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9日 星期四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漏掉的檢討:價值,價值,價值!


【Career職涯電子報】提供職場趨勢脈動、成功人士專訪介紹…等精彩內容。給您最完整、最活用的職場資訊! 網路時代,部落格是最佳發聲的平台。從【部落客名嘴】電子報非大眾媒體的角度,看個人媒體如何發揮影響力!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12/30 第537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段大砲談謙卑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漏掉的檢討:價值,價值,價值!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產金分離與金金分離何時了?
民意論壇 兩款次世代疫苗 仍具不同風險
你我雞婆一點 交通憾事少一點
春節防疫 口罩應暫停解禁
起於執念 俄烏自造悲慘實境
力量出於真相 兵役延長能抗中?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阿凡達現象退燒?
交安應列國安首要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段大砲談謙卑
黑白集/聯合報
潛水許久的前綠委段宜康,近日浮出水面談敗選。讓人意外的是,外號「憤怒鳥」的他,竟談起了謙卑,說民進黨忘記了謙卑面對人民。這彷彿太陽從西邊出來。

此話豈止大謬。段宜康自己的為人處世,就跟謙卑八竿子打不著。當年在國會質詢,段大砲橫眉豎目,咆哮法務部長羅瑩雪,痛罵龍應台是厚臉皮政務官;又在黨內痛斥游盈隆參選黨主席是扯後腿的「爛咖」。新冠疫情爆發口罩之亂時,他更罵人民需要的不是口罩,而是鎮靜劑。他何曾謙卑?

民進黨全黨更從未懂得謙卑。蔡英文首度當選時把「謙卑」說了三次,但她一上台就強推軍公教年改、同性婚姻、廢核四、開放福島核食,後三者都被公投推翻,但她照做不誤。如此,終於加冕了民主獨裁的皇冠,恐怕謙卑見了民進黨都要瑟瑟發抖!當時,怎不見段大砲犯顏進諫?

段宜康還談了傳說中的選舉技術。他說,這技術就是我知道人民想要什麼,就以此當選舉訴求,但如今卻失去了以往的敏銳。言下,好像民進黨沒輸什麼,就輸在「技術生疏」。

自來民進黨就只有術而無道。它深諳台灣百姓害怕中共統治,於是用台獨、抗中的話術討好選民,也屢次討得便宜。但如今兵凶戰危的窘境,不正是這個「術」走到盡頭的寫照?民進黨不是無術而敗,根本是被術打敗。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漏掉的檢討:價值,價值,價值!
社論/聯合報
敗選滿月,民進黨終於端出檢討報告,羅列了疫情、通膨、論文抄襲、黑金、抗中保台失靈等因素,認為這使它失去青年和中間選民支持。至於黨政領導人蔡英文、蘇貞昌等人應負什麼責任,報告隻字未談,連論文案在摘要報告中都避提林智堅之名。整個檢討報告看來,就像一份股市的「技術性分析」,只問個股的操作,卻絕口不談「基本面」。在這種情況下,民進黨如何看到自己的問題?

這樣的檢討態度,其實正反映了民進黨這六年多來的執政態度:捉小放大,習於技術性操作,利用網軍側翼帶歪風向,導致施政的核心價值模糊乃至消失。且看當天在敗選檢討報告記者會台上排排坐的四人,除鄭文燦外,包括代理主席陳其邁、代理祕書長林鶴明、副祕書長林飛帆,全都是黨職人員。這樣的陣仗,怎可能客觀地檢討他們追隨的前任主席,以及閣揆蘇貞昌?

這本洋洋灑灑一萬多字的檢討報告,未出現蔡英文或蘇貞昌的名字,其實不是最大的問題所在。事實上,換一個方式,對府、院、黨的決策手法與風格進行較含蓄的檢討,也是可行的辦法;遺憾的是,連這類隱微的影射也沒看到。簡單地說,疫情、通膨、論文抄襲、黑金、抗中保台失效等因素,的確都影響到選民對民進黨的觀感;但更重要的,則是民進黨核心價值的喪失,這才是所有問題的根源。

先從民主談起。「民主」與「進步」幾個大字寫在民進黨黨名上,但民進黨還記得「民主」所涵蓋的平等、包容、尊重、溝通等精神嗎?顯然全忘光了!因此,民進黨被譏為「一言堂」,黨內也甘之如飴;任何僅利於「本黨」的法案,再怎麼難看也要過關;政府任何決策或用人,完全不必想到在野黨或社會中間人士;只要養好餵飽網軍側翼,什麼決策都不需要社會溝通。不僅如此,經正式公民投票通過的以核養綠、反核食、反同婚等七法案,蔡政府一概沒收或置之不理。說民進黨已喪失民主精神,會冤枉它嗎?

