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6日 星期日

兩岸緊張全面升溫 官方互動、軍事、外交競爭惡化


成功不是偶然,能力才是關鍵!【能力雜誌電子報】是專業經理人暨上班族提升競爭力最佳管道! 【考公職e周刊】提供你公職、職場、證照……等各類考試的情報,還有應考人現身說法,上榜秘訣分享給你!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聯合電子報
聯合電子報
2024/10/07 第866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頭條
專題
要聞
焦點新聞
政治新聞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兩岸新聞
國際新聞
 
今日頭條
兩岸關係緊張全面升溫 官方互動、軍事、外交競爭惡化
聯合報系民意調查中心/電話調查報聯合報
本報今年「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顯示,國人對兩岸外交、軍事和官方互動關係的感受持續惡化,認為這三指標偏向敵對或緊張狀態者均逾五成;覺得兩岸經貿關係處於競爭狀態者由去年的四成上升到四成八,創歷次調查新高。

本報自民國九十九年開始規劃「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每年定期追蹤台灣民眾對於兩岸關係的看法。調查是以「兩岸敵友量表」請國人評估兩岸政治、軍事、外交、經貿及社會五大面向。

調查以一至十分為範圍,評分一至四分代表兩岸關係友好或互利,五至六分代表關係和緩,評分七至十分代表兩岸關係緊張或競爭。

5大領域 民間互動較和緩

調查結果顯示,五大領域中,以兩岸民間互動現況較獲好評,有二成八民眾覺得兩岸民間關係熱絡,四成五認為關係和緩,二成四感覺雙方關係低迷,比率都和去年相當。平均來看,兩岸社會關係平均得分五點五分,為五大領域中最獲好評者。

另一方面,民眾多認為兩岸在軍事競爭、政治對立與外交競爭方面偏向敵對或緊張狀態較往年升溫,經貿關係也更趨競爭。

其中,兩岸外交戰火角力持續,覺得兩岸外交處於高度競爭狀態的民眾達六成三,較去年增加七個百分點;認為關係和緩者維持二成五左右,僅百分之七感覺兩岸外交戰火降溫。平均來說,兩岸外交關係得分七點五分,較去年增加零點二分,為五大領域中關係最競爭者。

軍事緊張 又回升到5成8

在兩岸軍事部分,覺得兩岸處於緊張狀態的民眾,自一○六年的四成二逐年增加到一一一年的六成四新高後,去年調查降為五成四,今年又回升到五成八;認為關係和緩者維持二成九,百分之七感覺軍事關係友好。平均來說,兩岸軍事關係得分七點三分。

代表政治領域的兩岸官方關係部分,認為雙方互動密切的比率近五年都不超過一成,今年調查為百分之九,覺得雙方關係穩定者由去年的三成四降到三成二,感覺台灣與大陸官方處於緊張狀態的人則由四成六上升到五成三。平均來說,兩岸官方互動關係得分七點一分。

民眾對兩岸經貿關係的評價也以競爭居多,四成八認為兩岸經貿關係呈現競爭狀態,較去年增加八個百分點,創歷次調查新高;感覺兩岸經貿既競爭又互利的人由三成七降為三成三,認為兩岸經濟關係互利居多者維持一成五左右。平均來說,兩岸經貿關係得分六點七分,較去年增加零點三分。

戰爭爆發 普遍認可能性低

儘管兩岸政治、軍事及外交互動仍偏向對立或緊張狀態,但民眾普遍認為兩岸開戰可能性低。如果一分代表台灣與大陸非常不可能開戰,十分代表非常可能爆發戰爭,平均來說,民眾評估兩岸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得分平均為四點五分,評分雖和去年一樣,但較十年前已增加一點三分。

台灣獨立 是兩岸最大變數

進一步分析影響兩岸關係轉趨緊張的主要因素,不提示選項前提下,民眾仍多認為台灣獨立是兩岸關係的最大變數,比率由去年的一成五增加到一成八;居次的影響因素則是民進黨執政,占一成三;認為大陸持續軍事威脅及不放棄統一者各占一成左右;百分之九認為民進黨的大陸政策是影響兩岸關係的變數。

這次調查於九月十九日至廿四日晚間進行,成功訪問了一千零七十七位廿歲以上民眾,另九百八十七人拒訪;在百分之九十五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在正負三點零個百分點以內。調查是以台灣地區住宅電話為母體作尾數兩位隨機抽樣,調查結果依台灣地區廿歲以上人口之性別、年齡及縣市結構進行加權。

 
TOP
專題
賴總統兩岸論述 5成4認弊多於利
聯合報系民意調查中心/電話調查報聯合報
賴清德總統上任逾四個月,調查發現,國人對賴總統處理兩岸關係的評價分歧,四成四滿意,四成三不滿意;賴總統多次提到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絕不接受九二共識,調查發現,五成四民眾認為此論述對兩岸關係影響弊多於利。

調查發現,民眾對賴總統上任來的兩岸關係處理表現評價分歧,四成四滿意,四成三不滿意,一成三無意見。展望兩岸關係,八成七民眾認為兩岸有必要繼續維持溝通管道,四成一民眾期待兩岸經貿關係持續加強。

從政黨傾向來看,國民黨與民眾黨支持者各有八成一及七成四不滿意賴總統處理兩岸關係的表現,民進黨支持者則有八成九給予好評;無政黨傾向的中立民眾評價分歧,三成六滿意,三成八不滿意,二成六無意見。

針對賴總統就任後,多次提到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也表示絕不接受九二共識的論述,調查發現,五成四民眾認為此論述對兩岸關係影響弊多於利,二成一覺得利多於弊,一成二認為利弊各半,一成三無意見或未回答。

交叉分析發現,民進黨支持者雖有四成三相信利多於弊,但也有三成一覺得弊多於利;國民黨、民眾黨支持者與中立民眾,則是多數認為弊多於利。

對於兩岸未來政經關係的發展,調查發現,儘管台灣對大陸的貿易依賴度仍然居高不下,但仍有四成一民眾認為雙方應該持續加強經貿合作,三成五主張維持當前水準,僅一成九認為應減少交流,比率都和去年調查結果相當。

至於中共軍機軍艦頻繁對我騷擾並展開圍台軍演,多數民眾仍主張兩岸溝通管道不能因中共惡意關閉,認為兩岸非常需要和還算需要維持溝通管道者各占四成五及四成三,合計比率達八成七,且比去年和前年各增加二及四個百分點,僅百分之九的人主張兩岸無溝通必要。分析顯示,即便是民進黨支持者,也有八成認為兩岸需要維持溝通管道。

調查也發現,民眾對於大陸近年來陸續公告暫停台灣部分農漁產品輸入大陸的憂慮日增,有五成民眾擔心台灣農漁業或是其他產業會因為大陸繼續擴大限制範圍或終止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受到影響,比率較去年增加八個百分點,無此顧慮者則由去年的五成一降至四成五。

 
TOP
6成6民眾:台灣不應傾美或傾中
聯合報系民意調查中心/電話調查報聯合報
本報「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顯示,六成六國人主張台灣不應向美國或大陸任一方傾斜;如果兩岸發生軍事衝突,四成九民眾相信美國會派兵協防台灣,四成二覺得不會。

觀察美中台三角關係中,國人對台灣立場的主張,調查發現,有六成六民眾認為無論是對於美國或大陸,台灣都應該維持等距或不傾向任一方,二成一主張應向美國傾斜,百分之八支持向大陸靠攏,比率都和去年調查相當,變化不大。

民進黨支持者,也有五成一認為台灣應和美中維持等距,比率高於傾美者的四成七,國民黨、民眾黨支持者和無政黨傾向的中立民眾,則多主張對美國或大陸應維持等距,比率超過七成。

美國與中國大陸貿易戰與科技戰,讓全球供應鏈出現重組,但五成六民眾認為台商沒必要因此在美國與大陸之間選邊站,三成三覺得有必要,一成一無意見。

兩岸軍事議題,四成一受訪者認為大陸武力犯台風險較去年高,僅百分之四覺得減少,五成認為風險和去年差不多,較去年約略增三個百分點。

考慮當前大陸犯台風險,有六成九民眾支持增加國防軍費,二成五不支持。

如果兩岸發生軍事衝突,民眾對於美國是否會協防台灣的評估仍相當分歧,但相信美方會派兵協防的比率由前年的四成二、去年的四成八,增加到今年的四成九,覺得美國不會協防的比率近三年調查則都在四成至四成六之間,今年調查為四成二。其中,民進黨支持者有七成九相信美國會派兵協防台灣,國民黨及民眾黨支持者則各有六成九及五成一覺得不會,無政黨傾向的中立民眾有四成相信美國會協防,四成四覺得不會。

