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聯合報社論/柯P總統夢碎反成貪瀆犯,民眾黨何以為繼?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12/27 第586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川普不說台灣是美國一州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柯P總統夢碎反成貪瀆犯,民眾黨何以為繼?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住宅超額供給 房價跌勢明確
民意論壇 朝野惡鬥 百姓是輸家
兩岸對話淪對問 民眾觀光徒對視
裹挾民眾 卓揆把人民當寇讎
柯案爭議多 法庭攻防路漫長
柯遭起訴 動搖第三勢力
司法獨立 才是民主進步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川普不說台灣是美國一州
黑白集/聯合報
川普最近胃口很大。前陣子,他稱杜魯多是加拿大州長、加拿大只是美國北方大州;這兩天又說要「收回」巴拿馬運河,還要「接管」格陵蘭。態度倨傲、口氣驕狂,儼然他已加冕全球皇帝。

杜魯多選擇忍氣吞聲,巴拿馬總統穆里諾反嗆:運河的「每一平方公尺」都屬於巴拿馬。格陵蘭總理艾格德更強回:這島是非賣品,也永遠不會出售。

川普次子艾瑞克在社群貼出哏圖,圖中川普望著手機裡的網購商品:加拿大、格陵蘭和巴拿馬三個物件,任他挑選。但哏圖映照的恰恰是川普的失落,是對美國已逝「昭昭天命」的傷感。以如今美國的實力,別說加拿大,連短短的巴拿馬運河也搶不走。

十九世紀末,國務卿奧爾尼提出門羅主義著名的「奧爾尼推論」時說:在美洲這片大陸上,美國的命令就是法律。一百年後蘇聯瓦解時,門羅主義更擴大成「世界是美國人的世界」。但現在川普比誰都懂:他的命令,只值一天的新聞標題。

世人心知肚明,中國崛起就是美國天命的硬傷。台灣也許有人盼望川普喊出台灣是「美國遠東一州」,他們將熱烈回響;但川普只戲弄杜魯多,不敢碰北京的第一顆鈕扣。聊堪告慰的是,陸學者閻學通預言北京四年內不會制定統一時間表,就算國台辦說那只是個人言論,獨派已喜出望外。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柯P總統夢碎反成貪瀆犯,民眾黨何以為繼?
社論/聯合報
去年此時,柯文哲悍然拒絕「藍白合」,孤傲追尋自己的總統夢;不過短短一年,他因收賄、圖利、侵占、背信等四項罪名遭起訴,求刑廿八年半。柯文哲在看守所中,不知可曾懊悔自己未接受藍白合之議;若當時選擇擔任副手,今天應不致成為階下囚,喊冤也無人呼應。更糟的是,他以良心、清廉之名號召成立的民眾黨,在其貪瀆陰影下,將何去何從?

柯文哲遭求刑廿八年半,顯示檢方下手極重。當年陳水扁的總統貪瀆案,一審被判無期徒刑,二審改判廿年。相形之下,柯文哲的收賄索賄行徑雖不若陳水扁那般醜陋,但多案齊發、又一再拒絕認罪,使檢痛下狠手。令人唏噓的是,柯P當年以醫師身分力保陳水扁「保外就醫」,使其逍遙至今;如今,「醫師柯文哲」落難為「主席柯文哲」,有誰能夠保他?更諷刺的是,一路標榜清廉、透明的柯文哲,最後卻走上與陳水扁相同的墮落之路,在金錢的鬼魅中迷失了自己。

陳水扁從「台灣之子」一路締造「政黨輪替」奇蹟成為總統,寫下台灣民主化閃亮的一頁。誰料,他最後卻在權力的顛峰淪為金錢的奴隸,以貪瀆的腥臭毀掉自己和民進黨的光環。柯文哲如出一轍,他在藍綠兩大勢力中崛起,以孤傲的姿態打造出「白色力量」,號召百萬「小草」集結。沒想到,這位醫師出身的政治素人卻以更快的速度墮落:他濫用市長職權給予財團不合理的容積獎勵並從中收賄,他將外界的政黨獻金納入私囊,他侵占木可公司的資金,並挪用基金會款項去發放員工薪資。從政之路,難道註定是可悲的沉淪?

