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蜜莉在巴黎》說出新名言:假做真時事竟成!《慾望城市》的老劇迷望眼欲穿,續集遲遲不來,誰知製作人達倫史塔又先開創新戲《愛蜜莉在巴黎》,由莉莉.柯林斯擔綱。女主角愛蜜莉原在美國一家跨國廣告公司上班,忽然被調到巴黎分部,等於高升,「騎鶴上揚州」。她本來沒信心,但有人告訴她「假做真時事竟成」──Fake it till you make it!此後她步步為營,左右逢源,逐漸適應人事鬥爭,又巧遇法國帥哥主廚,有性有愛,還有巴黎美景烘托。
這名言不好翻,因為一舉貫穿哲學與性愛。Fake it一聽就是「裝高潮」──女人被迫裝高潮好讓男人得意,但裝著裝著可能弄假成真。此語也鼓勵人不要一痛就放棄。
南韓天團BTS把〈Fake Love〉打入美國排行榜前十名,也是將Fake與Make押韻。一聲聲Fake Love,貌似憤慨愛情虛無,實則歌頌做愛(Make Love)。此處Fake又像髒話Fxck的一音之轉,至少是種發洩,然則「愛情」作為本真的地位,已被做愛取代?
Fake也是「贗品」、「冒牌貨」,當名詞用,雖然這字本是形容詞,如假新聞(fake news)、假笑(fake smiles)。莉莉.柯林斯有幾場戲的扮相都像極了奧黛莉.赫本,而其造型師坦言是致敬。在華人世界,林志玲也扮裝過赫本。但為何在時尚聖像(fashion icons)中,赫本是「分身」最愛仿效的「本尊」?
我想一大原因是奧黛莉.赫本開闢了一條活路:假的(fake)對上真的(real),甚至對上真理(Truth),讓分身們個個有希望「爭上位」、「嫁上位」(marry up),有一天成為掌握論述的本尊,進程中充滿「社交能動性」(social mobility)──此種可打破階級的動能來自交往、婚嫁或其他方式。《窈窕淑女》是經典範例:赫本飾演一個街頭賣花女,靠學舌正統英語,以「仿品」之姿一步步打入「真品」行列。在《第凡內早餐》、《甜姐兒》裡,赫本也充分展現此一變身動能。
後現代學者指出,「真理」乃霸權制訂,而弱勢族群以「非真」之姿競起,一一質疑瓦解,追求分眾平權。如此說來,Fake it till you make it並不只適用於女性,也適用於Make XX Great(讓某某偉大)的巨靈式塑造。女人想成為「正品」只發生在小小的個人場域?武則天便大興佛教,以君權結合神權,成為唐朝至尊。
服裝學VS假莊學
但為何此語也含哲學?新時代(New Age)叢書百花齊放,其中一派說你只要假裝(make believe),夢想就會成真,因潛意識不知物質世界是真是假。若你相信,潛意識也會聽你的話,化現出相應的實境。
「弄假成真」無法點出「成功」之意。「裝到你做到」?「裝到成功為止」?翻譯實難。有網民稱男同志為「假假」,就因為gay這個字。但「裝」也有意思,因為涵括服裝、偽裝、扮裝。扮裝亦非同志專屬,人人皆可角色扮演(cosplay)。
學者霍米巴巴挪用「偽裝」(camouflage)一詞,指弱勢族群能以英語混入主流,像變色龍,從外貌看不出哪裡來的,甚至打入上流,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然而在新時代哲學中,肉身即靈魂之偽裝(camouflage),我們不過為五官所欺,不知其幻。
那「莊學」是否也是「裝學」?莊子之莊,該來自壯大,然而中文也有「盛裝出席」「以壯行色」。「裝」字乃是「壯」加上「衣」。一面強身健體,一面裝模做樣,卻自知一切皆偽──都是人為。我可否假莊學之名,探此中虛實?