再談公平正義。蔡政府以「世代正義」為名進行了軍公教年金改革,卻把坑洞更深的勞保年金改革束諸高閣;以「轉型正義」為名追討國民黨黨產,卻連國語日報、婦聯會、救國團等教育及社團性質的民間團體都不放過,這是冷酷不仁。再看,林智堅的論文抄襲如此鐵證如山,蔡英文卻呼籲全黨力挺,這不是利用政治權威來毀滅學術專業是什麼?至於選後鄭文燦、蔡適應、江聰淵的論文抄襲被撤銷學位,全黨變得鴉雀無聲,恰恰反證了蔡英文心中蕩然無存的正義良知!

再看民進黨依然掛在嘴邊的「勤政、清廉、愛鄉土」,其實也只剩下口頭禪了。若是一個勤政的政府,不會不顧人民沒有疫苗可用,卻一味要推銷自己鍾愛的「愛國疫苗」高端。若是清廉的政府,不會讓本黨同志霸占所有高官要津,而讓專業退位,讓檢調看顏色選擇性辦案。若是愛鄉土的政府,不會讓黑道高踞中常委,並不斷用各光電、建設等標案來餵養利益集團,卻不顧鄉土環境急速惡化,被水泥和太陽能板入侵,各色環保和社運團體則幾皆遭滅口。一個愛鄉土的政黨,會不斷挑起兩岸紛爭,讓國家陷入兵凶戰危之境嗎?

沒錯,民進黨敗選絕不是林智堅、陳時中等少數人的過錯,當然也不止是蔡英文、蘇貞昌的傲慢無能所致,而是整個政黨忘記了民主和公平正義為何物。他們自己沉浸在權與利的爭奪之中,卻竟以為全國人民都視而不見,或盲目追隨。價值!價值!價值!是他們忘卻的事。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產金分離與金金分離何時了?
社論/經濟日報
最近泰山(1218)企業經營權之爭,引發國泰金大股東巨額承購全家超商19%股權事件。「產金分離」質疑再度被社會關注,金管會更宣稱要對國泰金大股東進行適格性審視;無獨有偶,金管會12月初還推出「金金分離」強化規定,「推定」金控總經理及其關係人擔任其他金控董事、監察人或總經理有利益衝突情事。金管會最近接連舉措讓金融權貴聞「分離」色變,不知類似禁令還要向下延伸到多遠。

國內產金分離政策行之有年,早期是學習美國1930年代格拉斯-史帝格法案,建立商業銀行與證券業的防火牆。後來新銀行成立,發起者多有政商背景,不當公司治理容易掏空銀行,結果不僅破壞金融穩定,銀行倒閉更成為納稅人的負擔。政府於是限縮銀行投資非金融事業的空間,並嚴格限制其負責人的兼職條件。

至於金金分離則是企業二代投資金融機構,試圖同時成為多家董事,而金管會為回應社會疑慮所推出的政策。當今社會財富分配兩極化,無論產金或金金分離政策都凸顯政府重視金融資源與權力分配的公平性。未來既有規定若不能化解社會對金融機構大股東財務與人事安排的疑慮,金管會仍可能會擴大限制範圍。

台灣金融家族隨產業發展開枝散葉,重要性逐漸超越公營行庫。區域性銀行更是企業二代容易介入經營的目標。大眾關切產金與金金分離看來合理,因為不分離有可能造成競業利益衝突,而金融機構投資企業倒閉或是授信不當對國家金融安定明顯不利。不過,理想的金融管理仍應防弊與興利並重,政府的產金與金金分離政策總往壞處設想,全然否定當事者與社會利益一致的可能性亦是失之偏頗。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最近提及「制度內涵比形式外觀重要」,顯然是反映分離政策無法達成管制目標。試問夫妻不得在不同金控擔任董事或總經理,但其中一人換成妹妹就合規的管制意義何在?再者金融機構投資企業,卻被要求僅能從事單純財務投資,但這豈不增加機構的投資風險?最後公營行庫被政府藉政策之名「打秋風」,甚至違背謹慎經營的案例屢見不鮮,這顯然也不符合公司治理原則。