檢視檢方起訴書上的犯行,柯文哲對金錢的「失守」,大約始於他市長任內的最後兩三年。當時,京華城、北士科等案都在開發規畫,財團遊說無孔不入。同一時間,柯文哲參與總統大選的念頭日益強烈,各方勸進或有意「投資」的人馬絡繹於途。二○二二年十一月卸任市長前夕,他連續成立「眾望基金會」和「木可公司」,邀請他精通財務的好友李文宗兄妹主持。自此,柯文哲的總統夢出現了「企業化模式」,他的肖像和名字不僅成為可以行銷販售的商品,更成為其黨、政錢流交會的水庫。

這種錢財四溢的景象,在柯文哲參選總統後,更因「小草們」爭購木可小物達到高潮。然而,錢多未必帶來好運,來路殊途的錢財積累太多卻梳理不清,更易招惹非議。今年中,傳出柯文哲夫婦開始看豪宅、買商辦,終於掀起外界對其金錢來源的質疑。至此,星星之火就燎原了。柯文哲對京華城的容積率放水案,被依違背職務收賄罪求刑十五年;侵占民眾黨政治獻金部分,遭求刑五年;侵占木可公司部分,求刑六年;眾望基金會背信案,求刑兩年半。除此之外,柯文哲還有市長任內的北士科、魚果市場、台智光和南港轉運站四大案,等待偵辦。他的自由之路,看來遙遙無期。

目前柯文哲已表態辭黨主席,但民眾黨內對此意見紛歧,由誰接任領導仍未可知。「一人政黨」的宿命向來如此,當孤星殞落,群龍無首,多數基層追隨者可能將失望而去,黨內要角則陷於權鬥,再也無法擦亮招牌。但民眾黨目前有八席不分區立委,如果能積極發揮監督、質詢及揭弊角色,仍有機會在黨的黯淡時刻點燃火花,抓住民眾的支持。如此一來,或有可能打破「柯黨」的魔咒,繼續扮演關鍵少數。

畢竟,要證明柯文哲清白恐已徒然,維持民眾黨之不墜才是重點。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住宅超額供給 房價跌勢明確
社論/經濟日報

央行今年9月實施的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其所造成衝擊迄今餘波蕩漾。12月初,房仲業者以增加住宅市場需求為理由,建議央行放寬對購買4,000萬元以上豪宅,以及持有自住房十年以上房貸戶的管制。而近日營建業者為降低住宅供給,以近來申請建築執照戶數過多為理由,建議政府暫停社會住宅興建,以及央行取消對建地貸款限期開發的要求。業界的這些建議,目的明顯為穩住房價,但政府不可能鬆手,住宅供過於求的情勢,並未逆轉。

社宅興建屬政府重要政績,當然不易中途而廢,另一方面,只有當房價明顯下跌,政府才可能緊縮民間住宅興建。

營建業者認為,2017年至2024年10月止,申請建築執照戶數比取得使用執照戶數多出30萬戶,造成房屋超額供給。建商預期未來房地產景氣變好,即有誘因申請建照;由於一般房屋興建至少需二、三年以上,故獲得使照時,景氣狀況和當初預期可能不同。若所有建商在申請建照後,會貫徹完工而取得使照,則長期而言,建照和使照總數應相等。不過,2010至2023年間,只有2016年的使照超過建照數目。而這14年間,使照數目加總只有建照數目加總的75.2%。這代表,為數不少的建商,在申請到建照後,最後並未取得使照。

