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6日 星期四

面對補選和罷免,國民黨何以若無其事?


【米奇巴克童書魔法盒】讓父母瞭解孩子思考與美感的「天賦」,陪孩子一起快樂閱讀、創意思考! 【人類智庫健康生活週報】提供中醫養生智慧,及最新、最實用的養生健康知識,和你一起呵護全家人的健康!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1/07 第513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內戰與決戰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面對補選和罷免,國民黨何以若無其事?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經濟成長進入5時代?
民意論壇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疫後脫胎換骨 台灣面臨挑戰
歲末大合唱 明天會更好
選賢與能? 怪自己太天真
病毒狡猾變變變 新冠疫情何時了
沒輸給瘟疫 卻陷於錯誤價值觀
酒駕公示個資 護公路正義
「元宇宙」洗腦 中間選民醒醒
車禍零死亡 要視為國安問題
Omicron海嘯 把安全帶繫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內戰與決戰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美國國會山莊暴動事件剛滿一年,拜登餘悸猶存,美國被裂解的幽靈仍在空中徘徊。開過民主峰會的美國依舊惶惶不安,一向當慣「民主表率」,美國的民主竟面臨可能瓦解的考驗。

近日學者的警告充斥美國。有人預言,二○三○年美國可能落入右翼獨裁者的統治;有人認為川普若在二○二四年捲土重來,美國民主將崩潰。更有人認定,美國離內戰已不遠了。

美國學者普遍斷言,川普主義是美國民主的威脅。他上台不久就被喻為美利堅「分」眾國總統,其後即建造了堪比納粹的民粹崇拜和族群仇恨。但川普並非始作俑者,美國激情的民粹主義實源於貧富懸殊、種族歧異的不公社會,它製造了龐大的邊緣失落人群,川普只是他們情感的集體出口。

衡量民粹造成的美國民主衰敗,可拿兩個人當標尺。五十年前尼克森憂慮國會的彈劾,遇水門案自動辭職下台;如今川普仗著民粹聲勢,他雖是暴動的影武者,卻挾持同黨參院議員否決彈劾案。

川普的行徑,在台灣卻是司空見慣。太陽花占領國會,比老美早了多年,還被歌頌成「公民不服從」的經典;川普選舉用的抗中策略,幾是照抄民進黨的教範。美國民主劣化,台灣可說是祖師爺,功不可沒。但民粹頂多讓美國陷入大傷元氣的內戰,台灣卻恐招來命懸一線的決戰!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面對補選和罷免,國民黨何以若無其事?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周日即將舉行台中市二選區立委補選和台北市五選區的立委罷免投票,在國民黨刻意避免「政黨對決」態勢下,氣氛顯得冷清。國民黨對這兩場戰役採取「冷處理」,雖有一定的策略考量,但「避免政黨對決」和「消極以對」或「無處插手」是兩回事。國民黨如此消極,一旦罷免和補選「雙敗」,就能免於敗戰的責任嗎?

對台中的補選,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稱之「在地對空降、服務對口水」的選舉;至於萬華的罷免,則說「尊重在地的公民團體與黨籍議員,以在地聲音展現在地力量」,等於定調「不是政黨對決」,甚至說不想變成政黨對決。除選區的特殊考量,最直接的原因,是國民黨在四公投案打成「政黨對決」卻失敗,所以戰略上改弦更張。這樣的思維有很大盲點,也不像一個有企圖心的在野黨應有的態度。

把所有政治訴求或動員都說成「政黨對決」,本身就是一個迷思。有人認為,公投失敗是敗在國民黨掉入民進黨操作的「政黨對決」陷阱,這個論述未必正確。事實上,公投的失敗,正印證國民黨的動員不足,尤其比起民進黨結合黨政資源鋪天蓋地的反公投,國民黨的訴求幾乎未被民眾感受到。正因黨中央缺乏整體戰略規劃,執政縣市長選擇獨善其身,最後才演變成四大公投皆輸。同樣的情況,在這次選戰又明顯重演。

