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6日 星期三

住商節電試辦 台電估省64萬度


【常春藤生活英語電子報】程度為英檢初級∼中級,內容涵蓋包羅萬象且活潑有趣,幫助你輕鬆快樂地學習英語。 【東寫西讀電子報】摘錄《好讀周報》精彩話題,以推廣閱讀與寫作為核心內容,讓您掌握每周最新內容!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4/06/27 第587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住商節電試辦 台電估省64萬度
記者陳儷方/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電為鼓勵住宅及小商店節電,將於七月到十一月推出自動住商節電試辦計畫,條件是要改裝台電的智慧電表,以及使用可穩定聯網的智慧家電,當月累計省電兩度,節電回饋金至少四十八元。台電總經理王耀庭表示,目前已知約有八千戶有興趣,試辦期間徵求兩萬戶參與計畫,每戶節電雖然不多,但可積少成多。

台電這次將自動需量反應方案擴大到開放住宅與小商店報名參加,國民黨立委楊瓊瓔昨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質疑「不缺電為何要做新方案」?經濟部次長連錦漳回應,新方案與缺電無關,節電是本來就要做的。

台電表示,參加試辦計畫資格是裝有智慧電表的住宅或小商店用戶,具備持續連網的智慧空調、家電、充電樁等設備,能透過「需量反應服務商」或「智慧家電設備商」,接受並執行台電自動需量反應平台發出的指令,自動調整用戶設備狀態,例如將冷氣從廿五度調高至廿七度等,但用戶如果覺得太熱,可以調回廿五度,中止自動需量反應平台發出的指令。

台電說,執行期間自七月一日至十一月卅日止,自用戶申請通過的次月起參加至十一月卅日,每天下午二時至晚上十時,台電依電力系統需要,透過需量反應服務商或智慧家電設備商指令用戶,執行用戶設備抑低用電,每月執行次數不低於一次、不超過十六次,每日以兩次為限。

參加節電方案的住商可享固定電費扣減(每戶每月四十八元)加上當月節電量(每度十元),就是節電回饋金。例如用戶報名三台冷氣,當月通知執行四次,四次累計節電量四度就是四十元,固定電費扣減四十八元加上當月節電量四十元,可獲得節電回饋金八十八元。台電評估五個月可節省六十四萬度電,經費約兩千一百萬元。

台電表示,隨智慧電表逐步布建、智慧家電與智慧能源管理系統興起,各國紛紛推出能夠讓家戶參與節電的方案,台電與工研院合作,推出為期五個月的住商自動需量反應試辦方案,透過調整家電使用習慣移轉用電,台電提供電費扣減優惠,用戶則配合節電。

 
冷眼集/不缺電 何必高價推節電
本報記者陳儷方、賴昭穎聯合報
全台各地近日頻傳高溫,政府始終堅稱不缺電,現實狀況卻是各地不時傳出無預警跳電或停電,搞得民眾怨聲載道,隨著時序進入盛夏的用電高峰,台電又面臨核三廠一號機除役的供電缺口,除了找來燃煤/氣的火力發電救援,如今也把腦筋動到住宅和小商店,祭出原來工業用電大戶使用「需量反應」,也就是用高價鼓勵民眾少用電,美其名是鼓勵民眾節電,實際上則是希望多少榨出一點電,以備不時之需,力保非核神主牌下的不缺電承諾不跳票。

台電不久之前發生的四一五限電危機,就是啟動需量反應向用電大戶買電,才驚險過關,現在公開徵求住宅與小商店加入,網友反應偏向不埋單,不想任由台電對自己家裡的冷氣開開關關。同時,台電四月調漲電價後一度電平均三點四五元,現在參加需量反應方案,少用一度電台電就給十元,價差超過六元,既然官員堅稱不缺電,何必花大錢把電「買回來」?

