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鐵皮屋蛻變為全新鋼筋混凝土建物, 從無助徬徨到歡喜洋溢的笑容,
頭目帶著部落居民在大災後一路克難前行,也一起迎接幸福。
「謝謝慈濟,自九二一震災開始,你們始終沒有忘記我們,還協助重建家園。」自強新村頭目連金江的二兒子連志瑋說,第一次踏進新屋時,立刻感覺到一種幸福滋味。他說:「比起此時正飽受戰亂之苦的烏克蘭難民,我們實在無比幸福!」
近五十戶原住民家庭在震災後餐風露宿,頭目連金江號召大家前來開墾,暫時棲身在簡易的鐵皮屋,沒想到一住就將近二十年;在克難中建立的「自強新村」,他們習慣稱之為「部落」。
臺中慈濟人帶著上人囑託的「入住禮」和「祝福禮」,逐戶分送,於自強新村首先即來到連金江的家;大兒子與二兒子正在安置家務,帥氣高大的大哥連智豪歡喜地說:「以前住的鐵皮屋悶熱難當,這�堳D常舒服,空間舒適,採光通風良好,好像住在天堂!」
此時,頭目連金江伉儷剛從霧峰花東新村參加啟用典禮回來,很高興地牽手並肩,唱跳阿美族慶豐收的歌舞;志工熱情鼓掌,氣氛溫馨和樂。連金江說:「感恩慈濟帶領我們從災難中重拾信心,與政府合作蓋這麼舒適的房子,大家心都安住了。」
連太太帶著志工參觀新居設施,一樓客廳空間明亮,後方規畫為餐廳及廚房,樓梯間有儲藏室,二樓則隔成三房,還有個小陽臺可遠眺。前庭停車空間及後方工作間與鄰居相接,沒有圍牆,充分展現原住民好客與相互扶持的部落精神。
自強不息享天倫
志工所到的家家戶戶,有些仍在搬遷,有些進行裝修;當一一介紹所準備的十二項入住禮物,包括提鍋、悶燒鍋、檯燈、盥洗用品、手電筒、電風扇、棉被、還有保健箱……一位屋主眼睛一亮:「這個需要!因為我手已經受傷了。」
七十七歲的陳秋發,急著要搬回這個住了近二十年的部落;即使內裝還沒完成,也要在一樓客廳擺一張床先住進來;他將與大女兒、外孫共同住在這幢二層樓、共二十八坪的新家。
志工來到陳秋雄的新家,陳太太特別提到,九二一震災後租屋處傾倒,一家人暫居坪林營區,「當時慈濟煮的熱食,溫暖了身與心,一碗熱粥暖呼呼的,就覺得很幸福了。」
為了帶孫子,夫妻倆外出收資源回收,他們說知足常樂,能過日子就好;目前也準備把住在花蓮老家九十多歲的婆婆接過來同住,共享天倫樂。
陳昌明的家,擺著木工裝潢臺及滿滿的木板材料。一問之下,原來他是板模師傅,也會木工。他跟志工說:「自己的家,自己裝修,可以省下費用。」
陳太太說,二十幾年來只要下雨,屋頂就漏水,鐵皮屋破洞補了又補,冬天冷颼颼、夏天高溫難耐,苦不堪言;如今有這美麗溫馨的家園,得來不易,會好好守護。
家�埵酗賒茷臚l,陳太太希望能做點小生意幫助家中經濟。志工關心生活還可以嗎?知足的他們回答:「夠用就好。」因為經歷過苦難,特別明白那種心酸,即使能力有限,也會不吝給人溫暖。
「踏入新家大門的剎那,感覺很踏實,終於有了自己的房子。」「現在有了新房,可以趕快給兒子討媳婦,新居新人居,新氣象!」「終於有個家,孫子們回來時不用擔心沒有地方住了。」聆聽一戶戶住戶分享新希望,志工們也準備離開;夕陽西下,鄰里們拿出板凳,在沒有圍牆的前庭坐著聊天,愜意自在,但願愛與溫暖,能在世代間延續得更深更遠。(資料提供/林百脩、張淑宜、宋克家、何姵瑩、吳陳梅燕、張麗雲、劉玉英、張芸芝、張美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