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5日 星期二

聯合報社論/神主牌你在拜,跳電惡果卻是我們在扛


【北美智權報】探討專利與智慧財產權,涵蓋各國重要的侵權訴訟分析、法規解析,提供您需要的IP實務與知識! 【殺破狼每周星座運勢】提供各星座整體運勢分析、當週須注意事項。量身為12星座打造本週星座最佳行走指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6/26 第574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學校的「關廠海嘯」來了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神主牌你在拜,跳電惡果卻是我們在扛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得下猛藥 經濟才能脫困
民意論壇 在野應質問許宗力「再任」案
高價購電 全民荷包破口
常停電恐成民心破口
殖民主義茶壺裡的右傾─歐洲要怎麼搶?
利澤蒼生 最好的醫師也是哲學家
調查權□立院監院不扞格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台灣的多元化工業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學校的「關廠海嘯」來了
黑白集/聯合報
少子化症候群大爆發,除了部隊兵員告急,各級學校也面臨「關廠海嘯」。從中小學到私立高中大學一路倒,規模不亞於傳產關廠。國防部缺兵源,賴政府立馬想到要向弱勢家庭拉伕,但對學校失去學生倒閉卻視若無睹。這也難怪,教育至少是「十年樹木」之計,總統只問兩年後的大選。

今夏廢校潮,從私大衝擊到義務教育。除四所私大退場,另有廿所中小學廢校,創史上最高紀錄。此外,少於百人的待廢名單逾千所,其中近半數少於五十人,進入倒數。另有十三所私立高中職,被列入準退場輔導名單。據私校工會估算,三年內,還有五十所私立高中職、四十所私大面臨大限。

這股海嘯襲往全台及偏鄉,尤其技職教育瀕危滅頂。不僅學子得跨區就學,升學選項集中在普通高中大學,技術斷層、產學斷鏈問題更雪上加霜。

教育部處理廢校停招,並不珍惜人才,不僅未積極規畫既有及計畫中的師資換軌,對輾轉在準倒閉學校間「弱轉弱」的學生,也不主動協助。據統計,近兩成轉學生最後選擇退學。民進黨對少子化巨浪下的下一代毫無眷顧,更坐視流浪師生飄零,這算哪門子「愛台」?

陳水扁、賴清德若生在今天,只能在偏鄉學校接受意識形態課綱洗腦,別說長大選總統,進台大法律系、醫學系都休想!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神主牌你在拜,跳電惡果卻是我們在扛
社論/聯合報
時序進入盛夏,天氣酷熱難當,民眾使用冷氣的需求大增,各地停跳電事件也暴增。以六月廿四日當日為例,上午十時淡水因電纜故障造成四千多戶停電,居民怨聲載道。下午位於木柵的政大發生大停電,據稱是供電系統「被雷打到」。下午六點多台北市內科園區一帶停電,這是一周內的第二次,電視台攝影棚頓時漆黑。晚間七點多用餐時間,彰化旭光路一帶四百戶停電,台電稱是二路開關肘型端頭不良所致。

民進黨政府不斷宣示台灣「絕不缺電」,說到連他們自己都信了;但現實告訴人民:事實並非如此!同樣可笑的是,台電把各色停跳電事件都推給末端的無名氏,歸咎蛇鼠鳥獸乃至機關線路等;但藉口再多,也掩不住它無法穩定供輸電力的窘狀。上述廿四日所發生的多起停電,只是媒體披露的部分,那些沒有被報導的,則是老百姓默默承受了。

問題是,在「不缺電」的神話下,賴政府似乎也沒有辦法要求台電確保「不停電」。否則,以台電如此脆弱的電力輸送系統,在強大的政策壓力下不斷進行緊急調度,怎麼可能不出事?上週六,有民眾率先觀察到當夜八點多的用電量高達三四九四萬瓩,已達當時供電量的九十四%。換言之,備轉容量率已不足七%,來到「餘裕緊澀」的黃燈。隨著天氣越發炎熱,供電緊俏問題必將更形嚴重。

