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最不願看到的全台大停電事件又發生了,這次停電規模不遜於2017年8月15日全台大停電;很難想像人均GDP已突破3萬美元的台灣,停電事件仍層出不窮。事實上,蔡政府上任以來,電力供應一直吃緊;除了這兩次全台停電外,地區性跳電、停電事件時有所聞,政府慣性的理由是發電廠問題,也會出面道歉,並承諾會落實改善。此次也不例外,主要是因為興達電廠開關場,導致南部電力系統電網故障衍生事故。
蔡總統日前接見八大工商團體負責人,才承諾政府會維持供電穩定,言猶在耳就發生大停電,確實是一大諷刺。政府一再宣稱台灣並沒有缺電問題,停電事故多半是因為電網系統的問題。以此次事件為例,政府強調因為台灣用電並未到高峰,備轉容量在安全範圍內,所以外界不需過度解讀。
但是層出不窮的事件,突顯台灣電力結構系統的脆弱。特別是由於台灣供應電力吃緊,時常在滿載邊緣,為了要確保供電,近年來電力系統固定維修的時間也被壓縮,當然會導致故障機率增加。以目前仍占台灣供電83%的火力發電為例,各機組所配置之散熱管路,在天氣愈熱時愈容易破管故障,尤其是夏季供電高峰,更因無法確實檢查更換,導致這幾年破管機率增加。
美中貿易戰不但使得不少台商回流,台灣也成為大陸外商投資的選項;再加上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強勢發展,更吸引不少供應鏈關鍵外國企業來台投資,台灣吸引外資金額也維持在高檔,因此帶動用電量成長。以去年為例,我國用電年增率遠遠高於政府預期,達到4.6%並創下11年來的新高,而且未來仍會持續增加。
儘管政府正持續積極招商,但有關缺乏足夠電力、水源、土地、勞動力和人才的「五缺」問題,一直沒有獲得完善的解決,也不斷被工業總會及外國商會白皮書中所提及。特別是目前各國積極發展的重點產業,例如半導體及資料處理中心,不乏是高耗能產業,五缺瓶頸會成為台灣吸引外人投資的一大罩門。而以本次南部大停電範圍來看,實已波及到當地各大工業區,其中又以電子相關產業影響最重。此事件也再次突顯出,長期以來南部電力不穩的事實,必然會成為廠商既有投資與地方後續招商的重大隱憂。
電力問題已經逐漸「五缺之最」,而且由於供電長期吃緊,政府要求用電大戶強制使用綠電或採懲罰性電價來強迫其節電,也引發不小的爭議。就能源規劃面來看,台灣由於能源政策不到位,一直存在供電風險,迫使國內企業大量搶購綠電,但又因綠電間歇供電的特性,並無法真正解決企業用戶對電力的焦慮。尤其在國內核電陸續走入歷史,同時又要面對全球淨零碳排的風潮,未來台灣電力供應風險,勢必將更形惡化。
歷次大停電已證實,倉促上路的能源政策,並無法解決電力問題。以蔡政府上台即積極推動的離岸風電政策,在價格、股權移轉、國產化等,問題即層出不窮,而且目前進度也落後。另外太陽光電則是因為土地取得與保護政策,也嚴重影響布建進度。經貿首長也坦承若配套措施不到位,台灣2025非核家園「以綠能取代核電,以天然氣取代燃煤發電」的能源政策將無法落實。
事實上,企業所關心的並非何種電力來源,更不是在及格邊緣打轉的供電系統,而是能有一穩定及充足的電力供應,民眾更無法接受政府的「台灣會斷電、跳電、限電,但不缺電」的說辭。政府為了支持特定政治主張的訴求,卻危及到最根本的基礎建設,亦無法解決以電力為首的五缺盲點,勢必侵蝕掉台灣在各方面所具有的競爭優勢,非常不利於總體產業與國家的長期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