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4日 星期一

意識到無法依賴美 歐盟擬設國防基金嚇阻俄國侵略


【東寫西讀電子報】摘錄《好讀周報》精彩話題,以推廣閱讀與寫作為核心內容,讓您掌握每周最新內容! 【寫真生活Snap電子報】介紹網友們精彩攝影作品及生活資訊影像情報,快藉由此份報來看你不曾發現的風景!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4/14 第587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焦點新聞 意識到無法依賴美 歐盟擬設國防基金嚇阻俄國侵略
哈佛教授提告 控川普政府凍90億美元補助
外媒憂:北京以侵台迫使華府讓步
無硝煙空戰/地緣衝突加劇 可供「安全飛行」的空域愈來愈少
歐洲當局找本土業者 擺脫依賴星鏈
大阪世博開幕 84展館亮相
大阪世博「未來社會」 無紙無現金
歐盟談自貿協定 多箭齊發 極力與多國洽商貿易協議
無硝煙空戰/每日數千航班遭GPS欺騙攻擊 民航安全拉警報
ET:鴻海擬在印度北部設廠 可能成鴻海全球第二大據點
間接談判 美畫禁擁核武紅線 伊朗:若干可行擬議已備妥
尹錫悅內亂案今開庭 最重可判死

焦點新聞
意識到無法依賴美 歐盟擬設國防基金嚇阻俄國侵略
編譯江昱蓁/綜合報導/世界日報
據路透報導,歐盟財長12日就成立共同國防基金展開討論,該基金向成員國收取費用,以購買進而擁有國防裝備,好在不增加一國檯面上債務的前提下,提高國防支出。

這項基金名稱為「歐洲國防機制」(European Defense Mechanism, EDM),是智庫布魯塞爾歐洲暨全球經濟研究所(Bruegel)向本次部長會議提出的報告之一,目的在解決高負債國家如何支付昂貴軍事裝備費用的問題。

EDM是歐洲為因應俄國可能攻擊所做出的廣泛努力中的一部分。歐盟各國政府愈來愈意識到,無法完全依賴美國提供的安全保障。

葡萄牙財長薩曼托(Joaquim Miranda Sarmento)說,「這是一個很好的討論起點」;其他幾個歐盟國家也對此表示支持,並指出設立基金在技術層面上相對簡單,畢竟可仿照歐元區紓困基金「歐洲穩定機制」(ESM)的模式。

不過,薩曼托也說,「我們在授權、財政及市場槓桿等層面仍有部分問題待解決,不僅是資金,軍事層面也有待釐清之處」。

報導指出,歐盟正考慮在未來四年透過放寬財政紀律與共同借貸的方式,增加高達8000億歐元(約9088億美元)的軍事支出,並用於大型國防計畫。但這種方式會讓國家債務升高,對於已債台高築的國家而言實為一大隱憂,Bruegel的構想提供另一種將部分國防投資排除在國家帳面之外的選項。

該基金將透過跨政府條約設立,設有實繳資本與可要求資本,使其能在市場上籌資。EDM也開放非歐盟國家的加入,如英國、烏克蘭或挪威。由於該基金擁有所購買的裝備,故為此融資而產生的債務將記錄在EDM的帳面上,而非計入各國帳目中。

該基金也將促進歐洲國防裝備單一化的發展,以降低成本並整合資源。目前歐盟27國的國防採購與生產高度分散,使用至少七種不同的戰車、九種自走榴彈砲及七種步兵戰鬥車。

該基金的重點將置於「戰略賦能」(strategic enablers)項目上例如,聯合指揮與管制系統、衛星情報與通訊,研發第五代或第六代戰機這類昂貴的新武器系統,以及整合各國所需的戰略防空、戰略長程空中運輸、海上後期、飛彈及和嚇阻武器系統—目前多由美國提供這類基礎軍事設施或裝備。

Bruegel報告指出,若歐洲能將採購資源最大整合,並建立包含英國在內的歐洲共同防衛市場,就有可能在2030年前減少對美軍事依賴,而英國作為重要國防產業國家,也能促進市場競爭。