面對外界的質疑,台電才被動承認,今夏夜間發電確實拉起警報。主要原因是產業復甦及半導體發展用電大增,預估今年尖峰負載將創歷史新高,達四一一九萬瓩,發生時間將在七月下旬。但台電也宣稱,將全力調度電力,確保夏季夜間尖峰備轉容量撐在七%以上。這樣的保證能否做到,尚在未定之天;但對一般民眾而言,這個夏季大家都得提心吊膽,誰也無法保證高溫就寢時能有冷氣伴眠。

把一切責任都推給台電,當然不合理。缺電、斷電頻仍的問題,更大的比重,是出在決策端的錯誤和不理性。舉例來說,核三一號機將於七月廿七日除役,屆時電力將減少九十五萬瓩。與此同時,訂於六月除役的麥寮電廠一號機組,發電量六十萬瓩。最後,經濟部卻選擇核准「燃煤」的麥寮電廠延役,而如期關閉更便宜且乾淨的核三一號機。選擇讓高排碳及高汙染的燃煤電廠繼續營運,卻把零碳排的核三關掉,這樣選擇,不僅對台灣空氣品質不利,也影響最後的電價。不僅如此,同是燃煤的東部和平電廠,明年合約即將到期,但台電也決定和和平電廠續約,讓這座火力電廠繼續燃燒。這種「捨核而取煤」的決策,也只有民進黨做得出來吧!

民進黨為了膜拜自己的非核神主牌,不惜關掉被重新肯定為「綠能」的核電廠,並把空汙和漲電價的後果都丟給人民及後代承擔。更可笑的是,賴總統還宣布另外成立「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要推動淨零轉型。這何止是「說一套、做一套」,根本是拿自己的矛來刺自己的盾了,「賴式矛盾」多麼錯亂!

賴總統上任後,全力拚朝野鬥爭,對於人民憂心的電力問題則毫不在意。更令人反感的是,政府也在積極帶風向,一方面改口強調「節能比發電重要」,一方面宣示「電價要反映成本」。言下之意,原本是政府及台電應該負起的電力供應責任,今後全都將「逆轉」到人民身上。民眾一則要被迫「節電」,來支撐不足的電力;二則必須接受「更高的電費」,以分擔台電的虧損。

他拜神,你停電,這就是民進黨的治國之道。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得下猛藥 經濟才能脫困
社論/經濟日報

中國大陸陷入經濟困境既深且久,政府採取諸多宏觀調控政策,但到目前為止,效果尚未明顯展現。救急而力挽狂瀾的努力可以肯定,然築底而臻於順水推舟則未見其事。尤其,深陷困境的房地產市場,鬆綁措施超過先前抑制市場交投之前,連地方政府都奉旨下場購入,但尚未展現翻轉局面。消費依然低迷,投資還是不振,地方政府深重的債務危機仍然無法解脫。

總的說來,民間消費與企業投資信心不振如昔,預期仍偏低落,無論是房地產、民眾消費、企業投資和地方基礎建設,都還看不到曙光,跌勢不知伊於胡底。即使在「新三樣」中掛帥的汽車銷售市場,也令人嘆息,5月汽車零售額年減4.4%,幸虧新能源車銷量增長,又有政府以舊車換新車政策支持,否則汽車銷售總量下滑將更可怖。雖然基建投資有成長,但主要是受電力、鐵路、航空及水利投資拉動,主要還是靠政府投資,另則在政策鼓勵下,高技術產業生產、投資也持續提高,固定資產投資和工業增加值略有成長,但動能仍然微弱。

中央政府的信心喊話以及不斷出台的誘導政策,顯然供給趕不上需求,新政策必須加大力度推出,否則已夠低迷的景氣和信心將進一步剝離。中央政府確也在想方設法,提振經濟政策一個接一個,比如5月份啟動發行人民幣1兆元超長期國債計畫,但經濟更廣泛復甦尚無跡象。

