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七月一日,香港人、港府和北京都視為一個轉捩性的日子。其中,香港建制派人士的提法,稱這一天為香港的「二次回歸」之日。然而七月一日這天,香港街上的動靜,沒有那麼喜慶,反而很多人是如水悲涼。
今年七月一日,是「香港回歸」廿三年之日,而廿三年的回歸,又糾纏著一個廿三條,即基本法廿三條要求的國安立法。自二○○三年以來的四位特首,都以各種理由迴避廿三條立法起步。這也是引動去年反送中的導火索,即現任特首試圖以「送中條例」(修訂逃犯條例)來行廿三條前戲,最後導致了反送中運動,也導致北京刻意安排六月卅日的廿三點,在香港實施港版國安法。
港版國安法各方有不同看法,北京的看法和港府的說法,都在七一記者會上講了,而至少以百萬計的香港人看法,則在七一的街頭用行動展示了。
北京早就有說法,即這兩年開始對「九七回歸」不滿意,還有人批鄧(鄧小平)批江(江澤民),說是「地回來了,人沒回來」。所以香港有建制派提「二次回歸」,意思是這回要完成廿三年前沒完成之事。所謂「二次回歸」,建制溫和派理解為「人心回歸」,建制極端派鼓吹的是「權力回歸」,即在行政權和警權之外,要拿司法權、教育權、輿論權等。
「二次回歸」能否成功,沒人知道,但從七月一日銅鑼灣看,不大容易。這次港版國安法,香港民間稱呼很多,但絕對是一版嚴刑峻法的極端版。面對香港人從來沒有見過的極端之法,香港人特別是香港的年輕人,不以為意,繼續上街,與手持重兵器的警察對峙。
香港學者沈旭暉七月一日有篇長文,其中開頭就是這麼一段:口號雖然是「人心回歸」,手法卻是恰巧相反,承認了人心沒有回歸。所以在新香港,平息民怨、讓人民不滿得到宣洩的透氣口一類傳統管治智慧,都不再適用。「群眾鬥群眾」,成為抵銷民意不足的「有效」模式,因此種種文革式密報、劃清界線、上綱上線行為,配合「人民群眾」的全天候「監督」,在未來一段長時間,會成為主流。官方agenda,會希望人與人之間的互信急劇降低,小報告、篤灰(告密)、特務文化成為常態,去瓦解由下而上的公民社會。
這段話說得不算過份,前天已有人在社交平台懸賞百萬港元,要人舉報反國安法的香港人。
也正好在昨天,英國宣布對持英國海外護照的香港人,延長居留期和申請永久居留新辦法救助港人,台灣陸委會面對港人的交流辦也在這時開設。如果您昨天正好在銅鑼灣,能有機會與年輕人談幾句,會聽到他們特別是她們,說絕不會停止上街,絕不會離開香港,寧願坐監,就算被「送中」也不怕。說這幾句話的,是中學女生。
這樣的社會撕裂和對抗,這樣的嚴刑峻法,能迎來怎樣的「二次回歸」,香港過了七一,還有九月立法會選舉,然後還有一道道的門檻,香港之變,慢慢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