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從投資素人變存股達人,現為《存股助理電子報》總編輯的謝富旭,在「高股息投資哲學」方面有他一定的見解;近14年來,締造出年化報酬率24%的績效,如今並已達到年領百萬股息的成果,他的心得分享,值得參考。 高股息投資哲學並不是最完美的投資方法。如果專注於尋找高息股,恐怕賺不到華城、士電等超級成長股的數十倍漲幅空間。但是,如果你自認為是受不了股價上沖下洗的保守型投資人,平常也沒有太多時間鑽研財經趨勢,又能接受長期含息年化報酬率在10%到20%的「一般般」水準,那麼,採用高股息投資哲學,以穩定賺進現金股利與價差的投資方式,同樣能一步一腳印地邁向財務自由之路。 在討論高股息投資哲學的優點前,必須先來檢視它的缺點。它第一個缺點、也是最大的缺點,是財富累積效果「看似」非常緩慢! 筆者是在2011年、41歲的年紀時,立志成為高股息投資哲學的實踐者。我以一百萬本金做起點,當時盤算,以長期年化報酬率6%試算,直到66歲,我的股票部位也不過430萬元。之後全部投入5%的領息標的,也只不過年領21.5萬元,等於每月平均約1.8萬元,不要說財富自由,連「財富輕鬆」境地都達不到。 克服財富累積緩慢 自我要求 設定股息年成長10%KPI 為了克服財富累積速度緩慢問題,我當時為自己設定一個投資KPI(關鍵績效指標):每年現金股利要成長10%!也就是說,百萬本金如果第年領到6萬元現金股利,第二年就要領6.6萬元、第三年要達到7.2萬元,以此類推,到第二十五年要領到65萬元的現金股利,也就是平均每月能領到5.4萬元股息。 目標具體化且明確化後,就更容易激發動力。例如,若達不到股息年成長10%的KPI,就透過全家省吃儉用、取消當年海外旅遊,減少娛樂支出等方法,增加投資本金。其次,在選股上更側重「股息自發性持續成長」的這個條件,如果投資到股息衰退的標的,則不惜減碼或換股。 存股前3年,確實,為了達到KPI,平均每年須額外增加約25萬本金。到了第五年,由於慢慢做出心得,更決定一口氣增加150萬本金。至此,啟動存股大計的前5年,累積投入本金約325萬元。 高股息哲學的第二個缺點是:很容易選到「牛皮股」。由於要求的殖利率不僅要高、更要穩定,因此很容易選到產業成長曲線來到高原期、獲利穩定、財務安全性高、帳上現金豐沛的個股,而這類個股的特質,講好聽是「金牛股」,講難聽其實也是「牛皮股」。存股前幾年投資的第一金、中信金、新產、新保、互盛電、亞泥、遠東新、金洲、寶成、金山電、錢櫃、台肥等,皆是屬於這樣的股票。 然而,透過實戰經驗,讓我體認到一件事:教科書上的產業成長曲線並非一成不變! 許多處在高原期的企業,因為內外在因素的質變,也可能從高原期回春,再度走向成長期。過去5到6年間,讓我含息獲利逾一倍的個股,如台肥、捷敏-KY、敦泰電子、群光、神基、新產、帝寶、群益證、長榮等,均有類似的味道。 體認到這件事,在投資功課上也就開始更強化產業面與趨勢面的研究,2021年我創辦《存股助理電子報》時,將嚴選出的40幾檔標的(每年有所更動輪替)分為三大區塊:領息股、成長股,以及深度價值成長股,此後持續追蹤也適度汰換。 妙的是,雖然並未刻意追逐市場熱門的當紅題材,但近年來「存股池」中不少個股的股價表現,竟也符合一般市場認定的「飆股」水準。 參考高息ETF選股邏輯 資金挹注高息股 可望賺「價差」報酬 從這裡,就帶出高股息投資哲學的第一個優點:隨著人口老化與大退休潮所引發的高息理財需求,讓過往股價水波不興的高息股,開始獲得資金大量挹注,相關個股的本益比也因此有所提升,讓存股策略中原本非居要角的「價差」報酬,反而成了投資者的意外驚喜。而且,隨著台灣高息ETF募集趨於熱絡、規模快速膨脹,使得高息股的評價空間持續提升,出現了結構性延續的可能。 基於這樣的體察,《存股助理電子報》提出了一份未來可能獲高息ETF青睞的名單供參考。這份選股名單的條件必須滿足:首先,股票市值已經擠進台股前三百大;其次,以今年宣布配息計算,殖利率必須達4.5%以上;第三,今年前3月累計營收維持正成長,或預估今年營收會較去年成長,這代表明年配息有機會更上層樓。 根據「期望值」進行評價 針對三大區塊定位 設定現金殖利率 高股息投資哲學的第二個優點在於:具有較高的可預期性,獲利與配息比較好掌握,讓投資者在進行評價時更能有所依據。 投資股票一定帶有預測成分,對於高股息投資策略或存股族來說,該做的「預測」功課,應該是對所有追蹤標的,進行今年獲利與明年股利的「期望值」設定,然後隨著每季財報公布,不斷進行修正與調整。 設定出「期望值」後,下一步,則是根據這樣的期望值,對個股進行評價。相對於市場主流習慣以本益比或股價淨值比對個股評價,在高股息投資策略中,採用現金殖利率評價法較為適宜。 以《存股助理電子報》的評價方法來說,定位於「領息股」的企業,我們對殖利率要求可能高達5.5%到7%之間不等。若定位於「成長股」,要求則會低一點,殖利率約介於4.5%到6%之間。定位為「深度價值成長股」的標的,對殖利率要求最低,可能介於3.5%至4.5%,甚至採用本益比或股價淨值比的評價法,因為,殖利率法對深度價值股的評估有很大的盲點。 高股息投資哲學的第三個優點,也是我認為最吸引人之處在於:比較可以面對股價起起伏伏帶來的情緒干擾,若是心理素質更強一些,甚至在下跌過程中,也較敢加碼攤平。 自從2011年正式實踐高股息存股策略以來,盤點至今,年化報酬率約達24%以上,只有在2022年股債雙殺年帳面虧損18.5%。 當年年底,個人的台股部位市值相較年初蒸發近4百萬元,但這一年,也是我自認為對高股息投資哲學功力大躍進的關鍵一年,儘管帳損近4百萬元,領到的現金股利卻高達133萬元,初嘗年領百萬股息的滋味。 高股息投資哲學實踐13年多下來,最大的收穫是:更能分辨變幻莫測股海的實相與虛相,把企業的競爭力與獲利能力擺中間,股價放兩旁,專注於基本面價值投資之道。這不但提升了財富富足感,心靈的富足感也有所長進。 (作者為《存股助理電子報》總編輯)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427 期 謝謝!)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