超長期國債發行計畫可為中國政府部門主導的基礎設施和房地產項目提供一些資金,首批國債受到了投資者追捧,但發酵需要時間,只能靜觀後效了。

經濟復甦的關鍵是製造業,政府已更多投資發展高科技產業,以提高新質生產力的產量,減少對外國關鍵技術供應商的依賴,緩解歐美國家日益加大力道的科技卡脖子壓力。這個強本培元政策有其長遠效果,但不足以應急,而且由於世界各國政府擔心中國的廉價優質競品會影響本土產業和就業,歐美國家先後構築貿易壁壘,對中國將電動車及其他性價比超高產品推進國際市場的行動遭遇阻力。美國與歐盟先後針對中國電動車和其他一些產品徵收高額關稅,巴西、印度和土耳其等國也對中國的鋼鐵、化學品和其他商品展開了反傾銷調查。中國大陸藉著擴大出口以緩解國內需求不振和產能過剩問題的對策面臨障礙重重。

地緣政治顯然是中國經濟脫困的重要制約因素;尤其美國大選投票只剩四個多月,兩黨正在競爭誰對中國較狠,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其他國際貿易爭端都會妨礙中國的出進口貿易,進而影響經濟增長。

最大的問題還是內部經濟挑戰,債務危機嚴重影響各級政府及企業的投資能力,儘管中央政府進行救援與干預,但高債務顯已限制經濟刺激政策的空間,甚至增加金融的風險。當務之急是在財政和貨幣政策上下更猛的藥方。

中共中央實際上擁有豐富的政策工具來應對經濟挑戰,面對經濟下行風險迄未歇止,政府只能加大財政刺激力度,減稅、增加基礎設施投資都不可免。央行也應再降低利率和釋放流動性來支持經濟增長。人民幣匯率適度貶值以利出口也是必要的。

至於結構性改革以及對民企更多有實惠性的支持,更要放大幅度與力度,否則不足以促進經濟轉型和升級。只有足以振奮人心的大幅度改革措施有效落地,才能有助於增強經濟韌性。最根本的是科技創新驅動,如果在高科技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最能提升生產效率和增強全球競爭力,從而支持經濟增長。一年多來政府的紓困政策多呈擠牙膏式,現在必須改弦更張,威猛有力,才能應對當前的非常性的局面。

   
民意論壇
在野應質問許宗力「再任」案
黃瑞明/靜宜大學法律學系教授(台/聯合報
這些天來,立法院內外好不熱鬧。明眼人都看出民進黨在玩什麼:一、苦肉計:「習近平走狗們欺負台灣人!」「青鳥」出動,悲情升溫。二、聲東擊西:在國會寡不敵眾,但他處必有高人相助,聲請釋憲才是主要戰場。只要看吳思瑤、卓榮泰近日居然說他們以前支持調查權是違憲主張,就知道民進黨在暖身了。賴清德如今掀開底牌,釋憲程序即將啟動,其實結果早定,藍白穩輸。

這要從釋字第五八五號解釋說起。兩顆子彈事件讓陳水扁連任成功,當時掌握立法院過半席次的國親兩黨於是通過「三一九槍擊事件真相調查特別委員會條例」。民進黨不服,聲請大法官會議解釋。彼時泛藍控制國會,大法官們投鼠忌器,於是既宣告條例主要條文違憲,又佯裝中立,誇獎若干條文有理,更拋出橄欖枝:行使調查權不是不可以,別太過分就好!國親沒領情,把大法官的司法專業加給全刪了。民進黨團聲請釋憲情義相挺,大法官們當「錢」不讓,作出自肥的釋字第六○一號解釋,專業加給不准動。

