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6日 星期三

在中國外交上,熊貓早已不是原本單純的吉祥物!唐玄宗在楊貴妃死後過得如何?


【人類智庫健康生活週報】提供中醫養生智慧,及最新、最實用的養生健康知識,和你一起呵護全家人的健康! 【今周刊電子報】提供讀者易懂易上手的投資理財資訊及趨勢,最快速經濟脈動、專業政經報導,廣闊國際視野。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3/09/07 第129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憶楊德昌:要探討楊德昌,最值得細細琢磨楊德昌的時代
美好的愛情,悲淒的現實!唐玄宗在楊貴妃死後過得如何?
外交禮物究竟怎麼一回事?在中國外交上,熊貓早已不是原本單純的吉祥物

新書鮮讀
憶楊德昌:要探討楊德昌,最值得細細琢磨楊德昌的時代
圖/有鹿文化出版社
書名:《憶楊德昌》

內容簡介:談楊德昌做為導演的人何其多,舒國治做為朋友,淺淺憶寫之。極個人的憶友私情,集大時代的一頁縮影!

 

一九八一年,舒國治經由余為彥介紹,認識了甫自美國回台的楊德昌。那時楊德昌拋開前半生一切,投入拍攝電影,十年內極其風格地完成了《海灘的一天》《青梅竹馬》《恐怖份子》;一九九ま年底,舒國治自美漫旅返台,近距離參觀了《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拍攝過程。兩人交誼愈發深刻。

轉眼之間,楊德昌已去世十六年。不到三十歲就認識楊德昌的舒國治,在七十歲時寫下《憶楊德昌》,將楊德昌的性格、創作習慣、藝術涵融……等,以及這四十年的台灣電影、台北藝文風情,順手將一些幾乎可稱「當代藝文史」的瑣事也記上一筆,寫成了這本極有意思的書。既是極個人的憶友私情,也成為大時代的一頁縮影;實乃一位台北風華人物�髒g另一位遠行矣之風華人物的精神執索。

「我們人生的探索與選擇,再怎麼矢意自由、矢意創作,會不會仍然擺脫不了近代史的軌跡?啊,我能跟他聊的,屬於我和他的年代以及更早,應該極多極多,唉呀,如今不可能了!」——舒國治

作者介紹:舒國治,一九五二年生於台北,原籍浙江。七十年代末以短篇小說〈村人遇難記〉獲時報文學獎而深受文壇矚目。一九八二年寫完《讀金庸偶得》,有頗長時日擱筆。一九八三至一九九○,七年浪跡美國。返台後所寫,多及旅行,所寫之一九九七第一屆華航旅行文學獎首獎作品〈香港獨遊〉與一九九八第一屆長榮旅行文學獎首獎作品〈遙遠的公路〉,可見一斑。被譽為台灣旅行寫作的重要奠基者。其所著《水城臺北》又被譽為寫「台北舊昔」最出色者。著有《門外漢的京都》、《流浪集》、《理想的下午》等書。

他除了是散文家、是晃蕩達人、是人稱的「小吃教主」外,其實也是半個電影人,不只在七十年代學的是電影,和最早的「台灣新電影」的諸君子時有過從外,他自己於電影鑽研之深刻,在朋友間早也廣受讚譽。曾在楊德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一一》,侯孝賢《最好的時光》、《聶隱娘》,余為彥《月光少年》中客串演出。

搶先試閱:〈《要探討楊德昌,最值得細細琢磨楊德昌的時代。〉

我認識楊德昌於1981年。

時代

要探討楊德昌,最值得細細琢磨楊德昌的時代。

他的時代,充滿了他一看就要皺眉頭的事物。…………這諸多的糟糕,後來往往是他創作的源泉。

他的時代,當然也非三言兩語可盡。自清末以來的積弱,於是有了所謂「中國人的自卑感」、有了留辮子戴瓜皮帽裹小腳等的中國人意象,再到了中國有了西洋生活情調,有徐樹錚、顧維鈞、王寵惠等的高帽禮服,有了李惠堂足球踢得老外也招架不住,有了古典音樂,有了像傅聰也彈得一手好鋼琴…………終於來到了自由中國的台灣。

然這台灣,是多少蒼白少男少女苦樂同寄的一處所在!多少的暗暗迷戀、多少的不如人願…………那麼我楊德昌要選取哪一段來拍呢?

愛情

其實,楊德昌的電影,全講的,是愛情。而且這愛情,從孩子成長之時就萌發了。

所以當孩子仰望那些大姊姊、小姊姊,開始遐想愛是什麼奇妙的東西,這便是人生的真髓了。

風土

他對「風土」的觀察,也頗詳盡。《牯》片其實也是一部民國社會在台灣的一頁縮影。

中學裡的教官(胡翔評)會一逕找年輕女雇員聊他大陸上那些城鎮之優之舒服的滿腔「心懷故國」。 此一段者,我三十多年前初看不甚當一回事;今日老來再看,哇,楊德昌是怎麼想到這樣的高超劇情!

