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7日 星期一

單日確診降至3萬以下 本月首次死亡未破百


【人資e周刊】內容包含最新勞工政策解析、企業管理進修、人事聘用秘方,希望您的疑難雜症能獲得解決之道。 【慈濟月刊電子報】提供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的彙編選粹,慈悲與智慧的雋永語錄,是您日常生活中的心靈資糧!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聯合電子報
聯合電子報
2022/06/28 第785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頭條
專題
話題
要聞
焦點新聞
政治新聞
社會新聞
兩岸新聞
國際新聞
 
今日頭條
單日確診降至3萬以下 本月首次死亡未破百
記者楊雅棠、邱宜君、鄒尚謙/台北聯合報
新冠肺炎本土個案昨天新增二萬八四八九例,創近兩個月來新低,新增死亡九十一人也是本月首度低於一百,專家預估七月中旬單日確診人數可降至萬例以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這需要靠大家一起努力,民眾自覺做快篩、減少黑數。

不過,上周境外移入個案基因定序報告顯示,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BA.5占比首次超過五成,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這兩個新亞型變異株進入台灣社區「已不遠矣」,會在社區中慢慢傳播,預估九月再掀一波疫情,建議盡速接種第四劑疫苗,且以對抗Omicron的次世代疫苗為主,希望政府盡快採購以便民眾接種。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以國際趨勢來看,BA.2疫情正在下降中,未來疫情被BA.4、BA.5取代的機會很高。BA.4、BA.5要變成國內社區主要流行病毒株還需一段時間,或是規模不大。

昨新增本土病例仍以中南部為主,以台中市四○○八例最多,其次是高雄市三八八八例、新北市三六七九例、桃園市二七七四例、台南市二五○三例、彰化縣二○二六例、台北市二○二五例等。自五月四日二萬八四二○例以來,首次掉回二字頭。

九十一例死亡個案有八十六例具慢性病史、五十九人未接種完三劑疫苗、五十一人年齡超過八十歲。最年輕個案為卅多歲女性,曾接種一劑疫苗,有神經系統疾病需長期照護,六月廿日出現發燒、咳嗽就醫,隔日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莫納皮拉韋」,但病情惡化,廿三日死於心肺衰竭。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昨無新增兒童、青少年等重症和死亡個案,十二歲以下兒童重症個案六十九例,共廿人死亡。今年一月以來,中重症累計一萬五○八六例,五四九二人死亡,輕症、無症狀個案占百分之九十九點五八。

另外,上周檢驗一二○例境外移入個案(六月十日至十八日入境),六十一人感染新亞型變異株,五十三例BA.5、八例BA.4,累計已攔截一二六例感染變異株,大部分為無症狀或輕微症狀,以發燒、流鼻水、咳嗽為主,尚未發現新亞型變異株境外移入個案傳給國內家人情形。

 
TOP
專題
6月至5歲幼兒 可打莫德納
記者邱宜君、楊雅棠、鄒尚謙/台北聯合報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昨天決議通過六個月至五歲幼兒接種莫德納疫苗,兩劑接種間隔四至八周,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國內仍處於社區流行階段,專家建議幼兒應接種莫德納疫苗以降低重症死亡風險;至於五至十一歲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病況穩定者,完整接種第一、第二劑基礎劑滿五個月,應接種同廠牌追加劑(第三劑)。

此外,七月一日起,免費提供零至六歲幼兒第二輪免費快篩,民國一○四年九月二日(含)以後出生者,家長可持其健保卡至快篩實名制販售點免費領取五劑。現尚無健保卡或後續出生的孩子,只要拿到健保卡都可以領。

成人疫苗部分,ACIP專家建議,機場港埠、居家檢疫、航空機組、社福機構等工作人員第一次追加劑(第三劑)接種滿五個月,可接種第二次追加劑(第四劑);此外,次單位蛋白疫苗「諾瓦瓦克斯」可與其他廠牌疫苗交替,用於各劑次接種。

莊人祥表示,之前開放六十五歲以上民眾、十八歲以上免疫不全或低下者接種第二次追加劑(第四劑),從即日起,可能接觸病人的高風險工作人員,也可依自身意願接種第四劑。

專家考量感染後接種間隔延長,可誘發更多免疫保護力、降低重複感染機率,建議可自發病日或無症狀確診日起算,滿三個月且急性症狀過後,即可接種下一個疫苗劑次。莊人祥說,如果確診後還不滿五個月,符合「工作需要或性質導致感染風險增加」、「免疫功能低下或不全導致感染風險增加」、「入境其他國家時需查核接種紀錄」等三種情況,經醫師評估適合,仍可接種疫苗。

針對五到十一歲兒童,莊人祥表示,先前專家僅建議接種兩劑基礎劑(第一劑、第二劑),這次進一步建議免疫力較弱的兒童應追加接種一劑基礎加強劑;一般兒童完整接種兩劑基礎劑滿五個月也應接種第三劑。不過,專家尚未建議兒童混打,仍建議以同廠牌完成基礎加強劑和追加劑。

 
TOP
疫苗救濟慢 藍籲從簡從寬
記者鄭□、李承穎/台北報導聯合報
疫苗受害救濟速度慢,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昨天批評,民眾配合防疫政策,接種政府授權的新冠疫苗後死亡或危及生命依法申請救濟,政府卻斤斤計較,主張救濟程序從簡、時程從速、判定從寬、賠償金額從高。

國民黨團副書記長謝衣□指出,去年三月到今年六月十五日衛福部接獲通報不良反應一萬九七六二件,死亡一五○四件,其中嚴重不良反應八三○五件,但至今年五月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只審查完成六一○人、與疫苗受害相關僅卅二人。

國民黨團首席副書記長李德維表示,今年一到五月VICP只召開九次會議,每次大約只能討論五十案,一年最多只能審查一千二百件,現在申訴超過八千件,救濟審議可能要等七、八年。

立院民進黨團幹事長鄭運鵬說,二○二○年申請案件一百六十七人,截至今年五月有三一○二人,全年可能會到六千人,成長四十倍,指揮官陳時中已請委員會加快審議,以審查件數來看,今年一到五月審查數增至四百五十二件,全年預估審查逾九百件,約去年六倍。

