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新政府即將上任,各界期待對外經貿政策同樣以「延續性」為原則。然而延續性必須與時俱進,而非以不變應萬變,否則面對包含川普可能重返執政等來勢洶洶的變數,延續性非但不能安定人心,反而會帶來更多焦慮。
美國貿易談判總署(USTR)甫公布「2024各國貿易障礙報告」。涉及我國部分,除了繼續納入中小學禁止營養午餐供應商使用基改原料烹煮,欠缺科學證據等從2015年至今的長期問題外,也繼續不滿我國表明進口豬肉標示產地與實施萊劑殘留容許值的要求,乃為確保美國豬肉安全,此舉暗示美國豬肉產品有食安風險。
此外,這兩年更新增點名我國對美規車型有技術性貿易障礙,限制美規車進入台灣。國際車輛安規有美規及歐規兩大體系,台灣向來以調和歐規為國內車輛安全檢測基準,為了讓部分通過檢測的美規車得以進口,有訂定彈性辦法。但隨著車商對同一車型推出分別符合歐規、美規的型式下,反而成為美規車進口我國的障礙。如2020年底Toyota某系列新車,有符合歐規的車型下,因而不得再引進美規進口車;美國報告指出,我國針對美國車輛設有進口數量限制,而且逐漸減少,2023年每種車款降至75輛。
這些存在已久的貿易障礙,迄今國內政策協調進展遲緩。倘若川普總統重返白宮,可能就不是我方繼續以不變應萬變的對策能夠應付。外媒傳言川普若當選,前次執政時的USTR代表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很可能重返出任要職,而此君當時就曾為台灣長期不解決美豬瘦肉精問題,而連續數年停開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議。
另外「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去年完成第一階段協議後,目前正在協商第二階段的農業、勞動和環境議題。這些議題被視為台灣的「深水區」。如同政府談判機關先前受訪時表示,台美對勞動保障的制度不盡相同,有些制度台灣尚待建立。在環境議題上,拜登政府重視因應氣候變遷的減碳議題,則建立促進綠色貿易發展的各種規範預期是重點,然而台灣很多觀念與制度都在萌芽階段。至於農業問題,固然台美不談關稅,重點預計以提升雙方對邊境檢驗方式的科學化與可預測性,包括運用科學證據制定檢驗基準,或對於基因改造或農業生技產品,建立更科學化的食品安全分析方法。
對於這三個挑戰不低的議題,政府樂觀表示今年底談判可能有成果,然而外界普遍不了解實際發展,且亦未聽聞有產業或消費者被徵詢的情況;未來假設川普重返白宮,變數更多。當前全力衝刺有其必要,但因這些議題有一些修正法規的需求,需要新國會的支持。在本屆立法院出現權力結構劇變的情況下,若是繼續按照過去高度保密、低調處理的作法,而不提升透明化問題,恐怕連國內都會衍生更多挑戰,不利於加速談判力求盡早收割的考量。特別是就算能趕在美國大選前完成,台美貿易倡議中還有如數位貿易等其他議題要談,還要面對川普入主白宮的情境,更加複雜,更需要提升談判透明化的經驗及能力。
川普已經宣稱若再度當選,將對所有進口商品加徵10%關稅、對中國則是車輛加徵50%、其他貨品加徵60%關稅,近期更加碼表示要對中國在墨西哥製造的汽車課100%關稅。萊特海澤也多次支持加徵關稅做法,於近期《經濟學人》撰文力陳:「經濟、地緣政治與人道考量,都是擴大保護主義之合理因素」,其本身也以善用反傾銷工具著名。
簡言之,面對川普可能當選的情景,新政府的經貿政策在延續性的大原則下,必須納入更多的彈性及主動性,同時提升與各界及國會溝通的能量,才能順利領航面對愈來愈多的全球變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