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5日 星期四

【水利節特刊】張炎銘/水鄉之戀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6/06 第5936期
 
精彩內容
 
心情札記 【水利節特刊】張炎銘/水鄉之戀
【青春名人堂】Hazel/「原味」霧都史
【圖個簡單】羅□Ning Lo/開啟鑰匙行
 
 
 
心情札記
 
【水利節特刊】張炎銘/水鄉之戀
文/張炎銘/聯合報
水鄉之戀。圖/AI生成/曾明皓

我忘不了那個村莊,更精確地說,是那間房屋、那面牆。

風頭水尾如何防洪禦潮

民國70年三月,我入職未滿一年,長官派我陪同日本專家森上千秋、農復會劉技正,去勘查屏東的海岸防護。我們站在塭豐海堤上,一邊是深藍的台灣海峽,另一邊是低於海平面的佳冬海埔村落。那是我對海埔的第一印象,風頭水尾的海邊低窪地,防洪禦潮相當困難。

海堤路邊村民密密麻麻的電桿、電表與抽水管,更是讓人怵目驚心。

民國七、八○年代,政府發展養殖漁業,沿海因養殖用水需要,超抽地下水,造成屏東沿海是台灣地層下陷最嚴重的區域,年平均下陷速率最高超過十五公分,佳冬鄉塭豐村累積下陷量超過一層樓高(三公尺)。加高的海堤或許可抵擋海潮入侵,但豪大雨時,水流全往這低窪處集中,堤內村莊積淹水乃是必然。

在職期間,我去過該地數次。每次雨後行車走台17線去林邊,通常會碰到道路積水。機關邀請國內外專家會勘,但對林邊溪口兩岸的淹水卻沒有經濟可行的良策。會勘結束後,通常主辦方就安排在附近海鮮餐廳吃飯。我們雖知道養殖業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但我們還是如同一般百姓,去享受物美價廉海鮮,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只是一種學說。

為遏止地層下陷,政府一方面劃定地下水管制區,限制地下水使用,甚至取締違法水井;另一方面只能規畫建設抽水站,而這也確實達到部分效果。林邊溪口在抽水站建設完工後淹水情況稍有改善,台17線沒那麼常淹水,嚴重地層下陷區逐漸轉往彰化、雲林兩縣,再由濁水溪口兩岸逐漸往內陸轉移、蔓延,直到下陷可能影響高鐵安全,才更引起廣泛重視。

地圖上的海埔庄淹水牆

時常淹水,卻培養出居民與水共存的韌性。佳冬鄉海埔庄,一位苦中作樂的居民,大約是從民國94年起,開始將房屋臨路的一面牆上漆上颱風、豪雨來襲時淹水的高度,並在牆腳擺上個救生圈。98年莫拉克颱風時,滾滾洪流還漫淹過這道牆,屋主在牆上加高砌上一座碑石,稱為「3米60碑」(水淹深達3.6公尺)。在這面逢豪雨必淹的淹水牆,屋主還在上頭寫下「海埔水鄉之戀」,我乍看不解其意,腦筋轉了一圈後,對那種無可奈何的幽默,忍不住笑了出來。

水鄉之戀,字面上浪漫,但對水利工程師而言,卻覺得那是恥辱的嘲諷,嘲笑專業的無能。但海邊低窪地區要防止淹水非常困難,不是工程技術做不到,而是資源有限,政府每項工程要考慮經濟、環境影響與社會接受度。若只考慮特定村莊,則整村用高聳堅固堤防圍住,再搭配多座強大抽水站,或可保住堤內安康。但以鄰為壑,會造成鄰村淹水更甚,而花巨資保護海邊低地也不明智,還有水泥城堡的景觀、環保等問題,讓淹水一直難解。

不知從何時開始,谷歌地圖上,那裡竟也成為一個景點,稱為「海埔庄淹水牆」,少了「水鄉之戀」的浪漫,卻讓我聯想到耶路撒冷的哭牆,雖然兩者在意義與規模上無法類比。我倒認為可稱為「海埔淹水省思牆」,淹水讓人傷痛居民的財產損失,但人類與水爭地、破壞原有水文環境,偶爾遭水侵奪,不也事所必然?

那面牆畫得雜亂,字跡也潦草,水利署後來在旁邊立了個洪痕尺,可正式記錄每次淹水的深度。屋主也曾在牆頂上再擺上膠筏,是嘲弄也是抗議。每隔一陣子,會有局部修改與變化,我總不由自主想去看看,這面牆後來怎麼了。

退休後,我還曾從我家開車超過三個半小時到那裡去看看,然後一如過往,心懷一丁點愧疚與歉意,在附近餐廳吃海鮮。

【青春名人堂】Hazel/「原味」霧都史
Hazel/聯合報
還記得小時候上歷史課,老師在談到古文明時給了我們一個觀念:幾乎所有大型文明都是傍水而生。古埃及如此,古印度如此,古中國更是由大家耳熟能詳的黃河和長江孵化而成。不過孕育生命的水,隨著人類的進步,角色很容易轉換為無辜的受害者。我最印象深刻的案例,大概就是維多利亞時期的倫敦泰晤士河了。