雖說台電強調目的是鼓勵大家節約用電,不過,台電把執行時間設定在七月至十一月,且每天下午二時至十時,讓人懷疑台電是為了供電吃緊預做準備,一是空汙季燃煤電廠要配合降載,二是實施時間剛好含括夏天用電的兩個尖峰時段。

隨著極端氣候和熱島效應,今夏的用電尖峰恐怕只會高不會低,台電雖然已經火力全開,但也不敢保證供電一定不會出狀況,除了竭盡所能的擠出電來,也考驗其調度功力,但其實問題的源頭不在台電,如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所言,台灣能源政策不能改變,無非是「非核家園」口號卡住了,「為了要適應那個口號,一切東西都要卡來卡去」。而這個關卡一日無法鬆脫,國內的供電穩定恐將是政府無法擺脫的問題。

 
台美避免雙重課稅 再等等
記者余弦妙、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美避免雙重課稅協定原預計今年上半年通過,不過因美國選舉,還得再等等。財政部長莊翠雲昨(26)日表示,沒有放棄努力,美國大選後會繼續推動;正訪問美國的經濟部長郭智輝也會晤美方官員,力拚美國選後能加速通過相關法案。

郭智輝此次訪美,特別拜訪美國商務部、國務院、財政部等,包括美國商務部副部長葛瑞夫茲(Don Graves),希望加速通過租稅協定相關立法。

媒體詢問美方態度如何?是否受到美國大選影響?樂觀嗎?郭智輝表示,「應該樂觀吧」;他期待,美國大選後法案能加速通過,相信不論哪一黨當選都會支持。

據了解,美國兩黨都支持台美避免雙重課稅協定,但由於此案與其他具爭議法案包裹在一塊,仍卡在國會,台灣正透過各種管道溝通,例如討論將台美租稅法案分拆出來,與其他較無爭議的「立法載具」一起過關,也是選項之一。

官員表示,由於美國國會也有「屆期不續審」問題,若無法在本屆國會過關,就得重新再走一次程序,台灣方面希望能趕在大選結束後加速推進,盼年底前能有好消息。

經濟部表示,郭智輝結束華府訪問後,將接續訪問矽谷地區,拜訪重要美商,目前排定將與美超微創辦人梁見後會面,也會拜訪輝達,但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不在美國,因此由輝達AI主管接待。至於AMD未排上行程。

郭智輝說,拜會美國科技大廠,主要是感謝他們加碼投資台灣,並瞭解業者需求,以利政府營造更有利的經商環境。

 
經長:討論鬆綁移民、所得稅
特派記者張文馨/華盛頓26日電經濟日報

經濟部長郭智輝25日於華府舉行記者會,他表示,正盤點產業缺工,以增加企業在台投資動力,政府正討論鬆綁移民、所得稅相關規定,希望「草船借箭」,吸引外國人才來台。

郭智輝上任後首度率團訪美,並於25日舉行記者會。針對爭取外籍移工赴台工作,郭智輝表示,政府正在討論鬆綁移民和稅法規定,因為國內人才不足,加上企業需求大於國內人口成長,因此引進外國人才不會影響國內勞工就業市場。

郭智輝說,賴政府推論台灣人力缺口到2040年大約40萬、50萬跑不掉,這些人力缺口就要引進外國人力。

 
童子賢:能源政策 被「非核家園」卡住
記者吳凱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和碩(4938)董事長童子賢昨(26)日指出,台灣能源政策不能改變的原因,無非是原來的「非核家園」口號卡住了,他強調,綠能有間歇性發電缺點,且當綠能發電占比提升到四成時,台灣的環境就無法承受,綠能應該攜手核能,各占台灣發電比例30%,讓不排碳發電合計達60%。

他認為,期待談論能源政策時,政治味愈淡愈好,應中性看待產業和民生需求,「希望台灣綠能、核能各占30%,對國際社會有一個體面的、尊榮的、頂天立地的交代」。

童子賢近年為了永續理念及產業長期發展,多次呼籲政府考慮核能,並搭配綠能(太陽能、風電能等)組成能源供應「黃金比例」,日前更接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的職位。

談及台灣能源政策,童子賢表示,去年COP28聯合國氣候峰會放榜,台灣減碳成績在全球排名倒數第七,比前屆倒數第11名更差。台灣排碳率居高不下,「卻老是自我感覺良好」,宣稱自己是績優生,但明明就是「吊車尾」,我認為「台灣集體處在夢遊狀態」。