政府不斷深化產金與金金分離規範,還不如回歸「第一原理」,重新檢視金融監理原則與需要關切的課題;設計當事者與金融機構利益相符行為的金融監理模式,要遠比採用「鋸箭法」的分離政策更為合理。政府產金與金金分離政策猶如古代「鯀治水」策略,而各方利益一致的監理機制才是「禹治水」的好做法。

具體地說,國泰金大股東承購全家股權事件發生時,媒體立刻看出國泰金在跨平台電子支付競爭的契機,有利國泰金的長期發展;可是金管會卻擔心大股東不專心金融本業經營,未來增資可能會遇到困難。其實只要國泰金發展可期,資本市場輕易就可解決籌資瓶頸,而金管會的監理反而成了絆腳石。

我們再看經濟危機發生時,銀行若客觀分析企業價值,審慎通過「以債轉股」,若再配合企業融資額度,反而會比單純紓困更能提升企業生機。目前產金分離政策若更細緻些,顯將有助經濟產業的穩定。

另外金融機構法人董事代表指派,僅拘泥關係人的血緣身分是劃錯重點。兄弟、夫妻任職不同金融機構管理階層的可能性並不低,而金管會若認為當事者是連襟、姑嫂或妯娌就不必「推定分離」,是用錯方法來解決台灣金融家族化的問題。

金管會的產金分離政策無助於企業發展,而金金分離政策也不是化解大股東介入經營的萬靈丹。台灣金融機構的治理應重新思考,除強調利害關係人的授信交易、法人董事問責之外,更應重構經理人與大股東的互動方式。目前愈陷愈深的「分離」政策並不是解決金融業公司治理的最佳方法。

   
民意論壇
兩款次世代疫苗 仍具不同風險
劉培柏/前台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所/聯合報
國內疫情近期持續上升,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說「第三波疫情確定已開始」。他表示,當前次世代疫苗覆蓋率僅約十二%,提醒符合資格的民眾盡快於春節前接種BA.5次世代疫苗。

日前鴻海創辦人郭董因其母前三劑都打BNT疫苗,為安全考量呼籲蔡政府能採購BNT次世代疫苗,供有需要的國人選用,卻遭衛福部長揶揄「像BNT推銷員」;郭董因而在臉書上寫:「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引起熱議,至今餘波盪漾。

行政院蘇院長則說「莫德納和BNT是完全一樣的疫苗,台灣已有莫德納,不必再花經費去買BNT。」並表示郭董只是對BNT情有獨鍾。其實,蘇揆有所不知,BNT和莫德納所生產的次世代疫苗,雖然都屬mRNA疫苗,但組成分之抗原含量及佐劑種類不同,各有各的獨門配方,台灣俚諺「同款無同師傅」,兩款次世代疫苗實有相異處,且兩者只是緊急使用授權核准疫苗,可能具有程度不同的副作用風險。

據疫苗仿單記載:BNT與莫德納疫苗主要成分皆為病毒mRNA抗原、與不同種類的納米結構脂質等。仿單上都只列出脂質種類,沒有用量、配方,乳化法等記載,應屬商業機密。筆者曾參與美國農業部動物用冠狀病毒疫苗研發,對脂質佐劑略知一二。疫苗中的脂質可保護mRNA抗原並助其透過細胞的油性外膜進入細胞中複製,製造出更多抗原來誘發免疫系統產生保護性抗體。

接種油質佐劑疫苗後,大部分人幾天內在注射部位可能呈現紅腫熱痛的不適反應,而mRNA疫苗中的脂質種類、毒性、配製法、用量等可能存在著危害人體的風險。目前已知這種藉脂質佐劑讓mRNA進入細胞中的機轉,對某些特殊體質接種者會在心肌、心包膜等臟器,造成程度不一的炎症反應,全球已有不少mRNA疫苗接種者發生此種病變,甚至致死案例。莫德納或BNT使用不同脂質為乳化劑,用量雖極少,但在藥理學上有些對人體可能有毒性作用。