   
哈佛教授提告 控川普政府凍90億美元補助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路透報導,美國哈佛大學的教授們正提出訴訟,阻止川普政府審查授予該校的近九十億美元聯邦合約和補助,此舉是川普政府打擊大學校園反猶太主義行動的一環。

美國大學教授協會(AAUP)哈佛大學教職員工分會和該組織的國家分支機構十一日向波士頓聯邦法院提出訴訟,指控當局試圖非法破壞校園學術自由和言論自由。

據報導,包括哈佛在內的幾所美國頂尖學府,因為支持巴勒斯坦的校園抗議活動,以及多元、平等、包容計畫和跨性別政策等問題,遭凍結聯邦補助。

美國教育部、衛生部和總務署三月卅一日表示,正審查哈佛大學及其附屬機構與聯邦政府之間價值二點五五六億美元的合約,以及總值八十七億美元的多年期補助承諾。

在隨後發出的信件中,這些政府機構要求哈佛大學滿足多項條件,以繼續獲得聯邦資金,其中包括禁戴口罩、取消DEI計畫以及同意配合執法機構等。許多挺巴學生在示威活動中佩戴口罩。信中還表示,哈佛大學必須審查並調整「助長反猶太騷擾」的計畫和部門。

哈佛提出的訴訟指出,政府試圖切斷資金時未遵循法規要求,其行為違反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所規定的言論自由權。原告聲稱,當局的做法是「將川普政府提出的政治觀點和政策偏好強加於哈佛大學,並要求該校懲罰不受歡迎的言論」。

   
外媒憂:北京以侵台迫使華府讓步
編譯盧思綸/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總統川普連日加徵中國大陸關稅,北京表態奉陪到底,美中關係急速升溫。太陽報引述專家指出,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恐怕將把川普關稅作為與華府全面開戰的藉口,逐步加大對台灣軍事壓力,最終演變為武力犯台。

美國對陸關稅已達百分之一四五,習近平也不甘示弱將對美關稅加碼至百分之一二五,世界兩大經濟體領導人僵持不下,中國甚至警告,準備好因應「任何形式的戰爭」,並告訴川普「是把自己送上虎口」。對此,美方回應「已對戰爭準備就緒」。

英國陸軍退役上校德布雷頓戈登警告,關稅戰可能「將全球拖入徹底衰退」,這個情況下「會製造緊張關係和戰爭」。

布雷頓戈登指出,經濟震盪可能導致衝突,各界密切關注這點,且需為此做好準備。他描述:「緊張局勢將持續升高,直到某個臨界點崩潰,可能是以關稅戰告終,或以某種形式的衝突爆發。」

有人擔心,北京可能以侵略台灣作為籌碼,迫使華府在關稅問題上讓步。

曾任英國駐北京使館首席大臣的倫敦國王學院劉氏中國研究所主任布朗警告,「台灣是目前最有可能引發全球衝突的單一引爆點」,現在中國比任何時候都有可能侵台。

華府智庫昆西研究所東亞計畫主任文哲凱也示警:「台灣或南海周邊任何一步錯都可能釀成浩劫,美中惡性循環升級,恐怕對雙方造成災難後果。」

前英國議員希里認為,習近平可能透過加強對台灣的封鎖威脅,向華府發出「非常明確的訊息」,屆時將迫使川普面臨抉擇。

而希里表示,川普可能與北京達成協議以解決關稅問題,從而避免全球經濟崩潰,或者冒著台灣被封鎖的風險,而這可能讓美中升級為全面戰爭。

   
無硝煙空戰/地緣衝突加劇 可供「安全飛行」的空域愈來愈少
記者許珮絨/綜合報導/聯合報
全球可供安全飛行的空域正在縮小。去年12月,一架亞塞拜然航空班機飛往俄羅斯途中意外墜毀,官方後來在客機殘骸中找到俄羅斯攔截彈碎片,疑似被擊落,震驚全球。經濟學人指出,近年國際情勢動盪,空域警告數量激增,預計2025年恐將出現更多類似警示與航班干擾,全球航空業面臨的混亂局勢將加劇。

