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日 星期四

有英系監督國政,蘇揆即免於更換嗎?


想知道國內外財經重要議題及影響力人物的經營思維?快跟著【遠見電子報】一起掌握知識與延伸全球視野! 【發現-史前館電子報】有考古學家帶你進入時光隧道,讓你更認識臺灣豐富史前文化、原住民文化與自然史。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9/03 第505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張淑芬神救援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有英系監督國政,蘇揆即免於更換嗎?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再評大陸「共同富裕」的理論基礎
民意論壇 郭董及時雨 官員無愧乎
為企業家及民眾黨喝采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寫在九三:服役啟示錄
振興經濟 先維穩物價
薛承泰/是無劑可施,還是有劑可乘
園區門票 政府應監督
總統「靠勢」 踐踏軍魂
找回以人為本的失智照護
「鄰國論」挑動兩岸 難以春暖花開
人民引以為榮 軍人節才有意義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張淑芬神救援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千呼萬喚始出來,第一批九十萬劑的BNT疫苗終於抵台。美國人都要開打第三劑加強針了,台灣人民卻苦等一年,才得見它真面目。

畫風詭不詭異?當初擋下這款評價優良疫苗的指揮官,竟親到機場迎接它。陳時中受訪時都說「不後悔」當時決定,現在恭迎它,自然無須害臊。對他而言,前倨後恭的矛盾,邏輯完全一致:擋它是順應上意,接它是順應民意。此一時彼一時,見風轉舵來接機,完全沒毛病。

更精準地說,陳時中順應的是「英」意:擋小明是為製造兩岸敵意,擋BNT更是。美中對抗下,小英總統為投白宮所好,貼了復必泰標籤的疫苗就成了「一中」陷阱,優質疫苗頓成牛鬼蛇神。

但政治始終來自於人性。八百多條人命殞落,再強大的謊言都會被戳破。不是郭董神通廣大讓小英退讓,而是驚悚的死亡數突破了小英防線;否則BNT抵台時,郭董怎會湊巧隔離中?

張淑芬替郭董接機真是神救援,完美詮釋謝志偉接力政治精髓。董娘一人分飾二角,一笑泯恩仇,無縫接合蔡政府矛盾。更神奇的是,新華社高調報導「復必泰」抵台也沒人駁斥,功勞人人有分,結局皆大歡喜。受害的卻永遠是民眾,臨時加演的廿二歲前施打橋段,一下就激活了人民的對立與憤怒。政客弄權的天性,跟蠍子螫人沒兩樣。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有英系監督國政,蘇揆即免於更換嗎?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立院新會期即將開議,民進黨內倒蘇聲浪欲去還留。這波逆流,主要來自立院非新蘇系立委,帶頭大哥是英系掌門人陳明文。蔡總統嫡系站在政爭浪尖上,不僅府院關係引人疑慮,而陳明文大動作介入五倍券及疫苗分配逼行政院退讓,固假藉民意之名,但仍讓外界驚見「派系治國」之魅影。

五倍券之亂,引燃倒蘇風暴。英系、正國會綠委公開挑戰政策,蔡總統將陳明文等人找去官邸「溝通」,最後行政院長蘇貞昌妥協免費發券。蔡總統事後強調執政一體,肯定蘇內閣振興規畫;但陳明文在蘇揆施政報告前爆料,稱政策轉彎「是我們說服總統」。他更預言,蘇揆任期會超過游錫□在扁朝的三年紀錄,還故作玄虛稱蔡蘇體制牢不可破,「院長任期可能不止明年」,恍若以影武者自居。

蘇揆面對「保位戰」其實心懷戒懼,五倍券讓步後,立即南下嘉義送上建設大禮,向英系示好。而陳明文肯定蘇揆接地氣之餘,高調直斷內閣生死,姿態高亢。更耐人尋味的是,他細說「英系」成軍歷史,「當年是我們找她出來選黨主席,她來還民進黨人情,我們當然挺到底」。他也沒忘了算上總統連任初選時,自己如何挺蔡力抗獨派,促成蔡賴配。