 
童子賢:台灣集體處在夢遊狀態
記者鍾張涵/台北報導聯合報
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昨天表示,台灣本來可以大舉進步,但因廢除核能,綠能又追不上原先設定目標,導致能源產業至今尚未民營化,「政府仍握在手裡」,一如台電、中油現況,讓民間沒有表現餘地。他認為期待談論能源政策時,政治味愈淡愈好,應中性看待產業和民生需求,「希望台灣綠能、核能各占百分之卅,加起來有百分之六十不排碳發電,對國際社會有一個體面的、尊榮的、頂天立地的交代」。

總統賴清德日前宣布在總統府設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由童子賢擔任副召集人,他昨天出席國鼎論壇受訪指出,時任環境部長薛富盛去年參加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8,宣揚台灣的減碳成果,隔天COP28放榜,台灣減碳排名位居倒數第七,比前一年還退步,「台灣排碳一直居高不下,卻老是自我感覺良好,宣稱自己是資優生,明明就是吊車尾,卻說自己好棒棒,所以我認為台灣集體處在夢遊狀態」。

童子賢重申,若計算前總統馬英九卸任並比較總統蔡英文卸任期間的綠色發電占比,馬英九卸任時綠色發電占比仍高,但如今綠色發電占比是不進反退,台灣能源政策不能改變的原因,無非是被原來的「非核家園」口號卡住,「為了要適應那個口號,一切東西都要卡來卡去」。

 
國際財經要聞
亞太投資人加碼黃金
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最新調查顯示,愈來愈多亞太機構投資人將黃金視為長期投資的核心資產,未來12~18個月擴大投資黃金的比率高於北美機構投資人,以加強投資組合平衡度與多元化程度,也凸顯亞太投資人對黃金的偏好提高。

道富環球投資管理(SSGA)與世界黃金協會25日表示,27%的亞太機構投資人打算在未來12~18個月加碼投資黃金,比率高於北美地區的21%,原因包括投資組合多元化、對美元貶值避險等。

這項調查是在去年第4季調查全球850家機構顧問與金融服務供應商,其中包括63位亞太地區法人。

道富環球亞太黃金策略師徐志傑表示,亞洲利率較低的環境一直都有益黃金需求,隨著美國延後降息,為了對亞洲貨幣貶值避險,預料這個趨勢將延續。

他說,來自中國大陸的強勁需求、各國央行買盤、及對美股高估值和地緣政治的避險需求不斷增加,各種基本面因素支撐金價今年創新高。

根據WGC,今年第1季中國、日本、印度、及台灣等四個經濟體名列全球黃金存底前五大,WGC首席歐亞市場策略師李德指出,這些央行對黃金的強勁需求將持續到下半年,同時家族辦公室和超級富豪對黃金也仍需求殷切。

 
美億萬富豪重押科技股
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彭博追蹤美國前50大億萬富豪的投資績效後發現,他們今年來和過去三年的總報酬率都擊敗大型股或大宗商品等其他資產的整體表現,而檢視投資標的後發現他們對成長因子有高曝險,但對槓桿的曝險則低。

根據彭博美國億萬富豪投資精選指數,美國億萬富豪所持有的全美50大上市企業,今年截至6月24日的總報酬率為26%,漲幅約與彭博Galaxy加密貨幣指數相同,但高於彭博美國大型股價格報酬指數(B500)的14%、彭博商品指數的4%,更優於彭博固定收益全球整體總報酬指數的下滑2.6%。

過去三年來,這項美國億萬富豪投資指數的總報酬率是49%,高於彭博Galaxy加密貨幣指數的38%。

彭博追蹤的指數發現,這些美國億萬富豪投資的科技股權重,自2022年底以來已從21.2%大幅攀升至30%,主要持股包括輝達、博通、微軟及Salesforce,但同時也減碼醫療保健與金融類股。