這次,民進黨繼續濫用黨政資源支持林昶佐和林靜儀,從蔡總統到各級黨政要員皆陪同掃街站台,綠媒並以排山倒海的優勢配合,包括國有財產署也無畏「新東廠」之譏加入戰局,將選情炒成一面倒。相對的,國民黨卻袖手旁觀,彷彿事不關己。在中二選區,或許是顏寬恆陣營要求黨中央不必介入;但不介入並不表示黨沒有角色可以扮演,包括不同層次的宣傳火力支援或對不公平競爭的監督,這難道不是在野黨應盡的責任?

諷刺的是,在國民黨有意無意的「無為」下,對補選和罷免案的支援戰力,反而來自「非國民黨陣營」。例如,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父母「巧遇」顏寬恆,以素人之姿稱許顏寬恆是好人,並對林靜儀多所批評,柯文哲本人次日也加強批林靜儀的火力。另外,近來頗受矚目的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更連日與顏寬恆合體掃街。他們所造就的話題,都超過國民黨的表現;對此,國民黨能不汗顏嗎?

追根究柢,國民黨選擇「避免政黨對決」,未必是「選區特殊性」之需要,而是國民黨自己的「特殊性」。說穿了,民眾固然憎惡藍綠惡鬥,但對於毫無熱情、不想努力的政黨,必然是失望多於寄望。國民黨的問題,是看不清自己要走什麼路,無法釐清自己要對抗的是什麼,乃至忘了爭取選民需要熱情、誠懇與用心的經營。補選和罷免都是重要的政治活動,民進黨伺機進行全台政治力總動員,國民黨卻坐等明牌揭曉。如此消極,誰會押寶藍營?

且看韓國瑜日前舉行的新書見面會,有超過萬人參加,支持民眾在現場大排長龍,展現極大熱情。這顯示,對當下政治失望的民眾不是沒有期待,他們在等待被召喚;但國民黨不僅缺乏有熱度的政治人物,甚至連面對眼前的政治議題都冷冰冰,這要怎麼吸引人?

國民黨不必凡事擺出政黨對決陣勢,但也不必害怕對決。重要的是,作為最大在野黨,國民黨不能失卻從政的熱情;在碰到執政黨無理取鬧時,即使無力反制,也要記得時時向民眾說明、報告,因為他們才是台灣政治的最後仲裁者。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經濟成長進入5時代?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英國智庫經濟及商業研究中心(CEBR)預測,中國大陸經濟將在2030年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這比去年的評估推遲了兩年,原因是美國的經濟成長較預期好。與此同時,由中國大陸清華大學李稻葵主持發布的「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形勢的分析與預測」,對2022年中國大陸經濟的觀察是「雖然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但如果疫情防控得當,且各項政策調整到位,中國經濟仍有望保持在5.8%的較高增速。」

一方面,就國際比較而言,看好中國大陸在2030年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另方面,卻估計今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將進入「5時代」,兩者看似有違和之處,其實不然。因為CEBR認為中國大陸經濟今後是持續走緩的,亦即每過五年平均成長率會下降1個百分點,這樣的分析與預測,難免會讓人聯想中國大陸經濟揮別中、高成長率的時代,並且進入一個再無回升可能的長期趨勢。但我們認為,情況並非如此悲觀,以我們的觀察與研判,當前大陸經濟成長率處於6%或5%的狀態,放在一個較長期如30年的周期中觀察,或許是一個「U」型曲線的低谷;換言之,大陸的經濟成長率可望回升至少到7%或8%中度成長的水平。

