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1日 星期五

華航大徵才 開出200職缺


【先探投資週刊電子報】提供潛力股報導,及分析台股、大盤趨勢、個股漲跌。讓你掌握股市,貼近台股趨勢! 【東寫西讀電子報】摘錄《好讀周報》精彩話題,以推廣閱讀與寫作為核心內容,讓您掌握每周最新內容!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2/01/22 第528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華航大徵才 開出200職缺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看好航空貨運業務穩定成長,客運終將逐漸復甦,華航公司(2610)昨(21)日宣布大舉招募新人,包含財務處、資管處、行政處、航務處等都開出內勤職缺,總計徵才超過200人。

華航表示,受疫情影響,華航前兩年暫停對外徵才,為培育新世代人才,今年擴大聯合招募,歡迎對航空產業有興趣、有熱情者加入。

長榮航則表示,長榮航近年因疫情致客運業務大幅下滑,目前僅規劃上半年對外招募部分特殊專業人才,但時程未定。飛行員則隨時接受報名,累積相當人數,再通知甄試。

業界指出,即使有疫情干擾航空業,已停滯兩年的人才招募開始鬆綁,顯示航空業對未來看法轉趨樂觀,機師仍為華航持續招募重點,內勤職缺也大量釋出,不過空服員未在招募範圍內。

華航招募人才包括機師、修護員、會計員及資訊、設施、航務等工程師共逾200個職缺。除機師招募全年持續進行,其餘職缺即日起開放報名至2月14日止,預計招募會計員、資訊、設施、航務等工程師內勤職缺。

此外,華航持續招募機師,今年預計晉用 150名機師,其中包含60名培訓機師,大學以上畢業不限定科系、無須航空相關工作經歷、多益 750 分以上都可報考,錄取後將由公司安排至國外接受基礎飛行課程。

華航修護工廠亦將大批招考修護人員,負責各機隊飛機及相關附件維修工作,除了華航自有客、貨機修護工作外,同時服務歐、美、亞洲多國客戶。

業界指出,全世界飽受疫情衝擊之際,華航卻因疫情下積極投入貨運部署,充分發揮21架貨機運能優勢,推升華航獲利更勝以往。今年還是以貨運為營運重心全力衝刺,這也是華航大舉招募新人的主因。

航空貨運過去並非營運重心,華航貨運部門僅800人,跟動輒數千人的客運團隊不可同日而語,但疫情下卻展現超強戰鬥力,並寫下多項驚奇,成為華航獲利的金雞母,推升公司營收獲利回到疫情前水準。

貨運事業除仰賴1,000多位機師全力配合外,修護、地勤等單位支援也功不可沒。

 
企業最愛大學 台大奪冠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在接軌產業的不同面向上,哪些大學最受企業主青睞?1111人力銀行昨(21)日公布「2022企業最愛大學」調查,結果顯示在整體排行榜中,台大擊敗成大,重回冠軍,且理工上、文科下趨勢明顯,資工、財經、長照、藝術時尚崛起,是最具職場潛力的四大學群。

近年來台灣的高等教育面臨巨大的挑戰,全球競爭、數位浪潮、少子化衝擊,促使高等教育持續精進、轉型。

第一學府-臺灣大學近年也致力打造未來大學,打破主修學系框架,推動「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開放式大學」,並讓畢業生不只拿到畢業證書,還能領到領域專長證書,不但有學歷還有「學力」。

1111人力銀行指出,今年是第二度公布不分公私立大學與技專校院的「整體排行榜」,相隔短短一年,榜單大洗牌,台大重回冠軍,整體排名亦有大幅度變動。綜觀前十大名校在榜單中位移趨勢,以理工科系擅場的大學,不但名次躍進,更佔據排行榜的前段班,反觀以人文科系為強項的大學,儘管擠進前十強,但排名已稍稍滑落。

排名前十名的學校分別是臺灣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清華大學、臺灣科技大學、成功大學、政治大學、淡江大學、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商業大學、輔仁大學。

 
低價風電 展現競爭力
記者程士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企業購電首選陸域風電,價格是一大誘因,資誠會計師蔡亦臺指出,在長年的躉購費率曲線之下,陸域風電的價格已經達到最有競爭力的水準,比起太陽光電,企業可以透過更實惠的價格,向售電業者取得轉供的門票。

蔡亦臺表示,2009年《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公告之後,經濟部能源局每年召開躉購費率審定會議,根據不同再生能源技術與開發、興建與運維成本,計算當年的躉購費率標準,而隨著再生能源技術提升、本土供應鏈成熟,各類綠電的躉購費率逐漸降低。