陳明文趁民怨四起時,一舉翻轉蘇揆獨霸局面,又不經意自曝其「造王」背景,好不威風。一時間,英系聲量拔高,站上綠營風口浪尖。在外界談論組閣人選及接班人名單時,陳明文在「後蔡時代」頓時舉足輕重;但卻也凸顯蔡政府體制的荒謬,不僅脫出憲法權力架構,更淪為派系地盤拚鬥。

我國的雙首長制固由閣揆主持內政,但民意基礎在民選總統,蔡總統選擇蘇貞昌,當然對其施政良窳負有政治責任。更何況,她身兼黨主席,有黨政協調平台可協調。然而,五倍券卻演成蔡蘇會「溝而不通」,蘇揆假傳聖旨,最後由英系立委集體造勢反制內閣,扭轉決策。免付千元看似順應民意,事實上,順著綠委意見讓各部會擴大各類印券,方便地方造勢,浪費更多公帑。

更可議的是,蘇揆為安撫英系,直接拿地方建設分肥。英系立委食髓知味,又瞄準全台瘋搶的BNT疫苗,要求指揮中心為十八到廿二歲開「貴賓廳」的插隊便門,擺明針對明年選舉首投族政策買票。

英系利用府院矛盾搭設權力違建,明明是攫掠國家資源中飽黨私,陳明文還否認「派系治國」,聲稱堅守本土價值。若這是蔡總統默許,那便是她派系再平衡的訊號。早從去年全代會改選,綠營派系權鬥開打,新蘇系獨大,積怨日深。今年疫情前,蘇揆先是拒對四大公投提對案,接著太魯閣慘案林佳龍下台、黑道入黨,兩方來回攻防,英系重傷。疫情緩和後,民生經濟問題衝擊蘇內閣,危及總統人氣,英系挾民怨「監督」,拉著正國會吹起倒蘇號角。

由於蘇內閣已非維穩助力,蔡總統與派系的互動,格外引人注目。最近她搭專機南下探視海派領袖林崑海,引發外界議論;微妙的是,蘇貞昌早在一月就去破冰。海派去年黨職選舉攻勢受挫,同床異夢的蔡蘇先後向其示好,顯示派系力量已介入府院權力蹺蹺板。

蔡政府一黨獨大已破壞民主制衡,在防疫的黑箱體制下,人民權利不斷被侵蝕。此時,執政黨內鬥演變成派系替總統監國,牽制內閣,更劣化施政品質。看到閣揆胡亂撒幣以求自救,英系人馬不顧體制左右國家資源分配,總統防跛卻仰賴派系當助行器,有識者能不擔憂嗎?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再評大陸「共同富裕」的理論基礎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近日高規格再提出「共同富裕」以及「三次分配」的概念,引起海內外高度關注和熱烈討論,其中兩個時間點:「改革開放後」及「黨的18大以來」,至為關鍵,恰好點出了從1979年以來迄今及延伸到2049建國百年的兩個發展階段。為說明分析方便起見,不妨分別稱為一,中國改革開放的鄧小平階段;二,中國改革開放的習近平階段。兩個階段的特色與發展重點並不難區分,似也可分別冠之以「鄧小平理論」與「習近平理論」。

新中國自1949年成立後迄1978年的30年期間,正如中央財經委員會所言,體驗了「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並作出了總結,「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因此,在走到了幾乎是一窮二白的1978年時,鄧小平終於在中共第11屆三中全會作出了關鍵性的歷史決定:改革開放。至於怎麼改,怎麼開?那就摸著石頭過河,但大方向還是有的,分別是:

─在經濟方面,「發展才是硬道理」;

─在政治方面,「穩定壓倒一切」;

─在社會方面,「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

引號中的話,全是鄧小平的原話,因此也不妨把這三個方向理解為「鄧小平理論」。客觀理性地評論,在那個改革開放初期的時代與形勢下,恐怕再沒有比這三句話更能抓住發展的精髓與要領了。

要發展,只能靠市場經濟,所以在社會主義下加上了市場經濟,成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果然,市場經濟釋放出了數以億計的中國人的生產力,中國GDP才30年就從1979年的全球排名第15位躍升到2010年的全球第二位,而且,的確實現了「一部分人先富了起來」。然而,隨著快速增長,諸多發展問題如貧富差距拉大、環境生態惡化、社會矛盾浮現,腐敗問題等也伴隨而來,嚴重衝擊了社會和諧與政治穩定。這也成了2012年上台執政的習近平面臨的重大挑戰與嚴峻考驗。

