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日 星期三

【今周刊1228期】無肉潮時代


誰能幫你邁向健康人生?週週提供最新的健康情資,【常春EVERGREEN】幫你的健康打底,人生加分! 【臺北畫刊】網羅生活休閒、觀光旅遊等豐富資訊,深刻描繪臺北生活圈的點點滴滴,教你情不自禁愛上臺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
2020/07/01第678期
直接訂閱: | 訂閱 / 退訂| 歷史報份 | 今周刊網站
植物肉登台!小七、全家靠「無肉」衝高營收
八方雲集、星巴客都加入戰局
曾是「德國之光」
為何公開承認帳上有630億台幣「失蹤」?
 
   
封面故事
   
植物肉登台!小七、全家靠「無肉」衝高營收
八方雲集、星巴客都加入戰局
今周刊•撰文:今周刊編輯團隊

拚過咖啡、冰品、啤酒後,緊接著國內兩大超商龍頭——統一超商與全家便利商店,下一個短兵相接的產品是什麼?

去年底,統一超商在2500家門市成立冷凍素食專區,全家則引進植物肉做成的泰式打拋冷凍燴飯⋯⋯,你猜到了嗎?答案就是:素食。

5月中旬,我們來到全台僅此一家全素超商——位於台中潭子區慈濟醫院地下一樓的潭濟門市。慈濟醫院隸屬宗教團體,院內超商賣素食沒什麼了不起,但重點是,與一般門市大小無異的30坪空間內,從泡麵、餅乾、糖果到茶碗蒸、主食等上架產品,品項就超過4000多種,素食種類之多,居然可以撐起一家超商的品項需求。

「別小看素糖果,多數糖果裡添加的明膠是葷的,要買到素的不簡單!」彭姓店長笑著說,「有時會有從彰化、西螺包車的老人家,專門來一次大採購。」

根據市場研究諮詢公司英敏特(Mintel)2017年的食品趨勢報告,「植物」是飲食流行的重要關鍵字。英敏特更分析這股「植物」飲食潮流是由一群「彈性吃素」的人帶動。他們不同於過去可能是宗教因素的全素者,而是基於健康、環保減碳因素而降低吃肉頻率。他們偏好「天然、簡單、植物基食品」。

這股摩登飲食風潮也吹進台灣。

小七、全家拚「綠色經濟」 設門市、推新品試水溫 營造友善蔬食環

統一超商成立的「素食專案小組」,有專人負責挖掘素食產品供應商與產品研發。「近3年來,我們觀察到素食者比率增加。去年第2季,素食餐廳成為成長最快的餐飲業,市場上出現許多小規模的蔬食特色餐廳,連咖啡廳連鎖店也常遇到來客需求而增加素食菜單。」統一超商從這些動向嗅出商機成熟,去年底在2500家門市(約占總門市數的45%)成立冷凍素食專區。「這一年,業績成長2成。」統一超商接受《今周刊》詢問後書面回覆。

這一波新的飲食風潮,流行的是無肉、蔬食,產品與傳統加工比重較高的素料食材不同,而且這類產品或餐廳吸引許多年輕人關注,與過往宗教素、中高齡素食客群有明顯差異。「推測新興素食客已加入一群年輕新血,未來素食市場將再持續擴大。」統一超商回覆。

統一超商動作頻頻,全家也不甘示弱。全家便利商店鮮食部部長黃正田表示,每周四固定召開新商品研發大會,目前主力產品線之一就是蔬食。

「我們從去年5月推出相關鮮食商品,包括蔬食漢堡等約20多種,1年業績超過2億元。」黃正田強調,全家在開發無肉產品線時,鎖定健康飲食、健身生活族群。「我們團隊平均年齡30歲出頭,都有運動習慣,也非常重視蛋白質攝取,還跟國家級運動營養師楊承樺合作健康菜單。」

根據市調公司益普索(Ipsos)研究總監謝惠玲分析,在其2019年9月發布《台灣外食市場研究報告》中顯示,不同於過往幾乎是宗教因素,有愈來愈多素食者是基於健康、環保,甚至減少碳排放與保護動物等動機而選擇無肉飲食。基於愛動物、減碳、健康而選擇無肉飲食的族群多數是年輕人,也讓吃素人口面貌大幅改變,有年輕化趨勢。

如果說,隨著健康生活、環保意識抬頭、動物權普及,能帶動更多潛在人口進入無肉領域,那麼風靡歐美的Beyond Meat則是點燃這一波無肉商機最重要的引信。假設,未來植物肉真能做到與真肉無異的技術,為了減碳,會不會有更多人吃植物肉?

