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析師表示,如果目前所有黃金投資都轉移到比特幣,比特幣可能會漲到14.6萬美元。但2021年,瑞銀與星展銀不約而同針對加密或幣比特幣提出報告,雙雙建議投資人保持謹慎看待比特幣,主要考慮其高波動性,星展銀強調:「比特幣不是數位化黃金,不太可能取代黃金成為風險分散工具」,相較比特幣、反而更建議抱好黃金。
有人說,將黃金納入投資組合,最有說服力的原因是可以分散報酬來源,但因為稀有性,因此很多投資人將比特幣拿來與黃金相比,甚至有一天可以取代投資組合中的黃金,但這個說法,不少外商銀行抱持疑慮態度。
市場很多人擔心加密貨幣會有資產泡沫現象,瑞銀財富管理全球首席投資總監Mark Haefele認為,比特幣單周波動超過股市一年的波動幅度,對尋求長期財富保值增值的投資人而言,如果真有興趣投資比特幣,其操作過程必須有紀律、且保持高度謹慎。
瑞銀指出,比特幣的加密貨幣被視為是對未來應用場景的遠期做多,這也是泡沫的特徵之一,瑞銀指出,根據數據顯示,過去三個月新增100萬個比特幣錢包,投機交易活動可能存在或增加,雖然投機與崩盤時間點是兩件事,但是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價格更多是受到投機驅動、而非基本面,因此,追求財富保值的投資者應該要相當謹慎。
星展銀指出,比特幣過去43個月上漲了263%,平均來說,比特幣的波動度是黃金的六倍,因此將比特幣納入投資組合,只會增加風險、而不是分散風險。相較於比特幣,黃金表現在過去的11年間優於國際大型法定貨幣,包括歐元、美元指數、日圓、澳幣,且黃金交易具有流動性,而比特幣交易流動性則僅有黃金的150分之一,也因此,這代表有多少數位化支付服務願意採用比特幣,還有待觀察。
其次,央行的用途相當廣,包括央行、珠寶、金條與金幣,實體範圍使用廣,也可用在珠寶上,也是非常關鍵的商業用途,長期而言價格波動可望趨穩;但比特幣價值終究是靠著供需決定,現在靠的只有投機性需求,代表比特幣的基本價值要追蹤並不容易。
小知識:金價走勢相對穩 避險地位難動搖
避險該抱黃金還是比特幣?星展認為,比特幣與美元指數(DXY)呈現正相關,且比特幣不適作為標準普爾500指數的避險和風險分散工具。此外,黃金價值儲藏功能從120年前就受到世人重視。
星展指出,黃金的交易可追溯至西元前2600年,黃金一直是特殊而有價值的商品。1900年頒布的《黃金標準法》直接將貨幣的價值與黃金的價值聯繫在一起,採用金本位的國家不能在不增加其黃金儲備的情況下增加貨幣供給。
由於近幾次金融危機,使得各國央行無上限的量化寬鬆、債務水準上升等,法定貨幣的信譽受到質疑。若要重新制定金本位制,只是為支持現在美元的通貨和存款(約2.7兆美元),美國政府目前持有約2.61億盎司的黃金,金價可能高達每盎司1萬美元。但這也顯示,當主要央行大量的向金融系統注入資金時,黃金可發揮對抗通膨功用。各國主要央行也正在增加黃金儲備,以提高法定貨幣信譽。
我國央行也曾指出,黃金供給的相對稀少性、不易磨損以及可分割的物理特性,滿足貨幣的三大功能:交易媒介、計價單位、價值儲藏。也因此,早在西元1世紀羅馬時代,黃金就扮演國際貨幣角色,即便1971年美總統尼克森宣布暫停美元對黃金兌換,導致新金匯本位制度之布列敦森林體系逐步瓦解,黃金準貨幣地位弱化,但其珍稀性、在貨幣史上特殊地位,使得世人仍重視黃金價值儲藏功能,目前多數央行仍以黃金作為本幣發行準備貨幣之一,也被全球投資人視為美債以外的重要資金避風港。
比特幣交易網絡成立於2009年1月,比特幣非實體,帳上餘額保存在每個人都可查詢的公共帳目中;此外,所有比特幣交易都需藉由大量計算驗證。且與黃金相比,比特幣對債券殖利率和實際利率的敏感性較低,因此避險效率較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