比較近來和過去的建照戶數,以及比較近來建照和拆除戶數,更能理解近來住宅供給過剩的情況。從本波房價的起漲點2017年起,到2023年為止的七年間,全國平均每年申請建照14.6萬戶,為2010-2016年間,平均每年申請建照戶數的1.4倍。即使將上述建照戶數打75折來推估日後的使照戶數,則獲得的11萬戶也遠高於2017-2023年間,全國平均每年的4,400拆除戶數。這顯示,最近七年的龐大建照申請,可能構成未來住宅嚴重的超額供給。

另外,由空屋率及未出售新成屋數量也可觀察住宅超額供給的情形。台電以住宅平均每月用電度數低於60度來定義空屋。2017至2024年間,空屋率最高出現在2018年的9.81%,最低出現在2021年下半年的8.66%,而2024年上半年空屋率則為9.32%。因此,近來空屋率並未明顯上升或下降。不過,近來屋齡五年內未出售的新成屋則明顯增加;2017到2024年間,待售新成屋量雖曾從2017年第1季的7.6萬戶,下跌到2020年第4季的6.8萬戶,但之後卻一路上升到2024年第1季的10.8萬戶。這顯示,目前新成屋超額供給相當嚴重。

至於未來潛在的住宅超額供給則來自社宅以及民間的空地開發。目前政府預計興建12萬戶社宅,包括已興建完工3.2萬戶、興建中5萬戶,以及待開工及規劃中3.8萬戶。社宅是無殼蝸牛在未來三至六年後,邁入有殼階級的最佳中繼站。在目前眾多薪資微薄的青年,殷殷期待入住新完工社宅的情況下,政府不可能斷然終止興建。

至於在民宅開發部分,央行曾根據2021年的第四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於2022年1月要求建商在申請建地貸款後,必須於18個月內動工。不過,在目前住宅已出現嚴重超額供給的情況下,值得央行考慮是否放寬此限制。

除了住宅超額供給會影響房價外,利率可能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從2008年12月迄今,央行設定的重貼現率從未高於2%,是近來住宅出現超額供給,但房價卻持續上漲的主因。美國聯準會於12月18日降息1碼,故預期央行短期內不會升息,因而房價也不易崩跌。另一方面,今年第3季的實價登錄資料顯示,台北市、台南市及桃園市的房價已較上季下跌,其中桃園市下跌4.2%。不過,由於六都房價尚未齊跌,故預期央行及行政院短期內不會緊縮民間住宅供給。因此,未來房地產價格,跌勢已很明確。

   
民意論壇
朝野惡鬥 百姓是輸家
李家同/清華大學榮譽教授、博幼社/聯合報
最近很多人都不願意看新聞,因為看到的全是分裂國家的朝野惡鬥。立法院內的失控和立法院外的大規模抗議,絕非民主國家應有的狀況。令我感到最遺憾的,其實是大法官候選人全部被封殺,這顯示我國的民主政治成了惡鬥政治。

我們一直以自由民主為傲,但看到最近的新聞,大家都擔心國家嚴重分裂。任一國家當然有不同想法的人,政黨也代表不同的理念,但應以和平方式解決問題,民主國家應設法取得大家可接受的共識。

朝野惡鬥使政府無法注意民生問題,因此朝野都沒有對房價高漲提出根本解決辦法。我國貧富不均,主計總處統計,一一一年度,經濟條件前百分之廿家庭的平均財富是五一三三萬元,可是後百分之廿家庭只有七十七萬元,政府好像也沒辦法提高低收入戶的收入。我國也有嚴重教育落差問題,偏鄉孩子的學識水準遠低於都會區。

對於這些問題,朝野都沒有提出解決辦法,大家忙著注意很多政治問題。但對老百姓而言,民生問題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朝野惡鬥繼續下去,我國的民生問題恐怕永遠不能解決了!

