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31日 星期一

No.460 操作鍊概念:陶器技術分析與實驗重建比對(下)、記白冷會葛德神父在台最後一次耶誕彌撒典禮、一起走讀部落,實踐文化平權:記2


【旅讀or電子報】提供獨特多元的中國旅遊提案、文化觀察參照,讓你藉旅遊、深入生活之際,掌握其脈動。 【名人堂電子報】有來自各行各業的知名人物,無論大事、小事,都能提供你豐富、獨特的名人觀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2/01 第46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考古探索
  操作鍊概念:陶器技術分析與實驗重建比對 (下)

話題•話語

  記白冷會葛德神父在台最後一次耶誕彌撒典禮

博物館頻道

  一起走讀部落,實踐文化平權:記2021年「走讀嘉蘭」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南科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卑南遺址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南科考古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博物館花絮

  康樂本館自90年開幕至今,已服務民眾20年,為了提供更優質的博物館體驗,自109年起進行展示更新工程,現階段休館中,然而休館不休息,康樂本館將環境教育課程經由專業的設計及轉化,變成精彩的教具箱,直接將博物館資源帶到學校內!

  目前本館教具箱共有兩大主題,分別是臺灣的飛魚及臺灣玉的奇幻旅程。臺灣的飛魚教具箱將介紹臺灣海洋裡的飛魚種類、文化以及永續利用之道;臺灣玉的奇幻旅程則介紹臺灣史前玉器的來源,並認識臺灣史前玉器不僅在臺灣島內流竄,更經過當時海上貿易商人,輸出到海外去,變成各地的舶來品!

  現在111年度環境教育課程服務開跑,場次有限,歡迎學校立即預約報名。詳情請洽康樂本館089-381166#561孫先生或卑南遺址公園089-233466#210陳小姐。

文•圖/史前館

 


 

  虎年已至,2月1日發報日正值農曆初一,史前館全體同仁在這裡跟固定閱讀《發現》電子報的舊雨新知好朋友們說聲新年快樂!

  大家在上一期文章看到了考古界運用「操作鍊」這個概念,這一期就要從潮來橋遺址的陶片歸納出來的診斷性特徵,並透過陶藝家製作陶器的實驗成果,解釋與比對潮來橋遺址陶器製作的操作鍊。

  在東海岸長期受人尊敬與愛戴的葛德神父於去年11月返回瑞士,本期文章回憶神父最後一次主持的兩場子夜彌撒,也藉電子報一小角向2月21日生日的神父說聲生日快樂!虎年新年快樂!

  史前館去年辦理「走讀臺灣」的活動,其中「走讀嘉蘭」這一場結合了共學、陪伴、培力、平權等多種概念進行線上與實體操作,這一期就從文化平權的角度來看待博物館與部落的合作歷程。

  新的一年,願大家平安保重,防疫工作繼續照樣不鬆懈!

 
 

操作鍊概念:陶器技術分析與實驗重建比對 (下)

文•圖提供/吳意琳


操作鍊概念陶器實驗

  如前一篇文章〈操作鍊概念:陶器技術分析與實驗重建比對(上)〉,操作鍊的分析方法是先確認使用何種技術來製作,所提出詮釋的「技術」必須有清楚的製作程序。另外,考古學家需確認遺址裡出現的「技術」是只有一種,還是多種,藉此而討論人群的接觸互動。

  依據潮來橋遺址的陶片歸納出的診斷性特徵,我們建立了技術分群的樹狀圖,因為初始階段通常會被下一個階段的手勢所覆蓋,不容易判定。

  筆者初步認為團泥法是主流方式,所持的理由是未觀察到泥條製作所容易產生的破裂偏好狀態。至於某些容器的口部與足部有使用平行疊壓的細緻手法添加泥條以延長口部或足部,這屬於器身附加部位的作法,顯示潮來橋遺址的陶匠能夠純熟使用泥條技法,但似乎沒有運用在器身的成型階段。

詳全▲TOP

 
 

記白冷會葛德神父在台最後一次耶誕彌撒典禮

文•圖/劉世龍


葛德神父在都蘭天主教堂主持耶誕彌撒

  來自於瑞士的天主教白冷外方傳教會(Bethlehem Mission Society)在1953年陸續遷移到臺東,耕耘這個貧困急需支援的後山地區,也已經將近68個年頭。當年全盛時期47位正值壯年的天主教神父,懷抱著誠謙與悲天憫人的胸懷,為臺東的醫療、慈善與教育長年協助弱勢。