 
TOP
「類天花」猴痘 親密接觸易感染
林謂文/台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兼心聯合報
「猴痘」是一種令人陌生又害怕的疾病!長輩或許有聽過死亡率很高已絕跡的「天花」,而猴痘病毒跟天花病毒是近親,都屬於「正痘病毒屬」,所以猴痘又稱為「類天花」。

最近歐洲、美國、澳洲及亞洲許多國家陸續都有案例發生,台灣日前也出現首例猴痘病例,一名20多歲男性從德國求學返國,居家檢疫時有發燒、皮膚紅疹及鼠蹊淋巴結腫大症狀,檢查後確診為猴痘。

猴痘是於1958年在實驗室的猴子身上發現而命名,1970年在剛果發現第一例九歲兒童感染案例。以往只在中非、西非流行,這次從歐洲、美國、澳洲、新加坡、南韓都發現案例跨洲傳播,世衛專家認為這次疫情並不單純。

猴痘感染方式,最主要是經由親密接觸感染,例如接觸到感染的齧齒類及靈長類的血液、體液、黏膜及病毒附著的物體表面,或是經由不安全的性行為感染,也可長時間人與人面對面近距離飛沫傳染。是一種人畜共同傳染病,可以動物傳人、也可以人傳人。

從感染猴痘病毒到發病潛伏期約5至21天,年輕人及兒童比較常見,大部分為輕症,但也曾有兒童重症及死亡個案,粗估死亡率約0-10%,以幼兒、兒童或免疫功能不全的患者死亡率較高。發病的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肌肉腫痛及淋巴結腫大,患者皮膚從臉開始擴散至全身,形成搔癢的皮疹、水泡、膿□,最後結痂脫落。

台灣在今年6月23日將猴痘列入第二類法定傳染病,隔日便發現首例猴痘境外移入確診個案,猴痘在非洲以外的國家傳染的速度超乎預期,從5月中旬至6月24日止,全球累積有50國通報確診案例近3600例之多。

猴痘病毒傳染力很強,沒有疫苗可以預防。根據過去研究,只有天花疫苗(種牛痘)對防範猴痘感染有85%預防效果,但是天花早已絕跡,所以45歲以下的人幾乎沒有接種過天花疫苗。如果接觸到確診案例須隔離3周,感染猴痘現在無特效藥治療,臨床治療以負壓隔離、支持性及症狀治療為主。

雖然猴痘重症及死亡率不高,但是傳染力強,應提高警覺,避免到疫區旅行及接觸疑似病例才是防範之道,預防國內大流行,以免衝擊國內醫療量能。

 
TOP
話題
漲大戶 不漲民生用電…7月電價平均漲8.4%
記者黃有容、簡永祥、陳素玲、林海聯合報
經濟部昨天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臨時會,決議自七月起調漲電價,平均漲幅百分之八點四,平均電價從每度二點六二五三元漲至二點八四五八元,其中住宅用電每月一○○一度以上調漲百分之九,高壓及特高壓的產業用電大戶漲幅更高達百分之十五,共卅八點二萬戶受影響,也終結史上最長電價「連七凍」紀錄。

工總呼籲 政府應該考慮核電

不過,用電大戶調漲百分之十五超乎預期,引發業者跳腳,抱怨「真的是漲太多」、「太離譜」,揚言要轉嫁成本甚至不排除抗議。被形容是「吃電怪獸」的國內晶圓大廠大多噤聲不評論,但希望政府強化供電穩定性。工總理事長苗豐強等商界大老則呼籲政府應該將核電納入考慮。

為了兼顧成本、經濟等面向,這次電價調整方案非常複雜,經濟部表示,電價不調漲用戶包括住宅每月用電一千度以下、小商家、高中以下學校、低壓與高壓用電中的農漁、食品、百貨、餐飲、電影院、健身房等六類產業;其中住宅不受影響戶數約一二七二萬戶,小商家約一三三萬戶。

住宅用電 逾千度漲百分之九

電價平均調漲百分之九的用戶為住宅單月用電一○○一度以上,且排除使用維生輔具的身障家庭。調漲方式為,當月使用的第一○○一度以上,才以調漲後的鑑價計費。以繳納電費試算,今年非夏月每期兩個月電費六五九二元、夏月七九○四元以下的家庭用戶,電費不會調漲。

漲幅最大的是高壓及特高壓產業用電,平均調漲百分之十五,影響約二點二萬戶。台電估算,電價調漲後燃料成本降低近三百億元,意味著受影響的用電大戶增加近三百億元的用電成本。

台電虧損□全年度恐破千億元

經濟部表示,國際能源價格居高不下,台電光是燃料成本,就比去年預估增加三千億元。

而根據三月底台電在審議會提出的電價公式計算,當時燃料成本預估比去年增加逾一千三百億元,電價調幅應為百分之廿點四,推估這次調幅介於百分之四十至五十,也就是說,即使電價平均調漲百分之八點四,台電估算也只能彌補虧損約二九○億元,全年度虧損恐將超過一千億元。

昨天的臨時會歷時三個半小時,由經濟部次長林全能主持,他表示,與會委員對於燃料成本上漲讓台電經營狀況嚴峻、應維持台電營運韌性皆有共識,討論較多的是電力穩定供應能力要強化,待下次電價委員還會再討論。

用電大戶一次調漲百分之十五,工總代表認為逐次調漲較佳,林全能說,與工總溝通將在會議紀錄上充分揭露其意見,工總遂同意。

主計總處預估,這次漲電價對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影響為○點○四三個百分點,但學者表示,用電大戶一次漲百分之十五太重了,政府誤判下半年經濟局勢,下半年出口大受影響的廠商將面臨內外夾擊,電價即使不調,經濟要「保三」都不容易,如今企業下半年經營會更困難。

 
TOP
大戶電價漲15% 工業界喊離譜
記者林海、簡永祥、謝艾莉/台北報聯合報
電價解凍,經濟部宣布民生用電不調漲,但工業用電大戶漲幅高達百分之十五超過原先預期,工業界大為不滿。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表示,「這個漲幅太離譜了」,且對於台灣經濟成長、稅收都有很大貢獻的製造業來說,既不公平也不正確,會讓台灣投資環境惡化。

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魏燦文說,這次電價調漲幅度「在意料之外」,大漲百分之十五「真的是漲太多」,將嚴重衝擊機械業的製造成本,不排除有業者表達抗議。