國民黨當時沒讓調查權法制化,現在重拾橄欖枝,枝枯葉落。怎麼說?第五八五號解釋作成時,一位先生發表不同意見,徹底反對國會調查權,就是許宗力。他其實不信什麼五權憲法,為了不讓國親控制的立法院擴權,監察院這個植物人就被搬出當神荼鬱壘。國民黨的噩耗是,當年持少數說的人,現在是大法官頭頭。

藍白陣營看清楚,這就是憲法法庭的標準答案,忘了第五八五號解釋吧!民進黨使盡渾身解數力抗國會改革法案,準備兵分四路聲請釋憲,因為事關黨本動搖。試想,如果判決竟是藍白有理,以後紛至沓來的新聞頭條盡是醜聞調查,賴清德就玩不下去了!

大法官也是人,甘為當道鷹犬者自然有之,此時反對黨能做的就是對抗而不是順從。美國民主黨與自由派近日不斷攻擊大法官阿里托與湯馬斯的操守立場,藉此撼動聯邦最高法院的正當性。台灣的大法官呢?這八年來,只要碰到國、民兩黨權力鬥爭,解釋、判決必然一面倒向民進黨。釋字第七九三號解釋(不當黨產條例案)與一一一年憲判字第十四號判決(農田水利會改制案)便是著例。

癥結之一出在許宗力。依照憲法增修條文第五條第二項,大法官「不得連任」。許在阿扁時代當過一任,蔡英文卻又提名他,理由是「連任」要無縫接軌,卸任後第一天繼續當才算。許卸任後五年間當教授,所以是「再任」。當年國民大會之所以增訂此一條文,目的在杜絕大法官討好當權者以便連任,許卻創下毀憲惡例。爾後誰阿諛逢迎,就可能回鍋「再任」!即將卸任的這幾位都復出有望。國民黨與民眾黨必須嚴正質問,此人自己都違憲八年了,憑什麼對取得最新民意的立法院說三道四?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黃雀就是許宗力。「說大人,則藐之!」憲法法庭辯論當然要去應卯,但是要記住這是民進黨的外圍組織、御用打手。乞求公正、靜候判決,接下來就是:遺憾但尊重判決。學學美國人,嚴正質問毀憲枉法的大法官!

   
高價購電 全民荷包破口
葉宗洸/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聯合報
媒體報導,台電將與民營麥寮電廠的燃煤機組續約,一號機預計自七月起延役一年半。針對該機組,台電原有的購電契約已於今年五月底到期,但業主台塑公司認為,受限於地方政府的生煤減量政策,致使約定的發電總量未達標,屬不可抗力因素,因而要求台電持續購入其所發電力至發滿為止。

坦白說,購電契約既已結束,台電根本無須接受台塑的續約要求。畢竟地方政府施行減煤政策,本非台電所能干預,此時同意展延契約以滿足業主,不僅遭致是否因缺電而妥協的質疑,更違背政府一貫的減煤政策與民眾對於空品改善的期待。

另一方面,一號機若續約至明年底,預計將發出五十四億度電。台電既是被動同意續約,其實大可重新議訂購電費率,並將每度購電成本至少壓低至每度平均電價(今年四月為二點九二元)以下;購入電力若採每度四點一五元(依據台電一一二年自編決算)計價,台電將因此付出超過二二○億元購電。更何況,這種「利人損己」的慷慨作法,是在政府每年動輒千億元的撥補下進行,已經承擔鉅額虧損的台電,在漲電價之餘,究竟要如何向全國納稅人交代。

值得一提的是,在經濟部長郭智輝的要求下,台電未來營運必須自負盈虧,也因此台電規畫取消對於社福機構及學校的電價凍漲優惠,估計可增加約四十二億元收入。前述額外的購電支出若可免除,弱勢團體及學校機構即可續享電價優惠。

經濟部與台電不斷強調,就算核三一號機於七月廿七日停役,台灣也不缺電,因為今年即將新增豐德三號、大潭七與九號、興達新一號等大型燃氣機組,足以支應全台用電需求。既然麥寮一號機六十萬瓩的裝置容量,遠低於每一部新增機組(九十至一三○萬瓩)的裝置容量,且其續約後的發電量攤入全國年發電量,占比也僅一點三%,台電為何非要去蹚這一趟買高棄低(核電每度成本一點一二元)、圖利他人的渾水?

