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3日 星期四

「醫預法」明年上路 醫療爭議須先調解


【行遍天下旅遊電子報】每月企劃精采的旅遊專題,讓你感受美景與多樣風情,創造屬於個人的旅遊哲學。 誰能幫你邁向健康人生?週週提供最新的健康情資,【常春EVERGREEN】幫你的健康打底,人生加分!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聯合電子報
聯合電子報
2023/08/04 第824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頭條
專題
話題
要聞
焦點新聞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兩岸新聞
國際新聞
 
今日頭條
「醫預法」明年上路 醫療爭議須先調解
記者李青縈、鄒尚謙、陳雨鑫/台北聯合報
「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明年元旦上路,衛福部公布施行細則及八項子法草案,未來醫療爭議事件發生後,將有醫病關懷機制,須先透過調解,調解不成才能提告。

衛福部長薛瑞元指出,期待醫預法上路之後,促進醫病關係;醫改會則表示,子法內容對醫療體系保障仍高於病人或家屬,且預告期僅卅天,恐讓新法上路出現隱憂。

為解決醫療爭議訴訟衍生醫病關係對立、高風險科別人才流失及防禦性醫療等問題,衛生署(衛福部前身)於二○○○年即提出「醫療糾紛處理法草案」,二○一八年再提出醫預法草案,歷經廿二年,去年三讀通過。衛福部日前公布施行細則及八項子法草案,預告至月底,最快九月中旬正式公告。

醫預法主要原則包括即時關懷、調解先行、事故預防。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說,未來政府將委託財團法人建立醫療事故自主通報系統,醫療機構也須設醫療事故關懷小組,發生醫療爭議時,由關懷小組對病患、家屬及醫師提供協助及關懷。

醫院7天內通報

醫療機構必須在七天內主動通報,且在通報後四十五天內完成分析及改善方案;此外為避免醫院沒有通報,通報系統也提供民眾自主通報。劉玉菁說,民眾需要事故發生的六十天內通報,考量通報後要與醫療系統比對、調資料等,因此有時間限制。

地方設置調解會

未來出現醫療爭議事件,病家提告前,一定要先經過調解。劉玉菁表示,民眾面對醫療爭議常直接提出訴訟,此舉衝擊醫療體系,影響醫師投入內、外、婦兒、急診等醫療爭議多科別的意願。新法明定地方衛生局將設置調解會,醫療事故必須先經調解,調解不成立,民眾才能提告,另外,不論結果是否成立都要在十四天內回報系統。

預告期僅有30天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執行長林雅惠表示,醫療對民眾而言本來就具有門檻,醫預法經醫改會等單位爭取十多年,終於等到,但醫預法去年六月通過後,原訂今年年初頒布子法,卻拖到八月才公布,預告期僅卅天。

她說,醫預法子法對病人或家屬保障不如醫療體系,包含訴訟前須經調解會調解,但強度上可能只是採法律地位較低的「調處」,雖設置關懷小組,但對品質並沒有設下規定,醫療事故發生後,民眾自主通報更限制要在六十天以內。

薛瑞元指出,醫預法施行後,希望面對醫療爭議時,先有調解制度,讓民眾或醫師遇到醫療事故時,多一個尋求專業意見的管道,不用直接進入司法訴訟,促進醫病關係。

 
TOP
專題
醫預法上路/病患仍資訊落差 醫糾能減?
本報記者李青縈聯合報
台灣早年發生醫療糾紛時,常見抬棺、撒冥紙的抗議場面,但不只民眾怕遇上醫糾,醫師們更是害怕,一旦醫糾走上司法程序,將面臨耗時耗神的訴訟之路。醫療糾紛是醫界「五大皆空」的推手之一,醫師不願意投入急、重、難、罕等容易出現醫糾的科別,對醫病都不利。

衛生署早在二○○○年時初步提出「醫療糾紛處理法」(醫糾法)草案,卻在立法院延宕多年,直到二○一二年才走出行政院,但在立法院朝野協商時難以達成共識。而衛福部於二○一二年推出「生育事故救濟試辦計畫」,讓孕產婦在面臨母嬰於生產過程死亡等爭議時更有保障,也確實減少醫療糾紛。

醫糾法早在廿多年前提出,但直到二○一八年衛福部提出「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草案」,並在去年五月三讀通過,二○二四年正式實施。但根據現已預告草案,實務運作上是否真的可讓民眾多一個解決管道,仍是充滿未知。

尤其民眾自主通報辦法草案規定,通報事故必須包含實施手術檢查發生錯誤,如手術部位、術式、人工植入物錯誤或誤留異物等情況,且須在發生六十天內通報。缺乏醫療背景的民眾是否真的可以發現醫療錯誤,或最後仍只能仰賴醫院自主回報,又讓民眾回到資訊落差的角色中?值得審慎思考,更是後續觀察重點。

 
TOP
醫預法上路/醫師樂見:醫預法重調解 避醫病雙輸
記者鄒尚謙/台北報導聯合報
衛福部推動「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明定醫療爭議先行調解,盼降低醫師負擔。醫勞盟理事長儲寧瑋說,醫師不敢開大刀已是現在進行式,最終出現醫療人力斷層,對病患非好事。曾因院方檢體錯置而提告的整形外科醫師曹賜斌認為,身為病患,可能無法信任院方,若讓具公信力的專業人士調解,樂見其成。

一旦出現醫療糾紛,病家常將醫師一狀告到法院,衍生醫師執業壓力,為確保不會被告,可能替病患安排一連串檢查或治療,便是防禦性醫療,可能造成醫療資源浪費,對患者也未必有利。儲寧瑋表示,為了避免醫療糾紛,醫師在第一線難免會採取防禦性醫療,確保日後不會被告。

醫勞盟曾處理一起案件,病患家屬不滿醫療結果提告醫師,一審、二審敗訴仍持續上訴,堅持不調解。「有時病患只是想尋求心理安慰。」儲寧瑋指出,有時病家可能對醫療結果或醫師態度不滿意,將醫師告上法院。醫師避免醫糾事件多的科別確實已上演,如心臟外科、胸腔外科等出現人力斷層,最後傷害的是全體病患的健康。

「醫療糾紛至少三年,上訴到最高法院更耗時八年。」高雄市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曹賜斌表示,醫療糾紛往往兩敗俱傷,一旦病患揚言提告,醫師為了捍衛人格、事業,自然也會硬起來,導致對簿公堂;若能夠先行調解,讓兩造有機會坐下來「看見彼此」,即使有情緒也能紓解一二。

曹賜斌多年前罹病時,也曾因院方將檢體錯置,產生醫療糾紛。曹賜斌說,當時中間沒有人出來幫忙調解,身為病患,心理上無法信任院方,醫院派誰來談都無法妥善溝通,醫預法上路後,能夠讓具有公信力的專業人士居中調解,他樂見其成。

 
TOP
醫預法上路/救濟制試辦3年 產科訴訟降7成
記者陳雨鑫、鄒尚謙/台北報導聯合報
抬棺、撒冥紙、丟雞蛋,醫療糾紛使醫病關係嚴重劣化,過去最常發生醫糾科別以產科最多,原本喜迎新生兒到來,卻發生不預期事故,提起訴訟比率高,也影響醫師投入意願。衛福部二○一二年試辦「生育事故救濟試辦計畫」,家屬提告前先給予救濟,若堅持提告需返還救濟金,試辦三年,產科訴訟案件降低七成,願意投入產科的住院醫師也提高,並催生「生產事故救濟條例」。

馬偕醫院婦產科資深主治醫師黃閔照說,十多年前,婦產科流行一句話「錢少、事多、離監近」,醫療糾紛多,讓剛從醫學系畢業的學生,根本不敢碰婦產科,當時曾調查,四十歲以下婦產科醫師不到整體兩成。

「婦產科醫師被家屬提告後,奔走法院與醫院之間,至少五年起跳,對醫病都是傷害。」黃閔照說,沒有試辦計畫前,即使醫療處置沒有錯誤,為了形象,醫院可能賠一、兩百萬元息事寧人,卻反而讓醫療糾紛事件更多。

黃閔照說,當年醫療糾紛以產科最多,二○一二年試辦「生育事故救濟」,當時尚未改制的衛生署已著手擬定醫療糾紛法,試辦計畫取醫糾法中,關懷病家、給予救濟、改善醫療品質的精神,試辦三年,產科刑事訴訟案件減少百分之七十。