目前包括烏克蘭、俄羅斯、以色列、伊朗等國領空皆被列為高風險區域,其中對民航班機影響最大的,莫過於自2022年起延燒至今的俄烏戰爭,航班不只面臨飛彈攻擊、軍事誤擊等威脅,許多來往歐洲和亞洲間的航班也都被迫改道,航行時間、耗油量都大幅增加,營運成本轉嫁到機票價格上,衝擊消費者荷包。

亞塞拜然不是首例 多國民航機曾遭擊落

「被擊落」是民航班機現在面臨的首要威脅。自1990年代以來,全球發生過至少10起客機遭擊落事件,其中2014年馬來西亞航空MH17航班在烏克蘭東部被地對空飛彈襲擊,造成機上298人全部罹難,成為航空史上最慘重的悲劇之一,也促使航空公司和國際監管機構更加謹慎評估衝突區域的飛行風險。

最新一起事故則發生於2024年12月,亞塞拜然航空8243號班機自首都巴庫飛往俄羅斯途中,墜毀於哈薩克境內,造成38人死亡、29人受傷。根據初步分析報告,事故直接原因是外來物體對關鍵飛行系統造成損壞,殘骸中發現俄製「鎧甲-S1」攔截彈碎片。

空域受限迫使航班繞行 燃油與人事成本攀升

除了被擊落風險,過去歐亞航線常經過俄羅斯或烏克蘭領空,但俄烏戰爭爆發後,許多航空公司被迫改道繞行中東或北極,航行時間增加約1至3小時,嚴重影響營運效率。

英國瑞丁大學一項發表於「通訊-地球與環境」期刊的研究指出,因俄烏戰爭導致的航班繞行,平均燃油消耗增加13%,其中歐亞航線影響最為顯著,燃油消耗多出14.8%,北美至亞洲航線則上升9.8%。耗油之外,繞道也導致2023年全球航空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820萬噸。

利比亞、敘利亞和葉門的空域限制同樣對運輸網絡造成衝擊。雖然這些地區每日受影響的航班數量相對較少,且繞行距離短,燃油消耗增加有限,但仍加重航空公司的調度壓力。

除了燃料支出,飛行時間延長也推高了機組人員的工時與薪資成本。都柏林城市大學研究顯示,部分歐洲至亞洲航線的總營運成本因此增加19%至39%,票價隨之上漲。

繞道飛行所帶來的時間與成本壓力,還衝擊全球連通性、正在改變中歐航線的競爭格局。其中,對歐洲航空公司的衝擊尤為嚴重,英國航空與波蘭航空已宣布2025年底前,暫停飛往北京;維珍航空和北歐航空更完全退出中國市場。相較之下,中國的航空公司則因仍可飛越俄國領空,在中歐航線上保有明顯優勢,也因此成為中國恢復、新開國際航線的重點市場。

安全飛行成為全球挑戰 航空業備戰新常態

面對日益複雜的國際安全局勢,航空業者正積極導入多項風險管理工具應對,利用開源情報(OSINT)、衛星資料及軍事活動預警系統等,針對潛在衝突區域進行即時評估與快速決策;此外,國際民航組織(ICAO)與各地民航局也不定期發布高風險空域通報,協助業者因應快速變動的空域環境。

從歷史慘痛經驗到目前多重戰線的空域封鎖,全球航空運輸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在地緣政治衝突風險未見緩解的情況下,如何在安全與效率之間取得平衡,將是航空產業未來發展的關鍵課題。

   
歐洲當局找本土業者 擺脫依賴星鏈
編譯吳孟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由於低軌衛星聯網服務星鏈(Starlink)的老闆馬斯克太過難以預測,加上美國總統川普對歐洲加強施壓,歐洲正趕忙降低對星鏈的依賴,轉而仰仗本土的低軌衛星聯網服務,例如法國的Eutelsat。

馬斯克3月表示,他若切斷星鏈網路服務系統,烏克蘭整體前線都將崩潰,使歐洲安全當局不寒而慄,再加上星鏈的市場主導地位,凸顯仰賴單一美國企業的風險,歐洲因而加強尋求能取代星鏈的本土供應商。

