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9月26日在丹麥海域出現了天然氣洩露;隔天,在幾乎同一海域不遠處,北溪一號管道也發現兩個洩露點。專家認為,此等洩露係爆炸所致,因為丹麥和瑞典都測到了相當於2.3級的地震。
北溪管道用鋼厚度大約40毫米,鋼管外邊還裹著60至120毫米的混凝土,一般認為,必須以相當量之TNT才能加以炸裂,管道又埋於海底,故應非一般恐怖組織所能為,極大可能是某國政府特種部隊之行動。
北溪一號、二號管道都是從俄羅斯經波羅的海通達德國的巨大工程。以北溪二號為例,全程1,200公里,工程長達十年,耗資200億美元,最大受益方為俄、德兩國,其次為其他歐洲需要天然氣的國家。炸掉北溪管道的目的,明顯是不想讓俄德兩國通氣;再說,俄羅斯不僅掌握著管道的閥門,又是北溪管道的最大股東,俄國似乎沒有理由幹這件事。至於德國,對俄羅斯天然氣進口的依賴度高達50%,斷了氣,不僅影響民生,且重創工業,似也沒理由幹這件事。排除俄、德兩國之後,考量到行為能力(國家級)與動機,剩下的嫌疑國只剩下美國、英國、烏克蘭與波蘭。事實尚待調查,但我們關注的是,此一事件的爆發對各國產業與經濟的影響,及對國際政經結構的衝擊。
首先,就微觀角度看,管道洩露消息一出,歐洲天然氣價格立即暴漲20%。對於寒冬即將到來的歐洲而言,俄德管道停氣,有如雪上加霜,看來許多家庭要重過燒柴過冬的日子了,敏銳的商機立即反應到了中國義烏的電熱毯廠商,加班生產,通過中歐班列輸往歐洲。另外,美國的天然氣企業及液化天然氣載運船大發利市,但德國或歐洲就必須以十倍於管道天然氣價格購買,企業尤其是作為工業大國德國的重工業或將面臨到異地搬遷的選擇。
其次,從宏觀角度看。美國CPI自去年4月開始持續升高,聯準會也做好準備以大幅升息來對付40年來空前通膨。只是快速升息對資產市場必將造成巨大衝擊,為避免股市泡沫破滅引發金融危機,引入巨量海外資金回流實屬必要,俄烏戰爭的爆發明顯地滿足了這樣的動機。當然,俄烏戰爭也造成了歐元的重貶,及如前所云,相當規模的企業也自歐洲移往了美國。
跳開美國角度,俄烏之戰及後續引發的北溪管道事件還有可能對國際政經格局產生如下巨大且深遠的影響:
一,經營了數十年好不容易規模初具的歐洲一體化將開始鬆動,甚至走向崩解。歐洲一體化本來就有先天的缺陷,如財政政策的不統一及能源的高度依賴俄羅斯,加上後天歐盟一再納入諸多東歐國家後出現的內部分歧,再加上美國因素的介入。北溪管道事件及俄烏戰爭,充分顯示歐洲自主性在面對強勢美國的無奈。
二,自冷戰結束以來,內部關係尚稱良好的西方陣營或將出現裂痕。因俄烏戰開打勉強重新凝聚的北約其實並非牢固,北溪管道事件真相調查,如果嫌疑高度指向美國,則其在歐洲內部及在歐美之間可能引發的震動恐難以想像。
三,俄烏戰爭及北溪管道事件,對俄羅斯而言是得失互見。烏東四區公投之後被納入俄國版圖,俄國多擁有了相當於原烏克蘭15%的土地、人口與資源;但常規軍力表現得不如預期也折射了俄國的財力困窘,不幸的是,作為出口主力的石油與天然氣,如今在歐洲市場遇阻,只能向中國尋求出路。與此同時,由於俄歐關係惡化,中國也將取得原本歐洲產品在俄羅斯的市場,以及與美國一樣,同樣將吸納來自歐洲的企業和資金。
四,當然,最後還有一個懸念,整個形勢發展下去,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或甚至核戰爭已非絕無可能,全球包括亞洲及台灣的資金與企業,很有必要做足心理準備及各種因應方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