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4日 星期一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害怕面對改革,才是在傷害台灣民主


成功不是偶然,能力才是關鍵!【能力雜誌電子報】是專業經理人暨上班族提升競爭力最佳管道! 如果你是美食主義的信奉者,喜歡動手打理家中事物,並堅信生活值得用心去經營,歡迎加入【生活高手】行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11/05 第582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政治「忘情水」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害怕面對改革,才是在傷害台灣民主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新新併重啟金融改革契機
民意論壇 台灣需要有禁歌嗎
華嫂在意一首「中國人」嗎
都市樹木 樹種選擇相當重要
解救低薪 卓揆不要虛晃一招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緊箍咒下的有線電視
中產階級消失根源在高房價
家庭聘僱外籍看護 應免繳就安費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政治「忘情水」
黑白集/聯合報
劉德華台北演唱會,一曲《中國人》遭綠營圍剿。民進黨立委王定宇、政策委員會執行長王義川帶頭「出征」,日籍綠名嘴矢板明夫也幫腔,說這是認知作戰。這些攻擊踢到鐵板,出征反遭撻伐;但此類荒謬情境已是台灣日常。

劉德華不僅影視歌三棲,且平日積極參與公益,形象極佳,是少數「零負評」藝人之一。九二一地震時,他積極幫災民籌集睡袋物資;八八風災後,亦號召募款義演。「不老男神」為人欽佩的,不止是顏值、演技和歌藝,還有他的人品。

此次演唱會,原本颱風夜「照常舉辦」的決定確有爭議,但主辦方也從善如流順延舉行。爭議本該到此為止,但綠營卻不肯放過,忽而說劉德華「加入共產黨」,忽而說他是「政協委員」,結果全是造謠。

更荒謬的是,被王義川等人指為「統戰歌曲」的《中國人》,詞、曲都出自台灣人之手,廿多年前即收錄在劉德華專輯中,是其演唱會「必唱曲」。多年來都沒事,為何今年就變成大逆不道?已故歌手張雨生也寫過《心底的中國》,綠營要不要一起清算?

追根究柢,這並不是歌曲有問題,也不是劉德華有問題;而是綠營為了抹黑「中國」,只要看到這兩字就膝射式抓狂。此時此刻,點一首《忘情水》,送給這些因意識形態而失心瘋的政治狂熱者,請試飲之!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害怕面對改革,才是在傷害台灣民主
社論/聯合報
烽火連天的美國總統大選今天投票,在台灣,總預算、財劃法、公投法、國土法等四大法案本周也將在立法院登場激戰。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先發制人,批評在野黨的提案都旨在擴權、爭錢、沒收民權、杯葛執政、干預司法,像五把利刃刺入台灣心臟,就像「民主政變」。但檢視這些法案,都是就現有積弊提出改革,民進黨害怕並拒絕改革,才是對台灣民主的傷害。

民主是一個與時俱進的過程。在國家發展過程中,一旦發現不合理、不公平、或有害社會公眾利益的事,即當透過適當的討論程序修改執法或決策方向。如此,政府體制和決策才不致一路偏歧,走向無法挽回的境地。在野黨提出的「國會改革法案」,是希望加強監督,強化立法院淪為立法局的荏弱;卻幾乎遭到「親綠大法官」悉數否決,這是司法權對憲政制衡的破壞。

如今對在野黨提出的四大法案,民進黨又故技重施,將之醜化為擴權、爭錢、杯葛及民主的破壞者。民進黨雙手抓滿控制大權,卻如此忌憚改革,更暴露自己的心虛及諱疾忌醫。民進黨該想想:如果自己施政真的深得人心,何以今年大選只獲四成民意支持,並淪為「雙少數」?如果它是一個深具反省能力的政黨,這些法案不必等到在野黨質疑,執政黨就應該主動出擊提案修法,藉改革形象重新挽回廣大民意的支持,不是嗎?

現在,民進黨霸占著所有權力地盤不放,卻反咬有意推進改革的在野黨是存心戕害民主;這種「作賊喊捉賊」的片面之詞,人們會相信嗎?吳思瑤竟能脫口而出反咬在野黨意圖「民主政變」,設若其邏輯成立,在野黨只能充當啦啦隊,老百姓只配當個順民,國會還需要改選嗎?是誰背棄台灣民主,至此也就一目了然了!