歐洲當局目前相中法國Eutelsat,希望透過其OneWeb衛星網路服務,盡快成為烏克蘭除了星鏈以外的備用方案。

長期而言,歐洲也指望Eutelsat協助打造強化歐洲自主性的太空通訊網。Eutelsat想加強能力,但問題在於,Eutelsat部署衛星的速度與資金來源,Eutelsat執行長波內克說,該公司需要約45億美元更新並擴大部署衛星。

目前烏克蘭境內有約1,000台OneWeb終端機,但比星鏈的碟形天線貴、更笨重。星鏈的使用者終端機定價不到400美元,遠低於OneWeb的3,200美元。

   
大阪世博開幕 84展館亮相
編譯羅方妤/綜合報導/聯合報
二○二五年世界博覽會昨天上午在日本大阪市的夢洲會場開幕,展期至十月十三日。開幕前會場就出現排隊人潮,估計首日進場人數將超過十四萬人。然而,預售票銷量僅達目標的六成,顯示日本民眾對世博似乎熱情不再。

大阪世博是日本暌違廿年再度主辦世博,也是大阪五十五年來再度舉辦。本屆主題為「創造閃耀生命光輝的未來社會」。會場有八十四個展館,台灣以玉山數位科技株式會社名義推出TECH WORLD館。本屆世博看點除了各展館,還包括空中飛行車試飛、幹細胞培育的跳動迷你心臟等,新技術也受到矚目。

會場象徵是日本新生代建築師藤本壯介操刀的木造建築「大屋頂環」,周長約兩公里,高度十二至廿公尺,總面積逾六公頃,上方有屋頂遮陽,獲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為全球最大木造建築。建築象徵世博會多元而統一的理念。

法新社報導,永續發展是本屆主題,但會場被批評不夠永續。夢洲人工島在世博結束後將被清空,以賭場度假村替代。日本媒體指出,大屋頂環只有百分之十二點五將被重複使用。

日本民眾對世博的熱情似有減退。大阪上次舉辦世博是在一九七○年,當時日本正值經濟蓬勃發展期,其科技令世界各國羨慕。當年大阪世博吸引六千四百萬人次入場,是本屆世博預估人次的兩倍多,創下的紀錄直到二○一○年才被上海世博打破。

本屆世博預算超支二成七,賣票狀況也不如預期,原本預定售出一四四○萬張預售票,目前只售出八百七十萬張。日本也正經歷創紀錄觀光熱潮,這意味位於熱門景點京都附近的大阪住宿時常客滿,且價格高昂。

會場開放時下起小雨,但入口仍大排長龍,隨著九時起開放入場,一萬二百六十三人列隊站在周長達二公里的「大屋頂環」,齊聲合唱貝多芬「歡樂頌」迎接觀光客並啟動這場盛會。這些人來自日本、中國大陸、南韓等地,年齡從六歲至九十三歲,指揮大合唱的日本指揮家佐渡裕表示:「一萬人一起合唱,真是個壯觀的場面。這次非常成功。」

當地居民□本惠美子(譯音)曾參加一九七○年大阪世博,她決心重溫舊夢。她說,「我認為在這個混亂的時期舉辦世博很有意義,人們參觀世博後會思考和平」。

   
大阪世博「未來社會」 無紙無現金
記者甘芝萁/台北報導/聯合報
五年一度的世界博覽會昨在日本大阪夢洲開幕,本次主題為「讓生命閃耀光輝的未來社會藍圖」,展區會場占地約一五五公頃,堪比兩座迪士尼樂園,除了核心建築「大屋頂環」是必看亮點,會場內無現金支付、門票地圖全面無紙化也是特色。

日本過去舉辦過兩次世博會,一九七○年首次舉辦地點也在大阪,當年日本藝術家岡本太郎為日本主題館設計的「太陽之塔」迄今仍在大阪萬博紀念公園展示,並於二○二○年列入日本登錄的有形文化財。第二次是二○○五年的愛知世博會,今年世博會是日本第三度辦。

會場內有可邊行駛邊充電的無人電動巴士在特定區域內自主行駛,但因展場腹地非常大,若想好好體驗,一天時間絕對不夠,若時間有限,三大必看亮點絕對不能錯過。

一是圍繞整個會場,也是世界最大木造環形建築「大屋頂環」(The Grand Ring)。它融合日本傳統建築工法與現代技術,提供遮陽避雨的空間,旅客可透過在大屋根各處所設置的電梯、電扶梯上到大屋根頂部,沿著大屋根頂部的環狀繞一圈,走完一圈約二公里,而所有國家場館都位於大屋根的圓內,繞完一圈等同環遊世界。

