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0日 星期三

歷史,在他們開口前轉了彎!如果希拉蕊擊敗川普?那些差點成真的劃時代演說


成功不是偶然,能力才是關鍵!【能力雜誌電子報】是專業經理人暨上班族提升競爭力最佳管道! 【大家健康悅讀電子報】提供健康資訊、親子教育及有趣的兩性話題,讓你幸福養生,健康、樂活每一天!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4/11 第132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歷史,在他們開口前轉了彎!如果希拉蕊擊敗川普?那些差點成真的劃時代演說
從破壞神濕婆到鬼子母神訶梨帝母,認識印度神話的形成

新書鮮讀
歷史,在他們開口前轉了彎!如果希拉蕊擊敗川普?那些差點成真的劃時代演說
圖/衛城出版
書名:《歷史的草稿:那些差點成真的劃時代演說》

內容簡介:歷史,在他們開口前轉了彎!如果諾曼第登陸失敗?昭和天皇退位?希拉蕊擊敗川普?15篇無緣問世的講稿,15個幾乎改寫歷史的關鍵時刻!15次踏入平行時空的機會,一趟顛覆常識的旅程!

沒有發表的演說,不僅是歷史可能走向的證據,更是講者領袖特質的體現。沒說出口的話,有時比實際說出口的還重要──那是改變的可能,藏著撼動世界的力量。

金恩博士振奮人心的「我有一個夢」演說,原本其實充滿對種族歧視現況的極度不耐,但在最後一刻,金恩與學運領袖路易斯決定修改各自的講稿:由路易斯喚起民眾的憤怒,再交給金恩描摹一幅更好未來的藍圖,讓這些憤怒找到出口。兩人合力造就了黑人平權運動的經典時刻。時間快轉到2016年,原先以為自己勝券在握的美國總統候選人希拉蕊,準備在勝選感言中講述一則克服女性困境的勵志故事,但隨著川普當選,這份講稿從此不見天日。

每一場公開演說,都是一次改變發生的契機;每一場改變內容或從未發生的演講,都代表講者心態與時局的轉變。在歷史的關鍵時刻,領袖人物做出了抉擇,他們的抉擇也永遠改變了歷史。

本書講述的,就是那些「沒被選擇的講稿」的故事。作者納思邦曾是美國總統拜登的演說撰稿人,長年負責民主黨高層的講稿撰寫工作,擁有資深內行人的洞見與文筆。在本書中,他不僅將因故未能發表的演說辭從歷史的紙簍桶裡搶救出來,帶我們一窺平行宇宙的可能樣貌;更運用自身專業,分析這些劃時代的演說使用了什麼技巧,做出哪些看似微小卻影響深遠的更動。《歷史的草稿》是一部充滿樂趣與啟發的作品,揭露政治活動與公開演說幕後祕辛的同時,也讓讀者看見從總統到教宗、從社運領袖到知名導演,站上講臺之前的信念與掙扎。

作者介紹:傑夫.納思邦,曾擔任美國總統拜登的資深演說撰稿人。在此之前,他是華盛頓特區最重要的決策與演說撰稿公司「西翼作家」的合夥人之一,並在過去六屆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扮演關鍵角色,於2000年到2020年間,協助或主導大會的演說活動。納思邦人生中撰寫的第一份講稿,是在高中時為自己的停學處分辯護(但不幸失敗),於布朗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正職則是替前副總統高爾工作。除了政治演說,他也為許多政府官員和企業主管撰寫幽默演講,並擔任馬克.吐溫美國幽默獎的創意顧問。時事評論散見於《華盛頓郵報》、《大西洋》雜誌與國際政治媒體《政客》。

搶先試閱:〈認敗的必要:希拉蕊的總統大選勝選演說〉

施維林在專機上跟希拉蕊開會前,已完成勝選演說的初稿,並給競選陣營的最高領導階層,以及長期顧問吉姆(Jim Kennedy)與唐.貝爾(Don Baer)看過。

吉姆針對初稿給意見時表示,說美國人民已拋開積怨和憤恨,聽起來有點像希拉蕊在指責美國人民心懷積怨和憤恨。貝爾也同意,在講稿開頭就聚焦於負面情緒,感覺不太對。

整體而言,就像貝爾說的,這份講稿很紮實,但它會「讓人開始感覺太日常了」。吉姆建議加入一些更能帶來希望、更振奮人心的講辭:

讓我們將此刻寫下歷史的自豪感化為使命感,放眼未來的種種可能性......讓我們以堅定的精神把握這一刻,永不放棄、絕不妥協,將我們各自的來處更完美地凝聚在一起。我們所在之處是以共和黨參議員賈維茨(Jacob Javits)命名。他曾說:「你對這個保護你、教導你、支持你、養育你的社會負有責任。你有義務報答這個社會。」今晚,落在我肩上的責任是一筆巨債,但我很樂意用每一次呼吸來償還。

所有看過的人都覺得這份講稿內容很紮實,但欠缺一個讓人慷慨激昂的時刻、一個令人難以忘記的結論。

希拉蕊演說裡的情感衝擊通常來自她母親有如狄更斯小說的人生故事。桃樂西.羅登姆(Dorothy Rodham)的生命經歷一直是希拉蕊整個競選活動的試金石。這位母親八歲時帶著三歲的妹妹一起被送上火車,前往加州跟待人嚴苛又毫無愛心的祖父母同住,被迫打掃、煮飯、當保姆。但希拉蕊覺得,自己母親的故事已經講得夠多了。

撰稿人面臨的挑戰是,如何讓一份講稿既能令講者和新聞媒體仍有新鮮感,又不會減少對觀眾的情感衝擊。

當他苦思要如何處理這個故事時,想起之前一封收到後僅略讀過就歸入檔案匣的電郵。這封電郵是透過捐款人羅斯柴爾德(Lynn Rothschild)寄來的,想讓普立茲獎詩人、哈佛大學英語教授葛蘭姆(Jorie Graham)聯繫上施維林。

葛蘭姆先前已寄出多封電郵,第一封信是關於移民,施維林大致看過;第二封他甚至沒有點開來閱讀;但第三封信吸引了他的注意,因為開頭寫道:「其實,如果真要說我打從心底希望她說的話,那就是這個。」葛蘭姆的腦海中浮現已成年的希拉蕊走在一列西行火車的狹窄走道上,遇見了八歲時的母親。當時母親緊緊牽著妹妹的手,還是個滿懷驚恐的孩子。在葛蘭姆的想像中,希拉蕊把自己的母親抱在懷裡,告訴她:「我知道這聽起來不可能,但妳會活下來的,妳會成長茁壯,會生下一個女兒,她長大後會成為這個國家的總統。」

葛蘭姆如此形容她靈光乍現的時刻:「不知怎地,我總會看到中西部大草原的景色從列車窗外飛掠而過,還有金屬框的木製座椅。我腦中出現這些景象,就好像自己的親身經歷一樣。」

這就是這篇講稿需要的情感試金石。在選戰觀察家看來,它也會讓人想起許多人眼中希拉蕊選戰最美好的時刻:在拉斯維加斯,一名十歲女孩噙著淚告訴希拉蕊,她很害怕父母會被驅逐出境。那一刻,希拉蕊說,「寶貝,來我這裡,」她摟著女孩的腰說,「我會做一切我能做的事,讓妳不必害怕......

一切讓我來操心,好嗎?」

───

二○一六年的總統選舉前,就有人擔心川普不會履行承認敗選的公民儀式。套用資深政治策略顧問迪瓦恩(Tad Devine)的說法,川普會「在開票之夜擦亮一根火柴,點燃導火線,然後一走了之」。二○二○年大選後,他確實點燃了導火線。但在二○一六年,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多慮了,因為承認敗選的重擔落在希拉蕊肩上。

十一月九日上午,國務卿希拉蕊穿著她原打算在前一晚穿的紫色服裝,象徵紅藍兩色的結合(譯註:紅色是共和黨代表色,藍色則代表民主黨)。她感謝家人、工作人員、志工和捐款人。她也向他們致歉,成為第一位在敗選演講說「我很抱歉」的總統候選人:「這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也不是我們拚命努力的目標。我很抱歉沒能為了實現我們共同信奉的價值、我們期許的國家願景而贏得這場選舉。」