檢視四大法案的修法提案,最後將如何修正,仍有待各方討論斟酌,但絕不能說沒有必要性。以《財政收支劃分法》為例,當年「凍省」之後,財政大權完全落入中央之手,中央頻頻「超收」,地方卻年年喊窮。廿五年來,立院幾度企圖修法,均難如願。癥結在,民進黨在中央執政,對地方的資源分配常視政黨顏色而定,綠色執政地區明顯獲得更多關愛眼神。長久下來,不僅影響地方均衡發展,更破壞了地方自治的精神。

以《公投法》為例,過去「公投綁大選」的安排確實更為理想,除節省作業經費,更能提高投票率。與大選脫鉤後,公投投票率明顯偏低,即損及民主參與。依最新民調,六成多民眾支持回復到「公投綁大選」;民進黨則因不利政治操作,而大表反對。公投和大選一起舉行,或許會造成投票擁擠現象,但這只是技術性問題,藉著增添人力及精進流程即可改善,執政者不必因噎廢食。

再如《國土法》事關國家土地空間的長遠發展,涉及層面相當複雜;但中央與地方為城鄉發展和利益相爭不下,賴政府便企圖藉著政權在手強行通過。事實上,近年民進黨執政期間任令國土違法變形運用,尤其利用發展綠能之名侵吞農漁土地,台糖等公營事業又不斷釋出國土供工業使用,台灣土地已快速變色。因此,國土法必須聆聽更多民間意見,絕不可草率通過。包括造成總預算卡關的「原民禁伐補償」條例,其實也是出自綠委之手,卓榮泰如今卻不認帳,還將責任全推給在野黨。

當執政者開始「聞改革而色變」,即可知,卡住台灣民主進程的不是在野黨,而是民進黨自己。當年雄辯滔滔的民進黨,何以淪落至此?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新新併重啟金融改革契機
社論/經濟日報

台新金控(2887)、新光金控(2888)日前分別召開臨時股東會並通過合併案,台新金將為存續公司,一旦取得金管會等主管機關核准,完成合併程序,合併後的台新新光金控將成為台灣第四大金控公司,規模逼近第三大的中信金控。屆時這不僅是我國金融史上首樁合意的金控合併案,市場也將重新洗牌並改變競爭態勢,甚至催生新一輪的金控整併風潮,重啟金融改革契機。

我國過去推動過多次金融改革。第一次金改於2001年啟動,主要目標是在二年內將金融機構壞帳比率降到5%以下,銀行資本充足率提高到8%以上,重點在於打銷呆帳、改善金融機構體質及重建金融體系,但這次改革付出不小代價。第二次金改是在2004年提出,為了擴大金控規模、提升國際競爭力及建構與國際接軌的金融環境,要求「限期限量」完成金融機構整併,這次改革卻引發更多爭議及弊端,最後以失敗告終。

有過二次金改失利的前車之鑑,接下來政府推動金改的步伐顯得蹣跚,直到2018年,時任行政院長賴清德推出「金融發展行動方案」,要將台灣打造為前瞻、具競爭性金融市場,至此第三次金改展露雛形。在這項方案中,銀行業部分仍希望「擴大金融機構規模」,顯示針對銀行過多的老問題,金融機構整併始終是推動金改的重心之一,只是至今進展有限。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其實,大方向很明確,推動金改不必一定要祭出宏大方案或喊出震天價響的口號。過去數月之以來,新新併露出曙光,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先前的務實說法值得肯定,即任何一件能增強競爭力、符合法令,並能兼顧股東權益及市場穩定的併購,他都持支持態度。同時,金管會不會為支持而支持、為合併而合併,還是要看個案對市場影響,就法令依據對個案進行檢視。

在醞釀多時的金控合併案成形之際,首先,我們期待金管會看待任何個案都要充分尊重市場機能,避免重蹈覆轍,並藉此機會逐案檢討乃至修改相關法令,釐清及建立更為完善的遊戲規則,才能化解爭議,讓所有的市場參與者都有明確的範例可資遵循,並放手在透明化的基礎上各憑本事競爭,或可激勵更多良性的合併案浮現,也唯有如此的金融監理才能真正做到「以法律人、以理服人」。