分析產業的用電成本,蔡亦臺表示,觀察近十年平均公用售電價格,最高是2014年每度3.07元,最低則是2017年,每度2.55元,其餘各年平均電價皆在這個區間,起伏不大。

蔡亦臺說,去年平均電價為每度2.66元,但是台電對陸域風電的躉購價格每度卻僅2.3元,這意味著陸域風電業者若是將電賣給民間企業,有機會獲得更高的報酬;而企業購買陸域風電,甚至價格還可能比台電更便宜。

不只是陸域風電,蔡亦臺表示,第三階段第一次離岸風電競標的費率,也已經設定以每度2.49元為上限,同樣低於平均電價,民間企業將有更大的機會,可以爭取轉供。

蔡亦臺認為,台灣目前共有16家再生能源售電業取得能源局許可,可以媒合供給與需求兩端進行售電;甚至連台電也有再生能源售電執照,有資格轉供台電自產綠電給企業。

 
「疫」外新高!行動支付常用度 逼近實體卡
記者黃晶琳、戴瑞瑤/台北報導聯合報
新冠肺炎疫情帶起「零接觸」商機,使用行動支付成為新常態,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昨公布調查,疫情期間使用行動支付的前三大原因,依序為方便(百分之六十三)、優惠(百分之四十七)與衛生(百分之四十一),其中優惠因素較前年下降百分之七,顯示用戶對於行動支付的訴求產生轉變,而衛生因素增幅最高,上漲百分之十四,反映出對於無接觸需求高度重視。

我國電子支付使用者人數已經突破一千五百萬大關,去年因防疫考量,加上五倍券綁定帶動,使得行動支付聲勢走強,今年疫情隱憂仍在,業者表示,無接觸、方便仍是行動支付主打優勢,但預料優惠也不少,主因是今年戰況更加激烈,除了超商、超市通路結盟大戰,三家純網銀也會加入合縱聯盟,業者將打群架祭出促銷,消費者仍可撿到便宜。

MIC產業分析師廖珈表示,除了首選偏好,常用度也是重要指標,去年行動支付常用度首次逼近七成(百分之六十九),追近第一名的實體卡(百分之七十四)與現金(百分之七十一),成為四大支付工具中唯一三年內連續成長者。

MIC特別調查二○二一年全國三級警戒疫情期間的消費者行為,可發現常用現金比率大幅降低了三成至百分之三十八,為所有支付工具降幅最大者;最常用的是實體卡(百分之五十六點二)與行動支付(百分之五十五點七),其中行動支付幾乎追上實體卡。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行動支付與實體卡的差距,從二○一九年百分之二十六縮短至二○二一年百分之五,反映出疫情因素加速消費者使用行動支付的習慣養成;如果疫情持續影響,行動支付常用度也將有機會超越現金。

根據MIC調查,行動支付也是疫情期間消費者使用頻率增加最多者,有近六成消費者提升使用頻率,而增加實體卡比率者有百分之三十四、電子票證增加百分之二十八,減少頻率最多者為現金。

 
銀行數位帳戶 衝破千萬戶
記者廖珮君/即時報導經濟日報

據金管會最新統計,2021年底全台國人開立各銀行數位存款帳戶達1,047萬戶、年增62%,是數位存戶上路六年來衝破第一個千萬戶大關;連線商銀(Line Bank)以73.3萬戶位居老五,首度擠入前五大,純網銀來勢洶洶。

據統計,數位銀行開戶數前四大依序為:台新、國泰世華、永豐與第一銀行。

銀行主管說,這1,047萬戶是包括新台幣與外幣帳戶的總戶數。數位帳戶有三類,多數銀行基於內控,僅允許同一人在該家銀行開其中一類帳戶,但該類帳戶的台外幣可以分開,因此這是「戶數」而非「人數」,實際開戶人數會比1,047萬戶更少。

數據顯示,1,047萬戶中,兩家純網銀占80萬戶,占比7.6%,顯示民眾對純網銀祭出高利優惠或是行銷手法埋單,預期2022年各銀行生態圈、社群媒體競爭將更加激烈,各項加碼優惠將推陳出新,民眾有望受惠。