除非,台電與台塑續約的背後,有不可明言明的貓膩。那就是,新機組的用氣受限於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工程進度,在明年六月之前都無法獲得充分供應,屆時非常有可能出現空機待氣、發不出電的窘境。

對台電而言,面對未來一年可能出現的供電緊繃,自然必須未雨綢繆,將可用電力盡量抓在手邊。對台塑而言,即便麥寮電廠已有「煤轉氣」的規畫,但只要現有燃煤機組能夠延役獲利,就不必急著動工興建第六天然氣接收站,當然也不急著跟台電議定燃氣電力的售電價格。

至於麥寮二、三號機是否將如預期分別於今年九月及明年十月除役,還有待觀察。畢竟,麥寮電廠新增燃氣機組與六接未完工啟用前,台電仍需原有三部機組協助維持供電穩定。

台電的營運困境等同全民荷包的破口,主管機關經濟部絕對脫不了干係,主事者請拿出具體辦法解決,別盡耍嘴皮。

   
常停電恐成民心破口
李坤隆/大學教師(高雄市)/聯合報
台灣缺不缺電?相信沒人敢給出具體的答案,尤其政治對立氛圍強烈,再有說服力的論述還是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但停電確實已成為民眾生活中隨時可能面對的難題,重點只在於範圍大小與停電原因不同而已。這恐怕也會讓台灣整體供電穩定度受到國際投資的質疑,勢必成為台灣經濟發展的阻礙。

當輝達的旋風帶來AI風潮,加上我們原本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台灣未來經濟潛力備受期待,不過隨之而來的是電力供應的壓力,政府不知道嗎?

如今局部的停電,可能是未來缺電的警訊,政府卻還是用政治語言企圖輕輕帶過。當台電的虧損已如此巨大,即使政府貼補也效果有限。當初經濟部強調要建置的強韌電網,勢必連最基本的資金都欠缺,遑論要改善目前的停電缺失了。政府要先面對停電帶來的民意危機,政府愈不願承認,問題愈不容易改善,而民眾就愈有不安全感,最後所有的停電個案,終將變成民意對政府信任的反噬。

治國如烹小鮮,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政府扭轉問題的關鍵,一旦不注意或刻意不在意,最後都可能成為民意支持的破口;尤其現在是少數總統領導,這些細節更是重要。停電與缺電看似天差地遠,但民眾的觀感卻很難將兩者區隔;如果現在不解決停電的民怨,最後真的變成缺電的夢魘,那才是台灣災難的開始!

   
殖民主義茶壺裡的右傾─歐洲要怎麼搶?
石之瑜/台大政治系教授(台北市)/聯合報
根據專家學者媒體,歐洲議會選舉結果顯示,歐洲的政治風向右吹拂。但歐洲是什麼碗糕?與其說歐洲,不如說是前殖民母國群體。

右傾?充其量只能表示:一、前殖民母國寄生於前殖民地的手法,以及他們搶奪與剝削的吃相,也許會變得更為粗糙難看;二、前殖民母國之間,可能需要更多的協調,但他們遲早還是要靠新自由主義之類的論述,維持某種一致的表象;三、前殖民母國內部加速累積更多的罪惡感,將來找幾個獨裁國家當代罪羔羊的需要,難以遏制。

雖然這些統統不算什麼特別壞的事,但是殖民母國群體之間,確實再也不會傳出任何好消息。

前殖民母國已經走入了顛覆自己號稱進步文明的歷史階段,在基礎建設力日益崩壞,與民生消費力激烈不均的困窘中,誰能不懷念起大家一度遺忘的殖民主義時代—那個明目張膽靠搶奪與剝削來表彰自己的享福日子。

