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日 星期四

【第484期】國產電影也有相當不錯的水平


橫跨東方與西方的資訊撞擊,【英語島電子報】最適合想在英語裡找到知識、趣味和品味的商管人士。 【媽媽寶寶電子報】在妳升格當媽媽的那一刻,教妳孕期所需注意的營養、產檢、胎教、產後照護等相關知識。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3/03/03  第48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小語 關於本週電影
好片推薦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很有結構的不同元素交織
《本日公休》老派的世界或許不大,但充滿人情味
 
關於本週電影
本週介紹的兩部電影都是國產,但不見得會輸給上院線的外國片。《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上映一陣子了,不過仍然在熱賣中,故事設計很有巧思;另一部《本日公休》則是充滿台灣的人情味,本週上映。兩部都有值得看看的地方。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很有結構的不同元素交織
我算是很晚才看這部片子,票房都已經破億了,我才去貢獻,因為本來從預告並沒有特別吸引我,但真的看了之後,就國片來說真的算是很出色,且很多優點是預告看不出來的。

1月續亮「景氣低迷」藍燈 估將亮到年中


橫跨東方與西方的資訊撞擊,【英語島電子報】最適合想在英語裡找到知識、趣味和品味的商管人士。 【媽媽寶寶電子報】在妳升格當媽媽的那一刻,教妳孕期所需注意的營養、產檢、胎教、產後照護等相關知識。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3/03/03 第555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1月續亮「景氣低迷」藍燈 估將亮到年中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1月景氣燈號續亮「景氣低迷」藍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衝上3.04%。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昨(2)日坦言,受出口疲弱影響,景氣燈號藍燈預估會持續到年中;通膨的高點預估約落在第2季,差不多在6月。至於全年能否降到2%以下,龔明鑫認為「有挑戰」。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昨日邀請國發會進行業務報告,國民黨立委曾銘宗、洪孟楷關心今年經濟成長率和高物價議題。

龔明鑫表示,主計總處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是2.12%,如果疫後特別預算通過,約可加值經濟成長0.35-0.45%,今年經濟成長就可達到2.5%以上,國發會希望盡量可以達到這個目標,今年就會比去年的2.45%更好。

立委問景氣低迷還要維持多久?何時才會谷底反彈?龔明鑫說,預計6月應可告一段落,短期間要大幅回升有一點困難,有些領先指標已落底且慢慢在回升,「希望景氣不會再壞下去」。

至於通膨走勢,龔明鑫表示,目前各機構的預估約是1.88%-2.2%。今年1月CPI有春節效應,一般1月與2月一起看才會比較準,不會有基期因素差異。預估國內通膨可望逐漸和緩,第2季往下走,但全年通膨率要降到2%以下仍有挑戰。

台灣已五年未更新景氣循環,龔明鑫表示,景氣持續往下,可以認定景氣循環高峰已過,3月下旬將公布第15次景氣循環高峰。針對景氣往下,他也表示,普發現金6,000元,對促進內需多少有幫助。

民進黨立委陳亭妃、邱議瑩,及國民黨立委楊瓊瓔皆關心景氣問題。邱議瑩質詢指出,上次公布景氣循環是2018年初,認定第14次循環谷底落在2016年2月之後,迄今已五年沒有任何消息。龔明鑫表示,國發會將於3月下旬公布新一波的景氣循環,確定上一次的景氣高峰期。

陳亭妃則指出,1月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變動率,燈號由黃藍燈轉呈藍燈,前陣子是因為疫情影響,但現在國境開放,政府應該讓內需業者更有感,讓大家的信心指數回升,除了短期的刺激消費外,再做中長期的經濟協助,是疫後的重要關鍵。

 
國際財經要聞
全球三低時代 走向終結
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俄烏戰爭和美中對立打破供需平衡,進而推升成本,導致全球物價上漲。日經新聞專論指出,這種情況似預告「三低時代」─即低成本、低通膨和低利率走向終結,如此一來,不僅企業高成長和充裕的投資資金將成為歷史,投資人也難再指望在此日趨脫鉤的世界中有較高回報。