談及泰晤士河的重要性,其實頗為與眾不同,因為它的主流乃鹹淡水交會之處,所以嘗起來是微鹹的,無法飲用。早期倫敦人是靠其支流或挖地下水來喝。隨著人口密度上升,乾淨的飲水愈來愈難確保,官方便在十三世紀建造了中央供水站,將鄉村清泉導進市中心。國王會派遣衛兵小心守護這個珍貴的水源,一般民眾可以從大水龍頭免費取用,但大型使用者如釀酒商、需要頻繁清洗的皮革製造商,則須另外付費。碰上特殊慶典,例如新王加冕、戰爭勝利等,國王還會格外開恩,從公用水龍頭裡流出免費葡萄酒給群眾普天同慶。直到人口實在太多,中央系統供應不及,倫敦改開發新的水車,從泰晤士河支流打水到更多供應站,養活整個倫敦。

如此命脈等級的大河,本該備受呵護,可惜時人嚴重缺乏環保概念,都市河流的「用途」開始複雜了起來。主河道雖然不能喝,但能清洗呀!全城商販和居民都理所當然地把髒東西往裡倒:肉攤的血汙、家畜的糞便、腐爛的海鮮、染紡業汙水(古人以發酵的尿漂布)、爛菜和廚餘、流浪動物屍體──當然,還有最不可避免的人類排出物。

臭氣被河水帶動,布滿整個倫敦,但泰晤士河的命運等十八世紀工業革命展開後更顯淒涼。人類首次見識到蒸氣動力的威能,大量工廠冒出頭,農村人口嚮往著城市富足的生活搬遷,可惜一切想像都在他們安家倫敦後破滅:維多利亞時代的企業主以壓榨底層勞工聞名,新移民連全家吃飽飯都有困難,也掙不到足夠的錢逃回老家。

經濟飛太快的結果就是,倫敦被人類擠爆了!各種馬桶──抽水的、老式夜壺──排放的髒東西以幾何倍數增長,工廠的廢水也不遑多讓。泰晤士河不分主支流一起受災,但窮人們還是會取水飲用。有生物學家在取樣研究後崩潰地說,倫敦人簡直就在吃自己的排泄物!每當國會下班解散,議員們會拿手帕摀著口鼻衝過太靠近河邊的路段,但仍有人忍不住臭到作嘔;維多利亞女王有次外出經過河岸,回家就抱怨自己被臭到病倒,「我們好像被毒死了一半」;河口原本有大量漁獲,現在幾乎死光,就算撈起來也難以下嚥。

但真正荒唐的頂點,是河面上發生的愛麗絲公主號客輪沉船。不幸的是,意外發生地恰好在下水管排放口最密集之處,最終有六百多人遇難;但其中有十六人原本不必死,卻因為掙扎時不幸喝到幾口河水而染病喪命,真可說是活活被髒死的。

船難過後,政府痛定思痛,派遣了專門的廢水處理船將城市垃圾和汙水載到外海,直到一個世紀後,人們才驚覺這樣也很糟,才終於立法喊停。但泰晤士河的谷底總算過去了,如今它已成為一條臭味「堪可忍受」的河流──儘管倫敦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泰晤士河仍然再也回不去原始樣貌,我想這也是大自然留給人類的環保教訓吧!

●本文作者為Podcast頻道《時間的女兒:八卦歷史》主講

【圖個簡單】羅□Ning Lo/開啟鑰匙行
文/羅□Ning Lo/聯合報

家,或說各種空間,是極為私密的領域。門成為進入其中的絕對途徑,由鎖來守護。若要通關,鑰匙是唯一解法。轉動、解鎖,鑰匙與鎖便是最重要的防護,將裡與外區分開來。

鑰匙肩負如此重責大任,為預防遺失的可能,我們需要前往鎖匙行未雨綢繆。

老闆對照著手中鑰匙,拉開一格格小抽屜,取出相同鑰匙樣板。接著將本尊與樣板放置於機器上,精妙操作,孜孜地鑽出與旁邊景致同樣的洞穴山谷。複製的分身於此刻誕生,一模一樣。

近代的鎖匙行多為複合式經營,刻印為最常見之兼作項目。同樣需要精巧的製作外,印章也有一種與鑰匙相似的意象,就是「開啟」——鑰匙開啟入口,印章蓋上後,則是開啟了約定,使契約生效。兩者都提供了通往他處的途徑。

鑰匙印章以巨大招牌之姿,顯眼地出現在街道各處,告知人們它一直都在這裡,靜靜地守候著屬於每個人重要的所在。

●摘自遠流出版《台灣活所在:走進街巷店鋪,遇見日常驚喜》

 
 
 
訊息公告
 
 
 
 
沙漠中的AI革命 第三大AI勢力光速崛起
美國與阿聯將攜手在阿布達比建設全球最大的AI園區,該園區將由阿布達比公司G42與微軟、甲骨文、思科等多家美國科技大廠合作興建,而在更早三月之前,G42董事長塔赫努恩在美國白宮會見川普,白宮在會後表示,阿聯將在十年內對美國投資高達一.四兆美元,遠高於沙烏地阿拉伯承諾的四年六千億美元的投資金額,其中AI將在這些投資中占據關鍵角色。

退休後成健保幽靈?沒工作、沒配偶、孩子也不幫?4難題一次解答
「退休後沒工作,配偶也走了,孩子又不理我,我的健保怎麼辦?」隨著台灣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這正是愈來越多的銀髮族,真實面對的現實困境。按照《全民健康保險法》規定,65歲以上的退休長輩,應優先依附子女或配偶的名下納保。不過,當配偶過世、無子女,或與子女關係疏離時,關乎醫療保障的健保身份該怎麼延續?本篇整理4大常見難題,一次解答。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