大陸不放棄武力犯台,我方今年恢復一年制徵兵,調查發現,有七成六民眾認為這項制度有其需要,較去年增加三個百分點,覺得沒有必要者維持約二成。無論政黨傾向為何,都以認為此項政策有需要的比率居多。調查說明詳見A1

 
TOP
5成4國人 主張永遠維持現狀
聯合報系民意調查中心/電話調查報聯合報
關於台灣的前途,本報「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顯示,今年有五成四國人主張台灣「永遠維持現狀」,三成主張獨立,一成二主張統一。此外,民眾西進意願變化不大,願意赴陸工作、創業、就學或定居的比率變動都在誤差範圍內。

國人對台灣前途的主張,會隨著外在情勢變化而波動。本報自民國九十九年以來的調查顯示,主張「永遠維持現狀」的比率介於四成五至五成七,主張獨立(包括急獨與緩獨)者介於二成四至三成五,而主張統一(包括急統與緩統)者則在一成至二成三之間。

今年調查中,有一成五受訪者希望盡快獨立,一成五傾向維持現況以後再獨立,百分之五主張急統,百分之七主張緩統,五成四希望永遠維持現狀。

和歷年調查結果相比,主張永遠維持現狀者的人由五成七降至五成四,但仍是歷年第三高點;主張急統和緩統的比率近五年變化不大,合計比率都在一成至一成二之間;今年主張獨立的民眾合計為三成,雖比去年增加四個百分點,但約是歷年調查的中間水準。

調查還發現,民眾西進就業意願在一○七年攀升至四成三高點後急轉直下,一○九至一一一年有意願者都低於三成,去年調查回升至三成一,今年維持三成。願意到大陸創業的人,同樣在一○七年達到三成高點後,近五年都維持二成左右,今年調查為二成二。

分析發現,廿至三十九歲和五十至五十九歲世代有意願赴大陸就業者比率較高,約占三成三左右;目前在學學生中,三成六不排斥前往大陸就業,較去年減少十個百分點。

此外,願意讓子女到大陸唸書的人前四年都維持二成八左右,今年調查略增為三成,變化不大;百分之九民眾願意搬到大陸定居,比率較去年相當。

 
TOP
觀察站/政府抗中 犧牲人民生計
本報記者羅印沖聯合報
大陸福建省九月廿七日公告,恢復辦理福建居民赴金門旅遊簽注,但賴政府仍以兩岸旅遊失衡,不願解除赴陸禁團令,無視業者訴求。政府拿對抗當武器,凸顯無能緩和台海,本報最新調查顯示,過半數民眾憂心兩岸對抗影響台灣農漁業及其他產業,政府何忍繼續犧牲人民生計?

聯合報今年度兩岸和戰天平調查顯示,半數民眾對大陸繼續擴大限制範圍或終止兩岸經濟合作協議(ECFA)影響台灣農漁業及其他產業,表示非常擔心或還算擔心,較去年暴增八個百分點,顯示民眾絕不樂見經濟民生淪為兩岸對抗下的犧牲品。

本報調查也顯示,儘管民進黨持續高舉「新南向」和「去中化」市場策略,仍有超過四成民眾認為應加強兩岸經貿關係,比率較去年增加;顯示民眾更為客觀看待大陸作為台灣最大出口市場的現實。

賴總統上任以來多次拋出「兩國互不隸屬」,調查顯示過半民眾認為是「弊多於利」,認為利多於弊的僅有兩成左右。賴總統曾表示,中共對台不因某人或某政黨而改變,可是兩岸關係發展是動態過程,領導人表態影響重大,多數民眾顯然認知到此說法(新兩國論)的危害性,賴總統還要當鴕鳥視而不見?

儘管兩岸對抗升高,調查顯示民眾對兩岸關係看法相對冷靜,近七成民眾支持增加國防軍費,但也要看到,高達八成七的民眾認兩岸需要維持溝通管道,比率較去年更高。人民的意思很清楚,台灣要有自保能力,但也不能放棄對和平的努力,問題是賴政府有能力做到嗎?

進一步看,近九成民意顯示要維持兩岸溝通,這才是真正讓台灣「避戰」的關鍵。民進黨若只有「備戰」的打算,而無「避戰」的策略,台灣恐難逃「必戰」的命運。

大陸已陸續宣布對台貿易壁壘調查;取消部分ECFA協定關稅,日前更復徵農水產品關稅。誠然,大陸軟硬兼施,成效難以評估,也未必有利爭取台灣民心。但調查顯示,民眾更希望賴政府調整政策,積極推動兩岸溝通,穩定台海。民進黨倘若為了抗中意識形態,無能扭轉困局,繼續犧牲民生,民意終將反撲。

 
TOP
學者:賴總統上任 兩岸漸趨緊張
記者陳政錄、謝守真/連線報導聯合報
針對兩岸關係漸趨緊張,政大外交系教授黃奎博表示,以聯合報調查看,台灣獨立、民進黨執政及民進黨政策,三項加總起來就超過四成,能夠解釋為何賴總統上任後,兩岸逐漸趨於緊張,民眾也確實有此感受。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唐永紅表示,相較蔡政府還有所掩飾,賴政府在台獨分裂道路上,不僅是一路狂奔,而且是一路裸奔,當然會加劇兩岸對抗,從這項調查看,台灣多數民眾是看得很清楚的。

至於民進黨提出「兩國互不隸屬」說法,黃奎博指出,儘管多數民眾短時間內很難搞懂「互不隸屬」概念,仍有超過一半的人認為此說法「弊多於利」,顯示賴政府其實沒有讓民眾信服。加上北京的反應,讓民眾覺得「互不隸屬」的說法對兩岸關係沒有幫助。

對於美中台關係,黃奎博分析,有六成六民眾認為應維持等距(或不傾向任一方),不過賴總統的政策是對美一面倒,等於是違反了民調裡面的民意。賴總統現在強調「備戰與避戰」,只是靠強化軍事或防衛力量去阻止大陸攻擊台灣的意圖,這其實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協商談判或溝通,例如美蘇對抗時仍有談判,包括美蘇熱線協議等等。

唐永紅認為,賴政府不承認基於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甚至不斷主張互不隸屬的「兩國論」,這對兩岸關係不是什麼「弊多於利」,而是「只有弊而無利」。民進黨往台獨方向不斷推進下,大陸為了反制也不斷調整對台政策,包括終止了部分ECFA關稅減讓等。民進黨當局的言行導致兩岸交流的利基不但沒有增加,連過去的利基「存量」也在減少,損害了台灣民眾福祉。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振廣說,賴清德自五二○演說到近期言論,包藏許多台獨主張,其言行造成的後果只能由台灣人共同承擔,若不願坐困愁城,台灣老百姓應發揮必要的制約,給賴清德的執政造成壓力。

 
TOP
總統府:強化防衛力 護台穩兩岸
記者周佑政、廖士鋒/台北報導聯合報
針對本報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表示,不同民調皆有不同立場或用意,然依據近年統計數據趨勢,台灣人民的最大公約數,是支持政府持續提升國防實力,強化自我防衛能力、守護台灣,以及希望兩岸維持和平穩定。

郭雅慧指出,這不僅是台灣單方面責任,中國作為印太區域中的成員,應自制到國際常軌,為印太地區的和平繁榮與安全負起責任。

陸委會強調,「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是客觀事實」,政府將持續站穩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務實推動兩岸政策,呼籲中共正視兩岸現實及台灣主流民意,透過善意堆疊,逐步建構兩岸和平穩定關係。

陸委會表示,五二○以來,中共加強對台軍事威嚇、外交施壓、經濟脅迫、法律懲治及灰色地帶侵擾等複合性施壓,是造成兩岸關係緊張的主因。

 
TOP
新聞眼/賴總統激化統獨 民憂禍在其中
本報記者林河名聯合報
賴清德總統五二○就任,本報「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顯示,兩岸政府關係敵對比去年上升,認為「台灣獨立」因素導致兩岸轉趨緊張又比去年明顯增加,足見「務實台獨工作者」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今年調查指出,賴總統的獨派色彩,雖讓主張「盡快獨立」的占比提高,但主張「盡快統一」的比率也升高,可見過激台獨也會出現反作用力,催化部分民眾向統一表態。