或許也真只有在大陸出生過二年、又在美國待過十年的楊德昌,才會累蘊出這麼銳利的眼睛。

我曾在某篇小文中說過以下一句話:《牯》片加上宋存壽的《母親三十歲》再加上王文興的小說《家變》,是講敘台灣外省人的作品中的三大鉅構。

英文

楊德昌也愛把英文鍛鍊好。

這當然有一點民國式對「士」之要求標準。

這樣的知識份子,在中華民國太多太多。不只是在外交崗位上的葉公超、楊西崑、錢復等,不只是擔任新聞局工作的魏景蒙、宋楚瑜,也不只是學有專精既是工程師又是世界局勢分析家的林中斌等,太多太多。

而楊德昌,也是這種時代下的傑出一員。

我後來想,哇,這是楊德昌的外交觀。他找一個也是台灣的人來翻譯,找了我,沒找也坐在席間的從小念美國學校、並留學耶魯大學的黎明柔來譯。我想了一下,乃他要「土生土長」的我所說出的英語來擔任這件事情。這一來是他的外交觀,二來更是他掌握全局的導演先天眼界也!

毛筆字

楊德昌看到我桌上散放著前些日子隨手寫的幾十張毛筆字,哇,這一下感慨莫名。他說,他一直很想再重拾小時候被督促寫大字寫小字的這件鍛鍊! 這種看到毛筆字,馬上全神貫注,盯著有些筆劃細細端詳,還有另一個大導演,侯孝賢。

我知道這種感覺。毛筆字是所有民國小孩的舊識。

楊德昌的美感養成,有建築的,有英文的,有音樂的,有漫畫的,有毛筆字的。我只就我看到的,稍稍一談。

政治

我從沒聽他聊過政治。…………猶記九十年代某年選總統,執政黨推出的是李登輝,那年楊德昌某次迸出一句話:「我選彭明敏!」

至今我仍記得他的這句話。但其他的政治言論,一點也沒聽過。

憤世嫉俗,竟扮演了上帝

經由藝術的愛好、經由分析社會的諸多冷眼審看…………終於他發展出他的做電影與處世的風格!

有時他的過於世故之透視力,造成他看到的人事物像是隨時會遭到他的責罵似的。而這種看透,一次又一次的看透,竟使他不自禁的在那一當兒扮演法官或上帝的角色,對那犯罪的對象做出了嚴正的懲罰!

《一一》沒令之在台灣上片,莫不像是一種懲罰?

後民國話題

噫,說到聊天,我們那時年輕,竟然閒聊得太少!

如今我回想到的「後民國」話題,簡直太多了。好比說,台北幫派的發源史。像十幾歲時的陳啟禮(他只比楊德昌大三、四歲)要準備做太保時,那時的二十多歲或三、四十歲自大陸早接觸過青、紅幫、早認識袍哥的那些江湖中人他們在幹啥?外省人很快去到美國移民的,必然有某種共同心理;此種共同心理,應該是近代史很該研究之事。我們人生的探索與選擇,再怎麼矢意自由、矢意創作,會不會仍然擺脫不了近代史的軌跡? 搞不好,我們根本是近代史的產物!啊,我能跟他聊的,屬於我和他的年代以及更早,應該極多極多,唉呀,如今不可能了!

發掘人才

他最喜歡杜篤之那種自己摸索、自己找出絕招的雖「土法煉鋼」卻煉得比洋人還厲害的那種工作智慧。

楊德昌拍下的軟片,要有人靜靜的、冷冷的,最後很有定見的下刀。如果過程中已受不了楊導,已不怎麼想試著理解這位很難搞的楊導,那他絕對熬不到後面剪完之後的美果!  陳博文就熬得到。

這些都是台灣孩子們曾經如此清苦艱困中逐漸積累出來的一種生命格調!而楊德昌,是那個看在眼裡的人。

所以,他怎麼不喜歡他身邊的台灣?

替時代留下痕跡

他常把身邊的朋友也放進片子中,其真正有價值之處,是替他的時代留下一抹他熟識的痕跡!

他似乎隱隱知道他的社會之珍貴。

哇,楊德昌太怕把他那豐富又多采多姿的六十年代給沒有撐搭夠啊!

台北,是他大部分電影的寄託地。也是他少年時喜怒哀樂愛恨之成長地,以及中年�纗臚尷R的審視回顧之地。

大陸更多深情影迷

我後來得知多不勝數的更為年輕的大陸影迷在自己的電腦前反覆的細細吟�禶釆w昌影片、並寫下自己極為細膩又極有見地的觀後感。

尤其人在青春之時,觀看楊德昌的電影,會似乎看到很多自己很想幽幽傾訴的情懷。這些「個人隱私」被隱隱召喚的快樂,或許是那些影迷非常崇愛楊德昌的原因。

我在想,�d本龍一看的、邱志杰看的、夏宇看的、向京看的、爾冬陞看的、太多太多人看的,是看到這樣的地方。

上海的談心

那是他人生後期很感溫暖的一段光陰────從美國到上海,和張毅、楊惠姍能好好談心。談上海都市建築的頭角崢嶸,談上海的弄堂、也談上海人的悠閒自得既像世事渾不干己卻又股票一有漲跌馬上全神貫注的小市民機伶。談電影,談台灣五、六十年代電影的可惜,沒有刻畫到離鄉背井的愁緒。也談法國「電影筆記」(Cahiers du Cinéma)一幫人固然拍得確有見地,但也只到近海,到不了深海。…………一聊上了開心的電影話題,簡直馬上就又雄心萬丈了。