從試辦計畫中發現,很多家屬知道醫師沒有錯,但為了爭一口氣或求得真相,最後還是提告,法庭上,醫病相互爭辯,造成雙方很大傷害。黃閔照說,從試辦計畫一路到設置生產事故救濟條例,不只婦產科醫師人數回春,以前大家不敢碰的高危險妊娠學科,現在幾乎滿編,更有很多女醫師願意投入婦產科行列。

衛福部長薛瑞元也說,過往婦產科風險是最高科別,因此吸引不到醫師,但「生育事故救濟試辦計畫」上路後,確實狀況有好轉。黃閔照說,明年元旦上路的醫預法,未將生產事故救濟條例的「補償救濟金」納入,主要是經費來源有限,但若對於病家的關懷能妥適做到位,一樣能達到降低訴訟的效果。

 
TOP
醫預法上路/醫改會:管理品質降「盲訟」
記者陳雨鑫、沈能元/台北報導聯合報
衛福部公布「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細則與子法,包含強制設置關懷小組、調解會等,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表示,依過去試辦經驗,設置關懷小組大多沒有實際作用,病家為求真相,還是會提起訴訟,醫改會爭取醫預法多年,期盼納入品質管理,才有機會降低「盲訟」、「濫訟」的醫療糾紛案件,現行規定僅能看見「醫醫相護」。

「反正你們去告也告不贏,收下調解金比較實在。」林雅惠說,醫預法通過立法前,衛福部鼓勵各家醫院設置關懷小組,但關懷小組實際上做的事,大多不是關懷,而是重新解讀病歷,拿出厚厚一疊原文資料,告訴病家,醫師的處置沒有一項是有錯的。

林雅惠說,醫病間存在資訊落差,加上社會普遍敬畏醫師專業,當關懷小組拿出原文資料,又強調「告也告不贏」,病家等於是在關懷現場中被「洗臉」、搓湯圓,被關懷後依舊求不得真相,只能透過刑事訴訟,找回他們想知道的結果,最後雙方奔走於法庭遍體鱗傷。

林雅惠說,當年生產事故救濟試辦計畫,要求醫院須在重大事故後關懷病家,但事後統計,九成以上院方自訴完成病家關懷,但半數病家反映「完全沒感覺醫院有任何表達」,顯示院方關懷與病家需求天差地遠。此次醫預法的子法要求設置關懷小組,細節完全沒有規定,新法將於五個月後上路,同樣的問題恐會重演。

醫預法子法要求第三方單位提供「醫事專業諮詢」,林雅惠表示,當事人如果要使用該資源,必須繳納六千元,過去在討論金額時,大多設定三千元以下,就是擔心金額太高會成為門檻。醫療重大事故發生對象極可能是家中經濟支柱,六千元對病家具一定負擔。

醫預法最大特色在「先調解、再訴訟」,地方衛生局未來需常設調解委員會,林雅惠說,依規定,雙方在調解委員會的協調下,完成書面契約,但該契約並沒有到法院認證,院方若不履行契約,法律上也沒有強制效力。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說,醫療糾紛很大一部分源於醫療資訊落差,醫預法至少要在資訊上給予平等的對話空間。林雅惠表示,醫預法設置立意良善,但子法需規定得更為細緻,否則新法上路後,仍舊沒辦法改變現狀,病家的權益依舊被壓低,盲訟案件不會減少,也無法改善醫病關係。

 
TOP
話題
陸高層再訪美 軍事對話待重啟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國防部二日表示,美國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瑞特納與中國大陸外交部美大司司長楊濤進行會談,討論美中防衛關係及區域安全議題。這是瑞特納上月與大陸駐美大使謝鋒會面後,一個月來第二次會見大陸高層官員。

路透報導,五角大廈發言人說:「瑞特納助理部長強調,本部將繼續致力維持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間的開放軍事交流管道。」

路透報導,謝鋒七月十二日在五角大廈會晤瑞特納,討論兩國防務關係以及國際和區域安全問題。當時五角大廈發言人麥納斯表示,瑞特納在這場約九十分鐘的會議中強調,美國國防部致力維持美中之間「開放的軍事交流管道」。

大陸駐華盛頓大使館則說,謝鋒在會談中就兩國、兩軍關係闡明立場,要求美方依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原則,謹慎處理台灣等敏感議題,以行動管控分歧,推動兩國兩軍關係逐步重回正軌。

去年八月時任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大陸就切斷雙邊軍事溝通管道,美國表示中方至今不願在軍事方面進行對話。如今謝鋒和楊濤先後造訪美國國防部,是否代表中方有意恢復雙方軍事溝通,有待觀察。

上月謝鋒造訪美國國防部後,美國史汀生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孫韻表示,中方大使不常會見美國高階國防官員,這是一場「非常不尋常」的會議,「顯示中國至少正在回應美方的擔憂,但實際進展仍需要時間和談判」。

美方近來努力修復與中方的關係,六月起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財政部長葉倫、氣候特使柯瑞相繼訪問北京。但五角大廈顧問卡爾上月在倫敦的論壇上表示:「我們定期與北京聯繫,強化危機溝通和管理管道,但他們卻不斷把我們拒於門外。」

今年六月,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希望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會晤大陸國防部長李尚福,遭到拒絕,理由可能是美國對李尚福的制裁。當時大陸國防部說,雙方交流困難責任全在美方「不顧中方關切,人為製造障礙」,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要求美國「展現誠意」。

 
TOP
訪台周年…裴洛西喊挺台 重申一中政策
記者張文馨、陳熙文/連線報導聯合報
美國資深聯邦眾議員裴洛西去年此時以議長身分率團訪問台灣,裴洛西二日表示,訪台對全球傳遞「美國與捍衛自身與其自由的台灣站在一起」的訊息,這趟訪問不代表美國改變「一中」政策,而是實踐美對台灣不變的、基於共同安全、共享價值觀與經濟成就的承諾。外交部表示,對裴洛西對台灣的長期支持表達誠摯感謝。

裴洛西表示,這趟訪問獲得普遍正面的反應,自此之後,包含美國國會議員在內,均深化對台的關係,這些往來中尤為重要的是蔡英文總統訪問美國,在雷根圖書館與眾議院議長和跨黨派議員代表團的會晤。

裴洛西表示,當全球面臨民主與獨裁的嚴峻抉擇時,與台灣人民團結在一起如往常般重要;她批評北京對台灣的持續壓迫是懦弱的,並稱不能坐視不理。

裴洛西傍晚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訪問時說,中方並不因為她訪問台灣而採取什麼不同的做法;她始終對北京政權持強硬態度,依然憂慮攸關中國大陸的人權與安全議題,也希望能讓中國大陸人民獲得更好的待遇。

外交部表示,近年來美國各界及民主陣營各國友人持續以具體作為展現對台灣的支持與友誼,顯示捍衛台灣的民主自由,維持台海和平穩定,已是國際間的共同關切與共識。

 
TOP
共軍近一年擾台創紀錄 共機飛越中線 已成常態
記者程嘉文/台北報導聯合報
去年八月,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引發中共在台灣周邊大規模軍演。其宣告的演習區,部分切入我方領海,內陸射出的彈道飛彈,更飛越台灣上空,落在花東外海的靶區。此後一年可發現,共軍派出大量機艦出動擾台,除了配合對時事表態之外,更大成分是自身練兵。而在台灣周邊海域部署艦艇,或是戰機飛越海峽中線,乃至夜間出海遠航,都已成為常態。

國防部首度在網站公布共軍機艦擾台資訊,始於二○二○年九月十七日,從廿一日起變為每天常設活動。此後隨著時局變化,國軍公布的共軍相關資訊也增加:裴洛西來訪造成台海緊張,從八月六日起,國軍增加公布台灣周邊共軍艦艇數量,七日開始在共機數量中,細分出跨越中線或進入西南空域的架次。

我方原本每天晚間公布共軍機艦數量,計算至當日十七時;去年十一月十六日起,改為計算至翌晨六時。原因是共機晚間活動日趨頻繁,入夜後仍經常起飛出海,必須調整計量方式。

依據國防部一年來公布數據,共機出沒最多的高峰,是今年四月十日,當天偵獲九十一架次,其中五十四架次飛越中線或進入西南空域。

此前五天,蔡英文總統在美國與新任眾院議長麥卡錫會面。美國做出友台動作,共軍活動往往增強:去年十二月廿四日,美國國會通過對台軍援;廿五日,共軍出海七十一架次,越過中線或進入西南空域四十七架次。