這篇以「三低時代走向終結」為題的專欄分析,爆發供應疑慮的開端始於俄羅斯出兵烏克蘭。俄羅斯不僅占石油全球產量的一成,也是化肥生產大國。受歐美經濟制裁等影響,俄羅斯對西方國家的出口陷入停滯,導致行情上漲。

俄烏戰爭爆發已逾一年,依然看不到終點,也改變從必需品到奢侈品的全球商品流動,尤其是能源產品。

歐盟已禁止從俄羅斯進口原油和石油產品,G7也對俄國石油產品實施價格上限。日經認為,設置價格上限旨在持續鎖住俄羅斯,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確保世界整體的供需穩定。

然而,如果2023∼2024年冬季嚴寒,天然氣勢必再度短缺。另外,中國大陸改變防疫政策帶來的經濟復甦,也構成風險因素。若歐洲和亞洲爭奪液化天然氣(LNG),行情勢將再度上漲。

終結三低時代的另一個要素是美中對立。長達五年的中美對立明顯帶有國安色彩,且正加劇供應鏈脫鉤。

美中對立引發的供應鏈不尋常變化,讓全球付出成本走高的代價。1991年前蘇聯解體後迅速取得進展的全球化,曾創造能從世界各地「低價採購」的狀態,但低成本化的趨勢已走到盡頭。

日經以台積電為例,在美中對立進一步激化和台灣地緣政治風險的背景下,台積電不惜增加成本,將基地分散到美國和日本。

成本高漲,還將導致全球物價上漲。美歐央行自去年起不斷升息以遏制通膨,但如果物價居高不下,恐怕難以重回低利率時代。

 
震撼! 特斯拉減用碳化矽 下世代電動車大砍75%用量
編譯林奇賢、記者李孟珊、鐘惠玲/經濟日報

特斯拉1日宣布,下世代電動車將大砍碳化矽(SiC)用量75%。碳化矽等第三代半導體是近年市場追捧的新世代半導體材料,業界原認為是產業下個明日之星,特斯拉用量銳減,震撼市場,擔心將顛覆產業,牽動環球晶(6488)、朋程、漢磊、嘉晶等後市。

碳化矽具有耐高溫、耐高壓等特性,特斯拉一年前還大力倡導,宣稱要擴大採用碳化矽,業界原看好特斯拉領頭下,電動車將是碳化矽龐大出海口。花旗分析師賈迪納直言,特斯拉釋出的訊息碳化矽業者而言,「不太可能只是短期衝擊」,而是長期風險。

特斯拉在短短一年大翻盤,業界傻眼,全球碳化矽龍頭Wolfspeed周四早盤股價重挫逾12%,意法半導體、英飛凌等積極投入碳化矽的國際大廠股價同步大跌。

回顧碳化矽在電動車領域初試啼聲,就是特斯拉率先採用,先行導入在Model 3車款逆變器和車載充電器,從此開啟了碳化矽市場蓬勃發展大門,也讓意法、英飛凌等國際大廠積極搶進。

然而,特斯拉在1日的投資人大會上態度卻大轉彎。特斯拉表示,其創新技術允許該公司能從客製化電晶體封裝,抽出更多熱能,因此將減少在電晶體封裝使用的碳化矽,也已找到讓下一代電動車的動力系統減少使用75%碳化矽,卻不會犧牲汽車效能的方式。

業界憂心,特斯拉拋出碳化矽用量銳減的震撼彈,恐讓更多電動車廠跟進,讓原本蓬勃發展的碳化矽產業面臨豬羊變色危機。

台灣矽晶圓龍頭環球晶、車用二極體一哥朋程、漢磊、嘉晶等,是國內積極布局第三代半導體的指標廠。法人憂心,若未來愈來愈多電動車廠也大砍碳化矽用量,相關台廠難逃壓力。

環球晶先前透露,目前第三代半導體布局以碳化矽的進展較快。環球晶已發展4吋與6吋的碳化矽晶圓產品,8吋產品也正在開發中,去年底6吋碳化矽晶圓月產能約5,000片,預計今年底擴充至上萬片。