彭博美國億萬富豪投資精選指數的成分股,有60%是科技股、通訊及非消費必需品類股,原物料、不動產及能源類股占比不到2%,暗示這些億萬富豪減持溫室氣體排放密度高的產業。

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淨值今年來暴增超過310億美元,取代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成為全球首富,臉書母公司Meta執行長祖克柏今年來身價增加490億美元,為科技業第三有錢。

 
開徵富人稅 G20沒共識
編譯陳苓/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20國集團(G20)委託撰寫的報告,提議對全球億萬富豪實施最低稅負制,也就是開徵2%的富人稅,估計每年最多可取得2,500億美元稅款。但成員國對此看法不一,已讓G20陷入分裂。

巴黎經濟學院的經濟教授祖克曼(Gabriel Zucman)撰寫的G20報告,建議對總資產超過10億美元的超富,課徵相當於個人財富2%的最低稅負。

目前億萬富豪的實質稅率,僅相當於個人財富的0.3%。2%富人稅上路後,每年可從全球約3,000名超富,徵收到2,000億~2,500億美元。如果此一稅率擴大至淨資產超過1億美元的人士,可額外徵得1,000億~1,400億美元。而支付稅率已逾2%的富豪,則無須額外交稅。

這些稅金可用來資助教育和醫療照護等公共服務,也能用於對抗氣候變遷。目前億萬富豪的財富占全球國內生產毛額 (GDP)13%,遠高於1987年的3%。

祖克曼說:「幾乎沒有人同意,億萬富豪的稅率可以低於其他社會群體。超富繳納的稅率,不該低於學校教師或消防員,這是不對的」。

他同時表示,超富被視為享有累退稅制,也就是財富愈多,實際稅率愈低,徵收2%富人稅有助改善此點。他說:「我們討論的是2%(稅率),不算太高。並非要讓稅制變成累進,只是要改為沒有那麼累退」。累進稅制與累退相反,是指所得愈高,稅率也愈高。

祖克曼強調,即便有些地區不願徵收富人稅,可以採取類似全球企業最低稅負制的機制,即跨國企業若在一國的實質最低稅率低於15%,其他國家可以課徵補充稅。

他說,這非常重要,會給所有國家誘因,加入徵稅行列。如不加入,等於把稅收拱手讓給他國。

G20將在7月財長會議上討論富人稅,儘管有幾國力挺此案,以強化預算,並改善貧富不均,但要在國際間建立共識不容易,美國已表態反對,德國抱有疑慮,法國則可能政局變天,繼任政府未必會繼續推動。

 
聯邦快遞獲利看旺 股價大漲
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聯邦快遞(FedEx)今年度的獲利展望高於分析師預期,並表示將未來一年將買回價值25億美元的自家股票。聯邦快遞26日早盤股價應聲大漲逾14%。

聯邦快遞25日表示,6月1日起2025年會計年度經調整每股盈餘將達到20至22美元,其中值超過彭博彙整分析師所估的20.85美元。新年度營收也將成長低到中個位數百分比。

此業績展望是基於預期美國貨運量和電子商務需求上升。聯邦快遞高層表示,紅海海上攻擊造成的運輸干擾,加上海空運運能可能趨緊,都可能會提高聯邦快遞從亞洲空運每件包裹的收入。

聯邦快遞5月31日止的上年度第4季(上季)營收年增1%至221.1億美元,優於預期;淨利下滑5%至14.7億美元,每股盈餘5.94美元;經調整後每股盈餘為5.41美元,也優於預期。聯邦快遞上季營收獲利雙雙優於預期,反映削減成本的措施奏效。

這家總部位於曼菲斯的公司已在實施獲利改善計畫「DRIVE」,力拚2025會計年度結束前,達成永久削減成本40億美元的目標,包括整併一些運輸業務。

聯邦快遞也說,正在評估貨運事業(FedEx Freight)在所謂「長期股東價值創造計畫下一階段」的地位,似在暗示考慮出脫這個事業。在法說會上,執行長蘇巴拉曼尼恩不願透露相關評估的細節,僅表示「進展順利」。

