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金:每位致贈獎金20萬元,及晶圓陶盤獎座一座。評審團:何致和、唐捐、陳義芝、盛浩偉、黃麗群(按姓氏筆畫序)
主辦單位: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聯合報副刊
得主 □黃瀚嶢 □《沒口之河》(春山出版)
● 黃瀚嶢簡介:
台大森林所畢,生態圖文創作者與環境教育工作者,現於靜宜大學與永和社區大學擔任講師。曾獲時報文學獎小說組首獎。著有長篇散文《沒口之河》、科普著作《霧林蛾書 觀霧蛾類解說手冊》與兒童繪本《圍籬上的小黑點》;繪圖作品見於《橫斷台灣》、《通往世界的植物》、《東馬婆羅洲熱帶雨林:崩落的野生物天堂》與各類環境教育相關出版品;文章散見於《上下游副刊》、《生態台灣》、《地味手帖》、《藝術認證》等平台。
● 得獎感言:
《沒口之河》的形塑是一段這樣的過程:我看著這些來自知本濕地的經驗,滲入心中化為記憶,自指尖湧出為字句,又溢流出書頁之外,形成新的一片濕地,而且還在各處持續有機地生長著,遠超出我所能想像。我想像此書像是一片薄薄的果莢,誕生自知本,帶著卡大地布部落的文化基因,帶著沖積扇的記憶,帶著土地與自我生命的耦合,以未知的期待,沿途散落種子,而或許此刻又經歷了一次新的萌芽。
感謝身邊支持著我的家人們,感謝一路給予指引的春山出版社夥伴們,最後感謝旭日書獎給予本書肯定,這份日出般的榮譽,應該歸給正在東海岸土地上努力拚搏的部落族人、環團夥伴們,以及濕地上的眾生,也希望他們的故事能被更多人看見。
立體又遼闊的書寫──推薦黃瀚嶢《沒口之河》盛浩偉
當我們談論文學新人寫作者的潛力時,我們在談論什麼?掌握文字、敘事、風格等等,無疑都很重要,然而更加難得的,則是在書寫事業的起步之初,就具備對自身書寫行為的反身性思考,以及對書寫對象的深度關懷。尤其在這個資訊、素材相對容易取得,且寫作教學資源也日益豐富的時代,評價「寫得好」的標準,也就不限於展示技巧、個性或情感而已;如何後設地看待「寫/被寫」並由此拓寬視野及想像,既是寫作者的倫理課題,也往往是樹立自我的核心關鍵。
《沒口之河》在這個向度上展現了驚人的縱深,使得全書富有厚度——不是物理上書本的厚度,而是沉澱於字句質地之下扎實的底蘊。作者於二○一六年參與了台東濕地生態調查,以此為契機,他進一步思考「濕地」到底為何,後來又廁身於反對知本光電運動,見證了抗爭的始末。最終,他將這段經歷化為語言娓娓道來,以謙退的姿態描繪這塊濕地上的自然生態、歷史變遷,以及其與社會及文化之間的交互關係;同時,他也不忘記將眼光投向書寫者的內在,省視作為一名社會運動參與者的立場與角度,更正視自身內在幽微的情緒及感受。
黃瀚嶢以超脫新人的成熟,將知識與現實、自然與人文、理性與感性編織成一段立體又遼闊的書寫,也讓人期待他日後的作品。
得主 □蕭宇翔《人該如何燒錄黑暗》(雙囍出版)
● 蕭宇翔簡介:
一九九九年小寒生,桃園人,東華華文系畢業,北藝大文跨所就讀中。著有詩集《人該如何燒錄黑暗》,曾獲第八屆楊牧詩獎。小說、散文散見於報刊雜誌,書寫科幻長詩《巨鹿》五年有餘,預計明年出版。
● 得獎感言:
事功難為情。任何勝負,可能都與文學中的真,無涉。□本龍一放棄流行電子樂,深潛民族音樂與環境議題;木心受害入獄,以懺悔為由,暗自經營長篇小說;青年楊牧赴美求學,在文化視野豐收地,也是在泥淖難前的名利場。這些都是在七○年代。
一個個求真的人,不合時宜,澄心定性,不曾去想成敗,最終超越了自己的時代。
詩集出版後,我陸續和一些詩人同儕或深度讀者往返長信,或電郵或私訊,討論詩歌寫作的技術與倫理,信念和勇氣。
我由衷感激這些來信,因為我感到:不是我,而是「詩歌」被需要著,在這個時代。
寫詩的人,同代人,一群有所追求,懷抱願景的人,不一定樂觀,不一定不傷心,但是一定是懇切,積極,不願放棄未來的開放性。在紛繁人世,他們繼承了詩歌的尊嚴,記憶,與勇氣:
冬天無言自洽,夏天有情相擁,時刻忠實於所有際遇。不可言明,但是多方憧憬。對生命認同,懇真,並奉陪到底。胸懷一個遙遠的取向,全心發亮。
誰領下一世代風騷?──推薦蕭宇翔《人該如何燒錄黑暗》 陳義芝
詩,是容易冒名充數的文類。媒介多元的今天,寫的人多,高低深淺往往「同榜」,容易困惑讀者。2024第一屆旭日書獎,讓一本詩集脫穎而出,對新時代的詩風有觀摩意義。