Line Bank是在2021年初才正式開業上路,僅短短一年就踢走中信銀、王道銀等消金大行,去年底開戶數達73.3萬戶、季增78%。

其中光第三類數存帳戶就達71.5萬戶占最大宗,顯示純網銀在網路社群經營的高效應。

目前數位帳戶依開戶的身分驗證強度,分成三類。

第一類為全新客戶透過自然人憑證開新數存戶;第二類是已經開立帳戶的自行客戶,線上開自行新數存戶;第三類是其他銀行的存款戶或信用卡戶,或是自行卡戶,線上開新數存戶。

據金管會統計,去年底1,047萬數存戶中,以第三類數存帳戶469.3萬戶、占比45%最高。

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說,主因是第三類數位帳戶都是非自行客戶,可以開拓新客戶,招攬客戶也較快。

金管會昨公布各銀行數位存款帳戶數字。

到2021年底共37家銀行(含兩家純網銀)開辦數位帳戶,總開立戶數達1,047萬戶、季增11%,較2020年則大增六成。

童政彰分析,數存帳戶破千萬戶有四大原因,一是各銀行透過網路媒體做行銷推廣,拉抬網路聲量,吸引客戶開戶;二是提供行銷優惠,包括台外幣高利存款、及跨行轉帳或提領免手續費等,刺激開戶。

三是銀行也搭配其他金融商品優惠,如刷卡就有影音、美食外送或購物折扣或點數,也激勵民眾開戶;最後是去年政府發放振興五倍券,綁定數位錢包有回饋也讓民眾更願意開戶。

 
國際財經要聞
Fed評估發行數位貨幣
編譯湯淑君、洪啟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聯準會(Fed)已啟動評估發行央行數位貨幣(CBDC)利弊得失的程序,設法跟上全球金融創新潮流並維護美元的支配地位。此舉象徵Fed朝研議發行數位美元邁出重要一步。

在各界引頸期盼數月後,Fed終於在20日發布厚35頁的討論文件,作為內部未來數月辯論此議題的基礎。Fed形容這是研議數位美元能否改善國內支付系統安全與效益的「第一步」,但強調此刻立場未「偏向任何政策結果」,發布文件也不代表即將做出決定。

Fed將徵詢公眾意見至5月20日止。Fed主席鮑爾說:「在我們檢視央行數位貨幣利與弊的同時,我們期盼社會大眾、民選代表和來自各界的利害關係方都能參與。」Fed表示,希望國會議員能通過立法、授權發行CBDC。

近年來,Fed對發行CBDC的構想裹足不前,並表明除非利大於弊才會推出,以致在這方面落後其他主要央行。目前Fed官員對CBDC看法分歧,短期不太可能決定是否發行數位美元。有別於民間加密幣(如比特幣),Fed版數位貨幣與美元鈔券、硬幣一樣,須由央行發行並提供擔保。

Fed列舉發行CBDC的一些潛在益處,包括確保美元在國際金融體系的支配地位、改善跨境支付、增進金融包容性、讓美元更易搭配新科技使用;潛在副作用包括,導致傳統銀行帳戶存款流失、使銀行擠兌更頻繁和更嚴重。

由於避險情緒籠罩市場,加密貨幣21日盤中走低,比特幣下跌6.7%至38,573.8美元,跌破4萬美元,落到五個月谷底;乙太幣跌9%至2,803美元,是去年9月底至今最低。彭博資訊報導,從去年11月觸及歷史新高後,加密貨幣整體價值在這兩個月內蒸發了約1兆美元。

 
綠能成本下滑 暫告段落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擾亂供應鏈,加上再生能源科技與製造技術進步都面臨瓶頸,再生能源的成本已停止下降,太陽能面板價格過去一年來大幅上漲50%,風電渦輪上漲13%,電池價格也首度上漲,使全球能源市場面臨新的供給危機。

美國Encore再生能源公司表示,目前太陽能面板每產生1瓦電力的成本約0.35美元,高於2020年中時的0.30美元。

Rystad能源顧問公司專家指出,目前太陽能模組的原材料成本占70%,供應商幾乎沒有降價空間。去年太陽能板的主要材料多晶矽供給短缺,成本提高,海運成本也大幅增加。

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與Wood Mackenzie顧問公司預測,2022年美國太陽能板裝設量將減少15%。中國大陸業者投入數十億美元建立多晶矽新廠,預料今年供應吃緊可望緩解,但只可能使價格短暫下降 。

風能的情況也類似。2010-2020年期間風電價格劇降48%,但現在價格已持平,預料到2030年期間只會下降14%。彭博新能源財經指出,「這是產業趨於成熟的信號」。

