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6日 星期二

中國大陸經濟成長趨緩,改革脈絡現風險


【北美智權報】探討專利與智慧財產權,涵蓋各國重要的侵權訴訟分析、法規解析,提供您需要的IP實務與知識! 【異外之聲˙同志熱線電子報】帶你/妳了解台灣同志社群近況,掌握第一手活動與報導,聊異性戀之外的事!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10/27 第508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中國大陸經濟成長趨緩,改革脈絡現風險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滯脹完美風暴烏雲壓頂
民意論壇 陳亮恭/發燒友與聚聚
軍隊最大問題 是沒面對問題
消弭藍綠對抗 朝三黨鼎立修憲
去梯言/衝衝衝,聽到的卻是熄燈號
長照2.0 製造階級對立
馬偕來台150年 2022應籌設馬偕博物館
經部應研究 如公投過、三接停…
臥底、線民 警調要緊守「無可奉告」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黑白集/聯合報
蔡總統國慶談話打造國家新史觀,「七十二年說」鋪陳「中華民國台灣」的政治身世。新國史才起造,可歌可泣的黨史就現破口,從美麗島律師到野百合都傳臥有抓耙仔,連黨的催生者都可能是蔣經國。黨的身世不明,披掛多年的民主受難者形象也掉漆了。

黨內伏有特務,蔡主席避重就輕,只談學運線民,迴避創黨主席可能出身調查局。她說民進黨前輩用生命為賭注創黨,諷刺的是,正是美麗島前輩施明德揭露「調查局主席」秘史,拖著餘命挑戰民選獨裁的正義。

前主席施明德自扁朝起,調閱個人檔案不可得,現正與促轉會周旋。促轉會只討好當權派,邀請陳菊、野百合政客閱覽檔案,大內宣國民黨恐怖統治,果然獲准延任一年。

蔡英文承諾解密美麗島事件、林宅血案與陳文成命案,但國安局只交出塗黑檔案,其餘延長加密,理由堂皇:「恐因公開造成情報員與國際情報合作曝光,影響國安」。威權時代以國安為由監控反對人士,蔡時代以國安為由密鎖真相,轉型正義仍是「轉行朕意」。

扁蔡兩朝高談轉型正義,卻將攸關民進黨身世的歷史深埋黑箱。綠營自述的「創世紀」裡只有美麗島受難者模糊身影,以及智勇過人的辯護律師,他們勇於揭發威權統治的過錯,卻懼於釐清威權者與黨外的千絲萬縷。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中國大陸經濟成長趨緩,改革脈絡現風險
社論/聯合報
在接連發生恆大債務危機及限電風暴後,中國大陸經濟近期明顯放緩,第三季成長率甚至縮小到令人擔憂的四﹒九%。探究其原因,除了各地停電及疫情升溫影響生產外,主要是中共基於其國家主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念,接連出手整頓民營科技大廠及網路平台等產業,意欲藉此調整經濟結構,卻因出手過重,使經濟陷入低成長的風險。

習近平的新時代發展理念,包括「共同富裕」及「減少對外脆弱性」兩大目標。前者,試圖解決分配不均,及過去一味追求成長導致社會發展扭曲的副作用;後者,看似為建立關鍵技術的自主,實則是為了避免共同富裕的目標受到西方技術的限制。為此,北京近期快速加大國家干預力道,強調追求經濟與社會均等,並推動國內外「雙循環」分進。

例如,對阿里巴巴、滴滴出行下重手,意在重新分配資源與創造公平競爭環境;整頓教育培訓業,既為減輕父母的教育負擔,也是衝著貧富差距將造成「階級複製」而來;對房地產業畫出財務的「三條紅線」,重創恆大地產與陸股,則是要解決高房價問題。然而,這些行業監管新規,都引發手段「過當」的批評。

探究「共同富裕、減少對外脆弱性」背後的三股重要驅動力,即可理解這波改革背後的邏輯。這三股驅動力是:一、中共政治「意識形態」主要矛盾的轉變;二、「人口狀況」困境;三、「與西方脫鉤」的現實。其中,以掌握當前中國大陸社會的「主要矛盾」最為重要。

