簽署行政命令,要求美國民眾在聯邦大樓以及跨州的交通工具上佩戴口罩,並在上任百日內完成至少1億支新冠疫苗接種。

萊文接下來將加入準衛生部長貝塞拉(Xavier Becerra領銜)的團隊,與白宮防疫協調官齊安茲(Jeff Zients)、疾病管制署(CDC)署長瓦倫斯基(Rochelle Walensky)等官員合作抗疫;而美國「抗疫隊長」佛奇(Anthony Fauci)也將留任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NIAID)主任,並擔任拜登政府的新冠肺炎首席醫療顧問。

 
自由時報|健康網》防疫有成並非偶然 羅一鈞爆料:阿中部長30年前有練過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持續在全球肆虐,但台灣疫情相對穩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被不少人盛讚封為「防疫功臣」,而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昨(28)日也在臉書爆料,指陳時中在30多年前就曾替愛滋病患者開設牙醫診所,因此對傳染病帶來的恐慌、歧視瞭若指掌。

羅一鈞提到,陳時中在30多年前愛滋疫情在台灣出現時,曾負責製作「愛滋病的口腔表徵」圖譜,面對面接觸了千名愛滋患者,才發現病毒有空窗期也有潛伏期,常常沒症狀,因此只看外表,並無法判斷是否有愛滋,所以需要有「全面防護」意識和作法,才能讓「自己敢坐上去診療台,成為任何病患看完後的下一位」。

羅一鈞指出,當時台大醫院的牙科部並不診療愛滋患者的牙齒問題,陳時中也因此被找去進駐慢性病房收治所的牙科診療室替愛滋患者看牙,後來甚至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當時為性病防治所)開設牙科門診,讓愛滋患者有看牙的去處。

羅一鈞盛讚,陳時中在擔任牙醫師公會理事長期間,推動牙科全面防護,提升「感染控制」意識,雖然當時遭受抗拒很大,但年輕牙醫接受度很高,加上健保推波助瀾,市場需求帶動年輕牙醫成為診所爭相延攬對象,改善了整個牙科感控的品質。

羅一鈞強調,這些往事鼓勵大家要從教育著手,才能讓疫情帶來的改變能深深紮根,成為足以翻轉現況的動能;他也說道:「難怪陳時中對傳染病帶來的恐慌、歧視,都瞭若指掌,也對於獵巫非常有感,因為當年就已經被愛滋疫情訓練過一次囉」。

貼文一出,網友紛紛大讚「阿中部長溫暖、寬厚」、「身體力行改變生態」、「阿中部長仁醫仁德」、「看記者會的過程,真的各種層面地讚嘆跟佩服」;羅一鈞在貼文中也笑稱自己是鈞傳媒,寫了篇獨家,對此網友也熱烈回應,「快開新的部落格叫我在部長身邊一同防疫的日子」、「鈞傳媒最大」。

 
 
 
每月活動都在熱線官網行事曆
對熱線活動有興趣的朋友,歡迎把活動月曆加入書籤!每月活動、活動介紹、報名辦法等等都會出現在上面喔!或者密切留意熱線臉書粉絲專頁!另外我們也有IG,歡迎追蹤:taiwanhotline
 
 
 
支持熱線,讓平權實現!
熱線為社群繼續努力,也需要依靠著社群的支持,如果你認同我們,歡迎你支持熱線做更多事情,支持熱線你可以:

信用卡捐款

ATM轉帳

郵政劃播

電子發票愛心碼:0609

王道銀行彩虹認同卡

小熱鋪 HOTLINE SHOP

了解你的支持所促成的改變:熱線歷年工作報告書

認識熱線20年:20週年專刊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