是速食也是素食 南部發跡素漢堡店 人氣夯到北上展店

植物肉的興起,將會模糊「素食」與「葷食」邊界,你以為吃進去的是牛肉漢堡,其實是植物肉漢堡,台灣就有一家這樣刻意模糊邊界的餐飲連鎖店。

從左營高鐵站轉搭台鐵到楠梓火車站,一出車站就可看到扭登和漢堡連鎖店的招牌,若不特別留意,根本不會發現店內販賣的點心、漢堡到飲料都是無肉生產。

翻開扭登和的點餐板,完全看不到宣傳「素肉」的文字,店長方韋婷形容:「很多客人點完才好奇問:真的都是素的?口味可以這麼多樣喔!」算一算,品項超過50種,從外觀來看,與一般漢堡無異,至於口感,「經過調味,再夾入生菜後,真的滿像一般漢堡的。」該店許姓顧問說。

「經常有年輕人包場,或接到來自佛光山兩百個植物肉漢堡等大單。」方韋婷說。今年五月,扭登和終於在台北松山區開了第二家直營店,「開幕前3天賣了上萬個漢堡,員工包漢堡包到手軟⋯⋯,至今每天都有人在排隊。」許姓顧問說。

無肉時代來臨!3D列印肉、真菌肉 替代肉品再添生力軍

當超商龍頭搶進、速食店也紛紛「無肉化」,新飲食風潮已攻占台灣大街小巷的餐飲市場。

在連鎖餃子店八方雲集的菜單上能點到植物肉水餃、連鎖咖啡店丹堤也有蔬食選擇,台灣星巴克更宣布將在今年8月正式推出植物肉漢堡。就連電商momo購物網也加入戰局,於去年引進Beyond Meat產品,且相較去年同期,今年第1季每月銷售成長約達3成,電視購物於單月更創下最高達4倍的銷售成長。

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蕭宜庭指出,除了植物肉之外,能替代肉類的技術也在研發中,像是3D列印仿肉(品項少、成本高)、細胞培養肉(又稱人造肉,從動物體內抽取幹細胞,以生物工程培養產生肌肉組織,尚在研發中)、真菌蛋白的發展布局都將影響植物肉的供需環境。

當全球正高舉雙手歡迎「無肉時代」,一場餐桌革命的新飲食浪潮即將席捲而來。而這股浪潮,將能為台灣帶來機會,讓台灣實力堅強的素食供應鏈躍上國際。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228 期 謝謝!)

曾是「德國之光」
為何公開承認帳上有630億台幣「失蹤」?
今周刊•撰文:乾隆來

名列德國DAX成分股的威卡公司承認19億歐元現金「失蹤」,3天後聲請破產;傷害最大的除了股東外,還有從《金融時報》2年前揭弊以來就極力包庇的梅克爾政府。

都說德國人守法、正直、誠實,在小巷子口遇到紅燈,即使清楚看到雙向都沒有車子,照樣遵守交通號誌,一定等到亮起綠燈才起腳過馬路,因為對法律的遵守,是根植在德國社會最核心的 DNA,是吧?

難堪的是,德國在6月爆發了令人難以置信的企業假帳醜聞,而且一爆就是世界級詐欺,還把德國金管會、安永會計師、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都拉下來陪葬。

德國之光 帳面灌水19億歐元

一度享有「德國之光」榮耀的「威卡金融科技公司」(Wirecard AG),公開承認帳上有19億歐元(約新台幣630億元)的現金「失蹤了」,威卡執行長馬庫斯.布朗(Markus Braun)被以詐欺罪嫌逮捕,再3天之後的6月25日,帳上只剩2億多歐元的威卡德國總公司,因為無法償還到期的13億歐元貸款,向法院聲請破產。

這筆失蹤的630億元資金,威卡公司說是存放在菲律賓的2家商業銀行,但是查帳人員一路追蹤資金流向,追到菲律賓中央銀行,得到的回覆是從來沒有這筆資金流入,而被指名的兩家菲律賓商業銀行也說,威卡或是相關的子公司未曾在他們銀行開戶。

倒是威卡營運長馬薩利克(Jan Marsalek),在德國司法部發出拘捕令之前潛逃出境,先飛到馬尼拉,再轉往宿霧,從宿霧搭飛機逃往中國。

威卡假帳案讓德國企業守法的形象一夕崩盤,威卡假帳的金額,是中國瑞幸咖啡的近7倍(瑞幸營業額灌水人民幣22億元、約新台幣92億元);威卡用海外公司帳務移轉、虛增營收盈餘的手段來維持股價,類似情節美國在20年前爆發安隆醜聞後就已經全面杜絕。加上營運長潛逃的情節,讓德國看起來像是法治落後的第三世界國家。