她談到這個國家「分裂程度比我們想的還要嚴重」。她把原本希望發表的勝選講稿部分內容加入演說:「我們花了一年半的時間,讓來自國家各個角落的數百萬人齊心發出一致的聲音:我們相信美國夢大到足以容下每個人—包括各個種族與宗教,包括男性與女性,包括移民、多元性別族群和身心障礙者。包括所有人。」但她在總結這個想法時,也提出控訴與警告,「所以,當前我們身為公民的責任是持續盡一己之力,打造出我們想要的更美好、更強大、更公平的美國。」她沒有提及勝選講稿中歷經多次修改仍保留在講稿裡的「玻璃天花板」。勝選講稿是這麼寫的:「這是全體美國人民的勝利—包括男人與女人、男孩與女孩—因為我們的國家再次證明:只要天花板不存在,天空才是極

限。」她沒能呼籲:「我們必須奮力不懈,直到所有還存在的天花板都被粉碎,直到所有還存在的障礙都被擊破,直到每一個美國人都能發揮上帝賦予她或他的潛力。這是美國的承諾,也是我身為美國第四十五任總統對全民的承諾。」

她也沒能描述她的願景:「一個女性受尊重、移民受歡迎、勞工得到公平報酬、人民相信科學的美國。」

她沒能傳達她的信念:「只要挖掘得夠深,穿越政治的泥沼,終究會碰觸到一樣堅固而實在的事物,那就是讓我們美國人民團結一致的各種根本價值組成的根基。」

她沒能發表的還有勝選講稿中極具感染力的結語:

今年夏天,有位作家問我:如果我能回到過去,把這個里程碑告訴歷史上的任何一個人物,我會選擇誰?

我脫口而出的答案就是:我的母親,桃樂西。

大家可能聽我談過她艱苦的童年。她八歲時就被父母拋棄。他們把她送上開往加州的火車,她在加州受到祖父母的虐待,最後自己搬出去當女傭為生。然而她仍然找到方法,給我無限的愛與支持,那是她自己未曾得到的。她把我們信仰的基督教衛理公會的話語教導給我:「做所有你能做的善事,幫助所有你能幫助的人,用所有你能用的方法,能做多久就做多久。」

我每天都會想起母親。有時,我會想到那一列火車上的她。我希望能沿著車廂裡的走道,找到坐在小木椅上的她,那個獨自緊緊牽著妹妹,驚恐不已的她。她還渾然不知自己得承受多少苦難。她也不知道自己能否生出力量擺脫所有苦難—這一切都太遙遠了。當她向外凝視著火車經過的廣袤大地時,她人生的未來全屬未知。我夢想自己走到她身邊,坐在她身旁,將她擁入懷中說,看著我,聽我說。妳會活下來的。妳會擁有屬於自己的幸福家庭,以及三個孩子。雖然很難想像,但妳的女兒長大後會成為美國總統。

就如同我確知的每件事一樣,我確信美國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接下來,從今晚開始,我們將向前邁進,攜手讓美國比以往更偉大—為了我們每一個人。

⏩⏩閱讀更多 衛城出版 傑夫.納思邦《歷史的草稿:那些差點成真的劃時代演說》

 
從破壞神濕婆到鬼子母神訶梨帝母,認識印度神話的形成
圖/東販出版
書名:《印度神祇事典:從經典神話了解龐雜多元的印度眾神》

內容簡介:因宗教變遷而發展出不同聖典,結構宏偉、千變萬化、氣勢磅礡的眾神故事!!從破壞神濕婆到鬼子母神訶梨帝母,認識繁雜多元的印度神話!!

●以遊牧民族聖典為起源的神話群

依時間序列來整理印度神話的形成過程的話──

達羅毗荼人建立了印度的原始信仰,接著由印度雅利安人創立婆羅門教。在婆羅門教全盛期變得相當沉寂的印度原始信仰,隨著婆羅門教的衰退而重振雄風,並發展成結合了婆羅門教神話的印度教。

換言之,印度神話其實是融合了2種性質迥異的民族神話而誕生的。因此為了化解矛盾,婆羅門教神祇會被設定成印度教神祇的化身,或是婆羅門教與印度教的故事並存,另行發展成外傳。印度神話會存在著許多化身與外傳,可說是必然的結果。