賴總統就任後多次提到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但這樣的表述,不僅被批評違反憲法「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大陸地區」的條文,已有「兩國論」之實,利弊得失也引發爭論。

本報調查顯示,認為上述兩國互不隸屬利多於弊或利弊各半合占三成三,卻有近五成四認為弊多於利。賴總統以該論述推動「和平四大支柱」,並且一說再說、樂此不疲,但民調反映如此,恐係賴政府「自我感覺良好」,渾然不知憂心「禍在其中」的民意感受。

近日,賴總統除了進一步表示「民主台灣與專制中國互不隸屬」,更措詞強硬稱「絕不可能簽署兩岸和平協議」。拒簽和平協議雖是他的一貫立場,但總統一言足以興邦,也足以喪邦,兩岸若想追求和平,就不該放棄任何可能。更何況,和平協議在台灣果真毫無討論空間?恐怕未必。

賴總統強力催生「全社會防禦韌性委員會」,既在強化國家面對各種險阻及災難的「韌性」,就不該偏廢任一能力。真正的韌性不是一味強硬,一味強硬叫做任性;所謂疾風知勁草,一味強硬只會折斷莖脈,若要韌性,就必須保有彈性。

一紙和平協議固然未必靠得住,但國家整體策略必須細心拿捏,更不能只靠總統的一張嘴。

賴總統有其執政抱負,諒必不想讓國家置於兵凶戰危;對岸也常非友善,但以小事大,必須拿出耐心、智慧。就像賴總統喜愛引用的金庸小說名句「他自狠來他自惡,我自一口真氣足」。執政者有無「真氣」,就在能否體察民心、符合民意。本報民調數字,已經指出趨吉避凶的民心方向,就看賴總統是否願意參考、虛心接納。

 
TOP
陸學者:台人赴陸有後顧之憂
記者陳政錄、陳宥菘/連線報導聯合報
針對兩岸關係緊張是否影響台灣民眾西進意願,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振廣認為,其中的關鍵因素,可能來自於他們有了「後顧之憂」,而這個後顧之憂正來自賴政府。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包承柯也認為,兩岸關係近來的緊張態勢等政治面因素,會對台灣民眾赴陸發展增添疑慮,使(調查)數據出現小波動。

李振廣指出,民進黨當局大行「綠色恐怖」,抹黑大陸,甚至獵巫,這種不友好的兩岸政策,對有意西進發展的台灣人造成無形的壓力。

包承柯認為,台灣民眾是否赴陸就業取決於兩岸經濟發展是否平衡,若台灣就業率低,民眾肯定會往外發展。而當前台灣、大陸的經濟都持續穩定發展。

包承柯認為,鼓勵台灣年輕人到大陸就業、創業,是立足於長期,是緩慢、漸進的發展,如果要用跳躍性的發展去證明大陸對台吸引政策的有效性,期待過大。

 
TOP
台學者:兩岸緊張ECFA前景堪憂
記者陳儷方/台北報導聯合報
根據本報和戰天平最新民調,逾五成民眾擔心ECFA擴大限制或終止比率增加,憂心程度高於去年調查的四成二,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表示,中國大陸持續對台灣增加限制措施,加上兩岸關係也不見改善氛圍,國人的擔心因此加劇。

劉大年指出,中國大陸持續擴大對台灣輸銷產品的制裁,先是農產品,後來擴大至ECFA關稅減讓項目,雖然品項約占三成,但這些被取消ECFA優惠關稅項目的出口金額比重卻高達七成,是ECFA中的主力產品,因此民眾會擔心範圍會愈來愈大。

不過,劉大年說,民眾對於ECFA中止項目的意義可能有所誤會,兩波共一四六項產品並沒有被禁止輸銷至中國,只是原本享有的關稅優惠被取消。

中經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員王國臣則表示,其實相關產品在大陸境內已經非常競爭,因此取消部分進口品的關稅優惠,實際上有助於大陸減輕其境內廠商的經營壓力。

針對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王國臣表示,台灣對大陸出口以中間財為主,尤其是資通訊產品,目前正在進行中的供應鏈搬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會在兩年內就看到出口大陸有大幅度的下降,但去中化已成長期要走的路,此趨勢不會改變。

以日前緯創旗下的伺服器大廠緯穎宣稱已完全去中化為例,王國臣指出,廠商去中化的程度只會增加不會減少,主要是因為現在貿易主流已從傳統貨品走向數位服務,很多會涉及資訊安全、國家安全,這讓歐美國家對於中國大陸會更加警惕,因此供應鏈轉移至中國以外地區的趨勢,會愈來愈明顯。

 
TOP
我專家:訓練不足 一線部隊缺人
記者李人岳/台北報導聯合報

揭仲:大型訓練場 嚴重缺乏

林穎佑:義務役打雜 無效戰力

本報進行兩岸和戰天平民調,針對「大陸一直不放棄武力犯台,我方今年起恢復一年制徵兵,這項制度是否有需要?」認為有需要的人,由去年七三點二%增加為七六點四%。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所助理教授林穎佑認為,雖然國人都願意保家衛國,但部隊要面對什麼樣的戰爭?如何運作?需要甚麼樣的規模、編制?義務役加入部隊的效益不應以時間來評量,義務役役男下部隊後能做甚麼事?「若只是打雜,就仍是無效戰力」。

林穎佑提醒,「人到了,有沒有足夠的裝備、訓練場地、師資、基層幹部等卻都是問題」。他強調,面對準戰爭、灰色地帶衝突的態樣多樣,還有很多任務要做,這是政府在規劃人力配置時必須考量的。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指出,近年共軍已推動「聯合登島作戰」轉型,首波攻擊部隊將轉變為「全方位、全時域、全空域」的新攻擊模式。他說,相關研究指出,面對傳統登陸模式,國軍僅需七至八萬人防守十五%重點海灘;但若共軍以全方位新模式攻擊,國軍就必須部署至少卅萬人,守備八十%的地區。

揭仲提醒,國內嚴重缺乏大型訓練場,日後新編成的部隊絕大多數恐怕根本沒機會進基地接受完整訓練。同時,每個步兵旅還是需要至少六百名志願役軍官與士官,若只能從打擊部隊抽調,將使一線部隊人力不足、編現比偏低的問題更形惡化。

 
TOP
冷眼集/主動權交美方 非台灣最佳利益
華盛頓記者張文馨聯合報
隨著美中對抗的地緣政治發展,親美在台灣政壇成為主流,唯美是從的做法能不能成為台灣保命符,始終存在強烈辯論;從最新民調來看,多數民眾的常識依然指向需要維持美中台等距發展。

從馬政府時代的親美和中,蔡政府接手後加入抗中戰隊,賴政府在蔡的基礎上探索兩岸主張的發展空間,並大力強調美國信任賴清德的論調,可以看出台灣在美中兩大陣營的立場位移。

民進黨政府已經努力了八年,支持親美的民眾也不過兩成,超過六成的民眾依然認為,在美中台三邊關係中,台灣應該維持等距發展,至少不要傾向任何一方。

美中台等距發展是理想,與兩岸軍力失衡、美中軍事競爭和全球隨時爆發衝突交互影響的現實狀態存在落差。然而,台灣是不是只能選擇、被迫選擇無條件與美國站在一起?一旦落入這樣的思考,很容易交出主動權,不符合台灣最佳利益;若台灣自認為掌握晶片製造與高科技發展的王牌,難道還只是能配合美國劇本扮演配角,而非主動爭取美國以外國際政治的主角嗎?

美國政府的「一個中國」政策始終替對台交往畫下紅線,華府與台北強化經濟和軍事合作,也受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遍獲得國際社會承認的國際現實,從而無法名正言順地公之於眾。

在台美一片雙邊關係史上最佳的歡呼聲中,始終改變不了的是台灣必須符合美國利益的本色。

在實現等距交往之前,台灣必須保持有探索多方互動的能力,包含與敵對陣營的溝通能力,這並非求和,可能無法抵抗侵略,但誰又能斷言絕對無法降低安全風險;只是,到目前為止,並未看到賴政府做到這件事情的跡象。

和戰天平民調顯示,近九成民眾認為,兩岸需要維持溝通管道;美方大聲疾呼要求北京不要改變現狀,也對台灣寄予恢復兩岸對話的厚望,從這點看,台灣民意與美國政府的立場是一致的;為了台灣安全而努力,應當是任何選項都不要輕易放棄,在大國競爭的態勢下,小國當然也有生存空間,台灣亦然。

 
TOP
要聞
賴總統「祖國論」 藍白批 綠按讚
記者鄭□、張睿廷、林銘翰、黃婉婷聯合報
賴清德總統在國慶晚會發表「祖國論」,除藍營批評,民眾黨也指高度不夠。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批評賴的說法不倫不類。學者預期賴總統在本周四的國慶演說中,很可能重申互不隸屬的基調。

國慶籌委會主委、立法院長韓國瑜昨天在南投出席茶博會,未評論賴總統前天的發言。韓前天深夜發文表示,希望所有人都有享受到這場為中華民國暖壽的晚會慶典,他眼望這面怎麼看都最壯麗的國旗、耳聽從小親切熟悉的國歌,心中激動無法言語。

蕭旭岑昨天表示,如果賴真認同中華民國,為何將國號改為「中華民國台灣」?為何不依據中華民國憲法承認「台灣與大陸同屬一個國家的兩個地區」?

