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日 星期三

No.456 疫情下的國際交流—淺談鳥居龍藏的臺灣踏查、同時望向過去與未來的奇美館「Siket回路-馬立雲部落主題展」、談多良地區遺址近年&


你是自然科學知識的愛好者嗎?你是否對週遭充滿了好奇?【科博電子報】歡迎你一同來發掘大自然的奧秘。 【殺破狼每周星座運勢】提供各星座整體運勢分析、當週須注意事項。量身為12星座打造本週星座最佳行走指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12/01 第45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博物館頻道
  疫情下的國際交流—淺談鳥居龍藏的臺灣踏查

南島文化專欄

  同時望向過去與未來的奇美館「Siket回路-馬立雲部落主題展」

考古探索

  談多良地區遺址近年之考古調查(上)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南科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卑南遺址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南科考古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博物館花絮

  本館首度與臺灣社群平台原創IP圖文作家「辛卡米克」合作,籌畫考古主題三部曲系列特展。其中兩檔「考古.工具.人 ft. 辛卡米克」及「卑南史前大聚落」於110年11月18日(四)搶先在卑南遺址公園開展,此兩檔特展分別藉由貓咪化身為考古隊隊員以及史前卑南文化人,帶領觀眾體驗考古田野發掘作業的工作流程,以及深入認識卑南文化人的食衣住行生活中。

  聯名特展除了具備豐富精彩的展示內容外,並推出文創商品,除了填寫線上問卷完成FB或IG打卡,贈送貓貓考古隊專屬防水貼紙外,順利完成三檔聯名特展的集章任務,還有機會能夠兌換「史前館ft.辛卡米克限定紀念品」1份,兌換期限至2022年12月31日止,第三檔聯名特展「直擊博物館後台」何時推出?敬請密切留意特展及本館開館訊息,快來接受這份挑戰吧!

文•圖/史前館

 


 

  疫情時代,儘管少了出國面對面交流的機會,但是透過視訊卻也創造了更多跨國交流的機會。南科考古館與日本德島鳥居龍藏紀念博物館進行視訊講座交流活動,透過這篇會後延伸閱讀的整理,也讓我們更認識鳥居龍藏在臺灣原住民研究上的投入。

  瑞穗鄉奇美原住民文物館於今年展出一檔「Siket回路-馬立雲部落主題展」,這是以撒奇萊雅族馬立雲部落為範圍、以部落歷史與文化為主題的展覽,但也同時帶出撒奇萊雅族、跨族群及其與外在社會等更大的框架,可以看到這個撒奇萊雅族部落與外在社會之間互動與形塑的過程。

  聽到多良你會想到甚麼?映入腦海的應該是那片從多良車站往下觀看南迴火車沿著無敵大海景奔馳的畫面。多良聚落所在坡地有好幾處遺址,本期將先介紹由考古學者依慣例以當地最小行政區域名而命名的多良、多良II、多良III等3處遺址。

 
 

疫情下的國際交流—淺談鳥居龍藏的臺灣踏查

文•圖提供/林慧仙


2021年5月4日史前館南科考古館與日本德島鳥居龍藏紀念博物館進行視訊講座交流活動

  談到日治時期的研究臺灣原住民的學者,除了最富盛名的伊能嘉矩先生之外,在同一時期還有兩位在臺灣近代歷史及原住民研究中耳熟能詳的人物—鳥居龍藏與森丑之助。三位日籍研究者在臺灣早期原住民族田野踏查歷程中,皆有著各自截然不同的研究路徑與重要成就。

  在今年五月臺灣疫情爆發前夕,史前館南科考古館有幸與日本德島鳥居龍藏紀念博物館展開了一場疫情下的線上國際交流座談,會中並邀請當時正於中央研究院擔任訪問學者的日本福岡大學人文學部文化學科宮岡真央子教授來到南科考古館,進行鳥居龍藏研究之專題講座。本篇文章為筆者在國際交流會後的延伸閱讀,在此淺談並介紹鳥居龍藏在臺灣踏查的軌跡。

  鳥居龍藏為日本德島縣人,家族世代為菸草商,自幼家境富裕。由於雙親久無子嗣,加上兄長因腦膜炎導致智能不足,因此鳥居龍藏是在家人殷殷期待下出世,並在備受家人呵護下成長。他自幼時就對各種事物抱持極大好奇心,並因為家境富裕能隨同母親的興趣—戲劇,經常觀賞各種人形劇及歌舞伎等演出,不但從中學習到許多歷史典故,也養成他喜好收集人物繪、歷史畫冊、浮世繪、錦繪、玩具等新奇事物的興趣,兒時生活可說過得相當自由自在。

詳全▲TOP

 
 

同時望向過去與未來的奇美館「Siket回路-馬立雲部落主題展」

文•圖/方鈞瑋


奇美館Siket回路-馬立雲部落主題展展覽海報(奇美館提供)