聯邦快遞的貨運事業處理所謂的零擔貨運(LTL),也就是將多家企業較小貨物併裝到一部拖車中的貨運。截至5月,這個事業營運近3萬輛車輛,擁有約43,000名員工和390個服務中心。該部門的營業額上季成長2%。

彭博行業研究分析師認為,聯邦快遞可能想藉出售來釋放零擔貨運市場的價值。

 
都是AI股…亞馬遜終於擠進2兆美元俱樂部 輝達開高走低
編譯易起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電商巨擘亞馬遜(Amazon.com)股價26日開高走高,早盤一度大漲逾3%,市值隨之突破2兆美元,成為這個俱樂部的最新成員。但輝達(Nvidia)的漲勢似乎只維持了一天,25日強彈6.8%後,26日早盤開高後1小時翻黑,跌逾1%。

紐約三大指數到午盤左右都在平盤附近狹幅波動,不過聯準會理事鮑曼(Michelle Bowman)25日重申,她認為借貸成本應該繼續維持在高位一段時間,帶動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和美元指數連兩天上漲。

□根據Fed最新的利率點狀圖,官員們預期到今年底前只會降息1碼,明年底前則總共降息5碼,市場價格則正反映,明年第1季前將降息約3碼。

亞馬遜股價今年來已漲約27%,主要是AI帶動其雲端運算部門的業績。

根據彭博資訊的資料,截至紐約27日早盤,全球市值至少2兆美元的企業有微軟、蘋果、輝達、Google母公司字母和亞馬遜。

至於其他個股,聯邦快遞(FedEx)新發布的財測報喜,帶動早盤股價大漲近12%。郵輪業者嘉年華(Carnival)公布的上季獲利意外優於市場預期,並調高獲利展望,早盤股價上漲1.5%。

 
Fed突然放鷹…貨幣市場驚嚇 亞幣全倒、台幣重貶
記者陳美君、國際中心/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聯準會(Fed)近日「鷹」聲嘹亮,令市場大感震驚,美元指數在紐約26日早盤應聲漲破106,主要亞幣幾乎全面下挫。儘管台股昨(26)日收盤大漲逾百點,新台幣匯率終場卻重貶1.11角,以32.554元作收,為近兩個月低點;日圓更跌破160大關,寫38年新低,引發東京當局進場干預的聯想。

近日多名Fed官員發表「鷹」派言論,其中最受矚目的是理事鮑曼(Michelle Bowman)25日表示,如果通膨仍黏著在目前的水位,她支持Fed再度升息;儘管她也強調,今年升息並不是她認為最可能發生的情況。

DXY美元指數在紐約26日早盤升破106,是4月底至今首見,一度上升0.5%至106.13。其他主要非美貨幣清一色貶值,台灣主要貿易對手國貨幣韓元與人民幣匯率,貶幅各為0.1%與0.05%;人民幣跌至七個月低點,路透報導指出,人行可能會容忍人民幣進一步下滑,而其他出口導向國家可能允許本幣隨人民幣下跌。

至於日圓一度貶至160.62日圓兌1美元,是1986年以來最低,也引發市場對東京當局可能進場阻貶的臆測。日本財務省財務官神田真人26日稍晚重申,當局對日圓近來的快速波動嚴重關切,隨時準備因應。日圓兌美元今年來已貶值12%,是最弱勢亞幣。日本當局在4、5月間日圓一度跌破160時,也曾出手干預,但顯然成效不彰。

台股昨天歷經震盪後大漲逾百點收盤,新台幣匯率卻與多頭氣勢猛烈的股市背道而馳,盤中一路走貶,收盤更是一舉貶破32.5元關卡;估計外資一天匯出12億美元,出口商與中央銀行也聯手拋匯,匯市交投超熱絡,一天就爆出24.7億美元的成交巨量。