風能製造業者將繼續生產更大型的裝置,以降低每瓦電力的生產成本。但渦輪愈大,需用更多材料,尤其是鋼鐵,而鋼價去年大幅上漲,預料未來幾年將居高不下。

電池價格也影響。彭博新能源財經預估,今年電池價格將上漲2.3%,是12年來首度上漲,因材料上漲、全球需求增加及供應鏈吃緊。但電池業科技還有進步的空間,價格仍有望大幅下降。

美銀分析師認為,由於風能及太陽能開發計畫的槓桿比率偏高,各國央行相繼收緊貨幣政策帶動利率上升,也將提高開發計畫的成本。業者指出,若科技沒有新突破、業界未掀起整併潮,價格將趨於穩定,不太可能再大幅下降。

 
Omicron亂市 Fed利率決策左右為難
編譯陳家齊/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聯準會(Fed)看似已準備好改變貨幣政策立場,強力打擊通貨膨脹,卻在這個冬季遇上新冠肺炎Omicron變種病毒爆發疫情,搗亂經濟與就業狀況,金融市場也陷入動盪,Fed決策將更加左右為難。

投資人似乎已準備好迎接Fed收緊政策,但疫情造成的經濟不確定性,使Fed下周利率決策會議受到多方面因素拉扯,考慮層面非常複雜。

Fed去年12月已明言今年將開始升息,官員多半預計今年至少升息三次,下周會議多半被認為將為3月升息鋪路。一些分析師甚至認為Fed 3月可能一次升息2碼,以加速壓制物價。Fed也將開始縮減目前規模近9兆美元的資產負債表。

但是,Omicron病毒超高傳染力已使美國經歷比上一個冬季更快速、更龐大的感染潮,政府雖然不願嚴格封鎖,但一些民眾「自行隔離」減少出門,以及染疫員工須請病假無法上工,已開始對美國經濟活動造成降溫作用,最新零售銷售數據表現就令人失望,1月16日止當周美國勞工出勤狀況也驟減5%。

即使美國能很快度過疫情高峰,但聯邦政府開始停發慷慨補助,也將使美國民眾荷包變瘦。牛津經濟研究院經濟學家克拉契金就指出,疫情擾亂已減弱美國經濟今年初以來的復甦力道。Fed目前傾向把疫情衝擊看作是「暫時性」問題,但有分析師警告,Fed可能錯估了貨幣政策與財政支出一同緊縮帶來的衝擊。

 
拜登盛讚英特爾在美投資200億美元建晶片廠計畫
華盛頓21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全球晶片短缺導致通貨膨脹高漲、重創美國總統拜登領導地位之際,拜登對半導體製造大廠英特爾(Intel)投資200億美元在俄亥俄州興建新廠的「歷史性」計畫深表歡迎。

法新社報導,身旁站著英特爾執行長的拜登在白宮表示:「這真是在美國,及對美國勞工的歷史性投資。」

拜登說:「這項對俄亥俄的歷史性投資,是美國史上最大規模的半導體製造投資之一。」

 
美科技股還沒跌完
編譯湯淑君、劉忠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近來全球公債殖利率上漲,對科技股造成壓力,科技股為主的美國那斯達克綜合指數在跌入「修正」領域後,21日早盤續挫2%。分析師指出,利率上漲和企業獲利下滑成為股市兩大惡兆,年底前走勢取決於聯準會(Fed)縮減資產負債表的規劃步調。

美股三大指數21日早盤表現低迷,道瓊工業指數跌逾200點,科技股仍承受賣壓。Instinet技術分析師卡佩雷利表示,美國科技股連番重挫,凸顯一個簡單原因:市場氛圍已從「逢低買進」轉變成「逢漲就賣」。Cornerstone總體公司選擇權主管克許說,過去投資人擔心錯失漲勢,現在是擔心被套牢,因此正把握上漲機會出場。

卡佩雷利也警告,從技術分析角度來看,仍未到「超賣」地步,這意味「或許還會有更多賣壓出籠」。

那麼,什麼跡象可能顯示市場準備好絕地大反攻?卡佩雷利說,投資人宜緊盯那指是否出現「高點變高、低點也變高」的型態。對照下,那指當前走勢呈現「低點變低、高點也變低」的向下趨勢,在這種環境下,「逢漲就賣」是合理的,有意撿便宜的投資人宜先靜觀其變,等市場氛圍轉變再說。