希望「大人物」們知道,朝野惡鬥的最大輸家是老百姓。

   
兩岸對話淪對問 民眾觀光徒對視
鄭紹成/中國文化大學國際貿易系副/聯合報
客家山歌對唱,郎有情妹有意,情意綿綿漫山頭;惟兩岸旅遊開放,從春暖花開直至歲暮年終遲無進展,雙方官員應有的對話淪至「對問」,兩岸觀光業者與民眾「對視」情何以堪?

兩岸旅遊若由領導人的戰略高度思考,雙方早有公開表示而延宕至今,責任究竟誰屬?今年四月馬習二會在北京,習近平曾明白釋出善意,樂見大陸民眾到台灣看看,而具體實踐,僅見暑期福建民眾可至馬祖、金門旅遊,以至雙城論壇,上海副市長華源口頭示惠。至於台灣方面,賴清德在去年選前就表示,在對等尊嚴及互惠原則下,推動兩岸交流;五二○就職談話又說,在對等、尊嚴原則下,…可以先從重啟雙邊對等的觀光旅遊,以及學位生來台就學開始。

若雙方領導人所言皆非空話,則將近一年的兩岸旅遊空轉責任,在執行端的前線官員嗎?談判原則強調「Give and Take」,雙方有讓有得才會圓滿協議;兩岸旅遊卻不能如是觀,而是要效法鄧小平勇於改革開放的大格局方可突破成事。若中國當時任一領導人能夠看到開放數十年後的中國經濟榮景,想必絕無一人說不,而鄧「摸著石頭過河」之言,也代表其並非有十足把握,但敢於萬人先,才有韜光養晦後的「繁花」盛景。

近期兩岸對口單位「三不」和「三問」的針鋒相對,不見承擔雙方領導人對兩岸交流之「善意」宣示,尤其台方對口發言人延續輕蔑隨興的民代質詢作風,更讓台灣眾多於大旱中望雲霓的觀光業者捶胸頓足。台方所謂的「三不」-不出於政治目的、不附條件、不隨時為脅迫而叫停;細思之,陸方哪一項政策沒有政治目的?而之前雙方團客可以開放旅遊,又曾幾有「附加條件」?至於「為脅迫而叫停」更是未定之天,一旦台方認為大陸有挾旅遊脅迫之意,不也可立即叫停?

中國大陸自稱泱泱大國,國台辦「三問」徒顯氣識狹隘。一問禁團令解除否?事實上,台灣民眾仍可自由行到大陸,有無禁團並無實際阻遏效益;二問平潭到台灣的包船方案未回應,現兩岸利用包船直航人數鮮矣,包船並非重要課題。三問台灣民眾赴中旅遊警示維持在橙色,旅遊警示真能阻止台民赴陸?陸方心知肚明。「手把青秧插滿田,退步原來是向前」。兩岸一來一往好似街頭小販對街叫賣,終難開放新局。謀事在天、成事在人,大國要有大氣度!

   
裹挾民眾 卓揆把人民當寇讎
童言/台灣人民守護民主正義連線青/聯合報
立法院日前通過《財劃法》修正案,旨在將台灣省精省後百分之七十五比百分之廿五的央地收入比率,調整為精省前的百分之六十比百分之四十,並透過法定的形式明確統籌分配款的分配公式,同時還將土地增值稅重新改為地方稅。根據計算,中央政府將釋出三千七百餘億元轉作地方政府收入。民進黨從府院到立院黨團都譴責在野黨企圖「癱瘓政府」,殊不知修法理由是要解決精省後財權劃分失衡的不正常狀態,實則無可指摘。

何況,此次修法的內容和要旨不正與民進黨過去立場一致?當然,所謂「換了位子便換了腦子」,國民黨和民進黨朝野地位的轉變導致立場轉換可以理解,民眾也早習慣民進黨再三上演「髮夾彎」戲碼。然而,行政院長卓榮泰竟然表示:「若颱風、地震來臨,地方政府必須勇敢面對。」此話一出立刻引起全台譁然,紛紛將其言解讀為某種威脅。