特高壓用電大戶電價將調漲百分之十五,國內晶圓代工大廠,同時也是用電大戶台積電、聯電和力積電都噤聲,不對這次漲幅做任何評論,強調會透過持續生產效率因應,不過,多數晶圓廠還是再呼籲,希望政府強化供電穩定性,免得跳電頻傳,廠商得繃緊神經。

除了科技業,電價調漲方案也大大超出鋼界預期,電爐煉鋼業一片譁然,「只能轉嫁,否則就不煉鋼、向國外買鋼胚算了」。台灣鋼鐵公會理事長翁朝棟緩頰說,國內產業電費多年沒漲,遞延到今年反應,總要面對現實,鼓勵鋼界加強發展汽電共生或多元綠電,共同面對全球能源大漲的議題。

中鋼副總黃一中指出,去年總用電量約五十億度,廠內汽電共生系統自發電比率約為五成五。電價調漲百分之十五,中鋼初估每年約會增加成本八億元。

金寶董事長許勝雄昨天在股東會後受訪表示,雖然政府與民間都很積極朝向綠電發展,但畢竟短時間之內還難以趕上,建議政府可以把核能當作是一個備載概念,「現在這個階段,真的是應該可以考慮了吧」。

工總理事長、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也說,「台灣電價不是漲跌問題,而是策略問題」,政府應務實檢討能源結構,如果政府不正視最乾淨且對淨零碳排最有效率的核能發電,要透過大規模建構離岸風電及太陽能,且比率要拉升至六成,恐難達到目標。林伯豐指出,「台灣電價會貴,很大的原因在於能源政策的錯誤,依靠燃煤與燃氣發電,對於淨零碳排也不是好事,政府應該要將核電納入考慮。」

對於政府宣布受疫情衝擊的農漁、食品、百貨、餐飲、電影院、健身房六類產業的高壓用戶不漲電價,商總理事長許舒博表示,「百分之九十能接受」,唯一不滿的就是未納入五星級觀光飯店。過去兩年國際觀光客、商務客進不來,對觀光飯店的衝擊很大,而政府給的理由是國門即將開放,對觀光飯店來說沒差那幾個月,這是無法接受的。

 
TOP
冷眼集/漲到最高點 蔡政府又在逃避問題
本報記者黃有容、賴昭穎聯合報
電價審議委員會昨宣布,七月起平均電價上漲百分之八點四,高壓和特高壓用戶更是大漲百分之十五,直接漲到台電估算方案中最高幅度的選項,讓業者叫苦連天。站在使用者付費的角度,用電大戶為了營業額,對電力的需求大增,確實應該承擔高漲的發電成本,但是,在全球面臨經濟衰退的當下,用「漲好漲滿」的方式要業者馬上吞下超出預期增加的營業成本,這是蔡政府不得已的唯一選擇嗎?

原本電價沒有一次漲到百分之八點四的必要。會種下今天的苦果,第一個原因,就是要粉飾過去連七凍的錯誤決定:那七凍無論是政治考量、民粹、擔心和馬時代油電雙漲劃上等號,都讓台電累積虧損沒補破網機會,讓台電承擔不可控風險的能力降到最低。但台電光是今年的虧損,就遠比這百分之八點四能補足的,還要多出三、四倍以上,漲到方案中的天花板,都還只是塞牙縫。

假如過去幾年,就已經實在地反映電價公式,產業不至於一次承擔巨額成本變化,台電也不至於到現在命懸一線。

第二個原因,今年九月底的電價費率審議會,已接近縣市長選舉時間,從選票考慮,再次調電價的機率甚低,因此無視工總代表分段漲的建議,拿著「國際都在漲、台電不能垮」的大旗,要讓廠商一刀大出血。護國群山若是敢吭一聲,就如同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說了一句台灣確實常跳電,馬上被經濟部長王美花在電台專訪上暗酸一把。

更不用說,產業荷包大失血,產業最大的願望供電穩定,也不會有任何官員敢畫押,官員心知肚明,供電走鋼索的根源問題不在電價,而是錯誤的能源政策,官員聲稱漲電價能支持國家供電穩定,充其量只個幌子。

電價漲百分之八點四,是蔡政府再一次逃避的開始。到二○二四年大選以前恐一動不如一凍,畢竟這個把打選戰擺第一的政府,要電價脫離政治摧殘、符合電價公式的可能性,在掩耳盜鈴的鴕鳥習性下,微乎其微。

 
TOP
北捷自喊話 電費翻倍增3億
記者林麗玉、胡瑞玲、陳秋雲、朱冠聯合報
電價漲,各軌道運輸大受衝擊,北捷每年電費增加三億元,各捷運都呼籲台電提供更多電價優惠。列車同樣吃電營運的雙鐵昨則表示,目前沒有調漲票價的打算。

台電業務處長蔡志孟說,本來就提供軌道用電優惠,且台電財務虧損情況比北捷還嚴重。

北捷總經理黃清信提出「北市府持續紓困、中央通盤考量電價訂價策略、提供軌道公用企業用電大戶電價優惠」三項訴求,以免增加成本。原預估依百分之八每年需增加一點五億元電費,但晚間發現漲了百分之十五,電費將暴增到三億元。北捷已二十六年沒漲過票價。

桃捷公司表示,電價調漲,機捷每年將增加近三五○○萬元電費。台中捷運公司表示,若未來電價調漲,一年將增加約八一六萬元。

高雄捷運公司表示,疫情衝擊運量,近二年高捷運量幾近腰斬,虧損逾七點五億元,日運量剩十萬多人次,電費占經營成本百分之十二,若電價調升,每年支出約增加四千五百萬元,將成為不可承受之重。

高捷另建議,民眾轉換運具搭乘大眾運輸的減碳成效,應轉換成綠色憑證,由捷運公司出售給需要憑證的企業,落實實質鼓勵與補貼。

 
TOP
藍:能源政策錯誤 綠:凍漲劫貧濟富
記者李承穎、劉宛琳、鄭□/台北報聯合報
電價調漲結果昨天出爐,國民黨表示,即便調漲對象限為住宅用電每月一千度以上、高壓及特高壓用電戶等,但整體電價平均漲百分之八點四,恐仍會牽動國內物價攀升、加劇通膨壓力,讓人民的荷包大幅縮水、產業的成本大幅提高。國民黨批評蔡政府一意孤行、不恤民瘼,毫無苦民所苦之心。