首先,中共政治上所謂的矛盾,源自於毛澤東的《矛盾論》與《實踐論》,認為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且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因此,中共領導人皆極重視透過解決主要矛盾推進社會進步和發展。例如,一九七八年鄧小平宣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在於生產力發展水平太低,次年中共便推動改革開放。可見,中共確立了社會主要矛盾後,即會不計代價地解決它,修改經濟體制也在所不惜。如今,中國大陸人均GDP已突破一萬美元,進入全面小康社會,以往的主要矛盾已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開放過程中一味追求成長所造成的新矛盾,也就是貧富差距及社會不平衡的問題。隨著新的主要矛盾確立,中國大陸經濟發展邏輯即再度改弦易轍。

其次,隨著大陸人口紅利高峰已過,加上長期一胎化政策造成勞動人口早衰、總扶養比過高等副作用,不僅衝擊中國大陸經濟成長,也讓勞動人口的經濟負擔加劇。面對這些壓力,「低生育率」與「未富先老」成為亟需改善的難題。

第三,由於美中爭霸愈演愈烈,並從政經層面擴及軍事層面,「去美國化」乃至「與西方脫鉤」成為中共擘劃經濟路線的重要考量。自晚清以來受西方壓迫的歷史記憶過於深刻,使中共希望藉由與西方脫鉤,成為與西方地位對等的戰略性對手。

儘管為解決分配不均的著眼使經濟改革看似有理,但習近平力倡的「共同富裕」及「減少對外脆弱性」,仍需要穩健的經濟成長作為支撐。要解決不平衡發展、改善人口狀況,也需要大量的移轉性支出及公益性支出,關鍵技術升級及去依賴更要大量的資本支出持續堆砌。然而,北京用激進的方式解決過度資本化產生的問題,勢必衝擊經濟表現,並削弱體制改革所需的本錢。萬一政策操作過當,更可能造成經濟成長停滯。這些激烈的改革措施,對習近平政權構成的考驗,才剛開始而已。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滯脹完美風暴烏雲壓頂
社論/經濟日報
全球通膨就像狼一樣,老說要來卻不來,現在終於要來了,而且來勢洶洶。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今年4月躍上4.2%之後,已連續五個月盤踞在5%以上,逼得聯準會(Fed)主席鮑爾不得不改口,承認物價上漲恐非短暫現象。

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大陸,CPI還算穩定,但領先CPI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在9月卻暴升至10.7%,創下新高。類似現象同樣發生在日本,PPI已超過10%;德國更是誇張,9月PPI飆升至14.2%,創50年來最大漲幅。PPI領先於CPI,普遍在主要經濟大國出現創紀錄的飆漲,預示著這一波大範圍的通膨才剛開始,且強度超過想像。

同樣令人關注的是經濟走緩。中國大陸剛公布第3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增長4.9%,不如市場普遍預期的5%以上。一般認為,房地產活動走弱和能耗雙控(限電限產)是經濟下行主要壓力。美國方面,由於通膨超過預期,聯準會可能提早宣布縮減每月1,200億美元額度的量化寬鬆(QE)措施,這意味著貨幣政策從此由擴張轉向緊縮,對經濟自然構成下行壓力。

如果物價持續上漲,經濟持續下行,那麼睽違已久的停滯通貨膨脹將有極大概率重返這個世界。在當代人的記憶當中,上一次也是第一次的滯脹發生於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產生的主要背景是19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

當時經濟理論中最為人信服、用來解讀失業與通膨之間不會同時出現的「菲利普曲線」理論,到了1970年代末滯脹出現之後,因難以解釋滯脹而備受質疑。原來滯脹的出現與極少出現的總供給曲線左移有關,當時總供給曲線之所以向左移動是油價持續大幅上漲的結果,所以是一種罕見的供給面現象。

主要發生於美國的嚴重滯脹終於在1980年代因兩個形勢出現緩和,一是當年聯準會主席伏克爾的緊縮貨幣政策,拉住了總需求曲線的右移;二是當時雷根總統以自由化、市場化為核心理念的供給面經濟政策,通過提高效率與刺激積極性推動總供給曲線右移。這一套理論與經驗無疑在40年後的今天仍有參考價值。

