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日 星期日

No.402 為岩棺洗澡(下)─記2017年都蘭岩棺維護工作、「跨越黑潮-復現3萬年前的航海」實驗計畫明瞭了什麼?、走出屬於自己回家的路─七


閱讀幾米繪本,經歷心靈的旅行,再到生活的各種新嘗試,【幾米Spa電子報】將成為你最溫柔貼心的陪伴。 【人類智庫健康生活週報】提供中醫養生智慧,及最新、最實用的養生健康知識,和你一起呵護全家人的健康!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19/08/15 第40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博物館頻道
  為岩棺洗澡(下)─記2017年都蘭岩棺維護工作

博物館頻道

  「跨越黑潮-復現3萬年前的航海」實驗計畫明瞭了什麼?

回想•回響

  走出屬於自己回家的路─七腳川戰役110周年特展策展有感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卑南遺址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博物館花絮

  國立故宮博物院與本館2019年暑假攜手合作策畫「走進實幻之島—故宮x史前數位遊樂場」微型數位互動展,系列活動自8月16日至25日分別於史前館及卑南遺址公園登場。本次館館合作計畫,包含數位互動微型展、絹印工作坊、文化平權-青少年戲劇營及共融戲劇工作坊等活動。

  數位互動微型展以兩館藏品中的自然生態文化為主軸,結合兩館近年推動的AR、MR、VR、3D動畫及數位互動投影等科技裝置,輔以實體文物展示(包含故宮「南宋 夏圭 溪山清遠圖」、「元 趙孟頫 鵲華秋色圖」經典複製畫、史前館3D掃描列印的臺灣國寶「人獸形玉玦」、「四突起玉玦」等),讓觀眾身歷其境穿梭真實與科幻的世界。展場還特別設計大型立體拼圖,提供親子同樂的活動空間。

  「動物之島—絹印工作坊」(8月17日至18日),故宮與史前館找出兩館典藏中以「動物」為主題的文物,像是故宮的「玉辟邪」、「玉蟬」、「玉龍佩」及史前館的「人獸形玉玦」、「陶豬」、「陶犬」、「蛙形玉飾」等,透過文物介紹,激發學員發揮創意,賦予文物新的意義,透過「絹印」創造出具自己獨特風格的文青帆布包。

  近年來博物館為落實文化平權政策,規劃各種不同類型的活動,這次由故宮邀請蘇慶元老師(資深戲劇教育/戲劇治療師)運用博物館空間(卑南遺址公園)、文物探索及角色扮演帶領戲劇活動,讓阿尼色弗、孩子的書屋的孩子們,化身為探協助故宮破案解謎,為他們留下特別的博物館體驗!

  最後一場「博物館x戲劇—共融工作坊」,帶領博物館、戲劇、教育、社工等工作者一同探討如何運用「博物館」空間及文物元素設計戲劇活動,營造戲劇情境氛圍引發參與者興趣,使參與者在探索過程中與博物館物件產生互動,進而產生興趣,並引導參與者反思不同面向的議題。

文•圖/邱瓊儀

 


 

  繼上一期幫都蘭岩棺洗澡,這一期來看看長光岩棺上頭附著的地衣及藍綠菌,是如何被清潔與維護,恢復到剛出土的模樣呢?

  跨越黑潮這項國際實驗考古行動,從臺灣划到沖繩的結果,最有意思的地方在於並不代表古人以前曾經這麼做過,而是存在此一可能性。

  策展作為文化行動,如何讓參與其中的關聯者,產生使命感及更多可能的改變呢?七腳川戰役110周年特展,讓七腳川血脈的策展人走上回家的路。

 
 

為岩棺洗澡(下)─記2017年都蘭岩棺維護工作

文•圖/葉美珍


岩棺清理後恢復原色。

前言

  臺東縣境有6座岩棺保存在現地,岩棺大多位在小溪流或沖溝附近,各岩棺雖同屬長方箱或長方槽形,但容積差異頗大,以保存較好的都蘭岩棺而言,粗估容積775L(註1),長光岩棺約及其半,其他保存較差岩棺需作粗略復原估算,以估測容積排序,大於都蘭岩棺者包括麒麟岩棺、白守蓮岩棺、和平岩棺,小於都蘭岩棺者為長光岩棺及奇崙山岩棺。

  都蘭岩棺及長光岩棺因現地保存之綜合條件較好,故被選為首先進行維護工作的對象。長光岩棺重要性不亞於都蘭岩棺,尤其岩棺為石造容器,其用途必須以伴隨器物或現象進行論證,廿多年前出土的長光岩棺是相形保存線索較多而有利論證的岩棺。因此繼都蘭岩棺的全面清潔、滅菌及局部強固後(詳〈為岩棺洗澡(上)─記2017年都蘭岩棺維護工作〉),接著為長光岩棺進行清潔維護工作。

詳全▲TOP

 
 

「跨越黑潮-復現3萬年前的航海」實驗計畫明瞭了什麼?