跡象顯示,近來投資資金有輪動到金融股和能源股的趨勢,看好未來一年價值型股票表現將勝過成長股。但這波輪動轉移並不均衡,斷斷續續觸動盤勢震盪。

美國銀行以哈奈特為首的策略師團隊指出,利率上漲與獲利下滑是股債市雙重不利組合,悲觀認為今年股債報酬率恐為負值,上半年遭遇「利率震撼」,下半年碰到「衰退恐慌」。

 
Netflix帶頭下殺 道瓊下跌450點、那指重挫385點
財經新聞組/綜合報導世界日報
那斯達克綜合指數21日大跌,創2020年以來最糟單周走勢,串流媒體巨頭Netflix的大跌將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指拖入更深的修正區域。

那指下跌385.1點或2.72%至1萬3768.92點。自17日以來,那指下跌7.6%,創2020年10月以來最糟單周表現。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下跌450.02點或1.3%至3萬4265.37點。史坦普500 指數下跌84.79點或1.89%至4397.94點。

道指和史指均連續第3周下跌,且為2020年來最糟單周走勢。史指現在已較歷史高點下跌逾8%。

Netflix令人失望的上季財報是科技投資人的最新挫折。在該公司第4季財報顯示用戶成長放緩後,這家串流媒體巨頭的股價暴跌21.79%。其競爭對手的股價也下跌,其中經營Disney+串流媒體服務的道指成分股迪士尼下跌6.94%。

Netflix是本季第1支公布財報的重點科技股,蘋果和特斯拉將於下周公布財報。特斯拉下跌5.26%。亞馬遜和Meta Platforms等其他科技股分別下跌5.95%和4.23%。

與此同時,Peloton 21日反彈11.73%。在被報導暫時停產其健身產品後,這家互動健身自行車和跑步機製造商在20日交易中暴跌23.9%。

成長股的重大跌幅推動那指進一步進入修正區,因為利率上升使科技股的高估值看來不再具吸引力,從而給科技股帶來壓力。那指較11月的收盤紀錄高點下跌14.25%。

FactSet數據顯示,那指今年開局以來14個交易日走勢為2008年以來最糟。

Leuthold Group首席投資策略師保爾森(Jim Paulsen)表示:「以過去幾天股市情緒低迷觀察,基本面已經不重要,因為市場走勢完全取決於技術支撐位。」

他說,「在這次崩盤達到一定水平之前,債券殖利率、經濟報告甚至財報發布等基本面可能不會產生太大影響。在交易員和投資人再次重新考慮基本面因素之前,現在的恐懼必須被一些股市穩定因素所消除才行。」

那指陷入掙扎主要是由於本周政府債券殖利率飆升。由於投資人關注聯準會(Fed)升息和收緊貨幣政策的時間表,美國10年期國債殖利率19日一度高達1.9%。然而,債券殖利率在21日回落。

投資人現在將注意力轉向定於25日展開的Fed 1月為期2天的政策會議。

富國銀行投資研究所全球市場資深策略師任恩(Scott Wren)表示,「雖然未來一兩年的升息將代表Fed政策的轉變,但我們不認為政策具有限制性,我們也不認為一開始的升息會破壞經濟復甦。」不過,他承認升息將對市場注入波動性。

本月美股在收盤前經常出現拋售潮。根據Bespoke Investment Group截至19日的分析,史指在1月的每個交易日最後1小時內平均下跌0.16%。 Bespoke發現,1月的平均最後1小時表現居所有月份的1%,是 2000年以來第三差。

本周小型股也受到重創。羅素2000指數創下2020年6月以來最糟單周。該指數21日下跌1.8%。

隨著投資人為Fed做好準備並以更高的利率拋售高風險資產,比特幣在21日受到重創。該數位資產下跌超過10%至3萬8233元左右。

 
要聞
翰品花蓮館 申請重建
記者嚴雅芳/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雲朗集團出售旗下翰品酒店的建物與土地,昨(21)日宣布以11.78億元出售予盛弘醫藥,翰品酒店桃園館將於2022年4月結束營業;此外,雲朗旗下翰品酒店花蓮也將在今年提出拆除重建的申請,未來不排除自己重建、也可能申請危老,將持續布局精緻、頂級旅遊、住宅及物業管理市場。