時間來到2022,轉眼之間,楊德昌已去世十五年了。我一算,我自己都七十了,想著想著,好多的過往小事湧入腦海(這是年齡增老的力道),覺得是不是由我來寫一篇回憶楊德昌的長文呢?想想我若不寫,太多的小事將終湮沒,豈不可惜?

⏩️閱讀更多 有鹿文化 舒國治《憶楊德昌》

 
美好的愛情,悲淒的現實!唐玄宗在楊貴妃死後過得如何?
圖/聯經出版
書名:《古人解憂療鬱帖》

內容簡介: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古今中外不論王族顯貴、騷人墨客乃至黎民百姓,皆為種種事理人情愁更愁。憂鬱也伴隨著那彎月亮,始終縈繞在古人與今日的我們身邊。請跟著精神科醫師廖泊喬一起解讀憂鬱、療癒自我!

結合「古典韻文」與「精神醫學」,廖泊喬從文學史料中的隻言片語,觀察諸多古人在愁、悶、煩、苦、沉鬱等情緒低落時的不同樣態,同時透過現代精神醫學的觀點,來分析他們處於憂鬱的何種狀態、憂鬱形成的可能原因。

《古人解憂療鬱帖》自別愁起,介紹何為憂鬱情緒;並隨著病程進入解憂階段,說明當憂鬱情緒爆發時,不同性別、年齡與生活習慣可能產生的身心變化;最終透過療鬱,告訴讀者當自己或身邊的人陷入憂鬱情緒時,該如何療癒憂鬱與創傷。

為古人解憂之餘,亦跟隨社會脈動,討論今人焦慮與壓力對於身心的影響、經前不適與產程憂鬱、自傷與自殺等主題。允為一副橫貫古今、融合文學典雅和科學務實的解憂療鬱帖!

作者介紹:廖泊喬 , 1988年生,雲林虎尾人,臺灣大學醫學系畢業,為精神科專科醫師、成癮專科醫師,於精神醫學與文學之中繼續學習。作品曾獲得蘭陽文學獎、臺南文學獎、磺溪文學獎。著有《文豪酒癮診斷書》。

搶先試閱:〈原應比翼雙飛,唐玄宗在楊貴妃死後過得如何?〉

歷史中開創唐代開元盛世的唐玄宗,在位後期卻出現了安史之亂,許多人指向唐玄宗專寵楊貴妃才導致這場禍事,為此,唐玄宗被迫在馬嵬驛賜死楊貴妃!

後世文人感受到唐玄宗的痛苦與憂愁,化為文字極力描繪,清代洪昇所著的傳奇《長生殿》,更用整整一折〈哭像〉來鋪陳唐玄宗的心情轉折,其中,唐玄宗的反應正好可以用「悲傷五階段」來解讀!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牧〈過華清宮〉)

杜牧只用兩個特寫鏡頭描寫一句話,相當含蓄地揭露了皇帝為討寵妃歡心而無所不用其極!但杜牧應該相當挫折,沒有想到一千多年後的今天,考試中的考題不太關心「這首詩的作者是哪一位?」較少人強記這是杜牧的詩作,反倒喜歡考「從妃子、荔枝等暗示可看出,這是在描述哪兩位的愛情?」比起作者本人,更多人關心的是故事的主角—唐玄宗與楊貴妃!

史書微言大義地特別記載了這一段:「妃嗜荔支(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要有多快的速度,才能讓荔枝經過千里運送而味道不變?有人把這一段當成國君荒唐昏庸與貴妃恃寵而驕的明證。

李白是兩人甜蜜愛情見證者

然而,換個角度,同時也有人想,唐玄宗顧不得眾臣的反對與史官的記載,為了博得愛人一笑,仍下達這樣的命令,如此的愛情有多深厚?楊貴妃要有多美麗,才能讓夫君願意這樣做?李白是位重要見證人。當時唐玄宗與楊貴妃在沉香亭前賞牡丹,便要李白進宮為他們寫出新詩,那便是有名的〈清平調〉!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李白奉旨創作,既要形容當前盛開的牡丹花,還要同時描繪眼前的貴妃美人,這對他來說不是難題。他先形容這位美女是如此美麗,雲霞想成為她的衣裳,連花都想替她點綴妝扮。再來,李白還要把老闆唐玄宗寫進來。他描述貴妃受到君王寵愛之後更加美豔動人,就如同春風潤澤,吹拂過欄杆,花上沾著晶瑩的露珠而更顯顏色鮮豔。最後,李白把楊貴妃直接比喻為仙子。他說,如果不是在群玉山上見到這位美女,那就是在西王母的瑤臺上才能遇見她!

