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事就像生命裡的音樂盒
我的家庭文化非常重視年節,尤其是農曆新年,這源於父親的成長背景。老爸是大戶人家的孩子,對生活上的細膩來自家庭傳承,若非大時代的共業,父親過的日子,恐怕是在古典小說或電視劇裡才會有的畫面。
每年除夕前一個月,做得一手好菜的父親,就會興高采烈地進出傳統市場採買,將所有過年該有的、該吃的、該玩的、該布置的物品一一備齊,甚至連餐具器皿都有搭配。
大掃除、祭祖、貼春聯、吃團圓飯、守歲、燃鞭炮、磕頭領紅包、說吉祥話接待來訪的長輩……父親不厭其煩地守著禮制,更彷彿失憶般,年復一年地說著那些我們早已聽得滾瓜爛熟的、他在家鄉時的孩提故事、過年軼事或文化精神。我猜,父親是以這樣的方式,來緬懷家鄉的故人與過往記憶。經過長年薰習的我們,自然也不會忽視節慶的重要性,農曆新年如此,清明、端午、中秋亦如是。
記憶裡的清明節總是水氣迷濛,那是父親淚潸潸的鄉愁;我們家沒有墓可掃,但父親教我們詠杜牧的詩。到了襖熱的端午節,我們全家一邊看龍舟賽,一邊急切地想知道媽媽鍋裡的粽子蒸好了沒?農曆八月十五日的中秋節,在我心中是鵝黃色的,月光下有淡淡的茶香與涼風,在父母輕語聲中,我展開對月亮的無限想像。這些事就像生命裡的音樂盒,輕輕掀開,便深邃幽微地自動投放,穿越感官世界,亦超越了歲月。
每一天都能像過新年般圓滿
在幸福裡久了,容易忘記原來自己有多麼幸福。父親生病後,家庭生活模式便隨著他的健康狀況不停變動,有幾次的年節,我們是闔家在醫院裡度過的。然而,正因為多次面對重大生死交關的時刻,我們體驗到人世間的虛幻與無常,以往所注重的節慶形式昇華為祝禱,祈願父親慢慢清醒或轉好。在那段時光中,我深刻體會,全家都聚在一起、心懷感恩且知足地活著,即便是平常的日子,都像過農曆新年般圓滿與幸福。
幸福是什麼?現在的你幸福嗎?回首來時路,才看見父親用跨越世代的身教,默默地在我們的人生中播種。他不能陪我們走所有的路,但留下生命的記憶,讓我們慢慢按圖索驥。
常燈現在想
因為父親,我體認到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不可能獨自存在;除了自己、與他人的關係,還有「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的依存需求。我們能夠成長到現在,都是來自他人的幫助與犧牲。感恩和我們相遇的人,從各種角度,以逆緣和順緣的方式支持我們,使我們更加堅強,不斷地成長;也感恩每一餐飯,為我們犧牲性命的動植物,他們長養了我們體魄,令我們能盡情地向前奔馳,追逐個人理想。
修行人有一個練習:每晚蓋上棉被時,就當作明天將不再醒來般,帶著為眾生的祝福睡去;隔日清爽地懷著新生之喜醒來時,以此提醒自己「生命即在呼吸間」的事實,珍惜時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