筆者認為郭董媽打過三劑BNT疫苗,都沒有不適反應,表示對疫苗成分有耐受性,當追加第四劑佐劑成分相同的次世代BNT疫苗,副作用風險理應比打抗原量、佐劑不同的莫德納疫苗輕多了。郭董注重打疫苗的安全性,堅持非BNT不打,應屬常情可理解;而郭董媽若第四劑沒有次世代BNT疫苗可打,實不需冒險打佐劑不同的其他mRNA疫苗。由於現行新冠疫苗都不能預防感染,出外戴口罩,少進出人群聚集公共場所,此也是打過多劑疫苗,甚至打次世代疫苗追加劑後,避免被感染的防疫之道。

   
你我雞婆一點 交通憾事少一點
涂明德/工程師(新北市)/聯合報
日昨台中發生公車撞擊過馬路一家三口,造成二死一傷悲劇。社會輿論與市府指責司機,轉彎沒有注意行人穿越道的行人,但事實上,不是只有司機一人有責任。

新北市部分路口燈號變換,已採用行人專用號誌提早十秒運作,也就是說行人有十秒時間,可以在全相車行紅燈時優先安全通過路口。雖然只有幾秒時間,但是已提供足夠避開與轉彎車輛會身的安全時間,這點值得各地方交通單位試辦採用。

過去十年來,各縣市政府為了節省路燈電費,鋪天蓋地更換LED路燈。殊不知LED照明的特性,屬於方向性光源,燈具正下方照度輸出約八十%至九十%,其他方向剩下十%至廿%的亮度。傳統白色水銀燈與黃色高壓鈉燈,屬於全相性光源,照明亮度比較平均。

筆者自家地下停車場換裝三瓦LED燈以後,照度計置於汽車儀表板實測只有○.五流明,遠低於CNS停車場照度標準最低五十流明規定。安裝LED路燈應該調整路燈燈桿距離,及燈桿高度,才能讓路燈發揮相同亮度的照明效果。各縣市政府換裝路燈方式,只把燈頭換成LED燈,沒調整燈桿距離與燈桿高度,結果省下電費,也把照亮交通安全的光線一併省掉。所以肇事司機說出事路口燈光昏暗,很可能與LED路燈實際照度不足有關係。

刑事訴訟法第二條,實施刑事訴訟程序之公務員,就該管案件,應於被告有利及不利之情形,一律注意。希望檢察官與法官調查審理本案時,將現場照明亮度是否不足列入調查。

CNN報導,台灣交通是行人地獄,實際上是全民不重視交通安全所造成的共業。路燈或是紅綠燈故障,試問你會通報相關單位處理嗎?又或道路標線被施工覆蓋掉,你會通報相關單位處理嗎?筆者遇到通常會通報相關單位處理,常被家人認為太雞婆。對於改善交通安全有所幫助的話,每個人雞婆一點,或許可以避免日後交通事故悲劇的發生。

   
春節防疫 口罩應暫停解禁
沈政男/醫師/聯合報
台灣第三波疫情開始攀升,剛好大陸解封後疫情也正在延燒,新冠防疫最後一哩路雖然不必憂慮,卻也不能大意。

第一波是四月開始的BA.2,高峰達九萬多;第二波是八月開始的BA.5,高峰達五萬多;第三波則是十二月上旬開始的BA.5與其他變種,剛好兩兩相隔四個月,因此可預期第三波疫情到三月上旬才會緩解。至於第三波高峰到來時間,因為曲線上升總是比下降快,可能春節前就會攀上頂點。

第三波疫情發生有幾個原因,包括人流指數上升、疫苗保護力減弱、戶外口罩禁令鬆綁與重複感染增加等,但目前最須關注是新變種的蔓延。目前BA.2.75與BQ.1等新變種占率為十八%,而十一月底幾乎是零,顯見它們已經在社區蔓延。日本這波疫情已創死亡高峰,主要變種就是BQ系列,他們的新增數目照理說也應攀上新高,但因為輕症通報越來越少,未反映出來。因此,BQ.1與XBB若成為第三波主要變種,那麼高峰很可能超過第二波,每日死亡數也會攀升。

