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因飲食西化,不健康的飲食加上不良生活習慣,大腸直腸癌發生率高達十萬分之45,即每35分鐘就有一人罹癌,連續十幾年高居台灣癌症發生率第一名,且罹癌年齡也由50歲逐漸下降至30-40歲。 大腸直腸癌治療主要以手術切除腫瘤為主,搭配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或放射治療為輔。醫師治療時須考量腫瘤位置、大小、能否保留肛門及腫瘤細胞轉移等棘手問題,如何與患者共同訂定治療決策實為臨床醫師的一大挑戰。
為減少罹癌患者的不安與無助,提供正確精準的治療方法,臺北榮總將大腸直腸癌醫療大數據,結合AI人工智慧技術,建立治療分析模組,協助醫師更精準預測病程,打造個人化專屬化的療程。
我們根據醫院已有的癌症登記資料庫所記錄的病患個人病症、病況及病史,經由人工智慧從中獲取疾病發展與病患數據的普遍規律,比對患者的相似程度,從類似患者的歷史記錄中,為目標患者提供更精準且個人化的病程預測與治療結果預測分析,輔助臨床決策。
這樣在治療前將患者基本資料、病史、腫瘤大小與期別、手術方式與癌細胞組織化驗結果等臨床與病理資料建立的演算模型,可針對癌友病程中不同時間點進行計算,提供醫師及患者做治療決策的參考,比起過去更加提升判斷的準確度,進而達到制定個人化治療的可能,提升醫病共享決策品質。
這個系統目前已可針對大腸直腸癌第一至三期患者預測開刀術後的副作用程度及是否需要接續化療,甚至做到評估選擇不同治療之存活率,更精準地告訴醫師和病人,接受什麼樣的選擇,可以得到最佳的治療。
(文章相關訊息請上健康世界e學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