卓榮泰隨後貼文指責國民黨「斷章取義」,但澄清文中仍寫到:「在新的『財政收支劃分法』下,中央政府的國庫會變得空虛,恐怕沒有能力到各個地方去,地震來臨地方政府必須勇敢面對。」貼文不僅沒有證明外界「斷章取義」,反而坐實卓榮泰把「人民的身家性命」當作中央斂錢守財的擋箭牌,當作政治鬥爭的工具。

姑且不論中央應對天災的預算根本跟《財劃法》無關,而是作為「第一、第二預備金」和「災害準備金」規定在《預算法》及其他相關法律裡頭的,僅就政府財政平衡的角度而論,民進黨政府如何浮濫編列預算,早就是人盡皆知的,從過去農委會的「一四五○萬新媒體預算」,到八年八千八百億的「前瞻建設預算」,再到高端疫苗案、超思雞蛋案、潛艦國造案、光電採購案,以及選前「政府稅收稅剩餘普發民眾」等說不清道不明的財政花銷,哪一項支出不在呼應電影《黑金》裡頭周朝先的那句台詞:「我們的政府很有錢啊!」又何來國庫空虛之說呢?

卓榮泰卻不思檢討,反倒拿起救災應變的資金來裹挾民眾,將人民的苦難當作財政收入的代價、當作政治博弈的籌碼。或許對於這幫儼如新黨國官僚集團來說,只需要牢記黨訓「愛鄉土」,而不需要知曉「愛鄉土上生活著的人民」,反過來還要把他們當做「土芥」、「寇讎」!

   
柯案爭議多 法庭攻防路漫長
吳流明/大學法律系教授(新北市)/聯合報
台北市前市長柯文哲,因京華城容積率案遭羈押,因偵查中羈押期限將至,北檢終於偵查終結,並以公務員受賄等重罪起訴,似展現檢察官掃除貪腐決心。惟檢方起訴的重罪,往往具有模稜兩可的模糊地帶,尤其此案最為人質疑的是「金流」仍不明確。未來能否藉由訴訟來迅速確定,是一大疑問。

依據貪汙治罪條例,公務員違背職務要求、期約或收受不法利益,可處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且得併科一億元以下罰金,可說是殺人罪外最嚴重的犯罪。但此等罪名卻有一不成文的要件,即職務行為與收受利益間,必須有所謂對價關係,致使此罪成立與否,常處於浮動狀態。

較新的實務見解認為,必須從是否偏離常規與影響力來綜合考量。如政治獻金,雖是依法捐贈給候選人,但仍必須探求授受之目的、內容、價額、地點等,有否暗藏擔保不法行為免遭查緝或稽查,抑或有補貼職權行為用意,以查其是否偏離常規。同時在影響力認定上,還得審酌公務員職務行為權限,以及相對人是否因此信賴等。

從北檢針對京華城容積率案起訴柯文哲收賄內容來看,雖一一舉出人頭政治獻金、期約,甚至在市長室收賄等證據,以來證明貪汙對價,但這些證據之有無、有多少為真、有否對價關係,勢將是未來法庭攻防重點。

至於另一貪汙重罪,即法定刑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公務員圖利罪。檢方在起訴書中,對京華城容積率暴增雖附上柯文哲親手寫明速審速決的簽呈,但因圖利罪除客觀上要有直接或間接圖私人不法利益且有人因此得利外,在主觀上還須明知違背法令,成罪要件實屬嚴格。

未來若柯文哲提出他對法令不熟的相關證據,法律上也僅能稱是不確定故意、甚至屬於過失不罰。

除貪汙重罪外,柯文哲政治獻金的使用行為,亦被以公益侵占與背信罪起訴。但此等罪名乃是侵害個人財產法益,尤其是侵占罪,是「易持有為所有」,這就會衍生出一個問題:候選人所收受的政治獻金,到底是有所有權抑或僅是持有?若政治獻金被定性為是候選人所有,則濫用此等資金,或有違政治獻金法的行政罰規定,卻無法成立公益侵占與背信罪。這又會是法庭爭執之重點。

