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兩大民意方向,在朝一方已就緒,在野一方有「侯柯郭,三大支流」尚待整合。整合方式如果採用全民調,雖可達成形式公平,實質誤差過大。如果採用盟友投票(或稱民主初選),當前有人頭黨員爭議。若採協商,就長期觀察「選民結構」的實證經驗,未具優勢。可行的整合方案為二階段初選:先全民調、再盟友投票,若「三大支流」有和民進黨一樣「願賭服輸」的魄力,瞭解這是在沒有完美方案下略好的選擇,或可達成整合。這是在緊急時刻的應變實驗,未來如果能夠就此次經驗改善,將對我國政治發展有重大貢獻。
全民調提名因具備公平形式,始終是民眾大體可接受之方式。唯四十年來社會變遷、人民行為模式轉換,從前可預測之方法已不堪使用。當前的坊間民調無法達成「隨機性/等機率性」,亦即缺乏可推論性。
民調方法可以改革,唯應改革事項達二百項,最基礎三項是:不得更換樣本、全戶有投票權者都必須訪問以解決家庭異質投票問題、並以手機訪問不易在家者。如此修正,要訪問到最低樣本一千五百戶,需時八周以上。各候選人、政黨、民眾是否能夠理解為何要如此改革?各坊間民調機構是否有執行能力?是否因延長調查時間而出現新弊端?
盟友投票最大爭議為人頭、或非盟友加入投票。我曾在台北市調查,發現政黨人頭黨員確實存在,且與少數大戶產生連結,但其規模尚不足以左右選情。而非盟員加入投票,今年或難避免,但未嘗不可兼容。而此問題,未來必可防止。
基本人性是非理性的,改革必須漸進與配套,故建議二階段式初選。
第一階段:仍採全民調,以一般坊間方式執行,取前兩名。
第二階段:理想是先經完整盟友登記與公告,若考慮大眾習慣,可仍採實體投票。若相信數位網路科技,且爭取時間與資源效益,可採網路投票。香港的在野聯盟已經實施過,證明可行,只須改善一些技術細節。
全民調有誤差,但符合人心,若確保前兩名均有出線機會,再經盟友投票,更具民意正當性;又獲勝者,得票必然過半,也有凝聚盟友向心力功能。
盟友初選是期望未來發展為公辦政黨初選,成功前提是:政黨柔性化、黨員公開、擇一化。未來更應修改政黨法,將「政黨/政黨聯盟登記」列為選委會經辦業務,實施免費登記、開放閱覽,確保黨員「擇一」性。
在此緊急時刻辦理的二階段初選,一定仍會有缺點,「三大支流」必須要有「願賭服輸」的魄力。
可協助實現二階段初選者,可能是韓國瑜。韓國瑜若願意溝通「三大支流」,經由二階段初選,形成整合方案,非常艱巨。但韓國瑜若還希望為國家有所貢獻,這是一個可以有成果的重擔。
盟友投票可作為未來政黨黨員投票的實驗,期待未來各政黨領導人合議,開放「黨員登記」並作為「政黨不分區」席位的依據。
黨員投票必須配合漸進式黨員登記並透明化。盡量接近公平的黨內初選,對各政黨黨內舉才與全民選賢與能,均有助益,期待各政黨領袖能夠促成黨員登記、與政黨初選國家制度化。
眾人之事到底是事前預防好?還是事後處理成本高?民調與各種科學工具,可以協助我們去思考問題與解決、趨吉避凶,但如無當事人意願與投入,便無能為力去完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