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財金決策高層颳起一陣檢討風潮,包括財政部長葉倫與白宮高級經濟顧問,以及聯準會(Fed)主席鮑爾都公開承認他們之前處理通膨問題失當。以往美國的重大財金決策,絕對都是全球各國必須重視的指引;如今眼睜睜看到美國經濟從疫後強勁復甦,演變為通膨層峰疊疊,官員莫不擔憂衰退將臨,使各國將美國的經濟治理之道視為教訓。
美國決策階層舉措失當的最根本原因,在於未能認清新冠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在本質上與金融海嘯不盡相同。2020年初疫情爆發出現總需求劇減,情況的確與金融海嘯之後類似。然而金融海嘯造成的是「財務性衰退」,亦即企業與家庭財務崩潰重創總需求;新冠疫情更嚴重、更持久的影響,卻是導致原料、運輸、勞工、晶片等諸多生產要素全面且持續短缺,物流更出現瓶頸,引發「供給性衰退」。政府採取超大規模的擴張性財政與貨幣政策,雖然能救需求面之急,卻難救供給面之窮,結果只會使潛在的需求動能不斷蓄積。等到經濟解封,報復性需求湧現,總需求大幅超越總供給,通膨隨即不斷升高。
不幸的是拜登的經濟幕僚與Fed決策官員,普遍都對金融海嘯之後經濟復甦超慢仍記憶猶新,更擔心疫情反覆可能使經濟復甦脫軌。行政部門官員也不願再過度依賴Fed,決定這回要大舉擴張財政支出來支持經濟,於是繼2020年川普政府先擴張數兆美元支出之後,2021年拜登就任不久便再度支出1.9兆美元;現在回頭來看,這筆新增支出很可能就是引爆當前通膨升勢的導火線。
Fed採取的因應對策,也是基於十多年來通膨一直低於2%目標的經驗,只憂慮通膨太低及經濟停滯。Fed不僅將利率降到近零,大量買進資產,還採取更激進的作法。於2020年8月宣布一套新決策架構,將通膨率目標從單純的2%,改成「一段期間內平均為2%」,既是容忍、更是希望通膨率能升到略高於2%;這套架構本質上就傾向於使通膨預期升高,等到2021年通膨開始明顯升高,鮑爾更發明「過渡論」這套「許願式的思維」,堅持超寬鬆政策,導致供需失衡益發嚴重,為通膨火上澆油。
如今通膨顯然失控,決策官員在檢討施政之際,依然不免文過飾非。葉倫率先自省,承認一年前保證高通膨只是「過渡性」實屬不當。然而她更大的錯誤,則是深信在推動刺激經濟政策時,「做小」的風險高於「做大」。加上她2014至18年曾擔任Fed主席,而且2020年一直以經濟預測準確而聲望崇隆,對通膨的看法自屬一言九鼎;然而一旦預測有誤,災難也就非比尋常。
財政政策擴張過頭,為通膨升高提供了溫床;滋養通膨生根茁壯,則源自於Fed的兩大錯步。第一是誤判通膨升高只是「過渡性」,二是承認通膨失控後仍繼續維持超低利率及購債措施長達數月之久。鮑爾的檢討有如蜻蜓點水,只表示「如果容許後見之明,則我們最好能更早升息」。「事後諸葛亮」的話誰都會說,但「後悔藥」可不好買。
在政策論戰過程中,事後看來的確不乏智者。經濟學家桑默斯在2021年3月拜登提出的1.9兆美元支出案通過之後,就強調支出計畫使家庭所得增加的金額,是疫情造成家庭所得損失金額的好幾倍,勢將導致超額需求及通膨升高;對於Fed的新決策架構,他更形容Fed「無意在宴會高潮時將酒缸端走」,而是在「看到一堆醉漢搖搖欲墜時才開始行動」。歐巴馬政府的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傅爾曼表示,美國政府下錯了藥方;「我們是在對上一次戰爭的敵人作戰」。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但「他山之錯,不可就錯」,國內財經部會與央行對於美國財金政策的錯誤,都應深以為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