國民黨立委李彥秀表示,國慶晚會是為中華民國生日暖壽,賴清德卻以最失態的語言來鬧場;如依照賴的邏輯,難道八十歲以上台灣人的祖國是大日本帝國?賴將所有精神花在意識形態對抗,是國之不幸。

民進黨立委則認為,賴用基礎事實、強大邏輯,讓所有人無法反駁;立委林俊憲更稱這是以中國創造的話術來反問中國,將中國對台政治修辭「除魅」,爭取兩岸關係和台灣主權論述的國際話語權。立委許智傑說,賴總統提出新的兩岸解讀,要給賴按讚。

 
TOP
「祖國論」莫名其妙? 賴總統不回應
記者李成蔭、黃寅、賴香珊/連線報聯合報
賴清德總統「祖國論」引發爭議,他昨早赴新北萬里大鵬國小勘災,媒體詢問遭批評看法,他沒多做回應,現場司儀解圍,希望媒體聚焦勘災。

賴總統昨前往萬里區大鵬國小進場勘災時,面對媒體人趙少康批評國慶晚宴喊「祖國論」是莫名其妙、有立委批評勘災慢半拍等題目,他在新北市長侯友宜陪同下進場,對媒體發問沒多做回應。

 
TOP
新聞眼/賴的「祖國論」 掛著羊頭的「中華民國派」
本報記者羅印沖聯合報
賴清德總統在國慶晚會拋出「祖國論」,看似以中華民國的輩分力壓中華人民共和國,其實是借殼中華民國以凸顯「兩國互不隸屬」,拿中華民國作為對抗中共的工具,是掛著羊頭的中華民國派。

賴總統提到,就年紀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絕對不可能成為中華民國人民的祖國,反倒是中華民國可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十五歲以上民眾的祖國。但他隨即強調,,中華民國在台澎金馬落地生根已七十五年,不必再去談論這層關係。他的意思是,儘管中華民國已經一一三歲,這個包含中華民國在大陸時期的年歲,已然隨著在台澎金馬落地生根,與對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毫無瓜葛,以此鋪陳並強化其「兩國互不隸屬」的論點。

賴總統前天話音剛落,黨政人士立刻出來解讀,稱祖國論有三大亮點,包含對內主訴「團結」;以祝賀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日,向中國遞善意橄欖枝;並以「台澎金馬落地生根」論點,去除國共內戰史觀。

可是賴總統前天還意有所指稱,若要祝賀國家生日,祝賀詞要精準,似在影射有人不愛國,認錯了「祖國」,這番話究竟是團結了內部,還是在內部塑造敵人?而在中華民國國慶晚會場合,提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十一國慶,意在凸顯兩岸兩國、互不隸屬,不僅不可能被視為遞出橄欖枝,更像是藉機推出「新兩國論」的進階版。

賴總統提及的祖國論、輩分說,在兩岸關係討論中並不新鮮,而且若是放置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下爭論中國正統,或者以此為基礎討論「未來一個中國」議題,亦無不可。

只不過,從賴總統自稱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到就任以來多次公開強調兩國互不隸屬,他口中的中華民國更像是拿來對抗北京的武器,而中華民國一一三年歲月中與中國大陸的連結,又豈是一句「去除內戰史觀」就能抹除?

反過來看,當賴總統喊出中華民國一一三年,已在某意義上承認中華民國從大陸到台灣的連結,潛意識中也無法迴避一個中國的現實,否則又何須爭論誰該是誰的祖國?

有別於賴總統山寨版的中華民國派論點,真正的中華民國派遵循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條例對兩岸關係的定位,即從法理上,兩岸關係是中華民國下的台灣地區和大陸地區的關係,中華民國的主權範圍包含台灣和中國大陸,管轄權及於台澎金馬。站穩這個立場,其實也可以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當然不可能是中華民國的祖國,其理至明。

 
TOP
賴總統勘災提預算 藍批天災搞政爭
記者李成蔭、邱瑞杰、張睿廷、黃婉聯合報
賴清德總統昨赴新北萬里、金山等地勘災,再度提及希望治水預算盡速通過。但國民黨立委表示,大家都對治水預算沒意見,主要還是原住民禁伐補償沒有依法補足預算。

新北市金山、萬里、瑞芳及基隆市近日降下致災性豪大雨,釀積淹水災情,賴總統昨前往萬里區大鵬國小、金山區金山老街勘災,致詞也細數歷屆總統對治水的重視。賴清德指出,今年度治水預算是前總統蔡英文編列,共三百多億元,明年治水預算是他與行政院長卓榮泰編列,多增加一百五十九億元,高達五百五十一億元,將協助各縣市推動治水工程,盼預算能盡速審議。行政院長卓榮泰昨到基隆勘災也表示,好在明年編列近五百五十一億元系統性治水預算,可補強過去前瞻建設及八年八百億政策餘留下來的那些(問題)。

對於中央以治水為由,希望在野黨盡快通過明年度預算,藍營批賴清德藉天災搞政治鬥爭,絕口不提今年預算早已編足,想透過認知作戰,將執政不力的鍋甩到在野黨身上。

國民黨立委廖先翔表示,立法院對治水預算沒意見,但行政院對原住民禁伐補償沒有依照法律編足預算,立法院也是被動狀態,希望行政院能盡速補足送到立院,立法院一定會加速審議明年度總預算。國民黨立委張智倫及民眾黨立委林國成都說,在野立委非拒絕審查,而是希望行政院重新檢討,補足原民禁伐補償、公糧收購及健保點值的預算。國民黨立委洪孟楷呼籲行政院即刻啟用第二備金,協助高雄、屏東、新北、基隆等受災嚴重地區復原。

「藍委才只搞政爭,不顧民生。」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反批藍營對政府運作「認識不足」,睜眼說瞎話,第二預備金在凱米颱風時早啟用,且今年救災當然使用動支今年預算,但試問,難道明年不需要治水防災嗎?

新北市長侯友宜昨陪賴清德總統到金山勘災,賴清德指出,這次是金山四十年來最嚴重災情,補助標準會比照凱米颱風。

新北市政府初估逾千戶淹水或遭土石流侵襲,昨公布救助標準,淹水深度達五十公分以上,未達一百公分者,每戶發給一萬元;淹水達一百公分以上者,發給二萬元。因土石流入侵,泥沙堆積高度自室內樓地板起算達卅公分或覆蓋面積達二分之一以上,每戶發給二萬元。淹水深度未達五十公分受災戶,加碼補助每戶五千元。

 
TOP
新聞眼/總預算卡關 解鈴還需繫鈴人
本報記者張睿廷聯合報
執政黨與在野黨為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鏖戰多日,關鍵並非治水預算,而是中央編列預算無視立法院三讀法案及決議,導致藍白要求退回重編。然而,最有能力解決困局的「key man」賴清德總統,仍將問題全推藍白身上。元首只伸不屈,既不溝通,也不妥協,最終受苦的還是全民。

風災剛過,外界關注焦點在救災經費,但藍綠立委爭取治水經費都來不及了,怎可能刻意「卡關」相關預算。朝野雖對預算有所攻防,但在野黨很清楚,預算案只要在本會期前過關,便不會影響行政部門於明年行使相關預算。更何況,過去朝野對總預算案攻防已如家常便飯,最終都是「關關難過關關過」,所謂「影響政務推動」,也往往流於朝野攻防的話術。

