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喜歡收到禮物,偏偏我娘視禮物如寇讎。只要家中有人來訪帶了伴手禮,她就開始坐立難安,暗自思量要如何回禮,而且要愈快愈好,否則慢了一步,就等於占了別人便宜。除了忌憚有人送禮,她也焦慮有人送菜、送水果,只要左鄰右舍拿蔬果來分享,她就開始環伺屋內,看看是否有東西可以回送,並且再三叮囑:「別被人送太多東西,自己有什麼,就得想到分一點給別人,要禮尚往來才是。」
小時候,只覺得她客氣、心腸好、不占人便宜。但現在,卻覺得她過於刻意,對人過於生分,以至於人際互動少了點溫情。
我曾好奇地問她:「為何不喜歡人家送禮,而且收了就要儘快回禮,再找適當時機難道不行嗎?」她說:「輸人不輸陣,被人家送禮就矮了一截,我不喜歡那種感覺。」
原來,她是這樣看待人與人之間的交誼,當下我不知如何回應,只覺得這樣的人際關係充滿壓力與較量,並不想繼承與延續。
我不知道媽媽的這個觀點從何而來,可能與她從小在大家庭中的成長背景有關。
她在原生家庭排行老么,是第十個孩子,在傳統重男輕女的社會價值觀下,早早被設定不用接受太多教育,能自力更生養活自己最好。所以,少女時代便進入商場,學著跟人議價、斡旋,看盡人情冷暖與心機算計。
家境不富裕的孩子,離鄉背井求生,手頭不寬裕,全身只有傲骨與志氣。我不清楚她把收禮視為「矮人一截」的原始事件細節,但可以強烈感知,她非常抗拒被人輕視,在她身上有個「規條」──「我只能送人禮物,不能受人餽贈」。
有天,女兒來向我抱怨:「阿嬤竟然把姑姑買回來的水蜜桃全部送人了,那是姑姑買給我吃的耶!」我苦笑著回應:「妳也知道,阿嬤看到家裡有多餘的東西,就覺得會咬人,所以要趕快送出去。改天爸爸再買給妳吃啦!」
曾經,我因為沒有做到媽媽的規條,而被她斥責「不懂人情世故」,也會因此自我懷疑,為何還不夠成熟、老練。現在,我已能梳理我和她之間的差異,不會再無故自責。我可以嘗試去理解,她為何在人際互動上會有如此過激的堅持,但並不表示,由於我們是親子,行事作風就得一模一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