就當前全球大範圍來勢洶洶的滯脹危機觀察。「脹」的現象很容易解釋,主要是從2008年之後,以美國為首的主要國家持續且極大規模的寬鬆貨幣政策結果。寬鬆貨幣在過去十幾年未導致嚴重通膨,是因為超大規模流動性未流入實體經濟,而是流向了以房屋及金融商品為主的資產市場。房屋等資產市場就像巨大海綿一樣吸住了海量流動性,但畢竟吸收能力有其極限,到達極限之後,房市開始出現萎縮,流動性就被倒擠出來流向商品市場,導致通膨。另一方面,近年來逆全球化的發展及生產鏈的斷裂,以及貨櫃、運輸成本的問題,當然對推動物價膨脹有其作用,但並非主要。

至於「滯」的現象亦可從總供給曲線角度觀察,逆全球化、美中貿易戰、生產鏈斷裂、煤價大漲導致的限電限產、能耗雙控及持久未退的全球疫情,都對全球的生產活動造成重大打擊。需求面造成的能源及大宗物資價格上漲,又會進一步導致生產成本上升再反映在物價上;同時,供給面的斷裂(比如汽車芯片)則會通過產業關聯反映在生產的停滯上,相互拉動,均會導致總供給曲線左移,這就類似一個完美風暴的形成。

形勢會如何發展下去,有待觀察,最令人關注的恐怕是各國為因應危機相繼採取緊縮政策後可能引爆的金融危機。就此而言,各國之中,中國大陸情況相對令人寬心。中國大陸在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也採取了大寬鬆政策,但自2013年之後就開始調整了,問題沒有西方一樣嚴重;其次,中國大陸已早一步針對問題產業如房地產下手,雖對短期增長造成衝擊,卻也降低了引爆金融危機的風險。

   
民意論壇
陳亮恭/發燒友與聚聚
陳亮恭/聯合報
由於高中就讀學校的關係,重慶南路二段附近店家對我有許多珍貴的回憶,包括曾經在高中放學後頻繁出入的「38℃發燒友唱片音響」。真空管音響刷新了我對音樂的感受,柔和且纖細潔淨的音質,搭配當時剛進入台灣的「新世紀音樂」與爵士樂手演唱時的空間感,充分體會到耳朵聽到出油的感覺,也見識到發燒友在音響與各式連接線上求真求美的精神,而那真空管音響是台灣自行研發的。

大學入學前的暑假,我死皮賴臉與同學求老闆娘給我們打工機會,由於欠缺專業知識,老闆娘一開始婉拒了,但我們走在重慶南路上有許多的不甘心,再回頭去跟老闆娘保證會認真學習,最終老闆娘用了兩個毫無經驗的高中畢業生。不具音響知識與也不太懂發燒音樂的我們,上成功嶺前留下很難忘的回憶,還領到人生第一份薪水。最近在友人的邀請下,就在原本「38℃發燒友唱片音響」附近,有一家網路名店的創意台菜餐廳「聚聚」,不在話下的美食之外,更聽到了動人的故事。

「聚聚」主廚童翔霖家中經營南北貨,對食材有其家學淵源的研究,學藝後到紐約曼哈頓第六大道開設台菜餐廳,由於創意與廚藝,餐廳受到美國媒體肯定,走出台菜的新局。

而正當一切順利時,隻身在台的母親雖有親友照顧,卻出現了腦部退化跡象及一些異常行為,童翔霖結束紐約的餐館回家照顧母親。

童翔霖的照顧並不是傳統的生活照顧,而是與母親一起開設「聚聚」,母親在廚房與兒子一起工作,煮出一道道美食,此時的母親絲毫不見衰退的狀況,熟練地在廚房與兒子忙進忙出。那頓晚餐除了美味之外,也有朋友聚會的歡樂,更有溫馨的家庭氣味及超越政府的長照。

曾有饒富智慧的長輩告訴我,推動長照要讓長者實現價值,不只是每天唱跳、玩桌遊,國外長照的發展也強調「有意義的活動」,而不僅讓長者被動全盤接受各項活動。長者參與有意義的活動可以有效強化照顧的效果,更能提升長者的參與動機,也發揮個人的生命意義。

許多的長輩願意弄髒手、耗體力、背分類,就為了透過資源回收做環保救地球,將對家中晚輩的小愛化為對全人類未來的大愛,這不僅是有意義的活動,更是有價值的活動。原本體力衰退、認知衰退或憂鬱的長者,找到生命奉獻的價值,大大提升健康狀況與心理滿足感。