總之,起訴書僅是檢方對被告的指控,並非罪刑已然定讞的證據,可以想見,未來訴訟必是漫漫長路。只是經由柯文哲案所暴露出的政治獻金之種種問題,實為立法上該盡速檢討之處。

   
柯遭起訴 動搖第三勢力
胡祖慶/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聯合報
沒有意外,柯文哲遭到起訴並求處重刑。一時間,不僅民眾黨再次受到打擊,也衝擊我國三黨不過半的政黨生態。特別在立法院通過選罷法等三項法案修正條文,同時否決大法官人選後,相關訴訟或將強化賴清德啟動被動解散機制的決心。揆諸西方國家現況,下述兩點值得注意。

第一,除了美國,第三勢力目前在多數老牌民主國家站穩腳跟。如同法國學者皮凱提指出,大量選民對傳統主流政黨感到失望是主要原因。例如,英國自民黨在今年七月舉行的國會提前改選當中得到七十二席,緊追主要反對黨保守黨的一二一席。

在德國,隨著總理蕭茲領導的聯合政府垮台,德國將在明年二月迎來廿年來首次國會提前改選。做為第三勢力,另類選擇黨除了得到馬斯克支持,民調支持度也超車社民黨暫居第二。假設它最終力壓目前執政的社民黨,將創下一九四九年以後紀錄。

法國尤其值得注意。今年七月的國會提前改選,執政的復興黨得到九十八席,落後給極右民族聯盟黨的一二四席;極左的不屈黨得到六十八席,並聯合其他左派政黨組成名為新人民陣線的政黨聯盟,握有一九三個國會席次,足以和貝胡少數政府的二一一席抗衡。只要民族聯盟黨和新人民陣線聯手,貝胡就得掛冠求去,要想續命到總統馬克宏設定的目標明年七月談何容易。

法國世界報因而評論:貝胡已然輸掉這次政治博弈,連帶使得馬克宏權力基礎一天比一天弱。影響所及,二○二七年總統選舉第二輪或將是瑪蘅雷朋和梅蘭雄兩位第三勢力領袖間的對決。

如同上述國家,一九九六年至今第三勢力始終在我國憲政運作當中占有一席之地,柯文哲的遭到起訴對此投下變數。

第二,司法攻防未必能夠決定第三勢力起落,領袖魅力和選民情感往往更加關鍵。今年十一月,法國檢方因為「違法使用歐洲議會助理費」乙案起訴瑪蘅雷朋。除了徒刑,檢方求處瑪蘅雷朋五年內不得競選公職,剝奪她二○二七年角逐總統的可能。後續發展有兩點耐人尋味。首先,民族聯盟黨和瑪蘅雷朋支持度不受這起「政治追殺」影響。其次,假設瑪蘅雷朋無法參選,同黨現年廿九歲的黨主席巴德拉或將更具競爭力。在這方面,民眾黨處境遠比法國民族聯盟黨艱困。

類似情形出現在德國。今年五月,法院判決情治單位可繼續監控另類選擇黨活動,因為它對德國民主構成威脅。此外,其他政黨都表明不會和該黨合組聯合政府。然而,部分因為政府始終無法處理移民問題,另類選擇黨聲勢持續上漲。九月,它贏得東部圖林根邦選舉,是納粹覆滅後頭一遭有極右政黨辦到這點。甚至,受到稍早耶誕市集恐攻事件影響,在最近一次民調它得到十八點六%支持,超過社民黨的十五點九%。

如同德法,我國不乏第三勢力發展空間重點是主要政黨會不會犯錯,以及控方證據能不能服眾。柯文哲要像法國民族聯盟黨那樣愈挫愈勇,還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蘇格拉底強調「知識即道德」,希望人們對善惡是非有明確的認識,這是民眾黨主事者應該時時警惕的。

