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地點鄰近台北東門市場,常用過午餐後就在周邊散步,有時鑽進菜場,有時選擇住宅寧巷,路線因隨意兜來拐去而鮮少重疊。可無論怎麼繞,折返點永遠是位於鼎泰豐起家店隔壁的金石堂。至此歇腳讀一會兒書,午休結束前又匆匆步回辦公室,頻繁得彷彿會一直下去永恆不變。又偶爾想讀一讀雜誌新刊,下班即搭捷運往信義區誠品旗艦店去。這兒樓面廣,書籍唱片文具什麼都有,對我輩而言實在是鬧區之中安頓心靈之地。
2023年末,這兩家書店竟說好似的,在一個月內前後熄燈。心裡悵悵惶惶,同一時間失去兩個日常倚賴的去處,往後生活路線必將異動。常訪的書店逐一消逝,未來閒踱時何去何從?此刻念頭仍懸而未泊。
神保町的百年書店
在這樣不捨之際,去了一趟東京。過往每一趟旅程,我至少會尋一家書店當作景點;而日本讀書人口眾、出版種類豐,自是要拜訪好幾間神往許久的書店。我雖不大能讀日文,可光想到在群書夾道中瀏覽裝幀、隨意翻看,就興奮不已。
其中一站,去了神田神保町。
神保町是馳名全球的古書街,街邊巷內林立販售古籍古畫的店家、多家名聲響亮的出版社,風氣似是昔日台北重慶南路書街,卻更盛。會知道這兒,是從林文月老師的文章〈重遊神保町〉讀來的。她說自己每回到東京必遊神保町,很喜愛這裡散發的新舊書香,就算行程中能自由走動時間有限,仍會想盡辦法來逛一逛。
那篇文章於七○年代寫成,今日實況自然與文中所述有些不同了。比如她帶著齊邦媛教授一起去的「三省堂書店」。
三省堂書店創立於明治時代,至今已逾百年,既售新書也推出自家出版品,是神保町的重要地標。我對日本書店的印象,好長一段時間停留在蔦屋、大垣那樣子的新穎風格,當走進三省堂店門時,店內模樣卻跟我所想像的有些落差。此處裝潢不堂皇,燈光不優美,許多櫃架顯得呆板傳統,時髦雜貨商品也相對少。然而店內書冊滿滿,這裡不賣氛圍,氣質更接近兒時常去的地方書店,樸實不浮華且內斂。
日式風格的讀書風景
質樸的陳設風格外,三省堂還與其他書店不太一樣:
一,一樓角落一張展示小桌上放了幾張大紙,細看,原來是未完成的書腰打樣。這些帶有手寫標記、裁切線的書腰打樣,能讓客人在書店內一窺出版流程有趣的細節,在台灣未曾見過這樣的展示,心底很是讚佩書店及出版社合作的創意。
二,在結帳台前擺了一張方櫃,櫃中分格疊放大小不一的紙張,紙上印有書店商標。客人可以依照開本大小自行取用合適的紙,在檯面上為剛買的新書包折成書套。
總覺得為書本包上紙書套這件事非常日式。有一說是源於日本人普遍注重隱私,通勤族在電車上讀書時,總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讀什麼書;將這紙書套包上後,一方面既有了保密效果,一方面也起了防汙保新的作用。
台灣及日本時下有一種書籍裝幀形式在歐美國家不大普及,即常見的「書衣」——在書的本體之外,還多加印一張外封面。我猜想這很可能就是脫胎自紙書套的作風。瞧許多書本內封面配色和設計取向簡約風格,甚至連書名也印得不大醒目,一旦將獨立於書本的書衣、書腰卸下,僅以內封面示人時,自然也能達到隱蔽書容的目的。當然這只是我的猜測,不曉得最初引進書衣概念的出版從業人員,是否正有此意?
巡禮紀念和懸念
三省堂在日本有多家分店,位在神保町的這間本店配有客用電梯、六層樓面,規模不小。其中逛得最久的樓層,是位於二樓的「文學﹒文庫區」。
所謂文庫,即書籍在出版一段時間後,會發行較小開本的平裝版本。尺寸比手機大些,紙張輕薄,易攜好拿。其中在書架見到吉野源三郎《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文庫本。多年前曾購入中文譯本,今年又在大銀幕上宮崎駿動畫《蒼鷺與少年》中看見此書,想既然在這遇上了,便決意收藏一本,作為此趟書店巡禮紀念。
離開三省堂,往地下鐵走途經一工地,事後才知道,三省堂原本的大樓因過於老舊,已於2022年拆除,此工地正是三省堂原址。而剛才去的那棟樓是臨時店鋪,再過兩年,待新樓蓋成,書店門市亦會歸來重新開張。
我想下次再回訪神保町,應該就能夠見到三省堂重返原址的煥新光采吧!這趟東京行使我企盼著,在我生活的城市中,那些接連熄燈的書店也可能和三省堂老樓一樣,此刻只是暫時闔眼小歇。等未來時機成熟,或許又會在同一座城裡的某個角落重生,再度迎著新舊讀者登門造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