相較於共機,中共軍艦在台灣周邊出沒狀況更為規律,平日至少有三至五艘,多時超過十艘以上,即使農曆新年期間也不例外。過去一年來,共軍機艦擾台都掛零的日子,只有上月廿七日,明顯是因杜蘇芮颱風過境之故。

並非只有美中台政治出現齟齬,共軍機艦才會大舉出動。中共在去年八月圍台軍演結束後,就宣告將不定期實施「聯合戰備警巡」。以今年七月為例,十一至十三日,共有一○一架次共機,越過中線或進入西南空域七十三架次;十四日,共艦由前三天的各九艘次,增為十六艘次,創下一年來最高紀錄。

 
TOP
新聞眼/美中台切香腸 現狀回不去了
本報記者張文馨聯合報
去年八月二日,美國時任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率團訪問台灣,事後中共大舉軍演,華府指控北京「切香腸式改變現狀」;如今,雖然拜登政府已好一陣子不說這句話,但台海現狀和美中關係現狀都已非昔日樣貌。

表面上,兩岸維持分治、互不隸屬的「現狀」,美國依據台灣關係法對台軍售;但實際上就如同共軍機艦一樣,台美中三方都不斷越線,試探各方的底線,現狀在「滾動式調整」中。

台海現狀的表面沒有改變,兩岸依然維持實質分治,美國仍然依據台灣關係法對台軍售並保持自身軍力,以抗衡危及台灣安全及社會經濟制度的武力或高壓手段;但美中台三方的政治與軍事角力已發生實質變化。

美國在日本沖繩部署新的陸戰隊單位,提升日本的飛彈打擊能力;增加在菲律賓的美軍基地;將美國與其他國家在印太區域的巡航和演習檯面化;與英澳共組AUKUS,協助澳洲打造核動力潛艦;並動用總統提撥授權(PDA),援助台灣價值三點四五億美元的國防防衛物資與服務,以及軍事訓練和教育。

種種作為都是基於已存或可能的新現狀所做出的應對,從這個角度來看,現狀其實已經被改變或更新。

為何拜登政府不再反覆強調這項事實?主要原因在於美中關係的現狀也在變化。

美中競爭的主旋律是不變的,相較於川普政府時代的全面開戰,拜登政府收攏打擊範圍,升高打擊力道,同時尋求與中國大陸恢復對話並和緩緊張。面對台灣議題,白宮、國務院到國防部等眾官員都一致淡化談話力度,反覆重申美國政策並簡化針對台海議題的看法。

美中外交系統從上到下數月來密集互動,為中國大陸外交部長王毅訪問華府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美國做準備;涉外人士感嘆,風向在轉變了。

無論是台海或美中關係,現狀都在動態發展,美中台三方都有避免衝突的共同目標,但也要認知到,中方擴大對台灣、對區域以及對全球的影響力行動,運用灰色地帶行動在軍事和心理上雙重施壓台灣,切香腸式的改變現狀是現在進行式。

 
TOP
兩岸關係快速惡化 藍:已不容有緊張狀態
記者蔡晉宇、劉宛琳、林縉明、屈彥聯合報
美國眾議院前議長裴洛西訪台滿周年,民進黨涉外人士表示,這一年來美日歐等國訪團陸續來台,足見世界理念相同民主國家和台灣站在一起的堅定態度;國民黨發言人林家興表示,這一年來包括美國國內,都透露出對於這類對台支持行動,可能適得其反的訊息,也令各方十分關注與省思。

民進黨涉外人士表示,裴洛西去年出訪台灣,美國國內行政部門及國會朝野,皆表達一致支持,反倒是中共一再以此為藉口威嚇、侵擾台灣;台灣期待與其他民主夥伴的一起努力下,共同維護台海及區域的和平穩定。

國民黨立委陳以信分析,去年裴洛西訪台之後發生轉變,兩岸關係快速惡化、共機擾台、軍演頻繁,大陸明顯要讓這種情況變成新常態,也造成造成西太平洋軍事上的緊張情勢升高。近來美中關係開始變化,台灣情勢已不容有過度緊張的狀態。

 
TOP
中美關係回穩 「今年是關鍵」
記者陳熙文/台北報導聯合報
美國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一周年,學者指出,去年彼時中美關係確實落至低點,不過過去一年來,中美之間已有更多互訪交流,在經貿、氣候等合作議題上漸漸回溫,並認為今年將是中美關係回穩的關鍵年。

根據美國普查局資料顯示,美國今年一至四月的對中出口值都較去年同期成長,足見在新冠肺炎疫情後,美中經貿往來已逐步回溫。政大外交系主任盧業中表示,美中對立在去年裴洛西訪台時形同降至谷底,今年美中互訪已日益頻繁,關係上實已逐步回穩。

包括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康達,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陸續訪中,美國財政部長葉倫也在日前訪問中國大陸,分別與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副總理何立峰等官員舉行會談;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預計在八月底訪中,盼促美中成立工作小組,討論美國為預防尖端科技被運用在中國軍事領域的出口管制措施。

然而,淡大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李大中指出,裴洛西訪台後,美中中斷許多對話管道,關係修復的過程起起伏伏,雖然成功促成去年底的拜習會」,但年初中國高空氣球事件又讓雙方關係掉到冰點,直到中共中央外事委辦公室主任王毅與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在奧地利會唔才出現破冰契機。

盧業中表示,美國拜登政府今年很明顯希望與中方修復溝通管道,並針對雙方在安全議題上建立「護欄」,以免擦槍走火,不過中國大陸雖然願意與美國重新展開對話,卻沒有與美方在軍事議題上直接對話,如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六月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拒絕美方邀請會談即是一例。

他認為,中方恐怕是擔心過於輕易讓美方得逞,美國更可能沒有顧忌地在外交或軍事上對台灣提供協助,不過他也觀察到,中美之間雖然沒有在軍事上直接對話,但美方外交系統仍有管道與中方國防系統溝通。

李大中也同意美中氣氛變好,但還是缺少兩軍軍事互動最後一塊拼圖。不過美國作為今年亞太經濟合作會議的主辦國,相信美方仍會持續努力修復對話,尤其明年美國將進入的大選年,美中關係若不能回穩,可能出現變數。

 
TOP
要聞
郭台銘參選箭在弦上 侯友宜隱忍以拖待變
記者王寓中、劉宛琳、卜敏正、劉明聯合報
彰化縣議長謝典林退出國民黨後,黨內憂心的「骨牌效應」並未立即出現,但謝典林開第一槍,反映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發動連署獨立參選總統已勢在必行,挺郭地方議長和派系人士必將面臨表態選邊;另一方面,國民黨中央和侯友宜競選辦公室隱忍不出重手,也在以拖待變,保留最後整合空間及可能。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今天在桃園、新竹造勢,兩場人數上看千人。國民黨文傳會主委林寬裕表示,各行各業的「侯援會」皆在緊鑼密鼓籌備中,青年、工商、勞工界等都依照原訂的計畫進行中,選辦與黨部也都共同規畫。

挺郭派也動作不斷,地方人士昨證實,郭台銘訪美返台後,挺郭人士將於八月十七日在台北鉅星匯會館發起一場「主流聯盟」餐會,席開數四、五十桌,謝典林、雲林縣前縣長張榮味都是受邀者;張榮味負責人數約一到兩桌。台東縣前縣長吳俊立表示,知道這場餐會,但尚未決定參加。

據了解,昨上午謝典林受張榮味之邀到張宅見面,張榮味也關心謝典林退黨的事,並認為謝的退黨決定是對的。本報記者昨多次致電張榮味,但張未接電話。

從南投的何勝豐到彰化的謝典林,黨內和外界都在點名下一個退黨的是哪位議長?