據說李白在短時間內一揮而就,詩句不露痕跡地讚揚楊貴妃的美貌。〈清平調〉共有三首,第三首中的「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一句更把楊貴妃的美色、牡丹的豔麗與唐玄宗的愛戀欣賞三者緊密結合在一起。李白的詩句可以說是兩人當時的愛情見證,這段愛情,歷久不衰,長年是民間百姓之間街談巷議不斷的話題。

美好的愛情,悲淒的現實

可惜,好景不長,楊玉環被唐玄宗封為貴妃十年後,也就是天寶十四載(西元七五五年)那年,安史之亂爆發。隔年,唐玄宗帶著楊貴妃從長安(今中國陝西西安)逃到蜀地(今中國四川成都),路上經過馬嵬驛時,軍士又餓又累、憤恨不平,覺得是楊貴妃與堂兄楊國忠造成了這場禍事。以陳玄禮將軍為首,軍士們要求唐玄宗要處死楊貴妃與楊國忠,才願意繼續追隨他。唐玄宗不得已,只好賜死楊貴妃,之後再讓陳玄禮等人檢查,軍隊才得以重新整隊,繼續前行,史稱「馬嵬驛兵變」。

楊玉環的故事在馬嵬驛死去時也就結束了,那唐玄宗呢?他的愛妃過世了,還是被自己賜死的,不知道當時他有多痛苦?再加上當時唐玄宗仍在名為「幸蜀」的逃難中,兒子李亨卻跑到靈武自立為君,雖然尊封自己為太上皇,但他心裡明白,實權已不在自己身上,這讓他的未來蒙上了深深的陰霾。

白居易成為兩人生死愛情代言人

五十年後的白居易揣想了唐玄宗當時的心情,當時的玄宗應該是又悔又愧,對楊貴妃也是日日思念吧?一天,白居易和好朋友陳鴻、王質夫一同出遊,提到了兩人的愛情故事,王質夫建議白居易:「若沒有厲害的人把玄宗與貴妃的事寫出來就可惜了。你詩寫這麼好,又這麼多情能感動人,不如就試試看吧。」

於是,白居易寫下了〈長恨歌〉,而同遊的另一位好友陳鴻,則替這首詩歌作傳,放在〈長恨歌〉之前,這便是同樣知名的唐人傳奇〈長恨歌傳〉。白居易等人寫作當時的皇帝是唐憲宗,是唐玄宗的五代孫,能以當朝皇帝的祖宗為主角來書寫,白居易和陳鴻也真是大膽。

〈長恨歌〉第一句是寫「『漢皇』重色思傾國」,雖是假借發生在漢朝的事情,但句句都在寫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白居易極力形容楊貴妃的美麗─回眸一笑百媚生,他也和杜牧、李白一樣,寫到唐玄宗如何寵愛楊貴妃─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在無數後宮佳麗中,皇帝的寵愛都集中在了楊貴妃一個人身上。

美好的愛情若加入了現實兵變,會是怎麼樣的強烈對比呢?白居易描繪了楊貴妃死去當下的速寫畫面─「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陳玄禮帶領的六軍停滯,要求賜死楊玉環才願意前行,而畫面便停留在無可奈何的唐玄宗與情意深厚卻被賜死的倒地美女身上。「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這時候的唐玄宗悲痛欲絕,美好的愛情化為動亂中的悲劇。

楊貴妃過世了,詩歌情節到這裡悲劇收尾也行。但白居易想追寫,因為唐玄宗那時還留在世上,他在經歷了生離死別之後會是怎樣的景況?〈長恨歌〉花了相當大的篇幅來描述唐玄宗的自處,有悲傷寂寞、有夜半失眠、有懷想憶舊、有觸景生情。「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思念從未停歇,陰陽相隔一整年,他疑惑為什麼日夜思念的貴妃都沒有進入他的夢中呢?

夢中找不到便在天地間繼續尋覓。詩歌末尾,白居易層層渲染唐玄宗的那份情意執念。「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他請了道士來幫忙找楊貴妃,但上天下地仍找不到她的蹤影。

最後的最後,終於在虛無縹緲的仙山中找到。原來楊貴妃也在仙山中思念著他,雖然兩人分別在天上與人間,但「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白居易想要傳達的,便是天長地久總有盡頭,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生死之情如同人世間你我的真情,是久遠而沒有盡期的。在白居易的筆下,唐玄宗的真情歷久未消,而他的痛苦悲傷、懊悔自責,似乎透過這樣的追尋,在漫長時間中逐漸放下了。

從〈哭像〉觀察唐玄宗的悲傷五階段

白居易不是用高不可攀的君王角度去描述唐玄宗,而是把他當作一個實實在在有感情的人,以「情」字貫穿整篇詩歌,更花了大篇幅去揣想唐玄宗在楊貴妃死後的心境。到了元代,白樸繼續創作出雜劇《梧桐雨》,而清代洪昇的傳奇《長生殿》更是細緻地步步探索了唐玄宗的悲傷與表現。