「莊嚴」「華嚴」令人肅然起敬。但古時候「莊」就是「嚴」。《釋文》:「漢明帝名莊,改為嚴。」──漢明帝(西元28-75)本名劉莊,為了避諱,原來姓莊的人都改姓嚴。曾經有段時期,莊與嚴一而二,二而一。
然而若以解構主義來看呢?金文「嚴」的造字含有體罰用的竹鞭,意為訓誡。上方兩個口,一般解為彼此告誡,但是否也是對下的雙聲斥責?權威運用凡夫負擔不起的華服,並以眾口鑠金。金身一成,萬民噤聲,默然崇拜。
中文裡「假」「裝」並稱。裝出某種樣態,便是假作,如裝聾作啞、裝作不知。以「裝」狀「假」,乃英文所無。假作真時,必有戲服。
人非人,真非真
漸漸的,我也自言自語Fake it till you make it,誦詩一般。
同時我也陷入沉思:假如愛情片女主角都想從「仿品」變「正品」,那科幻片的機器人也想從「假人」變「真人」,例子有《變人》、《機械公敵》等。機器人可被解讀為金字塔頂端的一大隱憂:弱勢越來越想越界,還複製人一般源源不絕。弱勢族群被定義為仿品般的「非人」,只從事低階工作。有時候似乎進步了,被比喻成更擬真的AI(人工智慧),但仍然不是人。
「黑命貴」(Black Lives Matter)此一翻譯得其簡潔,暗合「生命誠可貴」,但容易被誤會成黑人也想變高貴。其實這黑人運動標示「黑人命也是命」,正因為黑人不被視為真人(真品)。
「機器人=弱勢族群」的科幻寓言借假諷今,說起來又是一大套,只能點到為止。但「人非人」「仿品代正品」「弱勢無真理」之辯,已穿越愛情片、科幻片與武俠片的分類。《東方不敗》早說過「公道不在人心,是非在乎實力」;林青霞也以一套套雌雄同體的華服引領風潮,讓分身競起效尤。服裝一向被用來安撫女性,使其無心抗衡男性,但如今穿對服裝也能奪權?近來爆紅的影集《創造安娜》(2022)中,律師也用Fake it till you make it為假造身分的女主角開脫。
再回到形而上──《倚天屠龍記》稱張三丰為「張真人」,而《紅樓夢》裡一僧一道的道士稱為「渺渺真人」。對照之下,凡人竟都不是真人?在曹雪芹的哲學中,我們最多是「幻人」,如果不是假人。「賈」諧音「假」也不只為了託言假語以避文字獄,而直指人生即幻境。王國維解讀賈寶玉的「玉」就是「欲」。「還玉」就是「還欲」,像釋迦摩尼那樣了脫凡塵。然而在本文脈絡裡,「假寶欲」也是假慾望之名,作出(make)一整部小說(Fiction)。Fiction的字根就是「作」,含有人為之意,後演變成虛構之通稱。
而在波赫士的靈視裡,創作就叫「夢」,譬如〈環墟〉,旋之又旋,以幻做真真亦幻。那老巫師在環形廢墟作法,以種種觀想「夢」出一個人,而此人不知自己乃是受造者;然而在一致命火劫中,老巫師了悟他自己也是被「夢」出來的。
借鏡巴黎,食色合一
□《愛蜜莉在巴黎》也讓我想起亨利.詹姆斯。這常被拿來與張愛玲比較的美國小說家於1875到1876住過巴黎,次年移居倫敦,受舊歐影響甚深。愛蜜莉跟倫敦情人說她不懂何謂脫歐(Brexit=Britain + Exit),只知梅根脫英(Megxit=Meghan + Exit)。英美好用Exit,也因為舊約的《出埃及記》(Exodus)太深印人心。
那這「新品」是否取代了《慾望城市》本尊?
