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宋文笛今天分析,美國在烏克蘭戰爭中的作法,顯示美方當前戰略重心仍是印太,無意陷入東歐戰場。學者陳方隅也指出,俄烏開戰反使北約團結,讓美國能專注於亞洲。
此外,今年是正值中美簽訂「上海公報」、雙邊關係走向正常化的50週年,但宋文笛指美國當前的主要潛在競爭者是中國,不太可能重回聯合中國、對抗俄羅斯的老路。
俄羅斯2月24日入侵烏克蘭,牽動國際局勢。近期輿論熱議,俄烏戰事是否會讓美國的戰略重心再由印太區域轉移至歐洲。
澳洲國立大學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不贊同這種說法,他認為烏克蘭戰爭「恰恰表明,美國沒打算把戰略重心轉移到歐洲」。他告訴中央社,美國這次在烏克蘭戰爭中,沒有直接軍事干預的其中一個考量,就是確認印太區域是目前首要的區塊,不想陷入東歐的次要戰場泥沼中。
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陳方隅也向中央社指出,俄羅斯出兵烏克蘭反而刺激北約,團結歐洲,甚至中立國瑞士也前所未有地跟進歐盟,制裁俄羅斯。他特別指出,德國近期打破禁忌,增列軍事預算強化防衛能力,未來每年軍事預算也將超過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這是二戰後歐洲戰略的重要轉變」。
陳方隅說,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任內一再要求北約盟友增加軍費開支,弔詭的是「川普沒做到的事,普亭(Vladimir Putin)做到了」。他以「北風和太陽」的寓言形容,普亭的作法反激起歐洲的團結,進而讓美國能將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在亞洲。
陳方隅也指出,2月中旬俄烏戰雲密佈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仍赴澳洲出席四方安全對話(Quad)外長會議,並和日韓外長會談,顯示美國重視印太區域。
另外,50年前美國拉攏冷戰對手蘇聯的盟友中國,中美簽訂「上海公報」,雙邊關係逐漸正常化。近期輿論也關注,烏克蘭戰爭後美國是否會重新「聯中抗俄」。
宋文笛則認為機率偏低。他指出,中國是世界第2大經濟體,俄國僅是第11大,凡事有主次之分,現階段中國才是美國真正的潛在競爭者。
況且,華府政策圈基本上已經否定「接觸」(Engagement)政策,不太可能「聯中抗俄」,再讓中國有戰略機遇期。
宋文笛也認為,烏克蘭戰役不會讓中國漁翁得利。他說,對北京而言,中俄關係像是在國際局勢緊張之時「買保險」;但在國際局勢緩和時,中國想提升國際地位,仍需要西方國家的外交認同、經濟市場和科技轉移。
他認為,俄烏開戰讓中國必須在和俄國、和西方國家間的關係選邊站,這並非北京所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