其次是位於大屋頂環西側的巨蛋「Matsuri」,可容納約一萬六千人,世博期間將舉辦各式展演與祭典活動。另外就是各國主題館與企業館,購票完成的民眾可購過官網預約想參觀的場館。

本次討論度較高的場館還包括鋼彈館前一尊全新亮相、約十七公尺高的等身大鋼彈、PASONA NATUREVERSE展館裡兩公分的「iPS心臟」,另外在大阪健保館展出的「未來人類洗澡機」,可洗身體還能檢測洗澡者生物辨識資料,配合其身心狀態,由AI選擇播放適合的音樂和影像,強調「清洗身體,也洗滌心靈」概念。

當然台灣旅客絕不能錯過位於西區○二,被通稱為「台灣館」的TECH WORLD館,以生命、自然、未來三大劇場展現科技與人文軟硬實力兼具的台灣,其外觀以台灣山脈為概念設計的白色建築,意味好山好水。

   
歐盟談自貿協定 多箭齊發 極力與多國洽商貿易協議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面對美國總統川普對貿易夥伴「全面開戰」,歐盟基於擔憂歐、美關係可能出現不可逆轉的傷害,正加速與全世界多國議定貿易協定,以分散市場。歐洲央行(ECB)預料本周也將降息1碼,以緩解經濟所受衝擊。

歐盟首席貿易談判代表塞弗科維奇14日將赴華府遊說,希望美國降低對歐盟3,800億歐元出口產品的關稅。由於歐、美年貿易額達1.6兆歐元(2023年最新數字),要完全分散市場並不容易,因此歐盟同時極力與其他國家敲定自由貿易協定。

歐盟回應川普關稅的關鍵策略,就是與多國敲定自貿協定,並打開新市場,努力重點為突破多項因成員國反對而停擺的自貿協定。川普的關稅政策促使歐盟產生更強的動能,以分散供應鏈,及打入新市場。

歐盟最想要完成的,是與南美洲的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之間的自貿協定。雙方去年12月已對自貿協定達成政治協議,仍待歐盟成員國表決,而原本反對的奧地利已因川普的作為,啟動國內複決程序。

此外,歐盟近月來也大力推進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馬來西亞、印尼、泰國及印度的貿易談判,歐盟與英國之間也針對重設英國脫歐後的雙方關係展開對話。

截至去年,歐盟正在等候簽約或各國同意的自貿協定金額超過1,850億歐元。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表示,歐盟正積極轉向亞洲,將與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各國密切合作。紐西蘭總理盧克森已提議,以CPATP為基礎,與歐盟達成更廣泛的協定。

歐盟也擔憂中國大陸產品將大量轉銷歐洲,因此范德賴恩與歐盟理事會主席柯斯塔7月將前往北京舉行峰會。歐盟與中國大陸已同意討論電動車供應鏈,並更新海關合作協定。西班牙等國主張加強與中國大陸貿易關係,但法國等國則持審慎態度。

在對內經濟,ECB預料將在17日降息1碼,包括存款利率降至2.25%,主要再融資利率也下調到2.4%。美鶻關稅預料將重創歐元區的需求,並使中期的通膨減緩,最近服務業通膨降溫、金融情勢趨緊,也都支持寬鬆貨幣政策。

彭博資訊經濟學家預期,ECB本月降息後,將陸續在6、9、12月再降息1碼,但下半年的寬鬆前景高度取決於美國關稅政策的演變。

   
無硝煙空戰/每日數千航班遭GPS欺騙攻擊 民航安全拉警報
記者許珮絨、洪欣慈/綜合報導/聯合報
全球民航飛行安全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SkAI Data Services和蘇黎世應用科學大學數據顯示,2024年遭遇GPS欺騙攻擊的民航班機數量激增,全年高達近30萬架。聯合報越洋訪問SkAI Data Services共同創辦人、國際民航組織顧問費格特(Benoit Figuet)時,他特別提到,不只其他國家,去年12月就曾偵測到台灣領空出現GPS攻擊事件,當時有5到6架班機受影響;從地圖上看,干擾訊號出現的位置在台灣海峽,風險除了存在戰亂地區,台灣也須謹慎以對。