匯銀主管透露,若非出口商看到32.5元的「甜甜價」連忙進場拋匯,加上央行不樂見新台幣匯率貶速過快,同步進場調節,新台幣匯率恐怕還會貶得更重。

展望後市,匯銀主管指出,聯準會降息時程依舊撲朔迷離,牽動國內外股匯市風向,估計短期內,新台幣匯率仍將位於32.2元至32.8元的區間波動整理。

匯銀主管分析,新台幣匯率下跌,主要是熱錢在股市獲利了結後大舉匯出,但台股多頭氣勢若能持續延燒,不排除熱錢將認錯回頭、再度匯入台灣加碼股市。

此外,美國本周將公布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此為聯準會最關注的通膨指標之一,數據結果將牽動聯準會的降息時程,市場屏息以待。

 
要聞
新青安貸後轉賣 財部追蹤
記者林勁傑/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立委賴士葆昨(26)日於財委會質詢時直指,新青安最大問題是房子貸後可以轉賣,父母用小孩當人頭買一戶後沒多久就賣掉,財長莊翠雲坦言用青安貸款所購得房屋的確可以賣,這部分財政部後續會做追蹤。另有國銀主管認為,由於青安未綁約,貸戶隨時賣掉亦不須付違約金,對投機者有利。

賴士葆詢及,有父母用子女作為新青安房貸人頭,買一棟房後沒多久就賣掉,另外40年房貸每個月須還款3萬到6萬元,他還擔心以後演變為房貸危機。莊翠雲則回應,銀行放貸也會審核收入狀況,絕不會讓青安貸款做為投機行為,針對有些態樣會加強稽查及後續追蹤。

有國銀主管認為,由於青安未規定限制性清償,即俗稱的綁約,貸戶隨時賣掉亦不須付違約金,對投機者有利。該主管說,銀行針對不願綁約的貸戶會視為投資客,故會核貸較高利率。

立委李坤城質詢,新青安只要成年就適用且未有年齡限制,似跟青年劃不上關係,此外,財政部現在提出的清查投資客等措施是否有效,以及違規後果如何,莊翠雲表示,銀行公會有規範相關態樣,是歷年累積彙總,會竭盡所能查。

 
中信產董座 傳許東敏接任
記者楊筱筠、戴玉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信產險董事長林欽淼請辭,傳將由台壽董事許東敏接任。中信金控(2891)昨(26)日公告,林欽淼請辭包括子公司台灣人壽董事以及中信產董事,連帶卸下中信產董事長職務,林欽淼已經在昨日遞交請辭書,請辭生效日於7月2日生效。

新任董事長傳將由許東敏接棒,惟必須經由7月初董事會通過,中信金目前尚未公告新接任的董事長人選。中信金控表示,林欽淼因個人因素請辭,於昨日接獲辭任書,新任董事長尚待之後董事會通過。

許東敏去年4月20日於凱基人壽(原名中壽)退休,在凱基壽服務近40年,去年加入中信金,經指派出任台壽董事,許東敏在中壽退休前是中壽首席執行副總經理,重要性不言可喻。當時中信金回應,希望借重許東敏在法遵、風險控管的專業,從提升公司治理的角度,讓台壽的營運有更紮實的表現。

由於林欽淼擔任台灣人壽與中信產董事任期,是從2021年起到2024年10月3日為止,但卻在任期到期前三個多月遞出辭呈,傳出將轉戰其他產險公司,繼續發揮所長。

 
自行車雙雄Q3迎春燕 美利達董座曾崧柱強調大陸中高階產品放量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自行車雙雄同步唱旺第3季,春燕真的來了。美利達(9914)昨(26)日股東會,董事長曾崧柱表示,兩大關鍵看到自行車市場擺脫谷底,開始翻轉,包括中國大陸中高階自行車開始放量,歐洲庫存雖高,但是「訂單進來了」,第3季市場需求將回溫,明年可望恢復正常。

美利達指出,自行車市場回到正常是必然趨勢,只是時間的問題。現在情況是清晨4時至5時之間,還要一點時間才天亮,但是庫存去化已快完成,疫情吹亂一池春水,終將恢復正常。

巨大公司上周股東會釋出第3季自行車需求增溫訊息,美利達也看好自行車市場發展。美利達指出,庫存水位降低情況,各品牌有所不同,美利達4月起營收已經轉正,較去年同期成長,隨後逐月增加,一個月比一個月好,需求增溫下,今年全年營收可望比去年成長。