2012年年底,中共18大除了展開全面重拳反腐以排除全面深化改革的障礙外,習近平還提出了「五位(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環生)一體」的發展理念與「四個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改革重點。如果借用前述「鄧小平理論」,那麼不妨把「習近平理論」理解為在新的發展階段面臨新的發展問題時對「鄧小平理論」的調整與補充,即:

─在經濟方面,「發展才是硬道理,但可接續的發展更是硬道理」;

─在政治方面,「穩定壓倒一切,但有和諧的穩定才是真正的穩定」;

─在社會方面,「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但現在是到了該共同富裕的時候了」;

這應該就是習近平主持召開「817」中央財經委第十次會議高規格提出「共同富裕」的時代背景。至於會議中跟共同富裕大目標一起提出的「三次分配」,應該是為了追求及實現共同富裕大目標的一種手段與方法。

應該看到,鄧小平在改革開放之初提到的「小康」目標,40年之後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基本實現。從扶貧到脫貧到全面小康,可以視為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礎已完成基本鋪墊,接下來,即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如何進一步落實,並努力針對初次分配(依據市場競爭力法則進行的分配)、二次分配(依賴政府通過政策手段進行的再分配)及三次分配(基於社會公益及慈善行為進行的分配)進行深入研究並作出制度安排,這應該就是今後中國改革的重大方向與挑戰。

從鄧小平到習近平,總的來說,中國的改革大工程還是一脈相承,有理想、有目標、有方向、有脈絡、有策略、有邏輯可循的,這在舉世各國中,如非僅見,亦屬罕見。

   
民意論壇
郭董及時雨 官員無愧乎
陳常正/大學副教授(台北市)/聯合報
台灣民眾如大旱望雲霓的BNT疫苗終於來台,有人說郭台銘做的是總統該做的事,卻沒選上總統。郭是否適合當總統,不能單由購買疫苗一事定論,惟郭的主動捐輸,對照出政府領導人和官員的政治算計和缺乏策略和行政效率,無庸置疑!

從總體策略觀,郭可當總統,尤其是遭逢變局時。對抗疫情大戰略就是要有充分疫苗,郭具有企業領導人洞燭先機和當機立斷特質,當看出五月疫情急轉直下,面臨缺疫苗窘境,就率先犯當局者大不韙,提出民間購買疫苗計畫。相較小英的決策模式需要先收集資料、廣邀專家討論、衡諸多方決論,承平時期或許可行,一遭遇變局還無法拿定策略方向,不願立即接受民間力量參與,就會延誤疫情處理先機。

從團隊領導力,郭可當總統,尤其是重重困境時。政府駐德代表謝志偉最近的接棒說,認為購買BNT疫苗政府出力甚多,棒棒接棒,非郭台銘一人之功。回想五月,當郭台銘提出購買計畫時,主管單位八項條件的重重「關卡」,讓郭在臉書發出「立拚七十二小時交件」宣示,面對政府單位的「嚴格把關」,郭能將旗下眾多人力和資源整合,提出符合主管機關要求文件,團隊領導力可見一斑。

從執行貫徹力,郭可當總統,尤其是備受阻礙時。提出申請計畫不代表過關,六月提出後遲無結果,最後「將軍」直接與小英面談方獲層峰首肯,後續才順利放行;八月郭飛往歐洲催貨,攔截有中文標籤現貨,開學將即的年輕人方可在最近施打,郭的執行貫徹力可說是台灣企業一流等級。

從策略觀、團隊領導力和執行貫徹力,郭足以當領導人。但郭可以應付凶險台灣政治環境?郭必須面對無良政客包圍?郭還要不時鞭策蠻橫官員?答案是郭不必當總統。

史明說「要先做一個好的人,再成為台灣人」,對台灣民眾做出善事、善舉的郭台銘,「從沒花錢花得這麼開心過」的郭台銘,台灣民眾普遍感念和感謝的郭台銘,這才是台灣民眾最需要的「人」,一個具有善念和回饋的最基本做人之道的「好人」,不是嗎?