朋程與環球晶同屬中美晶集團,積極朝碳化矽、IGBT等領域邁進,朋程碳化矽模組更結合環球晶的長晶技術共同研發。

漢磊與旗下嘉晶近年靠第三代半導體大翻身,營運績效扶搖直上。漢磊原訂下碳化矽基板月產能在三年內擴充至5,000片,嘉晶則規劃未來二至三年投入四、五千萬美元擴產,屆時碳化矽產能將增加七至八倍。

特斯拉並宣布,基於開採造成健康和環境風險的考量,下一代電動車將使用零稀土的永磁馬達。

 
美債殖利率升破4%
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鑒於美國通膨不見減弱跡象,聯準會(Fed)官員表示,利率需要進一步調高,並且維持於高檔到明年。受Fed官員談話影響,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升破4%,是去年11月以來首見。

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1日一度走高8個基點,短暫突破4%的整數關卡,2日早盤繼續上揚,站穩4%,2年期公債殖利率1日一度攀抵4.937%,是2006年中以來僅見。在主要公債中,30年期公債殖利率2日盤中也突破4%。

美國2月ISM製造業指數連續第四個月低於50,但為六個月來首次上升,衡量原物料支付價格的指標連續兩個月上揚。

市場預期Fed利率頂點將升至5.5%左右,且到9月利率才會見頂。這比當前的基準利率水平高出幾乎1個百分點。與此同時,2023年降息的可能性進一步降低。

 
WTO:本季全球貿易恐疲弱
編譯林奇賢/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世界貿易組織(WTO)表示,全球貿易成長疲弱的情況,可能持續至今年第1季,但受中國大陸放寬防疫措施的提振,國際貿易活動可望加速回溫。

WTO於1日發布的報告表示,去年12月貨品貿易指標降至92.2,比去年11月的96.2低。這項指標以100為基準,評估數據發布的下一季貿易成長是否符合中期趨勢。

這項指標的幾乎所有次指標都低於趨勢值,例如出口訂單(97.4)、空運(87.8)、電子零組件(84.9)等,而唯一高於趨勢值的是汽車產品(105.8),受惠於在美國、歐洲、日本的強勁銷售。

WTO表示,去年第4季貿易量季比成長「將可能轉為負值」,而今年第1季可能繼續疲弱。這符合近期將2023年全球商品貿易量成長幅度大幅下修至1%的預測。但WTO也說,任何放緩都可能是短暫現象,因為大幅鬆綁防疫限制後,中國大陸港口的貨櫃吞吐量和新出口訂單等,皆已開始回升。

 
要聞
壽險業兩頭燒 元月虧219億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壽險業蠟燭兩頭燒。1月台幣升值,壽險業海外投資若完全不避險,單月匯損2,718億元,即便用避險工具沖掉76%損失,卻暴增272億元避險費用,即便再用外匯準備金沖抵,最後仍是淨匯損561億元,使壽險業1月虧損219億元,沒了開門紅、更連四個月陷入虧損泥沼。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昨(2)日說,1月壽險業受匯損拖累,投資淨利益僅剩520億元、較去年同期大減890億元或63%。

壽險業去年才剛拆了淨值炸彈,今年卻因避險成本高漲,面臨「避險與否」兩難中。若要避險,獲利就會被高漲的避險費用吃掉;若縮減避險,龐大海外投資就得直接與匯率直球對決。

壽險業海外投資,因多是美元計價,為避免匯損,業者多會用衍生性金融商品工具避險。一般業者避險部位多在六至七成左右。

壽險業避險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工具,包括CS(換匯)和NDF(無本金交割遠匯),前者與兩國利差有關,利差愈大、換匯成本愈高,後者與台幣匯率預期有關,升值預期愈濃,NDF愈貴。目前CS和NDF避險成本都在3.8%左右。

壽險業今年遇到的大麻煩,是「愈避愈貴」的避險費用。據金管會數據,1月台幣升值,壽險業避險工具利益2,067億元占匯損2,718億元約76%,等於業者用避險工具大幅沖掉了76%的匯兌損失,較上月大增,顯示台幣升值,業者只能砸大錢避險。