中國大陸在十二月七日解封,隨即呈現爆炸式擴散,據說每日新增達三千多萬,而以此速度,很可能在一月上旬就達到高峰,但因幅員廣大,內地與鄉村疫情落後大城市,將會形成一段高原期,再逐漸趨向緩解。目前他們以BA.5.2及BF.7等變種為主,都與台灣目前流行的BA.5相近,因此對台灣威脅不大,不必太擔心。

台灣即將對入境大陸班機篩檢唾液PCR,理由是監測新變種,其實以大陸大城市的爆炸式解封,留給病毒突變與演化時間並不多,因此短期內不會產生新變種。然而,如果在鄉村地區,疫情呈現悶燒,那麼幾個月後產生新變種也不無可能。

因應第三波疫情,台灣最重要措施應是鼓勵民眾施打次世代二價疫苗。雖然目前施打率只有一成二,但隨著疫情升溫,施打意願也會提升。宣傳重點應放在從未確診民眾,畢竟重複感染率即使已增加到五%,仍是很低。重複感染增加主要可能來自第一波感染者。

口罩解禁應暫停,至少在第三波疫情緩解前,不應開放室內脫口罩,甚至大型室外群聚,如果太過擁擠,比如跨年活動,也應要求參與者戴口罩。大陸疫情若未出現新變種,不必擔心台灣受到影響;反之則應小心面對,放慢解封腳步。春節前後是關鍵時刻,南來北往加上大家窩在室內,只要有人將病毒帶回家,所有「天選之人」都可能破功。

第三波疫情在三月趨緩,屆時累積確診如果超過人口半數,再加上染疫黑數,就會跟歐美一樣真正達成新冠疫情緩解。如果確診人數仍能壓低,那麼未來還是可能出現第四、第五波感染。甚至,大陸如出現新變種,那麼小規模疫情也可能繼續反覆發生。

   
起於執念 俄烏自造悲慘實境
陳孝平/陳秀鑾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聯合報
起源於執念,最後將終結於悲慘,俄烏戰爭活生生在演繹著「塞斯講義」中最經典的「你創造你的實境」這句話。

「你創造你自己的實境」是上世紀七○年代在美國捲起「新世紀運動」(或「無教堂的美國靈性」運動)的「賽斯講義」裡最核心的一句話:一切都起因於某種執念,這個執念將觸發某種情緒,支配你的行為,這些情緒與行為依循「善善相吸、惡惡相引」的顯化法則,形成一個強大的「勢」,從而無可避免地造就你現在所處的「實境」。

俄烏戰爭起於雙方都執念於必須要有更大的「安全邊際」才安全:烏克蘭堅信必須要加入北約才會安全;俄國則堅信有烏克蘭作為與北約的緩衝才會安全。這樣基本的矛盾產生雙方的惡意螺旋情緒,且各自吸引相似的助緣,終於觸發可能導致核子大戰甚至世界大戰的戰爭。戰爭中,烏克蘭人民英勇抵抗入侵者,固然讓人敬佩,但這原本就是一場可以避免的戰爭,且烏克蘭即使在戰場上藉助於美國與北約的撐腰而有所斬獲,但不能改變軍民死傷枕藉、家園深度被毀的結果,贏了也是輸了。俄國則羞辱性的暴露出軍事無能、行政腐化的真相,徹底讓世人看到其紙老虎的面目,大國地位將一去不返,即使贏了,也是輸了。

要根本扭轉這個悲慘結局,就是要重新建立可以導致善果的信念:兩國相處,無非就是要建立在「我要活,但也要讓你能活」的體貼與善意上。真正的安全不在於拉幫結派,擁兵自重,而在於協和邦誼,建立互信。

台灣執政者幾年來一直刻意在強化與對岸的敵意,把國家安全貶為選戰的工具,卻在此次九合一選舉嘗到苦果。但執政者似乎不改其志,仍然一步步拉著台灣成為烏克蘭第二。如果人民無視於執政者的「厭中」執念,助其滋長「恨中」情結,默認其「抗中」操作,則烏克蘭現在的慘狀,就是台灣未來的實境。