真正重點在於,若連立法院通過的法律、決議,中央皆可置之不理,不願如實編列預算,在野黨有何監督力道可言?藍白之所以聯手封殺,正是要彰顯立法院「態度」。

藍綠白各陣營立委經營的選區,都有民眾受颱風影響,治水預算也無人敢擋。但執政黨刻意以明年治水預算來質疑在野要求政院如實編列原民禁伐補償等預算,已是指鹿為馬、顛倒是非。

就像今年預算早已編足,民進黨立委黃捷日前卻表示山陀兒颱風帶來重大災損,「救命錢一刻不能等,藍白不應杯葛」,結果馬上遭撻伐,因為根本畫錯重點、混淆視聽。總預算卡關非因治水,問題出在賴政府,解鈴還需繫鈴人。

 
TOP
焦點新聞
高血壓標準加嚴2年 中風年減7千人
記者陳雨鑫/台北報導聯合報
歐洲心臟學會(ESC)日前調整高血壓診斷標準,從一四○(收縮壓)/九○毫米汞柱(舒張壓)下修至一三五/八五毫米汞柱,趨向嚴格。我國於二○二二年下修診斷標準為一三○/八○毫米汞柱,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秘書長王宗道觀察近兩年成效斐然,粗估每年約減少七千名腦中風個案。

醫界指歐洲新規是大突破

「歐洲心臟學會調整高血壓診斷標準,可說是心血管疾病預防的一大突破。」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說,以往歐洲與美國在高血壓診治立場上迥異,歐洲心臟學會被歸在「保守派」,美國於二○一七年下修診斷標準為一三○/八○毫米汞柱時,即遭歐洲醫界批評「不適當」。

洪惠風表示,長久以來,歐洲支持寬鬆版高血壓治療標準,因此,歐洲心臟學會年會於上個月宣布調整高血壓診斷標準,讓不少國外學者驚訝。

此外,歐洲新版治療指引也將「居家血壓」視為判定高血壓的重要參考依據,如超過一三五/八五毫米汞柱,即被認定高血壓,至於醫院血壓,仍維持一四○/九○毫米汞柱規定。洪惠風說,受限於白袍症候群影響,不少人至醫院測量血壓時,數值偏高,為此,愈來愈多國家將居家血壓視為高血壓的診斷標準。

長者心血管風險估降26%

台灣於二○二二年下修高血壓診斷標準,與美國一致,均為一三○/八○毫米汞柱。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秘書長王宗道表示,關鍵在於台大與中國大陸攜手合作一項為期三年追蹤研究報告,其結果顯示,亞洲老年人若將收縮血壓控制在一三○毫米汞柱以下,心血管風險即可大幅下降百分之廿六、中風及急性冠心症下降約百分之卅、急性心臟衰竭風險降低百分之七十三,而心血管所引起死亡風險則降至百分之廿八。

至於台灣加嚴高血壓治療標準,王宗道預估,如患者規律用藥,約可降低兩成中風機率,台灣僅三成多高血壓患者持續用藥,如以每年新增七萬名腦中風患者計算,每一年約減少七千名腦中風個案。

但如果真的以一三○/八○毫米汞柱作為診治用藥標準,那全台一半以上成年人均不及格,必須用藥,對此,王宗道表示,臨床上仍以收縮壓為主,如低於一三○,而舒張壓介於九○至八○間,則無用藥的急迫性,一般建議先改善生活型態。

由於居家血壓愈來愈重要,國健署推動「七二二」血壓量測,連續七天於居家量測血壓,一天量測兩次,早上起床及晚上睡前各一次,每一次量測兩遍,詳記數值,若數值超過一三○/八○毫米汞柱,建議則心臟科門診就醫。

 
TOP
日黴漿菌疫情創高 有抗藥性
記者沈能元/台北報導聯合報
日本黴漿菌肺炎疫情嚴峻,為近十年同期新高,且當地病人已出現抗藥性。衛福部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提醒,國人至日本時務必做好自我防護,尤其幼童至人潮擁擠場所,或已出現咳嗽等呼吸道症狀,一定戴上口罩。

黴漿菌為社區性肺炎常見的致病菌之一,屬於非典型細菌,透過飛沫傳播,常造成呼吸道輕微感染,其造成的肺炎和一般肺炎不同,稱為「會走路的肺炎」,孩童為好發族群,症狀為喉嚨痛、倦怠、發燒及長達數周、數月的咳嗽。

秋冬交替,社區潛藏著流感、新冠、黴漿菌、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等呼吸道疾病風險,新光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建賢表示,目前該院呼吸道感染個案中約一至二成與黴漿菌有關,疫情尚未升溫。

黃建賢表示,儘管醫療院所持續存在黴漿菌抗藥性問題,但只要投以正確抗生素治療即可痊癒。雖然黴漿菌致死率很低,若延誤治療仍可能危及生命,今年首波東北季風即將到來,氣溫下降,呼吸道疾病增加,民眾務必做好戴口罩、勤洗手自我防護,遠離病菌感染。

羅一鈞說,國內黴漿菌肺炎疫情仍處於低點,不會建議民眾戴口罩,若未來疫情升溫,慢性病者及進出人潮擁擠場所時應戴口罩。再者,東北季風來襲,呼吸道病毒蠢動,呼吸道病毒疫情上升快速,不排除十一月上旬進入流行期,呼籲符合資格民眾盡速接種流感及新冠疫苗,「左流右新」同時接種。

疾管署發文通知,十月一日起陪同第一階段公費對象施打疫苗者,也可接種。

 
TOP
政治新聞
米爾斯海默談兩岸情勢:美將確保台灣不會宣布獨立
記者陳宥菘/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知名的政治學者約翰.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指出,美國不會坐視中國大陸統一台灣,也會盡其所能確保台灣不會在形式上宣布獨立,只要台灣不公開宣布獨立,近期在台海爆發熱戰可能性不大,但美中都無意認輸。

米爾斯海默九月底接受大陸國際傳播自媒體「底浪Wave」訪問,陸媒觀察者網昨刊發中文版內容。

針對美中關係,米爾斯海默稱,美中在管控包括南海、東海和台灣等地緣問題的分歧上,擁有相同的根本利益,無論是從中國大陸或美國角度,阻止中美戰爭的爆發都是頭等重要的大事。中美都擁有核武,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中美衝突升級成一場熱戰。

他認為,由於美中都在採取措施改善其安全地位,某種程度上挑釁無可避免。他補充說,一,兩棲作戰是最困難的軍事行動之一,橫跨台海的兩棲登陸,對解放軍來說將是艱巨挑戰,中方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不會在近期內開始作戰;二,如果解放軍開始作戰行動,毫無疑問美國將會支援台灣,不可能袖手旁觀,還有日本自衛隊和澳洲軍隊,相信中方領導層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米爾斯海默形容,美中正處於一場戰略競爭,也是一場嚴峻的安全競爭,兩國都無意認輸。雙方會竭盡全力取得優勢壓過對方,然而,當美中競爭在台海拉開序幕時,我們會面臨非常大的潛在風險。此外,鑑於這段時間發生的中菲仁愛礁衝突,可以說相較於台海,南海更可能激化中美矛盾。

提到俄烏戰爭,米爾斯海默指出,如果真心想解決,辦法很簡單:一、確保烏克蘭不會加入北約;二、確保烏克蘭保持中立。這兩步能極大地推動危機解決的進程,但美國到了這個時候已沒有興趣確保烏克蘭中立,它更想看到烏克蘭加入北約。

他認為,北約直接派遣部隊進入烏克蘭,與俄軍直接交火可能性相當小,美國也不希望與俄羅斯打一場大國戰爭。他預期烏克蘭很難撐過二○二五年,今年底到明年初戰爭就會結束,之後轉變成「凍結衝突」。烏克蘭將成為一個功能失調、丟失大片領土的「殘存政權」。

 
TOP
卸任後首出訪 蔡英文12日訪歐洲
記者陳熙文/台北報導聯合報
前總統蔡英文自卸任後非常低調,曾傳出計畫八月出訪日本,最後沒有成行。據了解,蔡英文擬於本月十二日出訪歐洲,訪問捷克等國家,將比賴清德總統早一步出訪。

早在蔡英文卸任總統前,許多專家都預測蔡英文可能成為為賴政府的二軌外交貢獻心力,更可能成為台美關係的橋梁之一。據了解,蔡英文原本預計於八月出訪日本,也考慮過歐洲,但由於不願早於賴總統出訪等因素,最後出訪行程未能成行。