避險費用到底貴了多少?數據顯示,今年1月避險費用272億元,改寫金管會從2019年6月公布該統計來新高紀錄,更是去年同期80億元的三倍,市場預期2023年在台美利差擴大下,恐會愈來愈貴。

若以從去年11月台幣狂升至今三個月,壽險業海外投資若完全沒避險,匯損將高達9,025億元,同期壽險業避險費用也砸了718億元,避險費用跳增。

金管會昨公布2023年1月底壽險業獲利、淨值和匯兌概況。受1月台幣對美元升值2.2%,使2月單月壽險業未避險的匯兌損失2,718億元,即便業者透過CS、NDF等避險契約做對沖、又拿了362億元外匯準備金做沖抵,1月仍呈現淨匯損561億元。

 
央行戰熱錢 台幣爆量貶
記者楊筱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新台幣昨(2)日先升後貶,外資、央行對做,熱錢匯出台灣,出口商惜售美元,台灣央行持續進場阻貶,新台幣匯率昨日連三貶,終場貶值4.2分收30.63元,寫近兩個月低點,台北與元太外匯總成交量爆出23.395億美元大量。匯銀主管認為,短線匯價能否守住30.7元,將是關鍵。

新台幣2月以來貶值格局沒有改變,一路從1月底30.052元,貶至昨日收盤價30.63元,共貶值5.78角或1.89%。昨日外資在台股賣超37.9億元,在匯市同樣呈現匯出,外匯交易員預估昨日熱錢至少淨匯出8億美元。

由於央行基於職責維持外匯市場秩序進場調節。匯銀主管透露,央行對新台幣的操作,先前是阻升,但近期為了抑制市場對新台幣貶值預期,「(進場調節)動作的確稍大」,透露有意控制市場匯出力道。

央行總裁楊金龍在最新央行業務報告中就透露,去年基於外資賣超台股加上獲配股息匯出,導致國內匯市出現美元超額需求,為了維護匯市秩序,去年合計淨賣匯130億美元,阻止新台幣兌美元出現過大幅度貶值,擺脫市場過往認為央行阻升不阻貶思維。

匯銀主管指出,受到市場加深美國聯準會(Fed)升息預期,昨日市場買匯力道加大,加上出口商惜售美元,拋匯力道並不積極,新台幣盤中貶破30.6元,引得央行出手調節,終場收30.63元。

匯銀主管指出,美國經濟數據表現強勁,市場預期美國聯準會(Fed)升息步調延長,美元指數走升破104、逼近105字頭,不利亞幣表現,加上市場對於中國大陸經濟復甦力道仍有疑慮,亞幣中領頭羊人民幣昨日貶值,壓抑新台幣表現。

此外,出口商看美元指數走升,苗頭不對,期待後續有更佳價位,惜售美元意願濃厚,相較前一日拋匯動能相比,出口商轉為偏向惜售,支撐新台幣力道較前一日減弱,使得新台幣昨日午盤後持續走貶。

昨日美元指數上漲0.2%,主要亞幣普遍貶值,其中韓元貶值0.82%最大,日圓也達0.63%,星元與人民幣貶值幅度相當,分別達0.36%及0.33%,新台幣貶值0.14%,在主要亞幣中貶值幅度相對較小。

 
碳費明年開徵 影響500廠家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環保署將在2024年開徵碳費。環保署長張子敬昨(2)日表示,首波碳費課徵對象納入直接排碳大戶,用電加製程每年合計排放逾2.5萬噸的製造業也將納入,費率上希望設計出類似所得稅的累進費率方式,鼓勵排碳大戶更有減碳動機。

張子敬表示,配合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時程,台灣預計2024年開徵碳費,但不會是1月1日就上路,未來可能按季或每半年徵收,預計徵收碳費後,到2025年上半年溫管基金規模將至少100億元起跳。

據統計,直接排碳大戶約289家,包含半導體、鋼鐵等大宗,2021年排碳量約234百萬公噸CO2e(二氧化碳當量),已占全國八成二;用電加製程達標的業者,主要含電子零組件、化學材料、紡織等製造業,估約239家,電力間接排放量增加14百萬公噸CO2e,兩者合計逾500廠家。