黨內人士表示,侯郭未整合藍營基層焦慮,一聽到有人幫郭壯聲勢,深藍也會質問「拿了郭什麼好處?」左右不是人的情緒,對立委參選人的處境,恐才真難堪。

另一方面,國民黨中央和侯競辦仍保留最後整合空間。據了解,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已親自致電議長們,重申要團結;黨內高層也與雙北、桃園等地議會系統分頭對話,減緩可能產生的骨牌效應。侯競辦則派出重要人士與謝典林方面溝通,希望努力到最後一刻。

對於侯、郭是否「必有一戰」,國民黨人士表示,郭若已準備好獨立參選總統,後續大選效應將遠超過個別議長的退黨。郭台銘返國後何時宣布參選,以及何時真正開始號令地方議長、派系及各山頭人士,從連署戰開始分頭布局並全面出擊。

相關人士表示,地方議長背後各有不同處境及利益盤算,和郭的最大交集除了不喜歡侯友宜,也盤算挺郭「有好處沒壞處」,反過來也增加黨中央若要整合談判的籌碼,眼前最大的目標,就是不分區立委的提名。

 
TOP
大選風向球 彰化北斗鎮長補選明投票
記者簡慧珍/彰化報導聯合報
彰化縣北斗鎮長補選明天投票,被視為二○二四總統選舉前哨戰,選前卡努颱風攪局,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昨早取消輔選,昨晚由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立委王定宇陪江熊一楓徒步掃街拜票。原本副總統賴清德今要陪民進黨候選人江熊一楓衝刺也喊停,改由前屏東縣長潘孟安陪同。

北斗鎮前鎮長李玄在因案解職入監服刑,補選共有五人參選,民進黨提名前議員江熊一楓,前鎮長洪參民是司法正義黨推薦,其餘三人屬無黨籍,包含前鎮長、李玄在之妻楊麗香代夫出征,第三度參選的北斗國中家長會榮譽會長顏宏霖、開業獸醫師林政興。

北斗鎮長補選被視為明年總統大選風向球,國民黨沒有提名候選人,讓民眾黨、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有運作舞台;綠營在「下架民進黨」的危機下團結輔選,總統蔡英文、賴清德、立法院長游錫□、鄭文燦、林佳龍等人輪番助陣。

綠營大軍壓境,其他候選人繃緊神經。顏宏霖日前有郭台銘、彰化縣議長謝典林、藍營地方樁腳到場加持,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也曾陪同造勢,聲勢大起,昨徒步掃街爭取選票。楊麗香、洪參民、林政興則各自鎖定鐵票防守。

 
TOP
屏南選區/綠內亂不解決 恐保送蘇震清之子
記者周佑政、林銘翰/台北報導聯合報
民進黨提名的屏東第二選區(屏南)立委參選人許展維涉違反採購法,已宣布退選。民進黨將面對誰來接棒參選,更棘手的是,因涉貪被起訴已退出民進黨的蘇震清推出兒子蘇孟淳角逐這席立委。泛綠分裂,藍營尚未推人,但據了解,基層實力雄厚的國民黨籍議長周典論,目前傾向支持蘇,讓綠營原已艱困的選情雪上加霜。

許展維宣布退選後,民進黨內再次將目光投向出身屏南的不分區立委莊瑞雄,希望莊擔任「救火隊」。但莊瑞雄說,這席立委選舉,絕對不要用派系的角度思考,「我的角色就是不適合」,蘇震清長年經營屏北,上次選戰因為選區調整轉戰屏南,他擔任蘇的競選總幹事,「現在如果要我跟蘇家參選,這是內部危機的問題」。

莊瑞雄表示,為黨出征對決國民黨,百分之百沒有問題,作為黨員,黨中央提名小組最後到底如何處理,他會尊重,但他仍要不厭其煩強調,「我就是不合適」。選戰一開打,不可能「佛系」,但要他去與蘇家廝殺也很難,選戰若無衝鋒陷陣,要如何勝選。

國民黨在該選區尚未派人,但綠營知情人士說,周典論與蘇家關係密切,周目前的態度是傾向支持蘇孟淳。蘇震清已是無黨籍,民進黨無法規範蘇家動向,無黨籍人士爭取各方勢力支持也無可厚非,「不能怪蘇震清」。綠營人士說,民進黨不可能放棄這個選區,而蘇家基層實力堅強,若再加上周典論「倒戈」,無疑是保送蘇孟淳上壘。另一位民進黨人士說,莊瑞雄、蘇震清過去一起打天下,這是違背人性的提名。這位人士說,黨內不能只是放話點名,而是要務實面對「蘇震清難題」,如果無法妥善處理,「民進黨保證不會贏」。

 
TOP
竹市立委/柯文哲未放棄勸妹 吳欣盈強調不缺席
記者林縉明、歐陽良盈/台北報導聯合報
民眾黨新竹市立委選舉遲未提名人選,原規畫由不分區立委吳欣盈參選,但吳遲未表態;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日前鬆口「吳欣盈決定不選」,並曾經有詢問胞妹柯美蘭有無意願參選,對方說在當醫生沒空。民眾黨內部人士透露,柯文哲尚未放棄徵召柯美蘭,持續透過各種方法勸進。至於吳欣盈昨天透過幕僚表示,她與民眾黨在今年選戰不會缺席,會有策略性考量,共同努力。

新竹市是民眾黨執政縣市之一,也是柯文哲家鄉,民眾黨早已表態一定會推派人選參選。不過,距離選舉剩下約半年時間,人選尚未定案,引發基層焦慮。

柯文哲日前突然替吳欣盈宣布不選新竹立委後,近日卻有消息指出,吳欣盈並非不想選舉,而是本來屬意參選北市松信選區,但柯文哲與該選區國民黨參選人徐巧芯保有合作默契,決定民眾黨不在該區提名,吳欣盈因而被勸退。

柯文哲競選辦公室發言人陳智菡表示,黨內原本覺得新竹科技、都會風格很適合吳欣盈參選,且跟吳關注的議題也很契合,但吳欣盈今年初才生小孩,基於人生規畫考量,本人選舉意願並不高,跟選區無關,也沒有表態參選松信區被勸退的事。

陳智菡強調,選區若有民眾黨自己不錯的人選,當然會推自己的人為主,但也會考量在該選區是否有勝算,但沒有吳欣盈表態參選被勸退一事。吳欣盈表示,民眾黨與她在今年的選戰中都不會缺席,會有策略性的考量,共同努力。

至於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近期動作頻頻,外界解讀是在為獨立參選總統準備。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前日表示,如果郭台銘參選總統,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百分之百當選,其他三組參選人直接掛掉,賴清德可以直接開香檳慶祝。

 
TOP
焦點新聞
卡努襲台 4死1失蹤 2萬戶停電
本報記者/連線報導聯合報
中颱卡努來襲,全台四死一失蹤,逾二萬戶停電,海空交通大亂,氣象局預估今中南部山區可能有豪大雨,離島有強陣風;農委會水保局發布台中、高雄和南投、嘉義縣山區土石流黃色警戒,嘉義阿里山鄉和高雄山區五行政區和台東綠島、蘭嶼停班停課。

颱風來襲期間,桃園未列入陸警範圍,台電外包商六十歲廖姓老闆開車帶領五名員工,到台七線施做鐵塔改建工程,行經桃園復興區高義村雪霧鬧橋附近彎道,疑因路面濕滑、土石鬆動,翻落邊坡下方約一五○公尺處,六人摔出車外,車輛幾成廢鐵。廖和田姓員工、二名泰籍移工共四人送醫不治,另二人受輕重傷但無生命危險。

台電表示,昨向包商確認颱風天不出工,承攬包商也回報未出工,發生不幸深感遺憾,已派員關心協助。

台東風勢強勁,海濱公園知名景點國際地標「鳥巢」被吹垮,縣府緊急封閉。台東市等地上午颳焚風,一路飆到卅九點二度,農民忙著灑水為作物降溫。海面風浪大,東河鄉都蘭村沙灘外海下午有一名四十多歲張姓男遊客來自台北,疑似游泳遭大浪捲走,警消搜救,入夜仍未發現。

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一處巷道鷹架被強風吹倒,廿一歲男子行經躲避不及,遭掉落玻璃割成輕傷,工務局勒令停工改善,也巡查汐止、淡水等風勢大的高風險區工地。三芝區北十八縣道的路樹斷裂砸中六十二歲陳姓男子駕駛的賓士車,車頭半毀,幸無人受傷。

蔡英文總統昨由行政院長陳建仁陪同訪視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應變中心統計,颱風昨造成雙北、基隆、宜蘭等縣市停電二萬零六戶,已修復一萬九千二百六十二戶。

氣象局預報員徐仲毅表示,卡努颱風今天逐漸遠離,沿海風浪還是很大;受西南風影響,苗栗以南昨晚雨勢已逐漸增加,將持續至明天清晨,中南部山區要留意局部豪大雨。

水保局在台中等四縣市七鄉五十五村里發布二一五條土石流黃色警戒,其中台中和平達觀里、高雄六龜興龍里發布大規模崩塌黃色警戒,建議縣市政府勸離避難,高雄市府宣布那瑪夏、桃源、六龜三原民區連同茂林、甲仙二區停班停課;台東縣蘭嶼、綠島二鄉有六級以上陣風,也停班停課。