據悉,蔡英文來自各方的邀訪不斷,歐洲如捷克、波蘭和立陶宛等國,自俄烏戰爭後,與台灣日益密切,我國也大力贊助烏克蘭。副總統蕭美琴在正式就任前就曾出訪歐洲,相關行程有為蔡英文鋪路之意。

國安會副秘書長林飛帆正在訪問歐洲,蔡英文則傳出將於國慶之後,十月十二日出訪歐洲捷克等國。

據了解,邀請方此行以高規格禮遇邀請蔡英文出訪,將是我國卸任總統的第一人。

 
TOP
社會新聞
聯電、緯創、台塑化同日被駭 3廠均稱對營運無影響
記者李孟珊、賴昭穎、李奕昕/台北聯合報
晶圓代工廠聯電、電子組裝廠緯創、石化大廠台塑化網站,近日都傳遭到駭客攻擊,三家公司均表示已恢復運作,對營運無重大影響。刑事局表示未接獲相關報案,有資安官警指出,這波攻擊疑是俄羅斯駭客發動,可能與賴清德總統的「中俄領土」發言有關。

據悉,聯電官網是四日遇駭,修復後頁面仍時好時壞,聯電昨發聲明表示,公司遭受網路攻擊時立即啟動防禦機制,當日網站已恢復運作,目前評估沒有個資或內部文件資料外洩,對營運無重大影響。持續提升網路與資訊基礎架構之安全管控,增設資安防護機制並持續密切監控。

緯創、台塑化遭駭客攻擊也都發生在四日,兩家公司也說皆已恢復正常運作,沒有個資或內部文件資料外洩,對營運並無影響。公司啟動相關防禦機制與復原作業,後續持續密集監控,提升網路與資訊基礎架構安全管控。

近期桃園國際機場、證交所、銀行紛傳出遭駭客攻擊,聯電、緯創、台塑化也被攻擊;刑事局尚未接獲報案,正密切注意。有科技偵查官警說,有資安資料指出,這波攻擊疑是俄羅斯駭客發動,可能與賴清德總統的「中俄領土」發言有關。

官警說,駭客攻擊分「外顯式」及「隱藏式」,DDoS(分散式阻斷服務)攻擊或置換網頁屬外顯式,就是要昭告天下,通常為表達訴求,也有為勒索;入侵網路系統或植入木馬程式則屬隱藏式,目的是竊取資料或監控,會秘密進行。

官警解釋DDoS手法,以程式對特定網站或IP大量連線,癱瘓網路頻寬或主機所能負荷服務量能,導致服務變慢或暫時中斷,不會造成資料外洩,但有駭客利用DDoS聲東擊西,趁資安人員疲於應付時入侵竊取資料。

警方建議企業使用「網路流量清洗」,阻絕導引異常流量,或採取CDN(內容傳遞網路),分散伺服器以擴大網路服務量能。

 
TOP
變更性別需手術 戶政所又敗訴
記者張議晨、李宗祐/連線報導聯合報
林姓男子經兩家大醫院精神科確認有「性別認同疾患」,性別認同應為女性,持診斷證明到嘉義市東區戶政事務所辦性別變更,卻被以未摘除性器官為由拒絕;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認為,戶政機關此舉侵害林心理、身體的完整權,判林勝訴。全案可上訴。

內政部二○○八年函釋,申請性別男變女,須持二名精神科專科醫生評估鑑定診斷書,還要提具合格醫療機構開立已拆除男性性器官(包括陰莖及睪丸)的診斷證明,才能變更性別。

林男去年九月經台大雲林分院、嘉義長庚診斷,年幼時因隱睪症手術,國中才出現男性第二性徵,且手術後對生理性別感到不自在,從那時認定自己是女生,確認有「性別認同疾患」,個人性別認同應為女性。

林男提告主張,國中就清楚自己想成為女生,但不想變性傷害身體,只想改變性別外觀,於是服用雌激素、做聲音訓練、醫美,著女裝內衣,把男性衣物清空,未來還要隆乳,希望更符合女性外貌。經兩醫院開立診斷證明,前往戶政事務所辦理性別變更。但戶政以內政部函釋為由不准變更性別,提訴願也被駁回。

法官認為,內政部函釋等同逼申請人處於「放棄自己性別認同」或是「捨棄生殖能力」的窘境,無論林姓男子做出哪種決定,都侵害到他心理、身體完整權。

法官也指出,內政部解釋屬行政規則,卻要求變性者必須摘除性器官,不僅違反法律保留、比例原則,還嚴重侵害身體權、健康權及人格權,應拒絕適用。

另依據林男提交診斷證明,認定他有明確女性認同意識,足以證明林男因生理性徵與認同不符,而有性別不安情形。

嘉市東區戶政事務所主任黃浩君說,基於行政一體,地方戶政機關要依內政部函釋處理,這問題存在已久,但法律對此無規範,應進行修改戶籍法或函釋,在沒有明確結果前,變更性別仍須走法律訴訟程序。

 
TOP
逾500會員受害…高鐵點數竊嫌落網 警追幕後集團
記者翁至成/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灣高鐵公司超過500名旅客會員點數遭盜用,被換成全國電子現金抵用券,鐵路警察局追查發現,大量現金抵用券流向鄭姓男子,前天持拘票逮捕。鄭男供稱「點數都是花錢買來的」,兌換來的電子商品都轉賣掉了,警詢後被依詐欺罪移送法辦。

鐵警指出,9月時接獲高鐵公司報案,稱高鐵TGo會員點數遭不法侵入、盜取,會員點數都被兌換成全國電子現金抵用券,考量受害者逾500人,組成專案小組偵辦。

TGo會員帳戶遭異常兌換,高鐵公司日前表示,經主動清查,會員系統資料並無外洩,至於事件發生原因,疑似不法分子在外部不明來源取得民眾手機號碼與密碼,並針對民眾在多個帳戶均採用相同密碼方便管理的習慣,在各大會員系統嘗試登入,以驗證其取得密碼之有效性。如屬有效,再盜用其會員點數。

鐵警過濾被害人會員帳戶遭侵入紀錄,並調閱上百支監視器畫面等相關資料追查,發現逾70萬點數被兌換成現金抵用券,都流向到北市一名鄭姓男子(28歲)手上,並被花光殆盡。

鐵警向台北地檢署、地方法院聲請拘票和搜索票,本月4日在中正區新生南路拘提鄭男,再帶他至住處搜索,查獲現金抵用券消費發票、行動電源、手機、充電線等證物。

鄭男在警詢時態度避重就輕,供稱「花的兌換券都是用錢買來的」,但不願交待兌換券來源,也不透露如何取得高鐵會員點數,警詢後被依刑法詐欺、妨害電腦使用等罪移送法辦。檢方複訊後2萬元交保。

據了解,鄭男把兌換券多拿來買iPad、AirPods、MacBook、行動電源、充電線等電子商品,再至各大平台轉賣,粗估不法獲利10萬多元。警方研判背後還有不法集團,持續偵辦。

 
TOP
經濟新聞
碳費審議 自主減量優惠「可樂價」
記者邱琮皓/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碳費費率審議會今(7)日將召開第六次審議會,同時也是被環境部定調為最後一次審議。在確認碳費一般費率起徵落在每噸300至500元後,外界憂心費率太高,恐會吃不消,但環境部長彭啟明日前透露,自主減量標準最高的優惠費率A(指依行業別指定削減率)只需要一瓶可樂價(約30至35元)。

由於經濟部與產業界認為碳費對於產業的實質成本應參考競爭對手國,也就是日本、南韓為主,彭啟明也透露,為了給足業界減碳誘因,採用較嚴「行業別指定削減率」的優惠費率A將有機會是「可樂價」,也就是約30至35元,但最後碳費一般費率、優惠費率會是多少,仍須交由審議委員們討論、取得共識。

環境部9月初召開第五次碳費費率審議會,當時確定三大方向,包括初步擬出「費率區間範圍」,也就是一般費率起徵價格在300至500元;未來「以兩年為一期檢討,分階段調升」為原則,也就是,初步規劃2025至2026年、2027至2028年、2029至2030年三階段,逐年調升費率。

審議會在討論時,也預先聚焦「2030年以後」的費率,希望能訂出一個具有提醒業者要及早進行實質減碳的費率,在經過熱烈討論後,審議會建議在2030年後,也就是2031年開始,費率將來到每噸1,200至1,800元。

