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4日 星期二

聯合報社論/用覆議提煉仇恨,以罷免收割社會人性


全世界最厲害的頭腦、最捉摸不透的管理動向、不知何去何從的地球命運,都在【世界公民電子報】。 【橘世代電子報】為讀者提供面對人生下半場所需七個面向的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2/05 第589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跌停板才要未雨綢繆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用覆議提煉仇恨,以罷免收割社會人性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AI全球對話與協作刻不容緩
民意論壇 AI熱潮背後的環境災難
霸凌死者…誰讓政治抹滅人性
人文加持 打造精實AI中文資料庫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AI智慧醫療新趨勢與挑戰
民主外星人?罷免不是民主常態
醫療是台灣人最幸福資產
出國前 做好健康風險管理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跌停板才要未雨綢繆
黑白集/聯合報
股市新春開盤就跳水。受墨西哥被美國課重稅衝擊,赴墨設廠上市公司全淪為重災區。跌停板的業者,急著在盤中發重訊,也無力回天。股市攸關國本,經濟部長郭智輝也坐不住。一個月前,他才說「川普不過四年,影響有限」;如今眼見台股重挫,他也改口:要未雨綢繆。

好在美墨談判有進展,關稅延後一個月開徵,股市跌深小反彈,賴總統可繼續吹噓「經濟廿年來最好」。這個月,也正好讓郭智輝「未雨綢繆」。經濟部特別在美國成立中心,協助企業評估投資環境,轉移生產地。

拜登要供應鏈去中,政府鼓勵台商遠離中國,遷往墨西哥就三百多家。川普如今課墨國重稅,台商反成「自投羅網」。這回,政府忙著幫業者搬去美國。川普還沒通知台灣談保護費,賴政府已先亮底牌奉上投名狀。若白宮又利用關稅,要求更多供應商遷赴美國,賴總統要遵旨照辦嗎?

川普揚言對台灣晶片課徵百分之百關稅,各方分析他意在促使台積電等先進製程業者移往美國。台灣沒籌碼說不,但也不能無條件棄守。總得爭取有利的運營條件,否則「台美互利雙贏」,豈不成了遮羞布?

郭智輝用「未雨綢繆」,粉飾他替美國商務部當買辦的不堪。殊不知,川普掀起的是海嘯,政府連諾亞方舟都沒備好,講空話也不先看清楚時機。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用覆議提煉仇恨,以罷免收割社會人性
社論/聯合報
開工首日,中選會的首件大事,是忙著受理廿個團體遞送的罷免提議書。其中,十九案是為罷免國民黨立委,另一案是為罷免新竹市長高虹安。可想而知,這些罷免案全是民進黨側翼所發動,他們並特意選在同一時間舉行記者會。同日,行政院長卓榮泰在新春團拜上皮笑肉不笑地抱歉,說茶點沒了,「真的是沒了」,為預算再補一齣哭窮戲碼。

對這些進展,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喜不自勝。他當天在立法院接受媒體聯訪,聲稱本會期就是「罷免會期」,大罷免一定「大成功」。他並預測,史上朝野最對立的時代,九月一日就會恢復平靜,屆時罷免投票結束,「院長、副院長都會順勢換人」。老柯的張狂,不是沒理由的。他上個會期呼嘯國會的行徑,受到各界批評,他仍執意而為,現在正是他「驗收成果」的時刻。正是他用暴怒暴走,召喚出綠營漫天仇恨值,現在才有廿個罷免案送件的佳績。

柯建銘的得意,和卓榮泰的僵硬,形成對比。卓揆上任至今,除了被國會混戰拖住,行政上幾乎看不到建樹,讓他成為一個「沒有存在感」的院長。前閣揆蘇貞昌任內以蠻橫跋扈著稱,讓民進黨主導的立法院淪為「行政院立法局」,供行政院予取予求。如今形勢逆轉,沒有主見的行政院長,只能聽憑已失去多數地位的民進黨團總召指揮,企圖用混戰的方式扭轉劣勢,自甘降為「立院黨團行政局」。這種「尾巴搖狗」的變化,才是賴政府最大的危機。