張子敬表示,向直接排碳大戶收費,若不對間接排碳大戶收費沒有道理,考量公平性,會朝兩者都收取的方向研議。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衛環委員會昨日聯席審查環境部組織法草案,不少立委關注環保署碳費規畫。

在費率和費用上,立委問到歐盟碳權價格已飆破每噸100歐元(約新台幣3,200餘元),台灣的費率如何,張子敬說,外界曾提過每噸新台幣100元,也有研究指出至少每噸300元,但需要設計制度,例如比照所得稅設計累進費率,最低可能不低於每噸100元,今年會把碳費架構提出來與社會各界討論,費率也會送到費率審查委員會。

國民黨立委曾銘宗則問,台灣是否會比照歐盟,祭出台版「碳關稅」,張子敬表示,歐盟規畫課徵碳關稅今年10月生效,2026年開始收費;台灣先啟動國內開徵碳費後,爭取產品輸出到歐盟,可抵免當地課徵的碳關稅,不過現在汰換機車等取得的減碳額度也可以交易,其他國家輸入產品到台灣是否要收碳關稅,尚非優先討論項目。

 
假名人真詐騙 金管會要管
記者戴瑞瑤、馬瑞璿/台北報導聯合報
「黃天牧公布內幕,這六支股票跌無可跌」。近期在網路上類似這樣的詐騙、不法投資廣告猖獗,不只以知名人士冒名投放釣魚廣告,就連金管會主委黃天牧都曾多次被冒名,甚至偽造成新聞頁面引誘民眾點入。金管會官員昨天表示,將於本月上旬會同數位發展部找兩大社群平台來談,希望從源頭截斷。

財委會昨天也通過臨時提案,請金管會會同社群平台的主管機關數位部,研擬對社群平台就其允許非法投資廣告究責之作法,並請金管會於一個月內向財委會報告。臨時提案也建議,可依照公平交易法第廿一條,將社群平台視為廣告媒體業,向社群平台課責,要求其與廣告主負連帶賠償責任。

黃天牧昨列席立院財委會備詢,立委關注社群平台充斥非法投資、詐騙的廣告。分析社群平台非法投資廣告主要有三手法,第一是名人遭冒名投放釣魚廣告、第二是廣告隱藏在財經新聞中、第三是在名人文章下方留言。

立委指出,金管會接獲非法投資廣告檢舉案件後,現行處理流程是先由金管會進行案情判斷,若屬於未經許可經營證券期貨業務會移送檢調偵辦,若屬於投資詐騙則移請刑事局偵辦。但這樣僅能被動處理詐騙案,對於多變的詐騙態樣仍防不勝防。

黃天牧表示,與其在後面收拾,不如直接「溯源」規範,現在希望從源頭就將網路社群的不法金融投資廣告截斷。金管會擬於三月上旬會同數位部、刑事局,找Google、Meta(Facebook母公司),討論不法投資詐騙廣告在刊登上的篩選,希望能與社群平台合作,在一開始截斷。

黃天牧舉例,英國的監理機關有得到社群平台的協助,對網路上打著投資名人的名義散播不當的投資資訊進行監管,也能夠下架,這是未來的努力方向。

但若有不法投資詐騙廣告要怎麼罰?黃天牧說,還在討論階段,因為金管會無法直接督導社群平台,需要跨部會討論,並與社群平台討論如何控管,也會參考國外相關的監管案例。

數位發展部次長李懷仁表示,數位部會積極與金管會進行跨部會合作相關溯源打詐方案,要求數位平台共同研商相關措施。至於Google、Meta在截稿前暫無回應。

 
歐盟碳邊境稅 我爭取直接抵減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昨(2)日表示,歐盟碳邊境稅(CBAM)即將上路,這是歷史上首個突破主權疆界的碳規定,台灣政府將積極透過外館向歐盟爭取直接認證,以及以碳費抵減碳邊境稅。

曾文生昨日出席台灣企業永續獎(TCSA)活動,他表示,今年10月起要開始申報CBAM,台灣製造業者若產品出口到歐盟都相當緊張,以肥料、水泥等排碳量較大的產品來說,雖然不太可能直接出口到歐盟,但衍生產品像是扣件出口到歐盟將面臨申報問題。