●印度神話重要經典的兩大敘事詩

集結婆羅門教與印度教神話所編寫而成的大格局英雄傳說,即為《羅摩衍那》與《摩訶婆羅多》兩大史詩。兩者皆大量援引神話作為支線劇情,現今依然深受印度人喜愛。

羅摩衍那的意思為「羅摩歷險記」,是一部講述保護神毗濕奴的化身羅摩王子,因妻子希妲遭羅剎王拉瓦納擄走,而前往搭救的故事。

摩訶婆羅多的意思為「描述婆羅多族戰爭的史詩」。內容講述祖先為古印度傳說之王婆羅多的俱盧國王族,分裂成2個陣營,同族同胞展開了為期18天的慘烈戰爭,全篇細膩地描寫出人類陷入爭鬥狀態的愚蠢與空虛。

本書網羅了多采多姿又極富特色的神祇們,包含維持與反映世界秩序的至高神毗濕奴,以及濕婆、因陀羅、拉克希米、迦尼薩等源自印度的神祇。這些神祇有些被引入佛教,有些則化身為娛樂產業的角色人物粉墨登場,透過各種不同的面貌在現代為人所熟知。

除此之外,也詳細解說吠陀時代與往世書時代的信仰變遷,以及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的故事,並介紹至今仍留有描繪史詩場景的大規模壁畫的古印度遺址,完整呈現宏偉又神祕的印度神話世界。

作者介紹:紙結歷史編輯部,從事與歷史相關的書籍、雜誌、電子媒體的編輯與製作。範疇橫跨日本通史、世界史、美術史、宗教、神話與觀光導覽等領域。

搶先試閱:〈印度神話的形成〉

印度神話是以聖典《梨俱吠陀》為主體的吠陀文獻為基礎所發展而成的神話群。吠陀文獻是誕生於現代印度西北部旁遮普邦的婆羅門教聖典。

依時間序列來整理印度神話的形成過程則是,達羅毗荼人建立了印度的原始信仰,接著由印度雅利安人創立婆羅門教。在婆羅門教全盛期變得相當沉寂的印度原始信仰,隨著婆羅門教的衰退而重振雄風,並發展成結合了婆羅門教神話的印度教。

接著兩大史詩《羅摩衍那》與《摩訶婆羅多》成為集大成之作。這2部史詩與記載著印度教神話的「往世書」,乃印度教的聖典。

換言之,印度神話其實是融合來自印度外部的遊牧民族與印度原始農耕民族,這2種性質迥異的民族神話而誕生的。因此為了化解矛盾,婆羅門教神祇會被設定成印度教神祇的化身,或是婆羅門教與印度教的故事並存,另行發展成外傳。印度神話會存在著許多化身與外傳,可說是必然的結果。

印度神祇的特徵

印度神話從婆羅門教承接至印度教,從吠陀經接續至往世書。在這個過程中持續沿襲下來的兩大特徵則是:同時信仰許多神祇的多神教神話,以及存在著許多由自然界要素或現象神格化的神祇。另一方面,在這兩大特徵所形成的基礎上,也出現了巨大的變化。那就是成為信仰中心的神祇大洗牌。

在吠陀時代(婆羅門教),地位最為重要的是司法神伐樓拿,最有人氣的則是雷神因陀羅。然而,進入印度教時代後,執掌創世、維護與破壞的梵天、毗濕奴、濕婆被視為三位一體的最高位神祇,伐樓拿與因陀羅遂失去重要性,退為三相神的幫襯角色。

印度神話中也出現很多與善神敵對的反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魔族阿修羅。阿修羅原本為神族的分支之一,但在《梨俱吠陀》晚期被認定為是善神的敵對方。據信這項轉變或許是反映出印度雅利安人將達羅毗荼人視為敵人的想法。惡鬼夜叉原本也是善良的精靈,但亦基於同樣的理由而變成反派。還有蛇魔族那伽為印度常見的毒蛇象徵,自然界的生態也如實被套用於妖魔的設定上。