環境部預計在碳費費率審議會今日將召開第六次審議會,會中將針對碳費費率方案(含一般費率及優惠費率)進行審議。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副署長黃偉鳴表示,由於在碳費規定中,沒有硬性規定審議會要訂出一個固定價格,或是費率區間,因此將交由當天審議委員來決定是否起徵價將維持每噸300至500元,或是將明確訂出一個固定的起徵價。

彭啟明曾表示,站在儘速推動的立場,會希望可以從每噸300元起徵,採用「技術標竿指定削減率」的優惠費率B推估應為每噸100元。

 
TOP
兩岸新聞
防長假後爆單 滬深交易所今全網測試
記者陳宥菘/綜合報導聯合報
在官方推出一系列救市政策下,大陸A股近期強勢反彈,上海證券交易所系統九月廿七日早盤還曾因「爆單」而當機。繼九月廿九日進行全網測試後,隨著大陸十一連假即將結束,陸股將於十月八日恢復交易,滬深兩市交易所七日都將全網測試,以因應長假後可能出現的爆單現象。

此次參測包括上交所技術公司、上交所資訊公司、相關核心機構及券商等金融機構。央視報導,股市火熱對交易系統提出更高要求,上交所七日將再次全網測試,為相關機構開機驗證提供連通性測試環境。這次測試是假日後例行測試,但在一天交易量逾人民幣二點五兆元(約台幣十一點三兆元)下,顯得格外重要。

在陸股因長假休市期間,港股市場持續向好,據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統計,陸股休市的二至四日期間,香港恆生指數累計漲幅達百分之七點五九;香港恆生科技指數漲幅達百分之十。業內人士認為,十一長假期間港股持續大漲,可能助推連假後A股市場走勢。

另自五日晚間起,「七日即可受理期貨開戶」的訊息熱傳大陸期貨圈。大陸多家期貨公司提供的資料顯示,因期貨預約開戶人數較多,中國期貨市場監控中心(中國期貨監控)擬於七日(十一長假最後一天)上午八時半起,暫時開放期貨網路開戶系統,投資者可於七日完成開戶手續。這也是大陸首次期貨投資人可在十一長假期間開戶。

期貨公司人士說。個人投資人七日網路開戶只需準備銀行卡和身分證,相當於提前一天上傳個資並進行影片驗證。由於交易所編碼假期期間無法申請,所以最早要等到八日夜盤才能正常交易。

 
TOP
陸企回購庫藏股掀起熱潮 有利增強市場信心帶動股市
記者林宸誼/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今年以來,已有近2,000家上市公司實施庫藏股,累計回購金額人民幣1,406億元(約新台幣6,327億元),為近年新高,且多家公司買回庫藏股大多具有回購數量大、金額高等特點。顯示A股持續流入庫藏股或大股東手中,籌碼相對穩定,有利A股後市發展。

Wind數據顯示,2024年以來,已有1,968家上市公司實施庫藏股,累計回購金額1,406億元,其中,藥明康得購買庫藏股金額位居榜首,金額達人民幣30億元(約新台幣135億元)

財聯社報導,從上市公司購買庫藏股的金額來看,有11家公司金額超過人民幣10億元,包括藥明康得、海康威視、三安光電、寧德時代、通威股份、寶鋼股份、順豐控股、凱萊英、九安醫療、和邦生物和韋爾股份。

其中,藥明康得購買庫藏股金額位居榜首,金額達人民幣30億元(新台幣135億元);海康威視為人民幣28.9億元(新台幣130億元)位列第二;三安光電、寧德時代均超過人民幣19億元(新台幣86億元)。此外,通威股份為人民幣17.9億元(新台幣81億元)。

總市值高達人民幣1,500億元的委外研發(CRO)龍頭藥明康得9月27日公告,已於9月26日完成2024年第三次購買庫藏股,已累計透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A股股份2,393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82%,最高價格人民幣44.43元,最低價格人民幣37.37元,均價人民幣41.78元,使用資金總額人民幣10億元。

大陸最大安防視頻監控產品供應商海康威視8月16日公告,已完成2021年限制性股票計畫相關的限制性股票回購註銷。

本次回購註銷的限制性股票數量為9740.26萬股,占回購註銷前公司總股本的1.0439%。

同時,海康威視已向激勵對象支付購買庫藏股共計人民幣28.94億元。完成此次回購註銷後,公司總股本將減少至92.33億股。

分析認為,買回庫藏股有助於減少市場上的流通股數量,提高了每股收益(EPS),從而推高股價。這對於持有該公司股票的股民來說是一個直接的好處□。此外,買回庫藏股也向市場傳遞管理層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這種信號可以增強市場對公司的信心,進一步推動股價上漲□。

 
TOP
國際新聞
美選觀測/三海連動美中競逐 下屆美國總統的印太策略是否會將台灣置於危機之中?
記者郭崇倫、許珮絨、洪欣慈/專訪聯合報
編按:聯合報自10月7日至11月11日連續六周每周一推出「美選觀測」系列,帶讀者深入解讀美國大選最新情勢。

「無論華府對中國或台灣做出什麼決策,美國都會把政策融入到一個更大的亞洲戰略框架中。」—唐安竹

「美國在思考如何維護自身利益及台海穩定時,也應對中國的敏感紅線保持警覺。」—何瑞恩

美國大選倒數30天,白宮由誰當家影響全球,尤其是美中競逐及衝突熱點——印太地區。美國與亞洲主要夥伴的關係是處理台灣議題重要關鍵,但共和黨候選人川普對結盟態度不熱衷,對台更拋出「保護費說」、國防經費應占GDP的10%等要求;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也尚未明確未來印太政策是否延續拜登政府方向。美國大選過後,區域安全承諾是否存續、美中關係將如何演變、對台政策是否再次回歸「戰略模糊」,都成為各界矚目焦點。

聯合報專訪曾任職於美國政府部門的智庫學者唐安竹及何瑞恩,重磅解析兩位候選人的外交思維及潛在隱憂。以下為第一人稱。

Q 從「護欄」到「小院高牆」,美中競爭將如何變化?

唐安竹:美國對華政策通常是基於國家利益,無論華府對中國或台灣做出什麼決策,這些政策都會融入到一個更大的亞洲戰略框架中。面對北京這個有主動權的因素,下一任總統不可能完全憑空制定亞洲政策,也無法隨意創造出一種全新、激進的方式來應對中國。

美國特別關注中國在國際關係中的強硬手段,例如對台灣、日韓、菲律賓和歐洲夥伴使用的軍事和經濟脅迫,以及其與國際規範不符的做法,知識產權盜竊就是一個典型例子,這些都是美國決策的關鍵考量。無論誰當選,這些因素都將為下一屆美國政府創造一種「路徑依賴」,意即在政策制定上會受到現有情況的限制,除非中國的治理方式發生重大變革,否則很難脫離目前的方向。

何瑞恩:如果賀錦麗當選,對外方針大致將延續拜登政府,加強美國與亞洲和歐洲盟友和夥伴的關係。此外,她的對華競爭策略可能會側重於加強美國自身的實力,尤其是透過國內投資來增強美國的經濟和競爭力,同時也會將美國的價值觀,例如民主和人權,作為外交政策中的重要元素來推進。

不過,賀錦麗雖大致延續拜登路線,但兩人之間仍可能存在差異,部分原因是他們的背景和經歷不同。拜登成長於冷戰時期,那時世界被明確地劃分為善與惡兩方,拜登更傾向於以民主與威權的二元對立視角來看待國際關係。賀錦麗則較少以這種方式表達,她大部分職業生涯是在後冷戰時期度過,當時的主要問題是美國應如何利用其領導地位使世界變得更好、更安全,這也使其意識形態不若拜登強烈。

Q 關稅仍將是武器?美中是否會有新一輪貿易戰?

唐安竹:中國經濟對美國來說是一個核心議題,無論是北京的市場准入限制、不公平的競爭環境,還是政府補貼及產能過剩,都讓美國對與中國的經濟關係感到不滿。2018年川普發動貿易戰不是為製造混亂,而是以關稅作為籌碼,試圖讓北京回到談判桌。

下一任總統沒有理由取消關稅限制,一來是美國國內對於徵收關稅保護美國產業的支持聲浪很強,二來國會兩黨也都支持不僅要與中國競爭,還要保護美國的就業機會。但新任政府不見得會尋求與中國開啟新貿易戰,而是可能會將重點放在增強美國企業在台灣和東南亞等新興市場的競爭力,以壯大實力與中國抗衡。

何瑞恩:我不認為無論誰勝選,最終都會爆發貿易戰,因為川普和賀錦麗在關稅使用上有很大區別。川普將關稅視為萬能工具,從美國托育費用、醫療支出,到基礎設施建設,他都認為關稅能讓美國面臨的任何問題迎刃而解。

但賀錦麗並不會以同樣方式看待關稅,她的做法可能更具策略性,以保護美國產業為目的,尤其是那些受中國政府補貼影響而面臨不公平競爭環境的產業,而非像川普一樣對所有國家無差別徵收關稅,或對中國實施大規模關稅。

現有關稅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因為這些關稅並不是作為談判籌碼而設置,而是為了防止中國向美國市場傾銷。只要中國繼續傾舉國之力來補貼產業,美國就會繼續採取保護措施。

Q 對台灣維持戰略模糊?戰略模糊符合美國利益嗎?