一個人面對失去(loss)時,身心會有各種反應。「失去」包含親朋遠去、感情生變、工作結束、弄丟事物等,是從原先「有」到「無」的一段過程。人世間的重大失去莫過於死亡,失去生命之後便再也回不來。唐玄宗碰到的失去,便是愛人楊貴妃的生命永遠不再回來,更難以言喻的痛苦來自於,這是出於他自己的命令。

我們要來從《長生殿》傳奇中的〈哭像〉一折,觀察唐玄宗的傷痛表現。若是用「悲傷五階段」的角度來看,相信能更理解唐玄宗的反應與表現。

第一階段—否認/隔離(Denial and Isolation)

唐玄宗在馬嵬驛親自賜死了最心愛的楊貴妃,這應該是任誰都無法接受的巨大悲慟。碰到這麼痛苦的外在刺激,腦部會自動開啟保護措施,預防自己因為殘酷的事實而陷入過於劇烈的情緒中,其中,最決絕的方式或是否認外在發生的整個事件,或是不願相信、不去接觸,全然把自己隔離起來。這便是悲傷的第一階段「否認/隔離」。

〈哭像〉中的唐玄宗從馬嵬驛逃經劍閣、留「幸」成都,請工匠用檀香木雕成楊貴妃的樣子,看到刻像之後,唐玄宗終於崩潰了。而在這之前,唐玄宗一路上都是築起心牆,將痛苦的情緒與自己分隔開來,在他看到楊貴妃刻像的那一剎那,他開頭唱出的,便是典型的「否認/隔離」心境:

別離一向,忽看嬌樣。待與你敘我冤情,說我驚魂,話我愁腸。

唐玄宗苦苦地對著刻像喊了聲「妃子啊,好久不見」,他似乎僅僅覺得兩人只是小別一陣,楊貴妃根本沒有離開。看著刻像,唐玄宗自然而然地想要訴說他最近有多麼痛苦、多麼害怕,他似乎忘記或沒有注意到,這些害怕與痛苦,全然是和楊貴妃的死亡相關。

唐玄宗不自覺地在這一大段逃難生活中,否認了貴妃的死亡,看著刻像,唐玄宗似乎仍然疑惑:「怎不見你回笑龐,答應響,移身前傍?」眼前的楊貴妃怎麼不言不語、不聲不響,連稍稍靠近自己也不肯?終於,唐玄宗才猛然看到了現實面,驚訝地大喊一句:「呀,原來是刻香檀做成的神像!」

唐玄宗在現實中失去了貴妃,但若是不去接觸現實慘狀,不用承認自己情感地否認一切,似乎也算是當下保護自己的策略之一。

第二階段—憤怒(Anger)

遇到重大事件刺激而把自己隔離起來,是神經最先進行的自動保護措施,然而隔離並不是長久之計,隨著時間過去,腦部會嘗試去面對現實狀態,並感受這些浮上來卻難以處理的情緒。可以想見的是,當面對現實的痛苦實在太強,難過、挫折等不舒服感在一時之間難以消化,若此時的情緒轉換為「生氣」,似乎會好過一點。不管是怪罪自己,或是化成怒氣轉移到他人身上,都能找到理由、有個抒發的出口,以減少面對現實所帶來的不舒服感。如此,對自己或對其他人生氣,便是悲傷的第二階段─憤怒。

〈哭像〉之中,唐玄宗第一個想到的怪罪對象,便是勸他要殺掉楊貴妃來安定軍心的陳玄禮將軍。唐玄宗唱到:

惡噷噷單施逞著他領軍元帥威能大,眼睜睜只逼拶的俺失勢官家氣不長,落可便手腳慌張。

唐玄宗不滿陳玄禮以將軍自恃,眼睜睜地看自己失勢而慌張;他也埋怨陳玄禮在路途中刻意延遲緩慢;更記恨陳玄禮在自己落魄時鼓譟軍民,假借六軍名義來強逼自己賜死貴妃。唐玄宗把內心複雜的負面情緒轉向其他人,透過憤怒,才能稍稍釋放他隱忍許久的情緒。有了這樣的情緒開口,唐玄宗似乎也不再全然否認愛妃已然過世的事實。

第三階段—討價還價(Bargaining)

憤怒的情緒盤踞在腦中,要冷靜思考是很困難的。當憤怒逐漸平息,理性思考才開始有空間運作,然而,情感上仍然無法面對這麼大、這麼直接的痛苦刺激,這時候,思考的主題便會迂迴地轉變,從最初的全然否認,到悲傷的第三階段─討價還價。這一件事能否透過什麼方式恢復原狀?無論透過任何手段或方法都好,只要能改變發生的事實,或僅僅延後發生的時間,自己便可以稍稍緩和痛苦的情緒,暫解揮之不去的內疚與罪惡感。