如今,歐盟與北約這種藉由所謂價值與規則,建立安全社群,超越野蠻征戰的自賣自誇,成為正在破碎的浪漫神話。價值或規則等等假託人權、和平、安全、生態,讓前殖民地人心甘情願、繼續供養官商巨賈的口號,如同已然乾燥的黏膠,反而成為撕裂歐洲的破口。剩下來象徵歐洲文明的,不外乎每座城市哪一個啤酒帳篷環繞的教堂廣場。

殖民主義茶壺裡的左右派,其間區隔不外乎:對殖民地要怎麼搶,可以搶得更心安理得。

右派提出的挑戰在於:讓殖民地人自願供養母國的意識形態鴉片,可以讓他們一直抽下去嗎?母國社會自己不會也上癮嗎?殖民地的買辦、移民、留學生不會抽太多而躺平嗎?追根究柢,到底殖民地與母國之間,是一個發展階段先後的差別,還是本質上就應該相互隔離的兩個世界?

這些問題永遠不會有答案,而且注定是殖民母國的業障。而且,愈是傾心於歐盟價值與規則而自以為高尚的殖民地人,愈是殖民母國的夢魘。

   
利澤蒼生 最好的醫師也是哲學家
張璉/東華大學歷史系教授退休(新/聯合報
在每日喧騰紛亂的信息中,欣聞一抹清新,就是台大醫學系將在一一五學年招生時,捨原本採計的英文科改採計社會科,使日漸沮喪的人心稍微提振。

台大的說法是考量未來因應AI、元宇宙及各種傳播科技與創新的需求,必須注重社會人文素養及社會科學的思考。雖是以未來發展的功利需求為導向,然此舉不僅為未來下一代出路,也為國家發展考量,我們樂觀其成。台大醫學系在選才舉措上的轉變,凸顯出人文社會底蘊的重要性,相信台大將會起到領頭羊的作用,畢竟這是未來必然的趨勢。

二世紀古羅馬時期的醫學大師蓋倫(Galen)著有《最好的醫師也是哲學家》,他自己就是最佳實踐者,不僅注重醫學實務,更與哲學思想結合,認為醫學是跨學科領域,蓋倫的醫學哲學思想也影響後來的西方醫學。

今日學科分科過細,醫科歸在應用科學類,哲學社會屬於人文學院,二者似是涇渭分明互不相通,然而,醫者與哲學家在具有高度的洞察力、思辨力與獨立思考能力上,二者無分軒輊,而最大的交集在於都是以「人」為中心,哲學家關懷人的終極意義及形上思想,醫者關懷的人的生命健康與內在心理,二者都以「人」為踐履應用為目標。

常見私人診所掛著「仁心仁術」、「扁鵲再世」、「妙手回春」等牌匾,意指贈與者讚譽該醫師的醫術,更是讚譽該醫生的仁心。清代醫者喻昌之《醫門法律.問病論》:「醫,仁術也,仁人君子必篤於情。篤於情,則視人猶己,問其所苦,自無不到之處。」此段話在說,因為醫者通過對生命的感通,能感知病人苦痛猶如己身,而與病人同感共情,關鍵就在於醫者具有真誠篤情,醫者最令人敬服之處正在此,因此醫者可謂是最具人文實踐者。

曾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幼年時去廟裡求籤,問:「能做宰相嗎?」答覆是不能;再問:「能做個好醫生嗎?」答覆仍是不能。仲淹嘆道,兩樣都不能,如何實現平生之志?旁人反問仲淹,你求問可為宰相尚可理解,為何要求問良醫?仲淹答道:「利澤萬民,唯宰相能做到;倘做不了宰相,要利澤蒼生,莫過於良醫。」這段小故事在說明,宰相可以為萬民謀福,但若當不成宰相還可以當個良醫,同樣可以實現利澤萬民的心願。後來范仲淹果真做了北宋的宰相,並參與慶曆革新,可惜因政治惡鬥未能施展,那是後話了,而「不為良相,則為良醫」的佳話流傳至今。