韓靖/教退(新北市)

第一批BNT疫苗來了,網路上卻出現批評郭台銘攬功聲音,如駐德代表謝志偉發文表示,政府也付出很大的努力,才有第四棒郭台銘帶頭跑到終點,所以不能把功勞歸給最後一棒郭台銘等人。輿論也對謝志偉比擬與事實嚴重落差,紛紛幫郭抱不平!據聯合報報導,BNT疫苗來了,郭台銘說「從沒花錢花得這麼開心過」,這話值得蔡英文總統好好反思!

當BNT疫苗還不確定買到時,正因郭展現決心,表達自己積極捐助疫苗,完全符合「為而不有」與「既與人者己愈多」…如加上「從沒花錢花得這麼開心過」…相對不想花錢買疫苗,被認為是不勞而獲只想收割的政府,高下立判。蔡政府能不好好反省,努力防疫吧!

   
為企業家及民眾黨喝采
鄭明德/台北城市科大企管系教授(/聯合報
近月來,台灣政治及政黨生態出現明顯變化。藉由採購疫苗與防疫監督,企業家及台灣民眾黨的能量逐漸超越國民黨,而後者還深陷新主席爭鬥。

拜疫情嚴峻與疫苗缺乏之賜,政府宣布授權台積電、鴻海永齡基金會及慈濟基金會代表政府洽購新冠疫苗,並捐贈給政府,深刻影響後續台灣政治發展。企業家代購疫苗,不僅成為台灣取得外國疫苗的新主軸;企業家的政治影響力也將一舉超越反對黨(國民黨與其他政黨),成為台灣另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所以郭台銘的政治能量持續不容忽視。

民眾黨的防疫監督力道,也非常值得重視。除了個別立委表現亮眼;該黨立法院黨團在國產疫苗動用預算的合法性、國產疫苗人體試驗解盲後的審查、高端股票「另類波動」、疫情下各行各業的紓困、護理人員的離職潮等議題,均有所發揮,讓人印象深刻。

相反的,最大在野黨國民黨的防疫監督作為,則讓人難以感覺到亮點。日昨民眾黨團在立法院標榜「最強在野,守護民眾」,就是前述防疫監督作為後,對自身政治能量的新定位,絕對是非常敏銳的政治自覺。而國民黨對此毫無知覺,仍深陷新主席競爭中。往後發展,兩黨政治地位的起伏,非常值得密切觀察。

疫情新發展導致台灣政治及政黨生態出現新變化,沒人能事先預料到。當前,正是現在進行式。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寫在九三:服役啟示錄
張俊哲/聯合報
我寫這篇文章的理由很簡單:因為我當過兵、覺得服役有用;還有,今天是九三軍人節。

不瞞大家,當年聯考放榜後我不太情願赴成功嶺服役。每天總希望趕快結束這為期四十五天的集訓。因此,「能混則混」是當時最高中心思想。讀大學時每想到還有一年十個半月的兵要當,只能長嘆。偶爾聽到某位朋友可以不用當,或有謠傳中的免役秘笈,心中總是羨慕與期待,但也旋即轉為長嘆。望著體檢表上的「甲」,知道這樣的「好運」不會降臨到我。不過,另類的好運真的讓我碰上。在預官專科結訓後,我竟抽到了海軍陸戰隊!當時我只能自我解嘲:難道沒有近視就比較驍勇善戰?他們應該看看我的體育成績才是…,再嘆!

或許因碩士班的磨練加上信仰影響,我原本想繼續混的一年十個半月,改採認真的態度面對。雖不少時候也在混與不混之間掙扎,但事後證明全力以赴的抉擇是對的。在此我無意用教忠教孝的辭藻解釋,但只憑長官的一句「只要你送上來的假單,我都准!」相信當過兵的都知道箇中分量。另外,某次演習後裁判官當眾嘉許說「你表現得最好!是陸官幾期?」迄今仍是我珍藏的無字獎狀之一。很巧的是,在入伍前聽到的盡是如何得過且過的要領,但在服役中和退伍後陸續得知好幾位友人勇於任事的經歷,以及所受的高度肯定。更巧的是,他們在退伍後的生涯發展都令人欽羨不已。