唐玄宗怪罪陳玄禮並發洩了一陣情緒後,便開始想:「自己是不是能夠多做一些什麼事?是不是只要那樣做,楊貴妃或許就不會死了?」唐玄宗這時的高張情緒仍占大部分,因此他的討價還價沒有往最根源的造反緣由去思索,也沒有往國政人事去想,唐玄宗僅是很直覺地回憶不久前賜死楊貴妃時的情境:

我當時若肯將身去抵擋,未必他直犯君王;縱然犯了又何妨,泉臺上,倒博得永成雙。

唐玄宗猜想,若是自己意志能強硬些,陳玄禮就不會如此逼迫,這樣或許楊貴妃能保住一命;唐玄宗更想,陳玄禮這樣逼迫自己也不要緊,自己跟著楊貴妃一同死去,在陰間兩人仍能重逢,是不是這樣就能永遠在一起了?不管怎麼做,唐玄宗想的都是「若自己多做或少做什麼」,現在就不用這麼痛苦,一個人面對艱難的處境了。

這時候唐玄宗接受楊貴妃過世了嗎?理性上他明白,情感卻仍然放不下。討價還價的過程,便是一步一步在情感上逐漸接受的過程。

第四階段—沮喪/憂鬱(Depression)

當情感上真的準備接受這件事實,會慢慢感覺到憤怒與討價還價不那麼有用,甚至只是不願意直接面對的藉口。當感官一觸碰到浮起來的事實,痛苦便會直接襲來,這就是悲傷的第四階段─沮喪/憂鬱。這樣的憂鬱是多層面的影響,從心情低落、思考負面、無助無望感,甚至到體力下降等生活改變,身心會用許多方式表現出來。憂鬱便是因為這時已不用其他方式逃避痛苦,當與事實直接面對面,便需要時間一步步消化。

唐玄宗回顧著往事,思考是否能做些什麼挽回一切,心中感受也越發明顯。他問自己:「如今獨自雖無恙,問餘生有甚風光!」雖然自身安好,但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未來,還有什麼值得留戀呢?「只落得淚萬行、愁千狀!」只剩自己在人世間痛苦憂愁。「人間天上,此恨怎能償!」分隔兩地,唐玄宗自問,要怎麼彌補自己的內疚與苦痛,又有誰能明瞭呢?

唐玄宗的痛苦心情,讓他的思考也都較為負面。他後悔自己無法抗拒臣民的逼迫,也自責沒有跟著楊貴妃一同死去。自唐玄宗看到楊貴妃刻像的那一刻起,他就全然否認,仍自顧自告訴自己,兩人僅僅是小別。然而,當眾人把貴妃刻像入廟安座後,唐玄宗才在一次次的上香與敬酒中,揭開原本努力逃避面對的情緒。他極力抒發自己的痛苦:

記當日長生殿裡御爐傍,對牛女把深盟講。又誰知信誓荒唐,存歿參商!空憶前盟不暫忘。

唐玄宗回憶,當初兩人在長生殿裡的海誓山盟,就如同織女牛郎一般,誰知道當時的信誓旦旦,都變成了無法兌現的荒唐之言。唐玄宗哀痛地說:「現在兩人一生一死,像是參星商星永不相見,只剩下自己一個人獨自空想,片刻不忘。」

「今日呵,我在這廂,你在那廂,把著這斷頭香在手添悽愴。」唐玄宗真實地感受到失去一個人的痛苦,這時真的是陰陽相隔了。眼前的香正好在唐玄宗面前斷裂,傳說這是要遭到家破人亡的報應,但他已無法壓抑爆發的情緒,老淚縱橫的他只能哀戚地完成祭拜儀式。

第五階段—接受(Acceptance)

隨著時間過去,心情逐漸平復,雖然眼前的痛苦現實仍然沒有改變,但心中已開始瞭解現狀就是這樣,做什麼努力都不能也不會改變了,這便是到了悲傷的第五階段─接受。接受人生的失去,帶著這段「失去」與伴隨的記憶,重建自己的生活。

祭拜儀式結束後,唐玄宗終究要離開祠廟,與楊貴妃分別,這些,他都明白,但他要用什麼方式接受呢?

出新祠淚未收,轉行宮痛怎忘?對殘霞落日空凝望!寡人今夜呵,把哭不盡的衷情,和你夢兒裡再細講。

唐玄宗淚猶未乾,對著夕陽雲霞,不情不願地上了馬。他知道,回到行宮後,就只剩下他一個人了。理性上,唐玄宗接受了這樣的事實,但感情上,他多麼希望仍可以回到以往兩人相伴的時光。唐玄宗只好盼望著白日無法實現的願望能在夢中實現,期望自己在夢中能與楊貴妃好好暢談心底的話。唐玄宗就是帶著這樣的寄託,繼續度過他獨自一人的後半生。