成為印度神話重要經典的兩大敘事詩

•史詩《羅摩衍那》

──講述毗濕奴的化身之羅摩王子的英雄傳說

羅摩衍那的意思為「羅摩歷險記」,是一部講述保護神毗濕奴的化身羅摩王子,因妻子希妲遭羅剎王拉瓦納擄走,而前往搭救的故事。

《羅摩衍那》裡頭也有為數眾多的妖魔和怪獸登場,是一部奇幻冒險故事。登場人物的個性鮮明,例如堅強勇敢的男主角羅摩、楚楚可憐的女主角希妲、忠厚可靠的幫手哈奴曼等,直到現在依然在印度享有高人氣。

•史詩《摩訶婆羅多》

──以史實為基礎描述同族操戈的故事

約由長達10萬詩句所編寫而成的《摩訶婆羅多》,據悉是印度最長,亦是世界最長的敘事詩。摩訶婆羅多這個名稱的意思為「描述婆羅多族戰爭的史詩」。內容講述祖先為古印度傳說之王婆羅多的俱盧國王族,分裂成2個陣營,同族同胞展開了為期18天的慘烈戰爭。據悉是根據西元前十世紀左右,實際發生於俱盧國領土庫魯謝特拉的戰事所寫成的。

在這場戰事中最為驍勇善戰的則是五王子中的三王子阿周那。保護神毗濕奴的化身克里希納,對臨出陣前因同族操戈一事感到罪惡的阿周那曉以大義的情節,乃印度哲學的結晶,並獨立成為聖典《薄伽梵歌》,特別受到印度教信徒的尊崇。

神祇•妖魔

•毗濕奴

──維持世界運作與執掌繁榮的最高位神祇

三位一體的最高位神祇之一,負責維護被創造出來的世界。最大的特徵為具有10種化身。毗濕奴會在適當的時代以適當的形態現身,守護良善,滅除邪惡。毗濕奴原本為陽光神格化的印度原生神祇,在婆羅門教時代的重要性低落,但透過化身的方式出現在各種神話中,而於印度教時代確立了至高神的地位。

•濕婆

──神力卓絕群倫的破壞與再生之神

濕婆為三相神之一,相傳起源為出現於聖典《梨俱吠陀》的暴風神樓陀羅。暴風在破壞世界後,會滋潤大地為人們帶來恩澤。濕婆也是具有此種特性的神祇。他對敵人冷酷無情,但很疼老婆,而且會大方賜予信眾恩惠,其名字則代表「吉祥」之意。

•因陀羅

──擁有許多英雄傳說的驍勇神祇

因陀羅是執掌雷電的吠陀眾神之王。在印度最古老的聖典《梨俱吠陀》中,讚歌數居冠,遙遙領先其他神祇。有著褐色肌膚、身材健壯的因陀羅,會投擲法器拔哲羅(金剛杵)擊碎惡魔或敵人。其英姿被當成雅利安戰士的榜樣而受到崇拜。另一方面,因陀羅性格奔放不羈,曾破壞黎明女神烏莎斯的座車,也曾破壞神界的和平。

•訶梨帝母

──切身體會失去孩子的痛苦而成為神

訶梨帝母為女性夜叉,亦即夜叉女。她與丈夫般支迦十分多產,子女成群。她悉心養育自己的骨肉,同時卻具有面目可憎的一面,會毫不留情地吃掉他人的孩子。後來聽從保護神毗濕奴的化身佛陀的教誨,改過自新的訶梨帝母,成為安產和育兒的守護神而為人所信奉。

•迦樓羅

──如同太陽般閃閃發光的聖鳥

迦樓羅乃毗濕奴的坐騎,負責載著毗濕奴於空中飛翔,並被喻為聖鳥。相傳他有著人類的身體,但頭、嘴、爪與翅膀皆為鷲。他的那雙紅色翅膀與金黃色身體在一出生後便即刻綻放出強烈的光芒,令眾神大感驚訝。迦樓羅廣受崇拜,亦被描繪於泰國與印尼的國徽上

⏩⏩閱讀更多 東販出版 紙結歷史編輯部《印度神祇事典:從經典神話了解龐雜多元的印度眾神》

 
高息ETF狂潮全解讀!行銷話術大剖析
金管會3月18日證實00940的成立規模高達1700億元。數日前,00939才以531億元的規模頂開台灣基金史過往募集金額不到200億元的天花板。這波被不少人形容為「ETF之亂」的狂潮中,宣傳手法確實有值得討論之處。