座落於桃園市中心火車站旁的翰品酒店桃園館,前身為中信大飯店桃園館,2012年更名為翰品酒店,長期以長住商務旅客為主要經營族群。

雲朗集團表示,因轉型後的發展重點將調整為專注高端旅遊服務,同時延伸品牌優勢至高端物業管理,以強化品牌效益,因此翰品酒店桃園將營業至2022年4月30日止。

雲朗集團表示,過去兩年疫情嚴峻期間,堅持不裁員減薪也不放無薪假以照顧員工,一方面集團會全面安排願意內部轉調的同仁至其他營業據點服務,另一方面在服務業普遍缺工的情況下啟動轉型計畫,也便於有其他考量的同仁轉換新職。

此外,雲朗旗下翰品酒店花蓮亦將在今年提出拆除重建的申請,公司表示,不排除自己重建、也可能申請危老。未來將以全新面貌問世,持續布局精緻、頂級旅遊、住宅及物業管理市場。

雲朗觀光集團於今年營運即將邁入第13年,從台灣跨足到義大利,2016年雲朗買下位於佛羅倫斯百花大教堂正對面的古建築Palazzo Portinari Salviati,經過近六年的古蹟修復過程,成為雲朗觀光最新的複合式飯店與豪宅物業,也開啟雲朗轉型以高端、頂級旅遊服務為發展方向。

雲朗觀光集團表示,在義大利的第六處據點Palazzo Portinari Salviati,將在2022年第2季開幕試營運,是雲朗首度跨足飯店結合豪宅、精品店的複合式飯店物業。該案目前共構的飯店式豪宅已接近完銷,讓集團正式跨入多角化的經營模式,開展飯店、餐飲、物業管理等高端市場服務。

 
肯德基、必勝客可能易主 怡和洋行傳考慮出售台港業務
編譯洪啟原、記者嚴雅芳/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消息人士透露,怡和控股公司(Jardine Matheson)正考慮出售怡和餐飲集團,該集團握有台港澳及越南的肯德基與必勝客加盟經營權。

彭博資訊報導,怡和控股正考慮對旗下餐飲集團進行策略調整。總部位於新加坡的怡和控股,事業版圖涵蓋不動產、運輸、零售以及豪華飯店。消息人士也說,怡和餐飲集團也在緬甸經營必勝客。

消息人士說,怡和已與顧問進行初步討論,這些討論仍在初步階段,最後可能決定保留餐飲集團。

肯德基與必勝客母公司百勝餐飲集團(Yum!Brands)於2010年出售台灣的肯德基事業,隨後在2013年把港澳的肯德基加盟經營權賣給怡和。不過,針對外電報導的消息,肯德基與必勝客的台灣經營層並未做任何回應。

根據怡和控股的官網,怡和餐飲集團在亞洲地區經營逾900家餐廳,僱用超過2.7萬名員工。半年報顯示,截至去年6月,餐飲事業貢獻集團1,800萬美元獲利,高於2020年同期的1,500萬美元。

 
海運價連跌二周 市場警戒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農曆新年假期即將到來,亞洲出口貨量減少,上海航交所昨(21)日公布最新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連續第二周走跌,遠東到美東線跌幅較大。航運業界指出,市場是否反轉向下,未來運價下跌幅度是重要觀察指標。

航運業者分析,運價不可能一直居高不下,回檔修正才是正常走勢,隨中國大陸許多地區已開始放假,需求減少,運價走跌反應市場需求,這樣的回跌走勢很健康。

最新出爐運價中,SCFI上周終結連九周上漲、連六周刷新高紀錄,本周連續第二周下跌,指數小跌0.81%,來到5,053.12點。其中歐洲線表現較平穩,遠東到地中海每TEU(20呎櫃)小漲0.03%來到7,522美元;遠東到歐洲線每TEU運價7,783美元,跌0.18%。

大家關注的美西線每FEU(標準40呎櫃)上周開平盤,本周小跌0.23%,價格來到7,976美元;遠東到美東線的表現最疲軟,本周下跌3.34%,價格為11,337美元。

近洋線維持漲跌互見,遠東到日本關西較前一周上漲23美元,遠東到日本關東較前一周下跌7美元,遠東到東南亞較前一周下跌13美元,遠東到韓國較前一周下跌7美元。

航運業者指出,全球運價走勢去年以來已脫離過去景氣循環軌道,去年11月逐漸進入淡月,然運價連九周上漲。現在看來已開始隨季節需求回檔,1月下旬大陸許多工廠已開始休假,運價回檔是正常情況,只是最近買盤縮手後,要看回檔幅度有多大,只要不是崩跌,都不用擔心。