卓榮泰的虛弱,已難以遮掩。他開春上工第一件事,就是追問立法院是否收到《選罷法》覆議案,這當然也是配合柯總召的布局演出。數日後,覆議案必然以失敗收場,此一結果早在預料之中;問題是,為何卓榮泰仍堅持要加演這一場?原因很簡單,就是要透過不斷的程序杯葛及議事對抗,才能「提煉」出綠營支持者最大的「仇恨值」,掀起「大罷免」的狂潮。這就是柯建銘的如意算盤。中華民國成立一百多年來,行政院僅提過十三次覆議案;但卓榮泰只上任八個月,就提了三次。這樣的紀錄,卓揆感到光榮嗎?

一個政黨如此處心積慮地想要掌控一切權力,卻無意拿出什麼積極作為服務人民,對於偏差的政策則拒絕修正,更不想聽取選舉民意或立法機構的制衡。這種政黨,配得上它所擁有的權力嗎?一個執政者,若只顧自己的光鮮作威作福,不顧社會大眾而只照顧自己周邊的沾親帶故者,不顧施政卻只會玩杯葛和鬥爭的政治遊戲;那麼,人民有什麼理由要把權力繼續託付給它?

柯建銘召喚的「大罷免」,雖只是針對國民黨立委而發,其實也在掀起台灣社會對立氛圍,更為了推翻一年前立委選舉的結果。這種作法,本身就在撕裂社會,也在破壞民主價值,是全球民主國家罕見的逆行。更嚴重的是,民進黨利用覆議、釋憲、罷免等極端手段來提煉仇恨,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其更昂貴的代價,是台灣社會人性和公理的泯滅。

近日藝人大S徐熙媛在日本因流感猝逝,外界一片嘆惋。未料,綠營罷免團體卻質疑,其死訊選在罷免記者會前發布,是故意要用來轉移對綠營大罷免的注意力。更有綠營網紅發文,稱希望「大S投胎到中國」。如此冷血到喪心病狂的言論,如果不是政治人物再三提煉刺激,社會何以至此?

可悲的是,號稱「民主進步」的政黨,面對柯建銘、卓榮泰這一代政治人的自我作踐行為,竟沒人敢出聲制止。權力使人腐化,果真不假!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AI全球對話與協作刻不容緩
社論/經濟日報

中國大陸人工智慧(AI)初創公司DeepSeek一鳴驚人,引出美國遏制中國技術發展的圖謀是否存在漏洞的問題,以及DeepSeek的成功有多少是依靠其所獲取的美國技術,有多少是來自其自身的創新。至於面對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相關國家如何加強全球對話與協作,卻未被特別討論。

DeepSeek突破美國先進技術封鎖障礙,發展出可與美國相媲美的低成本AI模型,美國各方咸認應該加碼制定更嚴格的規定,確保中國企業未來無法獲得美國的先進技術。大陸方面則得意洋洋,全力大搞外宣。兩強的激烈競爭未來勢必更加火熱化,而為合作發展與全球治理而進行對話與協作的大門勢必愈關愈緊。

川普政府的AI和加密貨幣事務主管薩克斯(David Sacks)在X平台上的一篇貼文中寫道,川普已經撤銷了拜登的一項行政命令,要求AI開發人員報告對美國國家安全、經濟、公共衛生構成風險的系統進行安全測試的結果。理由是拜登的命令「束縛了美國AI公司的手腳」。DeepSeek給美國敲響了警鐘,刺激美國力求在創新和速度上超越對手。為競爭求勝,對於AI發展可能帶來的安全隱憂則更加漠視,遑論協同各個尋求防範與治理對策。