驚艷,高山之島 他們非到台灣不可的理由
專門帶「阿兜仔」在台灣深度旅遊的美籍資深導遊羅雪柔,以台灣山林與原住民文化作為賣點,向外國人介紹台灣。來自德國的音樂家魏樂富、前台灣賓士總裁邁爾肯,還有以都蘭為家的澳洲醫生柯彼得,這些長居台灣的外籍友人,也都曾不約而同表示,格外喜歡台灣的山。台灣的山到底有什麼特別,竟能虜獲他們的心?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克服隱私限制,加速AI智慧醫療的腳步


成功不是偶然,能力才是關鍵!【能力雜誌電子報】是專業經理人暨上班族提升競爭力最佳管道! 【大家健康悅讀電子報】提供健康資訊、親子教育及有趣的兩性話題,讓你幸福養生,健康、樂活每一天!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4/11 第77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科技新知 克服隱私限制,加速AI智慧醫療的腳步
台灣食物銀行用人工智慧解決食物資源分配不均,實踐ESG不浪費
戴上AR眼鏡 與遠端農業專家神同步
智慧建築的應用:國際智慧建築案例分享

克服隱私限制,加速AI智慧醫療的腳步
FIND研究員:楊尚融

AI醫療設備的開發,需要大量的醫學影像與患者的病歷數據來進行學習、驗證與測試。這些數據是訓練出準確且有效AI模型的基礎,能夠幫助模型識別和分析各種醫學情況。

數據量及多樣性之重要性

AI模型的性能通常與訓練的數據量成正比,大量的數據能夠幫助模型更精確地捕捉特徵並提高模型的一般化能力;而涵蓋不同的疾病情況、人種、性別和年齡等因素的數據,則確保模型的廣泛適用性。

取得數據的限制

根據「個人資料保護法」規定,個人資料的蒐集和使用應受到「使用目的」的限制,此為保護個人隱私的一種方式,而醫療數據涉及患者的隱私和敏感訊息,患者並不願意將其存放於醫療機構的各種病歷資訊提供AI醫療設備開發商進行研究。故如何在符合法規的前提下,取得可用之數據並兼顧隱私及安全,為極具挑戰的議題。

以日本個人資料保護法的修正歷程為案例

1. 「匿名加工資料」制度

日本「個人情報保護法」的立意,為規範正確得使用個人資訊以創造價值。2015年所創設的「匿名加工資料」制度,規範將個人資料處理至完全無法識別本人之程度,且該資料亦無法復原。儘管此規範能夠確保100%的保護個人隱私,卻大大降低資料的價值。企業反應因「匿名加工」所要求之加工程度非常高,加工程序繁複;且所謂「不能復原之個資」幾乎不存在,加工後的資料令企業無法利用。

2. 「假名化資料」制度

針對上述實務運作上的意見及批評,2021年修法增訂「假名化資料」制度。相較以往,最大的改變就是企業可以在內部自用的前提下,對個資進行低程度的去識別化加工。加工後的特定個資,只要其不與其他資料組合、比對,即無法識別出特定個人。但「假名化資料」僅限於企業內部產品開發、研究使用,亦不能將資料提供給第三者。

3. 如何克服「使用目的之限制」以及將資料「提供予第三方」

上述的企業若為醫療機構,即便將病患的資料製作成「假名化資料」,並徵得個人同意,亦不能將資料提供給第三方(AI設備的研究廠商)。如何克服此一環節推進智慧醫療呢?

透過契約簽署及公告用途,將擁有病患資料的醫療機構及AI設備研究廠商綁定為單一的實體,便不再有提供資料予第三方的違法議題。如此,AI設備研發商便能與醫療機構共享數據資料於特定研究用途,從事AI醫療設備的研發工作。

結論

綜合以上,醫療設備的開發廠商,在利用醫療機構的病歷數據進行AI醫療器械研發時,應遵守法規。包括:資料適當的匿名化、僅用於特定研究目的、並在必要時取得當事人之同意。這些原則有助於創新,又能符合道德倫理和隱私保護。

資料來源:

1.封面圖片來源:Image by jcomp on Freepik

2.本文作者自行研究整理

 
台灣食物銀行用人工智慧解決食物資源分配不均,實踐ESG不浪費
FIND研究員:陳珈后

全球糧食分配不均是近年無法忽視的嚴峻課題。全球氣候變遷異常造成農損與動物疫病不斷,或戰爭導致食材供應鏈驟變,不僅影響經濟發展,更將影響民眾健康。另一方面,低度發展地區面臨糧食不足的困境,高度發展地區卻屢見剩食,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統計,全球剩食每年約有13億噸,相當於每年有52萬座國際標準泳池的食物數量被浪費掉,相當驚人。

台灣食物銀行聯合會調研國內餐廳一年所浪費的食材金額高達新台幣18億元,足夠讓偏遠地區8萬多個孩童吃4年的營養午餐,凸顯出台灣食物分配不均的嚴重現象,故以食物援助、貧困救濟、減少食物浪費、建構無飢網絡為組織宗旨,攜手公私部門與民間企業共同打造在地食物銀行,推動台灣的食物捐贈能從上游到下游完整被串連,讓剩食能發揮其價值,提供給需要的民眾、避免浪費。

用人工智慧串接起上下游需求,解決食物分配不均創造雙贏

然而,從餐廳/商場的剩食,到終端需求者這中間的鏈結該如何被有效串連,確保食物在效期內可以送到他們手中?人工智慧的科技在其中發揮了有效的助力。

首先針對食物銀行倉儲的運輸及需求預判,並在人工智慧的協助下優化物資傳遞以及物資調配的預判需求,能有效精準配對物資捐贈並且降低捐贈歷程的耗損。根據統計,導入數位工具的協助將能提升轉遞速度、人力調配運轉速度等達8成以上,同時也能增加食物保鮮,有效降低食物耗損率達64%。

不只是在平日對於剩食發揮更好的運用,台灣食物銀行也思索如何能將這樣的概念利益極大化。台灣位處多天災區域,常見颱風與地震等災損,偏遠山區民眾容易缺乏物資,若能以人工智慧的方式提前掌握氣象狀況,預先分配、儲存物資,不僅可以解決前端食物的浪費,也能滿足後端食物需求,一舉數得。

台灣食物銀行也針對這樣的流程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在人工智慧的導入下進行物資調度智慧化,打造友善零浪費的資源環境之餘,更能照顧到每年達111萬人次。可見科技所能發揮的力量不只是協助企業在營運的轉型,面對糧食不均的問題也有很好的著力點,藉此讓社會民生更加安定。

資料來源:數轉院/健康數據科技中心/科技加值組、台灣食物銀行聯合會

封面圖片來源:https://www.istockphoto.com

 
戴上AR眼鏡 與遠端農業專家神同步
FIND研究員:康心甄 NTT東日本2023年初發表了一個新的農業技術創新應用,面對農場現場的問題,不再只能利用電話溝通、透過照片看圖說故事,或是勞駕專家親臨生產現場進行指導,透過5G專網+AR遠端支援技術,就可以即時收到指導員專業的建議。 ...
 
智慧建築的應用:國際智慧建築案例分享
FIND研究員:黃偉倫 智慧建築是當今世界科技領域中備受矚目的一個領域,它融合了先進的技術,旨在提高建築物的效能、安全性和可持續性。各國積極投入研發和應用,以滿足城市化和氣候變化等現代挑戰。本文將探討智慧建築領域的技術觀測,從技術發展背景、技術介紹與應用現況,以及未來展望或挑戰等多個方面來全面分析。 ...
 
高息ETF狂潮全解讀!行銷話術大剖析
金管會3月18日證實00940的成立規模高達1700億元。數日前,00939才以531億元的規模頂開台灣基金史過往募集金額不到200億元的天花板。這波被不少人形容為「ETF之亂」的狂潮中,宣傳手法確實有值得討論之處。

驚艷,高山之島 他們非到台灣不可的理由
專門帶「阿兜仔」在台灣深度旅遊的美籍資深導遊羅雪柔,以台灣山林與原住民文化作為賣點,向外國人介紹台灣。來自德國的音樂家魏樂富、前台灣賓士總裁邁爾肯,還有以都蘭為家的澳洲醫生柯彼得,這些長居台灣的外籍友人,也都曾不約而同表示,格外喜歡台灣的山。台灣的山到底有什麼特別,竟能虜獲他們的心?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