自1979年改革開放之後,前30年,大陸經濟平均增速達10%,自此之後即呈階梯式下降。2012年開始,約有四年,進入到7%至8%的「7時代」;2016年之後進一步減速,迄2021年進入「6時代」。因此,從2022年開始進入「5時代」亦不讓人感到意外。關鍵是再接下去會怎麼走?是一路持續下行就像CEBR的預測?或是在5%上下築底?或是還有可能反彈、像U型曲線一樣地回升。我們的研判之所以傾向於後者,主要有以下幾個理據。

首先,大陸經濟自2012年以來呈現的階梯式下滑,主要是習近平在2013年上台後針對以往經濟發展的「偏、錯、腐」進行了矯正的效應。所謂偏,是指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爆發後,大陸為了「保8」而採取過度擴張的貨幣與財政政策,導致產能過剩、房市泡沫及槓桿過高等嚴重後遺症,為了「糾偏」不得不採取「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等緊縮手段,這當然不利於經濟成長;所謂錯,指的是長期以來為了追求高速成長而忽略了環境生態,因此不得不採取嚴厲的環保政策進行「糾錯」,這當然也不利於短期的經濟成長;至於腐,指的是黨政部門日趨惡化的腐敗,已到了快要亡黨亡國的地步,習近平的「糾腐」強硬手段當然不利於短期的消費、投資。所以,過去十年之偏低成長可以理解為是大陸長期發展中的一種「非常態」。

其次,中國大陸GDP若在2030年前後超過美國,屆時將是美國焦慮升至最高、中美關係最為緊繃的時刻。依北京大學林毅夫教授的論點,大陸必須加足成長馬力,使GDP達到美國的兩倍,即人均GDP達到美國一半,或沿海諸省市總共約4億人口的人均GDP相當於美國水平時,才能緩解兩國間的緊張與可能的衝突風險。而要儘早實現這樣的目標,大陸必須維持經濟成長率至少高於美國成長率2.5個百分點的水平,換言之,未來5%或甚至更低的經濟成長率,很難為大陸決策當局接受。

再其次,當然是更關鍵的,當前的形勢已為大陸採行一些更為擴張的宏調政策創造了很好的條件。具體地說,由於長期大力投入的基建效應將逐漸發揮,理工科技人才數倍於美國的養成,政府治理體系與能力的持續提升及改革的持續推動,都為大陸經濟的供給面提供了巨大的潛在產能,只要宏調政策轉為積極擴張,拉升高質量的經濟成長並非難事。

去年底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不尋常地又重提了「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或正是為新形勢下宏觀調控政策之轉向擴張,積極準備。

   
民意論壇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疫後脫胎換骨 台灣面臨挑戰
張瑞雄(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校長)/聯合報

隨著世界經濟開始擺脫新冠危機,各國領導者需將目光轉向更重要的挑戰,疫情時要維護人民的生命和生計,疫情後要改善它們。改善的挑戰可能是克服新冠的十倍,需要的時間也可能是十倍。其中最重要的三個目標就是:經濟成長、環境永續和社會包容,這三目標互相支撐,但並不總是朝同一個方向發展。

經濟成長、環境永續和社會包容緊密相連,不能被視為取捨選項。如果經濟沒有成長,我們如何實現繁榮和福祉,如何能支撐使經濟更具永續和包容性所需轉型代價;如果環境被破壞,人類如何有未來;如果社會沒有包容性,為所有公民提供工作機會和令人滿意生活,成長只會帶來貧富不均和環境破壞。

經濟成長、環境永續和社會包容,每個都是非常困難挑戰。首先經濟成長不是一定且難以捉摸,在成熟的G7經濟體中,自二○○八年金融危機以來,GDP平均每年只增一%,除中國和印度,新興經濟體情況也是如此。現在貧困仍然普遍存在。疫情前仍有超過六億人生活在極端貧困中。疫情發生更讓一億多人加入貧窮行列。另外科技普遍使用,讓更多人失去工作,所以經濟不單是要成長,還需考慮到包容共富問題。