明代醫家張介賓:「夫生者,天地之大德也。醫者,贊天地之生者也。」意指天地最大的美德是孕育生命、使生命生長發育,而醫者是使生命生長發育的最大輔助者。由此可見,從事醫事者都肩負著利澤蒼生的使命,此話並不是要給醫者加上沉重的擔子,而是對醫者由衷的禮讚。

台大醫學系決定改採計社會科後,未來醫學院的學生不僅具有醫學專科知識,也以豐沛的醫學人文底蘊,從不同面向參與和實踐,開拓未來的出路發展。無論是從事第一線救人的醫者,或是從事醫療相關事業,皆是為利澤蒼生做出更深更廣的貢獻。

   
調查權□立院監院不扞格
仉桂美/前監察委員/聯合報
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三讀通過後,賴總統表示,基於守護憲政秩序、保護民眾權利,將聲請釋憲及暫時處分。猶記不久前選舉期間,賴為總統候選人時稱「中華民國憲法是災難」,之後言是口誤。現今又言釋憲是為保護民眾權利;而民眾之意見卻已由立法院多數展現,通過國會改革法案。僅隔一日,監察院表示「反對立法院擴權」,亦會聲請釋憲及暫時處分。

猶記二○一八年,筆者為監察委員時曾經監察院會通過,對軍公教年金改革案聲請司法院大法官釋憲,後大法官推翻過去長期以來之標準,居然未為受理,大幅限縮了監察院聲請釋憲之範圍,認為該業管機關之條文非監察院所能置喙。在此之前,行憲以來,監察院五十餘件聲請釋憲成功之案例,幾均非監察院業管條文,但大法官顯然對年改案採取了與以往截然不同之標準。

在去年七月七日憲法訴訟法施行後,大法官受理聲請案件更大為減少。此次,立法院與監察院,院際間調查權誰屬之爭議,司法是否能介入立法權?基於憲政權力分立之基本原則,也希望司法院能嚴守權力分立,不要介入他院之業管,尤應嚴守司法之底線,不應也不能為政治性思考或為政治所介入,且釋憲非修憲!

憲法第九十六條監察院之調查權,是得按行政院及其各部會之工作,分設若干委員會,調查一切設施,注意其是否違法或失職;復以監察法第二條,糾正案由各委員會提出。顯見監督行政院及其各部會之工作,如其違法或失職,隨之而來的「法律效果」即是監察院的糾正權。各方擔心之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規範的「聽證調查權」,與監察院顯然不同,因其構成要件不同,法律效果更有其異。

雖憲法與法律之位階不同,但立法院之調查權係源自官員備詢責任而生,亦即立法委員質詢官員權力之所繫。況除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外,權責關係在憲法位階,規範於憲法增修第三條第二項第一款,行政院有向立法院提出施政方針及施政報告之責;立委在開會時,有向行政院院長及行政院各部會首長質詢之權。向官員質詢是立委之權,行政院對立法院則有其責,如國會無法聽證調查政府之責,如何監督?官員如常不赴國會接受質詢、不負責任,為法所不許,地方亦然;賴總統為台南市長時,亦因此違反地方制度法,經監察院彈劾送懲戒法院(前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並議決通過。

民主之可貴,在於權責相符而非失衡,立法院調查權建立在質詢之所必須,否則無法得知弊端之真相!監察院之調查權在於糾正違失,若機關不為改善,彈劾相關公務員等,經懲戒法院議決以為改善,有其準司法性。而立法院之調查權,性質為代表全民監督政府預算及法案,與糾彈無關,法律效果亦與監察院截然不同;立委可刪政府預算,監察委員則無能為之。