再者,金控整併目的是為了擴大經濟規模、提升經營效率及國際競爭力,也就是透過合併,互補業務,發揮綜效,從而做強、做大,而非只是紙面上資產等統計數字加總排行的遊戲。切記合併只是方法或手段,要做出一加一大於二的合併效益,有賴領導者的經營專業、智慧及耐心。各方都要有明確的認知,金融整併需要時間,一旦金管會為新新併開了綠燈,那也只是漫長歷程的開端,而非一場戰役的決勝,單是「三年不裁員」的員工權益照顧承諾,對取得經營綜效就是一大難題,遑論還有財務穩健性、與異議股東和董事協商等問題待解。

最後,還是要提醒,在企業合併過程中,組織文化的融合及形塑一直都是攸關成敗的關鍵。新光金及台新金雖說系出同門,或稱「雙方有相近的企業DNA和文化傳承」,但兄弟各自登山也努力了22年才有今時的會合格局,從過去大大小小的爭議,顯見二家金控不論在經營精神、管理性格、組織階層及員工規範上都存在著不小差異,未來如何深化內部溝通及建立企業文化共識,恐怕才是更大挑戰。

   
民意論壇
台灣需要有禁歌嗎
胥弘道/牧師(新竹市)/聯合報
《綠島小夜曲》由於歌詞中的「搖呀搖」、「飄呀飄」,被疑似為諷刺國民黨在台灣政權的動盪不安,因此一度遭禁。

什麼歌不能唱、什麼話不能說,都是獨裁的溫床,代表缺乏自信與恐懼。

當人們在做他們以前所否定的事,不斷的要求別人民主進步,卻不在意自己的民主有沒有進步。

對不同聲音的寬容,展現國家的自信;對不同聲音的審判,可能也代表我們需要用否定來掩蓋自己的不安。其實真正的平安是莊敬自強、處變不驚,更重要的是對上帝有依靠。

有空的話可以聽綠島小夜曲,想到那些年台灣遇到了一些事,提醒自己真正的民主進步,是在和那個時代的不一樣中,看見了自己的進步與自信。

   
華嫂在意一首「中國人」嗎
鄭紹成/中國文化大學國貿系副教授/聯合報
不過是藝人演唱會、不過是一首歌,套句阿扁總統的名言:「有這麼嚴重嗎?」但綠營政客小題大作,對天王劉德華也不放過。

康芮颱風打亂劉德華台北演唱會預定行程,民進黨立委王定宇率先發文批評劉是「媚共藝人」,稱演唱會不如人民基本安全重要。陸委會政治神經反應快速,主委邱垂正隨即表示:「只要沒有傷害台灣的立場,都歡迎陸港澳藝人申請來台。」但首演曲目的一首「中國人」,又引起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王義川批評「演唱會非常中國的設計」。綠營對於劉的政治立場和演唱內容大肆批判,是否意欲挑起「台灣人、反中國」的新民意潮流?藉由任一可資利用的議題,不斷激化「反中」情緒?

「劉太太們」在意一首「中國人」嗎?我是張學友歌迷,無法理解「劉太太們」的內心。二十年前上在職專班課程時隨口說「張學友唱得比劉德華好」,台下舉手抗議,下課後一群OL擠到台前說「我們都是劉太太」。劉德華培養的數十年歌迷眾多(連顏清標都是首場聽眾),這些歌迷會因為政客認為演唱會中國化、另類統戰,就此仇恨劉德華,再也不當「劉太太」?當然政客們深知批劉無益爭取歌迷選票,但批劉卻可引起媒體話題、維繫本身聲量,自然前仆後繼。

綠營對劉德華發起攻擊,毋寧說是賴政府整體對中戰略的文宣戰鬥層面。對於賴清德「祖國論」和中華民國在台灣落地生根七十五年的說法,十月時正反兩派支持者皆有。但「務實的台獨工作者」有可能成為「務實的中華民國工作者」嗎?賴清德的對中主張落實到第一線(黨的政策工作會、發言人和立委),就是楬櫫「反共」大旗,盤點所有「對中」議題,動輒發言論戰。兩岸沒有「對話」,只有文宣「對戰」,雙方淪於小孩鬥嘴形式,委實對台海溝通和和平毫無助益。