   
司法獨立 才是民主進步
林火旺/台大哲學系退休教授(桃園/聯合報
賴清德總統提名的大法官人事案遭到立法院全數封殺,加上日前三讀通過的《憲法訴訟法》修正案,所以憲法法庭注定停擺。

民進黨立院黨團企圖透過釋憲手段解決這個司法困境,但是這樣的策略只是治標而不是治本,而且對民主政治的傷害可能更大。理由是:一方面會加深朝野的敵意,另一方面則是把大法官拖進政治的殺戮戰場,對司法獨立和大法官的尊嚴和威信都是雙重打擊。

司法獨立是民主國家最重要的指標,如果我們的司法受到政治的操控、大法官成為執政黨的打手,這還是民主國家嗎?中國大陸也有司法體系,但是他們的司法值得信賴嗎?他們的司法判決等於公理正義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他們的司法常常成為政治的傀儡、受到政治的左右。一旦立法院同意的大法官多數是聽命於執政黨指揮、願意成為政治打手,這樣的大法官尊嚴何在?我們和中國大陸的威權統治又有何差別?也許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因此,這次大法官被提名人全數遭到否決反而不是壞事,因為它等於對賴總統提出嚴重的警告:考慮大法官人選時,不能基於一己之私。儘管執政黨和在野黨對許多政治議題歧見甚深,但是「司法獨立」卻是所有關心民主進步的有志之士的共同價值。封殺在「一黨之私」考量下所挑選出來的大法官,正是確保司法獨立、捍衛大法官尊嚴、確保民主進步的必要手段。

賴清德總統的行事風格強悍,與重視妥協、容忍的民主政治,性格上有點扞格不入。如果民進黨還是蔡英文總統時期的全面執政,這樣的性格也許可如魚得水,但在當前朝小野大的政治局勢下,卻是一個嚴厲的考驗。

無論如何,如果賴總統真心關懷台灣的民主進步,最容易展現在接下來的大法官補提名人選上:誰最適合擔任大法官?無關政治立場是藍或綠、也不是刻意隱藏政治立場的偽中立,以人民期待大法官扮演正義使者的角度來看,關鍵在品德:品德上公正無私、把國家前途置於個人和政黨利益之上的人,就是最適合的人選。

多數決原則是民主政治最核心的原則,立法院通過的法案代表了多數民意,但是十五位大法官組成的憲法法庭,可以判決多數立委通過的法案違憲;美國著名的法理學家德沃金指出,大法官釋憲是多數決原則的惟一例外。可見每一位大法官被賦予的分量是多麼的重,大法官的尊嚴就建立在德能配位,所以缺德的大法官對不起他的職位、尊嚴蕩然無存。

只有大法官公正超然,才能確保司法獨立;只有司法獨立,才能促進民主政治的成熟、鞏固和進步,這不只有利於現在的台灣,也會澤及子孫,甚至對中國大陸人民都是最有吸引力的號召。

美國哲學家羅爾斯說:「政客在乎的是下一次選舉,政治家關心的是下一個世代」,賴總統正處於這樣的關口:要當政治家還是政客,就繫於他一念之間!

   
保險小百科/保單未寫受益人 保險金視為遺產
身故保險金受益人是由要保人及被保險人指定,並可指定其順位或保險金的分配比例。保單若沒有指定受益人,保險理賠金就會被列入被保險人的遺產並將被課徵遺產稅,因此填寫受益人是非常重要。

AI整合進SaaS服務產業的四大應用方向
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AI亦成為SaaS產業的一大關鍵驅動力。AI技術透過自動化、重複性任務,提供分析和預測、提升個性化服務以及安全性等多方面的應用,改變了SaaS產品的能力和服務範圍,常見的應用方向有以下四點。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