 
TOP
卡努今晨解陸警 雨勢再炸2天
記者周湘芸/台北報導聯合報
卡努颱風移動緩慢且滯留打轉,暴風圈昨傍晚曾一度短暫觸碰到台灣東北角陸地,隨即又彈開。中央氣象局表示,預估台灣今天凌晨脫離暴風圈,清晨解除陸上颱風警報機率大,但今天上午北部地區仍有九至十級強陣風,中南部地區受西南風影響,雨勢將比北部還大,一直到明天清晨才緩解。

氣象局提醒,儘管卡努颱風今逐漸遠離,不過受外圍環流及西南風影響,易有短延時強降雨。氣象局也針對台北、台中、南投、苗栗、高屏、嘉義等七縣市發布豪雨特報,基隆、新北、桃園等十縣市則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

卡努颱風因導引氣流不明顯,導致移動速度緩慢,甚至出現不規則路徑。氣象局預報員徐仲毅表示,卡努颱風的暴風圈,昨傍晚曾短暫接觸東北角陸地又離開,截至昨晚間,仍在台北的東北東方約三三○公里海面上,且中心持續滯留打轉,並以每小時八公里速度向東北轉東北東進行,深夜至今凌晨,偏西再向東北移動可能性大,但因導引氣流不明顯,仍有不確定性。

徐仲毅指出,卡努颱風因逐漸到不利發展環境,強度持續減弱,台灣最快今凌晨至清晨脫離暴風圈,清晨解除陸警機率大,但海警可能要到下半天解除。

徐仲毅表示,隨著暴風圈遠離,新竹以北雨勢,今白天將趨緩,但受西南風影響,降雨熱區昨晚間起轉移至苗栗以南,將持續至五日清晨,中南部山區要留意局部豪大雨。

徐仲毅表示,今白天颱風遠離,但風力減弱幅度不大,新竹以北、宜蘭、台東及恆春半島仍有九到十級強陣風、基隆北海岸也有十至十一級、綠島及蘭嶼則有十一至十二級。風浪部分,今天沿海風浪還是很大,北部、東半部及恆春半島沿海浪高可達三至四米,基隆北海岸、東北部及馬祖地區也有五至六米。

他也提醒,今天東北部、東部、東南部地區都有焚風發生機率。

航港局表示,今離島、兩岸船班共有十四航線、一一一航次停航;航空部分,華信及立榮航空今國內線十二航班取消,國際暨兩岸也有部分班機延後起飛。台鐵平溪、深澳線今中午十二時前停駛。

 
TOP
亞太學院退場清算拖4年
記者許維寧/台北報導聯合報
亞太創意技術學院停辦迄今已四年,偌大校區有如空城,甚至還發生多起竊案,學校只好在校門口警衛室擺放「假人」嚇阻宵小進入。亞太二○二一年由公益董事接手,公益董事盼維持校產完整並歸公,但和教育部意見相左,也讓清算一延再延,退場距今四年仍無解。

學界也認為,法院沒有規定清算期限,導致清算路迢迢,除了亞太以外,永達技術學院二○一四年停辦,至今也尚未完成清算。

亞太技術學院二○一九年停辦,二○二一年起交由九名公益董事進駐,主要為工會成員,並由民間司改會董事林永頌擔任亞太創意技術學院董事長。

去年私校退場條例通過前,亞太公益董事拋出構想,盼由教育部承接學校負債,並一同接手粗估近十億元的校產,但教育部建議公益董事仍應變賣校產清償債務,完整清算後,有剩餘財產再捐贈歸公,但公益董事仍盼維持校產完整。

教育部表示,針對亞太一案,已於今年五月核定法人申請退場基金墊付解散清算費用,後續將協助法人辦理相關事宜。

林永頌指出,由於學校前陣子沒有保全,導致設備等財產遺失,公益董事須先完成財產盤點、製作財報,確知總財產以及債務的精確數字,屆時還是希望有公家單位承接債務和所有校產。

林永頌說,校產主要就是土地跟建物,未來是否真的只能走上變賣清算一途有待考慮,但變賣還債不一定是最好的方式。未來尚不知還要花費多少時間,「但公共程序就是這樣,沒辦法。」

 
TOP
私校退場基金恐現呆帳
記者許維寧/台北報導聯合報
配合私校退場條例上路,教育部編列「私校退場基金」用以墊付學校停招後學生安置以及停辦前維運,目前結餘約廿億元,不過教育部六月初拍板四所大專院校明年停辦,學校申請退場基金墊付額高達十五點五億元,學界憂心,部分退場學校的校地是和國營事業承租,將難以清算償還,屆時恐出現無法回收的呆帳。

教育部統計,私校退場基金已執行約五億元,多用於補助和墊付兩大項。如補助高美醫專、亞太創意學院、南榮科大、台灣觀光學院及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等五校學生安置;另墊付永達技術學院、中州科大、台首大、亞太創意學院等四校退場所需。

教育部今年六月,一次勒令東方設計大學、大同技術學院、環球科大、明道大學等四校明年停辦,教育部正協助四校申請退場基金墊付,預估經費約十五點五億,屆時學校法人應清算,並將墊付款繳還基金。

但私校工會副理事長尤榮輝指出,如明道大學、首府大學的校地,是向台糖租用,租期屆滿後,恐要拆屋還地,屆時只剩設備等可清算,可惜設備不值錢,即便清算也可能有大筆呆帳危機。

靜宜大學監察人陳振貴指出,學校在清算階段已無資產流動,只剩下不動產、房屋、設備,其中最有價值者為土地,但以台首大為例,土地非學校所有,只能清算土地改良物、機械儀器等設備,還必須扣除折舊率,評估應無法完整償還退場基金墊付款。

對此,教育部表示,已循預算程序編列一一三年度退場基金運作經費預算,將於一一三年起逐年編列達五十億規模。

教育部表示,以台首大為例,學校尚有附屬機構資產,且已有政府機構表達將承接租用台糖土地租約、價購部分建物,清算後會先歸墊退場基金;明道大學亦將參考台首大模式研處。

 
TOP
社會新聞
屏東九鵬基地餘藥銷毀閃燃 4人燒燙傷
記者潘欣中、王勇超、王昭月、丘采聯合報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屏東九鵬基地推進劑研製廠昨執行廢餘料銷毀時,不明原因發生火藥閃燃,瞬間攝氏3千度高溫火焰造成4名作業人員燒燙傷,送醫救治,其中2人較嚴重,分別受95%及61%面積2到3度燒燙傷;中科院表示,已成立專案小組調查原因、釐清責任。

總統府發言人林聿禪表示,蔡英文總統得知後至為關切人員傷勢,指示全力協助救治,務必給予最完善的醫療照顧,並盡速釐清肇事原因,確保作業安全。

中科院化學所長余鳳兒說,製作武器過程會產生廢餘料,每周定期銷毀,中科院規定執行火工作業要有證照,作業人員都有5到10年經驗,昨由39歲洪姓中校負責督導並帶領52歲張姓、45歲陳姓技術師及44歲潘姓助理研究員執行廢餘料銷毀,本來要執行4批,前兩批順利完成,第3批執行過程突閃燃,4人都受傷。

余鳳兒說,依銷毀標準作業程序,廢餘料會先收整好擺在廢料銷毀廠,執行作業時,由銷毀廠人員將廢料鋪平後,就退回150公尺遠的控制室,留下4人接線,完成後都退回控制室,才會送電引爆,昨布線後,還沒接電就發生火藥閃燃,4人被高溫火焰襲擊,原因不明。

余鳳兒表示,每批執行銷毀的廢餘料火藥含量約200公斤到500公斤,火藥閃燃後高溫達攝氏2千至3千度,執行人員都有穿防焰服,但防焰服只能防800到1千度的高溫,4人因此分受輕重不等的燒燙傷,目前尚不知什麼環節出問題。

傷勢最嚴重的張姓技術師全身95%面積2到3度燒燙傷,就近送醫時,因喉頭水腫嚴重,緊急插管等急救後,與其他3名傷者轉送國軍高雄總醫院左營分院。分院長洪恭誠說,張姓技術師狀況危急,接下來幾天是關鍵期;陳姓技術師全身61%面積2到3度燒燙傷,洪姓中校40%面積2到3度燒燙傷,潘姓助理研究員耳後有5%的2到3度燒燙傷。