業界認為,市場回跌不要過度悲觀,像去年一度大家也過度看壞,悲觀情緒似乎過頭,貨櫃輪依舊寫下驚人營收、獲利;今年供需上,物流僵局仍將持續,市場消費趨勢及庫存補貨將支持需求維持上升周期。

 
百年老屋 也有好行情
記者朱曼寧/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百年老屋也有行情!據實價登錄統計,2021年六都「最高齡」的老屋交易落在桃園,屋齡達105年,總價950萬元,第二名為高雄,屋齡104年,總價1,290萬元,第三名則分別是新北、台南,屋齡95年。專家分析,老屋齡房屋具有兩大效益,都更改建及店面收租,加上房價相對親民,因此吸引買盤購置。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一般自住型購屋者「喜新厭舊」,對於購買屋齡超過30年以上的物件仍有疑慮,因此市場上老屋交易,主要分兩大類,一則位屬精華商圈,有店面租金收益價值,一則為都更改建效益,可吸引投資者進場整合。

桃園市榮登2021年六都交易最老建物,位在桃園區新民街一處兩層樓的加強磚造透天厝,鄰近火車站,建築完成年是1917年,屋齡高達105年,為建物26.19坪、土地14.22坪,2021年12月出現交易,總價950萬元。

台灣房屋中興直營店店長邱聰德指出,該透天店面坐落於站前商圈,周邊有文昌公園、市立圖書館,地段具有商業效益,都更危老整合不易,買家應該是看上店面租金效益,目前周邊店面加二樓的使用空間租金行情,每月有機會在3~4萬元上下,投報率約在3.8~5%,算是一筆不錯的投資。

高雄的百年老宅,是位在鳳山區光遠路257巷內一處透天,去年4月交易1,290萬元,屋齡104年,成為2021高雄最老建物交易,目前是由「海島水藝水族設計」經營使用。

至於台北市2021年最老屋齡為70年,位在北投區育仁路12巷,目前為永琦國際會館(建築公司);新北市則位在淡水區重建街,屋齡95年,顯示為住家使用;台南市位在鹽水區中山路,屋齡95年,現為月之美術館;台中市位在東區大公街17巷5弄,屋齡85年,也顯示為住家使用。

 
三商壽去年每股賺0.42元
記者陳怡慈/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上市公司三商美邦人壽昨(21)日公布獲利自結數,去年稅後純益10.9億元、年減24.3%,每股稅後純益0.42元、年減31.1%。

該公司財務長曾裕芳表示,今年營運最大重點為,「為接軌兩大國際制度IFRS 17跟ICS做最好的努力跟準備」。

曾裕芳指出,為接軌IFRS 17跟ICS,除了商品面銷售長期來說價值型的保單,財務面去年底董事會已經通過,將辦理現金增資、發行4.3億股普通股,資金預計今年3月底到位。

上述現金增資案目前尚未完成定價,以公開說明書每股8.2元計算,籌資金額約35.26億元,為三商美邦人壽2011年、過去12年來最大現增金額,展現股東永續經營的決心。

外界關注三商美邦人壽為接軌兩大國際制度,2026年之前,是否湧現增資壓力,每年辦理現增將成為常態,曾裕芳對此表示,會持續評估現增需求,沒說一定會或一定不會。

她說,公司為了走長期穩定的發展道路,三年前已經開始在商品面朝投資型保單轉型,今年也會增加健康險、傷害險等保障型商品銷售,以賺取死差益。

三商美邦人壽去年初年度保費(FYP)322億元,較前年增加15%,投資型保單占比達到85%以上,今年目標還是會維持占整體FYP八成以上水準。投資型保單採區隔帳戶、投資損益由保戶自負盈虧,對壽險公司的財務狀況影響較小。

她表示,公司會以投資型保單附加健康險或傷害險的方式來推廣保障型商品,另外,過去有些商品訴求給保戶長期保證,未來保證期間會調整成定期險的形式而非終身險,這些都有助降低公司財務負擔。

國內多數壽險公司喜歡用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來因應匯兌風險,三商美邦人壽則是採取向銀行辦理外匯避險的策略,去年底國外投資的資產高達85%都有避險,因為避險比率高,即便去年底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餘額僅4.12億元,也暫無增提準備金的壓力。

 
富邦起家厝 五年後重生
記者陳怡慈/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富邦產險大樓昨(21)日舉行拆除祈福儀式典禮,該棟大樓在2020年11月通過危老重建申請核准,預計五年後,將蛻變為地上27樓,地下五樓的新一代富邦產險總部大樓。