好的照顧需要同理,而同理需要深入理解才能設身處地,進而找出個人生活的價值,也需要審視長者依然擁有的功能,強化發揮其仍擁有的能力,並以各種方式協助改善其已受損的能力,而非反覆強調其所喪失的功能,僅將之視為無能力照顧自己的老人,照顧主軸需要協助長者在此人生階段發揮生命價值。這是從事高齡照護的基礎,許多照顧場域可能已然忘記,但在「聚聚」被充分體現。

另一層的同理是,經過重慶南路或至「聚聚」用餐,不要對廚房探頭探腦,童媽媽在認真工作.而「聚聚」是餐廳而非長照,請用心體會美食及家庭溫暖,可以回饋菜肴的喜好,但無須刻意與童翔霖討論照顧經驗,更不要只想好奇探詢童媽媽的狀況,這一道道端出的美食已說明他們母子的故事。(作者為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

   
軍隊最大問題 是沒面對問題
張延廷/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空/聯合報
美國華爾街日報日前報導,擔心中共武力犯台已成美國行政部門思考的重心,而且大多數認為台灣軍力不足以應付此軍事挑戰;並指出當前最緊迫的問題在於台灣戰備整備不足、訓練鬆弛、士氣低落、軍事力量夾雜許多內部結構性問題;且強調經過長年的經濟繁榮與安定,人民心防鬆懈,正嚴重侵蝕台灣阻抗中共採取軍事行動的戰力。

中共在沒有明顯敵情威脅下,近年軍力擴張程度大幅成長,並逐年加重在台海當面的軍事部署及演習規模,已對台灣安全產生極大的威脅。而且中共是一個在政權發生危機時,隨時可藉任何理由對台發動戰爭,以轉移內部政治鬥爭焦點或民怨,再加上民族主義抬頭,所以台海問題已成中共操縱政治槓桿、轉移目標的工具,台灣不可不慎。

軍事一向講求實力,因應台海情勢的變化,台灣必須強化自身軍備來嚇阻中共的軍事冒進,這並非要與中共進行軍備競賽,而是要透過提升防衛戰力來嚇阻中共武力犯台的企圖,不讓中共認為台灣抵抗力道不足而錯估形勢。「能戰才能和」,台灣必須強化全民國防能量,展現非常堅強的自我防衛決心,一旦台灣受軍事威脅能迅速發揮戰力拒敵,則外在力量的協助才可能產生。獲得先進武器只是目標之一,而人員多寡及人力素質才是發揮戰力重要關鍵,必須針對威脅好好思考兵員目標,甚至依兩岸情勢變化而修訂兵役結構。

地處北歐的瑞典因受兵源減少的影響及鄰近俄羅斯的地緣威脅,已於二○一八年恢復徵兵制,強化全國總體戰力;同樣位於波羅的海東邊的立陶宛也恢復徵兵制。以色列因國家安全需要所以男女皆須當兵,男性須服兵役二年八個月,女性須服兵役二年;韓國男性須服兵役一年十個月;新加坡並無敵情威脅,但男性須服兵役二年。台灣面臨中共強權的大軍壓境,四個月的軍事訓練能應付險惡的軍事威脅乎?

另者,軍隊戰力的發揚並不完全依賴武器精良,而在於有多少可用之兵,訓練的程度又到達何等戰力水準。現代戰爭打的是科技戰、資訊戰、多元火力精準打擊,即使每年花費上千億元的金錢購買先進武器,但如果操作的軍人訓練不夠、專業程度不足,那要如何發揮一流戰力?因應未來戰爭型態,國軍必須科技化建軍、專業化建軍,已不能再依照過去的作戰思維去建軍備戰。

台灣每年有八萬人應徵入伍進行軍事訓練役,且擁有約二二○萬後備軍人,但是在新人換舊人的新陳代謝下,役期僅四個月的軍事訓練役的退伍軍人,將逐漸成為後備軍人動員的主要來源,在訓練條件有限的狀況下要如何投入戰場發揮戰力,是一個值得嚴肅思考的問題。再者,台灣必須徹底改革龐大卻空洞的後備力量,這些人不僅訓練不足而且也缺現代化的武器裝備。要嚇阻中共動武,國軍就必須依據敵情威脅及防衛作戰所推測的場景,全盤檢討後備動員體制及訓練方式。