唐玄宗眼睜睜看著楊貴妃離開人世,之後傷心了一大段時間。他獨自一步步走過了悲傷的五個階段,直到終於回復。如此,唐玄宗所面對的是一般人都可能面臨的傷慟(bereavement)反應,也就是一個人失去,或被剝奪某些人事物時的身心狀態,尤其常指「失去重要他人」時的反應。

「傷慟」是許多人失去摯愛後曾有過的經驗,因為「失去」而引發的強烈悲傷與痛苦,會與憂鬱症症狀有許多類似的表現。兩者同樣會傷心、會難過、會失眠,也會失去胃口,然而傷慟幾乎被認定是一個普遍的反應。其中,傷慟與憂鬱症症狀雖然不容易區分,但就細節來看,仍然有些程度上的差別。

⏩閱讀更多 聯經出版 廖泊喬《古人解憂療鬱帖》

 
外交禮物究竟怎麼一回事?在中國外交上,熊貓早已不是原本單純的吉祥物
圖/衛城出版
書名:《送禮的藝術:從特洛伊木馬到動物園熊貓,50件外交禮物背後的世界史》

內容簡介:陛下想要大象或長頸鹿?鑽石還是月球岩石?摧毀特洛伊只要一匹木馬,阻止戰爭要靠七隻河狸?送什麼,如何送,處處有學問!

禮物交換的是地位、政權、和平,還是人心?翻開千年贈禮史,看見國與國之間最奧妙的藝術!

市面第一本.剖析外交送禮的歷史趣聞錄!最會說故事的英國外交官,帶你看見不一樣的世界史!收錄50幅外交禮物的珍貴歷史圖片!

2007年,島國格瑞那達為了一座體育館而放棄與臺灣的長年邦交,改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懷抱。招待中方大使的場館開幕儀式非常順利,直到格瑞那達皇家樂團不小心把中國國歌奏成了「三民主義」。這下可好,馬屁沒拍成,格瑞那達政府還淪為各國笑柄。

在極為看重象徵意義、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外交場合,好的贈禮可以拉近兩國關係,壞的贈禮輕則失禮,重則貽笑千年,影響國家存亡。同一份禮物,可以帶來理解,也可能造成誤解,但正是這些理解或誤解,塑造了我們的世界。本書收錄了多達五十則外交送禮的故事,無論是桌子、車子或銀子,還是器物、礦物與動植物,全都充滿著趣味與寓意。

作者布魯梅爾擁有三十年外交經驗,他以幽默風趣的文筆,帶領讀者縱橫千年世界史,剖析國家贈禮的奧祕,以及每一件禮物背後的含義。無論是想增廣見聞、充實歷史知識的一般讀者,還是有志於國民外交與強化送禮手腕的現代公民,都不能錯過這本知性與樂趣兼具的讀物。

作者介紹:保羅.布魯梅爾,英國資深外交官,現任駐拉脫維亞大使。畢業於劍橋大學聖凱薩琳學院,1987年進入英國外交部至今。過去曾派駐羅馬尼亞、哈薩克、土庫曼與吉爾吉斯等國,並曾擔任英國在巴貝多與東加勒比國家組織的資深專員,也曾在英國外交部的軟實力與涉外事務司工作。職業生涯中收過最奇怪的禮物,是擔任土庫曼大使時收到的一頭活山羊。

搶先試閱:〈在中國的外交場域上,熊貓早已不是原本單純的吉祥物〉

上野動物園的歡迎群眾內,也加入了日本政界的菁英,包括東京市長與內閣官房長官二階堂進。紅毛猩猩美代子拉開了綵球,掉出來的布匾上寫著「歡迎大熊貓康康與蘭蘭」。背後的布簾打開,出現的便是兩頭看起來很好抱的明星動物。

一九七二年十一月四日,這場大熊貓正式入園典禮過後沒過幾天,全日本民眾就得以親眼目睹這種動物。上野動物園的嶄新「熊貓門」前大排長龍,日文漢字的羅馬拼音叫作「Pandamon」,乍看之下就像是把英文裡的「panda」(熊貓)跟「pandemonium」(大騷動)組合起來,造出了新字「pandamonium」,畢竟現場人潮真的是一團亂。

光是大熊貓預計要跟日本民眾初見面的第一天上午,就招來了將近兩萬人排隊,隊伍長度超過一公里。就算排到了隊伍最前頭,遊客也只能在大熊貓前停留幾秒鐘,不然就等著被後面催。這種「社交焦慮」的壓力之大,讓熊貓蘭蘭在三天後差點崩潰昏倒。在這之後,大熊貓的「接客時間」就適當地縮短了。

在中國漫長的熊貓外交史上,東京上野動物園的康康與蘭蘭只是其中小小的篇章。早在一千多年前,唐朝就送過兩頭大熊貓給當時的日本。中華人民共和國則是在毛澤東當家時開始擁抱大熊貓作為尊榮不凡的首選外交工具。熊貓之所以能夠勝任外交工作,靠的是三樣法寶。首先,大熊貓顯然就等同於中國,因為你在世界上其他地方都找不到熊貓,所以把大熊貓當成中國的活體名片肯定不會出錯。

