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續升至5.4%,市場已預期今年底前每月CPI年增率都將維持在5%以上,和通膨目標值2%差距愈離愈遠。另外,美國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近期也改寫30年新高,聯準會(Fed)主席鮑爾坦承美國存在的通膨壓力比預期來得嚴重。
另外,中國大陸的生產價格指數(PPI)自2021年初即急遽攀升,9月PPI已上升至10.7%,為1996年以來最大成長幅度,攀升主因在於煤價和其他能源密集型產品所推動。相對地,其9月CPI年增率只有0.7%,PPI和CPI兩者漲幅差距高達10個百分點,為1993年來最大,上游產業面臨更大的營運成本壓力;當PPI居高不下時,最終勢必會轉嫁到終端消費品的價格上。
除了美、中兩大經濟大國面臨不同的通膨壓力,歐元區、英國、巴西、俄羅斯等國都面臨類似但不盡相同型態的通膨壓力,也就是通膨議題現在已成世界大多數國家所面臨的問題。探究主因,新冠肺炎疫情逐漸趨緩,全球經濟反彈復甦,推升各項產品的需求,加上近期國際動力用煤、天然氣等能源價格飆漲,供應鏈調節失衡持續惡化、庫存緊繃,還有天候因素導致大宗物資價格大幅攀升。另外,有些國家如美國也因勞工短缺,迫使雇主持續提高薪資,造成全球通膨壓力倍增。
在全球面臨通膨壓力時,我國當然無法置身事外。由於國際能源及大宗物資價格大幅上漲,以美元計價的進口物價指數年增率自今年5月起即維持在高檔,各月年增率逼近或超過20%,顯示面臨「輸入性通膨」極大威脅。這可由主計總處發布9月CPI經季節調整後的年增率為2.63%,9月躉售物價指數年增率更高達11.96%,看出端倪。
另外由三個面向觀察,更可以看出台灣的通膨及預期通膨有多麼令民眾憂心。首先,具指標性的餐飲業龍頭王品集團開出漲價的第一槍,旗下所屬的15個品牌全數調漲售價5%,看似漲幅不大,但是物價有僵固性的特性,漲上去就下不來了,其他餐飲業者若紛紛跟進,星星之火恐將釀成大火,火勢將一發不可收拾。
再者,全台房價漲勢自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尚無止歇的跡象。根據住展雜誌市調統計,今年第3季北台灣各縣市新建案房價年漲幅約6.2%,續創2018年以來最大漲幅。不只北台灣房價上漲,中南部房價漲幅甚至超過北台灣,例如台南房價在台積電加持下,近五年來漲了快四成,高雄近期在市場傳出台積電將在中油煉油廠打造晶圓聚落後,房價也水漲船高。全台房價持續上漲,恐將加深預期通膨的力道。
最後,日前行政院拍板核定基本工資調升方案,月薪將從現行2萬4,000元調升至2萬5,250元,時薪由160元上調為168元,調幅約達5.21%,企盼勞工也能分享經濟成長果實。此外,行政院正研議為軍公教人員加薪,調幅預估3~5%。薪資普遍上漲也可能造成工資-物價螺旋上升的通膨及預期通膨壓力。
由於通膨蠢動,行政院日前果斷出招,祭出啟動物價穩定小組機制,查察是否有人藉機哄抬物價,電價及天然氣凍漲,並持續實施油價穩定機制,還有大宗物資及營建建材由公營事業提供合理價格、優先國內需求等政策,期望能壓抑蠢蠢欲動的通膨及通膨預期。
行政院雷厲風行地提出三大政策,方向大致正確,值得肯定,惟要全面抑制通膨及通膨預期,仍須各部會整合更全面性的政策,方得以奏效,包括央行打房政策需要動態調整,必要時再加重力道;財政部應著手評估並檢討房地合一稅制的成效;地方政府也應配合中央打房政策,進一步規劃並推出囤房稅的課徵。另外,央行如能尊重市場機制,放手新台幣隨良好的經濟基本面維持一定強勢,也將有助於緩解輸入性通膨的壓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