更糟的是,威卡長期以來一直是獲得德國政府與企業追捧的績優生,視為德國金融科技(Fintech)的龍頭企業,2018年之後被選入德國DAX指數的成分股,成為代表德國最頂尖、前30大績優龍頭公司。威卡公司的股價總市值在2018年9月一度來到240億歐元(約新台幣8千億元),超越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成為德國金融產業市值最高的冠軍。如今,新台幣8千億元的股東財富已經化為灰燼,編製DAX成分股指數的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淪為全球笑柄。

經手千億歐元 會計師難查帳

跟著威卡陪葬的,還有德國金管會(BaFIN),以及簽證會計師安永(EY)。倫敦《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從2018年起陸續發表深度調查報導,指稱威卡涉嫌經由海外公司編製假帳,但是德國金管會不只沒有積極啟動調查,反而認為《金融時報》是與海外禿鷹集團合作,威脅對《金融時報》提出刑事訴訟,還祭出禁止放空威卡股票的禁令。

安永作為威卡的簽證會計師,多年來對於公司宣稱存放在信託帳戶的資金無法查核,直到6月19日面臨2019年年報的最終法定截止日,才發布聲明說「這是一次精心策畫及複雜的欺詐行為、涉及全球不同機構的多個當事方,目的是蓄意欺騙。」安永也試圖為自己找下台階,聲稱「即使最健全的審計程序,也未必能發現串謀欺詐。」

在爆發假帳醜聞前,威卡是德國金融科技創新的代表,過去10年美國與中國發展出 FAANG、阿里巴巴、微信等科技創新龍頭,嚴謹的德國企業完全沒有出現世界級創新公司。德國獨角獸公司家數,甚至落後法國與北歐,德國DAX30家成分股都是傳統的汽車、工程與石化集團,威卡列入DAX成分股被視為德國發展數位金融的重要成就。

威卡的核心主業是數位支付,對個人以及企業提供電子匯款,這家公司成立於1999年,經過20年的發展,如今在全球有26個營業點,5300多名員工,用54種語言提供服務,超過31萬家客戶則有聯邦快遞、Fitbit、法荷航空集團等龍頭企業加持。在電子匯款業務上,威卡不斷研發加值服務,包括隨支隨用的數位貸款、市場最佳匯率,以及人工智慧客戶服務方案等。

威卡的電子支付服務也獲得傳統金融機構支持,Visa、Mastercard、AE等信用卡公司是長期合作夥伴,也藉著併購花旗銀行的預付卡業務進入美國與亞洲市場,與阿里巴巴的支付寶、微信支付合作進入中國市場,另一邊則向荷蘭銀行、德意志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建立高達17億5000萬歐元的貸款額度。威卡多年來不論是既有客戶的往來深度,或是區域擴張都維持高速成長,2019年,威卡替客戶完成的數位支付,金額高達1250億歐元。

安永會計師聲稱「即使最健全的審計程序,也未必能發現串謀欺詐」也有道理,威卡1250億歐元匯款往來極為複雜,傳統會計師查帳程序,不容易發現躲在天涯海角、區區19億歐元的信託帳戶。

令人難以理解的是,梅克爾政府對於威卡的「呵護」,已經到了把國家榮耀與威卡畫上等號的地步。

《金融時報》最早關於威卡假帳的報導在2018年6月,指稱威卡新加坡公司的印尼籍財務經理Edo Kurniawan在會議中,畫了一張資金流向圖,指導員工如何藉由一種稱為「回流資本」(Round Tripping)的資金流程,將威卡在德國設立的子公司威卡銀行(Wirecard Bank AG)資金,打進設在香港的停業公司,讓這家子公司顯示有足夠的資金,騙過香港金管局(HKMA),發給威卡公司併購美國花旗銀行正要出售的預付卡業務所需的執照,一次取得2萬多家花旗預付卡零售商家客戶,這筆資金之後再進入印度等公司,進行一連串的併購。

《金融時報》持續揭弊,報導威卡在印度併購的可疑操作,其中有一家涉及模里西斯與班加羅爾(Bangalore)街頭外幣買賣攤位的事業,先以3700萬歐元轉手,短短6個星期後,就以3.26億歐元的價格賣給威卡。