  白冷會在臺東建樹許多,尤其重視技職教育,引進德國師徒制教育系統,創建了公東高工,培養一批批在木工上非常專精的學生並赴德進修。也商請名建築師達興登(Justus Dahinden)設計公東教堂,並由費宥諒(Karl Freuler)神父與傅義(Bro. Felder Juilius)修士兩位神職人員,前前後後在花東海岸建造近50多座教堂建築,提供海岸線各部落的天主教信仰中心,同時也透過神職人員對各部落的探訪與幫助,凝聚了部落間的向心力。

詳全文▲TOP

 

 

一起走讀部落,實踐文化平權:記2021年「走讀嘉蘭」

文/Kuli Kilang古力�眳唌]劉少君)


嘉蘭村入口八大柱廣場祈福稟告儀式

起步走

  2021年的走讀部落活動是我第二次協助辦理,原本是想透過去年走讀部落在布農族崁頂部落的經驗,為視障團體辦理一場部落體驗活動,想說採用類似的製作輔具流程以及類似的口述影像報讀部落環境,應該是沒有太大的問題。

  然而這次「走讀嘉蘭」的活動,因為疫情上升到三級防疫,所辦的走讀部落活動不能再如去年走讀崁頂般辦理實際體驗活動,自然也就無法一對一帶著視障朋友走在部落的路上,細說體驗部落文化的氛圍。

  那麼,2021年史前館想要透過「走讀嘉蘭」傳遞什麼主要的訊息?在以往,史前館辦理走讀部落的活動,會先以一個繪本故事作為體驗部落的出發點,所以討論將導讀《巴里的紅眼睛》繪本故事為基本認識排灣族文化。這則故事與嘉蘭有什麼連結?史前館的工作團隊希望走讀部落是以部落的想法為主,從Maljivel部落族人的角度又是怎麼看待這則故事呢?在與嘉蘭Maljivel部落族人討論後,如何帶領外地人來到嘉蘭,認識Maljivel部落文化,現場要呈現什麼,嘉蘭有什麼資源,Maljivel部落又是什麼樣的部落現況等等。

詳全文▲TOP

 
 

史前館臉書(Facebook)粉絲頁!

追蹤東部康樂本館與卑南遺址公園的消息請往這邊「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追蹤南部南科考古館的消息請往這邊「南科考古館」
粉絲頁按讚,就可以不定時收到最新的史前館活動訊息以及其他相關連結!誠摯歡迎您的大拇指來按讚!

 

特展:

  • 「考古•工具•人」特展 ft.辛卡米克
    時間:2021/11/18(四)∼2022/2/28(一)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遊客服務中心
  • 「卑南史前大聚落」特展
    時間:2021/11/18(四)∼2022/5/2(一)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展示廳特展室
  • 遠古的臺灣故事
  • 地點:鹿鳴溫泉酒店
  • 崁頂布農家族系譜展──我的名字從何而來
    時間:2019/11/30(六)起
    地點:崁頂3062(臺東縣海端鄉崁頂村3鄰62號)
  • 歸途 Taluma' ─七腳川(Cikasuan)戰役110周年特展
    時間:2018/12/2(日)∼2022/12/31(四)(週六、週日)延展
    地點:花蓮縣壽豐鄉原住民文物館1樓(花蓮縣壽豐鄉光榮一街26號)

》走讀臺灣

  • 走讀史前•追隨風暴之子的履跡
    活動時間:2021/10月•線上播放
    追隨著風暴之子的主人翁瓦利,走訪花東海岸及縱谷的史前遺址吧!地表可見的巨石、散落的陶器或石器,都是史前人群生活的印記,站在遺址上遙想3,000年前,人們奔馳狩獵生活日常的情景,隨著風聲而來的古老低吟。 文本《巨石,你好!》

》教育推廣 

  • 【史前館 ft.辛卡米克系列特展—專題演講】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自然教室 活動報名

    場次

    時間

    講題

    講者

    1/29(六)
    14:00-15:30

    卑南文化人吃什麼?
    -卑南遺址的植物矽酸體分析研究

    康芸甯(遺址發展組研究助理)

    2/12(六)
    14:00-15:30

    作伙來講古

    王仲群(研究典藏組研究助理)

    2/20(日)
    14:00-15:30

    考古挖挖哇!

