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選舉共有五三八張選舉人票,總統候選人只需獲得其中二七○張選舉人票即可贏得總統大選。共和、民主兩黨各有其基本盤,賀錦麗目前幾已取得二二五張選舉人票,川普手中則有二一九張。根據最近民意調查,賀錦麗最有可能達陣二七○票的路徑是贏得三個「藍牆」州,分別是賓州(十九票)、密西根州(十五票)和威斯康辛州(十票),再加上內布拉斯加州的第二選區(一票)。
因為內布拉斯加州總體傾向共和黨,而其第二選區則偏向民主黨。共和黨主導的州議會在離大選日不到四十天的最後一刻,提案將該州的選舉人票分配制度改為「贏者全拿」的形式,意圖阻止賀錦麗在第二選區獲勝而取得關鍵的選舉人票。如果此提案通過,這次大選的結果很可能從賀錦麗險勝而變成雙方平手;一旦選舉人票平手,按美國憲法規定,將由聯邦眾議院投票選出總統,川普極可能勝出。但這項提案當下還卡在州議會,而將它擋下來的是一名共和黨籍的州參議員麥克唐納。
麥克唐納原是有四十年黨齡的民主黨人,但今年初因支持限制墮胎而轉為共和黨籍。雖然共和黨方面的壓力現在從四面八方而來,但基於以下兩個理由,麥克唐納至今還是不為所動,堅持內布拉斯加州應維持原來的選舉人票制度。首先,在如此接近總統選舉日的時間點才企圖改變大選遊戲規則,既不公平也不可取;其次,第二選區的選民有權將他們的意志循原制度,在這次總統大選中作最有效的表達。
根據美國憲法,每州所擁有的總統大選選舉人票數,等於其參議員人數(兩票)加上眾議員人數,後者與人口數成正比。幾乎所有州都採取「贏者全拿」的方式,在大選日獲得最多普選票的政黨拿下該州所有的選舉人票;唯二的例外是緬因州與內布拉斯加州,每個選區贏得最多普選票的政黨可獲得該區全部的選舉人票,而全州普選得票最高的政黨,可再獲得兩張(參議員數)選舉人票。
內布拉斯加州的第二選區被稱為「藍點」,因為它是該州唯一偏向民主黨的選區;緬因州則相反,其第二選區是該州唯一偏向共和黨的選區。歷來這兩州互相抵消,所以相安無事,但今年選情緊繃,有心人遂蠢蠢欲動。照規定,這兩州今年都可選擇切換到「贏者全拿」的模式,但由於緬因州切換模式的最後期限比內布拉斯加州略早,所以共和黨就利用這個漏洞,等到緬因州可變更的期限一過,就在內布拉斯加州發動切換模式聲浪,意圖竊取「藍點」的選舉人票。
美國憲法並沒有明文規定各州應如何分配選舉人票,然而幾乎所有州都採用「贏者全拿」模式,以極大化在總統大選的影響力。與按普選票數等比例分配選舉人票的方式相比,「贏者全拿」的方式放大了勝選與敗選之間的差距,較能促使候選人在該州作面向更廣、強度更高的競選,以求勝出。
但「贏者全拿」也可能產生反民主多數決的選舉結果。首先,如果一州長期由某政黨主導,則該州選民在總統大選中幾乎沒有什麼發言權,這就是為什麼加州、紐約州和德州這幾個大勢已定的大州鮮少舉辦大型總統競選活動。此外,普選票較多的候選人有可能因選舉人票較少而輸掉總統大選,就像二千年的高爾和二○一六年的希拉蕊.柯林頓那樣。以上這些考量,應該是緬因州與內布拉斯加州至今仍堅拒「贏者全拿」的主因吧!
(作者為清華大學合聘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