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任前拋出不排除武力攻取格陵蘭和巴拿馬運河的議題後,川普在白宮會見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時,又提出美國可以「接管」加薩走廊的想法。外界不禁好奇,川普到底還會出哪些招?根據川普提出對加、墨與中國同步加徵關稅的提議來看,其初衷顯然是基於保護、獨大與壟斷,意圖將美國的全球利益極大化。但在談判的過程中,可以殺價、可以稍事退讓;這反映在川普同意延緩加徵加、墨關稅的時間。
川普的邏輯是:「進逼、升高、對抗、秀出籌碼、要人來談、降低對立」,是典型的「交易式」風格。在爾虞我詐的國際社會當中,一時似乎很受用,也可「階段性」地達到川普所謂「交保護費」的邏輯思維與要求。川普並非只對台灣如此,對日、韓,對北約、歐盟何嘗不是?
順著這個邏輯來看,川普會拋出「接管加薩」的提議,也就不足為奇。
國際法上對於主權未定的區域,有所謂的「接管」、「託管」,代表該國、該地區客觀上無主權從屬(或屬於重大爭議、恢復),以暫時性接管來過渡爭議或分期性達成實現主權的階段性目標。
就現實上來看,加薩原有將近一六○萬人口,幅員大約僅四十五平方公里。目前一片焦土,儘管分為南、北,說要接管,並非不易。問題在於重建、物資、金錢和歸屬。所以,川普的提議,可能也僅是「暫時性」的:先託管、再移交,長期問題仍懸而未決。就此來看,可能性就不高了。
「託管」要聯合國決議託美國管理,或美國逕行以武力占領,這兩者幾乎都不可能。前者是國際法問題,後者牽涉國際現實與憲法戰爭授權。川普再有通天本領,也不會不知道他的權力是委任而來,不可能無限制擴張。那麼,川普在內唐亞胡面前提出此議,動機就不言可喻。
內唐亞胡是以色列的建制派,是堅守教義的強硬派。川普政府挺以,除了在第一任期宣稱「以色列首都為耶路撒冷」,並將美國使館由特拉維夫搬至耶路撒冷外,最強的力道顯現當然是軍事力量的挹注。
川普知道,這需要有綱領和動機;所以,加薩就成為了這個「扳機」。川普不會不知道,加薩問題是揉合了主權、人權、人道與現實的複雜議題。
但他選在以色列總理到訪之際,一面「邀功」,說他創造了中東和平;一面當著內唐亞胡的面,秀出接管的議題。質言之,就是為了美國強力支持以色列而「表態、定調和推進」。問題是,以後的發展,才真的重要、真的可懼。
川普說,格陵蘭和巴拿馬運河要收歸美國所有,加拿大應該成為美國第五十一州,加上「揮軍」索馬利亞清剿ISIS,川普雄心勃勃。這一任期,恐怕全球都要準備迎向川普的激進「軍事主義」成形。
甚至,川普心中潛藏的,會是大舉改寫世界的政、經、軍秩序,這才是真正的川普2.0,才真是那個還「不為人知」的川普。
客觀來看,美、中、俄在北冰洋插旗早已不是新鮮事。現今,眼看川普凝神屏息的視角,就知道他在塑造川普式的「全球主義」─保守並不鎖國,鎖國並非保守,其意甚明。
這既是風險、也有機會。川普新政,與拜登時期截然不同;我國不要再用舊思維來因應,政治、經濟、軍事戰略都要改換。川普在布局,我們也要因應時勢來布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