費格特表示,2024年攻擊激增主要與軍事衝突密切相關,中東地區、黑海、俄羅斯等地是干擾熱點,亞洲則以緬甸與韓半島最為嚴重。GPS干擾雖已存在多年,但如此大規模的GPS欺騙攻擊是更新、且更令人擔憂的現象,比干擾更具危害性。

干擾是讓GPS無法使用,但欺騙會向系統提供錯誤數據,直接破壞系統、影響機師判斷,對飛航安全構成重大威脅。

攻擊位置落在台海 GPS欺騙會混淆機師、執行錯誤操作

GPS欺騙指以偽造的假訊號,包括位置、時間,來蒙蔽全球定位系統,藉此混淆來犯的無人機或導彈。對民航而言,機師可能因此無法正確判讀高度、通訊異常,或偏離路線、誤入危險領空,也可能觸發近地警告系統(GPWS)等關鍵系統的錯誤警報,使飛行員在無實際危險時執行不必要的緊急操作,長期下來恐削弱飛行員對安全系統的信任。

美國航空就曾遇類似情況。去年3月,一架波音客機飛越巴基斯坦上空時,明明位於3萬2000英呎,機艙內卻不斷響起「高度過低」的警告;當時機師知道這是電腦誤判,未受影響,但若類似警報出現在飛行員同時應對其他技術故障或緊急狀況時,恐增加判斷與操作失誤風險,引發更大危機。

費格特指出,去年12月16日,台灣附近偵測到的GPS欺騙攻擊事件,約影響5到6架飛機,但因影響架數還未多到足以辨識、定位干擾信號的來源,目前尚無法確認攻擊來自何處。從SkAI Data Services的即時追蹤地圖上觀察,攻擊訊號發出的位置落在台灣海峽,影響當時正在台海上空航行的班機。

儘管多數現代客機還有其他設備來確定其位置,包括慣性導航系統(INS)、測距儀(DME)等,但英國網路安全公司Pen Test Partners創辦人蒙羅(Ken Munro)指出,GPS欺騙不會直接導致飛機墜毀,而是帶來一些小混亂,「但當這些混亂一個接著一個,最終可能導致嚴重後果」。

GPS干擾、欺騙 常被中俄用作灰色地帶戰略

除了戰爭因素,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許智翔指出,GPS干擾和欺騙也是各國常見的灰色攻擊手段,在軍事上有其價值,因許多武器都仰賴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PNT),中國、俄羅斯就很常用,例如烏克蘭戰爭爆發前,芬蘭和瑞典這兩個親北約的中立國家只要參加北約軍演,俄羅斯就會在斯堪地那維亞地區發動大規模GPS干擾,來表達不滿。

中國也會利用GPS攻擊進行灰色地帶行動。近年來,中國在台灣周邊的軍事活動日益增多,其軍艦被指控對區域內的GPS訊號進行干擾,進而影響民用與軍事航行安全。隨著這類行動愈來愈頻繁,未來台灣在應對中國可能發動的電子戰威脅時,將面臨更大挑戰,若中國在台灣周邊升級衝突,GPS韌性與防禦能力是否足以應對干擾將是一大隱憂。

沒有單一解決方案 航空業須靠三方法應對GPS欺騙攻擊

費格特表示,目前辨識與預警GPS攻擊方法主要有三,其一為透過地面接收站網路監控GPS頻段的頻譜變化,檢測異常訊號;其二,低軌衛星上的接收器能夠偵測GPS干擾,並協助識別其類型與來源;其三為利用自動廣播監測系統(ADS-B)數據,讓飛機本身充當感測器來偵測干擾。

面對GPS訊號脆弱易受攻擊的問題,航空業也正研究多種替代技術,增強型遠距離無線電導航系統(eLORAN)就是其中一種,不過目前還沒有任何單一技術,能完全替代GPS或其他現有的GNSS。

