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4日 星期一

朱宗慶/我是終身表演藝術工作者


房地產買賣不是一朝一夕的簡單課題,快訂閱【好宅生活家】幫助您了解房市脈動,打造快樂家庭! 【好讀人文歷史報】以生活化方式,讓你輕鬆認識歷史上的大小新鮮事,並從全新視野觀照歷史。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名人堂電子報
2022/04/04 第240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名人觀點
朱宗慶/我是終身表演藝術工作者
朱宗慶(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聯合報

今天,是我在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上班最後一天。五年三個月歷程,將在今晚十一點五十九分畫下句點。

出社會四十年載,始終走在追求藝術專業路上,深感幸運。我來自民間演出團隊,一路有機會在不同公職歷練,從兩廳院組長、主任、團長、總監、董事、績效評鑑委員、董事長,到國表藝董事長,一路見證兩廳院成為我國首例行政法人的推動過程,至今日國表藝一法人多館所制度的成立和發展。

每到一個工作崗位,我從不間斷思考:為什麼找我來做?我能貢獻什麼?我做了什麼樣的事情?完成了什麼?對社會、表演藝術界真的有幫助嗎?這樣的態度和心情,在擔任國表藝董事長的每一天,亦同。

還記得當初文化部鄭麗君部長客氣地來徵詢我,是否有擔任國表藝董事長職務的意願時,我問到:為什麼會找我?我能夠做什麼?我也曾經公開表示:如果我做的事情,對藝文界沒有幫助,又或者,當藝文界創作的自由被「政治介入」的時候,就是我主動離開崗位的時候。

對我來說,台灣能保有各種自由,包括保有不必看政治色彩與觀點的創作自由,實在彌足珍貴。因而,落實「藝術專業治理」始終是我最為看重與堅守的核心價值;而以表演藝術的追求為核心,透過行政法人體制所實現的專業治理,更是國表藝最特別、最值得珍惜與呵護的價值。

其中,如何落實專業治理,最重要的就是思考對表演藝術有沒有幫助,在符合表演藝術的屬性追求上,透過法制化的運作,來讓藝文界能夠更好。

據此,我時刻警惕自己、勉勵同仁,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心態,隨時就「戰鬥位置」做準備。我深信,若看不到問題出在哪裡,或無法判斷問題的嚴重性,那麼,就很難產生「防微杜漸」、「超前部署」的意識與眼光。

更進一步來說,一座劇場從「生」到「養」,可能歷經多位主政者和主事者,因而,對於劇場的經營與願景擘劃,應該要能從當下向未來展望去思考,進而定位、處理及解決問題。而這種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有實務經驗的持續累積,以及理論觀點的相互參照,才能做出適切的決策,有所為、有所不為,在進退之間堅守住核心價值。

我深深感謝,在擔任國表藝董事長,與監督單位文化部、董事會,還有三館一團團隊,都有相當高度互信與良好互動,大家都可以專業為王道,從表演藝術發展及落實藝術專業治理核心價值出發,形成共事的默契、相互合作,成為彼此的後盾。

於此基礎下,透過適度協調溝通與權衡調度,三館一團既能依所在地域、成立時期以及藝術總監的想法進行「本位思考」,以帶動競爭力;也能透過「換位思考」和中介平台的協調、整合進行連結與合作,一起為藝文界爭取更多「把餅做大」的資源及機會!

我是位終身表演藝術工作者,雖然今天是我在國表藝最後一天,但今後,我並沒有從從藝文界退休。我深信,藝術文化這條路沒有終點,就是堅持信念,持續以藝術展現正向與美好。未來,我也會以不同身分角度持續打拚,為建構更美好表演藝術生態系而努力!