當然是《愛蜜莉在巴黎》比較賣。此劇主打青春男女,更借鏡巴黎,食色合一。女上司前一晚若有魚水之歡,隔天必送下屬一袋吃的。老鳥揭開紙袋說:「巧克力麵包與蘋果酥皮派,啊──她一定很滿足!」
第二季最後一集大高潮,是在凡爾賽宮辦時裝秀。主持人以某法國公主的名言開場:「讓他們吃蛋糕!」以奢華反奢華。為了此一「真正的感官饗宴」(true feast on the senses),愛蜜莉又求援加百列,讓他召集糕點師傅徹夜做出八十塊蛋糕招待賓客。
大死一番,才能倒吃甘蔗
《華麗下半場》從原文名稱就是小敘述:And Just Like That。「而就像那樣」是女主角凱莉的口頭禪,不過是個轉折語。第一集就讓男主角大人物(Mr. Big)猝死,更是反高潮。我想這是讓凱莉有機會再談戀愛,讓一個個帥哥上場,否則戲從哪來?但是前幾集都沉重得教人皺眉。此劇有個詞叫「11號」(number eleven),形容眉間紋,簡單傳神。
再看下去,感想又不同了──其實追劇人也想跟劇中人一起演化,「與子偕老」。愛蜜莉乃最新包裝的灰姑娘,為她排憂解難的男主角同名大天使加百列(Gabriel),也俊美如天使──整個情境夢幻得像泡泡糖。反而是《華麗下半場》大死一番,竟如倒吃甘蔗。《華》劇太敢了,不但自我顛覆,探討的議題也很紐約。譬如戲分不少的房屋女仲介喜瑪是印度裔,父母要她嫁人,而她自己也相親,但又覺得這是「把你自己放在外面」。Putting yourself out there是流行語,切中現狀──當今IG、換照交友盛行,人人自拍不說,「露出」程度越來越大。
女律師米蘭達愛上一個常上台倡導多元性別(LGBT)的變性人,愛到跟老公提離婚。夏綠蒂在《慾望城市》第六季已皈依猶太教,但在《華》劇最後一集又主辦猶太成人禮。一反以前願嫁有錢郎的主流,此劇一次次朝小眾進擊,是否走得太前衛?
此二劇的開創者達倫史塔真是個精采人物,身兼編劇、影集導演、製作人。此二劇不是每集都由他執筆,也讓其他編劇上場(如元老編導麥可派翠金),不過他的決策力一定很大。他就來自猶太家庭,也像伍迪艾倫一樣會在劇中放些猶太家庭情境,如過節聚餐、猶太教儀式等,而不少猶太裔都是很有影響力的「紐約客」(New Yorkers)。同志在《慾望城市》早不稀奇,倒是猶太族群在三百人宴會中有大肆出櫃之慨。
至於莎拉潔西卡派克,其當代時尚聖像的地位無可動搖。她老公也有猶太血統(其母乃移民紐約的猶太人),想必了解更深,在製作上對達倫史塔不會有異議。六季《慾望城市》與兩部電影續集已將「凱莉」拱上時尚正典,非「愛蜜莉」所能及。愛蜜莉也玩一點文學,譬如形容搽某種香水「像是穿上一首詩」,但與凱莉這作家一比就像玩票。
年過半百即弱勢?
少了供應床戲與肌肉男的莎曼莎,《慾望城市》不再「場場戲肉」,但編劇把她執持的熱情化進米蘭達、男同志安東尼、喜瑪這幾個角色裡。劇中要角全都年過半百,然而這樣就會淪為弱勢族群嗎?
安東尼抱怨有人跟他做愛時叫他「爹地」,想去整型,但他每周都做愛。而米蘭達在跟由女變男的變性人「指交」(fingering)之後,竟無法自拔。「指愛」在女同志中盛行,巧用手指,竟勝過異男直來直往的衝刺。身為女律師的米蘭達最該嚴肅理性,誰知在《華麗下半場》一反過去,縱身浪漫。事實上該演員辛西亞.尼克森真的是出櫃女同志,不但與另一位女性公開結婚,也曾宣布有意競選紐約州州長。
第十集裡,米蘭達的兒子問她怎麼染了髮:「不是說『灰髮驕傲』(Grey Pride)嗎?」此語巧妙押韻『同志驕傲』(Gay Pride),也彰顯該劇不怕站在邊緣。「銀髮族」本是「美其名」,忌諱灰白。
米蘭達與老公史蒂夫談判離婚。她老公說:「我們老了。」
米蘭達大喊:「我們才五十五,那不叫老!你要未來的三十年都這麼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