民進黨立委洪申翰等人則說,「繼續鎖死電價,就是擴大劫貧濟富」,支持基本民生用電不漲,調漲工業大用戶的電價。

國民黨質疑,經濟部已承認二○二五非核家園政策確定跳票,顯示民進黨錯誤的能源政策,導致人民必須承受電價調漲的苦果,蔡政府應為錯誤的能源政策道歉。立院黨團總召曾銘宗表示,電價審議小組這次沒有調漲民生用電和小商家部分,黨團給予支持;但先前在物價平穩時不緩慢調整,現在一次漲,顯示民進黨重大決策的前提都是選舉考量。

時代力量黨團總召邱顯智指出,工業電價調漲可以支持,但反對民生用電漲價,一般用戶也是有可能達到一千度以上。

【記者潘才鉉、陳秋雲、游振昇、王慧瑛、李成蔭/連線報導】國內用電大戶電價調漲,台中市長盧秀燕認為去年三級警戒未調電價,今年也不該漲;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蔣萬安批天天停電還漲價是本末倒置,二人都說時機不宜。

 
TOP
環團喊話用電大戶 自發綠電減緩衝擊
記者吳姿賢/台北報導聯合報
電價審議會拍板平均電價調漲百分之八點四。環團表示,用電大戶若藉此投入自發綠電,將能減緩電價衝擊,幫助台電減輕供電負擔、增加全台綠電占比;也有環團認為,漲幅須更有感才能抑制用電量,政府應輔導業者汰舊換新、加強節約。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鄭楚忻說,用電大戶應乘機重新盤點用電,大力推動節能與發展再生能源,才能讓台電集中資源、解決跳電問題。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總幹事施月英說,電價須漲到一定程度,業者才會想辦法淘汰掉高耗電設備,如馬達汰舊換新後用電量至少可省一半。

 
TOP
要聞
備戰北市?陳時中 淡出防疫記者會
記者鄒尚謙、楊雅棠、邱宜君、鄭□聯合報
衛福部長陳時中因確診新冠肺炎缺席指揮中心記者會近兩周,上周五現身後,昨天又不見人影;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未來僅宣布重大政策才由部長主持記者會,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曾銘宗表示,陳時中準備參選台北市長,「要落跑了」。

莊人祥說,因為疫情穩定下降,加上衛福部還有許多業務待處理,所以部長未參加下午記者會,但早上仍在指揮中心參加會議,沒有鬆懈指揮官任務。不過,民進黨英系人士表示,原本預期陳時中最快被徵召時機落在六月底、七月初,陳時中六月十二日確診,民眾已習慣沒有他的記者會,加上疫情趨緩、陳時中已可備戰,相信黨中央很快就會宣布徵召。

「最慢不會超過七月十五日」,曾銘宗說,相信陳時中下月初就會離職參選台北市長,因七、八月正值立法院休會,立委無法質詢,未來將透過記者會或拜會考察衛福部要求陳時中針對近日快篩疑雲說清楚。

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蔣萬安昨天與趙少康開設新節目「Team Taipei聽台北」,未來每周五播出。他說,疫情趨緩,全民抗疫任務還沒結束,猴痘也出現首例,陳時中也好、指揮中心也好,應該要把防疫工作放在最優先位置。他認為,包括陳時中或任何想參選的人應「即刻做一個決定」,要參選就好好去選舉,沒有的話就把自己工作做好。

趙少康表示,任何人都有參選權利,要參選就趕快辭職參選,不參選就好好做指揮官,不能夠心猿意馬、三心二意、腳踏兩條船。做指揮官又想選舉,防疫政策就一定跟選舉有關,這兩個不應牽扯不清,所以指揮中心很多政策矛盾。

媒體人周玉蔻昨在臉書貼文「最新獨家,阿中確定要代表民進黨參選台北市長囉。」民進黨北市黨部主委張茂楠表示,應該是朝這個方向、順著這個方向走。民眾黨北市黨部主委林國成表示「應該八九不離十」,但他認為民進黨若要推陳時中參選就盡快決定,光明正大徵召。

交通部前部長林佳龍仍積極爭取參選,他昨天接受「新聞不芹菜」專訪表示,根據內部互比式民調,他兩個多月前就領先陳時中,代表中間選民空間還是滿大。被問到領先多少?他說,以最近一千八百個樣本來看,大約是三成五對上一成九,因防疫處於逆風階段,有六成民眾認為指揮官應堅守防疫崗位。

 
TOP
恩恩案傷民調 侯友宜:尊重、努力做更好
記者李成蔭/新北報導聯合報
恩恩案讓新北市長侯友宜民調人氣下滑。侯友宜表示,尊重民調結果,也會在過程中了解哪些可以做得更好。幕僚認為確有影響,市府團隊應該檢討。但侯在2024總統的合適度上,依然是目前唯一可和副總統賴清德並列領先群的藍營政治人物。

包括近日公布的美麗島電子報民調,都顯示恩恩案導致侯友宜滿意度下滑,但侯的總成績依然傲視藍綠陣營,政治信任度和滿意度雖降低,仍居第一。

侯友宜表示,他面對所有事情一定認真努力做好,率領團隊做到位,除尊重民調結果,也會在過程中了解哪些可以做更好。面對市民擔心的事情,團隊會全力做好,面對新北的大小事,也會全力以赴。

有民眾說,新北市府在這次恩恩案表現和過去施政差距太大,也不符侯友宜形象,但對手每天轟炸,人民看久覺得疲憊,畢竟問題不全出在新北市府,扯到侯友宜身上,也只因為他是市長。

市府幕僚說,侯友宜在民調排名上依舊是藍營第一,藍營或所謂泛藍民眾的支持度沒有太大變化,對他仍有所期待,尤其在2024總統的合適度上,仍和賴清德並列領先群。

但信任指數下跌是警訊,可看出民眾對侯友宜處理恩恩案採高標準,市府團隊須檢討。不過發展至今,相信多數民眾已有判斷。

 
TOP
鍾東錦堅持選苗縣長 總部動工
記者范榮達、劉宛琳/連線報導聯合報
國民黨苗栗縣長人選僵局未解,議長鍾東錦參選縣長的競選總部昨天動工,臉書粉絲專頁也改成「苗栗縣長參選人」,表態參選到底;副議長李文斌等22名議員到場力挺。鍾東錦認為,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捨初選民調,以協調取代造成紛擾,強調「不是要挑戰黨中央,是要挑戰自己,還沒想到脫黨問題。」