  2019年3月,我因擔任東區原住民族文化館輔導委員來到位於花蓮市的花蓮縣臺灣原住民族文化館進行訪視,當時館內正展示「穿越烽火•離散重生-噶瑪蘭族加禮宛戰役暨撒奇萊雅族達固部灣戰役140週年」紀念特展(2018年9月15日開展)。這個特展是從這樣一段歷史敘事展開(註1):

  140年前(西元1878年),奇萊平原(現花蓮市十六股及新城鄉嘉新村一帶)撒奇萊雅族和噶瑪蘭族與清兵爆發嚴重衝突,清兵仰賴優勢火力大敗兩族,史稱「加禮宛戰役/達固部灣戰役」。戰後噶瑪蘭與撒奇萊雅遺族們為了避禍,被迫隱藏自身的身分,透過婚姻與混居等方式融入阿美族之中,因此被高度同化,常常被認為是阿美族支系。在兩族族人們多年積極爭取下,噶瑪蘭族與撒奇萊雅族分別在2002年及2007年先後得到正名。

  這段歷史透過展覽被重述的目的在於「提醒族人及社會大眾,不能遺忘原住民族祖先在這塊土地上曾經發生過的戰役及其背後的意涵」(同上引)。然而,戰役後離散各地的撒奇萊雅族人經歷了怎樣的歷史遭遇?這些歷史遭遇對族人的身份認同又產生什麼影響?這種種問題,需要被更細緻地呈現。

詳全文▲TOP

 

 

談多良地區遺址近年之考古調查(上)

文/圖•葉美珍


多良遺址的石板棺

  在臺東市以南,卑南鄉、太麻里鄉、大武鄉境臨海地區,境內中央山脈東南山塊接近海岸,鐵路及公路線在此貼近平行,臺鐵南迴線在此常穿山而過,伴隨於東側的臺9線南迴公路則沿山腳開闢,因公路非常逼近海岸,山海交會,風景開闊壯觀。這一帶坡地大多陡峭,形成的聚落不大,坡地開闢田園種植樹木、果樹,在這樣的坡地上其實史前遺址不少,分布高程多介於100至300公尺或更高,有些坡地陡峭的程度,就算現在立足其上都讓人感覺頗為驚險。

  由於此區已發現許多遺址,顯示史前時代持續有人群在此活動、行走於陡峭坡地間,其時間可早自四千多年前的繩紋陶文化時代,而比較多的是二、三千年前卑南文化及三和文化以後到數百年前的遺址。這些遺址中有以前的聚落,可以觀察到礫石結構、陶片及石器,有些可能是當時聚落外圍農園或伐木活動的工作地點,常只見到零星打製石器,陶片很少或幾乎沒有,即使如此也都是臺東地區考古學研究者必須造訪的遺址。

詳全文▲TOP

 
 

史前館臉書(Facebook)粉絲頁!

追蹤東部康樂本館與卑南遺址公園的消息請往這邊「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追蹤南部南科考古館的消息請往這邊「南科考古館」
粉絲頁按讚,就可以不定時收到最新的史前館活動訊息以及其他相關連結!誠摯歡迎您的大拇指來按讚!

 

特展:

  • 「考古•工具•人」特展 ft.辛卡米克
    時間:2021/11/18(四)∼2022/2/28(一)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遊客服務中心
  • 「卑南史前大聚落」特展
    時間:2021/11/18(四)∼2022/5/2(一)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展示廳特展室
  • 海想聽,成功潮流生活特展
    時間:2019/11/1(五)∼2021/12/31(二)延展
    地點:臺東縣成功原住民文物館(台東縣成功鎮民富路43號)
  • 「歌,住著誰的青春?」太魯閣族音樂特展
    時間:2020/11/21 ∼ 2021/12/31( 週一至週六)9:00-17:00
    地點:
    花蓮縣萬榮鄉原住民文物館( 花蓮縣萬榮鄉萬榮村124 號)
  • 遠古的臺灣故事
  • 地點:鹿鳴溫泉酒店
  • 崁頂布農家族系譜展──我的名字從何而來
    時間:2019/11/30(六)起
    地點:崁頂3062(臺東縣海端鄉崁頂村3鄰62號)
  • 歸途 Taluma' ─七腳川(Cikasuan)戰役110周年特展
    時間:2018/12/2(日)∼2022/12/31(四)(週六、週日)延展
    地點:花蓮縣壽豐鄉原住民文物館1樓(花蓮縣壽豐鄉光榮一街26號)