   
力量出於真相 兵役延長能抗中?
林旻光/文字工作者(台北市)/聯合報
日前,蔡總統以俄烏戰事開場,說明中國威權主義的擴張,合理化役期延長的正當性。美中兩強的競爭,讓台灣比以往更依賴或聽從美國的「建議」;總統不認美國施壓,反而緊拉烏克蘭堅定守護家園的激昂情緒表示「台灣夠強,就會是全球民主自由的主場,不會變戰場」。

政府用簡單又粗暴口號,讓兵役延長議題成為「抗中保台」升級版,役期延長只是假象與手段,迫使人民在愛國主義與護子心切心情下徘徊;我們當然要守護家園,但也想問執政者,面對美國積極讓台灣成為豪豬、武器庫與美中愈趨白熱化競逐,難道台灣已退無可退?執政者毫無意願以外交手腕及政治談判方式避戰?

正如電影「一代宗師」宮寶森問馬三,刀為何有鞘?馬三說「刀的真意不在殺,在藏」,當國防政策僅以國族情緒操作,未理性面對現實與志願役才是戰時主力,短缺困境未解,卻極端地延長義務役期,增加義務役至第一線風險,也表示執政黨絲毫未因地方敗選放棄「抗中牌」,將經濟、文化,甚至小三通等可溝通管道都棄守,有如拋開刀鞘,亮出的卻是短小且生鏽之刃,面對這樣不對稱戰力與政府的不切實際,人民的心如何不凋零、失望?

備戰,只是維護國家安全的基礎防守,能否避戰,需靠執政者能利用外交手腕談的,才叫避戰。執政者是否將面臨的困難及與對岸溝通的可能,清楚向人民交代,還是只希望人民「千萬別抬頭」?期望明年,政府與人民要拿出勇氣,認知「力量出於真相,而事實則凌駕於你我之上」。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阿凡達現象退燒?
周韻采/聯合報
暌違十三年,詹姆斯卡麥隆執導的「阿凡達:水之道」在數度推延上映時程後,終於與影迷見面了。技術問題乃造成上片延宕主因。卡麥隆延續為「阿凡達」獨創的表情捕捉(performance capture)結合於3D影像的拍攝手法,運用於水中攝影,然技術難度較陸地拍攝困難十倍有餘。

例如,水中攝影時,空氣與水的介面處容易產生小水泡,形同移動珠鏡,反射出水中演員身上的遙感裝置(黑標),增加電腦判讀的偏差值,而無法正確重塑演員影像,卡麥隆團隊花了一年半時間才解決這問題,包括在水面上鋪滿乒乓球,隔絕光線。同時,卡麥隆要求演員練習水中閉氣表演,無須帶氧氣筒呼吸,避免在水中產生氣泡,造就了凱特溫絲蕾的七分十五秒閉氣的演員紀錄。另外,卡麥隆與Sony合作研發適合在水中拍攝表情捕捉的攝影機,他們將原本用於「阿凡達」的Venice攝影機減重一半,分離鏡頭與影像處理器,便於在水中跟攝演員的打鬥場面。

然而這部在技術上具劃時代意義的電影,內容卻是一片荒蕪,使得長達三小時餘的電影更像是Discovery頻道的高畫質海洋世界紀錄片。「水之道」的兩大劇情軸線之一:地球人為了私慾,到生態豐富的Pandora星球掠奪資源(森林的超導稀土或海洋的突猑精油),納美人/礁人族為了保衛家園奮戰。其二,加入親子議題,青少年不服父權並有代溝,屢屢涉入險境,父母解危,最後父子和解。「水之道」符合當今生態永續之主流意識,卻流於窠臼與套路,相比其高科技特效,更顯得像是幼兒園的說故事時間,淺薄而單調。

這部耗資三.五至四.六億美元的阿凡達上映兩周,票房並未達到預期。截至十二月廿五日,全球票房僅十億美金,尚不及同為續集的「捍衛戰士:獨行俠」(十四點八億美元),而「阿凡達」二○○九年的全球票房超過廿七億美元。這是否意味著卡麥隆已江郎才盡,無法再創如「異形(二)」、「魔鬼終結者」等神作?