國民黨秘書長黃健庭表示,黨中央與鍾東錦的溝通已持續3個多月,會努力到最後一刻。黨務人士表示,黨主席朱立倫希望提名「排黑」,黃健庭早告訴鍾不會獲提名,但鍾沒堅持要選,也願意接受立委徐志榮,但等了1個多月,徐沒有鬆口,因此必須做出決定。

徐志榮昨天沒接電話;有意爭取提名的農田水利署苗栗管理處退休處長謝福弘則重申,獲徵召提名就全力以赴,否則不會參選。民進黨縣長參選人徐定禎說,那是國民黨家務事,會按既定步調爭取鄉親支持。

苗栗36席縣議員有22人參加鍾東錦競選總部開工儀式,顯露鍾的政治實力。他說,他覺得自己符合參選資格,而且很有勝算,但就像連江縣開放競選、金門辦理初選一樣,希望給他一個交代。

鍾東錦表示,很早就與黨主席朱立倫討論過,民調誰第一名就徵召提名誰,根本沒有今日紛擾,捨掉最好的制度不用而用很奇怪的協調制度,有問題的不光苗栗縣,新竹市最後也是勉為其難,桃園市也還沒調整好。

他說,這屆台中市長選舉,市長盧秀燕民調以極些微差距險勝立委江啟臣,江馬上舉起盧的手喊出團結口號,公平、公正、公開的初選辦法才能讓國民黨在縣市長選舉大勝,但國民黨卻走回頭路,丟棄以民為主的初選辦法不用,改回由派系協調,這也是為什麼桃竹苗應該是藍軍大本營卻衍生出許多提名問題的主要原因。

「我本將心托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鍾東錦說,這不只是他個人想法,也是許多國民黨年輕世代的想法。他擔任國民黨縣黨部主委2年多出錢出力,舉辦百場公投說明會交出亮麗成績單,「盡心盡力卻無法獲得肯定,是最令人灰心的地方。」希望黨中央問問年底要參選的500多位縣議員、鄉鎮市長及代表、村里長,誰更能夠發揮「母雞帶小雞」功效?

 
TOP
綠誰選嘉市長? 王美惠婉拒 李俊俋呼聲高
記者林伯驊/嘉義報導聯合報
嘉義市立委王美惠前天面見蔡英文總統,再度以「擔任首屆立委,參選市長較不好」婉拒參選嘉義市長。據了解,曾任嘉義市副市長及立委的總統府副秘書長李俊俋可能被徵召參選。李俊俋昨天受訪時未否認,僅說「還在協調,統一由中央黨部發布。」嘉義市長黃敏惠則表示尊重各黨決定,目前最重要工作是把市政做好。

不過,民進黨在地民代認為,徵召李俊俋選市長還只是傳聞,其餘討論人選包括法務部次長蔡碧仲、前嘉義市長涂醒哲,民眾對每個人選喜好不同,不好評論,但黨中央徵召誰都會支持,希望參選人愈快產生愈好。

據了解,民進黨秘書長林錫耀本月14日邀王美惠討論年底選戰,王美惠表態沒參選意願。蔡總統前天邀王美惠見面,在場包括立委陳明文及林錫耀等人,蔡鼓勵她「妳是第一人選」,但她依然說,首屆立委參選市長不好,「若已第二屆,一定會選下去」。

王美惠昨證實向蔡總統表達確不參選嘉義市長,對黨徵召的人選沒意見,只要黨推出的一定全力支持,她說「戰士雖沒有選擇戰場的資格,但戰士不一定要我」。

李俊俋的父親李鴻禧早年被民進黨人士尊稱為「國師」,李俊俋很早就投入政界,曾任嘉市副市長、銓敘部政務次長等職。2011年,李俊俋獲徵召參選嘉義市立委當選,4年後連任。2019年立委選舉黨內初選輸給王美惠,出任總統府副秘書長。

 
TOP
焦點新聞
石斑養殖場借單不罰 挨轟破壞制度
記者彭宣雅、魏斌、黑中亮/連線報聯合報
台灣石斑魚遭中國大陸驗出禁藥,農委會漁業署日前針對兩活魚運搬船因登載不實各罰十五萬元並送檢調,但被借單的十一家養殖場,即使有不少是非合格銷陸的養殖場,因檢驗沒問題,全都安全下莊。學者認為,破壞制度和稀泥是選舉考量,劣幣逐良幣,被犧牲的是整個石斑魚產業。

國內石斑魚養殖約二千戶,但合格銷陸養殖場只有四五八場,像這次借單來的十一場,其中就有非合格外銷養殖場,但都未被開罰。漁業署說,只是「鼓勵」運搬船優先採用合格登錄養殖場的魚,強調所有養殖場皆可外銷。

嘉義大學水生生物科學系助理教授郭建賢說,我國有「輸大陸地區石斑魚養殖場登錄管理作業要點」,應依法管理,結果沒登錄的太多,政府沒能力改善,只好統統不算,但花這麼多精神做三級登錄的養殖業者是笨蛋?產業要進步不能和稀泥,大家要往好的方向走。

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李武忠說,運搬船、貿易商、養殖業都要自律,要徹底解決產業結構性問題,就要有預警機制、風險管控,不能有害群之馬。

 
TOP
會考5A++、作文滿分 蘇安婕:多看多寫
記者邱瑞杰/基隆報導聯合報

111年國中教育會考基隆5A++考生有8人,其中碇內國中蘇安婕同時獲得作文最高的6級分成績,市長林右昌邀請8名考生到市府,致贈「人類的故事」一書,期勉他們養成閱讀習慣。

8名會考成績5A++學生分別是碇內國中蘇安婕,銘傳國中黃塏育、紀妍伶、邱奕璿和黃丹榆,中正國中廖宏璿,二信高中國中部曾竹慧和于子晴。黃丹榆因參加北一女科學班課程未出席。

林右昌詢問學生們未來的志向,7人中只有廖宏璿對社會科有興趣,其他6人想朝理科發展。蘇安婕未來想當牙醫,于子晴則對人體、植物等生物學特別感興趣,同時也喜歡文學。

蘇安婕說,她喜歡看各式各樣的書,心情好的時候會寫散文、詩詞。想加強作文就是多寫、多看,讀到知名作家的佳句,可以整理起來重看,久而久之比較有靈感。

林右昌說,學生們的談吐不像國中畢業生,反而像大學生,都能表達自己的見解。科技發達,學習管道多,未來人類會面臨非常多的挑戰,需要跨學科知識學習跟融合,鼓勵他們多元學習。