美利達昨天股東會通過配息6元,並改選董事。新任董事為曾崧柱、曾呂敏華、羅才仁、江嘉軒、賴俊谷、鄭文祥、原其彬、賴入定、曾進成。獨立董事陳水金、陳建男、蔡武穎、雷忻蓉。股東會後召開董事會選出曾崧柱續任董座。

針對今年下半年營運展望,美利達表示,歐洲市場迎接第3季旺季來臨,已有客戶提早下單。中國大陸內銷市場的中、高階自行車產銷規模將正向擴大。中、高級電動車及自行車有望在上半年產業庫存調整後,下半年開始逐漸恢復成長動能。

美利達強調,大陸市場去年開始就很好,高階、運動型自行車需求更好,今年大陸市場業績將較去年成長五成,疫後產業鏈及品牌通路庫存調整已逐漸完成,將把握市場中長期成長動能。

美利達表示,針對歐洲、美國及大陸等三大市場,大陸市場最好,歐美還有庫存待消化,以歐洲庫存相對較高,主因美國客戶為維持低庫存,壓低進貨頻率,而歐洲市場為因應第3季旺季銷量增加,客戶已開始提前下單,目前銷售狀況轉好,待庫存消化之後將更積極進貨。

 
食品展人潮看增10%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2024年台北國際食品系列展昨(26)日開幕,今年共有五項大展同時登場,外貿協會預估,今年參展人數可望成長10%。有22個國家以國家館形式展出,國內指標大廠東元餐飲集團、大成長城、福壽實業、安永鮮物、聯華食品(1231)、奇美食品及上銀科技等指標大廠都前來參展。

今年的系列展會涵蓋「台北國際食品展」、「台北國際食品加工機械展」、「台灣國際生技製藥設備展」、「台北國際包裝工業展」與「台灣國際飯店暨餐飲設備用品展」等五大展覽,國內外逾1,600家廠商參展,使用4,500個攤位。

貿協董事長黃志芳表示,這次有22個國家以國家館形式,展示各國優良的特色商品及多樣化國際美食,首次參展的歐洲油品質量評量協會和捷克館,分別帶來高品質巧克力及豐富的穀物;友邦聖露西亞館展出當地風味醬品、花草茶等特色名產。睽違五年的西班牙館則大力推廣西班牙知名的豬肉製品,希望藉由台北國際食品系列展的交流平台,持續開發並深耕亞太市場。

黃志芳指出,今年有1,600家廠商參展,比去年成長10%,使用4,600個攤位,規模比去年成長6%。去年國內有4.6萬人次參觀,5.000名國外買主;今年展出規模擴大,開展首日等待進場的人大排長龍,預估今年參展人數可望成長10%。

今年台北國際食品系列展以「未來食品Food for Future」及「食安永續Food Safety & Sustainability」為主題,貿協攜手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於展中設置「未來食品區」,展示「低碳食材」、「智慧精準」及「循環永續」等三大主題的創新產品與技術。

 
東元餐飲集團會長談傳承 黃茂雄:事業傳給適合的人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東元餐飲集團參加2024台北國際食品展,東元餐飲集團會長黃茂雄昨(26)日除暢談安心食品旗下摩斯漢堡的拓展策略外,更強調企業經營者要有「代代初代」的決心,事業要傳給適合的人選最重要。

東元餐飲集團是今年食品展最大參展商,邀請日本十個縣市,超過80個海外及農漁會品牌展出,積極推廣台灣在地食材邁向國際。

針對東元今年股東會改選,董事長由利明獻接任一事,黃茂雄說:「很期待、他沒有問題。」

對企業經營傳承,黃茂雄認為,從上一代接下經營棒子的企業家,都應該要有「代代初代」的決心,經營企業,每個世代需要的人才及能力都不同,不能硬梆梆、死板板,必須要懂得整合,擴大銷售力。

黃茂雄分析,東元原本以生產重電起家,銷售表現不錯後,就開始思考擴大市場,東元的馬達不能只以台灣市場為主,所以要擴大到海外市場;另外,馬達運用範圍也增加,所以東元也發展到家電產品。