人工智慧的新興格局不僅由技術進步所塑造,同時也受到國際合作和治理框架深刻影響,因此不能忽略潛在的全球資料治理機制以及前瞻性的國際合作如何開展。世人需要確保人工智慧的收益在國際間得到廣泛的共享,同時必須採取盡可能一致的監管方法來有效管理其影響。但由於AI技術在全球競爭中扮演關鍵角色,而且具有軍民兩用特性,因此迄今猶未探索任何關於人工智慧的全球協作方案。

人工智慧的未來發展無可限量,其隱患卻也無可掌握,如同地球暖化問題,需要各國共同面對。隨著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全球社會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人工智慧與多領域風險形成了複雜的關聯。

尤其是在地緣政治領域中,人工智慧已成為大國技術競爭的核心,其技術應用與出口管制對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產業布局產生深遠影響。人工智慧推動的數位轉型也加劇了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高階晶片、演算法和資料中心等核心資源現已高度集中在少數國家和企業手中,一旦因地緣衝突而發生技術封鎖、供應鏈中斷等情事,極可能導致整個系統陷入癱瘓。 金融領域面臨的風險同樣可觀。人工智慧取代了大量重複性、機械性職位,提升了生產效率,但也加重了金融系統對技術依賴,因而放大了系統性金融風險。人工智慧也帶來社會風險,主要是傳統工作機會減少,加劇失業率和收入不平等對勞動市場構成的衝擊。這些多維度風險相互交織,對全球治理能力構成嚴峻挑戰。

因此,各國積極挖掘AI發展技術的同時,也要警惕其潛在威脅,就是要打開全球對話與治理的大門,透過多學科融合與國際合作,制定前瞻性管理策略,確保技術的安全、可靠和可控發展,為世界永續發展提供支援。

人工智慧已成為國際合作的重要課題。隨著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勃興,透過國際合作的推動,建立和改善人工智慧發展的全球治理,以便尋求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加速器和國際合作的黏合劑。目前迫切需要制定全球協調的人工智慧技術標準、治理準則,包括聯手應對涉及人工智慧的跨國犯罪。

人工智慧勃興後,人類面臨的機會和挑戰俱前所未有,如何應對?誠如美國前財長、哈佛大學前校長桑默斯說:「只有加強國際合作,人類才能迎來一個更永續、更包容的未來。」

   
民意論壇
AI熱潮背後的環境災難
朱立安/教(嘉義市)/聯合報
今年春節,親友相聚最熱門話題竟然是人工智慧,精確說,是中國研發出DeepSeek,用更少成本達成類似效能,造成晶片股價震盪。即便我生活圈圍繞高學歷者,大家依然從自利觀點看待可能讓社會文明翻天覆地的大變革,這也顯示人工智慧的宿命。

人類利慾薰心,千萬年皆如此,科幻電影經典《二○○一太空漫遊》開場不久,人猿發現骨棒可當戰鬥殺戮武器,得意嚎叫著舉起骨棒拋向天空,下一幕,影像切換到形狀相似的太空船。歷史上重大發明,如炸藥、太空科技,都在數十年後變成爭權奪利的武器,人工智慧的進程可能還會快些。

人工智慧之被看好,是因我們相信它比我們聰明,用來取代我們自己!倘若這不恰好印證我們愚蠢,背後必隱藏獲利者與被犧牲者的階級陰謀。

目前,人工智慧被強推到各種產品,逼消費者接受,我新買的筆電,功能陽春,連磁碟機和寬頻接頭都無,卻宣稱載掛人工智慧。我把川普頒發的幾十條行政命令輸入微軟Copilot,問對於美國乃至全世界有何影響,得到答案都是語氣得體、內容空洞的鬼打牆。舉教育方面為例,學校禁提種族、性別平權,否則老師被開除,狀況這麼嚴重,人工智慧輕描淡寫說:「批評者認為」將引發對於包容性之「潛在長期影響的爭論」。假客觀、不痛不癢,難道不管哪個黨上台、哪個狂人掌握核子武器按鈕都無所謂?或許,這將是未來民主政治的情況。