    姚書宇(研究典藏組研究助理)

  • 「考古•工具•人 ft. 辛卡米克」特展之屁貓考古工具彩繪
    活動時間:2/19(六)14:00-17:0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自然教室
    由屁貓考古隊帶領,展現考古田野發掘作業的工作流程,透過彩繪方式介紹各類工作人員所負責之工作內容與使用工具,製作成文青風格小文具,快來和屁貓一起進入考古的領域吧!
    活動日期: 參加對象:20名 活動費用:$200 活動報名
  • 穿越三千年的風—《風暴之子》解謎探索週
    活動時間:1/22∼2/13 (春節期間1/31-2/6活動暫停)09:00∼16:3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展示廳
    「在旅行時意外受困在卑南遺址公園展示館的我,遇見了一個名為瓦利的小男孩幽靈,他希望我幫助他找到幾個出土文物,那些文物蘊含著他與族人們的記憶,而記憶可以帶他回到一個叫『海境部落』的地方,但那些出土文物似乎都被研究人員鎖在保險箱內了,該怎麼辦才好呢?」…卑南遺址公園限定《風暴之子》實境解謎活動,等你來破解!參加對象:適合親子、一般民眾
    活動費用:酌收活材料費200元(附解謎包,另購門票,破關後可獲得特製紀念品)
    報名方式:開館時間現場報名即可 活動洽詢專線: (089)233466#210李小姐
  • 110年度史前館環境教育課程服務
    活動時間:2021/1/1(五)∼2021/12/31(五)
    史前館的環境教育課程藉由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學員從歡樂中學習臺灣的自然生態、史前文化及南島文化。康樂本館自109年起進行展示更新工程,現階段休館中,將環境教育課程經由專業的設計及轉化成外展課程,將博物館帶到學校內。課程涵蓋:
    ◆家在哪裡 ◆搭乘時光機 -史前辦桌「器」 ◆小小考古學家 -「海」是很愛你 ◆小小人類學家 -你「視」原鄉島

    卑南遺址公園結合史前遺址現址、戶外自然空間以及展示廳,發展出多套環境教育課程等著你來探索,課程涵蓋:
    ◆穿越時空話卑南 ◆食事變!變!變! ◆尋找國家寶藏 ◆新角度看世界

    詳情查詢│預約洽詢│ (089)381166#561 孫先生(本館環境教育推動小組)(089)233466#210 張小姐(公園環境教育推動小組)

 》卑南遺址公園 

  • 預約卑南遺址公園「遺址環境教育主題課程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為史前卑南遺址的所在地,是國內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成立之初即以保存史前遺址為基礎,並以文化再現和環境復原的規劃理念,呈現出一座兼具自然與文化的遺址公園。園區多年來致力於文化保存與自然生態棲地的營造,為了提供民眾多元的學習與提升博物館教育功能,亦致力於推動成為東部地區優質環境教育學習場域。課程方案主軸以「人與自然」為核心,包含有人與自然的互動所產生的文化與環境問題,以及引導人們認識自然及學習如何與自然相處。在此核心理念下,共規劃6套課程方案。
  • 學校暨團體預約卑南遺址公園DIY體驗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是約在三千年前歷史發生的現場,為讓您有親臨歷史現場的感覺,我們規劃的DIY體驗活動是以:再現史前生活聚落文化,及還原當時的生態環境為體驗進行之方式。「做中學」是從事教育工作耳熟能詳的重要方法:「我聽到的容易忘記,我看到的容易記得,我親自做的才真正了解。」所以,我們提供以學童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在這裡讓學童實際體驗三千年前卑南文化的食衣住行等種種生活樣貌,活動透過動手做或遊戲體驗的方式,了解卑南文化公園所擁有的考古人文或生態環境的相關知識與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活動是有作品可以帶回家作紀念,這是學校選擇校外教學時最好的學習與回憶。
行政院廣告

更多博物館最新訊息:http://www.nmp.gov.tw/news/list.php

111年1、2月活動資訊 PDF 下載

▲TOP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