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日 星期五

【書評•散文】李達達/說到底,這是愛的難關

聯副電子報
爸媽的育兒神器、育兒神隊友【育兒生活Mombaby Lifestyle】,讓爸媽輕鬆自在,寶寶開心成長。 【寂天日語學習充電報】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會話表現,並收錄最實用、最豐富內容,讓你輕鬆脫口說日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9/03 第7512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書評•散文】李達達/說到底,這是愛的難關
【書評•新詩】沈眠/當詩歌回到神話裡
【書評•散文】黃雅歆/那些料想不到的,都是青春的洗禮
朱德庸/here+there=朱德庸

  今日文選

【書評•散文】李達達/說到底,這是愛的難關
李達達/聯合報
《再潛一支氣瓶就好》書影。(圖/有鹿文化提供)

推薦書:栗光《再潛一支氣瓶就好》(有鹿文化出版)

「說到底,我其實一直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形式愛我吧?」寫下這句話的作家栗光潛入海中。她從水底出發,浮上水面,返回陸地,用一本書的篇幅試探各種形式的愛。

在海中,栗光是觀察者。輯一「當潛季開始」,她一面指認各種海洋生物,一面為讀者穿上潛水服,引領我們潛入她所在的世界。一回頭,她立刻調皮地用擬人化的方式,在〈海錯圖〉中與「一位扁蟲」、「那位綿蟹」打招呼。她筆下的海中動物,既是那些動物本身,也是陸地生活的借替。讀著讀著,我們動搖了自己人類的身分。發覺地上有些人是滿手吸盤的章魚,有些人是背著垃圾掩護自己的鈍額曲毛蟹,有些人是可愛的「小醜魚」……

接著我們被栗光帶去夜潛,水中的燈就是篝火。〈當我們在水下生火〉,生物們趨光而來,沒想到一片寶特瓶塑膠膜也從我們面前漂過。我們伸手,差一個蛙踢就能抓住那垃圾。身為人類我們感到內疚,但那內疚「終究還是把自己看得太重」。

栗光放輕自我,在輯二「水面休息時間」寫潛伴,寫教練,也寫以各種方式付出各種愛的各種人。在〈頂尖中性浮力〉的課程中,她擔心自己被教練罵,卻也發覺自己在寫作、編務上對作品的琢磨,對他人而言可能是苛求。怎麼辦?無解。「想要做好的心,真是比什麼都討厭。」我們擔心自己不夠好,卻又鄙視別人不用心,無法排解的內疚終於累積成高壓。

〈迷失與逆向〉詳實記錄了一次大危機。在上浮過程中,大量空氣在栗光耳內膨脹,造成劇痛,她卻無法以手勢表達自己的需求。但「對方竟在不言不語中翻然理解」了她,陪她一起下沉,再慢慢上浮。被理解幾乎就是被愛了。事後她摸摸耳朵說:「哎呀,現在我也是經歷過逆向阻塞的潛水員了。」才迎來真正的休息時間。

作家身為自己心海的潛導,以輯三「回到陸地的潛水員」帶讀者穿過碎浪區,站起來,追溯自己的來路,返回原棲地。〈譚小姐〉寫外婆經歷過的大時代;〈你好,平行時空〉寫母親的工作,外公的聲望,以及自己為了獨立而做的職涯抉擇。離開母系家族,她到澳洲奶粉工廠打工,再回台灣進入報社工作,並收養一隻叫作冬至的貓。

最末四篇,她留給父親。讀完再回頭翻看全書,忽然覺得好幾個人物都沾到了一點她父親的影子,這些人隱隱回應她對父親的期待。

我們都曾對「無條件的愛」感到失望,而不願相信這份愛的存在。一旦哪天遇到了,要嘛懷疑,要嘛歉疚,反正「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形式愛我」。

這是愛的難關。

但我想栗光早已破關。因為當她說「再潛一支氣瓶就好」的時候,感覺她就是個貪玩且有人愛的孩子。


【書評•新詩】沈眠/當詩歌回到神話裡
沈眠/聯合報
《暮落焚田》書影。(圖/斑馬線文庫提供)