CBAM是首度將碳費當邊境稅收取,突破主權疆界,他說,台灣外館也積極向歐盟爭取兩件事,首先,台灣政府公布電力排碳係數、再生能源憑證可以直接取得認可,無須再透過第三方認證。其次是《氣候變遷因應法》通過後,台灣也徵收碳費,也向歐盟爭取,當企業向台灣政府繳納後,可抵減歐盟CBAM。曾文生說,今年10月先試申報,目前先把申報完成,未來就會有很多調整空間。

曾文生說,目前台灣排碳較大的產業積極進行減碳,首先第一步就是完成碳盤查,但中小企業不熟悉碳盤查作業,要透過「以大代小」方式推動,包括總公司協助整條供應鏈的碳盤查業務,或是各大公協會如PCB產業透過公協會完成碳盤查業務。

 
產險三大險種 保費齊漲
記者齊瑞甄、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今年產險業保費普遍性上漲,立委高嘉瑜昨(2)日在財委會上表示,包含商業火險、車險、寵物險等保費都調漲,產險業保費齊漲,質疑是業者為彌補防疫險虧損所致。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昨日列席立院財委會備詢,高嘉瑜指出,防疫保單理賠已突破2,000億元,業者說車險損失率沒這麼高,主要因為防疫險(理賠)的關係,才導致為分散風險,把所有其他保險費率都提高,其中特別關於保險費率部分是風險互助,連寵物險也上漲最高調漲25%,其他保費理賠的縮水也比比皆是。

黃天牧回應,不同險種有不同的定價,是由損失率決定,加上一些附加費用決定其費率,另外是國際再保成本。施瓊華也解釋,寵物險損失率有上升趨勢,商業火險已連續兩、三年因再保市場費率調升,保費才跟著上調,車險部分是第三人責任險,損失率也較過去偏高,因此調整。

金管會保險局長施瓊華回應,「保費調漲跟防疫險沒有關係,是因為損失率提高,業者漲價都會有所本。」

高嘉瑜質疑,有業者說,因為疫情關係車險損失率沒這麼高、費用應該不需調整,但主因防疫險關係,才導致為分散風險,把所有其他保險費率都提高,其中特別關於保險費率部分是風險互助,照理說不同險種不能互相彌補、填補成本,金管會承諾將在一周內針對目前產險商品漲價狀況、損失率等提交報告。

施瓊華會後受訪表示,保費調漲跟防疫險沒有關係,像是車險有費率檢測,調漲或降價都有一定標準,「一定要用過去損失經驗來看」,調漲都要有所本,每年檢測也會去看調漲的合理性,大方向是車險、火險等都是大險種。

至於寵物險漲幅驚人,施瓊華也說,因為損失率已經達到200%多,有些(業者)根本不想做了,剛開始設計保單時,可能來自於一些統計數據,經過幾年銷售後,或許是損失經驗關係、也可能是目前控管等因素,損失經驗就會陸續反映。

施瓊華說,日前已經訂定寵物險示範條款,當初寵物險大家覺得這市場可以開發,所以就去做,但幾年後發現承保範圍五花八門太亂了,後來保險局建議業者稍微整理,訂標準的參考條款,如果個別公司有一些創新,額外可以再增加,根據業者說法,在寵物險部分的損失經驗都非常的不好。

產險業者昨天表示,疫情期間民眾少出門,車禍發生機率低可以理解,但事故發生率雖低,賠償金額卻愈來愈高,主要原因有三,分別是一、由於基本工資一直在漲,修車費工資愈來愈貴;二、通膨影響修車零件愈來愈貴;三、民眾求償意識抬頭,如果牽涉到死傷、死亡失能等,要求和解金愈來愈高,上述因素都反映在損失率,所以調整保費。

 
群創:面板報價Q2回升
記者李珣瑛/新竹報導經濟日報

群創(3481)昨(2)日於線上法說會上報喜,總經理楊柱祥表示,電視面板報價落底態勢確立,市場供需已達平衡狀態,現在才3月,品牌廠已提早洽談年底黑色星期五促銷訂單,凸顯備貨積極,電競IT面板訂單也陸續回籠,預料第2季面板價格將全面回升。