我的教學也被要求融入人工智慧,所以我教學生使用生成式作曲軟體;但我明講,教那東西是因為學生即使看不懂樂譜,輸入幾個指令形容想要的風格,幾秒鐘就可變出曲子;其產品就像台灣路邊早餐店喝了會拉肚子的所謂紅茶,送我我都不喝,但學生若從事數位創作、當網紅,這是無須付費就取得背景配樂的捷徑。這類人工智慧的商業運用,讓人們整體愈來愈笨,變得沒有價值,但資本家從中獲利。

在台灣,即使拋開社會學對人工智慧之倫理爭論,或政府該有因應失業潮的作為,光想到晶片工廠與大型資料處理中心耗水耗電,就令人頭皮發麻。美國密蘇里州Peculiar市擋掉了設立資處中心的申請,因為數年前德州電網在冬天崩潰,嚇壞大家;前年,Google在奧勒岡的資處中心被發現竟消耗當地三分之一供水,讓社區陷入缺水。最近英國衛報討論首相要在乾旱區設資處中心,難道讓工廠與居民搶水?台灣不時缺水停電,常動腦筋要水電雙漲、以價制量,擠出水電給工業,卻無視通膨和物價上漲的惡性循環造成老百姓痛苦。

在個人層面,我們是否想過用人工智慧寫一封該親手寫的文案會消耗多少水電?政府層面,台灣環保評比連年吊車尾,有沒有思考設置耗水電廠房將導致更大環境災難呢?所以從環境觀點看,中國開發新的人工智慧減少能源消耗,應該讚揚。倘若目前的人工智慧熱潮優先考慮科技公司需求,而非環境永續性的需求,在人工智慧管制社會、掌握國家機器之前,血肉之軀的人們早已為人工智慧帶來的環境災難付出巨大代價。

   
霸凌死者…誰讓政治抹滅人性
汪志雄/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聯合報
藝人大S因確診流感併發肺炎驟逝,親綠網紅「486先生」不忘網路霸凌,第一時間發文酸願大S投胎到中國,她妹妹小S也是。

之前486也被爆料盜用韓國女生的IG照片,並將其後製成不雅照,在社群平台上發文謊稱是中國女生隆乳在日本從事性交易。但事後爆料的粉專「一百五」卻遭網軍側翼集體霸凌、肉搜並公布個資。

486先生之所以能夠如此毫無忌憚,因為現在對許多台派拳民而言,只要是打著擁護本土的旗號,一切毀人名節、造謠生非、貪汙下作的事,都可以被合理化成「愛台灣、護民主」。台獨教父史明曾說:「要先做一個好的人,才能做一個台灣人」,真是大哉斯言!

台灣因為民粹治國,網路霸凌已成常態。這些鍵盤網軍躲在電腦螢幕後面四處征戰,造謠抹黑,激化社會仇恨與對立,實在是搞爛台灣社會風氣的最大元凶。當初賴清德總統也被英系網軍打得無力招架,舉白旗求饒,應該最能理解被網軍霸凌的痛苦。可惜賴掌握權力之後,網軍治國不減反增,言語霸凌有過之而無不及。

賴清德總統上任以來,大張旗鼓地主打「認知作戰」,將台灣塑造成身處認知作戰的一級戰區,強調境外勢力利用錯假訊息操控爭議輿論,試圖造成台灣社會的動盪;並藉此以國家安全為由,合理化其「言論審查、新聞監控、網路管制」的政治洗腦與思想管控。不意後來卻發現,那些造謠散布假新聞的,很多都是立場鮮明的綠營網軍。

民進黨政府挾著龐大的國家預算與資源,在豢養網軍、經營粉專、籠絡網紅這些事上,沒有其他政黨可與之對抗。首先,政府利用專案撒下資源,籠絡一些親綠臉書粉專,吹捧他們成為所謂的意見領袖;接著,再花大筆的金錢做網路行銷,並且動用網軍為執政黨的政策護航洗白;最後,再用「不斷電洗腦」的大內宣與大外宣,營造「台灣第一」的精神高潮。