我無法高調認定他們後來的生涯順遂全拜認真服役所賜,畢竟歷史無法重演。然而,「恐懼之超越」是我們共通的領悟,而且迄今有用。試想面對一群體格比自己強健數倍的士兵仍要背上「值星帶」、喊口令、帶他們執行勤務,而且做不好還要被狂罵;還有,必須在廿四小時內完成某項參謀作業,若稍有延遲就會使某次重大演習砸鍋,說心裡不怕不煩,是騙人的。不過,正因有這樣「躲不掉,必須做」的經驗,讓我悟出勝過恐懼並非消去恐懼感,而是坦承它的存在,並決定帶著恐懼完成任務。很奇妙的是,在經歷多次後,竟會逐漸習慣,也使我在面對繁雜的分子生物學實驗時,竟有打死不退,立志要做出來的決心。我和朋友們很清楚,這是服役前未曾有過的心理素質。

在寫這篇文章前,我再度向那位最認真當兵的好友問道「你,當年為什麼那麼認真?」他說「因為最敬愛的家父以我抽到陸戰隊為榮;我,不能讓他失望!」雖早已聽過這個答案逾十次,仍希望沾染他那股純真的榮譽感,藉以化為寫作的靈感。我雖缺榮譽感入伍,但很慶幸能擁有榮譽感退伍,在此感謝當年的長官和同僚。最後,僅用本文為今天即將入伍的年輕人(含一位自己的研究生)送行,希望能稍微稀釋你們入伍前的徬徨。雖然時間不長,也請懷有責任感與榮譽感,因為你們即將保家衛國。謝謝!

(作者為台大教授、出版中心主任)

   
振興經濟 先維穩物價
鐘重發/教退(彰縣北斗)/聯合報
還沒有拿到五倍振興券,軍公教調薪也還沒有定案;然日常各類吃的已經悄悄的五元、十元漲價了。一個甜甜圈從廿元漲到廿五元,四口之家買甜甜圈當早餐,一餐就要多花廿元;點兩份牛肉麵和兩個燴飯當晚餐,一餐又要多花卅元,每天在這□多花幾十元、在那□多花幾十元,買的東西沒較多,卻不知不覺就多花了上百元。

才確定五倍振興券發放和使用日期,商家提出各種搭配振興券優惠加成,物價卻已悄悄先漲。待拿到五倍券花用時,在各種炫目的加成優惠中,民眾很難知道,被調漲的物價是如何融入振興券裡;等五倍振興券用完,已漲的物價再也回不去,生活艱苦的依舊是民眾。

台灣好不容易才等到疫情降級,政府要發五千元振興券和調高軍公教與勞工基本薪資來振興經濟,可物價早已先漲一回了。希望政府衝振興經濟的同時,也能認真的維穩物價,別讓年輕人工作時間愈做愈長,日子卻過得愈苦愈缺乏。

   
薛承泰/是無劑可施,還是有劑可乘
薛承泰/聯合報
中小學開學,近來公車與捷運搭乘人數增加。特別是上下學時刻,雖然人人都戴口罩,可是要維持標準社交距離根本做不到;令人擔憂的是,若未施打任何一劑疫苗的群眾,如當中有一位無症狀感染者,後果不堪想像。政府「無劑可施」,許多類似情境宛如一場場賭局。

或許筆者是多慮,君不見,全世界千萬以上人口國家中,台灣仍算防疫模範生。很少有地方能像台灣一樣,多數人生活不太受疫情影響;可是,這仍無法合理化死亡八百多位民眾。況且,目前狀況能維持多久?四個月前越南,表現比台灣好,現在呢?每日超過萬人確診,難道不是來自一個小小破口?

台灣得天獨厚,有大海阻隔,有優質衛生醫療條件,有警覺性高的百姓,當然還要有政府的防疫作為。政府若能將病毒阻絕境外,並適時提供足夠疫苗,台灣就安啦!目前廿二個縣市,唯金門至今沒有確診案,儘管每天還是有班機與船舶來往台金,守好機場與港口並不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想當初,金門超前部署在機場設立快篩站時,指揮中心是怎麼反應?這樣的心態一樣出現在疫苗採購遲緩、三+十一的決策、以及高端疫苗高速通關。君不見,高端在「(國外疫苗)無劑可施」情形下「有劑可乘」,快速施打幾十萬劑。如專家所料,才打幾天狀況連連,政府實不需替高端擦脂抹粉;就因為是國內生產疫苗,應嚴肅對待,才有改進機會,否則高端很快就會變成低端,國人施打意願會持續滑落,還能輸出嗎?