總之,少子化及人口老化已是不可避免的現象,由此而衍生的防衛作戰兵力運用瓶頸及是否真正合乎戰場需求,都是必須認真思考及尋思解決之道。現代國防科技日新月異推陳出新非常快速,為因應未來戰爭型態,訓練模式和戰場情境必須密切契合戰場實需,必須採取滾動式快速修正兵力結構,才能因應台海情勢快速變化的挑戰。

   
消弭藍綠對抗 朝三黨鼎立修憲
張淑中/宏國德霖科技大學講座教授/聯合報
全世界除美國及拉丁美洲的一些國家是以實施兩黨政治為主,大多數民主國家如歐洲各國都是實施多黨競爭的制度。在這些國家中,由於沒有任何一個政黨能單獨獲得國會半數以上的席次,因此「第三大黨」就能扮演舉足輕重的關鍵角色。

前副總統呂秀蓮廿一日接受聯合報專訪指出,台灣目前只有兩大黨的政治並不健康,她期待未來「三黨鼎立」,才能提出重大改革。她也呼籲民進黨不要排斥第三黨,有健全第三黨才能開創台灣民主新局,「誠心誠意希望結束過去錯誤,把過去病痛好好醫療好」。從上述談話可知,呂秀蓮對台灣長期陷於「藍綠兩黨對抗」不滿意,她認為只有三黨勢均力敵的良性競爭,才是全民之福。

然而,一個國家的政黨制度與國會的選舉制度有密切關係。我國目前立委選舉制度,是類似日本實施的「小選區與兩票制」。此種又稱為「並立制的兩票制」,一般而言,是對大黨有利,對小黨相較不利。因為此種選制的投票結果,通常會造成「大黨愈大」例如日本的自民黨,能在國會獲得較多席位;至於小黨則不易生存,如我國的民眾黨與時代力量。這些小黨在過去「區域候選人」的選舉部分,幾乎是沒有當選機會。

因此,呂秀蓮期盼台灣「三黨鼎立」的政治理想要能實現,則必須透過修憲、修改立委選制才是根本之道。至於修改方向,可參考德國現行的「小選區與兩票制」,此種又稱為「聯立制的兩票制」,因為可達成選舉結果的高度公平性與比例代表性,故對第三大黨或其他小黨相對有保障。諸如德國的政黨制度,之所以能長期維持「兩大黨不過半」,並由「第三大黨」扮演政府組閣的重要角色,即歸功於此種「聯立制」選制的實施。

日前民進黨憲政改革小組表示,經過多次會議研討,民進黨已確立最終憲改草案版本,含括廢除考試院、監察院;將選舉權與被選舉權下修到十八歲;縮短新舊任總統交接期間,縮減看守期;以及降低修憲門檻等。對此,國民黨黨團總召費鴻泰回應,國民黨團是否推出自己的修憲版本尚未定案,未來也還不確定是否會與其他在野黨團合作,一切待黨內凝聚共識後再做討論,但對於降低修憲門檻的修憲案則不能談。

長期以來,國內藍綠兩大黨經常淪於統獨對抗、意識對決,其實多數民眾極為痛惡。尤其各種樣態的國會暴力頻頻出現,更對台灣的國際形象有極大斲傷。為了台灣民主政治的深化,我國現行選舉制度和政黨制度,確實有改革空間和轉型必要。

筆者認同三黨鼎立的政治理念,建議國民黨可以將「立委選制重新修改」納入該黨的憲改主張,進而與其他政黨共同協商,使台灣未來政黨政治能有良性發展,並且讓台灣任何一個大黨,都能受到有效的監督及真正的制衡。

   
去梯言/衝衝衝,聽到的卻是熄燈號
公孫策/聯合報
寫稿時的油價(九五無鉛)是卅一點六元,一位目前是經濟學博士候選人的學生跟我說:「一旦超過卅二元,物價就擋不住了。」他在寫論文的期間,打一份數據分析的工,他說「最近的熱門話題之一是好巿多衛生紙漲價了」,這個話題在家庭婦女群組中反應熱烈—那是可想而知的,她們每天都在物價上漲的火線上啊!