對於安心旗下連鎖餐飲品牌摩斯漢堡未來的發展策略,黃茂雄表示,中國大陸現階段景況不好,所以「暫時休息一下」,發展動能移往澳洲與強化台灣市場。但他強調,「大陸(市場)不能完全不做,未來會伺機重啟大陸事業」。

 
長榮航再砸30億收購資產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長榮航空(2618)昨(26)日召開董事會並且舉行重大訊息記者會,決議向關係人長榮國際(EIC)購入長榮航勤、長榮空廚及長榮空運倉儲股權,分別以不超過1.4萬張、3.84萬張及1.36萬張,總金額不超過30億元進行交易。

市場推測,長榮國際變賣資產,方便張家兄弟分家,長榮國際降低長榮集團控股公司角色,陸續將帳上的持股出清換現。

這次出售的三家公司股權,都是長榮航營運重要夥伴,長榮航也是三家公司的主要大股東,考量長期營運策略,在委請外部專家華淵鑑價就三家公司進行股權價值評估,並取得會計師價格合理意見書後進行交易,未來相關的購買細節,等最終交易完成後再公告。

長榮航副總經理陳耀銘表示,長榮航目前持有長榮航勤56.33%、長榮空廚49.8%及長榮空運倉儲60.625%股權,買進長榮國際手中持有三家公司的股權後,有助營運策略發展,考量這些公司營運穩健良好,並預期航空產業蓬勃發展,加上長榮航已啟動下一世代購機案,未來營運航班擴增,基於增加投資組合績效、深化整合航空產業鏈及帶動子公司業務等因素,增加持股對公司有正面效益,發揮經營綜效,提升競爭優勢。

陳耀銘分析,長榮航勤1990年成立,在桃園、松山、高雄及台中機場提供地勤服務。目前代理長榮航、新加坡航空及全日空航空等20餘家航空公司地勤業務。

長榮空廚1993年成立,因應航餐業務增長需求,2015年於桃園機場園區興建長榮廠,日產能達7萬份航餐。目前提供長榮航、新加坡航空及全日空等27家國際客貨運航空公司航餐服務」。2022年與全家便利商店合資成立長家國際食品公司,搶進國內鮮食市場,拓展多角化經營。

長榮空運倉儲2000年以BOT方式興建成立,擁有全球最先進的自動化倉儲設備,年貨物處理量達82萬噸,目前代理38家航空公司空運倉儲業務;配合長榮航貨運航網帶來的進出口及轉口貨量,透過長榮空運倉儲通關存儲及拆打盤櫃處理服務,搭配周邊航空貨運承攬及高效物流方案,提供航空貨運完整服務。

 
大成總座看蛋價 供需將回穩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內雞蛋供應量增加後,雞蛋產地價和批發價連續下跌,已在近三年低點。大成(1210)總經理韓芳豪昨(26)日指出,過去兩年台灣缺蛋情形嚴重,業者擴大飼養,再加上蛋價上漲,不少餐廳業者調整菜單減少蛋料理產品,市場供需失衡的問題需要時間調整,由於國人愛吃蛋,供需會逐漸回穩。

韓芳豪分析,台灣過去兩年因疫情因素,每日蛋的供應量約在10萬箱,當時供不應求全台出現大缺蛋情形;今年蛋的供應量已經來到每日12萬箱,隨著雞蛋價格下跌,蛋農飼養量也會跟著減少,餐飲業者也會增加蛋品菜色,市場可望慢慢回歸到供需平衡點。

韓芳豪指出,不要過度擔心蛋品價格下跌的市場變化,主要是國人對於蛋品的需求一直很強勁,台灣對於雞蛋需求量在全球排名第三,僅次於日本、墨西哥。

他說,大成與日本昭和產業合作的「昭成蛋品加工廠」,生產「生食級雞蛋」,目前產能已達七至八成,生食級雞蛋在台灣是很有潛力的市場,希望集團蛋品供應走向高端市場,未來供應的雞蛋都能達生食級標準。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