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總統大選接近,台灣的國際參與成為關注重點。其中以是否重啟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以及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成為各政黨候選人爭辯的焦點。我國在200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開始投入區域經濟整合,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但是受到政治因素干擾,迄今進展有限,而且近年來部分FTA隨著外交關係終止也畫下句點,台灣FTA版圖反而縮小。
然而全球FTA卻呈現大幅成長,對台灣產生排擠效果。FTA對台灣產業雖非萬靈丹,但卻是助跑器,在FTA進展有限下,台灣出口產品中需負擔關稅的,與FTA網絡綿密不需負擔關稅的其他國家產品,居於不利競爭地位。特別是出口面臨較高關稅的項目,例如石化、機械、食品,以及紡織等傳統產業,所受衝擊更大,以致占我國總出口比重也節節下降。
今年台灣經濟受出口衰退拖累而低迷不振,在出口全面下滑下,需負擔關稅的產品衰退更快,除了全球不景氣因素外,欠缺FTA加持也是主要原因。
然而國內仍存有錯誤觀念,認為非零關稅產品的出口占總出口比重已不高,顯示即使在FTA競賽中落後,所受影響也有限。此種倒因為果的謬誤,也影響到台灣競逐FTA的決心。
中國大陸阻撓是我國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最大路障,但諷刺的是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卻是目前對台灣效益最大的FTA。中國大陸普遍認為ECFA是對台灣「讓利」,但民進黨政府仍然對中國大陸實施多項歧視性措施;所以大陸官方與民間主張終止ECFA的聲音愈來愈高。
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幾乎是國內共識。台灣在2021年10月正式申請加入,尚未順利成立工作小組。在英國已經正式加入後,CPTPP開始處理包括台灣及中國大陸等六個新申請案,不過迄今兩岸隔空交火毫無交集。台灣認為中國大陸不但加入條件不及格,更蠻橫政治操作阻礙我國申入;而中國大陸則無視CPTPP規定,認為台灣沒有資格加入,CPTPP已成為兩岸角力的戰場。
未來如何在CPTPP有所突破,政府不但要有與中國大陸正面對決的決心,更要有完整的策略。我方必須了解若與大陸經貿糾紛不息,加入CPTPP是難上加難;因為除了中國大陸會繼續杯葛台灣外,CPTPP成員也很難接受將兩岸經貿紛爭帶入CPTPP中,可能會導致兩岸雙輸的結果。
所以如何解決兩岸目前經貿爭議,對於雙方均是一大考驗。台灣主張兩岸經貿爭議需透過WTO來解決,ECFA也可在WTO架構下重新啟動後續談判。中國大陸則是直接跳過WTO,由其國內法來處理。例如大陸在今年4月針對台灣對中國大陸2,455項產品進口禁令,展開貿易壁壘調查;之後官方並釋出將終止ECFA來反制的訊息。
在兩岸均申入CPTPP,在CPTPP下開啟兩岸經貿新關係,應是雙方可以考慮的方向。台灣必須體認在國際政治現實下如何才能進入CPTPP,而中國大陸無法加入CPTPP情境不太可能發生。民進黨政府當然無法接受對岸進入CPTPP,而台灣被擋於門外的情形。
基於此,台灣必須務實面對兩岸均加入CPTPP的情境。面對CPTPP的高標準,政府必須調整過去「對大陸持續設限,對其他國家大幅開放」的原則。兩岸重啟ECFA談判不但有其必要性,更應做為未來建構兩岸在CPTPP經貿關係的基礎。
中國大陸可能在明年台灣大選後,新政府上任前,即要求台灣對兩岸經貿問題表達立場。而在明年新政府上任後,也要立即面對在加拿大召開的CPTPP執委會,將討論是否成立台灣及中國大陸的工作小組;若叩關不成,則至少還要再等一年。如何建立邁入CPTPP時代兩岸新經貿關係,政府的準備實在是刻不容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