回顧近兩年疫情發展,當前這些國際疫苗也是在疫情嚴峻「無劑可施」下,快速研發得以「有劑可乘」;然而,這畢竟涉及人命,符合國際標準與程序,施打疫苗才會「利大於弊」。至於施打後的不良反應,本就是最佳研究素材,疫苗才有進步機會,豈可以「沒有直接證據證明和疫苗有關」向民眾說明呢?如果是過了數天或更長時間才有不良反應,那就是「真的無關」嗎?

「是否有關」,其實建立在「機率」上,而機率計算取決於蒐集的資料及測量方式等;況且,科學家至今對新冠病毒及其變化,掌握仍有限情況下,資料與測量方式隨時可能翻新。這就是為什麼沒有科學家敢說「這些不良反應和疫苗完全無關」!也許明年此時,病毒突然消失,但也可能出現更厲害的變種,目前疫苗也將被取代。

郭台銘前去歐洲催來的BNT疫苗,昨日到達九十多萬劑,指揮官已夠忙碌還親到機場迎接,在這三個多月態度前倨後恭,也罷!難道是民眾對高端信心滑落,高端本來有機可乘,BNT到來即無計可施?

開學了,兩百多萬中小學生幾乎都沒打過疫苗,儘管本土確診數近日停留在個位數,理論上不須太擔心;為了讓家長放心,讓老師不要繃緊神經,政府能做的就是學校消毒,師生打疫苗。BNT的到來如大旱之望雲霓,連帶著十八至廿二歲的大學生也雨露均霑,加入「有劑可乘」行列,果然務實!

(作者為台大退休教授)

   
園區門票 政府應監督
陳宏煇/軍退(新北市)/聯合報
疫情降二級後,風景區再成民眾最愛,尤其是宜蘭,其中又以傳藝中心最為大朋友、小孩子喜愛。只是多年未到傳藝中心,兩周前去後,便讓我們相當後悔。先是門票昂貴,四口之家就要五百四十元,這大概是公立園區最貴的吧!

進入園區後,兒子想坐船餵魚,我們便先去坐船,結果又花費了四百廿元,沒想到船只在湖中央繞了一圈,前後不到廿分鐘時間!園區內餐廳,價格也比外面餐廳貴,而傳統技藝學習花費也不便宜,進到園區整體感覺,並不是很好,也不是很開心,所以只待了一個小時就離開了!

疫情趨緩,國旅即將爆發,但是類似政府與民間合作的園區,政府相關部門應該盡監督之責,否則民眾去了一次,就不會想要再去,不但失去原本意義,也讓民眾對政府失去信心。

   
總統「靠勢」 踐踏軍魂
黃聰哲/自由業(雲縣西螺)/聯合報
軍人節是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也是中樞秋祭的日子,依例府院高層到忠烈祠,對奉祀祠內的眾多殉職軍人,表達最深敬意。緬懷先烈,軍魂應是國殤永恆的主題。軍魂必須奠基於國魂之上,而國魂必源流於民族魂的傳承。軍魂、國魂、民族魂三者合一,自有其精神文化軌跡,缺一不可。

行義以衛家國,居仁以親民愛物,居仁由義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是民族文化道統,也是我們的民族魂。國魂則必須建立在國家的認同上,中華民國明定於憲法總綱,至於「中華民國在台灣」、「中華民國是台灣」並非軍人所服膺的法統,而是綠營人物為台獨思想的「政治橋接」;捍衛中華民國永續生存,在軍人方寸之中,應不可撼動,立志盡心為忠,維護憲法建立國格方有國魂。《墨子.經上》曰:「勇,志之所以敢也。」軍人具備護國衛民勇敢之志,是在戰場上敢作敢為的基礎,如是軍魂方得彰顯。

兵尚勇,勇而無禮則亂,故約之以禮,禮失則罰,反之禮逾節則招辱。年初小英視導工兵群,啾咪手比愛心「實施愛的合影」,然後揮動雙手送小英,亦步亦趨高唱:「一想到你啊,就讓我快樂。」日前又發生有空軍少校,於總統府前戎裝雙膝長跪陳情,導致輿論譁然。《釋名》云:「跪,危也。」跪對軍人而言,不僅是屈辱,且跪與敗亡常被畫上等號,軍風何以至此,實令人憂心。