這一陣子除了接種疫苗的話題之外,政府炒作最用力的是「五倍券」。五倍券說是振興券,可是話題卻集中在「能不能用/找不找零」,對振興景氣幾乎沒有感覺,反而不斷聽到「老店熄燈」、「共同記憶沒了」。這不是今年才有的現象,二○一九年全台有卅五間知名餐飲店熄燈,那僅是餐飲業而已。經過兩年疫情衝擊,情況可以哀鴻遍野形容,一位經營手煮咖啡的朋友說,「店面已經不能混了,解封解禁也不可能回到從前」。如此情況下,五倍券事實上無能達到振興的目的,朋友說「十倍券、二十倍券都拉不起來,因為藥不對症」。

《戰國策》的寓言:魏國大夫季梁在街上遇到一個車隊,車馬朝向北方。領頭的人說:「我們要去楚國。」季梁說:「可是楚國在南方啊!」那人說:「我們的馬很能跑。」季梁說:「馬再行,方向不對啊!」那人說:「我們的旅費和糧秣充足。」季梁說:「經費雖然充裕,這不是去楚國的路啊!」那人說:「我們的駕車人很優秀。」季梁說:「那好,你們離楚國只會愈來愈遠。」—這是成語「南轅北轍」的典故,提醒藥不對症的後果,治不了病還可能延誤病情。

而五倍券延誤病情,是納稅人繳的稅金不能(其實是無策)用於提振景氣,卻只會撒錢,那還不如減稅。

更可笑的是搞一堆「抽獎」來炒作五倍券:

《韓非子》的寓言:鄭國有位姓卜的人,要他老婆幫他做一條褲子,老婆問:「要做成什麼樣?」卜先生說:「像我的舊褲子那樣。」卜太太沒辦法用新布做出舊褲子,只好把新褲搞成破舊的樣子。

蘇內閣去年推出三倍券已經不成功,今年再發五倍券,明知此舉無能振興景氣,只好搞出一堆「抽獎」來炒作,結果領到券的有怨言、綁定XX卡的有怨言、抽到獎的有怨言、沒抽到的有怨氣—這不是活脫脫一條「百孔千瘡的新褲子」嗎?

市面的熄燈號繼續吹下去,蘇內閣還能衝多久?

   
長照2.0 製造階級對立
林金正/長照研究者(新北市)/聯合報
政府推動長照2.0,為了政治立場,堅持用稅收制而不用保險制,卻又訂定仿照保險制的「長期照顧給付及支付基準」,藉此限制可接受服務的對象及服務項目,也造成了長照服務的階級對立。

長照2.0的「長期照顧給付及支付基準」服務對象限制為:「長照需要等級第二級(含)以上,且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一)六十五歲以上老人(二)領有身心障礙證明手冊者(三)五十五至六十四歲原住民(四)五十歲以上失智症者」,不符合「長期照顧:指身心失能持續已達或預期達六個月以上者,依其個人或其照顧者之需要,所提供之生活支持、協助、社會參與、照顧及相關之醫護服務」,造成年齡與疾病類別族群上的對立。

長照2.0一開始推動ABC社區整體照顧模式,就是建立長照新的階級制度,光聽名稱就讓人誤以為ABC有優劣之分;的確,A級單位(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為失能者擬定照顧服務計畫及連結或提供長照服務,也就是民眾申請長照服務,經過各地照顧管理中心的照顧管理專員評估失能等級後,就由A級單位的個管掌握派案大權,儼然成為長照資源分配者。

另外,政府口口聲聲說要提升長照服務品質,要求居服機構在服務對象超過六十人時需設立一位督導,但對於督導的費用卻未予以補助,於是居服機構在人事成本考量下不聘用督導或虛設督導,大部分則是從居服員的收入中抽佣來聘用居服督導,造成居服員認為其辛勤工作,卻有部分收入要拿來養督導,督導卻要來管理與監督自己,造成居服員與居服督導的階級對立。

更有甚者,居服機構要求督導搶案與拉案子,以增加機構收入,已失去督導要監督服務品質的職責,為何不在「長期照顧給付及支付基準」增列督導服務品質費用呢?