然而,「聽其言、觀其行」是北京當局一向的對台原則。賴清德七十五年生根論「變相承認」中華民國,引起極端老台獨派者反彈;而國台辦卻也同調「變相承認」,提及對日抗戰八年勝利,祖國收復台灣,雙方「斷代四年」成為賴是否真傾向「中華民國」的關鍵。其實賴是否就此成為「務實的中華民國工作者」,可從其有無實際動作判斷,例如兩岸官方對談、大幅開放雙方人員交流、開放赴陸團客觀光等,唯有實質動作才能證明賴是務實,而非務虛大啖「中華民國」豆腐而已。

最後,「雙王」聯手修理劉德華,是否會捅到歌迷馬蜂窩?不知。惟范仲淹詩云:「花前人自樂,桃李豈須言」。劉德華演唱會暌違台北十一年,熱情歌迷從台灣各地湧赴小巨蛋,足見天王魅力;政客們說三道四,無非為了自體聲量,並深化兩國互不隸屬說法。劉德華是香港人,現在也是中國人;五字頭的我,會說自己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但政大長期民調也顯示,台灣民眾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比率為二點四%,創一九九二年以來新低;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比率近四年都維持六成以上。

一首「中國人」其實不足掛齒,惟劉德華說:「用我們的童真去打動每個人。」賴清德要用什麼打動對岸和台灣民眾,才是核心所在,不是嗎?

   
都市樹木 樹種選擇相當重要
李明宗/台灣身體文化學會副理事長/聯合報
康芮颱風過境,台北市路樹倒塌二六三二件,造成嚴重的交通與環境問題,一時之間,都市樹木彷彿成了眾矢之的,似乎是颱風致災的重要因素。然而在颱風狂風暴雨的肆虐之下,不論山坡地、堤防、橋梁、電線桿、鐵皮屋、廣告牌等都有可能致災,但我們能夠因而就否定這些設施經年累月的重要功能嗎?

鉅觀而言,都市是人為人造的環境,地底下密布著諸多複雜的管線,也遍布著停車場、地下商場、交通系統等,而地面上又是空氣汙染、噪音、炫光、熱島效應等,因而都市環境原本就不利於樹木生長;但由於水泥叢林相當不利於人們身心靈的健康,因而都市綠化又極為重要,不論在調節氣溫、涵養水源、淨化空氣、引導交通、美化市容等都有極大的效益。其實,西方都市公園的起源和公共衛生與降低傳染病很有相關;同樣的,絕大多數建案的推出不也都強調建物近旁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嗎?

我本身是由台北市公園管理處退休的,大約三十餘年前,台北市樹木還沒有像現在那麼高大健旺,因而颱風前的工作重點是疏枝以防風,颱風後的急務是將倒伏的樹木扶正,再以支柱固定之,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救活最多的樹木。嗣後經過這三、四十年的管理維護,台北市的樹木能生長得那麼好,公園管理處的用心功不可沒。

但如今就面臨全新的課題,首先是褐根病蔓延,使許多看似健康的樹木,其根系已逐漸敗朽;其次是都市地底環境不利於樹木根系的伸展,因而樹木長得越高大越可能頭重腳輕,平常沒有問題,但在颱風過境時就很容易倒伏致災。

當今之計,我認為樹種的選擇相當重要,例如本土性、夠強韌、枝葉開張、根系穩固等,但我也了解,沒有絕對優良、毫無不良因素的樹種,例如許多人認為日本銀杏樹到秋天時很美,但其落果其實非常惡臭。我主張基於生態平衡的理念,慎選二、三十種各方面條件比較優良的樹種替換或補植,千萬不能只挑少數幾種樹木栽種,否則一旦病蟲害發生,那就全軍覆沒了,荷蘭的榆樹病就是個典型案例。