儘管這樣的操作能夠快速累積廉價的政治紅利,然而一個國家倘若只能倚賴網軍治國,那麼這個國家走向低俗化、弱智化、民粹化,必然指日可待。群眾是盲目的,在網路的世界裡尤其如此;當一群人陷在同溫層裡,很容易「去個人化」而隨著酸民一起霸凌、謾罵,並且還認為自己是在維護某種價值、捍衛某種理念;換言之,那已是信仰的層次了,因此鮮少能夠冷靜說理。這就如同佛洛姆所說的,現代的權威或領袖,已不是一個具體人物,而是一種被深化的概念、一種被標榜的價值。而這種概念與價值往往被有心者刻意操作,令人難與之對抗。

因此當務之急,乃是認清這些側翼網軍背後的邪惡力量,在網路世界裡不要輕易隨之起舞、輕信謠言,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要只看梗圖、懶人包,或以留言負評的多寡去解讀一篇文章,要嘗試去看不同理念、不同立場的陣營對同一件事的看法,以免自己過分偏狹而陷入盲目的激情中,不知不覺成為政客手中的工具。

   
人文加持 打造精實AI中文資料庫
姚振黎/中央大學中文系退休教授(/聯合報
除夕清晨,小學同學傳來DeepSeek橫空出世、美股跌的新聞。隨即看見老同事群組:「我已download深度求索,我覺得很棒!」「剛剛安裝了,確實很猛。」不一而足。

趁年假清理堆積的已發表文稿。就是愛寫,不吐不快;李白的「大塊假我以文章」,歐陽脩的「人為動物,惟物之靈…有動於中,必搖其精」,誠不我欺。想到哪、寫到哪,享受文不加點、一揮而就的痛快淋漓。

比爾蓋茲說,AI將徹底改變教育。ChatGPT誕生後,文科教師不能感受箇中變化者,幾希!

出席教學研討會,嘗數度被詢問:「如何抓學生用AI代寫作業?」已然感受AI不再是理工人的專利,而是每個人的未來日常。如何駕馭、運用人工智慧?周遭都在說「未來就是一個人人都可以用AI的社會」,AI在職場、在生活,猶如電腦、英文,是工具;就像陽光、空氣和水般,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賴文字維生者,如何從生也有涯、知也無涯中突破精進,得見海闊天空?

當DeepSeek被議論「中國的言論審查機制讓AI被套上緊箍咒」,首任數發部長也出招破解,讓DeepSeek回答六四天安門事件。結果又如何?科技源自人性、科技關乎國安,人盡皆知。何妨會當凌絕頂,登高望遠,一覽眾山小?畢竟學海浩瀚,當教電腦資訊管理的同事傳來:「大作或許已經被收納到AI資料庫成為學習的基本資料」,猛然意識到,以前「文抄公」在網際網路立即被抓包,未來已是你泥中有我,甚至我泥中有你。

那麼,文科畢業生可以做什麼?少子化加持下,愈發招攬不到學生了。學海無涯中,如何脫困?對依賴文字讀寫謀生者而言,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這是光明的季節,或是黑暗的季節?存乎一心、繫於一念。就是要「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算力與演算法人才,術業有專攻,非人文教師一蹴可幾的素養,但資料庫的蒐集「情周而不繁,辭運而不濫」,使情思周密而不繁亂,文辭運用恰當而不蕪濫,則是人文社會科教師可以做的。擺脫「生源短少」的壓力,投向資料讀寫彙整、提供檢索的基本功;猶如筆者昔日受哈佛燕京學社引得的漢學叢書檢索,得享論文書寫之樂。AI浪潮下,台灣若能提供與時俱進的中文資料庫,思想內容、行文詞采,去蕪存菁、贍富精覈兼備,即能成就世人種樹乘涼的志業。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AI智慧醫療新趨勢與挑戰
方元沂/聯合報
運用AI協助發現疾病、加速病情與檢傷判斷時間、提升醫師醫療決策的品質等AI新科技結合醫療的運用,已成為新趨勢。在不久的將來,AI醫療將融入整個健康照護價值鏈,改變我們對醫療照護的認知。