筆者呼籲消弭對立,政府要改弦易轍,建議盡速實施「長照保險」,讓失能者及家屬都可以使用長照服務,讓長照服務項目擴增,也增加照顧訓練、諮詢、關懷訪視、服務品質督導等都列入支付,提升長照機構及服務人員的收入,才能積極面對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的民眾所需。

   
馬偕來台150年 2022應籌設馬偕博物館
薛理桂/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聯合報
二○二二年將是淡水開港一六○年以及為台灣奉獻極多的馬偕先生來台一五○周年,這兩個重要的日子對於北台灣的發展有很重大的意義。透過淡水開港,促進台灣對外的貿易及經濟發展;馬偕對台灣無論是在女性教育的肇始、醫學知識的引進、宗教的傳播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貢獻。

現有馬偕文物分散各處,如:真理大學校史館、淡江中學校史館、偕醫館、馬偕故居等處。如要一窺馬偕在台期間的面貌,恐無一處可以完整呈現。這是目前要完整蒐集馬偕文物的困境。筆者搬遷至淡水已六載,加上當年大學就讀於淡江,對於淡水有很深厚的情感,常思考如何能夠完整呈現馬偕相關文物,以及重現當年情景,提出幾項建議:

一、成立「馬偕博物館籌備處」:建議先成立「馬偕博物館籌備處」,建議由行政院文化部主其事,另外,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共同參與。由於目前馬偕文物四處分散的困境,只有藉由政府的力量方能發揮較大的整合作用,邀請真理大學、淡水中學、基督長老教會北部分會、馬偕醫院、馬偕醫學院等單位共同參與。

二、調查馬偕文物分散情形:國內部分除了上述相關單位有典藏馬偕文物,先行調查各單位蒐藏的情況,並建檔整理。國外部分,當年馬偕回加拿大述職時曾帶回的台灣文物,派人至加拿大商請文物返回台灣「馬偕博物館」的可行性。

三、設置地點:當年馬偕在台居住的埔頂馬偕故居小白宮,建物美侖美奐,極具特色,且保持狀況良好,當作博物館將是很好的選擇。

四、建立相關網頁:目前淡江大學資訊圖書館學系林信成教授已建置「淡水維基館」,可商請林教授建置「馬偕博物館」相關網頁,邀請各界將馬偕相關的文物、照片或口述歷史等資料上傳或分享。

「寧為燒盡,不願□壞」是馬偕當年的座右銘。馬偕在一五○年前遠渡重洋從加拿大的家鄉來台,身為台灣人的我們是否能以具體的「馬偕博物館」陳列當年馬偕的相關文物,以及重現馬偕當年的篳路藍縷歷程?如能達成上述幾項建議,在政府單位努力及各單位與熱心人士的協助之下,二○二二年將是成立馬偕博物館的一個好的開端。除了可以印證北台灣的經濟發展、教育發展及醫療發展的歷程,也可以讓國人對於這位終身奉獻給台灣的愛台人士多一些認識與了解。

   
經部應研究 如公投過、三接停…
陳文卿/環保技術服務業(新竹市)/聯合報
陳柏惟罷免案通過後,接下來可能讓民進黨剉著等,也將會影響二○二四大選成敗的,就是十二月的四項公投案了。

四公投案中,產生實質影響最大的是護藻礁公投。其他三案中,公投綁大選案民進黨大可從善如流;而核四重啟以及反萊豬公投兩案即使通過了,執政黨仍可以技術性拖延。因為核四要重啟有太多的工程技術及材料供應問題須先解決(包括燃料棒已全數運出等);而反萊豬案必須與美方再談判,涉及層面很廣。唯有反對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三接)興建的「護藻礁公投」,如果過關了,就是一翻兩瞪眼的結局,執政黨無法耍賴。

「護藻礁公投」如果通過,除了現在已投入巨額經費且正如火如荼進行中的棧橋等周邊工程必須立即喊卡外,要再找替代方案可能讓民進黨頭殼抱著燒了。偏偏總統又在國慶講話中再提及「二○五○淨零排放」的能源政策,希望加速能源轉型。因此如果三接停擺,就等於提前宣告這張支票將跳票了。為了回應公投團體的訴求,經濟部雖已提出外推四百多公尺的方案,但天然氣的接收模式仍然不變。在距海岸四百多公尺處興建龐然大物的天然氣接收站,姑且不論環保團體對於此外推方案是否可避開藻礁仍有質疑,外推後可能影響航道及漁船作業,人員、材料運輸作業,維運成本都將很高。而這些仍要全民埋單。