確保永續未來需要大量投資,根據國際能源總署估計,二○三○年若要淨零排放可能需要每年近五兆美元投資,即使拖到二○五○年每年也需投資四點五兆美元,四年帳單就相當於二○一九年全球企業所有利潤。農業、交通和其他部門減碳所需額外投資,可能會使費用增近一倍,雖然其中許多投資會回報,但比起投資是杯水車薪。

社會包容更是艱鉅工作,最近瑞典「國際民主與選舉援助研究所」將美國列入為民主倒退國家之一,美國「民主明顯惡化」的幾個標準,包括不願接受可信選舉結果、抑制選民參與民主、兩極分化加劇及公民自由下降。沒有自由民主社會,更不可能包容,即使經濟成長,也只會加速社會的兩極化。

台灣也不能自外世界潮流,也不能自滿於疫情控制,必須思考疫後國家戰略。首先經濟如何普遍成長,而不是電子業獨秀,少子化造成的缺人,沒有核電的可能缺電,房價飆漲造成的年輕人缺房,都是迫在眉睫。再來經濟成長所需代價是甚麼?會不會和環境永續、淨零碳排放等潮流衝突?

台灣社會的包容和和諧尤其重要,政治選舉惡質風氣和網軍帶來的對立和社會衝突必須改變。疫後的台灣是否可以脫胎換骨,走向正確道路,端視政府節制權力和民間力量覺醒了。(作者為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校長)

   
歲末大合唱 明天會更好
李艾格/文字工作者(台北市)/聯合報

日前跨年舉行的NHK紅白歌合戰有幾個動人橋段:歌手水森香織詮釋山口百惠名曲「吉日啟程」,事先搭乘鐵道列車,探訪高知土佐、佐渡島、靜岡、京都風光,最後在下雪中的清水寺主舞台現場連線演唱,一年之末,和所有觀眾共同咀嚼日本各地美景。

台灣也有很多好風光,是不是會有歌手,願意歲末巡訪日月潭、愛河、玉山景致,陽明山花鐘也OK,最後在一○一或花蓮太魯閣前,唱一首全民經典歌謠?

同時間,台灣各地方政府也努力歲末酬賓放煙火,廣場搭台舉辦演唱會;但是有沒有人想過:年末,我們要不要來合唱一首歌?到時,縣市長選舉已結束,卸任連任新任縣市長願不願意同台合唱一曲「愛拚才會贏」?那時,新冠肺炎病毒不知道是不是已經變成普通流感?我們來大合唱一首「祈禱」、「感恩的心」也很棒啊!

   
選賢與能? 怪自己太天真
余豈/教(嘉義市)/聯合報

民主,人們常說選賢與能,卻一再發現自己天真。在美國,總統大選演變成暴衝國會大廈;在台灣,公投與罷免相繼成案,民眾看不見代議政治有發揮福國利民功能。

農曆春節前,台灣仍有台北立委罷免與台中立委補選要舉行。其中一個說要用搖滾樂改變台灣,一個要「帶女性找到生命的出口」,結果前者被揭發擔任轉型正義的基金會董事,開會缺席超過九成,自己倒是生財有術;後者則「金句」不斷:晚上十點後限電、用湯匙喝珍奶…這些人當初怎麼爬上權力高端的?是瞄準目標選民?或無腦政策獲得無腦認同?

筆者聽過各式政治演說,也聽過各式婚宴致詞,共同點是衣冠楚楚者口若懸河。婚宴應景吉祥話倘若能當真,就不會有那麼多離婚怨偶;但民選政治人物言論,形同對選民的承諾,上台前上台後兩副面孔,把領導者該有的嚴正態度當兒戲,究竟誰傻瓜?