其實十三年間,市場已有巨變。二○○八年時第一部漫威作品「鋼鐵人」才問世,到今年為止已上映了卅部漫威系列電影,其共同特色都是大卡司、大場面與炫目特效。經過這些大片洗禮的觀眾已有視覺疲勞的傾向,而「水之道」的特效並未明顯呈現跳躍式的斷裂。其次,近年北美以外的票房占比越來越重。Marvel系列及動作大片的國際市場占比約為百分之六十五至七十,而大陸又是全球第二大市場,故大陸疫情因驟然解封又升溫,使得票房不佳,直接影響到總票房。

阿凡達現象退燒或許不是對卡麥隆科技至上主義的否定,而是對電影特效的我執不能文勝於質的定錘。在科技與人文的交匯中,沒有一方能取代另一方,而須並駕齊驅!

(作者為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

   
交安應列國安首要
華健/海洋大學輪機系教授(基隆市/聯合報
今年全台前十月交通事故死亡二五六○人,受傷逾四十萬。然而,這樣的數據並未引起包括主管機關在內官員和民代的重視。倒是台灣被日本等國外官方列入示警觀光客名單,在國外媒體登上「都市地獄版」,緊接著又有外籍人士家人遭車輾斃,才引起媒體多一點討論。只不過,由於這位外籍人不屬歐美日國籍,要引起高層震怒,接著有動作,恐怕還難。

追根究柢,台灣交通如此不安全,在於隨著經濟快速成長,人民擁車率提升,加上汽車優先政策助長,所形塑的的弱肉強食叢林用路文化。這可從某前交通部長在道安宣導片當中,勸大家「看到大車退三步」充分說明。

當今台灣路上人命受威脅,不只在面子上,是堪稱民主、自由、講人權台灣的最大恥辱,更反映出交通系統乃至整體,實際上和淨零與永續等目標背道而馳。照說,有效率的交通,應著眼回歸運送人與貨物,而非車輛。一套符合永續的交通體系,則應同時兼顧環境品質、經濟發展及社會公平正義。

大部分車輛旅程不過數公里,因此減少路上車輛,並改變在都市裡的移動方式,實可對社會整體在環境與經濟層面,帶來相當效益。例如倫敦等城市經驗證明,透過收取塞車費,專用於推動搭乘大眾運具、步行及單車,可阻止交通負荷與相關支出的持續成長。

然而,從台灣社會發展層面看,目前交通系統對經濟弱勢者尤其不利。他們往往被迫為了鄰近且負擔得起的住屋,接受低薪受僱,或是每天花很多錢與時間通勤,好增加收入。其實都市化與社會發展過程中,這些負面結果並非真的無可避免。許多城市已證明,相較於「快速機動車輛化」策略,永續交通策略可一方面滿足隨著人口、就業及交易所增加的移動需求,卻又能以較低的整體成本、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與更少的負面效應。

台灣社會車禍死傷數字當中,行人占高比例。而這些悲劇,大都可以靠以人為中心思維的硬體建設等具體作為予以避免。結合步行、單車和大眾交通工具的運輸系統,不僅可充分體現為政者對大眾的貼心,它更是個可讓政府、運輸業者及民眾互利共榮、可大可久的生意經。當人與運輸系統隨著服務品質提升,建立起良性運作循環,運量與營業額也得以充分確保。

台灣行路不保安康,恐怕不是移動靠開道、淨空的高層官員們可以理解的。但終究仍要期待,當政者和官員早日警醒,找機會走下座車,親身體驗民眾的日常「都市地獄」,把交通安全列為國安首要,認真面對、努力解決。

   
終身型眼睛保險 守護孩童
根據眼科醫學會於2019全台護眼趨勢調查,國人每日使用3C產品逾10小時,眼睛疾病也愈來愈年輕化,特別是學齡兒童度數增加快,容易引發高度近視,面對無法避免科技產品融入生活,磊山保經特別與保誠人壽共同規畫「睛元保」終身健康保險,多方位提供眼睛保障。

追蹤食物有效期 美國大四生獲獎
美國田納西大學工業工程大四學生泰勒•金瑞契(Taylor Gingrich)研發可以追蹤食物有效期限,以減少食物浪費的應用程式「趁新鮮」(Fresh Now),上月底贏得該大學創業與創業中心主辦的「Vol Court」演講比賽第一名。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