推薦書:吳俞萱《暮落焚田》(斑馬線文庫出版)

娥蘇拉•勒瑰恩〈納莫語〉(收錄於《轉機─勒瑰恩十五篇跨次元旅行記》)有寫:「學習納莫語,就好像是學習編織水。……他們活在時間的中間,就像海星活在自己的中心,像太陽位在自己的光裡。……他們模仿這個世界的唯一方式就是透過語言文字,亦即讓文字相互發生關係,發展出充滿繁殖力的、不斷改變的複雜性,形成以往從不曾存在的形式和模式,這些美麗的形式只短暫存在,然後就被其他形式取代。語言就是他們不停繁衍的富饒生態環境。詩就是他們所有的叢林,所有的荒野。」

讀吳俞萱的詩總是感覺到野生,那種拒絕任何馴服、試圖闖越更多邊界的壯闊企圖,恍若保持移動的猛獸,她始終不曾停止學習,學習編織水,學習編織火,學習編織萬物,正如勒瑰恩所言的,詩是吳俞萱所有的叢林,所有的荒野,甚至是所有的文明和所有的當代,彷若她活在時間的中間,彷若她位在自己的光裡,在場目擊吳俞萱在《暮落焚田》後記自言的「所有事物的身上都有神性」。

《暮落焚田》(2022)是吳俞萱第三本詩集,此前《交換愛人的肋骨》(2012)、《沒有名字的世界》(2016)都是傑作,尤其是《交換愛人的肋骨(十周年紀念版)》(2022)更是強悍,堪稱現代詩經典,無論是文字語言、編輯概念和主題內容都展現教人讚嘆的高度。而《暮落焚田》收有吳俞萱親身造訪二十處阿美族部落二十篇神話與地名傳說的短文,並佐以當地的攝影照片,後頭置有十九首詩與一篇散文,以及後記。

在短文、相片與詩文的架構裡,前十九篇文與詩歌中間的相片俱是黑白作,到了第二十篇〈Pinanaman河邊的教室〉後,轉為彩色照片,其後〈不問來日的存在〉則是散文,另外,第十七首〈無法度量〉、第十八首〈播種〉和第十九首〈母性〉偏向敘事詩。這樣的配置與變化,隱含著從神話傳說轉向凡塵俗事,從遠處接回己身生活與小孩的用心,如她在〈不問來日的存在〉寫到的「神聖的物事無須仰望,而是像孩子那樣投入當下,從不離開自己的心的聖地。沒有目標和期待的散步,令我走回了孩子活著的狀態──遇見什麼就把自己的心收在裡邊,蹭一蹭,帶著一部分的它走。願意相信,我是我正在變成的。」

《暮落焚田》的超絕感,更甚於前兩部詩集,也許是因為這裡的作品都是與神話緊密相連,更加擴張吳俞萱詩歌的開闊性,如〈底〉:「在地上,我╱和諾言一樣渴望╱粉身碎骨╱╱這樣的時刻╱我信神╱索求祂伸出手╱把我和那些破爛的字╱或僅僅是殘留的語氣╱溫柔地攪拌╱╱我想在它們身上長出口鼻╱內臟和性器╱我想賴著它們過活」,〈危及的霎那〉:「記住危及的霎那,人╱被大海驅逐╱被大地餵養╱一無所知的願望╱活下去╱這才是故鄉」,〈成形〉:「我捨棄的那些東西╱被叫出了名字╱帶血帶肉╱爬進人世」,〈就位〉:「就位的時刻╱神話沒有一點雜音」,〈作戰〉:「有一條路╱通向無物╱此刻,它通向我╱朝我吐口水……向著我來的╱比我鋒利╱╱它穿過自己的黏稠╱刺傷所有活物」,〈豐收〉:「成熟的心╱不會抗拒收成╱空無一物」、〈雙生〉:「我們就在這裡╱守住願望顯靈的時候╱靜到發黑」,〈母性〉:「把你完好地放在視線中間╱不去掠奪你的目光……你也和我一樣著迷╱有形和無形的擁抱嗎?」