去年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初選候選人楊安澤主張發「無條件基本收入」異軍突起,甚至贏得許多右派共和黨支持者的好感。這個政策獲得廣泛響應,並非選民對於產業自動化趨勢,或落實經濟人權有革命性思考,而是左右兩派都同意,政府功能就是「花錢」—花納稅人的錢;但大家愈來愈不信任自己選出來的政府,與其讓左派大政府思維以公帑做很多建設、公立學校、全民保險,不如綜合右派思維,把錢直接還給人民,讓人民自行運用。

民主政治走到這地步,其實是對治理機構不信任。政治信任是人民對政策評價,也是民主政治的要素,如今台灣人會相信選出來的人比美國政客更有信念嗎?若我們選擇讓政客牽著鼻子走,終究只能怪自己愚昧。

   
病毒狡猾變變變 新冠疫情何時了
賴明詔/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醫藥/聯合報
新冠病毒自前年底出現後,至今已整整兩年,全球有兩億九千多萬人被感染,五百多萬人死亡,雖然疫苗即時出現,惟Omicron變種使早日控制這個病毒的希望落空。疫苗加強劑一劑又一劑地加打,鎖國隔離政策頑固地掙脫不了,到底新冠病毒何時了?

台灣是全球控制新冠病毒最成功的國家之一,維持境內零確診這麼長時日,但也還面臨破功危機。在台灣打疫苗的難題,最初是來源,現在解決了,卻面臨來源不同,不患寡而患不均,大家茫然不知要打何種疫苗。

其實,現在也沒有確切科學數據可說,哪種疫苗比較好或較少副作用、第一、二、三劑要隔多少時間?疫苗產生的免疫力可維持多久?不同疫苗應該如何混打?高端疫苗也許在混打時會表現更佳?其實,這些問題我們可以利用台灣低感染率優勢,做免疫流行病學研究,也可以針對疫苗施打方式,了解一下疫苗和免疫能力關係,了解疫苗混打的方式及益處,找出克服抗體不能持久的原因。

還有,台灣防止Omicron入侵做得好,是個人衛生習慣,如戴口罩關係嗎?可以想見Omicron散播得快,容易用口罩堵住,這些問題可以由台灣環境來提供答案。還有,不同社區裡抗體分析如何,台灣正在推動施打第二、三劑,台灣的研究正好可和世界分享台灣的成功抗疫經驗。

一年前,新冠病毒疫苗出廠後,大家抱著很大期望,認為只要六十至七十%人口打疫苗後,就可產出所謂群體免疫。現在我們了解,群體免疫是在能夠產生完全保護力的疫苗才有可能發生的,如麻疹疫苗。新冠疫苗則不然,各地報告都顯示,新冠疫苗不能有完全保護作用,許多打過疫苗的人還是被感染了,所幸病情減輕,接下來有三、四加強劑做法,那麼繼續施打次數會有止境嗎?應該要先知道什麼免疫分子是保護的成分,而不同的疫苗引起什麼不一樣的免疫分子,這是台灣科學家可以貢獻的知識。

新冠病毒的確狡猾,如Delta、Omicron類的變種病毒不斷出現,有止境嗎?這類病毒可能傳播得更快,而且有些變種可以逃避現有疫苗所引發的免疫能力,所以它不會被人類輕易地消滅。雖然Omicron在世界各地正面臨大型爆發,但南非高峰已過,所以我的解讀是,這些病毒都會逐漸減弱,可能在未來一年內,會變得跟流感病毒一樣,每年出現,而且每年都有新種病毒。

我們要有新思維來看待新冠病毒。它每年會有變異株出現,但有朝一日,我們也許會有廣效性疫苗。即使如此,我們還是相信需要保持個人良好衛生習慣,如戴口罩。過去兩年我們可以看到各類傳染病,包括傷風感冒大幅地減少,很可能是口罩功勞,我們如果繼續這個習慣,也許是新冠病毒帶給人類一個贖罪的禮物。

