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身穿軍用雨衣,腳上也著一雙軍用舊皮鞋
夏季清晨,雨下得很大,但仍必須出門趕搭軍車上學。媽媽讓我把飯盒裝進書包,遞來軍用雨衣,要我穿好再出門。頭上戴著高中生大盤帽,穿上已淘汰多年的空軍舊雨衣,衝進了暴雨,走到橋頭搭車地點。
不僅身穿軍用雨衣,腳上也著一雙軍用舊皮鞋,這時候雨水早已穿透鞋子,雙腳泡在水裡;雨珠由帽沿滴落,不時要揩抹一翻,以免擋住視線。車子來了,學生魚貫爬上去,有位子就坐下,但大多時候必須站著,隨著搖晃的車子,一路前往十多公里外的學校。
裝設帆布的軍車,裡頭熱氣騰騰。我一身吸了水的雨衣,不只重量增加,最麻煩的是它年歲太久,已經不擋雨了,殘破的布面內裡被雨水和汗水浸濕成一片。當年沒有多餘錢買雨衣,也不興打雨傘,這些軍用舊品就成了家中子弟輪流穿戴的替用品,怎樣都得忍耐到學校才能脫下它。
那是民國59年,家裡兄姊弟弟有六人在讀書,父親收入有限卻食指浩繁,母親在繁忙家事外,做些手工、打毛衣等貼補家用,一些現代看來該齊備的東西,大多是因陋就簡湊合著,父親的軍用品就這樣頂替上來,撐過好一陣子,直到我們長成。
冬季必須要添加衣服,學校制式夾克是買不起的,所幸當年也不強制要求,於是寒流的清晨,家長把壓箱底的衣服都翻出來,女生外衣加上媽媽的舊毛衣,男生穿上父親的軍外套,領上有翻毛,質量厚重,雙手有鬆緊袖口,這一件是從大陸帶來的,確實是比較能禦寒。那個年代,外套以空軍藍色系列為主,與校服外套相近,也就年年應急,經哥哥穿過後交由我,待到弟弟讀書時,已經能添上制服外套和雨衣了。
家裡的軍用品當然不止這些,軍用毛毯是最常見的,在眷村裡多被拿來當打麻將的台布,平整又消音。有愛寫書法的,拿來當墊子鋪平桌面,上面置放紙張,就能放手揮毫了。舊軍用水壺也在各家出現,當時還不流行塑膠水壺,鋁製水壺就成了基本配備,遠足踏青都會掛上它,而一些老兵們會把它當作酒壺,喝的時候就著壺嘴抿一口,挾一口菜,頗有《水滸傳》之〈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裡,落難教頭用葫蘆裝酒的味道,就差沒用花槍挑著酒壺走回草料場了。
黑色膠鞋也常在我們腳上出現,這種布面橡膠底鞋,製作得稍微粗糙,設計只為兵士出操、野營、工作時穿著,並不講究美觀,且它在我們腳上常不合腳,走一段路還會歪斜一邊,但耐髒、耐磨,對正在發育中的學子也能湊合著幾年,在物資困乏年代,算是功勞卓著。
以上這些「軍用品」,不全是軍中流出的報廢品,很多是從軍營附近估衣攤上購得,它價廉耐用,與眷村氛圍結合,所以常出現在眷村二代人成長經歷上。之後,有非常大比例的眷村子弟進入軍校,在領個人裝備時,對這些公發軍用品早已習以為常了。
這些東西不常有,總在汰舊換新時出現
讓我印象較深刻的還有黑貓中隊的食品及汰換的罐頭。那是民國50年左右的事,父親因修護專長進入該單位,任地面裝備士官長,掌管U-3行政機的維修。該隊設立的販賣部簡稱PX,貨品通常直接由運輸機運送來,大約有美式咖啡、甜甜圈、巧克力、口香糖、各式汽水、雪茄、香菸等,該單位的官士都可以購買。幼時我們吃了不少父親買回來的美式食品,有時是接近有效期的軍用罐頭,那罐頭不需開罐器,上面有一只旋鈕,可以把罐頭捲開。有哪些種類呢?如豬肉、牛肉、麵包、甜點、豆子、蔬菜及水果等;其中,肉類罐頭需切片再夾在吐司或饅頭裡,且滋味不同於平常的肉味。這些東西不常有,總在汰舊換新時出現,在當年屬稀有之物。
另外還有一種五色原子筆和蠟筆,屬消耗品。原子筆能轉換藍、黑、紅、綠、紫五種顏色;紅色蠟筆是工作用筆,可以標誌記號、不容易清除,它的特殊處是用紙捲著筆芯,只要拉中間的一根細線就能剝下捲紙,讓蠟筆露出來寫字或標記,彼時市面上看不到,很稀奇。另外眷村外的空地上,常有該隊丟棄的「廢物」,像用剩的拍紙簿、文具、膠帶、尼龍繩、膠捲盒、底片、包裝用碎紙、去了針頭的針筒,都可以看到,種類繁多也不常見,不少人去翻撿、尋寶,找到自認為有用的東西。
至於桃園基地附屬的「鎮海肥皂廠」製作出來的八一四肥皂,銷售全台空軍單位,這個肥皂廠就在蘆竹鄉大華眷村附近,每隔一段時間,工廠會將皂水排出,流進眷村附近的溝渠裡,此刻就是我們抓魚的時候;只見溝水混濁、漂浮著肥皂泡,魚兒被嗆得失去了活力,眷村人每人一只小盆或桶,隨手就能抓到鯽魚、鯉魚、鰱魚等,當天各家都會加點小菜。由鎮海肥皂廠出產的軍用肥皂,會打上「八一四」字樣,陪伴我們很多年後才消失。
軍人家庭或服役返鄉的弟兄,也曾有過戴子彈項鍊的經歷,並促成了流行。這種鉛彈頭做的墜子,應該是打完靶、彈殼清點無誤後上繳,而歪斜的鉛彈頭經敲打熔鑄定型,銲上掛鉤就可以掛在項鍊上。子彈項鍊是男人豪氣與陽剛味的展現,與打獵民族取了獸牙做成裝飾品一樣的文化,因為鉛彈頭有限,後來商家用金屬製成的假彈頭搭配項鍊販賣,也形成一種風潮。至於飛彈模型的座架、鋁金屬製的洗澡盆和儲米缸、自製的煤油爐、金門砲戰後的菜刀等用品,在眷村內也很常見,這些成品針對軍種、單位、地域,各有不同的造型,雖然不能歸納為軍用品,也非聯勤生產,但總是在眷村裡流行。
帆布行軍床、S腰帶、水壺、子彈箱、搪瓷杯、聯勤乾糧罐頭、美式罐頭、八一四肥皂、八一四香菸、軍用皮鞋、球鞋、行李袋、背包、雨衣、外套、艾森豪夾克等等,這些軍用品曾出現在眷村各個家庭,是時代的軌跡,也是軍人尚武與報廢品的再利用,它陪伴我成長,直到台灣經濟起飛,國民購買力增強,許多品項逐漸在商場上也可以買到。
軍用品終究退出了軍眷家庭,不過,當年刻苦自立的生活經驗,已深刻地存在我腦海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