這意味群創將走出面板業一年多來價格下跌、營運轉虧的陰霾。群創董事長洪進揚並宣告,公司布局雙軌轉型首階段成果已浮現,在醫療、車用領域都陸續開花結果,旗下即將轉上市的醫療面板商睿生光電、車用面板廠CarUX群豐駿都端出好成績。

其中,CarUX已躍居全球涵蓋歐美、大陸等地知名車廠品牌一階供應商,未來也將持續尋找車用市場的策略合作夥伴,擴大在車艙娛樂、自駕導航、充電樁資訊顯示系統布局,期許能為客戶進一步提供完整的車用解決方案。睿生光電則已成為全球最大X光TFT供應商,未來將聚焦精準醫療、寵物經濟、工業檢測AXI等三大市場。

談到面板市況,楊柱祥說,面板庫存已在去年底降至相對低檔,加上各大製造商減產,業界整體產能利用率低於七成,供給有效降低下,目前整體供需已趨於平衡,預期隨戰爭、通膨趨緩下,需求可望回升。

尤其電視面板市場先傳來佳音,楊柱祥表示,繼32吋以下電視面板價格率先反彈後,2月起40吋、50吋面板價格也回溫,接下來希望85吋等大尺寸的電視面板在3月或第2季起跟進反彈。

他透露,由於品牌廠深知電視面板價格已在谷底,傳統針對北美市場年底黑色星期五促銷的電視面板訂單,通常是在4月開始洽談,今年客戶端已經提前催促即早拍板。

至於IT面板,楊柱祥說,筆電及監視器客戶都是全球品牌大廠,屬於「春江水暖鴨先知」的需求敏感族群,近期已針對電競筆電及監視器面板下單,群創也緊急向IC供應商追單因應,預料第2季各尺寸面板價格將全面回升。

隨著市況回穩,群創內部估計,元月各世代面板廠產能利用率約59%,2月至3月可望回升至67%,4月進一步上升至71%。

 
iPhone 15大進化 台鏈利多
編譯簡國帆、記者尹慧中/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科技媒體9to5Mac報導,蘋果預計今秋推出的新款iPhone(暫稱iPhone 15)旗艦機種,預料將首度採用以台積電(2330)3奈米生產的全新A17處理器,效能與效率將大幅提升,有望掀起換機潮,帶旺鴻海、大立光等供應鏈。

遭點名的供應鏈向來不評論訂單與客戶動態。據悉,iPhone 15新機當中,鴻海取得多達三款機種代工訂單,並獨拿最受矚目的高階款Pro系列大單,若iPhone 15旗艦機種熱銷,鴻海將是最大贏家。

報導指出,高階的iPhone 15 Pro/Pro Max配備的A17處理器,將採用台積電3奈米生產,象徵市場等待已久的蘋果處理器從5奈米進階到3奈米生產成真。

依據台積電先前法說會說明,旗下3奈米採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架構,2022年底如期量產後,後續3奈米陣容將持續擴大,後續包含N3、N3E、N3P與N3X等。

台積電預估,3奈米量產第一年帶來的收入,將優於5奈米在2020年量產時的收益,預計3奈米技術將在量產五年內釋放全世界約1.5兆美元終端產品的價值。

研究機構集邦科技先前披露,蘋果是台積電3奈米首發客戶。業界認為,若蘋果自製處理器推進到3奈米生產,將大幅提升效能。之前蘋果推出的A14、A15及A16處理器都以台積電5奈米生產。除了用在iPhone 15 Pro/Pro Max之外,A17處理器也將成為蘋果將用於Mac和未來iPad的M3晶片基礎。

蘋果今年預料將繼續用處理器技術,區分高階與一般機種。iPhone 15和iPhone 15 Plus可能採用去年的A16處理器,iPhone 15 Pro/Pro Max(或Ultra)將採用A17處理器。

報導說,蘋果可能一如往常,在效率和效能的改善上取得自己得平衡,例如可能更傾向提高效率,著重在提高電池續航力、選擇小幅提升效能,但也可能讓電池續航力和效率與目前差不多,選擇大幅運算效能。此外,科技網站AppleInsider報導,瑞銀研究報告指出,iPhone的1月實銷率年減11%,但降幅小於去年12月的18%;1月實銷率月減8%。