WHO定義智慧醫療為資通訊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包括醫療照護、公衛監測等。

二○二四世界經濟論壇的數位醫療保健轉型計畫洞察報告預測,AI智慧醫療技術將極大地改變患者體驗。目前AI醫療應用從骨折漏診發現改善、救護車需求評估、疾病早期跡象檢測到臨床聊天機器人指導醫療保健決策方面,都有非常好的成效。

報告指出,目前有四十五億人無法獲得基本的醫療保健服務,預計到二○三○年將短缺一千萬名衛生工作者。AI醫療有助於彌合差距並改變全球醫療保健,實現聯合國全民健康覆蓋的永續發展目標。

AI醫療在美國的發展迅速。根據麥肯錫在去年的智慧醫療領域生成式AI採用趨勢和下一步的產業調查,在受訪的美國醫療保健領導者中,有七十%的受訪者已使用或渴望使用生成式AI來改善醫療保健利益相關的工作和營運方式。

生成式AI醫療可以在改善患者體驗和簡化營運方面創造巨大價值。大多數受訪者認為,生成式AI在臨床醫生和臨床生產力方面能大力發揮作用;在提高患者參與度和體驗、管理效率和有效性,以及護理和交付品質方面也具有深厚潛力。生成式AI的應用正在從臨床擴展到改善整體醫病互動的領域。

然而,調查報告也指出,生成式AI發展規模化應用的重點在於負責任的使用。在醫療保健中處理患者時,不準確的結果和偏見等風險尤為關鍵。多數受訪的醫療領導者將AI風險視為首要關注點。

隨著AI醫療技術迅速發展,對AI醫療監管需求的重要性亦應同步提升。如何透過法規及政策同步更新,一方面提供智慧醫療發展的良好環境;另一方面確保發展過程中的公平性、安全性及個資保護,是目前歐美政府推動的重要方向。

以生成式AI醫療的應用為例,由於其需要結合健康資料庫的分析,會觸及病患個資保護的範疇。在歐盟,生成式AI醫療同時涉及《一般資料保護規則》(GDPR)、歐盟AI法及新提出的《歐洲健康資料空間規則草案》(EHDS)。其中,GDPR要求病患明確同意,使用目的限定與最少化的蒐用等;歐盟AI法關注確保訓練數據涵蓋多樣化的群體,以防止偏見,並要求提供模型決策過程的透明性等;EHDS則專注於釋放健康資料的潛力以促進創新與更好的醫療保健,尋求在醫療保健領域平衡隱私與數據共享的公共利益。

在台灣,憑藉全民健保資料庫及AI供應鏈產業優勢,AI智慧醫療的發展值得期待。然而,相關法規尚未跟上產業新趨勢,造成發展障礙及個資保護風險。憲法法庭憲判字第十三號判決指出,健保資料庫的管理及利用規範不明確,且未提供退出權。衛福部今年將提出修法,期望能跟上歐美趨勢,兼顧個人隱私保護及健康資料共享,以促進醫療創新,讓國人享有更好的醫療與健康服務。(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永續創新學院院長)

   
民主外星人?罷免不是民主常態
林火旺/台大哲學系退休教授(桃園/聯合報
農曆年後,罷免動員應該會持續加溫,雖然民進黨一再強調這是民間自主性的行為,但是一般人應該很難相信執政黨完全沒有在背後推波助瀾:一方面「大罷免」可以轉移執政無方的焦點,另一方面則可以用「仇恨」凝聚原有支持者的向心力。因此,儘管民進黨內部對此議題似乎出現雜音,比較合理可信的是:賴總統和柯總召並沒有不同調,而是唱雙簧。

