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0)夏:今天的比賽,不公平。
我:哪裡不公平?
夏:他們六年級,我們四年級啊!
我:這是最公平的地方了。
夏:哪裡公平?
我:你們踢學長,結果輸了,這很正常,也很合理,不是嗎?
這天,學校社團的足球教練,安排了一場混齡的練習賽。夏當時參與的小學足球社團,叫黑豹足球隊,八人制足球,主要由四年級的小選手組成U10隊伍。這次練習賽是對抗五、六年級學長組成的U12。
出發前往足球場的車上,我和夏討論,今天是和小學高年級學長的練習賽,盡力發揮平日的練習就好。他點頭如搗蒜,似乎了然於心,看似完全理解。果然,第一場,四比零,輸了。接著,夏的黑豹隊,一場接一場,被U12的學長們,一路修理到底。套用他自己的說詞:被學長電爆了。
輸一場,可以接受。輸兩場,心情不美麗。輸三場,夏立即體會人都無法接受一直輸的事實。一連輸球之後,他強烈表達心中的「輕微不爽」,認定這樣的比賽安排,並不公平。
面對夏的憤憤不平,我心想,討論公平與否的基準在哪裡?在各種競賽或充滿競爭的世界裡,是否真有公平的原點?是否真的需要討論:公平與否?但在他有火氣的第一時間,我沒有提出討論。
從小,夏在足球運動上,有明顯的好勝心。贏球時,情緒高漲,完全不掩飾開心的笑,他也會熱情與同隊夥伴擊掌擁抱。輸球,肯定不甘心,而且經常有情感的餘震。其他小選手都開始玩手機遊戲、減輕情緒壓力了,他還在擦眼淚,遲遲不願意服輸。接著,他會想著,這一場為何沒有贏球,開始檢討這檢討那,再擠幾滴眼淚,依舊不願意接受輸球的結果。這情緒反應,很自然也很正常。通常要過一小陣子,比如吃過便當,或完全投入手遊之後,他才會走出情緒,重新加入夥伴的隊伍。
有一陣子,他因為這方面的情緒管理問題,影響到足球的團隊默契,我們嚴肅討論過,是否要退出足球隊,重新再來。當然,他捨不得與一路拚過來的小隊友們分開,開始慢慢修正自己的情緒管理問題。
我一直以為,夏的糾結,不真正是因為勝負,而是公平與否的問題。勝負,已經是他可以快速接受與消化的結果論,但那時的他,還無法完全釐清對於「公平存異」的歧見。
這麼說吧,小學時的他,一直沒能接受:為什麼會有先存的不公平?比如,某某長那麼高大,有點不公平。某某為什麼有手機,有點不公平。隊伍選手的組成安排,實力懸殊,有點不公平。老師特別照顧某某,有點不公平。
這些必然且常態不公平的困擾,或才是橫在輸贏勝負前頭、需要跨越的跨欄。我想,即便成年的我,依舊在面對「公平存異」時,需要反思自己的心境與困境。公平與否?這算是一個成長路上的疑惑,一直都在,也是生活路上的心理思索,也會一直在日常裡持續發生吧。
也因如此,我才想對他說,低年級踢高年級是越級打怪,輸了很正常,贏了,對學長們才不公平。不是嗎?如果在意的是公平性問題,反而容易反向思考。因為並沒有真正需要嚴肅討論的公平,那自始自終都不存在。
人生路上,公平無標準,一直都是存異。聽我說完,那時的夏,突然無語沉思數秒的時光,然後笑了一下,好像突然懂了,勝負原本只是結果的事,而公平與否,可能都是假議題。任何兩兩相對的討論,只有立場,沒有什麼公不公平的。我想起,自己也曾對夏說,在未來的路上,若有想要的,試著自己努力爭取它。盡力之後,也可以隨時放下。未來的日子,也會是這樣吧。
●敬告讀者:「說上幾句話」專欄下台一鞠躬,也請期待來年推出的新專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