 
TOP
多人角逐台大校長 聚焦攬才留才
記者馮靖惠、趙宥寧/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大校長管中閔不續任,校方啟動下屆校長遴選程序,昨截止推薦收件,各界關注誰來角逐高教龍頭校長。儘管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昨指七月中才會公布名單,但已有不少人受訪暢談理念,包括先前傳出將投入遴選的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說,將聚焦台大如何扮演好台灣的台大、世界的台大;多位參與遴選者則不約而同都提到留才與攬才。

目前已知參與遴選者,還有台大工學院長陳文章、台大電資學院院長張耀文、台大研發長李百祺、科技部前政次錢宗良、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長黃瑞仁等;「卡管」期間代理校長十五個月的郭大維,也傳出從香港城市大學回台為遴選做準備。

台大校長遴委會發言人吳俊傑說,昨天截止收件後仍是彌封,後續還要確認被推薦者是否符合資格,預計七月中召開第二次遴委會議審議相關名單後,才會對外公開確切校長遴選名單。

葉丙成說,台大的挑戰是如何吸引好的學生可以留下來,另個挑戰是如何攬才,如何跟國際的大學競逐好的人才加入。他認為,台大不只是台大的台大,也是台灣的台大,他提出「HubNTU」,要把台大打造成未來能跟世界全面連結的一個hub,才有機會創造更大的真實影響力,讓社會知道台大是一個對世界有價值的大學。

張耀文說,他將重塑社會對台大的信任,承擔高教領航角色。對國際競爭而言,要在經費相對弱勢下,利用產學資源、校友優勢和國際合作提升國際影響力。教師方面要在退休年金福利和博士攻讀意願萎縮下,加強攬才留才誘因。

錢宗良說,他擔任次長期間發現,藉由政府預算與補助經費無法解決學術人才斷層問題,只有從大學改革,或許才能從台灣高教體系找到解方。他將推動大學法人化與創新作法,提升台大的社會貢獻與國際影響力。

黃瑞仁說,他在雲林的經驗發現,只要提供良好的環境留才,會有很傑出的表現。台大有最好的老師,最好的學生,最好的資源,再提供好的環境,可帶給台灣相當正面的力量,培育出的人才為社會貢獻所學。

▍延伸閱讀:

台大選校長/醫學院、留美派較吃香?遴選眉角多 是不是校友也備受議論

 
TOP
政治新聞
台美國安會談 牽動國防人事?
記者張加、丘采薇、洪哲政/台北報聯合報
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率團赴美參加台美「蒙特瑞會談」已結束。昨有媒體報導顧立雄已取代國安會副秘書長陳文政,成為蔡英文總統最倚重的國安軍事幕僚,並可望成為文人國防部長。總統府昨表示,總統非常肯定國防部長邱國正的表現,沒有異動國防部長的打算。

媒體報導,指美方近年對陳文政有所不滿,另傳出我駐美代表蕭美琴與陳文政曾有爭執,蕭美琴一回氣得在電話中說,「不是你走,就是我走」。據了解,往年常帶隊出席的陳文政,今年確未赴美出席,但知情人士、涉外人士皆否認陳文政與蕭美琴曾有激烈言語衝突。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昨表示,蕭與陳從未有過任何爭執。

至於報導所稱陳文政「開罪美方」,知情人士並未聽說,惟其闡述政策堅持我方立場,確曾讓美方「印象深刻」,但陳仍受層峰信任,目前仍擔任協調國防部相關業務。

另有熟悉台美軍事交流的人士說,陳文政雖與美方打交道多年,但其作風鮮明,立場強硬,較難以溝通,在美國拜登政府與蔡政府尋求就「不對稱戰力」定義達共識之際,美方可能也希望能與較易溝通的人討論。

上周在美國舉行的軍事、國安會議,除了「蒙特瑞會談」,還有被視為極機密的國安高層「特殊管道會談」。涉外人士說明,「特殊管道會談」過去多由國安會副秘書長與白宮副國安顧問主談,但二○一九年時任國安會秘書長李大維與白宮國安顧問波頓(John Bolton)會晤,層級提升,近兩年都是由顧立雄率團赴美;再加上近兩年「特殊管道會談」與「蒙特瑞會談」安排接續舉行,由顧立雄領軍很正常,並沒有所謂取代誰。

據指出,今年會談聚焦美國最關切的兩大議題,即台灣發展不對稱戰力,以及充實全民防衛能力;美方欲說服台灣放棄價格高的大型武器,投資可以強化台灣威攝中國大陸侵略行為,且更符合成本效益的項目,例如海軍水雷等。

有關顧立雄可能接任國防部長的傳言,知情人士研判,蔡總統任期不到兩年,若等十一月選舉結束後,更只剩不及一年半,層峰除非意在為創下文人部長先例,否則由顧立雄出任部長,其本身意願應該也不會太高。

 
TOP
誰接警政署長 陳家欽撇清牽線
記者李奕昕、張議晨、丘采薇、鄭□聯合報
警政署長陳家欽申請本月底提前退休,今天主持任內最後一場署務會報,將向全國警察辭行。退休後由誰接任,陳家欽說他謹守分際、一切尊重長官安排;他強調警察工作是延續性,「一棒接一棒」,政府會安排合適的繼任人選。

陳家欽退休引發署長接班人之爭,被認為最符合署長資格的警察大學校長陳檡文、台北市警察局長楊源明、高雄市警察局長黃明昭三人,昨天傳出楊、黃已獲總統蔡英文召見,並影射陳家欽替特定人選穿針引線;總統府和陳家欽昨都否認。

有媒體昨天報導,在陳家欽穿針引線下,由監察院長陳菊帶著楊源明面見蔡總統,成了面試的第一位。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回應表示,該報導未向總統府查證;關於警政署長繼任人選,蔡總統沒有接見過任何人,陳菊沒有、也不可能帶楊源明見蔡總統,也期盼各界勿以訛傳訛。