   
沒輸給瘟疫 卻陷於錯誤價值觀
徐正雄/農夫(新北市)/聯合報

二○二一真是讓人驚愕連連的一年。當台灣自豪於防疫成績時,忽掉入三級警戒,偏偏疫苗不足,權勢者暗渡,老百姓百米衝刺搶殘劑。一年來,染疫與疑似打疫苗犧牲者近二千,加上太魯閣出軌、高雄城中城火災、旱災、停電、社會暴力、酒駕…台灣可謂死氣沉沉。

幸好一群奧運健兒上演一齣「奇蹟的夏天」,本以為是去年最美煙火,沒想到年終政治圈與演藝圈都上演「渣男養成記」,瞬間轉移四大公投焦點,忽略許多須改進的社會議題。

瘟疫改變眾人生活和經濟模式。年終聚會,開早餐店朋友吐苦水:原物料連漲,獲利腰斬;賣東山鴨頭鄰居苦笑說:萬物皆漲,只有鹽巴沒漲。股市一飛衝天,副作用驚人!每個國家都陷入通膨,台灣一碗麵卅五元漲成四十,小市民荷包縮了十幾趴,房價就更不必提了!

去年父親往生,留下一小塊土地,價格跟著房市水漲船高,本應發一筆大財,經歷旱災與瘟疫洗禮,明白鈔票不能讓天下雨、也無法讓人起死回生,母親言明就算賣掉,仍會持續賣菜,不會退休!錢要用在需要者身上才有意義,於是說服姊姊與母親捐出。人說太傻,母親想到陳樹菊女士,我家至少還有房子和菜攤。

台灣沒被瘟疫打敗,卻被錯誤價值觀攻擊。吸毒、性侵、砍人、隨機殺人、殺父弒母虐兒等新聞屢見不鮮;朝野爭執不休,製造對立,彷彿一對失和父母,心裡想著如何分產,總是要孩子選邊站,從來沒問過孩子需要什麼、或思考如何讓下一代更好;活在這種氛圍下的人民,又怎能學會愛與和諧?

有錢人喜歡用錢解決問題,但再多錢也換不回酒駕致死、火災致死、火車出軌…的寶貴生命。新的一年,希望各政黨不要只做表面工夫,應深入民間,腳踏實地改善社會問題、重建價值觀,讓人民無須再玩「魷魚遊戲」。

   
酒駕公示個資 護公路正義
戴世瑛/律師(台北市)/聯合報
高雄酒駕肇事釀天倫悲劇,輿論沸騰,甚至要求酒駕致死應增死刑。近日聯合報連續公路正義相關報導,引起中央政府重視;昨行政院會邀交通部長報告精進交通安全作為,蘇揆更宣示要壓低死傷件數,逆轉交通死亡;其中最為人詬病的當然是酒駕肇禍。

身為習法者,坦白說,經多次修法,如今酒駕致死已可處無期徒刑,不可謂不重。然酒駕事件仍層出不窮看,「亂世用重典」效用已然遞減。倘缺乏更有效的行政措施輔助,只圖重刑對治酒駕,恐事倍功半。

畢竟人是活的,車是死的,針對人車使用關係實施管制,應是最立竿見影的酒駕防治手段。照此標準,加裝酒精鎖與沒入車輛均屬可行。此外,黃偉哲市長與若干藍委提議公開酒駕者姓名,與證照註記前科,吾人認為亦不失為良方。

仿美國梅根法案曝光酒駕者身分,原意係藉此公示,發揮社區群體監督制約力量,阻其再犯。若能以此為基礎,推而廣之,將酒駕公示與車輛取得利用相連結,或收效更大…

例如,鑑於連續酒駕者積習難改,顯有嚴重危害公安與他人生命、身體之虞。故按公示紀錄,禁止車商、車主與之買賣交易,監理所拒辦車檢、核發證照、過戶登記等手續,容許車險業者拒保或機動增收高額保費,誰曰不宜?

至欲租借車時,除車輛提供者,包括配偶親屬間,原得據審照及個資查詢,予以拒絕或限制外,一旦租借用人肇事,因其過往早有公示,此際難道不能推定提供者對此再犯明知或有預見,使之共同承擔法律責任?