「罷免是人民的權利」這個口號讓大罷免的倡議者理直氣壯,彷彿行使罷免權才是民主的展現,這會模糊一個重要的事實:支持罷免沒有比較民主,反對罷免也不等於反民主。因為罷免並不是民主的常態,而是例外。

選舉權是民主社會公民的積極權利,沒有普遍進行選舉的國家,絕非民主國家;相對地,罷免權是消極權利,從來沒有行使罷免權的國家,反而可能是比較成熟的民主國家。

罷免不只會增加公民成本,更重要的是背後的涵義。如果罷免的對象是自己選舉時支持的人,等於承認自己是一個判斷力不足的不合格公民。如果罷免的對象並不是自己投票支持的人,罷免會缺乏民主的正當性;理由很簡單,民主政治最核心的原則是多數決,想要罷免多數人支持的當選人,情緒性報復的成分遠高於合理性。

當然,沒有一個民主國家可以保證:多數公民支持的官員或民意代表就是人民最正確的選擇;但是由於任何民選公職人員都有任期制,民主國家可以透過「定期改選」這個機制,汰換不適任者。因此除非特殊狀況,否則不會輕易啟動罷免;所以罷免是例外,而不是常態。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既然有定期改選,罷免門檻提高反而比較合理,因為它可以避免政治人物利用罷免手段,進行政治鬥爭。想想看,如果一個民選公職人員嚴重失職或失格,搞到天怒人怨,再高的罷免門檻也可以被跨越。事實上,政治人物如果沒有明顯的過失,只因為政治立場不同就搞罷免,這反而是一種不健康的民主心態:不信任多數,或讓多數付出額外的代價。

如果純粹從「術」的角度來看,執政黨應努力維持社會安定、讓人民安居樂業,這才是繼續執政的保證;在野黨邏輯則是「唯恐天下不亂」,因社會愈亂、民怨愈多,才可能政黨輪替。然而令人費解的是,大罷免的始作俑者卻是執政黨。

難道台灣人民是「民主外星人」,天下愈亂,執政黨的形勢愈好?還是賴清德總統只有一黨獨大才會執政,搞罷免至少有機會變成一黨獨大?如果後者是執政者內心真實的聲音,有良心的綠營人士應該也會感到寒心:權謀治國不是正途;坐視社會仇恨值升高、惡意瀰漫,更不是人民的福音!

   
醫療是台灣人最幸福資產
劉伯恩/台灣長照醫學會理事長、家/聯合報
這一兩天受到藝人大S在國外因肺炎驟逝的新聞影響,診所總機電話已被詢問施打流感疫苗的來電給「打爆」,甚至有一些急出國的客戶親自到診間,苦苦拜託能否「擠」一支出來應急?相較於年前政府苦口婆心費盡心思鼓勵民眾來接種,情況真是天壤之別。

如果冷靜從臨床角度來看此次的「突發事件」,大家聚焦的「肺炎是會造成猝死」的疑慮並非完全正確,因此有一些病人問我該怎麼辦?我都以肯定的口吻告訴他們:這種情況在台灣要發生的機率應該不高!因為這不只是單純個體免疫力或入侵病菌的毒性問題,還有一項重要因素可能都被忽略了,就是醫療制度的問題。

因為從新聞報導中得知,大S在出現呼吸道症狀時,是先從基層的醫療機構開始處置,但因病況惡化,因此再轉診到上級的醫院做處置,而最後一家醫療機構也只有開立口服藥物給她,就讓她回旅館觀察休息,並沒有讓她立即住院治療,最後因病情嚴重,雖然有做一些急救的SOP程序,但為時已晚,終不敵病況惡化而回天乏術。

筆者雖然無法得知當下的臨床症狀及施救過程的細節,但如果此種情況出現在台灣,若病人已發生哮喘氣缺的症狀時,不管是在哪種等級醫院,一定會緊急安排住院,甚至會入住加護病房觀察治療,畢竟一般呼吸道肺炎感染是一種可逆性的疾病,只要度過急性發作期,在適當的照護下,大部分都可以安然痊癒。