銓敘部表示,退休公務員今年七月起領的月退將調高百分之二,近期收到不少退休申請案,上周已收到陳家欽申請退休案,將依程序處理,應可如期於六月卅日前生效。

陳家欽退休生效在即,預估新人事將於這兩天拍板公布。至於繼任人選,總統府表示將在定案後對外發布。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也未鬆口,僅重申若確定將會對外說明。相關人士表示,因警界重視論資排輩,加上各派人馬角力,都是考量因素,由於人選「勢均力敵」,高層才會遲未定案。

陳家欽昨天說,他謹守分際,不可能幫人牽線或介紹,這段期間仍會做好警政工作,「做一天就看守一天」,穩住警察團隊;他相信新署長一定是最佳人選,未來高階警察人事就由新署長安排。楊源明和黃明昭也對媒體報導感到莫名。楊強調沒有這件事,黃明昭則連續說了三次「完全沒有這件事」。

警界人士說,警政署長的人事是行政院令,沒有一定要面見總統;但署長率全國七萬警察大軍,職司治安、交通要務,加上負責年底縣市長選舉維安,總統是有可能視情況召見。

退休只剩數天,陳家欽昨南下嘉義,探視殉職鐵路警員李承翰、台北市警員賴智彥的家屬,表達慰問與感謝,他強調「因公奉獻、犧牲的兄弟,不會被遺忘」。

 
TOP
社會新聞
屏東獅王瀑布 一男訪秘境身亡
記者魏斌/屏東報導聯合報
屏東縣獅王瀑布發生戲水事故,高雄40歲李姓男子與友人探訪秘境失蹤。屏東縣消防局連2天搜尋,昨天出動特搜大隊等12車24人及14名義消搜救,尋獲李男已無生命跡象,經空勤總隊直升機吊掛送醫不治。

獅王瀑布號稱秘境中的秘境,從瑪家鄉舊筏灣部落沙拉灣瀑布進入還要2小時路程,位置深僻。瑪家村長唐建生說,疫情趨緩,不少人想玩水消暑,該瀑布被視為部落禁地,道路難行,連族人也不敢前往。

警方調查,李姓男子與友人共8人,26日上午9點55分前往獅王瀑布,李男走在隊伍前方當前導,中途失去蹤影,團員打電話聯繫,李男告知迷路,遂發送定位要他在場等候,中午12點30分許再打電話已無人接聽,團員心急報案。

警消獲報發動搜救,前晚9點多因天色昏暗才撤出。昨早7點再發動搜救,經空拍機搜尋發現李男,申請直升機吊掛送醫無效,友人對李男魂斷秘境很難過,難以接受噩耗。

內埔警分局長莊順智說,原鄉絕美景對登山愛好者吸引力大,入山前務必先做功課,除熟悉山域環境,同行者要有基本救命術證照領隊,並攜帶定位功能器材、通訊設備,也要辦理登山保險。李男頭部有撕裂傷、全身多處擦挫傷,研判是墜落山坡,已報請司法相驗釐清死因。

該團此次入山申請計11人,實際成行8人,李男未在申請入山名冊內,依社會秩序維護法71條規定,可處6000元以下罰鍰,因李男已死亡,無法處罰。

 
TOP
酒駕緩起訴 三線一星督察張樹義申退
記者石秀華、陳弘逸、張議晨/高雄聯合報
高雄市警局三線一星督察張樹義上月卅日酒駕自撞分隔島,酒測值一點○毫克,事後被記一大過調降專員;全案橋頭地檢署八天偵結,作出緩起訴處分,須向公庫支付十二萬元;張事發後請假迄今,緩起訴後已申請退休,市警局表示程序正辦理中,尊重他生涯規畫。

張樹義警大五十一期,是高市警察局長黃明昭同學,酒駕「觸犯天條」,黃明昭當時震怒,警局召開考績會將張記一大過並調降專員,年終考績列丙等。

橋頭地檢署六月七日火速偵結,予張緩起訴處分,並向公庫支付十二萬元,至該署指定處所,義務提供生命關懷服務六小時。

銓敘部日前曾發函各機關,公務員六月底以前退休人員,退休金調高百分之二;張樹義若能在六月底前順利退休,可再多領百分之二退休金。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TOP
兩岸新聞
防疫放寬 低風險區可跨省通行
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聯合報
上海宣布打贏疫情戰,不少民眾都關心暑假能否順利出遊。連日來,大陸多省都先後放寬人員跨省流動的防疫政策,例如低風險地區居民不需出示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可直接通行。

綜合大陸媒體,6月20日,江蘇省要求「兩站一場」(火車站、汽車客運站、機場)出口處查驗旅客行程卡,不帶「*」人員直接放行;帶「*」人員,健康碼為綠碼且持有48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直接放行;未持有48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進行一次核酸採樣後放行。

青海省也調整疫情防控政策,來自低風險地區居民,需查驗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健康碼綠碼和通信行程卡,完成「落地即檢」後,即可有序流動,不再實行「3天2檢」。

6月19日,海南調整來返人員疫情防控措施。非涉疫區人員憑健康碼綠碼辦理登機或其他赴海南手續,不強制要求核酸陰性證明;涉疫地區人員赴海南前,核酸陰性證明改為48小時內1次。同時,海南已明確入境人員防控措施改為「10天集中隔離+4天居家隔離觀察+3天居家健康監測」。

6月17日,雲南省文山市發布最新通告,來自低風險地區人士,不再查驗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不再實行核酸落地檢。查驗雲南健康碼、通信行程卡和測量體溫,均無異常後可正常通行。

6月5日,北京決定環京地區通勤人員首次進出京,須持48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和「北京健康寶」綠碼,此後持7日內核酸陰性證明和「北京健康寶」綠碼即可。

官方健康時報稱,大陸國內航班在6月迎來小高峰。據飛常準數據,6月19日大陸國內航班量超過8000班。同程旅行2022暑期旅行消費預測報告顯示,綜合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及各種利好政策的支撐,對比2021年同期,預計2022年暑期大陸國內旅遊市場將重回復甦軌道,整體出遊人次將有望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70%以上。

 
TOP
卡位20大 陸掀向習近平表忠潮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中共廿大將於今年秋天舉行,中共各地方官員也紛借由公開談話或撰文等方式,對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表態效忠,中共政壇儼然又掀起效忠與歌頌習近平的熱潮。

香港「南華早報」報導,再過數月就要登場的中共的廿大,攸關中共高層權力布局和人事更迭,習近平可望打破慣例邁向三連任並組建新領導班子,值此關鍵時刻,為了能在中共廿大順利卡位或更上一層樓,中共省級地方官員紛表態效忠。