文•圖提供/溫璧綾


跨越黑潮計畫划手們、造舟者(左一)與臺灣戒護團隊開心拿中華民國國旗合影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與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自2017年起共同合作辦理為期3年的「跨越黑潮─復現3萬年前的航海」實驗計畫,仿製史前的獨木舟(註)於2019年7月7日中午13時30分由臺東縣長濱鄉烏石鼻港出發,以人力划行方式劃向目標地。

  獨木舟於歷經約46小時的划行,於 7月9日上午11時順利抵達目標地─日本沖繩與那國島,以實驗考古學方法成功驗證了海部洋介教授的「沖繩路線」推論:史前人類很可能從臺灣航海來到琉球列島。

實驗考古的定義

  考古學從人類的遺留來研究過去,但是史前時代人類海上的遷徙卻很難找到實證,所以只能依賴實驗來論證某種可能性,例如人類跨越太平洋到玻里尼西亞群島以及從東南亞來到澳洲,都做過類似的航海實驗。中國復旦大學文博系的考古學教授陳淳(2004:207)認為實驗考古學是判斷古代人類行為的一種有用方法,其結果並不一定證明古人就是這樣做,而是說明存在這樣的可能性。

詳全文▲TOP

 

 

走出屬於自己回家的路─七腳川戰役110周年特展策展有感

文/曾以文•圖╱邱健維


透過設計,讓屬於自己的族群與文化有了另一種被看見的管道,我以此為榮

  過了一百一十周年,我們仍然記得那場戰役隨之而來所影響的一切。但我們不再只是悲慟,不再只是任淚水潰堤,過往的傷痕結痂後成了我們最堅強、最堅毅的防護盔甲。時間就算再走過多少個十年百年,我們仍必須得記得自己是七腳川後裔,我們曾受迫害,必須得離散,經歷了失去。如今我們勇敢地站了起來,踏上回家的路。我們血脈的源頭,經歷了慘痛的戰役,但我們仍堅忍地將七腳川的血脈延續了下來,我們尋回所失去的一切,為了重現過往盛大的七腳川社。

  或許是因為自己流有七腳川後裔的血脈,使我在戰役後一百一十周年的時刻能夠為自己的血脈源頭來籌備展覽。追憶高一時曾參與過自己池南部落舉辦的七腳川循跡,跟著走過當年祖先被迫逃離原鄉的路線;也曾遠至臺東尋找流有七腳川血脈的族人。但當時對於自己是七腳川後裔的認知並不深刻,所以在循跡時感觸並未很濃厚。十年過後卻因著這份工作的機會,再次尋回自己的血脈,努力成為一個真正的七腳川人。

詳全文▲TOP

 
 

史前館臉書(Facebook)粉絲頁!

請至臉書「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粉絲頁按讚,就可以不定時收到最新的史前館活動訊息以及其他相關連結!誠摯歡迎您的大拇指!

特展:

  • 考古速報
    時間:2018/2/14 (三)起
    地點:本館常設展廳B1通道
  • 光雕投影
    時間:逢開館日10:10、13:30、15:10(一場次12 分鐘)
    地點:本館展示廳中庭
  • 走過史前:臺灣原住民生活編器工藝特展
    時間:2019/4/17(三) ∼ 2019/9/22(日)
    地點:本館第二特展室
  • 編織築夢月桃情:第七屆原住民青年藝術節暨臺東區高中職原住民教育成果展
    時間:2019/5/31(五) ∼ 2019/10/13(日)
    地點:本館第一特展室
  • 史前國寶文創設計獎
    時間:2018/12/1(五)∼ 2019/12/31(日)
    地點:本館常設展廳二樓迴廊
  • 馬修連恩聲音雕塑 《Consonance》
    時間:106年9月15日起
    地點:本館第二特展室
  • 國家重要古物──白守蓮遺址岩棺展示
    地點:本館山之廣場迴廊
  • 遠古的臺灣故事
  • 地點:鹿鳴溫泉酒店
  • 歸途 Taluma'─七腳川(Cikasuan)戰役 110 周年特展
    時間:2018/12/2( 日 ) ∼ 2020/12/31( 四 )(週日休館)
    地點:花蓮縣壽豐鄉原住民文物館 1 樓(花蓮縣壽豐鄉光榮一街 26 號)

研討會:

  • 【國際南島研討會】工藝技術與社會實踐
    活動時間:2019/10/31∼11/3(四∼日)9:00-17:00
    地點:本館

    10/31-11/1│學術會議
    議程:早期東亞社會、菲律賓海域金屬器時代、台灣島新石器繩紋陶、高溫工藝的傳入與探討、南島與當代藝術。

    11/2-11/3│陶器製作技術主題工作坊 
    場次A金屬器時代的菲律賓陶器、場次B新石器時代的台灣陶器。參與民眾可於現場觀摩學習以古法製陶。

    11/4-11/5 │古代製陶進階工坊
    參與民眾可於現場觀摩學習以古法製陶。(全日,具經驗者)

    相關訊息請參閱「2019International Austronesian Conference」臉書專頁

主題活動:

  • 【史前,始前】史前館再開始以前,我們一起回首-研究員帶路
    活動時間:2019/9/7、9/21(六)10:00-12:00
    地點:本館展示廳及教育資源中心
    由本館研究人員帶路,針對史前史廳及南島廳文物進行故事分享,帶領觀眾發現文物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小故事,同時展演展廳內智慧互動展項,讓觀眾在虛實之間穿梭史前與現代,最後透過DIY 活動史前玉工坊及薏米珠手串飾 帶回史前或南島文化紀念小物。 活動查詢

教育資源中心:

  • 自然的藝術創作
    活動時間:2019/9/29、10/20(日)14:00-17:00
    地點:本館教育資源中心
    9/29 │型糊藍染餐墊
    以前的人善用自然,衣服的色彩皆來自天然植物,「藍染」即是其中一種,活動中將介紹藍染的植物、製作過程,並運用糊染技法,結合自己的創意,親自染作獨一無二的餐墊,創造你的生活美學。 材料費@350• 限30 人

    10/20 │果凍花
    在果凍內鑲入利用天然蔬果汁調配而成的顏色,製成栩栩如生的花朵,晶瑩剔透的3D 立體果凍花造型,就像是藝術品!材料費@250• 限20 人
    聯絡洽詢│ (089)381166 轉592、523|活動報名

  》卑南遺址公園 

  • 第九屆台灣野望國際自然影展巡迴
    活動時間:2019/9/8、9/22(日)、10/19(六)14:00-16:3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
    卑南遺址公園將於108 年9-11 月辦理第九屆野望影展,將藉由最新、最優質的生態紀錄片,把「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多樣性」介紹給台東的觀眾朋友。為進一步了解影片所傳達的意念,每場影片同時規劃了活動與講座。

    9/8(日)14:00-16:30
    片名│愛樹成痴
    講師│李潛龍 ( 台東大學體育系)
    9/22(日)14:00-16:30
    片名│宇宙奇石: 呼吸
    講師│楊小青(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副研究員)
    10/19(六)14:00-16:30
    片名│暴龍真相講師
    張鈞翔(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教組組長)
    詳情查詢

  • 土肉桂小黑蚊防蚊液
    活動時間:2019/10/26(六)14:00-16:0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
    土肉桂屬樟科植物,本身具有蚊蟲不喜歡的特殊氣味,再加上香茅、茶樹等天然成份及精油,連小黑蚊也能預防,還有很多其他用處,歡迎一起來發掘。
    活動對象│一般大眾、教師│活動費用│每人200元
    網上報名│聯絡洽詢| (089)233466#210李小姐
  • 「練習,一起走一段」MLA 計畫成果特展
    活動時間:2019/10/5( 六) ∼ 2020/3/1( 日)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展示廳
    博物館與在地知識,有什麼樣的可能?
    當代的博物館被賦予不同的期待與想像,位居東部的史前館過去持續透過不同的層面持續與不同社群與地方鏈結。 2017 年到2019 年,史前館透過執行文化部委託博物館系統與在地知識網絡整合計畫(MLA),從展覽、工作坊與教育推廣作為途徑,與屏東、花蓮及臺東的夥伴以及地方文物館,透過三年的合作,陸續有崁頂百年展、歸途- 七腳川戰役110 周年特展以及戶口名簿工作坊等,本次展覽透過系統性地整理過程並進一步提出方法學,在共同實踐在地知識的道路上,逐步建構博物館與地方的網絡與夥伴關係。
  • 預約卑南遺址公園「遺址環境教育主題課程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為史前卑南遺址的所在地,是國內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成立之初即以保存史前遺址為基礎,並以文化再現和環境復原的規劃理念,呈現出一座兼具自然與文化的遺址公園。園區多年來致力於文化保存與自然生態棲地的營造,為了提供民眾多元的學習與提升博物館教育功能,亦致力於推動成為東部地區優質環境教育學習場域。課程方案主軸以「人與自然」為核心,包含有人與自然的互動所產生的文化與環境問題,以及引導人們認識自然及學習如何與自然相處。在此核心理念下,共規劃6套課程方案。
  • 學校暨團體預約卑南遺址公園DIY體驗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是約在三千年前歷史發生的現場,為讓您有親臨歷史現場的感覺,我們規劃的DIY體驗活動是以:再現史前生活聚落文化,及還原當時的生態環境為體驗進行之方式。「做中學」是從事教育工作耳熟能詳的重要方法:「我聽到的容易忘記,我看到的容易記得,我親自做的才真正了解。」所以,我們提供以學童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在這裡讓學童實際體驗三千年前卑南文化的食衣住行等種種生活樣貌,活動透過動手做或遊戲體驗的方式,了解卑南文化公園所擁有的考古人文或生態環境的相關知識與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活動是有作品可以帶回家作紀念,這是學校選擇校外教學時最好的學習與回憶。
行政院廣告

更多博物館最新訊息:http://www.nmp.gov.tw/news/list.php

108年9、10月活動資訊 PDF 下載

▲TOP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