簡言之,透過公示機制,不但能鼓勵監視檢舉,提醒周知民眾防備,尚可藉助配套,釜底抽薪,大幅提高有前科者利用車輛成本與難度,降低取得車輛機率,從而達遏阻酒駕目的。

上述建議,固不免侵犯隱私與人身自由、株連無辜、剝奪財產權、工作權等爭議。但法務部既承諾研議,國人痛惡酒駕又到了欲科死刑程度,是權衡法益輕重後,不妨趁民氣可用,建立相關制度與安全網,俾免悲劇再生。

   
「元宇宙」洗腦 中間選民醒醒
林法/公(彰化市)/聯合報
周日中二選區立委補選及北市立委罷免案同步登場,不論誰輸誰贏,接下來「九合一」乃至二○二四大選,單以綠營的選戰作風來說,台灣很難擁有樂觀的明天。因為既然只剩「比較不爛的蘋果」,具「本土意識」者,誰不想藉選民對立、憤怒或憂慮博取最大利益?觀察近年重要選舉,擅此道的民進黨,似乎越發得心應手了。

長期難辨是非的仇恨動員,只會讓不具政黨偏好的選民越離越遠,但這更有利權謀者對選情布局和掌控。就像Netflix新片「千萬別抬頭」中,被官商媒操弄直到大禍臨頭卻無感的民眾,每天望著橫空飛過的戰機,我懷疑在綠營「勇敢台灣人」和「美國挺我們」洗腦下,還會有多少人對台海情勢覺得不安?

面對彗星撞地球,有人叫你「千萬別抬頭」,弄僵兩岸關係和搞臭選舉也是同一套路;單憑基本盤便可輾壓對手的政客,不想讓中間選民攪局,叫你「千萬別投票」。民進黨創造的「元宇宙」似乎大賣;即將登台的兩場選戰能否再下一城,就看中間選民願不願離開被設定情境,走進真實的世界了!

   
車禍零死亡 要視為國安問題
張重玖/軍退(高雄市)/聯合報

聯合報報導,公路正義調查近年禮讓雖有提升,但車禍死亡確增加,看在高雄人眼裡,慚愧啊!

高雄車禍死亡居全國之冠,唯禮讓沒提升,車輛搶馬路無奇不有,尤其上、下班交通繁忙時段,更肆無忌憚。高雄想成為文明的城市,當前首務就是整頓交通秩序,比垃圾車天天「轟賞」(放送)市長政績重要多了。

日前一早在等紅綠燈,看到老婦人推回收車遵守綠燈過馬路,一位騎摩托車,後面載著孩童要上學,於左轉時用台語破口大罵老婦人「媚細后」(要死嗎)?從這事可看出騎士根本沒禮讓行人觀念,故激發用路人寫心聲,告訴暖男市長,先多發點心思在公路正義的願景上,才能讓高雄成為文明的城市。

「零車禍死亡」在金門戰地政務時期做得最好,沒有紅、綠、燈等交通號誌,亦沒斑馬線,任何車輛經過路口就是主動「停、看、聽」,少有車禍事故發生,那時在金門服兵役過馬路很安全,學生大都是排好路隊,自行走路上、下學。

現在一手一機方便,使用手機地圖認路成常態,常看到外送員,摩托車安裝固定架,邊看手機邊找路,會安全嗎?行人穿越馬路,亦邊滑手機邊走路,忘記「馬路如虎口」。

蘇貞昌院長昨天在院會強調要求部會積極作為逆轉死亡;筆者呼籲,車禍「零死亡」雖大不易,但更應視之為國安問題,請總統比照選舉的用心度,相信定可改善交通,讓人民不再成為輪下亡魂。