例如,中共「學習時報」廿二日刊發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的文章,題為「高舉思想旗幟,牢記領袖囑託,奮力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以「領袖」形容習近平,並要求地方官員應把習近平的政治理論視為「畢生志業」,呼籲「逐項」貫徹習近平的政令。

在過去兩個月內,包括樓陽生在內至少有九個中共地方省委書記紛撰寫頌揚並表忠於習近平的長篇文章,爭相在「學習時報」等中共黨內刊物發表。這些官員包括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廣東省委書記李希、新疆區黨委書記馬興瑞、山東省委書記李干傑、江西省委書記易煉紅等人。

近來頻向習近平表態的中共地方黨委書記中,不少人被看好可望在中央政治局取得一席之地。

早在今年四月,廣西地方官員率先對習近平表忠,廣西自治區黨委會議發出了「永遠擁戴領袖、捍衛領袖、追隨領袖」等說法,引發關注;廣西首府南寧市委更編印的「習近平思想大家學」口袋書,被形容是「習語錄」,後來雖然收回,但也招來個人崇拜的批評。

南京大學政治學者顧肅表示,中共廿大前夕中共高官競相對習近平表達高調的個人崇拜,頗不尋常,還說這應屬特例。他說,值此關鍵時刻,官員們對習近平的表達如同效忠,回顧習主政之前的中共全國黨代表大會,無論是否領導人換屆,從來沒有個人如此強烈的表態。

中共廿大前夕,中共當局面對諸多挑戰,包括嚴格清零防疫措施對經濟的衝擊、高失業率,以及中美關係緊繃等負面影響和問題,能否有效因應和處理,才是習近平能否順利完成三連任的關鍵。

 
TOP
國際新聞
G7將推6000億美元全球基建 抗衡陸一帶一路
記者顏伶如、羅印沖/綜合報導聯合報
七大工業國(G7)領袖廿六日承諾,未來五年將籌募六千億美元的私人及公共資金,資助發展中國家的基礎建設需求,與中國大陸「一帶一路」倡議計畫抗衡。

美國總統拜登與G7其他領袖在德國南部艾爾莫城堡舉行的年度峰會上,宣布將推動「全球基礎建設與投資夥伴計畫」。拜登說,美國將在未來五年,為這項計畫投注二千億美元的聯邦經費及私人投資,協助中低收入國家應付氣候變遷問題,並且改善全球衛生、性別平等、數位基礎建設等項目。

拜登說:「我希望清楚表明,這不是援助或做慈善,而是將讓所有人得以獲利的投資。」他表示,這項計畫可以讓發展中國家看到與民主國家發展夥伴關係的具體利益。

路透報導,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說,歐洲將在五年內,為「全球基礎建設與投資夥伴計畫」籌募三千億歐元經費,協助抗衡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二○一三年推出的「一帶一路」倡議。

報導指出,義大利、加拿大及日本等國領袖,也分別說明參加「全球基礎建設與投資夥伴計畫」的具體方案。

路透報導,大陸「一帶一路」倡議包括在一百多國的發展建設與計畫,願景為打造現代版本的絲路,讓亞洲與歐洲之間擁有暢通的貿易路線。

白宮官員說,對於許多發展中國家而言,「一帶一路」計畫提供具體利益相當有限。

拜登指出,「全球基礎建設與投資夥伴計畫」的旗艦方案包括在安哥拉推出規模廿億美元的太陽能開發計畫,商務部、美國進出口銀行和美國企業都將參與。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昨表示,中方始終歡迎一切促進全球基礎設施建設的倡議,各類相關倡議不存在彼此取代的問題,但中方反對打著基礎設施建設旗號推進地緣政治算計、抹黑汙衊一帶一路倡議的言行。

趙立堅說,所謂一帶一路造成債務陷阱,完全是一個偽命題。他說,美國才是債務陷阱的真正製造者,美國擴張性貨幣政策、缺乏監管的金融創新、惡意做空等行徑,對有關國家落入債務陷阱難辭其咎。

 
TOP
G7、北約視陸為挑戰 拜習將對話
國際組/綜合報導聯合報
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廿七日表示,七大工業國(G7)和北約組織成員對中國大陸帶來的挑戰已逐漸有共識,G7峰會公報和北約組織即將公布的新版戰略構想都將強調這一點。蘇利文也說,美國總統拜登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未來幾周對話。

G7峰會將在廿八日結束,北約峰會緊接著在廿九日召開。蘇利文表示,G7將在峰會公報強調大陸的非市場經濟行為與人權問題,而北約峰會將公布新版戰略構想,會以「前所未見的說法」提及大陸。

蘇利文說,西方國家無意和大陸對抗,或將世界分成敵對陣營,但希望確保大陸和其他國家遵循一系列各方都同意和理解的公平規則。

北約外交人士表示,北約新版戰略構想將首度提到大陸,二○一○年在葡萄牙里斯本峰會通過的現行戰略構想則完全未提大陸。

不過,路透報導,北約會員國對於如何描述大陸及其和俄國的關係,仍有歧見。

美國官員廿六日說,相信新版北約戰略構想將以「強烈」用詞提及大陸,但各方仍在磋商。

北約外交官員說,美國和英國力主採用更強烈的用詞,因為他們認為大陸軍事野心漸增,也愈來愈擔心大陸可能攻擊台灣。不過,在大陸有大量投資的法國和德國傾向採用較節制的用詞。

一名官員說,正在形成的折衷說法,可能稱大陸為「系統性挑戰」,並加入較為平衡的說法,表明「願意在共同利益領域」和北京合作。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接受德國「明鏡周刊」訪問時表示,由於大陸和俄國在外交和軍事上合作,以及北京否定歐洲安全的核心原則,大陸崛起對北約來說是挑戰。

他表示,北約並未將大陸視為對手,不過大陸崛起對北約的利益、安全和價值是挑戰,北約會努力在這次峰會向中方傳遞清楚訊息。

史托騰柏格說,獨裁國家不理會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沒有分享普世價值,例如北京鎮壓民主勢力和維吾爾人等。其次,北京和莫斯科在外交上相互支持,在軍事上緊密合作。最後,北京近來首度表明反對北約擴張,等於否定歐洲安全核心原則,即每個國家有權選擇想加入哪一個防衛合作組織。

 
TOP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