當詩歌回到神話裡,也就成為新神話,演示絕大高深的意志力,吳俞萱《暮落焚田》儼然神諭,而這不正是詩歌在人類文明裡一開始的位置,關於一切的超越嗎?那也猶如費爾南多□佩索亞《我的心稍微大於一整座宇宙》所寫:「神話是萬物的無物」、「我對自己內心的存在一無所知。我轉身,旋轉,╱我鑄造自己。」、「不僅如此,我還要更多──並成為這一切的╱上帝!」


【書評•散文】黃雅歆/那些料想不到的,都是青春的洗禮
黃雅歆/聯合報

推薦書:郭強生《用青春換一場相逢》(天下文化出版)

或許可以這麼說,我輩眾多「五年級生文青」都是看白先勇《台北人》長大的。也有很長一段時間,因為《現代文學》雜誌的關係,白先勇成為台大外文系的象徵。郭強生當年以第一志願考上台大外文系的時候,也接收到了這樣的「文學召喚」。對他而言,這召喚非僅《台北人》,還包括了《孽子》,但最終能來到與白老師面對面「致敬(或調侃)」的時刻,恐怕是彼時所料想不到的。

在這漫長的時光中,料想不到的自然不只這些。

《用青春換一場相逢》以自我為經緯,畫出了青春台北地圖。那些關於男孩與成人的回望、難以輕放的文學信念、身為「台北人」的時空流轉,以及親人的生死羈絆,都鑲在地圖的「眉眉角角」裡。有些說得直白,有些委曲深切。

比方說起外文系的定位不明:「原以為成了白先勇、王文興的學弟之後,等著他的會是如同當年《現代文學》創刊般的一場盛會。當發現一切並非如他所想,感覺就像突然一陣大浪襲來。」追隨文學熱情卻差點滅頂的自己,意外在「跳蚤窩」的錄影帶與之後的影碟包廂裡獲得觀影養分。也意外隨(或以為是文學同盟的)轉系生們進入了當時「台北雅痞文化大本營I.R.餐廳」的「裝腔作勢」。

但孤獨依然是孤獨。當所謂的菁英被視為格格不入的魯蛇,持續懷抱的夢想就變成被嘲弄的東西。而追尋親密關係的歷程也總是充滿防衛與曖昧,終究來到了〈寂夏〉的臨界點。生機蓬勃的盛夏有窒悶的空氣、生病的母親、轉業不易與寫作觸礁的青年,然後是一場袒露身心的邂逅:「至少有那麼一刻,他在那男子眼中看見了一個溫柔體貼的自己。如果可以,他希望自己永遠可以做一個溫柔體貼的人。」沒有後悔。

他們相認的關鍵詞依舊是《台北人》(英文版)。

其實長大後的我對於《台北人》曾有些「反叛」,當然不是指作品的價值或作家本身。大概是對「被消失的歷史」產生的情緒投射。長輩無法言說的那些,成了「你的離散不是我的離散」、「你的台北人不是我的台北人」的心理轉嫁。

我們這個世代就是成長在時代轉折的矛盾裡。唯歷史的真實得以逐漸歸位,屬於私有的情感記憶,始能從「你的記憶不是我的記憶」的歧異性,走向「你的記憶加上我的記憶」共築的時代性。

如郭強生所說:「每一個人的記憶都像一座私密的城邦。在他的城邦中,有學校、街道、電影院、車站、餐廳、河川、橋梁、公園,當然也有酒吧、舞廳、書店、咖啡館與麥當勞。這些地點的排列分布,串起了每個人一生的喜怒哀樂;不同的方位面積,便凸顯了各自性格與思維模式之差異。」