 
美國晶片製造補貼 台積電比三星多千億
編譯簡國帆、記者尹慧中/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南韓媒體報導,美國晶片製造補貼申請準則顯示,給予的直接資金補助將占計畫預期總支出5%至15%,以此推算,三星有望獲得26億美元(逾新台幣796億元)補助,台積電(2330)的補助款可望上看60億美元(逾新台幣1,837億元)。

對於相關議題,台積電昨(2)日暫時沒有評論。業界認為,美方提出超額利潤分享等「但書」,使企業前往美國設廠的額外成本增加,對於外商而言,相關補助仍是杯水車薪。

業界分析,美方補助對台積電等已保持技術領先且獲利的廠商而言,堪稱「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韓國每日經濟新聞英文版網站Pulse News報導,美國商務部根據晶片與科學法而發布的資金機會通知(NOFO)顯示,美方補助將透過直接發放資金、貸款以及貸款擔保。直接發放資金通常占整體計畫支出的5%至15%,貸款和貸款擔保則無金額上限,前提是不超過整體支出的35%。以上述比率計算,三星在泰勒市投資170億美元建廠,預料將獲得8.5億美元至26億美元直接補助,若涵蓋貸款和貸款擔保,補助額達59.5億美元。台積電砸400億美元赴美設廠,獲得的直接補助可能介於20億美元至60億美元。

 
軍工產業起飛國家隊成形 長榮航太奪無人機標案
記者黃淑惠、宋健生/台北、台中報經濟日報

航太國家隊成形,軍工產業起飛。百億軍用航太標案持續釋出,經濟部公告「軍用商規無人機系統整合主導廠商」名單後,長榮航太(2645)昨(2)日取得「陸用型監偵無人機原型機」標案,第3季交首架,明年初全力爭取量產機型。

根據經濟部公告的「軍用商規無人機系統整合主導廠商」名單,長榮航旗下小金雞長榮航太、雷虎科技、經緯航太、中光電等科技廠商均入列,揭示軍事航太國家隊編隊完成。業內人士說,國家初階段發展無人機預算約當投入500億元,後續在無人機航太能力整備完成後,會再追加擴編額度。

此外,除了無人機,近期國防部積極與民間企業合作,投入軍艦、戰機等領域相關設備、組件的開發與製造,台灣軍工產業進入「陸海空聯合」的大時代,業內保守估計,未來五年,軍工產業市場產值上看兆元。

雷虎科技在取得經濟部、國防部無人機訂單後,昨日又宣布打入美軍無人機供應鏈,開發航拍偵蒐系統,而軍工股包括雷虎在內,還有長榮航太、經緯航太、龍德造船、漢翔、榮剛、精鋼等,全面朝向全球軍工市場邁進。

長榮航太奪得經濟部陸用型監偵無人機原型機標案,據了解,此次標案額度約96架,第3季將會決議量產廠商;而此次陸用型監偵無人機原型機標案得標廠商有長榮航太及經緯航太科技。

法人分析,「陸用型監偵無人機原型機」標案訂單約96架,這個是大型的無人機,屬於高單價機型,長榮航太獲選主導之一,業績成長跟著出現想像空間。

內部指出,陸用型監偵無人機原型機,由長榮航太製造事業主導,原本,長榮航太今年得波音等訂單就已經很可觀,年成長率30%沒問題,若加上無人機訂單,可說是如虎添翼。

長榮航太製造事業體總經理由李緯章表示,長榮航太在成功研發無人機後,除了積極搶攻政府標案外,目前已有一些國外的業者前來接觸,也希望與長榮航太合作,未來有機會拿到海外新訂單。

李緯章進一步表示,拿到原型機標案對於長榮航太來說是建立自有技術的最佳證明,也代表長榮航太由維修走向製造後,再跨進整機的技術門檻,長榮航太未來要做系統整合商,領軍國內的團隊打造培育國際的供應鏈,長期來看,有望成為推升長榮航太營收、獲利成長重要動能。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