發生工安事故的九鵬基地推進劑研製廠,新建的拌、鑄藥廠房去年6月剛啟用,設備和國外相比毫不遜色。中科院院長張忠誠去年在啟用典禮曾提醒火炸藥拌鑄過程具高度風險,盼確依標準作業程序執行,不料仍發生重大意外。

 
TOP
邱莉莉辱警判拘役 道歉不上訴
記者邵心杰、吳淑玲、石秀華/連線聯合報
台南市議長邱莉莉去年競選議員期間,不滿遭人在網路上攻訐,前往市警二分局中正派出所欲提告,卻辱罵分局長、偵查隊長「你們都沒路用」,過程屢次拍桌且摔手機,法官認為邱犯侮辱公務員罪,判處拘役卅日,得易科罰金;邱表示尊重司法,正視自己錯誤,不會上訴,已向員警道歉。

另外,澎湖縣六連霸的議長劉陳昭玲涉人事關說、收賄案,上月被檢方依貪汙罪起訴,原本羈押的她獲法院裁定一千萬元交保,地方人士說,已少見她在公共場合露面,也未聽說要辭議長。

地方人士說,若劉陳昭玲未辭議長,縣議會於十月定期大會召開前,如未被法院判刑,仍可主持議會。

邱莉莉去年十二月七日,認為競選期間遭人在網路詆毀,赴中正派出所欲提告,她進派出所後,與時任警察局長方仰寧通話,方仰寧指示分局長朱信憲前往協助,朱信憲與時任偵查隊長林逸新正在督導擴大臨檢,一同前往派出所。朱信憲、林逸新抵達後,邱莉莉對兩人咆哮「你這次死啦」、「你們都沒路用」、「你保護我甚麼?你保護罪人啦」、「你這個分局長還內神通外鬼」等語,辱罵過程中,屢次對所內茶几拍桌並摔擲手機。

法院認為,邱莉莉對依法執行職務的公務員恣意謾罵,對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威信、尊嚴,造成相當程度的負面影響,已造成公務員人格受損,逾越言論自由保障範圍。

 
TOP
經濟新聞
高通財測失色 非蘋手機鏈警報響起
編譯葉亭均、記者李孟珊、尹慧中/經濟日報

手機晶片大廠高通2日公布上季獲利優於預期,本季財測卻失色,指出今年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將年減高個位數百分比(7%至9%)。因應市況不佳,高通減少開支,可能進一步裁員,象徵非蘋手機市況持續拉警報,台積電、日月光投控(3711)等供應鏈警戒備戰。

高通推估,本季營收將介於81億美元至89億美元,中位數遠低於分析師平均推算的87.9億美元,每股盈餘估介於1.8美元至2美元,也低於分析師平均估值1.94美元。高通股價3日在美股早盤跌約10%。

高通表示,最新財測考量多項因素,包括總體經濟不利的干擾、全球手機出貨疲弱,以及智慧手機製造商採用現有庫存、而非訂購新的晶片,預料業者對手機和其他電子產品零組件支出減少的情勢會延續至年底。

高通指出,今年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將至少年減高個位數百分比,由於難以預測持續復甦的時間,消費者對支出依然審慎,公司將依照假定庫存去化情勢將延續至年底來營運。

高通是台積電大客戶之一,高通展望保守,牽動台積電營運。研究機構數據顯示,台積電2021年來自高通營收比重約7.6%,為第五大客戶,先前高通多款旗艦晶片採用台積4奈米製程。

按照高通後續仍將重啟晶圓代工生產雙供應商策略下,業界分析,高通今年主要是在台積電投片驍龍8系列晶片,明年5G旗艦晶片驍龍8系列第四代「驍龍8 Gen 4」,外傳將打破過去三代產品由台積電獨家操刀的局面,引進三星作為第二代工廠,也讓兩大晶圓代工廠在3奈米先進製程搶單再掀戰火。

業界指出,高通樂於選擇採用兩家晶圓代工來源的模式,從商業角度來看,這是節省成本的考慮,同時,三星手機也提供高通出海口。

全球封測龍頭日月光投控也是高通下游重要協力廠。面對手機需求疲弱,日月光投控強攻汽車、工控與運算等應用,力拚本季產能利用率持續提升。

 
TOP
國家隊力挺台股 12檔八大公股行庫買超個股
記者高瑜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受到惠譽調降美國主權信評影響,全球股市震盪,因颱風休市一天的台股今天開盤仍有壓力,投資人可留意台積電、光寶科等12檔八大公股行庫買超的個股布局。

本周台股震盪加劇,但身為國家隊領隊的八大公股行庫天天買支撐人氣,根據CMoney統計,合計三個交易共買超94.5億元,成為抵禦的國際不確定性以及財報基本面利空的信心指標。

進一步檢視八大公股行庫對個股的資金流向,計有12檔本周買超逾2億元,包含護國神山台積電(2330)、光寶科、緯創、創意、廣達等;其中,買超第一名為台積電,達10.7億元,第二名是光寶科的10.1億元。

而威盛、緯創、創意、華星光本周跌幅都在兩成之上,但八大公股行庫逢低買進,分別有2.4億元、5.5億元、4.5億元以及4.8億元的買超金額加持。

AI、綠能題材股上中興電、技嘉、日月光投控、廣達,也有買超2.06億元至2.5億元間;非電族群中則買超中信金最多,達9.08億元、長榮也有3.7億元。

短線上,法人認為,盤面仍受制於美債信評和重量級法說會、財報等干擾、AI股籌碼凌亂 。展望後市,綜合群益投顧董事長蔡明彥、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看法,8月不易走出上升行情,區間內震盪整理機會大,先留意16,850點能否守住,操作以短線進出,維持紀律操作,挑選籌碼面佳、基本面好的個股,尤其產業趨勢正向族群具有長線保護短線的優勢。

 
TOP
兩岸新聞
涿州「全城呼救」 公文卡住外援
記者陳宥菘、廖士鋒、謝守真/綜合聯合報
極端天氣造成大陸京津冀出現特大洪災,一個月前北京、河北出現四十度高溫,一個月後出現百年不遇的暴雨,大陸氣象專家稱,全球都要立即正視這個嚴肅問題,未來極端天氣出現的頻率只會多不會少。

這次京冀暴雨,根據北京市氣象台統計,從七月廿九日八時至七月卅一日六時,光北京市平均降水量就達一百卅八毫米,全市降水總量達近廿一億立方公尺。相較一個月前的四十度高溫,北京人深刻的感受到極端氣候下高溫與暴雨的接連遭遇。

面對極端天氣造成的災害,大陸部分地區的應急反應也備受質疑。受災慘重的河北涿州市災情出現「全城呼救」、「圍困涿州」的求援畫面。

京報網披露,許多外地和民間救援隊遲遲未到涿州,竟是在等受災地區開具「邀請函」。按照規定,外地和民間救援隊需要受災地區開具「邀請函」,才可以出發跨省救援。應急管理局志願者李萍稱,涿州市應急管理局也受洪水浸泡而斷電,「應急管理局公章」在另一棟大樓內,正安排工作人員涉水去取。

李萍表示,除屬地和當地兩處應急管理部門開具的邀請函,部分救援隊可能還會向求救的村莊、街道單獨要求邀請函。涿州市北園子村一村幹部金良透露,他們也被救援隊要求出具邀請函,但是鎮政府的公章「被沖走找不到了」。

消息一出引發各方抨擊,涿州官方二日強調「只要是專業救援隊就可以來」,並稱已有藍天救援隊、公羊救援隊等一百五十餘支民間救援力量抵達涿州,河北省也調派六市消防救援支隊增援。

北京公羊救援隊隊長張安琦表示,涿州水災救援難度高於北京房山、門頭溝,很多地方直接淹過了一層樓。多個地區災情都很嚴重,居民很多都在屋頂上,沒有好的避難場所。

網民稱,面對愈來愈多的極端氣候和極端個案,過去那些設計的防洪標準恐都得全部檢視重新規畫。

 
TOP
200萬人受洪災 保北京遭質疑
特派記者廖士鋒、記者陳宥菘、謝守聯合報
受杜蘇芮颱風和冷暖空氣共同影響,大陸京津冀地區自七月廿九日至八月二日出現極端降雨,導致多地洪災,已造成近兩百萬人受災。這波降雨刷新多地降雨量的歷史極值,也傳出救援管道資訊不暢通、無預警洩洪、未即時疏散等人為因素加劇水患。