不久前,筆者就碰到一位台灣大企業老闆娘跟我訴苦,說她兒子在某東南亞很先進的國家上班,某天半夜因急性腹痛,以他在台灣的經驗,就請司機載他到當地知名的大學附設醫學中心掛急診,結果作了一堆檢查後,主治醫告訴他:他是得了盲腸炎,需要開刀處置,但礙於國家醫療分級制度不能在此醫學中心開此種刀,請他自行再找醫院,而因為他兒子也弄不清楚哪家醫院可以開此刀,就趕快就近找了一家醫院,但很不巧這家醫院也以同樣理由回絕他,最後幾乎痛到快休克了,才被一家醫院收容而緊急手術,但因時間的耽擱,本來簡單的盲腸切除術演變成腹膜炎,前後住院了近一個月才出院!這種情況如果發生在台灣,早就成了頭條版面新聞。

截至一月底,全台一級醫學中心的總家數廿三家,屬於二線醫療機構的區醫院也有八十二家,而更基層的地區醫院也有三百四十多家,這些尚不包括各獨立的專科診所家數。因此在都會型地區,只要花卅分鐘車程就可以找到一家醫學中心醫院。而台灣的醫護人員專業度及敬業度也是全球數一數二,筆者在過年期間走訪台灣最南端的恆春基督教醫院,雖然地處偏鄉,又適逢春節年假,但在急診室值班的醫護人員都是具專科的年輕醫師,其熱忱及敬業態度令人敬佩!

或許有許多台灣人會羨慕國外的時空環境,甚至遇到假期都以國外旅遊作首選,但不可否認的,「醫療服務」還是台灣人最幸福的資產。

   
出國前 做好健康風險管理
林政武/國中教師(台南市)/聯合報
出國旅客面臨的健康風險具有特殊性,大S事件正凸顯這種風險的不可預測性。而旅遊保險的保障範圍往往被民眾忽視,多數人只關注航班延誤、行李遺失,卻對醫療保障缺乏足夠重視。

慢性病患者行前應全面檢查,攜帶足夠藥物及英文病歷。可諮詢專業旅遊醫療機構,了解目的地特殊健康風險。同時,要熟悉藥品的當地名稱,以備不時之需。

購買旅遊保險時,要特別關注醫療保障條款。建議選擇包含緊急醫療轉運、住院費用墊付等服務的方案。保額應足以支付當地醫療費用水平。同時建議提前了解目的地的醫療體系運作,掌握基本就醫用語。領事館或代表處也是境外就醫重要依靠,遇重大健康問題時,應及時尋求協助。

出國旅遊健康風險管理是一門必修課。大S的不幸提醒我們,享受異國風情的同時,更要對自身健康負責。建議出國旅客都應建立個人健康風險管理計畫,讓旅行成為美好回憶,而非遺憾。

   
從三振到全壘打!教你看懂棒球比賽的20個英文術語!
Lisa 2024年11月24日,臺灣棒球歷史寫下了輝煌的一頁!在世界棒球12強賽冠軍賽中,中華隊以出色的表現擊敗勁敵日本,成功奪冠,贏得榮耀!身為一日球迷,你是否也在轉播時被滿滿的棒球術語搞得一頭霧水呢?趁著這次機會,我們一起來學習棒球相關的英文詞彙吧!下次看棒球轉播時,保證你能看得更懂、更享受!

花蓮補助加碼!山海交織的兩天一夜,帶你玩出不一樣的深度之旅
你有多久沒被旅行驚喜到了?想像一下,當你一邊騎著馬在海岸邊迎風奔馳,一邊偷偷想著:「天啊,這是我的生活嗎?」還是說,你更喜歡挑戰極限,在森林吊橋上搖搖晃晃,尖叫著為自己加油?無論你是哪一種人,這篇文章都能給你靈感!更棒的是,政府現在祭出旅遊補助,住OwlStay故事所「綠舍」還能大省荷包!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