》走讀臺灣

  • 走讀臺灣:這些地方•這些人這些事
    史前館以「這些地方•這些人這些事」為今年度走讀主題,透過遺址踏查、認識部落、主題講座、兒童故事體驗營、到校教學等,結合文本,帶大家認識各地夥伴在乎與創造的事。
    ※活動詳情請密切關注本館官網及臉書頁面 |活動報名
  • 走讀史前•追隨風暴之子的履跡
    活動時間:2021/10月•線上播放
    追隨著風暴之子的主人翁瓦利,走訪花東海岸及縱谷的史前遺址吧!地表可見的巨石、散落的陶器或石器,都是史前人群生活的印記,站在遺址上遙想3,000年前,人們奔馳狩獵生活日常的情景,隨著風聲而來的古老低吟。 文本《巨石,你好!》

》教育推廣 

  • 女影巡迴:第28屆台灣國際女性影展「幻形共生」
    活動時間:2021/11/7∼12/5(週日)14:00-16:3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遊客服務中心放映室 詳情及報名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不僅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議題性影展,更是亞洲兼具重要性與代表性的影展之一,旨在提供女性導演另類視角的影片映演,並建構國際交流的平台,也為國人引介了近千部難得一件的外片,以及別具匠心的國片。 卑南遺址公園鎖定分類與認同、主流與非主流、壓迫與權益、遷徙與移動、南島文化等議題和主題,精選8部參展作品邀請至臺東放映並規劃映後座談。

    時間

    映後座談人

    片名

     

    12/5(日) )14:00-16:30

    朱詩倩
    (本片《非法母親》導演)

    非法母親

    朱詩倩|台灣|2020|21min

     

    走吧,回家

    Fanny Chotimah|印尼|2020|75min

  • 110年度史前館環境教育課程服務
    活動時間:2021/1/1(五)∼2021/12/31(五)
    史前館的環境教育課程藉由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學員從歡樂中學習臺灣的自然生態、史前文化及南島文化。康樂本館自109年起進行展示更新工程,現階段休館中,將環境教育課程經由專業的設計及轉化成外展課程,將博物館帶到學校內。課程涵蓋:
    ◆家在哪裡 ◆搭乘時光機 -史前辦桌「器」 ◆小小考古學家 -「海」是很愛你 ◆小小人類學家 -你「視」原鄉島

    卑南遺址公園結合史前遺址現址、戶外自然空間以及展示廳,發展出多套環境教育課程等著你來探索,課程涵蓋:
    ◆穿越時空話卑南 ◆食事變!變!變! ◆尋找國家寶藏 ◆新角度看世界

    詳情查詢│預約洽詢│ (089)381166#561 孫先生(本館環境教育推動小組)(089)233466#210 張小姐(公園環境教育推動小組)

 》專題演講

  • 臺灣本土植物利用--藥草球
    活動時間:2021/12/11(六)14:00-16:0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 網上報名 活動洽詢| (089)233466#210李小姐
    講師│張鈺敏 藥草球按摩源於泰國,為一種結合保健、養生、按摩的綠色健康法,在中醫當中也有類似的概念(例如艾灸)。臺灣本土的藥草種類繁多,也更適合臺灣人,本土常見植物如艾草、芙蓉、香茅、七葉埔薑、月桃、大風草、馬告等數種原生香氣藥草,搭配廿四節氣與芳療概念,演講最後自己來完成具有臺灣在地特色的藥草球 。(酌收材料費每人100元)

 》南科考古館

  • 我們活過:考古人骨遺骸暨墓葬展
    活動時間:2021/7/3( 五) ∼ 2021/12/12( 一)
    地點:南科考古館二樓特展廳

 》卑南遺址公園 

  • 預約卑南遺址公園「遺址環境教育主題課程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為史前卑南遺址的所在地,是國內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成立之初即以保存史前遺址為基礎,並以文化再現和環境復原的規劃理念,呈現出一座兼具自然與文化的遺址公園。園區多年來致力於文化保存與自然生態棲地的營造,為了提供民眾多元的學習與提升博物館教育功能,亦致力於推動成為東部地區優質環境教育學習場域。課程方案主軸以「人與自然」為核心,包含有人與自然的互動所產生的文化與環境問題,以及引導人們認識自然及學習如何與自然相處。在此核心理念下,共規劃6套課程方案。
  • 學校暨團體預約卑南遺址公園DIY體驗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是約在三千年前歷史發生的現場,為讓您有親臨歷史現場的感覺,我們規劃的DIY體驗活動是以:再現史前生活聚落文化,及還原當時的生態環境為體驗進行之方式。「做中學」是從事教育工作耳熟能詳的重要方法:「我聽到的容易忘記,我看到的容易記得,我親自做的才真正了解。」所以,我們提供以學童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在這裡讓學童實際體驗三千年前卑南文化的食衣住行等種種生活樣貌,活動透過動手做或遊戲體驗的方式,了解卑南文化公園所擁有的考古人文或生態環境的相關知識與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活動是有作品可以帶回家作紀念,這是學校選擇校外教學時最好的學習與回憶。
行政院廣告

更多博物館最新訊息:http://www.nmp.gov.tw/news/list.php

110年11、12月活動資訊 PDF 下載

▲TOP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