揆諸其心理因素,因小英是權力核心,且□言「我是國軍靠山」,行禮逾節是一種親狎權貴的心理投射,甚或是妄想依恃萬應婆,祈能有求必應。「靠山」一詞,常見於鄉土劇中的對話,亦是黑道圍事的依託,如此粗俗不堪的「靠勢」劣根性,出自小英文青的口語,加諸政客染指,若軍中高層再柔媚配合,軍魂寧折不屈的傲骨,就此被踐踏拉黑了,如是氛圍軍魂不亡者幾希矣。

「今日台灣,明日香港。」讓辣台妹撿到槍,大力操作仇中反中。「今日阿富汗,明日台灣」迴力鏢即刻回撲小英,還挾帶南越、伊拉克、庫德族等歷史經驗,瞬間將局勢拉回現實面,小英靠山的戰略思維是否要檢討更務實些。「美軍不替懦夫流血」,環顧內部有強悍辣台妹小英,掃把論的閣揆,及奉陪到底的霸氣部長,以府院口氣絕非懦夫,然兩岸戰力懸殊,年輕人願上戰場護台,但拒恢復徵兵制,現實與理想相悖。

「自己國家,自己救」,若缺國魂及軍魂,那也僅是句口號而己,豈不令人喟嘆。袞袞諸公口出豪語,然端不出具體長久自主應對策略,會否有如乳犬之犯虎,空有鬥心之譏。面對戰爭,《司馬法.仁本》道:「知終知始,是以明其智也。」應是在位大人所應慮者。

軍人櫛風沐雨,堅守崗位,效忠中華民國,捍衛人民安全,值此佳節,祝福軍人節快樂!

   
找回以人為本的失智照護
陳乃菁/神經內科醫師(高雄市)/聯合報
眼看疫情稍緩,失智據點及日照中心終可重新為長輩服務,這也是家屬的期待。疫情期間多少家庭被照護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服務單位重啟終於緩解大家的壓力。於此同時,身為失智共照中心的我們也出發了,短短一周依序拜訪十個失智據點,既是關心防疫狀況,也是對給予支持。

一路看下來,感觸不少,例如暫停不過短短幾個月,發現許多單位換了新面孔、過去每日報到的長輩也需要多方鼓勵,才能重返現場。夥伴問我哪些條件足以成就好的據點。我的答案是穩定薪資及人事。但這說來簡單,在失智據點現場卻是難以實現的保證。例如疫情暫停服務期間,許多服務人員因薪資波動流失了。

問主管機關,已經被大小事壓得焦頭爛額的他們,多半勸大家共體時艱,但真正意思大家都懂:「執行計畫就可以向政府申請錢,你們不做、還是會有人做。」難怪許多第一線夥伴委屈說,自己是可有可無的人。

那天我拜訪據點主責人是退伍軍人,我問他:「如果行政單位心態是這樣,換成軍方來做,口號下來就執行,不是更好?」他意味深長說:「對誰來說都一樣,每年都有計畫可以申請、申請後執行,可以順利把經費核銷就好。」

我問:「長期累積下來的經驗難道不重要?大家累積下來的專業知識和行政效能,難道不重要?」他只有苦笑。我忍不住疾呼,這些都是照護現場的關鍵因素啊。

以我這次拜訪過程來說,凸顯穩定人事可帶來多大差異。例如執行計畫五年來維持同批主持人和服務人員單位,一旦重啟馬上有十幾位長輩回到據點,大家一起做現場活動,還有人同步進行線上課程,一大早就熱鬧得不得了,達到了人際互動和溫情陪伴的重要功能。但我也見到許多單位成立時間不久、甚至主管和服務人員剛換幾輪,明顯見到重返據點的長輩零零落落,工作人員與長輩間不甚熟悉。

我相信願意投入長照領域,大家多少都存有善念,但徒有善念卻連自己的工作人員都養不活、留不下來,那要怎麼要求服務品質呢?所以說這次疫情對大家來說是一個關卡,但也可以視為是一個促使我們思考本業如何轉型、團隊如何調整契機。