整體而言,如何強化都市樹木的效益並降低其風險,其實需要有多方面多層次的思維與實踐,並不容易,需要專家學者與所有市民共同關切。

   
解救低薪 卓揆不要虛晃一招
張旭政/台中市教師會秘書長(台中/聯合報
行政院卓院長日前宣示要解救低薪,其中政府約聘雇人員的月薪應高於最低(基本)工資一點一倍,恐怕只是空口說白話,虛晃一招。

因為公教調薪的黑箱作業,以致公教調薪的幅度在過去二十幾年來,不僅遠低於基本工資,也低於民間企業薪資成長、物價上漲,形成實質減薪的結果。以委任一職等一級的專任公務員為例,二○○○年時的月薪為最低工資的一點七倍,到今年則是最低工資的一點二三倍,往低薪偏移的方向再明顯不過。

如今卓院長終於承認台灣就是低薪社會,並提出具體作法。然而,以卓院長提出的,政府約聘雇員工起薪不得低於最低工資的一點一倍為例,今年政府約聘雇員工最低月薪為三○六七三元,是最低工資的一點一二倍,即便明年公教薪資調漲三%、最低工資調漲四點○八%,還是僅高出一點一一倍,顯見卓院長所謂的「具體作法」不過就是拿現狀說嘴而已,根本沒有提高公教人員的薪資。

政府要解救低薪,就必須拿出真心實意帶頭做起,而關鍵還是在公教的調薪制度,因為影響的不僅是六十幾萬軍公教,還有廣大國營事業及以公教調薪為指標的民間企業。要解決低薪,不但要將公教調薪法制化,還要提高政府受雇者的薪資;既然要求民間企業申請上市櫃的薪資不得低於最低工資的一點三倍,政府就要帶頭做起,將政府受雇者的最低薪資調高為最低工資的一點三倍,同時明定薪資調漲必須跟隨著重要民生物價指數,而非僅是就現狀虛晃一招。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緊箍咒下的有線電視
周韻采/聯合報
我上個月參加了一場在立法院舉辦的座談會,衛星廣播電視公會(以下稱公會)疾呼要讓「全民看賽事」,希望有線電視也能與IPTV聯合競標及播送國際賽事。而金鐘59得獎戲劇節目,如《有生之年》及《八尺門的辯護人》都在串流影音平台(OTT)首播。根據NCC今年第二季的統計,有線電視全國總訂戶數僅存四四二萬戶,自二○二三年底已再流失九萬。種種跡象顯示,有線電視已不再獨大,甚至緩慢衰落中。

有線電視為何榮景不再?答案是OTT崛起,或者說與OTT內容相較,有線電視既難看又重覆。今年初迪士尼旗下十一個頻道(包含原衛視家族)全面退出台灣有線電視後,主要頻位(廿五至八十台)除了新聞台外,更是內容貧瘠。

我算是業餘電影研究咖,發現今年以來HBO的首播片源只剩華納兄弟、環球和派拉蒙,而沒有了索尼(《蜘蛛人》發行商)。東森洋片台則加入MLB美國大聯盟的賽事及花絮填充時段。而取代Star Movies的AMC片源主要為獨立製片的電影。這顯示,沒有強力競爭對手後,頭部電影頻道都降低購片成本以節省支出,內容則進一步弱化。

由於台灣有線電視收視族群已集中在中高齡人口,他們比較熟悉好萊塢大片與港片,口味也偏主流。故減少好萊塢電影排片量,無異降低收視品質。可惜的是,因OTT興起與大型平台業者如Google/Youtube分據廣告大餅,頻道業者利潤逐年下滑,很難加碼投資購片。

公會這幾年不斷訴說經營苦楚,但要促成有線電視跳脫惡性循環,內容必須先要活化。目前可供收視頻道其實有兩百餘頻,但許多更優質頻道卻無法進入主要頻位,以致收視率偏低。消費者找不到想看節目,自然就剪線了。

為今之計,手握定頻計畫大權的NCC,應順應市場多頻需求,解除「萬年頻道表」,改成如MOD三位數的頻道表,即可容納九大類型,每類型九十九個頻道的多元化內容,也避免消費者抱怨遺珠之憾。