(作者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

吳鳳:學語言當成興趣,讓孩子不再為了學而學
學習語言應該是種興趣,並不是為了家人而學,而是為了自己。在台灣,許多父母希望孩子學英文,但卻看到父母比孩子積極,不斷想要買不同的教材輔助孩子學習,可是學習語言不需過於心急。

老台北人的記憶!舊鐵道三張犁支線 開放民眾通行
老台北人的記憶重現!為強化文化資產保存價值、延續歷史記憶,也提供民眾更安全美觀的生活環境,國立國父紀念館採分期分區方式進行的「跨域加值公共工程計畫」,其中大眾期待的懷舊鐵道「三張犁支線」歷經1年完工,將優先開放民眾通行。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劉維公/選一個重視心理保健的縣市長


【東寫西讀電子報】摘錄《好讀周報》精彩話題,以推廣閱讀與寫作為核心內容,讓您掌握每周最新內容! 【慈濟月刊電子報】提供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的彙編選粹,慈悲與智慧的雋永語錄,是您日常生活中的心靈資糧!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名人堂電子報
2022/04/01 第240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名人觀點
劉維公/選一個重視心理保健的縣市長
劉維公聯合報
真心期待有志年底縣市長選舉的政治人物,不要再只是夸夸而談,他或她將如何打造最新的智能城市、創意城市、宜居城市、生態城市…。這些選戰考古題很容易回答,內容也往往千篇一律。真正認真有遠見的政治人物應該會注意到,心理保健是當代城市發展所面臨的迫切危機課題。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官方網站的最新資料,二○二○年台灣總共有二百八十八萬六千七百四十人因「精神、行為和神經發展疾患」問題就醫。在二○一一年時,這類問題的就醫人數是二百二十七萬二千三百一十三人。十年之間增加六十一萬四千四百二十七人,成長百分之廿七。其增加速度超過同一時期腫瘤就醫人數的成長率(其數字為百分之廿一)。

政府統計單位將失智症、酒癮、思覺失調、妄想、情緒障礙症、焦慮、壓力等,都列為心理健康出狀況的問題。單就「焦慮、解離、壓力相關、身體障礙和其他非精神病的精神疾患」此一分類項目來看,它在二○二○年的就醫總人數是一百四十六萬八千四百四十六人。相較於二○一六年的一百三十三萬五千七百九十五人,焦慮症相關的就醫者增加十三萬二千六百六十人,成長率為百分之十。

在台灣,每十人就有一人需要心理健康的協助。每一百人就有六人正在為焦慮、壓力等情緒所困擾。而且,心理健康問題正不斷惡化中。

諾瑞納﹒赫茲(Noreena Hertz)稱當代人活在孤獨世紀中,孤獨「是一種集體的存在狀態,讓我們個人以及整體社會都受苦」(引自《孤獨世紀》The Lonely Century一書)。倦怠不再只是個人某個時間點上短暫的身心折磨,「它變成我們的當代症狀」。《集體倦怠》(Can't Even)作者安妮﹒海倫﹒彼得森(Anne Helen Petersen)這樣描述年輕人的命運。

心理保健跟生態保育一樣重要、一樣緊急。三月廿六日「地球一小時」在世界各地有許多響應的活動,媒體也有大篇幅的報導。但,三月十八日「世界睡眠日」(World Sleep Day),知道的人實在不多。現今人們對心理保健的重視,遠遠落後於極端氣候災難、貧富差距惡化之後。

城市治理的思維與作法,正處於典範轉移之際。城市發展將心理保健列為核心政策項目,絕對是必要的推動目標。

英國國民保健署致力於推動的社會處方簽(social prescribing)政策,以及艾瑞克﹒克林南伯格(Eric Klinenberg)在《沒有人是一座孤島》(Places for the People)書中所倡議的社會基礎設施觀點,都應該積極引進成為重要的城市發展政策。

我們的政客熱中於推動轉型正義、十八歲投票權等選舉動員議題。如果他們能以同樣的心力去建立心理保健政策,那該有多好!

(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給孩子的素養好讀本〈哲學種子〉
姪子說一年級的時候,他都先挑故事看,三年級以後,才發現後面的概念討論很有趣,四年級以後,他覺得這些書太好用了,寫作文或日記的時候,打開來看一看想一想,腦袋裡就有材料可以寫了。他最喜歡《生命的故事》和《公平與不公平》。

烏克蘭真的是台灣自衛的良好典範?
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瑪拉•卡爾林(Mara Karlin) 周四在參議院聽證會上表示,若中國選擇侵略侵犯台灣主權,烏克蘭對俄羅斯軍隊入侵的頑強抵抗,可作為台灣自衛的典範。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