富邦產險表示,總部大樓重建後不僅有利於重塑都市市容,也有助於富邦產險獲取長期穩定租金收益,並帶動周邊商業活動量能,這也是富邦集團以實際行動,表達對政府都更政策支持。

昨日出席典禮的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表示,富邦產險自1961年開業至今已逾60周年,一甲子以來,富邦在台灣這塊土地深耕、茁壯,至今已經成為橫跨金融、電信、不動產、公益、文創等領域之綜合性集團。

富邦產險是集團各關係企業中成立歷史最悠久者,也是台灣第一家民營產物保險公司,富邦產險大樓堪稱「起家厝」,現在大樓將拆除重建,象徵富邦邁入新的里程碑。

 
科技業投資商辦 衝683億
記者朱曼寧/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商回流、產業升級,商用不動產熱,2021年科技業投資工業廠房、廠辦、辦公室,創十年新高,據信義全球資產公司統計上市櫃科技業投資不動產,近五年總金額達1,940億元,其中2021年達683億元,較2020年年增83%,也較次高的2019年400億元,增70%,顯見科技業在產業升級下,持續布局商用不動產,也帶動商辦及土地市場交易火熱,並創造就業機會與周邊商圈聚落繁榮。

信義全球資產總經理柯宏安表示,科技業擴廠熱度來自三大動能,第一,2017年中美貿易戰起,台商積極把高端製造技術遷回台灣;第二,疫情影響,遠距學習或辦公設備需求爆發,使科技產品訂單量增加;第三,除半導體缺貨潮帶動上下游供應鏈擴廠,全球減碳趨勢下,綠能、電動車及5G等潛力產業也積極發展。

在動能強勁下,近五年科技業購置不動產出現兩種趨勢,首先,在爭取全球供應鏈急單時效,以及工業土地不足下,企業明顯以購買現有廠房的物件為優先策略,自2018年起連續四年購置工業廠房的單年交易規模皆破百億,2021年更達304億元,更為近十年最高。

另一趨勢則是購買辦公廠辦量增加,多用以做為總部辦公或研發等企業長期發展使用,2021年科技業購置辦公廠辦規模達193億元,同樣也是近十年最高。

柯宏安指出,從近五年包含台積電、台達電、大立光等許多科技大廠均再度加碼擴廠的狀況,都顯示出企業硬需求,這也讓科技產業成為不動產市場發展的重要角色,未來為了能找到大面積的廠房及工業土地,可能有更多企業會往中南部拓點,且以規劃完善的產業園區為進駐首選。

近年單筆交易金額最高為2019年為聯強國際63.58億元買聯強國際大樓13~27樓;2020年為台積電48.4億元買南部科學園區台南園區土地;2021年仁寶與康舒科技以約81.98億元,拿下北投士林科技園區地上權案。

 
吳東進挺「朋友」 新光醫療團赴帛琉抗疫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灣友邦帛琉近日驚傳新冠疫情大爆發,新光醫院已接獲帛琉政府提出緊急醫療協助請求,希望我方派出醫護團和防疫物資。新光醫院董事長吳東進得知訊息後,親自督促醫院組團,預計今(22)日出發。

吳東進也在昨天為醫療團舉行授旗儀式,由於醫療團成員農曆春節將無法返台,吳東進也自掏腰包,為每位成員加發10萬元獎金。

新光醫院表示,帛琉受關島年初以來疫情急遽升溫影響,近日境外移入病例大增,並開始有帛琉本土案例出現,疫情急遽轉變帛琉政府向新光醫院提出防疫及醫療協助。

吳東進在笫一時間得知後,立即指示新光醫院在最短時間內籌組防疫醫療團投入醫護人力及物資,協助帛琉政府防疫及醫療。吳東進表示:「帛琉是我們的朋友」,他下令醫院立即成立「新光帛琉COVID19 防疫醫療團」,預計今天出發。

新光醫院表示,這次出發前往帛琉的醫療團隊,防疫協助結合外交部捐贈快篩試劑及口罩之外,吳東進也響應外交部呼籲,加碼捐贈包括亞培快篩試劑1萬劑、N95口罩2,000片、血氧機65台、快速PCR試劑168劑及防疫必須的急重症藥品等物資,即刻支援讓帛琉民眾安心。

新光醫院院長侯勝茂表示,此次帛琉疫情來的相當快又猛,故第一時間出動院內防疫團隊,由感染科黃建賢主任率團。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