蕭宇翔《人該如何燒錄黑暗》這本詩集,融會知識閱讀,盡其所能地展露抵拒、延異、變形、轉譯等筆法,向他心儀的典型人物致敬;其思想年輕,筆觸卻練達,雖不見得雄渾,但有白袍小將的英姿。
用作書名的「燒錄黑暗」,企圖在原始茫昧、神魂困頓中催生出新的音樂。他不斷搜索著「人類處境和心理現實」,相信「一首詩能為人類的心靈求同存異」,這一求真情懷,呈現讀書人的格調與承擔,在同儕寫作者中不多見。為屈原而寫的〈天地悖論〉,「當雷霆有時/使你感到新的誕生竟也由/一些舊的苦痛所致」,他選擇經冬不枯、拔心不死的「宿莽」為意象,進行亂世或衰世的思索。〈深夜聽托馬斯彈琴〉,用音樂感動完成詩心的傳承,他說「輪到我再現那顫抖/與喘息──遙遠的韻律自我內部/加速流出,要我敲擊、敲擊」。
詩是詩人在風雨江山外所興發,是醞釀於心萬不得已之情。誰將領下一世代風騷?是1990世代頭的蕭詒徽、李蘋芬、王和平?還是世代尾的蕭宇翔、林宇軒、王柄富?此刻尚未分曉,但終歸是不隨俗起舞、不降格以求的創作者。
評審團推薦入圍作品
張桓溢《點火》(九歌出版)
以一場大火串連短篇故事,從集體經驗發散到個別人生,作者在第一本作品就展現出強烈的企圖心。他寫下許多人與物的故事,鑄字師、西服店師傅、迪斯可、過時的電玩,二十年前和更早以前的大火……故事有種懷舊氛圍,似乎想透過小說保留那些已經或即將消逝的東西。即使是設定在未來世界的故事,也可說是利用故事加速讓某些事物消失,以產生歷史的感覺。作者很真描寫人物,小說質感很好,字裡行間可以看到誠懇和用心的態度,未來值得讓人關注與期待。(何致和)
張嘉祥《夜官巡場》(九歌出版)
《夜官巡場》閃耀著天賦的敘事光彩,家庭、原鄉、青春,夾擠在可疑與不疑之間的民間異聞,這些讀者或恐習見的主題,透過相對不甚習見而野蠻生長的文字展開,一切有所設想,但不使勁雕琢,也不做修辭表演,自然地啟用瑣細畫面、駕馭日常言語,並且使其流動成整體。讀完的直覺是「這本書與當中的世界就是得透過這個方式寫出來」,它的表達不只脫出大宗制服式的常見腔調與意見,也將其他的可能性與想像都占領。(黃麗群)
王冠云《這才是真實的巴勒斯坦》(時報出版)
王冠云以獨特的際遇、勇氣,寫下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殖民、隔離下的生活。這本書,讓我們面對至今仍深陷殘酷殺戮的現場,看到被西方強勢媒體掩藏的真相,更真切了解苦難何以發生在加薩那塊土地的歷史脈絡,為正義發出了光。就報導文學而言,那是死亡威脅之地,田調的難度極高;以散文檢視,有準確的敘事語言、不誇張的日常見聞及深刻的同情。最可反思的是:人世間的定義究竟受制於何種原因、勢力?同樣的課題也存在於我們身邊,警戒我們不要心靈狹窄、盲從附和。(陳義芝)
江婉琦《移工怎麼都在直播》(木馬文化出版)
我猜對某些讀者而言《移工怎麼都在直播》會是「有點沒安全感」的作品,也就是說,乍看之下它好像「只是」整齊豐富、有系統且文字出色的田調記錄,但我私心認為這個「只是」正是此書優異動人之處,作者不提供一兩句簡單的意見,讀完你也無法被誘導出一兩句簡單的意見,在這個非虛構的議題空間裡,作者首先將自己的位置放得非常後面,因此才能同時將「議題與作者本人的關係」一起放在後面,最終才能自然而然地將「議題裡的他人」放在前面,這個「謙退」,除了性格,或許也表現出年輕一代對前代習氣的反省。(黃麗群)
寺尾哲也《子彈是餘生》(聯經出版)
聰明好看的小說,兼具感官性與批判性。文字明明極簡潔精準,卻有一種令人迷醉的炫技之感。很少人能夠把放蕩跟老練兩種氣質,巧妙融合於敘述文篇當中。寺尾哲也既能挑戰各種驚心動魄的題材,也能自由游走於暴烈與淡漠兩端之間。風格的塑造是創作中最高難度的項目,這本小說集作為啟航之作,藉由辨識度極高的語言腔調、世界觀與敘事手法,建立了不可磨滅的面貌。還那麼新穎,就感到衰落;還那麼壯盛,就來到餘生——這是小說家的,也是當代青年的一組哀歌。(唐捐)
王仁劭《而獨角獸倒立在岐路》(聯經出版)
八個短篇小說,每篇都有好看的故事,卻沒有文藝腔,也沒有矯揉造作的修辭與情感。作者試圖用輕鬆的態度說故事,文字直白,敘事生動,對話流利自然,但情節設計卻十分用力,力圖以結構錨定故事,努力製造戲劇張力,並一直維繫到故事結尾。殊異的題材,讓這部短篇小說具有豐富和多元的閱讀樂趣,也凸顯作者蒐集處理資訊的速度和能力。相信假以時日,待作者走出風格題材歧路,累積更多真實與深厚的人生經驗後,必能創作出更加強大的作品。(何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