基此,執政政府或司法機關除須嚴守權力分立外,各方對調查權之歸屬亦須回歸專業。法務部調查局組織法中亦有諸多調查權之規定,但構成要件與法律效果,各機關有其不同,法制上不生扞格。希望執政之少數政府欲與國會多數為敵時,能冷靜思考,否則國會若以刪預算對待,則憲政危機是政府樂見的嗎?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台灣的多元化工業
李家同/聯合報
我們都知道物種一定要保持多元化,愛爾蘭從前有過一次全國性的馬鈴薯災害,當時全國種的馬鈴薯是同一個品種,這個災害幾乎使愛爾蘭陷入飢荒。現在農業專家非常重視植物的多元化,希望在任何地區植物不能都是相同品種。我國山區的植物一直都是多元化的,這是好事。

工業也要注意多元化,有兩個理由:

一、科技變化得非常快,紅極一時的科技公司可能突然出了問題。有好一陣子,迷你電腦深受歡迎,但是個人電腦出現以後,迷你電腦就被淘汰了。現在我們已經看不到當年所使用過的迷你電腦。打字機也是一樣,我們看電影時會看到從前的作家都是使用打字機的,現在打字機幾乎完全被電腦所取代。榻榻米也曾經是很好的產業,但是事過境遷,要買榻榻米的人相當少了。所以工業絕對不能非常單一,如果一個國家特別重視某一個產業,萬一這個產業出了問題,國家會受到非常不利的影響。

二、現在的科技促使任何一個產業都不是單一技術,半導體產業是一個最好的例子。要生產晶片,我們需要能夠建造無塵室的公司,也需要一些特殊的工程公司替半導體的生產線安裝液體和氣體的管線,這種工程公司也不是低科技公司。要生產任何設備,都需要很多協力公司的支持,單單設備中的零組件就五花八門,如果這些零組件全部都要從外國輸入,這個設備的價格也就沒有競爭力了。

根據我的觀察,台灣的工業相當多元化,就以半導體產業而言,大多數人只注意到晶片製造公司,其實我國有幾百家晶片設計公司,設計各種不同的晶片,有的是關於能源管理的,也有的是關於顯示器的。當然,更多的晶片設計公司是與通訊有關的。

以機械為例,我國有專門製造精密顆粒的,也有檢驗顯示器功能的。我們有相當多不同的工具機;最近我國開始有與光學有關的科技公司,這是過去沒有的。更值得我們感到慶幸的是,我們已經有生物科技公司。

有這些各式各樣的公司是值得慶幸的,要製造一個設備,我們需要有公司專精於研磨,也需要有專精於焊接的公司。一個設備設計好了,如果國家沒有加工的公司,這個設備永遠處於紙上談兵的階段。我最近參觀了一家設備公司,這個設備必須是一體成型的,而一體成型的加工也是在國內完成的,這是不容易的事。

希望政府和社會了解工業多元化的重要性,務必使我國的工業不要偏重於某一個產業。工業多元化也表示技術要多元化,工業需要很多不同的技術。我們一定要了解所有技術的重要性,而且要在各種技術上精益求精。

我認為我國的工業是多元化的,這是值得慶幸的事,也應該永遠保持住。

(作者為清大榮譽教授、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榮譽董事長)

   
《幻幻之交》長大了,還需要想像的朋友嗎?
雖然《幻幻之交》整體的質感偏向是閤家觀賞的那種家庭電影,小朋友可能就是看看可愛的幻幻,電影真正想要傳達的訊息,仍然需要一些年紀,適合已經長大的觀眾,已經脫離需要自己想像朋友來陪伴自己的時期,但又能夠理解為什麼小朋友會需要有這樣的朋友存在。

求職面試三大必考題快準備起來 面試禁忌千萬別踩紅線
求職網發言人建議「Z世代」的畢業生,若想避免誤觸「應徵地雷區」,大家應該採取以下這些「求職教戰守則」。面試階段有「三要、三不」原則。首先「要」服儀恰當、整潔:配合應徵行業、企業文化,選擇服裝以及適當的妝髮造型,並塑造有條不紊的形象。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