北京三天降下一年雨量

這場極端降雨為北京創下一四○年來最大降雨量紀錄,降雨極值出現在昌平的王家園水庫,達七四四點八毫米,三天降下北京一年的平均雨量。河北省更是慘烈,一處氣象站錄得三天降雨量超過一千毫米,相當十八個月的降雨量。

此次暴雨釀致的洪水,北京各大水庫積極洩洪,周遭的河北、天津共啟用八處「蓄滯洪區」,面積逾四千平方公里(相當花蓮縣的大小)、涉及人口超過兩百萬人,一五五座大中型水庫全部投入「防洪運用」。河北省啟用的滯洪區,分減洪水約十八億立方公尺(相當四個半的台北翡翠水庫總庫容量)。

這場大雨已造成廿一人死亡、近二百萬人受災,河北轉移民眾近一百廿三萬人,其中蓄滯洪區轉移八十五萬人,災損仍在統計中。當中,位於北京西南方的河北涿州受創最慘重,整個涿州市幾乎都泡在水裡。

河北省水利廳副廳長李娜表示,涿州全市本身降雨量就達近四百毫米,加上涿州有多條河流匯入。如拒馬河上游來水最大洪峰達每秒四千五百立方公尺,北京房山區的琉璃河和小清河的來水也超過每秒三千立方公尺,涿州啟用兩個滯洪區,接收北京房山的來水,導致水漫涿州。

陸中央下令保雄安新區

南方都市報報導,大陸水利部一日要求確保雄安新區、北京大興機場絕對安全,河北省委書記倪岳峰同日赴災區視察時表示,要有序啟用蓄滯洪區,減輕北京防洪壓力,堅決當好首都「護城河」。外界質疑,官方因此犧牲涿州,力保首都北京和「千年大計」的雄安新區。

有涿州市民在網上爆料,當地官方下令將涿州蘭溝窪作為蓄洪區後,洩洪通知發得倉促,「收到通知到被淹只有一小時」,導致拒馬河、小清河、白溝河沿線一百多個村莊,數十萬應事先疏散的民眾被困在水深超過三米的大水之中。涿州有一半市區被淹沒,約有十三點四萬居民受災,該市六分之一的民眾被撤離。

對於「洩洪保北京」的質疑,澎湃新聞引述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工程師程曉陶表示,「保北京」的說法是偏頗的,因為涿州屬於大清河水系,北京屬於永定河水系。他強調,蓄滯洪區的運用是「在流域的尺度做統籌考慮」,其有效性是對下游(不是上游的北京),「蓄滯洪區的應用是針對天津」。

蓄滯洪區退水恐等一月

河北省水利廳副廳長李娜表示,降雨已經停止,但蓄滯洪區退水還需要一段時間,「快的要一星期、慢的則要一個月」。

對於洪水造成小清河橋梁坍塌、部分地區路面崩塌,被民眾質疑基礎建設問題。第一財經援引官方報告表示,小清河橋的建造是用五十年一遇的洪水標準,而此番是一百四十年來最大降雨;不過,近千年歷史的盧溝橋(永定河),並未毀於此次洪水。

 
TOP
國際新聞
俄狂轟烏糧倉與港口 全球糧價飆升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俄國上月退出允許烏克蘭出口糧食的黑海穀物協議以來,便持續攻擊烏克蘭糧食運輸和儲存設施,黑海港口敖德薩和多瑙河多處港口遭空襲,導致國際糧價大漲。歐盟警告,俄國正在以糧食為武器,阻止烏克蘭糧食出口並提供廉價糧食給開發中國家,「透過加劇經濟脆弱性和全球糧食不安全來製造新的依存關係」。

黑海協議是由聯合國和土耳其於二○二二年七月促成,用意是協助緩解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的全球糧食危機。俄國上月退出後,開始鎖定黑海敖德薩市和多瑙河上的伊斯梅爾港、雷尼港等烏克蘭港口、糧食基礎設施展開打擊,全球糧食價格飆升。

烏克蘭軍方發言人上周表示,烏軍缺乏防禦手段來抵禦俄軍對於穀物基礎設施的攻擊,如今「幾乎所有」烏克蘭港口都遭俄軍封鎖。

促成黑海協議的土耳其總統厄多安說,協議實施時下降百分之廿三的穀物價格,在過去兩周回漲百分之十五。他二日和俄國總統普亭通話,矢言土耳其會透過外交加緊努力恢復協議。普亭則說,俄方「表達與土耳其和其他有關國家就此議題合作的意願」。

俄國退出黑海協議前,一再表示沒有延長協議的理由。俄方表示,協議承諾消除俄國食品和化肥出口障礙,卻一直沒有兌現。

普亭上周在聖彼得堡的俄非峰會對非洲領袖們表示,俄國未來數月將提供非洲數萬噸免費糧食,取代烏克蘭對非洲的糧食出口,發揮在全球糧食安全中的關鍵作用。

路透報導,歐盟外交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七月卅一日致函開發中國家和廿國集團(G20),促請「發出清晰、一致的聲音」,要求俄國重返黑海穀物協議。

波瑞爾說:「世界面臨供應中斷和價格上漲時,俄國正向脆弱國家提出以折扣價供雙邊穀物運輸的建議,假裝解決它自己造成的問題。」他說,俄國「故意利用糧食作為武器,透過加劇經濟脆弱性和全球糧食不安全來製造新的依存性」。

 
TOP
開車撞路人 再持刀見人就砍 南韓隨機殺人1死13傷
編譯茅毅/綜合報導聯合報
韓聯社等南韓媒體報導,南韓京畿道城南市盆唐區地鐵站「書峴站」附近的AK廣場,在當地時間三日下午五點五十五分(台灣時間四點五十五分)發生隨機殺人案,嫌犯開車衝撞路人,再持刀進入百貨公司見人就砍,共造成一人死亡、十三人受傷。崔姓嫌犯隨即被捕,行凶動機仍待調查。

事發地點城南市位於首爾南邊。警方表示,嫌犯是廿三歲男子崔某,他先開車衝上人行道,撞傷五名路人,其中兩人重傷。車子無法移動後,崔某隨即持一把約五十至六十公分長的刀進入百貨公司,在一樓和二樓見人就揮刀,砍傷九人。傷者立即被送醫,警方說,其中一人傷重不治。

警方接獲報案十分鐘後就逮捕嫌犯,嫌犯反覆供稱「很久之前就開始受到不明組織雇用殺人」、「想將不義之事公諸大眾」等意義不明供詞,初步研判並未吸毒或飲酒。消息人士說嫌犯從事物流業。

有目擊者稱凶手不只一人,但警方表示嫌犯單獨犯案,並無共犯。

上月南韓也曾發生類似的隨機殺人事件。七月二十一日在首爾新林洞街頭,一名卅三歲男子持刀亂砍,造成一人死亡、三人受傷。

 
TOP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The Tragic Decline of ‘Free’ News 「免費」新聞造成媒體業沉淪


【行遍天下旅遊電子報】每月企劃精采的旅遊專題,讓你感受美景與多樣風情,創造屬於個人的旅遊哲學。 誰能幫你邁向健康人生?週週提供最新的健康情資,【常春EVERGREEN】幫你的健康打底,人生加分!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讀紐時學英文
2023/08/04 第444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
 
 
紐時周報精選 The Tragic Decline of 'Free' News 「免費」新聞造成媒體業沉淪
The 2024 GOP Field Faces a Choice: Law and Order or Loyalty 法治忠誠難兩全 川普「密件案」考驗同黨參選人
紐時周報精選
 
The Tragic Decline of 'Free' News 「免費」新聞造成媒體業沉淪
文/Lydia Polgreen
譯/高詣軒

「免費」新聞造成媒體業沉淪

The Los Angeles Times announced it will reduce its newsroom staff by 13%, a month after the paper celebrated winning two Pulitzer Prizes. Last month, Vice, a company that once seemed like the invincible future of media, sought bankruptcy protection. BuzzFeed shuttered its Pulitzer Prize-winning news division. We've seen deep cuts at the major TV and cable news networks.