雖沒有單一解決方案能完全防範GPS攻擊,但業界可從多方面提升應對能力。費格特提到,飛行員和機組人員應提高意識和準備,透過監測工具掌握飛行路徑上的GPS攻擊活動,並在計畫航程時納入應對策略。航空電子設備製造商也正開發新技術,以降低GPS欺騙的影響。此外,軍方廣泛使用的可控輻射天線(CRPA)等抗干擾技術,也有望應用於民航,以提高GPS抗干擾能力。

   
ET:鴻海擬在印度北部設廠 可能成鴻海全球第二大據點
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印度經濟時報(ET)引述知情人士報導,鴻海(2317)有意在印度北部設立首座生產基地,正鎖定北方邦(Uttar Pradesh)大諾伊達(Greater Noida)亞穆納快速道路沿線一處約300英畝的土地。

據知情人士透露,這座廠區規模可望略大於鴻海即將在班加羅爾(Bengaluru)啟用的廠區,如此一來,將成為鴻海全球第二大廠區。未來生產哪些產品仍未定案。

另有消息證實,鴻海選定的這塊土地,位於印度集團HCL和鴻海合資設立半導體封測代工廠的同一區域,此案尚待核准。

鴻海目前在坦米爾那都邦(Tamil Nadu)、卡納塔卡邦(Karnataka)和特倫甘納邦(Telangana)均設有營運據點。知情人士透露,鴻海已撤出位於安德拉邦斯里市(Sri City)的營運。

鴻海近來擴大在印度的布局。經濟時報上月報導,鴻海目標今年在印度生產2,500萬至3,000萬支iPhone,產量是去年的兩倍以上。

鴻海布局也不只限於智慧型手機。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去年訪問印度時表示,在印度的下一階段成長,將著重於資通訊技術(ICT)、電動車、能源與數位健康等領域的製造。

   
間接談判 美畫禁擁核武紅線 伊朗:若干可行擬議已備妥
編譯高詣軒/綜合報導/世界日報
美國中東特使威科夫(Steve Witkoff)12日在阿曼首都馬斯開特(Muscat)與伊朗外交部長阿拉奇(Abbas Araghchi)展開核會談。一位阿曼消息人士同日向路透說,美伊會談聚焦中東緊張降溫、換囚及減緩對伊制裁換取德黑蘭克制其核計畫的有限協議。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巴格赫里(Esmail Baghaei)在社群媒體說,伊美在阿曼舉行「間接談判」,兩國代表團在不同會議室,阿曼外長布沙迪居中傳遞訊息。該部並稱兩國談判人員曾直接談話「幾分鐘」。巴格赫里另在伊朗官媒稱,這次協商只是開始。

川普總統11日在空軍一號總統專機上說,希望伊朗成為美好偉大且幸福的國家,「但他們不能擁有核武」;他7日曾稱美伊將直接會談。華爾街日報11日報導,威科夫會前也說,美方立場首先是要求伊朗完全廢除核武計畫,「這不代表我們不會在細節上找到其他方法讓兩國達成妥協」,但美方紅線將是伊朗不能將其核能力武器化。

威科夫並說這次初步會談事關建立信任,「這涉及討論為何達成協議對我方這麼重要,而非協議的確切條款」;若要達成任何協議,都須有實質驗證措施以確保伊朗不會生產核彈。伊朗若拒絕撤除核計畫,他將回報給川普以決定如何繼續。

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的顧問夏卡尼則在社群媒體X說,德黑蘭尋求達成真正且公平協議,「若干重要且可行的擬議已備妥」;若華府展現善意,朝向協議的路徑將很平順。

分析家說,施壓伊朗完全撤除核計畫將導致僵局甚至恐釀軍事衝突。美國國務院前禁止核擴散官員艾恩宏說,川普現在立足點有利,但不該過分自信。

歐巴馬政府2015年談成伊朗核協議以阻止伊朗取得核武,但未堅持伊朗完全廢除核計畫。川普批評該協議太軟弱,在第一任的2018年退出並再對伊朗石油業祭出全面制裁,其後德黑蘭也不再守約。

路透11日引述分析家和外交官分析,華府這次與伊朗談判不與歐洲協調、宣布談判消息前未知會歐洲國家相關情況,將削弱美方影響力,使美國和以色列更可能最終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