再者,熊貓的可愛無人能比,一顆心再怎麼冷冰冰,牠也有將之融化的本領。第三,你幾乎無法在中國以外看到這麼可愛的生物,所以大熊貓出了中國後格外搶手,堪稱動物園的金雞母。靠著這三樣特點,熊貓作為一份外交禮物可以說無往不利,沒有哪個國家不歡迎,悄悄地傳達中國的軟實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早期的熊貓外交,特別瞄準美國與蘇聯這兩大強權,主要是中國也想躋身強國之列與兩國平起平坐。毛澤東送出的第一頭熊貓是一九五七年送給莫斯科動物園的平平,兩年後又追加了一隻安安。熊貓愛取疊字名顯然是中文的習慣,疊字代表幼小,代表可愛,就好像熊貓本身還不夠可愛似的。排在美蘇之後的是北韓,該國從一九六五到一九八○年間共收到了五頭熊貓。

在眾多禮物熊貓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一九七二年送給美國的那兩頭。那年二月,美國總統尼克森歷史性地出訪中國,之後華府便收到了玲玲與興興,而第一夫人派特.尼克森也在四月二十日出席了新「熊貓屋」的啟用典禮。事實上,派特.尼克森正是這次熊貓贈禮的源頭。據說她在北京晚宴上正好坐在中國總理周恩來的對面,當她注意到桌上菸盒的熊貓圖案後,就隨口說了一句這動物有多可愛,希望請東道主送她幾隻。這則故事還有另一個版本(我想真實性應該比較低),說的是第一夫人其實是在跟周恩來要根菸,但通譯翻錯了,結果菸沒要到,卻要到了兩頭熊貓。很多人不知道,但尼克森總統其實送了兩頭麝牛當作回禮。

尼克森總統應該不曾懷著討貓熊的心情去中國,但後來的其他人可就不好說了。對後來造訪中國的政治人物來說,熊貓的吸引力除了可愛,更重要的是象徵受到中國重視。收到熊貓,就代表在中國的眼裡,你跟美蘇等超級強權一樣重要。

熊貓外交至今依舊是中國展現軟實力的一張王牌,但他們給出熊貓的方式則已然不同於過往。從一九八四年以來,中國已經不再把熊貓直接送人,而是改以租借的方式提供。會如此改弦易轍,原因或許有二。首先是保育的考量,因為熊貓不只是中國的動物代言人,也是整體野生動物保育運動的象徵。英國倫敦動物園曾在一九五八年透過動物掮客購得一頭名為姬姬的熊貓,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前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就是受了姬姬的啟發,才選擇以熊貓當作組織的標誌。

熊貓在一九八四年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也就是受到最高管制的類別,而此舉有部分就是在回應世界自然基金會—該會的調查顯示,野生熊貓的數量比過去推測的更為稀少。光是把熊貓當外交禮物送出去,似乎就已經不符合保育的大前提。第二項因素是鄧小平在一九七八年掌權後,結合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與市場經濟的改革開放,就讓中國出現了尋租獲利的這種資本主義模式。

雖然熊貓改成了只租不送,但中國也不是誰來都租,因為這種租約是要在政府的層級上簽訂。從動物園的角度來看,租借熊貓是一項需要謹慎評估的商業企劃,因為牽涉到簽訂租約、建造貓熊房舍與採購大量食物級嫩竹等昂貴成本。中國方面則認為熊貓租借是一種外交提案,所以經常將熊貓租賃包裹在重要的貿易協議談判中。我們或可將熊貓租借理解為中國所謂「關係」體系的一環。

在中文的語境裡,「關係」就是透過雙向許諾與信任來建立起有建設性的互動。以熊貓外交為例,雙方可以先一起照顧熊貓,慢慢再將雙向承諾擴展到經貿關係。

在中國的外交場域上,熊貓早已不是原本單純的吉祥物,而是兼具商業、動物保育與外交工作的存在。說到底,熊貓的用途可以如此廣泛,總歸還是一個原因:沒有人能抗拒熊貓的魅力。

⏩閱讀更多 衛城出版 保羅.布魯梅爾《送禮的藝術:從特洛伊木馬到動物園熊貓,50件外交禮物背後的世界史》

 
Way to go! 不是「走這條路」,教你如何「讚美」別人跟「回應讚美」
Way to go! 是一個口語化的表達,通常用來表示「對某人的稱讚、鼓勵或祝賀」。今天帶大家認識幾個讚美與被讚美時可以說的英文實用句,讓我們用英文學會更多讚美的表達,讓我們的言語充滿溫暖和善意,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被珍惜和被肯定的美好。

揪出傷害腸胃壞習慣 跟拉肚子、便秘、胃肚肚說再見!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從進食開始,到消化、吸收,以及最後的排泄,都與腸胃功能息息相關,每天吃的食物、飲食習慣及日常作息,都會直接影響腸胃功能,保健腸胃可不能忽視日常生活中的小習慣,這些壞習慣可能會傷害腸胃功能。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