因此,難道一定要建固定式的接收站嗎?為什麼不願意針對浮動式接收站,或無碼頭輸送系統進行評估?任何在海中興建的土木工程,或多或少都會影響海洋生態。話說回來,天然氣由船舶運輸進港後,最終是要輸送到岸上貯槽,再併入中油的天然氣系統。因此,三接其實只是個中繼站而已。那麼為何不能將天然氣藉由接收平台,再以管線直接輸送到岸上的貯槽,而免除大興土木去建接收站?對此國外已有成熟的應用技術,經濟部應好好評估。

台灣本身不產天然氣,卻要拿天然氣當作主要能源,並視為達到淨零排放的重要手段,這是全世界少見的例子。經濟部既然有勇氣高懸目標力求突破,就應以更嚴謹的態度去針對手段方法做廣泛的評估研究,而非一股腦認定沒有其他替代方案了。否則萬一公投過了,將何以自處?

   
臥底、線民 警調要緊守「無可奉告」
閻琴南/調查局前調查員、退休公務/聯合報
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府,都需要維護內外治安,其中情報工作,更要掌握機先,分析形勢,研判作為,所以布建求深入,這是必要過程與活動。CIA、FBI、KGB,何國能不為之?情報不是罪惡,罪惡的是部分執行手段,是否合乎天理人道?當然人神共憤詭譎事蹟,從來都不斷發生過。

情報布建,除了公開蒐集,聽取意見外,「臥底」和「拉出」,就是最重要的部分。先說臥底,是指直接或間接派人,設法進入敵方陣營、可疑機構,深入了解對方的意圖和準備作為,蹲點的時間或長或短,熊向暉之於胡宗南,吳石之於國防部,都是著例。至於警方化妝派員到黑幫毒梟,更經常在電影情節中披露,從派遣者立場言,對臥底們的代價和犧牲,必須尊敬之,保護之,重酬之。我曾請教過恩師沈之岳先生,延安共區虎穴往事,他說透漏聯絡人身分,是不道德的,旨哉斯言。

次談線民,其身分極為複雜,泰半不是用金錢所能收買的,有的出於愛國情懷,正義未彰,報復心態,雙面利用,真假操弄,不一而足,當然更多人是腳踏兩條船,如抗日汪偽時期的周佛海,奢求兩面保全平安,這類人卻經常是被犧牲的棄子。我的看法是,在戒嚴時期的黨外人士,多屬在人際關係中,不得不明哲保身虛與委蛇的這類交往,並非部分如他們對外誇稱的「被脅迫」,交換條件或有之,金錢利誘亦有之。

我曾在調查局從事文教外勤工作近十年,運用專業的文史知識和師友人脈,特別是與雜誌出版業交往,從沒有涉及所謂金錢交易的線民,只有運用關係、工作關係和諮詢關係的朋友。至於他人所謂的支津,按期支付酬金,或一次性獎金,當然知道,也有所聽聞,不過,從沒聽說可運用脅迫或色誘手段達成目的的。

民進黨創黨主席江鵬堅,要釐清他的身分,可用有沒有收受定期報酬,特別是針對某些特定對象,是否提供了什麼譭謗性或危害性情報?才能認定他是線民,或僅屬諮詢關係?談黃國書是否線民,談謝長廷是否抓耙仔,亦當如此衡量。不過,往者已逝,生者自知,唯主事機關如警調單位,應緊守「無可奉告」之立場,不可做政治鬥爭的棋子,否則將來情報工作,無異又聾又瞎。

   
接種BNT疫苗後避免劇烈運動 留意心肌炎五大症狀
接種BNT疫苗常見副作用,如:疲憊、噁心、頭痛、肌肉痠痛、注射處疼痛等,多會隨時間逐漸緩解。當服用退燒止痛藥後,症狀仍未改善,甚至伴隨胸悶、胸痛、呼吸喘、運動不適、暈眩等情形,則可能為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的徵兆,須立刻就醫。

瞳孔像貓眼好可愛?2歲女童因此失去一隻眼睛
喵星人總是很優雅,那雙神秘的瞳孔也讓許多人著迷,不過當人的眼睛出現如貓眼般的光芒,那可就危險了!一名2歲女童因為瞳孔會像貓眼般折射光線,就醫時確診罹患眼癌,但太晚發現,只能摘除眼球保命。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