他寫下從青春走來的台北成長變遷史。要目視的,或也是白先勇筆下台北人故事的延續,那些在乎的生命血脈並未隨時代消失,烙印心底的物換星移與感受,都是父母留予自己存在的證明。因為「直到他也逐年邁向人生下半場,才漸漸明瞭父母輩經歷過的困惑與失落」,所以,寫衡陽路,除了布莊相館南北貨,要記下的是早年隨母親到某銀樓的暗黑的小房間換黑市外匯,「從黑市買美金支票,寄至香港轉信人手中,再換成匯票寄到大陸」,「在記憶中烙下了他對戰爭陰影的初體驗」。

寫現在已成文華東方酒店的中泰賓館,以及曾經存在諸多盛會的中華體育館,要留下的是當年二話不說出錢投資與創辦的「愛國華僑林國長」;寫〈蘋果的滋味〉以及現在已成「光點台北」的前美國大使官邸(並不是以訛傳訛的美國大使館),要連結的是「首次也是最嚴重的一次反美示威暴動」;寫劉銘傳在台北留下的「石坊街」,與日本一八九五年《台灣誌》報導台北「稍似上海之居留地」,最後是「歷經統治幾番更迭,從石坊街到衡陽路,不管名稱為何,上海風味始終在此瀰漫」。

與父母那代不同的,台北是郭強生土生土長的所在(更熟悉的是永和)。那個台北同時也是白先勇的台北,是有老上海的台北,是有各種占領、治理、殖民遺留的台北。更多的是有屬於自己故事的台北。於是寫「三十餘年如一夢」的林森北路條通gay bar、那時當紅的kiss舞廳、美國菸酒的開放登陸;也寫對永和的深情:「明明台北市裡也有一條基隆河穿過,為什麼河對岸的內湖就不算外縣市?隔了條新店溪,永和卻一下子就成了台北人眼中的鄉下?」

郭強生強大的記憶資料庫令人驚嘆:五燈獎邱碧治、一道彩虹鳳飛飛、唐尼與瑪麗奧斯蒙,西門町獅子林、東區永琦百貨,點心世界、中華商場,公車票亭、復旦橋……隨便一個都能拉出同世代台北人存在的人生線。即便是彼此成長背景、居住區域處在天平的兩方,都能接收那些喜怒哀樂的人生召喚。他無畏踩進「話當年」的老派,要為「青春換得的相逢」留下位置。

和郭強生相識在一個沒有智慧手機沒有個人平台的時代。一個年輕作者出書沒有先經過傳統紙媒等「文壇前輩」認可,似乎就犯了大忌的時代。當時並不算熟識的我們,時至今日成為了同事,也是料想不到的事。

青春裡的每一場相逢,成為散文的袒露敘事,無論使用「我」或「你」,或如本書使用「他」這個既旁觀又涉入的視角,都無礙通往作者自我生命的面對,深情或懺情的告白,都彌足珍貴。


朱德庸/here+there=朱德庸
朱德庸/聯合報
圖/朱德庸提供
......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2022年9月1日 星期四

【第459期】漫威、DC超級英雄大集合…來搞笑?


【常春藤e起學英語】精選最精采的文章,時而新奇有趣,時而發人深省,透過閱讀喜歡的事物學習英語。 【阿布拉電子報】分享文學性、藝術性與兒童性兼具的兒童繪本,並希望透過繪本和你一起發現孩子的世界。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9/02  第45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小語 關於本週電影
好片推薦 《蝙狐俠:英雄覺醒》把各大超級英雄拿來玩的電影
《親愛的母親》兩本難唸的經:年老價值及親子關係
 
關於本週電影
本期介紹兩部電影,一部是七月上映,現在已經在串流平台CP+可以看到的《親愛的母親》,很寫實很讓人有感,但需要觀眾本身對議題有思考過;另一部《蝙狐俠:英雄覺醒》則完全不同調,惡搞超級英雄,以笑為目的,是部大大放鬆用的電影。
 
《蝙狐俠:英雄覺醒》把各大超級英雄拿來玩的電影
《蝙狐俠:英雄覺醒》是一部不要認真,看開心的電影,有很多的笑點,重要的就是「笑」。有些笑料適用大眾,不過更重點的笑料則是拍給有在看超級英雄電影的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