洛杉磯時報歡慶贏得兩項普立茲獎的一個月後,宣布將裁撤13%的新聞部員工。上個月,一家曾經看似是前程似錦的媒體「Vice」尋求破產保護。BuzzFeed關閉旗下贏過普立茲獎的新聞部門。我們看到,無線和有線電視新聞部大裁員。

The loss of jobs in any industry, particularly one as central to protecting our democracy as journalism, is always worrying. But what makes these losses particularly troubling is what many of these news organizations have in common: They sought to make quality news for the masses that cost little to nothing to consume.

任何產業的工作流失一向都令人憂心,對於捍衛我們民主制度至關重要的新聞產業尤為如此。但使這些流失格外讓人不安的是,許多這些新聞機構所具備的共同點:他們努力生產優質新聞,大眾卻幾乎可以免費享用。

In an ever more unequal world, it is perhaps not surprising that we are splitting into news haves and have-nots. Those who can afford and are motivated to pay for subscriptions to access high-quality news have a wealth of choices: newspapers such as The New York Times, The Washington Post,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and The Financial Times compete for their business, along with magazines such as The New Yorker and The Atlantic.

在這個不平等日益加深的世界,或許不令人意外的是,我們在新聞(資源)上也有貧富差別。那些負擔得起、且願意付費訂閱來接收高品質新聞的人,有著十分充裕的選擇: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和金融時報等報紙任君選擇,雜誌則有紐約客、大西洋。

It bodes ill for our democracy that those who cannot pay — or choose not to — are left with whatever our broken information ecosystem manages to serve up, a crazy quilt that includes television news of diminishing ambition, social media, aggregation sites, partisan news and talk radio.

為我們的民主制度埋下隱憂的是,那些無力付費、或者選擇不付費的人,僅剩殘缺不全的資訊生態系所能勉力供給的內容,這包括逐漸失去理念抱負的電視新聞、社群媒體、聚合網站、具黨派偏見的新聞和電台談話節目。

There are a few very successful media companies that charge people money for high-quality journalism. Some have relatively porous paywalls, and even drop their paywalls entirely for coverage of major events involving public safety. But many surviving free consumer sites are cutting staff and focusing on aggregation — which is an important service, but not the same as investing in original journalism. Television news is dominated by talking heads as budgets for real newsgathering shrink. Cable news is in terminal decline in the age of cord cutting.

有幾家非常成功的媒體公司,向民眾收費以提供高品質新聞。部分有著相對容易穿透的付費牆,並甚至就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事件報導上,完全撤除付費牆。但許多現存的免費用戶網站,正在裁員或著重(新聞)聚合;聚合是項重要服務,但不同於投資在原創新聞內容上。電視新聞則因為採編新聞的預算萎縮,充斥著名嘴談話。時值「剪線」(譯註:取消訂閱有線電視頻道)時代,有線電視新聞正處於臨終衰退期。

The current landscape means the mass audience that never paid for news and never will pay remains underserved, and that has big 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 of our country.

當前的光景,意味著未曾付費且永遠不會付費看新聞的閱聽大眾,將持續無法受到充分服務,而這對於我們國家(美國)的未來有很大的潛在影響。

For the better part of two centuries, news that was free — or at least felt free, owing to its reliance on advertising — was good business. But the advertising dollars that once underwrote ambitious mass journalism are now stuffing the pockets of technology billionaires. We're all — even those of us willing and able to pay for quality journalism — the poorer for it.

在過去兩個世紀較美好的時期裡,免費的(或者說由於仰賴廣告,至少「感覺」是免費的)新聞是一門好生意。但一度支應著滿懷雄心的大眾新聞業的廣告收益,如今裝飽著科技業富豪們的私囊。我們所有人,即便是願意且能夠付費獲取高品質新聞的人,皆因此而更加困窘。

 

 
The 2024 GOP Field Faces a Choice: Law and Order or Loyalty 法治忠誠難兩全 川普「密件案」考驗同黨參選人
文/Jonathan Weisman, Ken Bensin
譯/高詣軒

法治忠誠難兩全 川普「密件案」考驗同黨參選人

The federal indictment of former President Donald Trump has left the Republican Party — and his rivals for the party's nomination — with a stark choice between deferring to a system of law and order that has been central to the party's identity for half a century or a more radical path of resistance, to the Democratic Party in power and to the nation's highest institutions that Trump now derides.

美國前總統川普遭聯邦起訴,讓共和黨陣營以及爭取黨內提名的對手陷入一場嚴峻抉擇,該選擇服膺半世紀來一向是該黨核心理念的法律與秩序機制,或者要選擇一條更激進的反抗路線,對抗當權的民主黨和川普如今不屑一顧的國家最高體制。

How the men and women who seek to lead the party into the 2024 election respond to the indictments of the former president in the coming months will have enormous 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 of the GOP.

爭取帶領共和黨迎戰2024年大選的男男女女,未來幾個月要如何回應這位前總統的起訴案,將對該黨未來有巨大潛在影響。

So far, the declared candidates for the presidency who are not Trump have divided into three camps regarding his federal indictment : those who have strongly backed him and his insistence that the indictment is a politically driven means to deny him a second White House term, such as Vivek Ramaswamy; those who have urged Americans to take the charges seriously, such as Chris Christie and Asa Hutchinson; and those who have straddled both camps, condemning the indictment but nudging voters to move past Trump's leadership, such as Ron DeSantis and Nikki Haley.

目前除川普以外,宣布角逐總統大位的參選人對於他遭聯邦起訴,分成三類陣營:有人力挺川普,認同川普堅稱起訴是具政治動機的手段,意在使他無法回到白宮展開第二任期,例如拉馬斯瓦米;有人呼籲美國人須嚴正看待起訴,例如克利斯蒂和哈欽森;還有人腳踏兩陣營,既譴責起訴又示意選民應揮別川普的領導,例如德桑提斯和海理。

The trick, for all of Trump's competitors, will be finding the balance between harnessing the anger of the party's core voters who remain devoted to him while winning their support as an alternative nominee.

所有川普競爭者的竅門,將會是找到平衡點,要利用仍然忠於川普的共和黨核心選民之怒,同時要作為替代的提名人選去贏得他們的支持。

The danger for Republicans, after the Jan. 6, 2021, Capitol riot, is that encouraging too much anger could lead to chaos — and to what pollsters call the "ghettoization" of their party: confined to minority status by voters unwilling to let go of the fervent beliefs that have been rejected by the majority.

2021年1月6日國會山莊暴動事件後,共和黨陣營的危險在於,激起過多憤怒可能導致脫序局面,也導致民調機構所稱該黨的「隔都化」,意即該黨因選民不願放棄被多數人摒棄的狂熱信念,陷入少數派處境。

How the party, and its 2024 candidates, respond will matter, to the country and to the party's political fortunes. The core Republican voter might stand with Trump, but most Americans most likely will not. It is a dilemma, acknowledged Clifford Young, president of U.S. public affairs at the polling and marketing firm Ipsos.

共和黨和黨內2024年參選人如何應對,對於國家和該黨政治命運至關重要。死忠於共和黨選民可能力挺川普,但大多數美國人很可能不會。民調與行銷公司易普索的美國公共事務總裁柯立福.楊坦言,這是個兩難處境。

"For the average American in the middle, they're appalled," he said, "but for the base, not only is support being solidified, they don't believe what is happening."

「對於一般的美國中間選民,他們很震驚」,他表示,「但對於基本盤,不只(川普的)支持度更為穩固,他們還不相信正在發生的事」。

"Heck," he added, "they believe he won the election."

「要命」,他補充說道,「他們相信他贏了那次大選」。

 
訊息公告
 
關島杜夢灣 在白砂+Tiffany藍海中央夢幻盪鞦韆
最經典的關島海灘杜夢灣,有著約達2公里的白色沙灘,關島最頂級、五星飯店環繞著杜夢灣而建,大部分的飯店均能直通到達白浪沙灘處。最新打卡點BIKINI ISLAND的水中央鞦韆,映襯後方延伸到天際線去的碧綠海水,在盪鞦韆上迎風吹拂與海水嬉遊,享受無所事事的悠哉。

銅代謝異常的罕見遺傳疾病──威爾森氏症
威爾森氏症是一種身體對於銅代謝異常的罕見遺傳疾病,病人因無法由膽汁排出銅,從一出生體內血中游離銅的濃度就會慢慢升高,不會恢復到正常值,當體內累積過多的銅,便會產生毒性傷害身體組織與器官。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