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裡,我蹲在地上大口呼吸,感覺就要喘不過氣。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這會不會是一場不可承受的決定?那天午後,我們訂下一棟房子。我獨自「執行」這件事。
他為了從日本回台一趟,可以說是費盡心神,把握一年一度的新年長假,搭配積累的休假統統用上,甚至還得展開一番毫不平靜的公事協調。經歷整年度的分離,我們總算碰了面。
僅僅只是為了與家人見上一面,卻得要付出如此代價,在看到對方的那一刻,遠距離婚姻未來的下一步該怎麼走,我們無須多談已了然於心。無論如何,我們要回到對方身邊,生活、定居。整套完整的方案圖譜,幾乎是在一個新年連假裡躍然成形,兩人都打算直衝履行。
完成防疫隔離之後,我們把握一周的休假時間積極看房,把人生大事壓縮到這等密度,情緒張力極大,爭執、研擬、爭執、研擬,期間一度以為遇到命定的屋子,讓兩人的紛爭瞬間平息、凝聚、下手,可冷靜下來仔細檢驗後,仍意識到並不合適。
買房子這件事,機會與危機相伴;不能衝動,卻又需要衝動。
實際上,自走入職場之後,斷斷續續也關注並走踏看房了五年多。奇妙的是,即使現在回頭看來其實相當不錯的選項來到我們面前,當下總會有其中一人找出一百個理由撲熄心動與評估,從來不曾達到共識。然而,到了轉折點的此時,選擇一間屬於我們的房子,已成了蓄勢待發的現實要事。
假期結束,他返回日本,只能由我一人現場評估。
那天近午時分,我與仲介來到一間舊房子相會,還有另外一對夫妻帶著兩個孩子,來來回回看了好久好久。光線打入屋子,從這頭慢慢轉移那頭。我和他視訊連線,不知道為什麼,冒出了「這會是我們的家」的念頭。
視窗那頭的他幾乎沒有遲疑,來談談看吧。
談價的過程總是驚險,我們連線視訊,由我完成簽約。
結束視訊之後,我記得那個黃昏,突然不安如波浪襲來。我蹲在地面喘不過氣。害怕做錯決定、害怕不可承擔、害怕是我看走了眼。
直到他接起電話,我們再一次複述清點了共同擬定出來的評估項目,再一次確認「我們為什麼做這個選擇」的理由,提醒自己這並不盲目,並且,這是我們共同的決策,不是我「一個人」的判斷。波浪過去了。
不久,他就安排好了正式返台的期程,迅速轉職、重整新居,我們在短短幾個月內建立起另一番生活圖像。這樣緊湊的時序少不了張力,可終究走過來了。
出走與歸返,原來這是一趟思索「家」的旅程,自此安頓屬於我們的壯年初歲。
●敬告讀者:「遠距婚姻教我的事」專欄下台一鞠躬,也請期待來年推出的新專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