德政府急尋買主 防政治風暴

《金融時報》的報導還指出,威卡財務長與會計長對於Round Tripping的手法知情,顯示這是由總公司主導的假帳行為,《金融時報》的報導引起新加坡政府的重視,對威卡在新加坡的辦公室發動搜索。《金融時報》的報導還引發違法跟蹤,一個由利比亞前任情報局長率領的28人私人偵探集團,在倫敦對爆料威卡假帳行為的人士進行威脅性跟蹤。

這期間還有一個插曲,《金融時報》爆料假帳的同時,威卡正在跟孫正義的軟銀集團談判合作協議,孫正義在全球四處收購5G與AI公司,準備成為威卡的合作夥伴,協助威卡進入日本與韓國的行動支付市場。即使面對《金融時報》的爆料,孫正義仍然在去年4月簽約,同意投資高達10億美元買入威卡的可轉換公司債,轉換價格每股130歐元,成為威卡5.6%的大股東。如今在威卡聲請破產之後,孫正義的10億美元投資,短短一年就血本無歸了。

但是,德國金管會不但沒有追查威卡的詐欺操作,反而以「威卡對經濟的重要性」、「市場信心面臨嚴重威脅」為由,指責《金融時報》涉嫌與海外禿鷹集團合作,並祭出禁止對威卡公司股票放空的禁令長達2個月。更令人難以理解的是,《金融時報》還因為揭發弊案,面臨德國金管會與檢察單位的調查與刑事控訴。

如今,被梅克爾政府視為德國金融科技榮耀的威卡轟然倒下,新台幣8千億元的股東財富燒成灰燼,帳上只剩下2億多歐元的現金,灰頭土臉的梅克爾在卸任前,又多背了一項「德國金融史上最大詐騙」的汙點。梅克爾面對各方指責,只透過發言人說「這是一件令人憂慮的事件」(A worrisome case),但是德國金管會仍然堅不認錯,德國財政部長舒茲(Olaf Scholz)還公開力挺金管會,說「金融監管機構極為辛勞,他們做了該做的工作。」舒茲顯然擔憂,威卡假帳事件會引爆成針對梅克爾政府的政治風暴。

梅克爾政府為了避免政治風暴擴大,趕忙替破產的威卡尋求買主,他們必須與時間賽跑,因為遍布全球的受害投資人正透過管道尋求賠償,大家的標的都鎖定失職的梅克爾政府。歐盟執委會要求所屬的歐盟證監會(European Securities and Markets Authority)在7月15日之前,就德國監管當局處理弊案是否有所疏失提出報告,德國的反對黨、聯邦國會,甚至梅克爾自己的基督教民主聯盟的領袖都高聲批判,要求究責,英國金管局則勒令威卡在英國所有的業務停業。

打了勝仗的《金融時報》沒有太高興,只發了評論說德國政界習慣「指責盎格魯撒克遜投機者」,把所有對德國企業的批評「視為對德國愛國主義的攻擊」。在英國「脫歐」中,梅克爾政府為了爭搶歐洲金融中心犯了大錯,政治凌駕一切的決策,最終導致無可挽回的災難,在此又添一例。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 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威卡(Wirecard)

成 立:1999年,德國慕尼黑

執行長:馬庫斯.布朗

員工人數:5300人

業 務:提供電子支付交易服務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228 期 謝謝!)

本週好康快訊:

  國民黨抗爭三天三夜變「半天一夜」 趙少康:笑掉我的大牙,乾脆在家休息

  曾是「德國之光」 為何公開承認帳上有630億台幣「失蹤」?

  為何五月天賠本也要唱?疫情下辦出4000萬網友嗨爆盛宴 線上演唱會操盤手揭因

  半年狠賺800萬入袋!看機械博士如何靠「5招心法」抱足台股大波段

  大同開盤跳空跌停!股東會「這項爭議」說不清 7月2日起打入全額交割股

 
全民抗疫 保險健檢補缺口
因疫情的關係,民眾風險意識高漲,頻頻詢問保險顧問自己的保障內容是否足以抵抗,若真的陷入疫情風險時,現在的保單規劃是否足以支應個人需求;對於民眾現階段的疑惑,在此也提供幾個自我檢視的方式。

「台灣之光」世界唯一玻璃打造媽祖廟
在鹿港彰濱工業區有一個「台灣之光」,世界唯一的玻璃媽祖廟,從裡到外全是玻璃打造的,包準你來一定驚嘆得合不攏嘴,怎麼會有這麼漂亮的玻璃廟呀!這座台灣第一、也是全球唯一的玻璃廟。
 
本電子報著作權屬「今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所有
若您對內容有任何建議,歡迎您來信與我們分享 ! 聯絡我們
電話:02-2581-6196轉207~210 地址:104台北市南京東路一段96號8樓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