   
Omicron海嘯 把安全帶繫好
張法迅/醫師/聯合報

桃園機場清潔員傳出集體染疫,其中最早一名Ct值達卅三,顯見傳播鏈已形成一段時間。然而以先前新冠變種的Ct值變化來推斷染疫時間,恐將失真,因為Omicron複製所需時間已縮短將近四成,意味Ct值變化可能更快。

兩天內確診清潔員達七名,其中數名屬無症狀或輕症,因此也沒有就醫,這就是Omicron的另一項特點—無症狀比例明顯高於先前變種。此外,Omicron在上呼吸道的複製數量也增高數十倍,因此染疫者咳嗽或吐痰,將噴濺出大量病毒,這些分泌物若附著在洗手台或桌面,當清潔員清洗,或下個旅客使用時便可能被傳染。

防疫計程車司機因載客染疫,先前變種也有,但接駁車乘客交互感染,過去一年多並未出現;若同車的清潔工感染,代表Omicron也可能在車廂內散播。目前,染疫清潔員的第一輪接觸者都是陰性,不代表過幾天不會發病,因為幾名清潔工的Ct值都在下降當中,代表剛發病不久,他們的接觸者可能還處於潛伏期。

接下來幾天是社區防線是否被攻破的重要觀察期,如果依然沒有社區案例產生,連家人、一起唱歌與內用的民眾都沒有染疫,就顯示民眾並未鬆懈防疫,社區防線仍有基本強韌度。反之,只要清潔員以外的接觸者被感染,大家就得「把安全帶繫好」,因為Omicron海嘯就要來襲。

面對海嘯第一步,依然是把非藥物防線築得更高更強,如口罩強制令必須重新加嚴,只要到戶外就必須配戴;餐廳內梅花座與隔板應考慮恢復,因為清潔員群聚已證明鄰座容易被傳染;大型群聚人數上限也可能必須調整-事實上跨年前夕Omicron已經傳入本土了。

雖然本土案例還不多,但每天境外移入數十例,累積起來也會讓醫院壓力頗大。院內感染永遠是防疫重點之一,面對高傳染力的Omicron尤其如此。目前北區縣市已恢復專責病房開設,其他縣市也應開始準備。Omicron疫情若擴散,將產生大量輕症患者,負壓隔離病房很快就會占滿,必須使用一般病房。若依然不足,必須使用檢疫所,甚至徵召防疫旅館,讓無症狀或輕症有地方隔離,千萬不能在家休養,否則居家感染延燒不盡。

Omicron既已進到本土,第三劑疫苗間隔就該縮短到三個月,因為研究顯示兩劑疫苗至此已幾乎沒有防護力了。月底前將有七百多萬民眾符合間隔三個月標準,如何快速施打這麼多人,將是一個考驗。沒打疫苗的老人家其實更讓人擔心,政府應祭出更大獎勵,讓他們趕緊施打。

Omicron雖以輕症為主,在染疫人數倍增下,住院與死亡人數也可能超過先前變種,甚至衝垮醫療體系,切莫掉以輕心。

   
兜遊生態並存鋼筋單車道 遊歷靜謐山城慢時光
「三貂嶺隧道、三爪子隧道」是將舊時宜蘭線鐵路隧道,歷經30年荒廢的重新「打開」後,在嚴守著設計師修舊、仿古、不破壞生態的堅持之下,建造出全台第一條「鋼筋自行車道」,騎乘穿梭在裡頭直到隧道盡頭在幽暗中,設計師利用水池設計讓洞口從黑到亮,與三貂嶺翠綠山色相印成讓人驚艷的鏡面反射倒影!

給你1杯「忘憂珍奶」-成大生研發忘憂珍珠,國際奪金
國立成功大學學生團隊,從珍珠奶茶獲取靈感,設計含有減壓性胺基酸taurine的珍珠,取名「MenTAUR」,提供慢性長期壓力輕憂鬱症新療法。這項設計參加了世界級合成生物學競賽「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競賽」自全球300多隊脫穎而出,六度奪金。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