路透指,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後不再能啟動所謂「回彈機制」;此機制允許該協議成員國重新對伊朗實施國際制裁。英國、德國和法國是僅存尚未退出協議、有能力和興趣啟動回彈的國家,掌握關鍵籌碼,華府與這三國結盟至關重要。

   
尹錫悅內亂案今開庭 最重可判死
編譯高詣軒/綜合報導/聯合報
南韓前總統尹錫悅涉內亂罪的刑事案十四日將在首爾中央地方法院舉行第一場庭審,尹錫悅作為被告有義務出庭,將成為南韓民主化後第五位坐上刑事被告席的前總統。若遭定罪,他可能被判無期徒刑甚至死刑。

尹錫悅去年十二月三日宣布緊急戒嚴,六個多小時後即因國會表決宣告解嚴,引發南韓政治動盪。去年十二月十四日尹錫悅遭國會彈劾停職,憲法法院本月四日宣判彈劾成立,尹即刻免職。尹已喪失總統特權,十一日搬離漢南洞的總統官邸。

南韓檢方一月廿六日另以涉嫌內亂等罪對尹錫悅提起公訴,使他淪為南韓首名遭起訴的在任總統。

韓聯社報導,南韓法界十三日消息指出,首爾中央地院刑事合議廿五庭十四日上午十時(台灣時間同日上午九時)將舉行尹內亂罪案首次庭審。考量法院安全及辦事人員便利,法院允許尹錫悅從地下停車場直接進入法院大樓,並禁止媒體在法庭內攝影。法院也在附近設置安全相關措施以防民眾可能在周邊示威。

依正式程序,尹錫悅在庭審開始時須表明姓名、出生日期、職業和居住地,檢方接著會提出對尹的指控。尹錫悅曾在該案庭前會議否認所有指控,預計將在這次庭審重申該立場,也可能請求法官給予親自陳述機會。

法院還將對檢方提請的證人進行詢問;南韓首都防衛司令部第一警備團長趙成鉉(譯音)、特殊戰司令部第一特戰營營長金亨基(譯音)將出庭作證。趙成鉉曾在憲院尹彈劾案作證,稱當時宣布戒嚴後,他曾從時任首都防衛司令官李鎮雨接獲要進入國會議場、將議員「拖出來」的指示。

韓國前鋒日報報導,部分法界人士預測尹錫悅將重述憲院審判時的類似說詞,包括他宣布戒嚴意在應對國家危機並將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試圖癱瘓國政一事訴諸公眾。

全斗煥、盧泰愚、李明博、朴槿惠等四名南韓前總統也曾在下台後面臨刑事控罪。其中全斗煥因涉內亂遭定罪,一審曾判死刑,後來最高法院確認高院判決而處無期徒刑,最後他在一九九七年獲時任總統金泳三特赦,只被關兩年就獲釋。

尹錫悅免職後,現由國務總理韓□洙暫代總統職務,南韓已排定六月三日為總統改選投票日。目前最熱門人選是九日宣布請辭共同民主黨黨魁以備競選的李在明;他預計先在黨內初選對上前國會議員金斗官、京畿道知事金東兗、慶尚南道前知事金慶洙等「非明系」人士,但李在明很可能勝出。

   
最近很流行的微步行和超慢跑 有何不同?專家指出1關鍵
紅極一時的超慢跑,讓很多不愛運動的人開始動了起來,也減去一些體重,微步行則是針對老年人、膝蓋不好的人,以及運動入門者等,更適合日常輕鬆活動的選擇。強調保持活動量,也能消耗熱量、幫助減重,兩者皆為健康的運動方式,選擇哪一種,取決於個人的體能狀況和運動目標。

今晚吃塑…美國西海岸海鮮99%驗出含塑膠微粒
在新的研究中,專家發現99%來自美國西海岸商店或漁船的漁獲樣本含有近2000種不同塑膠微粒;排汗衣的纖維最常見,其次是瓶裝水和食物等塑膠包裝的碎片。粉紅蝦的塑膠微粒含量最高,而俗稱「帝王鮭」的切努克鮭魚含量最低。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