唐安竹:戰略模糊是一種策略而非政策,它沒有寫入任何文件中,而是學者對美國政府態度的一種描述,即美國政府不表明會如何介入台海戰爭危機,同時嚇阻中國進攻和台灣挑釁北京當局。從結果來看,這個策略對美國是有益的。

如果華府明確承諾保衛台灣,台灣就沒有太大動力增加國防開支,反而可能選擇迎合民粹,將資金花在社會福利等能夠吸引選票的項目上;若沒有戰略模糊,美國還可能面臨台灣領導人在外交上魯莽行事的風險,例如以犧牲美國利益為代價來對抗北京,戰略模糊對美國而言,更能促使台灣將自身利益與美國利益綑綁。

至於嚇阻北京方面,中國早就認定一旦台灣遭受攻擊,華府將會介入,且回顧中國軍事現代化的進程,會發現其建軍方向及「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都是為對抗美國,美國就算更動現行策略,也不會對北京的決策或行為產生重大影響,對華盛頓而言,目前顯然沒有理由去改變這套延續40年、行之有效的模式。

Q 台美加強軍事合作,是否會跨越北京紅線?

唐安竹: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決策過程極為不透明,高層官員和學者往往以非常籠統的方式發言。當我與中國同行和學者交流時,問他們威脅、報復具體會怎麼表現,或是能否舉例說明,他們通常不回答,只說「你們將承擔一切後果」。

北京現在對紅線故意保持模稜兩可態度,是為了保留習近平的決策空間。對北京來說,如果明確設定紅線,而美國主動挑戰它,習近平將被迫採取不符合自己利益的行動,失去行動自主權。因為他若不回應,可信度將下降,進而衍生其他政治問題。我認為宣告紅線是一個陷阱,而習近平應該不會笨到掉進這個陷阱裡。

何瑞恩:北京一再強調台灣問題是美中關係不可逾越的紅線,但何謂紅線,中國政府始終沒有闡明,且刻意保持模糊;不過幾十年來,中國敏感問題的輪廓已大致浮現,主要有三:一、美國承認中華民國為獨立國家;二、美國與台灣建立正式安全條約;三、美國在台灣駐軍。

台海是世界舞台上最敏感的問題之一,台海的和平與穩定,與美國在亞洲的利益密切相關,美國在處理台海局勢時應負責任。一旦台海受到中國軍事壓力干擾,美國自然而然會增強自己的軍事存在,並提高台灣自我防衛能力,但美國在思考如何維護自身利益及台海穩定時,也應對中國的敏感紅線保持警覺。

Q 「交易孤立主義」的川普如果重返白宮,是否恐鬆動美國印太承諾?台灣又該如何應對?

何瑞恩:缺乏組織、充滿矛盾、言辭不一致,基本上解釋了川普的外交政策。他憑直覺行事,行為模式中有特定規律,例如希望受尊重、喜歡被視為強大領袖,因此積極展現自己在應對競爭對手時的強硬態度;對某些事也有強烈執念,例如貿易平衡、國防預算,要求盟友付錢就是為了確保美國不會被佔便宜。但在這些直覺之下,沒有多少戰略或概念性思考。

川普對於美國作為世界領導者很自豪,儘管在許多方面他確實削弱美國的領導地位,例如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伊朗核協議、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等,但他擔任總統期間,美國在世界上仍非常活躍。他確實比以前的總統更專注於國內問題,但並非完全的孤立主義者。

唐安竹:川普經常被描述為交易型的人,反映他通常受個人利益驅動,但這不代表他會放棄包括台灣在內的盟友。他過去已證明這一點,未來也會表明華盛頓將支持那些符合美國利益的關係。

川普要求增加國防支出的核心是責任分擔,盟友需為防衛做出貢獻,而不是搭便車,但我不認為以GDP占比去制定國防預算是正確的政策處方。台灣要花多少錢來抵抗入侵,重點不是有多少GDP用於軍事,而是要思考解放軍會用什麼資源來攻擊台灣。

中共每年實際增加的軍費比台灣國防預算總額還高,凸顯台灣採取不對稱策略的必要性。除了承平時期應對中國威脅的常規力量外,台灣也需要一支能在戰時抵禦攻擊的不對稱力量,同時為美國馳援爭取時間。如何在常規力量與不對稱力量之間分配資源是關鍵,台灣不能只著重採購新軍艦和戰機,人員投資更是重點,如何攬才留才是首要課題。

 
TOP
加薩戰爭周年 全球現挺巴示威
編譯盧思綸、茅毅/綜合報導聯合報
巴勒斯坦武裝團體哈瑪斯去年十月七日突襲以色列,以軍隨即展開報復,加薩戰爭並向整個中東蔓延。在一周年前夕,全球多地湧現聲援巴勒斯坦平民的反戰示威活動,僅英國倫敦市中心就約有四萬人走上街頭,高喊「停止轟炸平民」等口號。

聲援巴勒斯坦 促結束衝突

法國巴黎、義大利羅馬、菲律賓馬尼拉、南非開普敦、德國柏林、墨西哥墨西哥城、西班牙馬德里、澳洲雪梨和美國紐約及華府等全球主要城市,五日有成千上萬名挺巴勒斯坦的示威者走上街頭,要求這一年來在加薩等中東地區爆發的流血衝突畫下句點。

在華府白宮附近的示威者,抗議美國支持以色列在加薩與黎巴嫩的軍事行動。紐約市曼哈頓知名的時報廣場,有戴傳統巴勒斯坦頭巾的示威者高喊「加薩、黎巴嫩,你們將起來反抗,我們站在你們這邊」,並高舉要求對以色列禁運武器的標語。

白宮外還有美籍攝影記者梅納引燃自己左手臂,以自焚方式表達他身為記者,對媒體這一年來未客觀報導加薩戰爭,「散布不實訊息」道歉。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說,他似乎遭嚴重燒傷。

羅馬示威遊行 警水砲驅離

羅馬約有六千名示威者無視禁令在市中心遊行,並與警方爆發衝突,警方以催淚彈及水砲驅離;柏林約一千名示威者舉巴勒斯坦旗幟,高喊「一年的種族滅絕」口號;馬德里約五千人上街遊行,呼喊「抵制以色列」等口號。聯合國的司法機關國際法院(ICJ)主張加薩戰爭已造成種族滅絕,以方則否認。

在全球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尼,其首都雅加達六日上午也有至少一千名示威者在美國大使館外抗議,要求華府停止提供武器給以色列;馬尼拉的美國使館外也有類似情況。

但在倫敦,也有人揮舞以色列國旗跟挺巴示威者對峙。路透引述倫敦警方報導,五日的集會遊行有十五人被捕,但未詳述這些人的立場;柏林同樣有支持以色列的人士上街抗議德國國內愈來愈強烈的反猶太主義。

據加薩衛生部統計,一年來當地已近四點二萬名巴人喪生,其中許多是婦孺,境內二三○萬名巴人幾乎全部被迫離開家園,並引發糧食匱乏等人道危機。

以軍提高戒備 已準備增兵

另外,由於加薩戰爭將屆周年,以軍五日即提高戒備,其發言人哈加里說,已做好增兵準備,還警告七日當天以色列國內恐遭攻擊。

據國際移民組織(IMO)統計,黎巴嫩近兩周已達四十萬人流離失所,其中逾十六點五萬人住在全國八百個避難收容所。但以軍五至六日又徹夜空襲黎巴嫩多地,對真主黨的武器貯藏設施和其他基礎設施實施定點襲擊,導致廿三人死亡、九十三人受傷。至於伊朗精銳的伊斯蘭革命衛隊(IRGC)「聖城旅」故指揮官蘇雷曼尼接班人卡阿尼在貝魯特則生死未卜。

 
TOP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