然NCC前委員坦承,公會反對取消「萬年頻道表」。可想而知,公會成員若都是主要頻位業者,自然不希望改變主頻結構以增加競爭。緊緊抱住日漸微薄的廣告收入,再透過政府標案鞏固營收,是主頻業者的最佳利益解。殊不知,個別頻道的利潤極大化卻是以整體產業的崩解為代價。而「終局之戰」(endgame)往往比我們預期地更早到來。

「萬年頻道表」的陳□已久,NCC若想自救這幾年已失之公信力,先救轄下重要媒體產業,全面鬆綁有線電視的不當管制,如定頻計畫、頻道上下架核可、費率審議、黨政軍條款及三分之一結合上限等,另通過《媒體議價法》,活絡有線電視。否則有線電視的衰亡,也昭示著NCC廢止之期不遠矣。(作者為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

   
中產階級消失根源在高房價
張金鶚/政大地政系退休教授(台北/聯合報
最近聯合報專題報導主計總處公布國人家庭財富分配調查報告,三十年來「富者愈富,中產階級消失中」的嚴重貧富差距持續擴大,令人擔憂!

根據主計總處調查,股票、基金淨額,最富有高達近三千萬元,最窮家庭只有七十五萬元,差距近四十倍。中產階級第三等分位二二一萬元,第四等分位五○三萬元,差距分別為十四倍、六倍之多。另外,房地產淨額,最富有淨額一四八○萬元,第三等分位三三二萬元,第四等分位五四一萬元。如此看似房地產淨額總值與差異不如股票、基金,但房地產淨額若用房地產市價估算,而非房地產公告現值估算,此總值與差距將會大幅增加擴大。

房價三十年來變化,台北市從民國八十年的平均每坪市價二十萬元,到民國一一○年九十萬元的新推個案成交價;新北市則從十三萬元到四十萬元;台中市從十萬元到三十一萬元;高雄市從十一萬元到二十二萬元,可以看到各地區房地產價值的極大差異變化,其淨額總值也將大不相同。

若進一步考量一般中產階級多購買二、三十坪的平價宅,而有錢人多購買六、七十坪以上豪宅,則這三十年間的資產總值與差距將更擴大數十倍。

台灣房屋所有權的產權結構,大約可分為二成的無殼蝸牛、六成的一殼蝸牛,以及二成的二殼以上蝸牛。此產權結構亦隱含無殼蝸牛的中低階級、一殼蝸牛的中產階級與多殼蝸牛的富有階級。

房價不斷飆漲,薪資遠追不上房價,無殼蝸牛買不起房,淪為無產階級。一殼蝸牛舊屋品質不佳,上漲幅度遠不及新屋,無法換屋以改善居住品質並增加財富,更別提許多一殼蝸牛仍必須背負沉重的房貸負擔,其資產淨值仍極為有限。惟獨二屋以上的有殼蝸牛,除一屋自住外,其他房屋都可以不斷的以房滾房,賺取差價,投資獲利。

當前的高房價,造成只漲不跌的預期心理,甚至怕買不到房子的恐慌心理。高房價造成有錢人不斷投資房地產,累積財富;而中產階級勉強購屋自住者,必須承擔沉重的房貸壓力,逐漸侵蝕其資產淨值;另中低階級沒錢的人無力購屋,只能望屋興嘆。

面對不斷飆漲的高房價,配合過去相對低利率、寬鬆貸款成數及寬限期的金融環境,特別加上非常低的持有及交易成本,房地產投資炒作盛行。如此造成多屋擁有者,房市與股市交互投資,富者越富;擁有一屋的中產階級者,必須承受高房價的房貸負擔,沒有多餘資金做其他投資,資產淨額逐漸減少;無殼蝸牛則無資產累積財富,淪為更弱勢的中低階級。

高房價的根源在住房嚴重的商品化,成為投資炒作工具。住宅政策應明確訂定保障自住,抑制投資需求,不論房貸政策或房地稅賦,自住與非自住應有明顯差異,讓非自住投資的住宅缺乏借貸資金,且增加其持有與交易成本,使其無利可圖,沒有投資誘因。

支持總統打炒房的宣示決心,並肯定當前央行的選擇性信用管制,希望能持續加強保障自住並抑制非自住的住宅金融環境;然而對財政部與地方政府的房地稅賦改革,不論在自住與非自住的累進稅率差異,或房地稅基的提升,均仍有相當改進空間。