很遺憾的,大環境給失智據點考驗只會更多、不會減少,例如政府計畫總是短時間每年一簽,以且戰且走方式進行滾動式修復,疫情看來也不是短時間內就可消除、經濟狀況受創家屬們又不見得總是配合照護現場要求,因此需要更專精人才了解社區運作和巧妙的執行計畫。但人才不可能一天就長出來、也沒辦法總是在「做功德」的心態下付出,期望大家都能一起想辦法改變照護現場,讓失智服務不是有就好了,而是要做到以人為本的有感服務。

   
「鄰國論」挑動兩岸 難以春暖花開
王良言/自由評論人(高雄市)/聯合報
總統府發布中文新聞稿,蔡英文總統在「凱達格蘭論壇:二○二一亞太安全對話」致詞提到:「我們也努力與鄰國合作,防止…爆發軍事衝突。」又說「盼與鄰國在和平、穩定且互惠的原則下共存」。

蔡總統用英文致詞。英文稿中用「neighbors」一字,中文可翻譯作「鄰居」,也可翻譯作「鄰國」。總統府中文稿譯成「鄰國」,看來是意有所指。顯然不是說給外國人聽,而是說給大陸及台灣人聽的;表示台灣是「另一國」,唯聽在中共耳中,絕對不是滋味。

蔡總統這是打「擦邊球」,雖沒有宣布台灣獨立,但暗指台灣是「中國之外的另一國」。顯然是有意激怒北京,卻讓北京抓不到真切把柄動武。但故意刺激中共,除自鳴得意外,對兩岸和平有何助益呢?又如何落實陸委會主委邱太三期盼的「春暖花開」呢?蔡總統口頭上說要「和平共存」,但實際作為卻與和平背道而馳。如此作為,除了增加兩岸緊張情勢,又有何實質意義呢?

   
人民引以為榮 軍人節才有意義
吳一忠/榮民(嘉縣水上)/聯合報
九三軍人節,一個早被遺忘的節日。近年來軍人的地位遭到貶抑,忠貞盡責的同袍蒙受冤屈,軍人動輒被拿來祭旗,甚至被汙辱是「米蟲」,慨歎之餘不禁想問,孰令致之?

蔡政府執政五年多來,馬屁文化不斷,上從總統府、行政院、三軍將領,下到銀行及各國營企業,都想和靠山沾上邊。連私菸案記大過的上校,都可破格晉升少將,流風所至,才會出現高教機命名為「勇鷹」,正好符合「擁英」之意,讓人不免唏噓,軍人風骨哪裡去了?

民國六十四年,筆者就讀士校時值蔣中正總統過世,為了表達對政府的忠心,和隨時上戰場的決心,同學們簽了終身留營,雖然宣示不具法律效用,卻顯示軍人犧牲奉獻的特質。

蔡英文總統強調,她是中華民國國軍最大靠山,並以三軍統帥身分,表示要革新軍務、鼓勵士氣、提升國軍尊嚴;問題是,如何做到?蔡政府一再挑釁中共,萬一真的發生戰事,國軍弟兄願意犧牲性命保衛國家嗎?

筆者服役空軍廿年,穿著軍服甚感光榮,在軍裝下至少保有一份榮譽。空軍軍歌「凌雲御風去,報國把志伸」,報效的是中華民國;軍人以服從為天職,服從的是尊重憲法的三軍統帥,這是軍人應有的認知。

「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國家不能一天沒有軍人,榮譽是軍人第二生命,只有打從內心真誠尊重軍人,提升軍人形象,讓人民以國軍為榮,慶祝軍人節才有意義。

   
左撇子的美麗與哀愁
長久以來許多文化對左撇子不是很友善。「 left 」這個字在許多語言與負面的概念有關。在拉丁文中,「不幸」和「邪惡」與之相關聯。在古英語裡,「 left 」意味著「軟弱、虛弱」。

想實現「沒戰爭的世界」?可以從「循環經濟」開始
從推動「循環經濟」到打造「沒戰爭的世界」,這樣的關聯性是怎麼牽起的?日本「環境設計」新創企業的董事長岩元美智彥,唸書時看到《回到未來》的最後一幕,大受震撼。爾後22年開創事業,夢想是回收不需要的衣服和塑膠商品,「作為代替地下資源的地上資源」。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