政府應正視高房價引發貧富差距擴大,尤其高房價不但讓無殼蝸牛安身立命幾近絕望,也讓一殼蝸牛必須負擔沉重的房貸,以及被迫居住在老舊房屋無法換屋或更新以改善環境,進而造成中產階級的逐漸消失。

   
家庭聘僱外籍看護 應免繳就安費
張姮燕/台灣失能者家庭暨看護雇主/聯合報
根據《就業服務法》第五十五條規定,雇主聘僱家庭看護工,應每月繳交二千元就業安定費。一一三年度就業安定費收入約二二五億,其中因有照護需求而自費聘僱外籍看護的家庭,包括重症、失能、失智、身障等,每年貢獻小金庫約五十億,宛如繳交「殘障稅」、「失能稅」給勞動部,以取得聘僱照護人力的門票。

然則,該法條並未明定雇主應繳納之金額,實有必要重新檢視各類雇主繳納就業安定費之金額,並讓持巴氏量表、失智量表、身障手冊、使用長照之身心障礙者等,因照護需求而不得不自費聘僱外籍看護之弱勢雇主,免收或減收就安費,並不以低收入等規定設限。畢竟家庭聘僱外籍看護工不以營利為目的,僅於改善失能者的生活照顧,減輕失能者家庭沉重的生活壓力,對受照顧者及其家庭,僅具支持性的功能,而非創造獲利的實質收益。基於家庭看護類與產業類雇主聘雇移工之動機與目的完全不同,在不大動干戈修改母法前提下,建議就安費改收一元,接近減免之目的。

曾有衛環立委辦公室向筆者表示,減收家庭看護工就安費將大幅減少該基金收入,因此不願意停徵。因此若短收五十億身障稅、失能稅而影響基金收入來源,將影響辦理促進國民就業、提升勞工福祉及處理外國人聘僱管理事務之限定用途,建議目前長照、養護、安養機構等聘僱看護工,以及財團法人、非營利社團法人、公益團體等聘僱外展看護(多元陪伴計畫),因仍以營利或降低人力成本為目的,可增收就安費。例如,未領長照等補助者,就安費可提高至每月三千元,而領長照等政府補助者提高至每月五千元。如此一來,既可將營利(機構看護工、外展看護工)與非營利(家庭看護工)做區別,並能平衡減免從家庭看護工雇主所短收之就業安定費。

回顧歷史,勞動部向外籍看護雇主每年收取高額的就業安定費,其原始收費名目是為健全發展本國之照顧產業。但台灣引進外籍看護三十年來,失能家庭已繳交數千億就業安定費後,迄今本國之照顧產業卻依舊未得到健全的發展。渠等欲聘用一位訓練有素的外籍看護工及居家照服員,一如當年的一位難求,證明並未達到勞動部向雇主收取就業安定費之目的。

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第七款述及:「國家對於身心障礙者之保險與就醫、無障礙環境之建構、教育訓練與就業輔導及生活維護與救助,應予保障,並扶助其自立與發展」,因此勞動部向身障家庭收取此高額且目的未竟之費用,已侵犯憲法規範主動救助與保障之意。因此,讓家庭看護工雇主免繳或減收至象徵性的一元,不僅必要,且是遲來的正義。

   
挑長照險 留意這些差異點
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長期照護問題成為一大挑戰;對此,國內保險公司推出了各式的長照險,民眾該如何選擇、才能符合自身需求、降低經濟與生活上的壓力?壽險業者分析,長照險除基本的長期照顧一次金及長期照顧分期金外,各家保險公司提供的保單理賠,主要有幾點差異。

阿蓮崙港社區懷舊新生 探訪鴨村瓦房之美
過去以養鴨文化聞名的阿蓮崙港社區,隨環境變遷下,養鴨產業逐漸沒落,但社區並未因此停滯不前,在高雄市政府農業局「農村再生計畫」的幫助下,修復古厝聚落,並積極結合傳統養鴨和文創產業,成立「鴨村瓦房直賣所」,讓老社區再展多元風貌,3度奪下有建築奧斯卡獎之稱的「建築園冶獎」。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